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语义学基础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18.36 KB
- 文档页数:2
家居产品的语义学阐释一、功能属性:家居产品是指用于居住和生活的各种用具和装饰品,包括家具、家电、家纺等。
这些产品的语义学含义中,功能属性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家居产品的功能属性是指其所具备的功能和用途,比如床是用来睡觉的、餐桌是用来进餐的、电视是用来观看的等等。
家居产品的功能属性是其存在的基本原因,也是消费者选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二、形态特征:家居产品的形态特征是指其外形和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比如家具的款式、颜色、材质等,家电的外观设计、功能按钮布局等,家居装饰品的造型、花纹、图案等。
形态特征在家居产品的语义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美学价值和实用性。
形态特征也是产品的重要卖点之一,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材料成分:家居产品的材料成分是指其所采用的原材料和成分。
比如家具的木材、金属、布艺、皮革等,家电的塑料、金属、电子元件等,家居装饰品的陶瓷、玻璃、水晶等。
材料成分在家居产品的语义学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耐用性和环保性。
消费者在选购家居产品时,通常会对其材料成分进行重点考量,以保证产品的安全可靠和使用寿命。
四、品牌认知:家居产品的品牌认知是指其所属的品牌和相关的品牌形象。
不同品牌的家居产品在市场中有着不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品牌认知也会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品牌认知在家居产品的语义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消费者通常会根据品牌来判断产品的品质和信誉,并由此做出购买决策。
五、使用场景:家居产品的使用场景是指其适用的具体环境和用途。
不同的家居产品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比如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
家居产品的使用场景在语义学中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和功能性。
消费者通常会根据产品的使用场景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生活习惯。
六、情感联想:家居产品在语义学中还具有一定的情感联想,即消费者对其所产生的情感和联想。
产品语意第一讲导论4.现代符号学真正建立的标志:1969年1月国际符号协会(IASS)的建立。
5.为什么说现代消费是一个“愉悦”的过程?以消费者为中心导向的时代,消费者对物质产品已不满足于拥有,而是在于人与物的关系中注重人的存在,强调以人为本,使物成为人存在价值的一种证明。
这意味着,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已经从功能与形式的简单满足转变为对产品意义的心理满足,是一种追求感性意义和价值的“符号消费”,消费因而变成一个“愉悦”的过程。
3.为什么说产品是一种类语言符号?相同点⑴语言,具有意指、表现与传达的作用.产品,具有类似语言的功能.⑵产品,可以表达某种意义,还具有传达作用.⑶产品可以拥有多层意义,甚至可能是象征语言.差异⑴在双向沟通及符号系统方面与语言系统有差别.⑵其主要功能仅止于表达,还没有达到沟通阶段。
其次,语言符号有约定俗成的语法规则,而在产品中无法找到各造型要素结合时可以参照的固定符码系统.关系⑴包含的关联与彼此包容的关系⑵这三者在符号系统中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语用学影响产品的普及,语用学是联想关系则是指同一功能类型产品中的各个个体符号要素的分类组合。
二者差异⑴句段关系的产品要素之间具有制约性,句段关系是有序的。
而联想关系的各个个体要素之间具有散在性,联想关系是无序的。
⑵句段关系是现场的,构成了当下的产品。
而联想关系则是不在现场的安排,是可以相互替换的个体集合⑶句段关系是产品语言的“建筑物”,联想关系则是产品语言的“建筑材料”.8.品牌产品系列或产品群的形态符号在一般设计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遵循了具体规则?⑵内涵性意义,即隐含义。
共有三个分层:浅层含义-情感联想;中层含义-个性与群体归属;深层含义-历史文化与社会意义第四讲语用1.拉斯韦尔5W模式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传播效果⑵指示的编码途径,是指利用符号形式与所要表达意义之间存在的“必然性或关联性”,来表达设计符号的意义。
这种联系可以是时间或空间上的联系。
产品语义学基础知识产品语义学语义学旨在通过研究语言的意义而达到健全的传播目的,那么它对传播研究的影响便不言而喻了。
普通语义学着重于研究语言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就是说着重于研究入际传播中的语言使用情况。
