织金县情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织金调研报告织金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织金是贵州省六盘水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贵州省与四川省交界处。
近年来,织金县紧紧围绕打造生态旅游和现代农业经济的目标,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织金的旅游资源及其发展状况,为进一步推动织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向织金县居民、游客以及相关旅游从业者发放问卷,收集他们对织金旅游资源的认知和对旅游发展的建议。
三、调研结果1. 织金的旅游资源织金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包括织金洞、兰花山、万峰湖等,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黎战烈士公园等。
织金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2. 织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近年来织金县的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
大部分游客认为织金的旅游资源丰富,但也提到了一些问题,如交通不便、配套设施不完善等。
3. 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织金县作为一个山区县份,旅游业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如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等。
然而,贵州省政府将织金列为生态旅游目的地,这为织金的旅游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4. 旅游业发展的建议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收集到了一些针对织金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首先,加大对旅游景点的宣传力度,提高织金的知名度;其次,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织金的接待能力;此外,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四、结论织金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旅游业发展成果。
但是,织金的旅游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织金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相信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织金的旅游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
织金的各种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织金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中部地区,东临贵阳市、黔南州平塘县,西接南明区、惠水县,南邻赫章县、黄平县,北连六盘水市、盘县和息烽县。
全县总面积2078平方公里,地处贵州省的南方边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二、自然资源1. 植被资源织金县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这种气候条件为织金县的植被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全县植被覆盖率高达85%,境内森林覆盖率超过65%,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等。
织金县境内还分布着大片的竹林和茶园,是贵州省茶叶和竹制品的重要产地之一。
2. 矿产资源织金县地处贵州省的西南边陲地区,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矿产资源富集区。
织金县境内有煤炭、铁、铜、铅、锌等多种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是贵州省的矿产资源大县之一。
3. 水资源织金县地处贵州省的水域丰富的地区,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县内有母亲河鸭池江穿境而过,还有资江、南江等大小河流纵横交织。
此外,织金县还有多个湖泊和水库,如天河水库、圩塘湖等,为当地的灌溉和生活用水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历史文化1. 历史沿革织金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夏朝时期。
据史书记载,织金地区是古代蛮、夷、黔、蜀等民族的聚居地。
秦汉时期,织金地区先后归入郡县制度。
隋唐以后,织金地区逐渐成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交汇的地方。
明清时期,织金地区成为移民繁衍之地,布依、苗、侗、土家等少数民族在此定居生息。
2. 历史遗迹织金县历史悠久,留有丰富的历史遗迹。
如织金古城,是织金县现存最大最古老的古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外,县内还有许多古村落、古建筑、古寨堡等历史遗迹,如茅草岭古村、沐把村寨、盛神古寨等,这些遗迹见证了织金县丰富的历史文化。
四、特色民俗1. 布依族文化织金县是布依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布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歌舞、饮食等传统文化。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织金,织金县县城距省城贵阳157公里、毕节144公里;最低海拔860米,最高海拔2262 米,县城海拔1310米;年平均气温14.1℃,无霜期327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比较适宜居住。
织金是旅游的好地方,有山、有水、有溶洞。
其中织金洞是闻名天下的旅游溶洞,距织金县城23公里,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又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与红枫湖、龙宫、黄果树三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共同形成黄金风景旅游环线。
织金洞内空间开阔,岩质复杂,拥有40多种岩溶堆积形态,包括世界溶洞中主要的形态类别,被称为“岩溶博物馆”。
织金的土特产很多,织金竹荪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食用茵之一,被誉为“真菌皇后”、“真菌之花”,有优美的体姿,质地脆嫩疏松,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竹荪还是营养极为丰富的保健食品。
