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产品语义学
- 格式:ppt
- 大小:12.51 MB
- 文档页数:61
产品语义学基础知识产品语义学语义学旨在通过研究语言的意义而达到健全的传播目的,那么它对传播研究的影响便不言而喻了。
普通语义学着重于研究语言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就是说着重于研究入际传播中的语言使用情况。
在普通语义学看来,生活里的许多麻烦事情都可归因于对语言的误用,如精神病就是由于使用语言不当而造成的。
对于设计而言,设计语义学所研究的是语言符号在生活中的含义和设计者传达的符号信息以及产品消费者(受众)接受的符号信息之间的关系。
其目的是要保证信息的正确传递,以达到设计意图的传播和产品的销售。
针对语言同它所表达的实际事物的关系,语义学分析了以下几种情况。
对此如不注意,便会导致传播的偏差,而这些情况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又恰恰容易被忽略。
1、语言是静态的,实际生活是动态的。
2、语言是有限的,实际生活是无限的。
3、语言是抽象的,实际生活是具体的。
抽象是语言的重要而实用的特征。
然而,语言越抽象,同实际事物的距离就越远,它所反映的生活图像就越模糊不清,因而也就越容易产生歧异和误解。
对语义的不警觉会出现语言使用不当的情况,进而导致传播失误。
下面有四种语言失当的常见现象:1、死线抽象:即使用语言时,把语言定死在某一抽象水平线上。
2、忽视差异:即使用语言时,只顾语言整体一致,而不顾个体差异。
3、非此即彼:即使用语言时,只看对立的两端,不管语言两端的过度层次,对事物做多方面估计。
4、自我投射:即使用语言表述事物时,个人不自觉地会将自己的一己之间作为普遍性知识来运用。
也就是,表面上陈述事实,实则表达自我。
产品语义学的目的在设计中,语义学关心的是设计对象的含义,对象的符号象征,以及它在什么心理、社会、和文化环境中使用。
产品语义学提出了新的设计思想。
它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使设计作品(产品)适应人的视觉理解和操作过程。
人们在操作使用机器产品时,是通过产品部件的形状、颜色、质感来理解机器,例如视觉经验认为圆的东西可以转动,红色在工厂里往往表示危险。
产品语义学之隐喻设计理念
产品语义学是指通过产品的外观、形状、颜色、材质等因素来传达特定的含义
和信息。
而隐喻设计理念则是指在产品设计中运用隐喻的手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形态,从而使产品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情感共鸣。
隐喻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隐喻,产品可以更好地传达
品牌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内涵,使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增强品牌忠诚度和消费者满意度。
同时,隐喻设计也可以帮助产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隐喻设计理念的运用可以在各个领域的产品设计中见到。
比如,在汽车设计中,一些品牌会通过车身线条的流畅和动感来隐喻速度和激情,从而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在家居产品设计中,一些品牌会通过材质的选择和色彩的搭配来隐喻品质和生活方式,吸引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
隐喻设计理念不仅可以为产品赋予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意义,还可以帮助品牌建
立独特的形象和个性化的产品定位。
通过隐喻设计,产品可以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与消费者产生情感联系,从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隐喻设计理念是产品语义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可以帮助产品传达更深层
次的含义和情感,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隐喻设计的运用不仅可以让产品在外观上更加吸引人,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产品在情感上与消费者产生共鸣,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在产品设计中,隐喻设计理念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产品赋予更多的情感和意义,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产品形象的具体体现是产品在设计、开发、研制、流通、使用中形成的统一形象特质,是产品内在的品质形象与产品外在的视觉形象形成统一性的结果。
