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情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巴音郭楞”为蒙古语音译,意为“富饶的流域”。
巴州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东邻甘肃、青海,南倚昆仑山与西藏相接;西连新疆和田、阿克苏地区,北以天山为界与伊犁、塔城、昌吉、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等地州市相连。
全州行政区划47.15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相当于苏浙闽赣四省面积之和。
巴州辖库尔勒市等八县一市,州府设在库尔勒市。
全州总人口122.4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52.08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42.6%。
巴州历史悠久,有几千年的开发历史。
丝绸之路南中两道均通过巴州。
西域三十六国在巴州境内有楼兰、若羌、且末、小宛、戎卢、山国、轮台、焉耆、尉犁、渠犁、危须十一国。
巴州地貌分属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东部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等三个地貌区,基本格局呈“U”字形。
巴州自然资源呈现多样性,动植物资源丰富。
有野生动物73种,占全疆野生动物种数的56%;已发现74种矿产,矿产地681处。
拥有全国三大气田之一的塔里木天然气田。
石油、天然气、钾盐矿、钨锡矿、铜矿、铅锌矿、铁矿、菱镁矿、蛭石、石棉、红柱石、花岗岩、玉石等是巴州优势矿产,其中蛭石、红柱石、钾盐储量为全国之冠。
巴州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全州有旅游资源基本类型48种,除天山、昆仑山区、大漠、大湖、大草原、大戈壁自然景观外,还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著名的人文景观,如铁门关、楼兰古城遗址、锡克沁千佛洞、米兰遗址等。
2008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587亿元,增长8%。
人均生产总值45741元,增长5.3%,三次产业结构为12.9∶70.6∶16.5。
全州实现工业增加值369亿元,增长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1.4亿元,增长18.2%。
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94.2亿元,增长41.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9元,增长9.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787元,增长10.5%。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8%,力争两位数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力争达到2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50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4%。
巴州旅游简要介绍一、背景介绍巴州,全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部。
巴州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之一,是著名的草原文化和蒙古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巴州境内的自然风光独特,具有丰富的草原、湖泊、河流和藏传佛教文化资源。
近年来,巴州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索这片神秘的大草原。
二、文化与历史遗迹巴州是蒙古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有着浓厚的草原文化氛围。
这里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民俗活动,如草原歌舞表演、赛马、摔跤等。
在巴州的各个地方,你可以欣赏到蒙古族特色的节日庆典和传统手工艺品。
此外,巴州还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博格达峰和巴音布鲁克古城。
博格达峰位于巴州北部,是中国最大的自然草原,也是蒙古族的圣山。
峰顶常年被白雪覆盖,景色壮丽宏伟。
巴音布鲁克古城则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代城池遗址,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
三、自然景观巴州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里有大片的草原、湖泊和河流,风光壮丽。
其中最美的景点之一是霍尔果斯河,在那里你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河谷风光和清澈的湖水。
此外,巴州还有阿拉善湖、玛纳斯湖、二连浩特湖等著名的湖泊,是观赏野生动物和湿地生态的绝佳去处。