菇体中富含19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防治高血压,降低胆固醇,抗癌等方面效果显著。
织金砂锅源于宋代,具有现代金属炊具不可替代的优点。
一是其自身结构稳定,不会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金属和其他物质,二是吸热和散热较慢而均匀,最宜于煲汤、吃火锅和煎中药,三是其原始古朴的风格和造型具有原生态美学价值。
织金是全国砂锅制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引起了世界各国陶器专家的浓厚兴趣和深切关注。
织金的腊肉、香肠和血豆腐系列腊味食品,在清朝时期是家乡对皇宫的贡品。
食之肥瘦相宜不腻,味美异香爽口,是享誉全国的地方特产之一。
织金荞凉粉是织金县的特色小吃。
荞凉粉辣香爽口,生津解暑,清凉降火。
织金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欢迎各位朋友到织金旅游、做客。
织金县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织金县的经济发展现状、人口结构、社会问题等相关情况,为进一步制定发展策略和政策提供依据。
织金县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地处黔滇边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城。
二、织金县概况2.1 基本情况•织金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东经105°43′-106°14′,北纬26°30′-27°01′之间。
•织金县总面积为1200平方千米,辖8个乡镇。
•织金县人口约4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比较高。
2.2 经济发展织金县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和相关产业。
农业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同时也发展了水果和蔬菜种植业。
农产品加工业和畜牧业也是县内的重要支柱产业。
此外,织金县还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如金、银等,但开发程度有限。
2.3 人口结构织金县的人口主要由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组成,占据了县人口的大部分比例。
布依族和苗族是本地区的特色民族,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外出打工谋生,导致织金县的老龄化程度较高。
三、调研结果3.1 经济发展问题织金县的经济主要依赖农业,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制约,农产品产量较低。
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管理经验,导致农业效益不高。
与此同时,织金县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高新技术产业支撑。
这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困扰,也给年轻人的就业带来了一定压力。
3.2 教育和医疗问题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织金县的教育和医疗设施相对薄弱。
尤其是乡村地区,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明显不足。
很多乡村学校和卫生院条件简陋,师资力量不足。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地区居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也制约了织金县整体的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
3.3 生态环境问题织金县地处山区,自然环境相对优越,生态资源较为丰富。
然而,由于农业过度开发、工业排放和人类活动等影响,织金县的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压力。
织金求助编辑百科名片织金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地处乌江上游支流六中河与三岔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总面积2868平方公里;最低海拔860米,最高海拔2262米,县城海拔1310米;年平均气温14.1℃,年降雨量1436毫米,年日照1172小时,无霜期327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此外还有元代丝绸中最重要的流行织金技术织金。
目录历史文化名城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地理奇观人文景观区域资源基础建设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特色艺术元代的织金工艺历史文化名城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地理奇观人文景观区域资源基础建设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特色艺术元代的织金工艺展开编辑本段历史文化名城行政区划织金县辖11个镇、13个乡、8个民族乡:城关镇、桂果镇、牛场织金县地图镇、猫场镇、化起镇、龙场镇、八步镇、以那镇、三塘镇、阿弓镇、珠藏镇、三甲白族苗族乡、自强苗族乡、大平苗族彝族乡、官寨苗族乡、茶店布依族苗族彝族乡、金龙苗族彝族布依族乡、后寨苗族乡、鸡场苗族彝族布依族乡、中寨乡、绮陌乡、普翁乡、实兴乡、马场乡、上坪寨乡、营合乡、纳雍乡、板桥乡、白泥乡、少普乡、熊家场乡、黑土乡。
历史沿革1913年置平远县,1914年改织金县。
据《贵州名胜古迹概说》:“民国改州为县,旋改织金县,以织金河名。
”2000年,织金县辖11个镇、2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82535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关镇80542桂果镇21869牛场镇37136猫场镇36173化起镇32织金县地图665龙场镇23191八步镇35587以那镇32091三塘镇30657阿弓镇25814珠藏镇35297三甲乡21911自强乡12045大平乡16704官寨乡22645茶店乡25845金龙乡35519后寨乡18142鸡场乡29902中寨乡17726绮陌乡23475普翁乡13010实兴乡18500马场乡22671上坪寨乡15101营舍乡16465纳雍乡16758板桥乡19502白泥乡23317少普乡27772熊家场乡19619黑土乡176992003年,织金县辖11个镇、21个乡(其中8个民族乡),561个村委会、27个居委会。
贵州织金古城简介织金古城是贵州早期确定的全省四个历史化名城之一。
古城始建于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即吴三桂镇压水西,将原水西土司领地改土归流,而建平远府城,康熙二十二年将平远府降为州。
民国三年改为织金县。
织金,在殷、周时属鬼方,春秋战国时属大夜郎国,唐代时彝族默部首领穆阿扯袭取织金东山部落,诛杀仡佬王巴慕腊,从此,织金便成为彝族黔部的世袭之地。