在普通语义学看来,生活里的许多麻烦事情都可归因于对语言的误用,如精神病就是由于使用语言不当而造成的。
对于设计而言,设计语义学所研究的是语言符号在生活中的含义和设计者传达的符号信息以及产品消费者(受众)接受的符号信息之间的关系。
其目的是要保证信息的正确传递,以达到设计意图的传播和产品的销售。
针对语言同它所表达的实际事物的关系,语义学分析了以下几种情况。
对此如不注意,便会导致传播的偏差,而这些情况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又恰恰容易被忽略。
1、语言是静态的,实际生活是动态的。
2、语言是有限的,实际生活是无限的。
3、语言是抽象的,实际生活是具体的。
抽象是语言的重要而实用的特征。
然而,语言越抽象,同实际事物的距离就越远,它所反映的生活图像就越模糊不清,因而也就越容易产生歧异和误解。
对语义的不警觉会出现语言使用不当的情况,进而导致传播失误。
下面有四种语言失当的常见现象:1、死线抽象:即使用语言时,把语言定死在某一抽象水平线上。
2、忽视差异:即使用语言时,只顾语言整体一致,而不顾个体差异。
3、非此即彼:即使用语言时,只看对立的两端,不管语言两端的过度层次,对事物做多方面估计。
4、自我投射:即使用语言表述事物时,个人不自觉地会将自己的一己之间作为普遍性知识来运用。
也就是,表面上陈述事实,实则表达自我。
产品语义学的目的在设计中,语义学关心的是设计对象的含义,对象的符号象征,以及它在什么心理、社会、和文化环境中使用。
产品语义学提出了新的设计思想。
它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使设计作品(产品)适应人的视觉理解和操作过程。
人们在操作使用机器产品时,是通过产品部件的形状、颜色、质感来理解机器,例如视觉经验认为圆的东西可以转动,红色在工厂里往往表示危险。
产品形象的具体体现是产品在设计、开发、研制、流通、使用中形成的统一形象特质,是产品内在的品质形象与产品外在的视觉形象形成统一性的结果。
产品形象语义内涵是产品形象的内在品质,是一种抽象化的理念。
只有将这种抽象化的理念转化到产品的外在视觉上才能被人认知、理解,从而树立起实体的形象。
产品语义学强调设计师应当解决下列三个问题:不言自明,使产品能够立即被认出来它是什么;语义适应,采用易懂的操作过程构成人机界面的结构;自教自学,使用户能够自然掌握操作方法。
产品应当允许用户进行尝试,应当对各种尝试提供反馈信号,使用户能够进一步了解产品内部的运行行为,使产品行为变得透明。
产品语义学的产生是设计思想史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跳出了自然科学决定论和数学决定论思想。
它认为,设计不应当以机器功能为出发点,而应当以人为出发点,产品应当自己会“说话” ,告诉用户它有什么功能、怎么操作。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设计发展的速度很快,老产品的改进与新产品的开发设计逐渐被人们接受。
但是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后,精神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工业产品对视觉的要求就更高,这就给设计师提出了课题。
产品的设计应符合大自然对其的要求,一改那种呆板的、冷漠的、单一的设计,使人在使用中产生亲切感。
也就是说,工业设计应适合于人,遵循人的习惯和规律,这种将语义学运用到工业设计中,就称之为“产品的语言” ,设计师将这种语言置于产品中,并通过产品传达给使用者,使用者能正确和安全的使用,这就完成了设计的全过程。
21世纪是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信息量的不断增加使工作的有效时间相对缩短,各种新产品层出不穷,为人提供了很多的方便。
新产品应尽量缩短使用者的学习时间,利用产品的“视觉语言”传达给使用者,使其熟练的使用,此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但是由“语义学”带来的“产品语言”是没有国家、民族和语言界限的。
产品语义学名词解释
产品语义学是一门研究产品名称、形象和符号在消费者心中所引起的
意义和情感反应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的是产品与人之间的交互关系,
旨在通过对消费者行为和心理的深入分析,提高企业产品营销策略的
有效性。
在产品语义学中,名称、形象和符号等都被视为重要的元素。
名称不
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识符,它还能够传达品牌的价值观和特点。
形象
包括了品牌标志、包装、广告等多种元素,它们能够影响消费者对品
牌的印象和态度。
符号则是指那些具有特殊含义或象征意义的图案或
文字。
通过对这些元素进行分析,产品语义学可以揭示出消费者对于不同品
牌和产品所产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
例如,在某些文化背景下,红色可能代表喜庆,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则代表危险或禁忌。
因此,在
设计品牌标志或包装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同时,在产品语义学中也会研究消费者购买决策背后的心理因素。
例如,消费者可能会因为产品名称、形象或符号与自身价值观相符而选
择某个品牌,或者因为情感认同而忠诚于某个品牌。
