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县情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云南鲁甸景点
云南鲁甸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有许多值得游览的景点,以下是其中一些值得推荐的景点:
1.牛栏江风景区:位于鲁甸县城西南,是一个以牛栏江为主体的风景区,景色优美,有瀑布、溶洞、森林等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遗迹。
2.大观公园:位于鲁甸县城中心,是一个以文化、休闲、娱乐为主的城市公园,内有湖泊、花坛、假山等景观,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3.鲁甸古城:位于鲁甸县城南,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城池,城墙高耸、城门巍峨,内部有古街、古庙、古宅等建筑,是了解鲁甸历史文化的好地方。
4.红土地景区:位于鲁甸县西北部,是一个以红色土地为主题的景区,景色壮观,有大片的红色土地、奇峰怪石、清澈的湖泊等景观,是摄影爱好者的好去处。
5.金顶山风景区:位于鲁甸县西南部,是一个以山岳风光为主题的景区,有高山湖泊、原始森林、瀑布飞泉等景观,是户外运动和登山爱好者的好去处。
除了以上几个景点外,鲁甸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如龙川河漂流、茶马古道等,都值得一去。
行者·随记TRAVEL RECORD60朱提文化溯源之旅文/黄来源 韩建超 张 亮 林传祥云南鲁甸是朱提银的故乡,是朱提文化的发祥地,人称“朱提之源,千年银都”。
这里山川俊秀,物产丰富;这里人杰地灵,历史悠久。
鲁甸位于美丽的彩云之南、磅礴的乌蒙山麓、奔涌的金沙江畔。
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滇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鲁甸以“朱提之源,白银之乡”闻名于世。
乐马厂银矿开采历史悠久,西汉时期即以盛产“朱提银”闻名于世,唐代有小规模开采,明代银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清朝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至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的114年里,为矿区采银的鼎盛时期,兴办矿硐二百余处,云聚人员达十万余人,昼夜车水马龙。
朱提溯源朱提银始采于西汉,清朝乾隆至嘉庆年间,朱提银开采盛况空前,达到鼎盛时期,各省商民群集乐马厂,人员达10万余,产银50万两,铜3 600斤,所产银品质优良,一流银值铜钱1 580文(其他银仅值1 000文),在全国八大银矿中居第二位。
后因开采过度,致矿洞坍塌。
现存36个大洞72个小洞,古桂5株。
朱提县设立于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
《水经注·若水》记:“朱提,山名也。
应劭曰:‘在县西南,是以名焉’”。
考诸文献,今鲁甸县所辖沿牛栏江右岸地区即为汉称“朱提山”的主脉。
朱提山银矿开采始于何时,载籍无考。
但西汉晚期,朱提山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大银矿却是不争的事实。
而且银的成色极好,作价比其他地方所产银更高。
王莽政权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实行币制改革,通用货币分金、银、龟、贝、钱五类,统称“宝货”。
官定银货与钱货比值,“朱提银八两为一流,流值一千八百五十,他银流值一千”。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长达二千多年的久远岁月中,“朱提”竟成了银的通行指代称谓。
自蜀汉起,由于多种原因,朱提银的开采渐成萎缩之势,“汉嘉金,朱提银,采之不足以自食”。
两晋以降,历南北朝、隋、唐、宋、元、明的一千三百多年间,除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8年)有“朱提银瓶”进贡朝廷的记载外,再无朱提山银矿的开采记录。
作者: 鲁甸县委宣传部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页码: 37-38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2期
摘要: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位于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居住着汉、回、彝、苗、布依等14个民族47.5万人,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4年,鲁甸发生6.5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鲁甸地震恢复重建工作,2015年1月19日到灾区调研时强调,灾后恢复重建要和扶贫开发一起抓,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通过几年努力,昔日的地震灾区实现跨越发展,基础设施得到大改善、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脱贫攻坚深入推进,经济社会蓬勃健康发展,形成了"户户安居、家家有业、村村提升"的良好局面.。