对于喜欢户外活动的游客来说,巴州也是一个理想的目的地。
你可以选择徒步旅行、骑马、钓鱼、露营等各种户外运动,感受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四、美食与特产巴州的美食以蒙古族传统菜肴为主,口味独特,兼具清淡和辛辣。
蒙古族的传统食物有烤全羊、奶茶、手抓饭等。
此外,巴州还产出丰富的农副产品,如牛肉、羊肉、蘑菇、黑木耳等,都是不可错过的特色美食。
此外,巴州还有一些特产商品,如蒙古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如蒙古族刺绣、皮革制品、银饰等,都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情,是非常适合作为纪念品和礼物的选择。
五、交通与住宿巴州交通便利,有公路、铁路和机场连接各个重要城市。
巴州有多个旅游观光景点的直达线路,游客可以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者租车旅行。
四川巴中简介概况
四川巴中市位于中国西南部,是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之一。
巴中市东临重庆市,南接成都市,西邻遂宁市,北接达州市。
巴中市总面积为639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380万。
巴中市是中国的重要石油化工和军工基地,也是巴中经济区的核心城市。
市内拥有川北石油气田和南华烯烃、上川陈滩等重要产业基地。
巴中市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云雾山、恩施古城、朱顶石林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巴中市是中国的“园林之城”,被誉为四川省“园林之乡”。
市内
有大量的公园和绿化带,环境优美。
同时,巴中市也是四川省的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总的来说,巴中市是一个发展迅速,经济实力强劲,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是四川省内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之一。
巴州历史文化:秀丽山川蕴物华大自然的神功赋予巴中岭梁延宕,起伏连绵;河谷开阔,台地发育;溪沟纵横,水系对称;山浅坡缓,植被繁茂的独特地貌。
秀丽的山川,加之丰富的光、热、水、生物资源,给人民生息提供了有利条件。
据《巴州志》和有关史料记载,巴中是我们祖先驱开发较早的地方。
相传川东北最古老的土著民族-- 族在传中的“伏羲”时代即居住于此。
中人剽勇,质直好义。
先是以渔猎为生,后来逐渐学会从事农业生产,到春秋时,已是“牲具六畜”,名扬中原,成以产良马著称;粮食生产已能垦田种稻、黍、稷,并善用剩余的农产口酿酒。
秦时,其“青酒”能与秦之“黄龙”媲美。
“布”、“钱”可作赋税交纳。
古代族对开发巴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朝以前,以廪君为著名首领的居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的巴族入,后向川东扩展,不少巴族入落户于巴中。
后来族被巴族征服。
武王克殷,封为宗姬领地,称巴子国,春秋时与楚、邓等国交往频繁,大大促进了巴子国地域的开发。
由此,巴中的开发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经多次战争洗劫的巴中土人,所剩无几。
但勤劳的祖先开发巴中从未间断。
《巴州志》记载,元末明初公元1330年左右“夷地荒废”,有自楚者迁入,“插占为业”;后又有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川”,“深山老林,尽行开垦,地无旷土,梯田直矗……。
”粮食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为主,种植有棉花、蚕桑、甘蔗、白腊、银耳、药材、柑桔、油桐等500余种经济作物,养殖有20余种家畜家禽、10多种水产,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经济。
人民奋斗几千载,既为自己创造了优美的生息环境,也为我们奠定了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良好基础。
:璀璨文明凝明珠巴中,自古来就以其秀丽的山川和众多的名胜古迹、文化艺术闻名遐迩。
它们有机融合一体,似明珠异彩,熠熠生辉。
如巴州古城周围的南龛、西龛、北龛和水宁寺的摩岩造像共200多龛窟、3700余尊,尤以南龛为最多,有137龛窟,2000余尊。
均是以佛教为主的宗教艺术。
关于巴中市巴州区的诗一、原文:《赞巴州》巴州大地展新颜,山水相依锦绣连。
古韵悠悠千载传,今朝盛景醉心田。
恩阳古镇韵悠长,南龛石刻意韵藏。
巴河荡漾情无限,巴州处处是风光。
二、衍生注释:- “巴州”:这里指的是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
- “恩阳古镇”:位于巴州区,是一个充满古韵的地方,有很多古老的建筑、街道等,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 “南龛石刻”:巴中的著名文化遗迹,石窟中的佛像等石刻精美绝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样也是巴州区历史文化深厚的体现。
- “巴河”:巴州区内重要的河流,河水滋润着这片土地,也是构成巴州美丽风光的重要部分。