后几经变化,至清初,吴三桂镇压水西彝族后,于康熙五年(1666年)设平远府,织金古城于此开建。
后改为平远州,民国元年(1912)改为平远县,民国三年改为织金县,延续至今。
织金古城山清水秀,溪流纵横,历史悠久,人文厚重。
其古迹众多,门类齐全,包括佛寺、道观、文庙、书院、会馆、祠堂、衙署、宝塔、牌坊、泉井、津梁、古道、民居、店铺、作坊等方方面面。
其中古建筑计达70多处。
这些文物古迹依城市布局,有序分布于一座座风景秀丽的小山上和流经城内的贯城河两岸。
多为依岸傍洞或濒水临泉建造的干栏式吊脚楼。
大部建于清初盛世之时,仅从建城初始的康熙五年(1666)至十年(1671),即建有武庙、文庙、斗姥阁、隆兴寺、东山寺、财神庙、城隍庙、马王庙、黑神庙、炎帝庙、地藏寺等10余座。
其后屡有修建,从而逐步形成了“四庵”(观音庵、回龙庵、白衣庵、紫竹庵),“四阁”(玉皇阁、斗姥阁、文昌阁、文腾阁)、“四寺”(东山寺、隆兴寺、地藏寺、寿福寺)、“四祠”(武侯祠、忠烈祠、雹神祠、丁公祠)、“八大庙”(文圣庙、关帝庙、炎帝庙、财神庙、城隍庙、黑神庙、马王庙、龙王庙)的整体格局。
其中,以财神庙为首的一批古建筑群,2006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古建筑,造型别致,工艺精巧,雕刻秀丽,风格迥异,体现了汉文化与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完美结合。
除古建筑外,织金古城还有众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如被称为“八大景”之东寺晚钟、凤岭朝宗、西山早雪、墨峰耸秀、日落碑现、圭峰笏峙、回龙涌瀑、雨洒金桥,“八小景”之三潭滚月、文浪北腾、云洞天开、穿洞留云、榜山东挂、双潭对镜、三石连标、吕祖仙踪等等,为古城增添了更多的秀美的和无限的意趣。
织金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黔中经济核心区,是贵州省毕节市下辖县,北邻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东靠贵阳市清镇市、安顺市平坝区,东南连安顺市西秀区,南毗安顺市普定县,西南接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西抵毕节市纳雍县。
织金县地处乌江上游支流六中河与三岔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县城距省城贵阳157公里、毕节144公里;最低海拔860米,最高海拔2262 米,县城海拔1310米;年平均气温14.1℃,年降雨量1436毫米,年日照1172小时,无霜期327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织金县辖6个街道、16个镇、3个乡、7个民族乡,共18个居委会,556个村委会,4721个村民组,总人口136.40万人(2014年),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彝族、白族、布依族、仡佬族、回族、水族等。
互联网免费留学领跑者-留学360非常看重织金县美国留学市场,现招收织金县美国留学代理:留学360,隶属于上海叁陆零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互联网留学办理、教育投资、海外投资、海外置业以及网络运营,是全球互联网留学领跑者,公司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新西兰、爱尔兰、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30多个国家的800多家教育机构签约建立合作关系,协议覆盖了3000多所海外大中小学,拥有经验丰富的留学咨询专家组成的留学专家团,其中78.6%拥有海外名校留学背景,高效有序的留学咨询系统和安全快捷的后勤保障队伍,为留学生提供从咨询、申请、签证、接机及住宿等留学一条龙服务。
历程8年,公司已为数万名中国学生提供了留学咨询和院校申请。
留学360为留学代理机构提供的服务包括:真实可靠的海外学校合作资源,帮助合作机构和国际院校合作。
合作开展留学推广展览展示活动,定期安排海外学校考试和面试活动。
专业、高效的留学方案设计及院校课程选择服务。
高成功率的名校(高中、本科、硕士)课程申请服务。
一对一的学生录取后的后续服务。
完整专业的留学咨询顾问培训服务。
专业直接的合作办学项目策划和设立。
贵州织金的苗族风情如何贵州织金,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这里,苗族风情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
织金苗族的服饰独具特色。
苗族女子的服装色彩斑斓,绣工精细。
她们的上衣多为短衣,领口、袖口和衣襟处都绣有精美的花纹,图案大多取材于自然,如花鸟鱼虫、山川河流等,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裙子则以长裙为主,裙摆宽大,走起路来摇曳生姿。
苗族男子的服饰相对简洁,但也不失精致。
他们通常穿着对襟短衣,腰间系着绣有图案的腰带,头戴头巾,显得干练而精神。
苗族的传统节日也是风情万种。
其中,最为盛大的当属“苗年”。
每到苗年,苗族同胞们都会身着盛装,相聚在一起,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他们载歌载舞,欢天喜地。
芦笙是苗年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乐器,悠扬的芦笙曲回荡在山间,仿佛在诉说着苗族的历史和故事。
此外,还有“跳花节”“四月八”等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庆祝方式,充分展示了苗族丰富的文化内涵。
苗族的歌舞更是精彩纷呈。
苗族的舞蹈动作优美,节奏明快。
其中,芦笙舞最为著名。
舞者们手持芦笙,边吹边跳,步伐轻盈,身姿婀娜。
他们的舞蹈动作不仅展现了苗族人民的勤劳勇敢,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苗族的歌曲也是别具一格,歌声悠扬动听,歌词富有诗意,多以歌颂爱情、赞美生活为主题。
在饮食方面,织金苗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味。
他们擅长制作各种酸汤美食,酸汤鱼、酸汤牛肉等都是他们的拿手好菜。
这些菜肴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
此外,苗族的糯米饭也是一大特色,糯米软糯香甜,搭配上各种食材,让人回味无穷。
苗族的建筑也别具一格。
他们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房屋的造型独特,屋顶多为歇山式,屋檐翘起,犹如展翅欲飞的鸟儿。
屋内的装饰也十分精美,墙壁上挂着苗族的刺绣和蜡染作品,充满了艺术气息。
苗族的手工艺更是让人赞叹不已。
苗族的刺绣和蜡染堪称一绝。
苗族女子从小就学习刺绣和蜡染技艺,她们用手中的针线和蜡刀,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案。
织金县调研报告怎么写织金县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织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状况,以及探索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织金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该州的一个县级市。
近年来,织金县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和推进。