鲁甸旅游景点
鲁甸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座迷人的旅游目的地,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
以下是鲁甸的一些旅游景点:
1. 鲁甸古城:鲁甸古城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游客可以欣赏到古城建筑的美丽风貌,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宁静的氛围。
2. 袁家界:袁家界是鲁甸附近的一个自然景区,以其壮观的石林景观而闻名。
岩石之间形成了各种形状各异的景观,如石林、石柱和石头人等,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3. 特殊民族村落:鲁甸地区有许多特殊民族村落,如白族、彝族等,游客可以深入了解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4. 夏群祠:夏群祠位于鲁甸市区,是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庙,主要供奉夏群神神像。
这座庙宇以其雄伟壮观的建筑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5. 知美古巷:知美古巷是一条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氛围的老街,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和传统风格。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古老巷道的风情和民俗文化。
以上仅是鲁甸旅游景点的一小部分,鲁甸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如抱犊峰、瞿太寺等。
前往鲁甸旅游时,可以更多地探索和发现这个美丽的地方。
昭通杉木林景点介绍一、简介昭通杉木林位于中国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是亚洲最大的原始杉木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杉木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杉木林占地面积约100万亩,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古老杉木树,其中有些树龄已超过1000年,被誉为“活化石”。
二、景点特色1. 原始生态杉木林地处云贵高原和滇西北高原交汇处,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整个景区绿树成荫,山清水秀。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这里的气候温和湿润,植被茂盛。
在这片原始森林中,许多珍稀濒危的动植物得以生长和繁衍,游客可以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2. 古老杉木杉木林内保存了大量的古老杉木树,其中一些树龄超过了1000年。
这些杉木高耸入云,形成了壮丽的森林景观。
它们的干栏粗壮,树冠茂密,给人一种沉着和坚强的感觉。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百年以上的古老树木,感受到时间的厚重和生命的力量。
3. 丰富的生物资源杉木林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这里有许多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包括中国特有的濒危物种。
游客可以在此观赏到各种鸟类,如白头鹤、丹顶鹤等,还可以看到可爱的森林动物,如松鼠、鹿等。
在这片原始森林中,生态平衡得到良好的保护,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机会。
4. 独特的民俗文化杉木林周边是居住着彝、苗、布朗等少数民族的地区,这些民族保留了独特的传统文化。
游客可以在杉木林附近的村寨中,欣赏到精彩的民族歌舞表演,品尝到地道的少数民族美食,了解民族风情和日常生活。
此外,还可以参观少数民族的手工艺品作坊,购买精美的纪念品。
三、旅游指南1. 交通从昆明出发,可以选择坐飞机到昭通机场,然后乘车到达杉木林景点。
也可以选择坐火车到昭通火车站,然后再转乘公交车或出租车前往景点。
公共交通比较便捷,但也可以选择自驾游。
2. 游览路线杉木林景区设置了多条游览路线,游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线路。
一般建议游客先参观主要景点,如古杉木区、观景台等,然后再深入森林内部的小径探险。
在景区内还设有休息区和餐饮区,供游客休息和用餐。
昭通各县名称由来及含义昭通市:昭通一名至今已有280年的历史了,清雍正九年(1731年),对昭通实行改土归流后,统治者为了标榜其功绩,企图“青史留名”,摧垮当地土著的心理防线,云贵总督鄂尔泰认为“乌蒙者不昭不通之至也”“举前之乌暗者易而昭明;后之蒙蔽者易而宣通”改“乌蒙府”为“昭通府”;1950年昭通设专区公署作为省的派出机构(后改为昭通地区行政公署),1981年,成立昭通市,2001年撤销昭通地区和县级昭通市,设立地级昭通市,辖下11县区。