三、赏析:1. 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巴州区。
通过对巴州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迹等方面的描述,展现出巴州区独特的魅力。
2. 情感充满着喜爱和自豪的情感。
从“巴州大地展新颜,山水相依锦绣连”就能感受到诗人对巴州大地焕然一新面貌的惊喜与热爱,像一个孩子发现宝藏一般兴奋地向人们诉说巴州的好。
3. 表现手法- 点面结合。
先是整体描写巴州大地的风貌“巴州大地展新颜,山水相依锦绣连”这是面的刻画,然后具体列举恩阳古镇、南龛石刻和巴河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恩阳古镇韵悠长,南龛石刻意韵藏。
巴河荡漾情无限”,这是点的描写。
这样的手法让读者能对巴州既有整体的认识,又能对它的特色之处有深刻印象。
四、作者介绍:由于并没有确切的作者信息,但可以推测出诗人应该是对巴州区有着深入了解并且热爱这片土地的人。
可能是长期居住在巴州的居民,或者是被巴州的美景与文化深深吸引而来的游客。
他(她)凭借自己对巴州的切身体会,用简单质朴却饱含情感的诗句描绘巴州。
五、运用片段:1. 场景一:旅游推荐一位导游在向游客介绍巴中市巴州区的时候说:“大家知道吗?巴州区啊,就像一首优美的诗里写的那样,‘巴州大地展新颜,山水相依锦绣连。
恩阳古镇韵悠长,南龛石刻意韵藏。
巴河荡漾情无限,巴州处处是风光。
’这里啊,既有像恩阳古镇这种保存完好的古韵建筑,又有充满艺术魅力的南龛石刻,再加上如诗如画的巴河风光,真的是非常值得大家游览呢。
四川巴中简介概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四川巴中位于四川省中部,素有“川东明珠”之称,被誉为“天府明珠的璀璨明珠”。
巴中地处川东,地处川甘青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面积约为3.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400万人。
巴中市是四川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川东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巴中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古城,被誉为川渝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在历史上,巴中曾是蜀道和渝道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川东和四川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巴中市内有许多古迹和名胜,如赵公山、东茶山、金华山等,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巴中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
巴中是四川省最大的竹子产区之一,巴中市的竹子品种繁多,质量优良。
巴中市还以土特产鸡蛋樱桃、太阳蘑菇等享誉全国。
巴中的经济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以工业、农业、旅游业为主的产业体系。
巴中市是川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拥有一大批工业企业,涵盖了机械制造、化工、电子信息、建材等多个领域。
在旅游业方面,巴中市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赵公山、东茶山、金华山等。
巴中市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巴中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和经济活力的城市。
巴中市正在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未来的发展挑战,努力打造成为省内有名的中等城市,成为四川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文章2000字】第二篇示例:四川巴中,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美丽城市。
巴中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四川省较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巴中市总面积为5742平方公里,下辖五个县级行政区,人口约230万。
巴中市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的巴国曾在这一带建立国家,因此得名“巴中”。
巴中市是中国岷江中下游重要城市,素有"川北锁钥"、“巴蜀门户”之称。
巴州区平梁乡中心小学灾后恢复重建情况简介“5.12”汶川大地震给巴州区平梁乡中心小学造成了严重损失。
地震发生后,学校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摆在了突出位置。
巴州区教育局、平梁教育督导组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我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抗灾自救在“5.12”汶川大地中,平梁小学全体干部、教师临危不乱,积极主动地做好抗震自救、灾后重建工作,保证学校尽早复课。