总之,产品语义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仅关注产品本身的特点和功能,更关注人们对产品的认知和情感反应。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掌握产品语义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心理,提高产品营销效果。
产品形态设计语义学概述产品形态设计语义学概述一、形态设计语义学概念这里所指的语义学是关于概念形态意义的抽象原理研究,是研究形态意义的学问。
狭义的语义学把一切语言因素都排斥在意义研究之外,而广义的语义学则包括由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作用产生的语义。
对于不同的语义,不同的学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理解。
形态设计语义学实际上是借用了语言学的概念。
从设计学的角度来看,设计语义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视觉形态、图象与识别,即象形符号语言的意义。
1984年克劳斯·克里彭多夫(Klaus Krippendorff)和雷恩哈特·布特(Reinhart Butter)给出了产品语义学的定义,即:“一门研究造型在使用时的社会与认知情境下的象征意义,以及如何应用在工业设计上的学问”。
二、形态设计语义学与符号产品形态语义学是在符号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符号学指出一切有意义的物质形式都是符号;符号是利用一定媒介来表现或指称某一事物;它的目的是建立广泛可应用的交流规则,从而产生可以被大众所理解的事物。
形态设计语义学与文字语言学一样,也有自己的符号系统。
产品的外部形态实际上就是一系列视觉符号的传达,产品形态设计的实质也就是对各种造型符号进行编码,综合产品的形态、色彩、肌理、材料等视觉要素,构成了它所特有的符号系统。
产品是人类文化的物质形式,是“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的物质媒介,也是人类生活方式的物质媒介,而设计的本质正是在于为人类创造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
作为人类文化产物,符号在现代设计中具有的实践性意义十分重要。
符号如同产品一样,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劳动,是人类专有的财富,是一种以物质为载体,体现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社会文明的人为事物。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产品语意学的发生、发展的论述,对优秀工业设计作品的展示,提出现代工业设计应以人机工程学和美学为基础,设计出有助于日常生活、给人们带来欢乐的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产品。
【关键词】:产品语意学、符号、象征、功能设计是时代的艺术。
当代社会,工业发展已经进入到高科技阶段,手工业、工业、高科技工业已融为一体,可持续发展、关注自然、与环境和谐相处被空前关注,信息化已迅速被应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设计处于一个重新构造语言的时代。
无可置疑,设计精良的物品是今天视觉文化的中心,然而充斥在人们生活中的产品总不是那么令人满意,许多产品令使用者感到困惑,可能看上去让人难以理解它到底是一件什么产品,或者不明了如何使用它,电子器材“黑箱化”现象的泛滥,对设计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芬兰著名工业设计师汉诺·科赫伦(Hannu kahonen)说:“我对那些…过分的设计‟、反自然形态的设计感到厌倦,它们使产品更加复杂而难以使用,在我看来,理想的产品应有助于日常的生活并尽可能给人们带来欢乐。
” 如何运用设计符号创造出符合现代人类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是当代工业设计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而产品语意学的本质正是在于通过产品外在视觉形态的设计揭示或暗示产品的内部结构,使产品功能明确化,使人机界面单纯、易于理解,从而解除使用者对于产品操作上的理解困惑,以更加明确的视觉形象和更具有象征意义的形态设计,传达给使用者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
所谓语意(Semantic)顾名思义,即语言的含义、意义;语意学(Semantics)即探索、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
“产品语意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借用语言学的一个名词,它产生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符号学理论,但它的产生,却具有社会、历史、哲学的背景,工业设计史上关于产品语意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一战之后,全世界物质匮乏,现代主义提倡的功能主义顺应历史条件,满足并推动了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当时产品设计考虑的重点是“物理机能”,人体工程学(ergonomics)是工业设计的理论支点,在1920—1950年间,功能主义设计是人类设计史上的重要阶段。