鲁甸县:鲁甸为彝语地名,意为彝族居住的平坝,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在鲁甸境内置古寨巡检司,清雍正九年(1731年)修筑鲁甸城,设鲁甸厅,属昭通府,民国二年(1913年)废厅设县,1958年11月,鲁甸县并入昭通县,1961年恢复建制.巧家县:《据巧家县地名志》记载:“系初开辟时一夷人之名,附城一带,先年系渠领有,此土身殁,后人几以此二字命其领土,设县治时,亦即以此二字命名。
”(另说:“巧家”二字,系开辟初当地的彝族头领“曲古都家”的简称“曲家”,后演变为“巧家”).永善县:雍正六年(1728年),清廷镇压米贴彝民,改米贴(彝语为打仗出名的地方)为永善,意在安抚百姓,使其“弃恶从善,永为良民”。
另一含义,据说是永善地处金沙江和关河之间,左右靠水,“二水”为“永”,圣哲老子曾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因此“永善”又有师法自然,向流水学习,从善如流之意。
绥江县:明时属四川马湖府,平夷副长官司。
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隶云南,属昭通府,雍正十年(1732年)为永善县分署,设县丞。
1909年在分县地置靖江县(正县),因与江苏靖江县同名,宣统二年(1910年)改称绥江县,寄寓江边两岸民众和平安宁之意。
水富县:是昭通地区最年轻的县级地名,1981年8月14日,国务院批准成立水富县,将原水河,水东,安富三公社各取一字合称“水富”。
关于鲁甸地震的作文一:为鲁甸祈福8月3日,又是一个悲伤的日子,在这一天的下午4点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发生6。
5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云南鲁甸,这个位于滇东北乌蒙山深处的小城成为世界聚焦的地方,“抗震救灾”几乎在地震发生的同时就开始启动。
云南省地震局专家解析鲁甸地震称:“震源深度较浅,地质地貌复杂,震区人口稠密,房屋抗震能力差是此次地震造成重大伤亡的主要原因。
此外,此次地震的震级也是云南省14年来最大的一次。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现在部队和医生已进入灾区,帮助灾民走出灾害。
让我们一起为鲁甸祈福,愿鲁甸早日走出灾难。
关于鲁甸地震的作文二:关于鲁甸地震的作文范文800字草长莺飞,鸟语花香是人类所讴歌的生活美景。
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村”并不总是风和日丽,温和可亲的,也常常会摆出另一副面孔……云南鲁甸大地震,使无数的鲁甸人无家可归。
那时候发脾气的地球开始摇晃了,它无情的切断了朗朗的读书声,无情的夺去了无数人的宝贵生命。
原本洋溢着快乐的脸,现在却满脸鲜血,房屋也被震塌。
这突如其来的人生惨剧,是我潸然泪下。
那一张张满是伤痕或泪水的痛苦脸庞,使我的心更加凄冷。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间自有真情在……面对这自然灾害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不仅要关爱自己,还要关爱别人,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园!愿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手牵手,心连心,永远一家人!之所以我们要预防地震,是因为地震对我们的危害很大,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知道地震时该怎样应变,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如果正在用火用电,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治烫伤、触电和发生火情。
2.街道上的行人,不要躲在变压器、烟囱等高大建筑物附近。
3.正在上课的学生可暂时躲在课桌下,不要乱跑,不要擅自离开校园。
4.住在高层楼房里的人不要使用电梯,不要向阳台跑,尤其不要跳楼。
5.平房里的人,尽可能速度跑向空旷的地方。
楼房内的人可暂时躲在坚固的家具下或躲在小开房内。
有关昭通的介绍作文
昭通,一个美丽的地方,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它坐落在云南东部,是一座拥有丰富资源的城市。
它有着独特的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昭通有四个县区: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镇雄县。
而最着名的就是昭阳古镇了。
昭阳古镇,位于云南省东部,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昭通市区以南4公里处的乌蒙山区腹地,素有“滇楚锁钥”之称。
在昭阳历史上曾有过许多辉煌时期,历史文化积淀丰厚。
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云南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4A景区“昭阳古镇”又名“小大理”,位于昭通市东
南22公里处,距省会昆明384公里。
昭阳古镇依山而建,现存
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古镇内现有古民居、古庙、古井、古亭等古迹20多处,古树名木20余株。
特别是镇内的文庙,为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