5月12日下午灾情发生时,学校领导身先士卒,不怕危险,和教职工一道在2分钟之内把学生转移到安全地方,然后马上及时了解灾情,第一时间准确的向上级报告应急救灾情况。
余震期间,全体领导坚持昼夜值班,坚守岗位,做好了各项统计报表。
正式复课后,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了防震避险应急演练,灾后学生心理疏导,卫生防疫知识教育等。
共印发传单800余份。
全校师生伸出援助之手,向灾区献出宝贵的爱心。
全校教师、学生、党员教师的“特殊党费”共计10000余元。
整个这次灾难中,我们全校师生无一例伤亡事故,把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小。
二、维修重建和教学工作两不误党政、教育主管部门把受灾学校校舍维修加固、恢复重建工作作为重点工作,特别把有维修价值的校舍尽快维修立即复课作为重中之重。
5月13日,巴州区组建的专家组、平梁乡政府领导到校视察灾情,我校一所中心校和五所村校的校舍都遭到严重损坏,造成许多安全隐患,他们初步规划了灾后自救工作。
平梁小学一手抓重建,一手抓教学,做到维修重建和教育教学两不误。
学校因地制宜,及时排险。
巴州区组建的专家组先后三次现场鉴定并设计整改方案,学校对中心校门卫室、校门、围墙、学生宿舍、新教学楼、瓦屋顶进行了加固,对五所村校的瓦屋面全部进行了翻盖加固。
学校按上级要求特事特办,紧急施工,用了两个月时间,基本排除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及时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重建规划,绘制校园发展新蓝图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我校的努力争取下,我校先后于2009年被列入寄宿制项目工程学校, 2010年列入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第二批项目学校。
四川巴州简介
巴州区是四川省巴中市的下辖区,是川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
巴州区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坐标为东经106°21′~107°7′,北纬31°31′~ 32° 4′,总面积为2566平方公里。
总人口131万人(2006年)。
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以低山为主,地势北高南低。
主要河流有巴河、恩阳河、南江及其支流。
境内风景名胜有始于隋盛于唐的石窟艺术群,其中南龛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隋唐以来为佛教道教重地的阴灵山,山上的现代书法碑林为全国四大碑林之一,有邓小平题写馆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有红四方面军总部遗址,有全国唯一的将帅碑林,还有汉严颜将军墓,唐章怀太子李贤坟。
1。
巴州概况巴州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南麓。
东接通江、平昌,南邻仪陇,西连恩阳,北界南江。
秦属巴郡,汉属益州巴郡宕渠县,东汉和帝永元间置汉昌县,北魏延昌三年置巴州。
其后,州、郡更迭,至民国二年(1913)改州为县。
1993年7月21日,撤县建市(县级市)。
2000年11月28日,撤市设区。
2013年1月31日,行政区划调整,巴州区一分为二,设立巴中市恩阳区。
至今,巴州区幅员面积约1359平方公里,辖东城、西城、回风、江北、玉堂、宕梁6个街道办事处,大茅坪、清江、水宁寺、曾口、三江、梁永、鼎山、大罗、枣林、化成10个镇,光辉、花溪、大和、关渡、白庙、金碑、凤溪、羊凤、龙背、平梁、凌云、寺岭、梓橦庙13个乡,59个居民委员会、386个村民委员会、2422个村居民小组,26.4万户、户籍人口77万。
巴州区人民政府驻地——巴城,素为川北重镇,交通要冲。
自东汉以来为历代州、郡、县治地。
1933~1935年,川陕省、党、政、军机关曾先后迁驻巴城,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川北地下党以巴城为中心,组织开展革命斗争。
1993年7月,巴中地区建立,行署机关驻巴城,巴城成为通(江)、南(江)、巴(州)、平(昌)、恩(阳)三县两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巴州属盆北低山区,地势北高南低。
北及西北向南及西南倾斜。
北部受大巴山构造影响,形成东北—西南走向,山脊标高一般在海拔900米左右,多窄谷陡坡。
东部、东南部和西部,山脊标高一般500~700米,多构成台坎状低山和长梁高丘地貌,多中谷、窄谷。
中部、西南部地势开阔,为平缓坡台状丘陵地貌,多连绵起伏的陇岗状低山和长菱状、馒头状浅丘,海拔高度350~600米。
全部山脉来源于大巴山西段与米仓山复合部分。
其走向多由北而南,逶迤蜿蜒。
群山之间,峰峦叠障,形态各异;林海茫茫,鸟语花香;泉水淙淙,清冽爽口。
巴河、鳌溪河、双桥河是境内4条主流,纵横穿越,奔腾不息,其支流交错分布,密如蛛网,沿河两岸梯田层层,群山起伏。
巴州文化璀璨。
巴州是一块历史悠久的热土,自东汉置县,北魏设巴州,实行县制已有1900多年历史,是四川省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宋代天文学家张思训、辛亥革命先驱董修武、“世界十大革命性伟人”平民教育家晏阳初的故里。
南龛摩崖造像、水宁盛唐彩雕等石窟艺术举世闻名。
巴州,历史厚重。