产品语义学基础知识
产品语义学语义学旨在通过研究语言的意义而达到健全的传播目的,那么它对传播研究的影响便不言而喻了。
普通语义学着重于研究语言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就是说着重于研究入际传播中的语言使用情况。
在普通语义学看来,生活里的许多麻烦事情都可归因于对语言的误用,如精神病就是由于使用语言不当而造成的。
对于设计而言,设计语义学所研究的是语言符号在生活中的含义和设计者传达的符号信息以及产品消费者(受众)接受的符号信息之间的关系。
其目的是要保证信息的正确传递,以达到设计意图的传播和产品的销售。
针对语言同它所表达的实际事物的关系,语义学分析了以下几种情况。
对此如不注意,便会导致传播的偏差,而这些情况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又恰恰容易被忽略。
1、语言是静态的,实际生活是动态的。
2、语言是有限的,实际生活是无限的。
3、语言是抽象的,实际生活是具体的。
抽象是语言的重要而实用的特征。
然而,语言越抽象,同实际事物的距离就越远,它所反映的生活图像就越模糊不清,因而也就越容易产生歧异和误解。
对语义的不警觉会出现语言使用不当的情况,进而导致传播失误。
下面有四种
语言失当的常见现象:1、死线抽象:即使用语言时,把语言定死在某一抽象水平线上。
2、忽视差异:即使用语言时,只顾语言整体一致,而不顾个体差异。
3、非此即彼:即使用语言时,只看对立的两端,不管语言两端的过度层次,对事物做多方面估计。
4、自我投射:即使用语言表述事物时,个人不自觉地会将自己的一己之间作为普遍性知识来运用。
也就是,表面上陈述事实,实则表达自我。
产品语义学的目的在设计中,语义学关心的是设计对象的含义,对象的符号象征,以及它在什么心理、社会、和文化环境中使用。
产品语义学提出了新的设计思想。
它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使设计作品(产品)适应人的视觉理解和操作过程。
人们在操作使用机器产品时,是通过产品部件的形状、颜色、质感来理解机器,例如视觉经验认为圆的东西可以转动,红色在工厂里往往表示危险。
第二个目的,是针对信息产品出现的新特点改变传统设计观念。
传统的功能主义是以几何形状作为技术美的基础,主流设计思想是“外形符合功能”,并在三维几何空间里设计几何形状。
产品造型就意味着几何形状设计,并已形成一个封闭的几何形式法则,成为机械理论和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信息产品的行为方式不同于机械产品,一个个都象“黑匣子”,人看不见它的内部行为过程,如果按照对机械产品的理解设计或操作信息产品,就会感到无奈。
因为电子产品的“外形”并不符合它的“功能”,用传统的几何形状概念无法描述这些产品的功能特性、含义和操作,设计师过去积累的大量的形式知识库在此不起作用了,所以功能主义设计思想无法适应微电子产品、机电产品、计算机产品。
产品语义学的传达要求设计任何产品,首先要明确用户,建立用户模型。
用符号学设计时首先要建立用户语义模型,它主要包含用户对产品的认识、操作使用、经验知识、常用词语、以及对这些词语含义的理解。
如在日常经验中,产品用户形成了产品的操作逻辑思想,把机床一通电,它的马达就会运转,通过声音可以判断它是否在运转。
这些内容构成了用户语义模型。
这种用户语义模型是设计师的主要依据,使产品的人机界面提供这些操作条件,并准确表达它的含义。
设计中应当提供五种语义表达,这些都要从用户角度进行认识。
第一,产品语义表达应当符合人的感官对形状含义的经验。
人们看到一个东西时,往往从它的形状来考虑其功能或动作含义。
第二,产品语义表达应当提供方向含义,物体之间的相互位置,上下前后层面的布局的含义。
如任何产品都具有正面、反面、侧面,正面朝向用户,需要用户操作的键钮应当安排在正面,但是计算机的电源开关往往安置在计算机的背面,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设计必须从用户角度考虑仪表的“正面”表示什么含义?“反面”表示什么含义?用什么表示“向前运动”、“后退”?怎么表示“转动”、“左旋”、“右旋”?用什么表示各部件之间的上下相互位置关系?
第三,产品语义表达应当提供状态的含义。
产品具有许多状态,这些内部状态往往不能被用户发觉,设计必须提供各种反馈显示,使内部的各种状态能够被用户感知。
例如,用什么表示“静止”?用什么表示“断电”?
第四,产品语义表达必须使用户能够理解其含义。
信息产品往往具有“比较判断”功能,例如,用什么表示“进行比较“?用什么表示“大”、“小”?用什么表示“合格、”不合格“?
第五,产品语义必须给用户表示操作。
要保证用户正确操作,必须从设计上提供两方面信息:操作装置和操作顺序。
产品语义学强调设计师应当在设计中着重解决下列三方面问题
第一,作品应当不言自明。
通过作品的形状颜色,应当传达它的功能用途,使用户能够通过外形立即认出来这个产品是什么东西,用它可以干什么,它具有什么具体功能,有什么要注意的,怎么放置等等。
第二,作品语义应当适应用户。
了解和使用该设计物应当先进行什么准备。
如使用产品时候,怎么接通电源,怎么判断它是否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这些与用户操作过程有关的内容,设计师都应当采用视觉直接能够理解的产品语义方式,适应用户语言思维里的操作过程,必须提供操作反馈显示。
例如,车把向右转动,车就应当向右转。
第三,作品语义设计应当使用户能够自然掌握操作方法。
当你第一次在西餐馆用餐时,你怎么学会使用刀叉?你可能看看旁人怎么使用,自己尝试一下就会了,你并不觉得多难,这表明刀叉的设计给用户提供了简单自学使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