二、调研方法和内容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了织金县的经济结构、就业状况、教育情况、医疗保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数据;而通过实地访谈,我们与织金县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企业代表和普通居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根据调研的内容,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建议:三、经济发展织金县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然而,目前农业生产方式仍然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加工和营销能力有限。
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议加大对农机具和技术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和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另外,织金县也应积极发展其他产业,特别是与当地资源和特色有关的产业。
例如,织金县的特产金丝酒具有独特的品牌和市场需求,可以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附加值。
同时,要积极引导和吸引投资,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等。
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是当前织金县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织金县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较高,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因此,建议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先改善农村的交通、供水、供电和通信等方面的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条件。
另外,要进一步加强城乡人口流动和资源要素的流动,促进城村间的互补发展。
一方面,要鼓励城市居民到农村购买土地建设农庄、度假村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农民进城务工和城市居民到农村就业的机制,促进农村和城市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织金县产业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织金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部,地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县域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本报告旨在对织金县产业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深入了解该县的发展潜力和存在的问题,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借鉴。
2. 织金县产业概况织金县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工业和服务业逐渐发展壮大。
目前,织金县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农业、工业、旅游业和服务业四个方面。
2.1 农业织金县拥有广袤的耕地资源,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茶叶、油茶、柑橘等经济作物。
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具备一定的产业竞争力。
2.2 工业织金县的工业主要以传统制造业和资源加工为主,涵盖纺织、机械、建材等行业。
虽然工业化程度较低,但是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织金县的工业发展潜力逐渐释放。
2.3 旅游业织金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如草海、翠川、观音山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
旅游业已经成为织金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日益增加。
2.4 服务业织金县的服务业发展较快,包括物流、餐饮、住宿、金融、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各类服务业不断扩大和创新,为县域经济增加了新的增长点。
3. 织金县产业现状分析尽管织金县的产业发展取得明显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3.1 农业发展问题虽然织金县的农业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高效农业管理和农产品品质提升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另外,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2 工业升级问题织金县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亟需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此外,缺乏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支持也制约了工业发展。
3.3 旅游业发展问题尽管织金县具备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是旅游设施和服务标准仍需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管理亟待加强,同时需要加强品牌推广和多元化旅游产品开发。
3.4 服务业优化问题虽然织金县服务业发展较快,但是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
贵州织金风土人情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贵州织金是一座位于中国贵州省的县级市,位于贵州盆地东南缘,属于喀斯特地貌。
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贵州织金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风土人情,以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二、自然环境贵州织金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山峦连绵,河流纵横,地貌壮丽。
该地区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为15摄氏度,四季分明。