巴州是一块红色的热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过战斗的足迹。
现建有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和红军将帅碑林,有“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恩阳红色古镇。
巴州,风光秀美。
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9%,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天马山公园。
三江水乡渺然如海,化湖公园水天一色,阴灵山钟灵毓秀,义阳山三峰竞雄,独特的旅游资源构成川东北一道靓丽的风景。
巴州,资源富集。
巴州区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造林绿化示范县(区)和生猪调出大县(区),是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肉猪肉牛生产基地和中药材基地,有中国驰名商标和部、省名优产品150个。
巴州,交通畅达。
三条省道公路横贯境内,广巴高速公路、乐巴铁路建成通车,巴南、巴陕、巴达高速和巴达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后到成都、西安、重庆三个大城市仅需3个小时车程。
巴中概况行政区划截至2011年巴中市人口400万,下辖地区巴州区、恩阳区、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2013年2月国务院批准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划出24个乡镇设立,是巴中市的第二个市辖区,区政府驻恩阳镇恩阳大道88号。
)[1]基本情况巴中市(b o zh o ngs),是四川与陕西的交界地区,四川北部门户。
地理坐标为东经106度21 分至107 度45 分,北纬31 度15 分至32 度45 分。
市政府所在地西距成都308 公里,北距西安650 公里,距重庆498 公里,与相邻的达州、南充、汉中及宝成铁路、襄渝铁路距离都在200 公里左右。
辖巴州区、恩阳区、通江、南江、平昌,正在建设的区的有兴文经济开发区,三区三县,188个乡(镇)、2354个村。
巴中的公路交通较为方便,与周边各市均有道路顺畅连通。
乐巴铁路于2009 年12 月31 日全线贯通,2012年3月23日开行首趟客运列车,广巴高速公路于2009 年底已形成通车能力,2010年5月1 0号正式通车,巴南高速已于2013年3月31 日建成通车,现在成都到巴中最快仅需3 小时,巴中到达州的铁路已开工建设,巴中到达州、巴中到陕西界的高速公路已经开工,巴中机场、南充到巴中到汉中的铁路、巴中到广安到重庆的高速,巴中到万源的高速公路都列入了省规划。
巴中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
东汉永元年间置汉昌县,建安六年改属巴西郡,北魏置巴州。
巴人部族素以英勇善战,能歌善舞而著称。
汉高祖刘邦在南江大坝建牟阳城筑巴峪关,萧何月下追韩信至截贤岭(误传,实际上在汉中留坝)。
境内始建于梁魏、盛镌于唐代的南龛、西龛、北龛、水宁寺等地的摩崖造像多达5210余龛、7200 余尊,以布局精巧、艺风平实而著称,再现了唐代辉煌的宗教艺术,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巴中盛唐彩雕全国第一”,是全国十大石窟之一。
巴中既是国家粮食储备基地,又是商品粮输出基地。
骨干经济作物中的蚕桑、烟叶、茶叶、油菜、水果、甘蔗、生姜等已形成规模优势,通江“天岗银芽”获国际博览会金奖,南江大叶茶被国家列为优质品种推广,“绿水金针”、“云顶绿芽”、“云顶茗兰”、“光雾茗峰”等跻身国家名茶行列,获国家AA 级绿色标志。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景点介绍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北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临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吐鲁番市,南与阿拉善盟毗邻。
自治州首府设在库尔勒。
巴州是维吾尔族、汉族、蒙古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是新疆通往中亚、西亚、欧洲的门户和交通枢纽。
巴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吐火罗国,有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库尔勒香梨之乡。
1.库尔勒香梨之乡
库尔勒市是“中国香梨之乡”和“中国优质香梨生产基地”。
库尔勒香梨果实大,形状美,色泽鲜艳,口味香甜、爽口;可食率高达96.5%;果核小而薄,可食率为62.9%;肉厚核小,可
食率为72.3%。
库尔勒香梨已成为新疆的一大特产,畅销国内外。
2.巴州天山天池
位于巴州天山深处的博格达峰下的天池,是我国最大的高山湖泊之一。
据历史记载,在古代这里是一座火山。
火山口积水成湖,湖面海拔1880米。
天池湖面呈椭圆形,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
—— 1 —1 —。
巴中市市情概况巴中市市情概况(2004年版)一、自然生态情况巴中,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的一颗“闪亮明珠”。
地处东经106°20′-107°45′,北纬31°14′-32°44′。
幅员面积:12315平方公里。