产品形象语义内涵是产品形象的内在品质,是一种抽象化的理念。
只有将这种抽象化的理念转化到产品的外在视觉上才能被人认知、理解,从而树立起实体的形象。
产品语义学强调设计师应当解决下列三个问题:不言自明,使产品能够立即被认出来它是什么;语义适应,采用易懂的操作过程构成人机界面的结构;自教自学,使用户能够自然掌握操作方法。
产品应当允许用户进行尝试,应当对各种尝试提供反馈信号,使用户能够进一步了解产品内部的运行行为,使产品行为变得透明。
产品语义学的产生是设计思想史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跳出了自然科学决定论和数学决定论思想。
它认为,设计不应当以机器功能为出发点,而应当以人为出发点,产品应当自己会“说话” ,告诉用户它有什么功能、怎么操作。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设计发展的速度很快,老产品的改进与新产品的开发设计逐渐被人们接受。
但是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后,精神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工业产品对视觉的要求就更高,这就给设计师提出了课题。
产品的设计应符合大自然对其的要求,一改那种呆板的、冷漠的、单一的设计,使人在使用中产生亲切感。
也就是说,工业设计应适合于人,遵循人的习惯和规律,这种将语义学运用到工业设计中,就称之为“产品的语言” ,设计师将这种语言置于产品中,并通过产品传达给使用者,使用者能正确和安全的使用,这就完成了设计的全过程。
21世纪是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信息量的不断增加使工作的有效时间相对缩短,各种新产品层出不穷,为人提供了很多的方便。
新产品应尽量缩短使用者的学习时间,利用产品的“视觉语言”传达给使用者,使其熟练的使用,此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但是由“语义学”带来的“产品语言”是没有国家、民族和语言界限的。
产品语义学名词解释
产品语义学是一门研究产品名称、形象和符号在消费者心中所引起的
意义和情感反应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的是产品与人之间的交互关系,
旨在通过对消费者行为和心理的深入分析,提高企业产品营销策略的
有效性。
在产品语义学中,名称、形象和符号等都被视为重要的元素。
名称不
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识符,它还能够传达品牌的价值观和特点。
形象
包括了品牌标志、包装、广告等多种元素,它们能够影响消费者对品
牌的印象和态度。
符号则是指那些具有特殊含义或象征意义的图案或
文字。
通过对这些元素进行分析,产品语义学可以揭示出消费者对于不同品
牌和产品所产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
例如,在某些文化背景下,红色可能代表喜庆,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则代表危险或禁忌。
因此,在
设计品牌标志或包装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同时,在产品语义学中也会研究消费者购买决策背后的心理因素。
例如,消费者可能会因为产品名称、形象或符号与自身价值观相符而选
择某个品牌,或者因为情感认同而忠诚于某个品牌。
总之,产品语义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仅关注产品本身的特点和功能,更关注人们对产品的认知和情感反应。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掌握产品语义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心理,提高产品营销效果。
各章总结第一章艺术与科学的联系:艺术的普遍性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跨越时空,扎根于整个人类;科学的普遍性也是一样,虽然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和合一致,非但没有引起消解冲突,相反却是适得其所,把他们引向意想不到的成功和创造,而且艺术活动中有许多方法是艺术家从科学中借鉴的。
艺术与科学的差异:艺术和科学虽然都需要丰富的想象力,需要直觉和灵感,但是科学和艺术毕竟是有差异的。
科学中的美绝大部分是智利的对象,很少是目的本身,从来不占首要地位;而艺术中的美绝大部分是情感的对象,美的本身则是创造的目的,并且带着主观的性质。
科学与艺术的手段也不一样,科学运用逻辑思维,艺术则运用形象思维。
科学成果不容许有丝毫个人感情参杂其中;艺术家没有个人的感情,没有临场的喜怒哀乐和发挥,则变得不可思议。
第二章这与我国《现代汉语字典》中将“设计”一词解释为“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相类似:(1)与计划有关,将计划看成是一个整体,如何将整体中的各个部分有效地连贯起来。