昭阳古镇具有滇中地区典型的“三山两槽”地貌特征:山为乌蒙山系大娄山系的乌蒙山余脉,海拔在1400米以上;槽为镇内地势平坦开阔的谷地;山中有槽,槽谷间地势起伏较大。
—— 1 —1 —。
鲁甸县水磨镇地理位置:水磨镇位于鲁甸中部,县城西南部,东与小寨接壤,南与龙头山镇相连,西靠乐红、梭山两乡,北与昭阳区大山包和龙树乡毗邻。
国土面积:全镇国土总面积270.94平方公里。
人口状况:全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169个村民小组,有82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彝、苗三种民族8523户35267人,最高海拔3315米,最低海拔1680米,年降雨量在600毫米至1100毫米之间,最高气温27℃,最低气温–6.8℃,年平均气温9.3℃,全年无霜期150多天。
有耕地89265亩,人均耕地2.5亩。
林业状况:全镇林业用地面积88635亩,其中森林面积6500亩,灌木林面积5965亩,疏幼林面积2104亩,未成林造林地34980亩,退耕还林966亩,森林覆盖率达34%。
植物品种丰富繁多,有云南松、华山松、杉等。
地理条件:全境地形西高东低,由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
山脉属凉山山脉五莲峰山系,境内大部分地区属海拔2400以上的高寒山区。
海拔最高点为滴水三锅桩梁子3150米,最低点为营地李家湾子1700米,高低相差1450米。
境内河流均属横江水系。
主要河流有源于滴水村猫猫山大海子的龙树河。
水磨镇土壤主要有黄壤、黄棕壤、棕壤、紫色土、水稻土等。
矿产品种有铅、锌、银、铁、煤等。
气候条件:全镇地处云贵北部,气候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的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平均初霜期11月11日,终霜期3月28日,无霜期226天,年平均降雨量1165毫米,平均降雨126天,年平均日照1710小时,积温2240℃,年平均大风日16.2天,春季西南大风日14天,占86%。
自然灾害主要有霜冻、低温、冰雹、风灾。
社会经济概况:水磨属于农业大乡,全县粮食主产区和畜牧业大镇。
全镇粮食播种面积6.3万亩,产量14981吨,居全县之首,占全县粮食产量的14%。
其中玉米1268公顷,产量5583吨,马铃薯1755公顷,产量7117吨,荞籽410公顷,产量1073吨,燕麦301公顷,产量662吨。
昭通市情简介昭通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与四川、贵州接壤,幅员2.3万平方公里。
2001年8月撤地设市,辖1区10县172个乡镇(办事处)。
2004年末总人口524万人,有彝、苗、回等23个少数民族52万人。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昭通古称“朱提”、“乌蒙”,自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后,昭通便成为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为我国“南丝绸之路”的要冲,是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
国家级文物袁滋摩崖石刻和省级文物汉孟孝琚碑、东晋霍承嗣壁画墓,还有以古堂琅铜冼为代表的青铜文化等历史文物,都见证了昭通发展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脉络,反映了昭通悠久灿烂和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
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昭通,中共中央在威信县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为中国革命开启了新的篇章。
近现代以来,曾诞生和哺育了抗日名将罗炳辉,中共早期革命先驱刘平楷,云南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国柱,辛亥革命元老、护国名将张开儒,爱国将领龙云、卢汉、曾泽生,国学大师姜亮夫,当代英雄徐洪刚等一大批雄才俊杰。
区位特殊,地处要冲。
昭通处于昆明、成都、贵阳、重庆等中心城市辐射的交汇地带,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云南北大门”之称。
东南面与贵州毕节地区相接,西南面与曲靖会泽、昆明东川相连,西面、北面、东北面与四川凉山、宜宾、泸州毗邻。
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昭通市正在成为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门户,是内地入滇乃至南下东南亚、南亚的便捷通道,也是长江经济带对接东盟的重要桥梁。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昭通居于云岭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结合部,属典型的山地构造地形,山高谷深,海拔高差大,最高海拔4040米(巧家县药山),最低海拔267米(水富县滚坎坝)。
气候属亚热带、暖温带共存的高原季风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2.6℃,年平均日照19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760毫米。