东邻四川达州市,南邻四川南充市,西邻四川广元市,北邻陕西汉中市。
巴中历史悠久。
东汉永元年间置汉昌县,北魏置巴州,1913年建巴中县。
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鄂豫皖经陕南转战巴山,在此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面积4万平方公里,拥有23个县。
1993年10月28日建巴中地区,1999年12月28日撤地设市。
到2003年,巴中置县历史1907年,置郡1795年,置州1480年。
巴中市辖巴州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三县一区。
有284个乡、镇,2360个行政村,123个居委会、558个居民小组,14754个村民小组,350万人。
巴中具有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气象资源:年平均气温16.9℃,1月份平均气温5.2℃,8月份平均气温27.3℃,年平均降雨量1150毫米。
--矿产资源:已发现矿种50种,矿产地500余处,其中大型25处,中型52处。
已探明储量的矿产22种,矿产地34处,其中大型2处,中型6处,霞石居全国前5名、属全省第1名。
主要矿物有铁矿8544万吨,花岗石远景储量20亿立方米,大理石2亿立方米,白云石1.5亿吨,石灰石25亿吨,霞矿2700万吨,以及石墨、石膏、绿豆岩、钾长石、透辉透闪石、萤石、滑石、蛭石、硫铁矿、磷矿、膨润土和金、银、铜、铅、锌、钴、镍、钨、铀等矿产。
尤以花岗石、霞石、石灰石、白云石、铁矿等有很大的开发前景和优势。
--森林资源:有林地面积649.7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861.5万亩(未含四旁树折合面积)的75.4%。
森林覆盖率38.5%。
活立木蓄积2061万立方米。
有森林植物100科,293属,821种;有野生动物199种,其中兽类56种,鸟类129种,爬行类14种。
巴州区里卢作文在巴州区啊,有个很特别的地方叫里卢。
里卢就像是巴州区这个大画卷里独特的一笔。
我第一次去里卢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闯进了一个充满惊喜的小世界。
刚到里卢,就被那里的小路吸引住了。
那小路弯弯曲曲的,像一条调皮的小蛇在村子里穿梭。
路边呢,长着各种各样的小花小草,有的我都叫不出名字来。
它们就像一群爱打扮的小姑娘,这儿一朵红的,那儿一朵紫的,把小路打扮得可漂亮了。
里卢的房子也很有趣。
好多都是那种带着老巴州特色的建筑,墙壁有些斑驳,就像一位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但是这些房子又有着别样的韵味,仿佛每一块砖头都能给你讲出一个古老的故事。
比如说村口的那间老房子,屋顶的瓦片参差不齐,就像一个个士兵在站岗。
我还听说,这房子里曾经住过一位很厉害的老工匠呢,他做出来的木雕啊,精美得让人惊叹。
那里的人更是热情得不得了。
我走在路上,随便碰到一个大爷大妈,他们都会笑着跟我打招呼,那笑容啊,就像里卢的阳光一样温暖。
有一次,我在一家小院门口好奇地张望,主人家看到了,二话不说就把我拉进去,给我端出了自家做的点心。
那点心的味道,现在想起来还能让我流口水呢,甜甜的,带着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
里卢还有一片小池塘。
池塘里的水啊,清澈得能看到水底的小石子和游来游去的小鱼。
夏天的时候,小孩子们就在池塘边嬉戏,有的拿着小树枝去逗弄小鱼,有的则在池塘边捉蜻蜓。
那蜻蜓五颜六色的,像小飞机一样在水面上飞来飞去。
而池塘边的大树就像一把把巨大的绿伞,为大家遮挡着阳光。
在里卢的夜晚也是超级迷人的。
星星就像撒在天幕上的宝石,密密麻麻的。
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坐在院子里,听着老人们讲着那些古老的传说,什么山精鬼怪的故事,虽然有点吓人,但却特别有趣。
时不时还有几声狗叫,像是在给老人们的故事配乐呢。
里卢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故事、充满人情味的地方。
它虽然不大,也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就像一颗藏在巴州区角落里的明珠,散发着属于自己的柔和光芒。
巴州区情简介
基本概况:巴州区位于川东北米仓山南麓,东接通江县、平昌县,南抵仪陇县,西邻恩阳区,北连南江县,是巴中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
1993年巴中撤县建县级市,2000年撤县级市建巴州区,2013年1月国务院批准巴州区一分为二设巴州区和恩阳区。
现巴州区幅员1359平方公里,辖 23个乡镇、6个城区街道办事处,386个行政村、62个社区,户籍人口 77万,其中农业人口 53.1万。
历史文化:巴州自东汉置县,北魏设巴州,实行县制巳有1900多年历史,是宋代著名天文学家张思训、辛亥革命先驱董修武、“世界十大革命性伟人”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博士的故里,是全国第二大苏区一一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战斗的足迹。
境内始建于隋、兴盛于唐的南龛、西龛、北龛、水宁寺摩岩造像石窟被誉为“盛唐彩雕全国第一”,属国家重点文物, 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自然资源:全区森林面积5.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9.5%,境内现存银杏、三尖杉、红豆、巴山松、水青杠等珍稀树种。