这种自然环境为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经济发展贵州织金的经济以农业和旅游业为支柱。
农业方面,该地区以水稻和茶叶种植为主,农民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旅游业方面,织金县位于贵州丹江源旅游环线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织金注重旅游业的开发,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风土人情1. 居民生活:织金县的居民以哈尼族和苗族为主,也包括汉族、彝族等少数民族。
居民们重视家庭和睦,尊敬长辈,尊重传统。
他们注重饮食,以米饭、面食和野菜为主要食物,辅以当地特色菜肴,如酸汤鱼和苗家酸酒等。
2. 传统文化:织金县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包括民间歌舞、剪纸、刺绣等艺术形式。
居民们继承和发扬了这些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和旅游业中。
3. 民俗活动:织金县的居民在传统节日和重要场合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如哈尼族的“踩山歌”、苗族的“跳花篮”等。
这些活动热闹而有趣,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4. 习俗信仰:织金县的居民有着丰富的习俗和信仰。
他们崇拜土地神、杜鹃山神等,同时也保留着一些祖先崇拜的习俗。
这些信仰和习俗使织金更加神秘和诱人。
五、发展建议1. 加强旅游业开发:织金县作为一个具有丰富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地区,应进一步加强旅游业开发,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吸引力。
2. 保护环境:喀斯特地貌的特殊性使得该地的环境脆弱,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限制开发过度。
3. 传承和发扬文化: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旅游业开发中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作用,使游客和居民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
织金县调研报告织金县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县,位于贵州东部,县城距离省会贵阳市约100公里。
在近年来的调研中,我们对织金县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首先,织金县的自然资源丰富。
织金县地处喀斯特地貌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铅、锌、硫、铜等。
此外,织金县还是贵州重要的木材和竹子产区,具有良好的林业资源。
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织金县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其次,织金县的农业产业也相当发达。
织金县地势起伏,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农民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油菜、蔬菜等经济作物。
织金县还是贵州省重要的鱼类养殖基地,鱼类养殖业在县内已形成规模。
农业产业的发展为织金县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此外,织金县的旅游业也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
织金县拥有众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娄山关、梅花村、夕照瑶寨等。
近年来,织金县积极发展旅游业,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旅游业的发展为织金县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织金县的一些问题也需要引起关注。
首先,交通条件仍然不够便利。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织金县的交通网络尚未完善,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
其次,尽管织金县的农业产业发展相对较好,但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新的农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的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综上所述,织金县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农业产业的县,旅游业也逐渐兴盛。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了织金县的发展潜力,但也看到了需要改进的方面。
希望织金县政府能够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升级和发展,为织金县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织金(Zhijin)可以指代中国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也可以指代该县的县城。
以下是关于织金县的一些介绍:
1. 地理位置:织金县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北部,距离省会贵阳约220公里。
该县地势多山,属于典型的贵州喀斯特地貌区域。
2. 历史文化:织金县历史悠久,是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这里保存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包括民歌、舞蹈、手工艺等,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
3. 旅游景点:织金县境内有一些风景名胜和文化遗迹,吸引了一定数量的游客。
其中,乌蒙山风景名胜区是该县的重要旅游胜地,以其丰富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瀑布、溶洞等而闻名。
4. 产业特色:织金县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等农作物。
此外,该县还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养殖规模较大。
5. 资源丰富:织金县地处喀斯特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金、铜、铅、锌等矿藏。
因此,该县的矿业开发也是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而言,织金县是一个自然风光秀丽、民族文化丰富的地方,吸引着游客和研究人员前来探访。