钟灵毓秀,物产丰饶。
昭通青山育翠、黑土藏金,有资源“金三角”的美誉。
46 | 中国报道2014年9月 总第127期云南鲁甸“8·3”地震纪实大地痉挛,墙倒屋塌;“头七”之思,月圆人缺。
在灾难面前,中华大地涌动着守望相助、生死与共的真挚情怀,迸发出坚强不屈的巨大力量。
中国报道网特派记者 石岩 孟宪虎李淑芝抽泣着说,小余今年小学四年级,3日下午地震时刚好放暑假在家里。
“才五秒,我的娃儿就看不见了。
”李淑芝呜咽着说道,她最初想着孩子还在,要救他,就和亲戚们一起拼命挖。
武警战士到了灾区后也帮助他们挖,然而直到6日早上,余才伟才被发现躺在屋子的客厅里,全身都是土。
救人!!!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当前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
8月4日一大早,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代表习近平总书记,飞赴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看望慰问受灾群众,转达习近平总书记对灾区干部群众的关心和慰问。
“救人是第一位的!”无论是在专机上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还是在震区实地指导救灾工作,李克强总理始终传递着这样一个坚定明确的理念。
到达鲁甸县后,道路断了,李克强总理徒步5公里进入震中鲁甸县龙头山镇;遇到抢送伤员的队伍,李克强总理主动招呼随行人员让道,保证救援顺利进行;走进帐篷询问受灾群众有没有食8月3日,地壳里的巨能在11秒内集中释放,造成云南鲁甸14年来最大的一场地震。
山河因之呜咽,举国为之悲恸。
那日红石岩的花椒无人摘云南巧家县包谷垴乡红石岩村的山坡上,绿绿的花椒挂满树枝,不远处的土坯房却成了一片废墟。
一只竹背篓孤零零地倒在地上,它的主人再也无法背起它来摘花椒了……如果10岁的余才伟能够再多摘一会儿花椒,或许他就能够幸免于难。
提到这些,母亲李淑芝就止不住地泪水涟涟和满眼的自责。
8月3日下午4点30分发生的云南鲁甸6.5级别地震,巧家县是除了鲁甸以外受灾最严重的地区。
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生态产业全力推进加快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玉龙县鲁甸乡中药材产业发展之路圃中共玉龙县委办公室◆滇云论坛玉龙县鲁甸乡秉承县委提出的“希望在山、潜力在山、出路在山”的发展理念,立足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把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融为一体,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历史背景鲁甸乡隶属丽江市玉龙县,位于玉龙县西北部,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区的老君山深处,海拔2100米一3910米。
全乡幅员面积57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0%。
低纬度、高海拔的特殊地理环境,构成了被植物学家称誉的“植物生存的最佳小环境”。
早在上世纪30年代,英国著名植物学家付利斯等先后到鲁甸考察,惊喜地发现这里是横断山脉植物天然的避难所,在一片仅10余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几乎汇集了横断山脉所有的植物种类。
在这块土地上生长着贝母、天麻、当归、半夏、重楼、龙胆、茯苓、五味子、何首乌、木瓜等数百种天然植物,计264科2010种,占《中药大词典》入典药物5767种的34.9%。
因而在当地民间有“一巴掌下去能按到三种药”的说法。
富集的植物资源,加上长期的探索,使鲁甸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植物药的经验,上世纪中叶开辟了我国种植木香的先河,成功引种东北人参和西洋参,一直是原丽江地区药材公司的重要中药材生产基地,素有“云药之乡”的美誉。
鲁甸乡曾经是滇西北最大的林区之一。
1998年以前,鲁甸乡的经济是典型的木头经济,当时,全乡有58个木材加工厂,275辆“东风牌”卡车,另有5000头犏牛在山上拉木料,可以说是全乡齐上阵,男女老少齐动员。
一位新华社记者曾经这样写道:木头经济造就了鲁甸乡一时的繁荣和富足。
这个滇西北高原腹地的小山乡,曾被人戏称为‘小香港’。
1998年,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天然林被禁伐,随着木头经济时代的结束,鲁甸乡财政收入及群众经济收入大幅下降,农民返贫现象严重,林区生态环境遭到极度破坏,原本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逐渐消失,有些地方开始出现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昭通地理锁钥南滇咽喉西蜀昭通古称朱提,唐以降称乌蒙。
清雍正九年(1731),在完成改土归流并镇压了土司残余势力的叛乱后,云、贵,桂总督鄂尔泰以乌蒙、“不昭不通之甚者也”,题请雍正恩准“举前之乌暗者,易而昭明;前之蒙蔽者,易而宣通”,易名昭通府,附郭恩安县。
今昭通地区处云南省东北部,北纬21°34'~28°40'、东经102°5'~105°19'之间。