(2)与表现有关,如何用工程图、平面图、效果图、模型等将产品或建筑物的特征表现出来。
现代的设计概念是指:综合社会的、人文的、经济的、技术的、艺术的、生理的、心理的等各种因素,纳入工业化批量生产的轨道,对产品进行规划的技术。
或者说设计是为某种目的、功能,汇集各部分要素,并作整体效果考虑的一种创造性行为。
设计是按照特定的目的进行有秩序、有条理的技术造型活动,是谋求物与人之间更好地协调,创造符合人类社会生理、心理需求的环境,并通过可视化表现达到具体化的过程。
理性与感性的关系:一种是以科学物理认识为主,追求理性的和定量的,注重功能和实用性的标准;理性的创作是人们左脑的运作,其重点在于逻辑和推理。
一种是以感性认识为主,追求艺术形式和非定量的,注重个人感受的精神标准。
两者最大的差别是:一种注重功能,一种注重感觉形式,理性代表的是客观事实,感性代表的是人类态度。
产品的语义学Wednesday, August 2, 2006 11:57:08 AM语义学是符号学的一部分,产品的语义学既是产品本身的一些符号,人是通过语言、眼神、表情和动作进行交流的,这些被称为符号。
简单说人脑通过处理这些符号来交流信息、采取行动。
研究这些符号的学说叫符号学。
具体说符号学是交流的一种理论方法,它的目的是建立广泛可应用交流规则。
符号学语言学的创始人瑞士的萨苏乐,他把语言学看成是符号学的一个分支。
符号学研究信息符号的种类、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工业设计领域中出现的产品符号学,是设计方法论的一次重大变革,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
“语义一词来自语言。
在口语交流中,人们通过语义来理解对方的含义。
在视觉交流中,人们是通过表情和眼神的视觉语义象征来理解对方。
人们在操作使用机器产品时,是从部件的形状、颜色、质感理解机器。
产品符号学的设计方法就是从人的视觉交流的象征含义出发。
人们依靠视觉线索去理解产品的“语义”(含义) ,每一种产品、每一个手柄、旋钮、把手都会“说话” ,它通过结构、形状、颜色、材料、位置来象征自己的含义,“讲述”自己的操作目的和准确操作方法,例如一条缝隙表示“打开” ,圆形表示“转动”红色表示“危险”等。
你怎么会看出房子的门?通过它的形状、位置和结构。
如果你指着一面墙说:“这就是门” ,没有人会相信,人们早已经把门的形状和位置以及它的含义,同人们的行动目的和行动方法结合起来,这样形成的整体叫行动象征。
同样,水壶、自行车、菜刀等都是行动象征。
这些象征的含义是人们从小在大量的生活经验中学习积累起来的,这是每个人的知识财富,设计者应当把这些东西象征含义用在机器、工具、产品设计中,使用户一看就明白,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重新学习。
换言之,产品的目的和操作方法应当不言自明,不需要人去解释。
怎么才能在人机界面设计中实现这一目标呢?产品语义学认为:通过人们已经熟悉的形状、颜色、材料、位置的组合来表示操作,并使它的操作过程符合人的行动特点。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产品语意学的发生、发展的论述,对优秀工业设计作品的展示,提出现代工业设计应以人机工程学和美学为基础,设计出有助于日常生活、给人们带来欢乐的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产品。
【关键词】:产品语意学、符号、象征、功能设计是时代的艺术。
当代社会,工业发展已经进入到高科技阶段,手工业、工业、高科技工业已融为一体,可持续发展、关注自然、与环境和谐相处被空前关注,信息化已迅速被应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设计处于一个重新构造语言的时代。
无可置疑,设计精良的物品是今天视觉文化的中心,然而充斥在人们生活中的产品总不是那么令人满意,许多产品令使用者感到困惑,可能看上去让人难以理解它到底是一件什么产品,或者不明了如何使用它,电子器材“黑箱化”现象的泛滥,对设计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芬兰著名工业设计师汉诺·科赫伦(Hannu kahonen)说:“我对那些…过分的设计‟、反自然形态的设计感到厌倦,它们使产品更加复杂而难以使用,在我看来,理想的产品应有助于日常的生活并尽可能给人们带来欢乐。
” 如何运用设计符号创造出符合现代人类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是当代工业设计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而产品语意学的本质正是在于通过产品外在视觉形态的设计揭示或暗示产品的内部结构,使产品功能明确化,使人机界面单纯、易于理解,从而解除使用者对于产品操作上的理解困惑,以更加明确的视觉形象和更具有象征意义的形态设计,传达给使用者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
所谓语意(Semantic)顾名思义,即语言的含义、意义;语意学(Semantics)即探索、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