全区水资源总量达1.56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5兆瓦。
坐落城郊的南龛山巳建成集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距市区17公里的阴灵山素有“川北胜秀”之美誉,
与南阳森林公园、化湖水上公园以及鼎山寨、龙洞沟共同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基础设施:巴城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39.44 万,是四川省卫生城市,全区城镇化率56.3%。
唐巴路、巴水路两条省道公路横贯全境,广巴、巴南高速公路和乐巴铁路巳建成通车,巴陕、巴达、巴广渝高速公路和巴达铁路建设正加紧推进,全面建成后巴州到成都、西安、重庆仅3个小时车程,农村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水泥路‟、村村通公路、 43%的村通水泥路。
全区建有各类水利设施1.1万处,其中有中型水库1座、小II型以上水库113座,保灌面积12万亩。
全区用电并入国家电网,巴城建成区天然气气化率达90%,光纤加密电视村通率达63%,村通电话率近90%。
产业发展:现有飞霞实业、全丰酒业、中兴纺织、鑫锐齿轮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成立了巴中经开区巴州工业园管委会和盘兴物流园管委会,占地10.8平方公里的巴中经开区巴州工业园巳全面启动建设,占地7平方公里的盘兴中国西部建材物流园区巳初具形态。
现巳建成猕猴桃、金银花、银杏等单体面积超万亩的特色农业园区8个,清江巾字一环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巳全面启动。
新规划布局的回风北路、原防疫站片区、新市街、二环路首段、莲花咀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正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总体
规划全面完成。
2013 年上半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8.41亿元,工业总产值达27.98 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19.28亿元。
社会事业:全区现有中小学校73所,学生10.2万名,其中,职业教育学校4所、中职学生0.9万人。
现共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中心卫生院及乡镇卫生院40所、村卫生室448个,新农合参合率达96.67%。
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23个、社区文化室6个、农家书屋218个。
科技、体育、人口计生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开放合作:近两年先后引进福建盘兴、重庆海电、天津浩湖等47家投资超亿元的企业落户巴州。
积极组团参加西博会、西洽会、西交会等重大活动及投资推介会,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地区及周边市县(区)的经贸合作,与浙江省慈溪市、福建省南安市締结为友好城市,巴州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政务服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大力推行并联审批和“一站式”服务,区政务服务中心完成标准化建设,建成乡镇、城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29个、城乡社区“1+6”公共服务中心82个。
机构编制:全区现设各类行政单位134个、事业单位273 个,人员编制11273名。
建有党的基层组织993个,其中,基层党委51个、党总支14个、党支部924个,另有党工委4个;现有中共党员24363名,其中,预备党员563名、女
党员3335名、少数民族党员22名。
现有市级高层次人才31 名、区级科技拔尖人才8名、引进人才33名。
经济指标:2013年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7.2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5.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4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37元,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佘额403亿元。
发展机遇: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等战略部署,为巴州区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处于成都、重庆、西安三大中心城市的几何中心和成渝经济区、关天经济区的中间区域,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秦巴山片区三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发展潜力巨大,后发优势日益凸显,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