西、北与四川凉山州、宜宾地区相望,东与贵州毕节地区界邻,南与本省曲靖市、昆明市接壤。
辖昭通、鲁甸、巧家、大关、盐津、水富、绥江、彝良、永善、镇雄、威信11市、县,总面积22423平方公里,人口475万。
地委、行署驻地昭通市,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中心位置,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区位优势明显,风景名胜怡人的发展中的城市。
全区处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抬升的过渡地带,地质结构复杂,地貌特征显著。
乌蒙山绵延于东北,横空出世,莽莽苍苍,大气磅磺,雄浑壮美。
五莲峰迄逦于西南,峰出岩岫,山人云表,灵秀俊伟,万千气象。
山有水之源,水为山之灵。
金沙江自巧家蒙姑入境,浩荡北流,穿越5个县。
市,至水富出境,区内流长414公里。
牛栏江东向西行,奔走于巧家,鲁甸两县间,区内流长113公里。
横江由东向北,支流丛杂,百川融汇,婉蜒曲折,清波跌宕,索绕8个市,县,区内流长306公里。
两山矗立,三江环抱,山水相得益彰,造化韵致无穷,触目惊山重水复之幽深,举步得柳暗花明之情趣。
全区地貌属中山山原亚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高差悬殊。
区内最高点为巧家大药山,海拔404o米;最低点为水富滚坎坝,海拔267米。
受特殊的地形。
地貌影响,形成全区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共存的立体气候分布。
民谚:“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在这片土地上行走,一日之旅,可以领略从海南到北国不同纬度带的风光景致;可以追逐从海南到北国时序转换奇妙而真实的足迹,春之温煦,夏之火热,秋风之悠然,冬雪之纯净。
县情简介
鲁甸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北与昭通市政府所在地昭阳区接界,东南与贵州省威宁县毗邻,南部和西部与会泽、巧家两县隔牛栏江相望,距省会昆明市366公里,距昭通城27公里,距昭通机场和火车站35公里,昆水公路和213国道穿越县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理优势。
全县辖9乡3镇,国土面积1487平方公里,有汉、回、彝、苗、壮、白等民族37.3万人。
牛栏江横贯县境南部和西部,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在昭通市“两库七级”梯级电站开发规划中,鲁甸县占了三级。
主要矿藏有银、铅锌、铜、镁等。
年均气温12.1℃,苹果、牛干巴、核桃仁、青椒、辣椒、麦芽糖、仙人掌等土特产食品享誉四方,朱堤文化底蕴丰富,拖姑清真寺、野石新石器时代遗址和乐马场银矿遗址远近文明;为全国蜡虫、全省核桃、优质烟主产县,绵羊、生猪、黄牛基地县。
地理气候:县境地处云贵高原西北部,滇东北高原南部。
由一江(牛栏江)、两山(乌蒙山、五莲峰)、三河(龙树河、沙坝河、昭鲁河)、两个坝子(文桃坝子、龙树坝子)构成。
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平,地貌错宗复杂,有深切中山、中切中山、岩溶高原、混合丘岭、高原湖积盆地、断陷河谷坝。
海拔最高3356米,最低568米,县城海拔1917米。
全境属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四季温差不大,冬无严寒,夏无酷署,立体气候特点突出。
年平
均气温12.1℃,年平均降雨量923.5毫米。
矿产资源:鲁甸矿产资源极其丰富,金属矿主要有铅、锌、银、白云石镁矿、铝土矿、铁等十余种,其中开发中的银矿金属储量大,品位高达500克/吨;已探明可露天开采的金属镁储量高达4220吨,回收率90%,金属镁含量99.95%,属特大型高品位白云石镁矿床。
非金属矿主要有水泥石灰岩、玛瑙、硅石、煤等。
小寨自然铜矿金属储量高达3.48万吨。
此
还有重晶石、方解石、粘土、高岭土、硅藻土、磷块岩、冰洲石、水晶、石英沙等等,具有丰富的亟待开发的矿产优势。
森林资源:全县有森林3.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4.5%。
有树种200余种,主要有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滇杨、花椒、生漆等。
被列为“长防”、“德援”、“水保”、“天保”工程建设县。
水能资源:全县水能蕴藏丰富,主要集中在牛栏江、沙坝河、龙泉河和黑石河,已开发8000千瓦。
全长101公里的牛栏江水能资源蕴藏量达74万千瓦。
泉水有30多处,其中出水量在1立方米/秒左右的有陆家龙潭、许家龙洞、四方井、龙泉和大龙树等。
温泉主要有牛栏江边的南筐、甘田两处,水温均在43℃以上。
旅游资源:鲁甸是古朱提银的主要产地、南丝绸之路的古驿站,有著名的马厂、野石新石器和乐马银矿古遗址及新街坪地营、转山包清代古战场遗址,有清雍正年间建造的独具特色的拖姑清真寺,有仙人洞、天生桥、乐红石林、梭山黑石天然大溶洞、轿顶云海、梨园春色、砚池波光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具有悠久的开发
史和巨大的开发前景。
特产资源:鲁甸农业特产丰富,粮食、烤烟是发展中的支柱,矿产、林果是开发中的优势。
清真食品“桃源牛干巴”远近驰名;砚池山苹果、小寨樱桃、黄梨、龙头山辣椒、乐红板栗、薄壳核桃、梭山花椒、云香瓜子、优点牛奶、圣崴麦芽糖、金江魔芋、铁厂黑山羊等为名优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