它既有着独特的地理特征,又保留着浓厚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交通不便是制约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织金县苗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调查报告杨兴光孙中山先生指出:“道路者,文明之母、财富之脉也。
”拥有10万多苗族的织金县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十分突出,由于历史原因,织金苗族大多居住边远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成为制约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基本情况织金县位于贵州省中西部,东毗清镇,西邻纳雍,南连普定、安顺,北接大方,总面积2868平方公里,2012年末全县总人口1132641人,其中苗族人口10838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57%。
由于历史原因,织金苗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全县32个乡(镇)都有分布,全县以苗族为第一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乡6个,以苗族为第二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乡2个,苗族人口分布情况为:城关镇9310人,珠藏8542人,龙场7514人,后寨7009人,官寨6307人,金龙6039人,三塘6005人,大平5015人,鸡场4764人,自强4437人,黑土4219人,少普3915人,上坪寨3840人,阿弓3659人,八步3241人,中寨2696人,绮陌3170人,熊家场2202人,三甲1957人,茶店1926人,营合1924人,实兴1709人,牛场1667人,马场1379人,猫场1313人,纳雍1291人,普翁1001人,桂果569人,化起499人,以那498人,白泥472人,板桥296人。
2012年末,全县有省道2条192公里、县道12条250.696公里、乡道24条281.804公里、村道为449条1998.072公里,全县32个乡(镇)已全部通村油(水泥)路,通畅率100%,已通油(水泥)路建制村193个,通畅率34.2%。
未通村油(水泥)路建制村371个,占65.8%,未通公路的村1个。
二、交通不便是制约织金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织金县现有农村公路(县、乡、村公路)2530.572公里,其中:县公路250.696公里,乡公路281.804公里,通村公路1998.072公里。
织金县重点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特色文化品牌、著名自然景观名称等商标调研报告织金县重点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特色文化品牌、著名自然景观名称等商标调研报告一、织金基本概况织金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地处乌江上游支流六中河与三岔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总面积2868平方公里;最低海拔860米,最高海拔2262 米;年平均气温14.1?,年降雨量1436毫米,年日照1172小时,无霜期327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织金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丰,山、水、洞俱佳,1991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境内出产水稻、玉米、小麦、洋芋、大豆、烤烟、油茶、苡仁米、茶叶等农作物110多种;有杉、松、油桐、生漆、核桃、剌梨、猕猴桃、杜仲、天麻、黄柏、党参、半夏等植物90多个种类; 有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50多个种类。
织金县为全国烤烟生产基地县之一。
苡仁米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较高,远销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二、重点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特色文化品牌、著名自然景观基本情况(一)重点历史文化基本情况1、织金财神庙织金财神庙是全国罕见的古建筑,与日本大阪的天寿阁相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改土归流”后的清康熙初年,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重建。
据文献记载及口碑资料称,庙由彝族父女设计并施工。
老父积劳成疾,工程尚未告竣,不幸与世长辞。
女承父志,锲而不舍,终成大业。
该庙平面呈凸字形,彝俗视为变化了的虎头形。
在彝胞心目中,黑虎地位最高,故织金财神庙以黑色为基调。
该庙前后尺度不一。
底层屋面基本为庑殿顶,但后部两角又有所变化。
二、三、四层屋面均为逐层内收的歇山顶。
而二层后面刻意拉长,使其与底层屋面相接。
因此,从正面看显然是四层,从背面看似乎是三层,造成前高后低的视觉效果。
而从侧面观察,形同一头坐虎,俨然“虎虎有生气”。
屋脊、屋檐、翼角等醒目地位饰以白灰,线条明快,清心悦目,认为是老虎的耳朵和眼睛。
织金县情简介
织金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地处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县城距省城贵阳157公里,国土面积2868平方公里;总人口108万;最低海拔860米,最高海拔2262米,县城海拔1310米;年平均气温14.1℃,年降雨量1436毫米,年日照1172小时,无霜期327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62亿元。
溶洞王国——距县城22公里的织金洞,有“天下第一洞”之称,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四十佳之一,获“国家地质公园”称号,是贵州建设西部旅游黄金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海磷都——已探明优质无烟煤储量129亿吨,占贵州省总储量的20%以上,可开采量107亿吨,属“织纳煤田”的主体部分,磷矿储量13.48亿吨,占贵州总储量的54.4%,大理石储量191亿立方米,重晶石储量2000多万吨,铝钒土储量967万吨。
宝桢故里——晚清重臣丁宝桢,官居山东巡抚、四川总督、因智斩宦官安德海、整饬盐务税利、治理黄河水患等政
绩昭著,在都江堰上建有要公祠。
竹荪之乡——清香型红托竹荪驰名中外,是全国最大的竹荪制种基地、生产基地和贸易基地。
目前已开工建设大项目有投资520亿元的煤化工、投资138亿元的磷化工等。
黄织铁路、林织铁路、黔织高速公路、夏蓉高速公路等形成“两纵两横”的交通枢纽,目前黄织铁路已开通运行,黔织高速公路2012年竣工通车。
织金,正以丰富的矿产资源而蓄势待发,以独特的旅游资源而驰名中外,以特殊的区位优势而彰显活力,以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展现生机,更以其开放的姿态在古老而文明的热土上铸就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