“产品语意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借用语言学的一个名词,它产生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符号学理论,但它的产生,却具有社会、历史、哲学的背景,工业设计史上关于产品语意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一战之后,全世界物质匮乏,现代主义提倡的功能主义顺应历史条件,满足并推动了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当时产品设计考虑的重点是“物理机能”,人体工程学(ergonomics)是工业设计的理论支点,在1920—1950年间,功能主义设计是人类设计史上的重要阶段。
产品语义学在公共座椅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公共场所的座椅需求越来越多,而公共座椅的设计不仅
仅是考虑美观与舒适,也是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的。
因此,如何从人的角度出发,通过产品语义学的研究,设计出更符合人性化的公共座椅,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产品语义学的概念
产品语义学是指对产品语言的系统分析与研究,其中产品语言包括产品名称、标识、
标志、标签、包装、外观、结构、操作方式等。
通过分析和研究这些元素,可以更好地理
解人们对产品的认知和感受,探究产品和人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设计及传播。
(1)形象符号学:在公共座椅设计中,可以运用形象符号学的原理,将文化符号和象征体现在座椅外观设计中,以达到环境和用户的和谐度。
例如,在设计公园座椅时,可以
采用自然景观与形状相似的设计来增强自然环境感,使用户感受到与自然的亲近感。
(2)人体工学:公共座椅的使用者群体众多,因此人体工学在座椅设计中至关重要。
人体工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工作、环境之间协调关系的学科,将人的身体尺寸、姿势和动作
等因素考虑进去,以实现对人类身体的舒适度和支持力的合理设计。
(3)心理学:公共座椅作为公共场所的家具之一,必然要考虑使用者的心理需要。
例如,在公共场所、医院、车站等需要长期等待的地方,要考虑到用户的心理需求,使座椅
设计更加人性化,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感受和满意度。
3. 总结。
191到造型认知意义、象征作用和历史文化也就是“产品语意学”理论,是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工业设计教Reinhart Butter首先提出这个专业名词。
二、产品语意学的定义1.传统的语意学就语言而言:语意(S e m a n t i c)原意是语言的意义(Meaning of Language),而语意学(Semantics)则为研究语言的意义。
就符号而言:语意学(Semantics)则是在探讨符号(S i g n)与其所代表的意表的意义、事实、观念、构造、程序、及感情之间的关系。
2.产品语意学将产品视为一记号系统,因此在产品记号学中便包含了产品语意学。
“所谓产品语意学是研究人造物体的形态,在使用环境中的象征特性,并且将其中知识应用于工业设计上。
或是“研究设计物体的形态在使用环境中的象征义”。
三、产品语意学研究内容透过对产品使用环境和如何使产品发挥作用,深入探讨而建立产品的沟通性质,以助于使用者充分了解产品的特性与功用。
也就是即设计师借着产品语意学,掀起高科技的神秘面纱,改善产品与使用者之间的互动作用(Interaction),且增进自我表达的机会。
是以种严谨探讨人类与产品互动作用产生的意义的学问。
产品语意学在产品造型中可以表达两种意含:1.意向含义:产品整体造型的视觉感受,这是最主要的一点。
(明示意含)a.工业产品外观的第一印象(t h e W h o l e V i s u a lImpression)首先,我们先明确三个概念和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一个概念: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 I:C o r p o r a t e Identity System)第二个概念:产品识别(PI:Product Identification):产品识别、产品线、又名知觉认证(视知觉)。
第三个概念:品牌个性(B I):又名产品语言,借由形态造型、色彩和界面设计对消费者传达品牌的定位和价值。
以上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下:企业形象(CI:Corporation Identity)与产品线(PI:Product Identity最终与消费者的沟通和联系),最后构成品牌个性(BI:Brand Iden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