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基本分析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基本分析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基本分析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基本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78374830.html,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基本分析

作者:钱晓东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0期

摘要:在对技术创新模式概念和分类论述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针对三种基本战略模式:

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展开深入研究。阐述和分析了三种技术创新模式的概念、特性、优缺点,并在展开相应对比的基础上,对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模式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discussed 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ode, this paper aiming at three basic strategic mode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mitation of innov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depth study. Elaboration and analysis of thre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ode concept, featur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expand the contrast based on the choice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mode gives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mode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

1、技术创新模式的概念与分类

技术创新模式是指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经营水平和技术创新战略,分析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而采取的创新活动推动形式,可以反应出技术创新的规律性。

国外学者熊彼特在《技术创新理论》中,把技术创新模式归纳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产品创新,另一种是过程(工艺)创新[1]。弗里德曼将技术创新模式分为进攻型、防御型、模仿型、依附型、守成型和机会型。亨德森和克拉克则从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出发,将技术创新分为:渐进创新、结构性创新、模块化创新和根本性创新。

国内研究中吴贵生在《技术创新管理》中,从技术来源、行为方式、市场竞争策略、技术竞争态势等多个角度比较全面的对技术创新模式进行了划分。傅家骥将技术创新战略模式分为三种基本战略模式: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本文将以这一分类方式为依据,详细分析这三种创新模式。

2、技术创新模式的对比和选择

2.1自主创新模式

2.1.1自主创新的内涵和特性

企业技术创新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驱动因素.

企业技术创新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驱动因素 [ 08-10-02 15:14:00 ] 作者:刘理晖王广 民编辑:studa0714 内容摘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建立,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企业技术创新中应重点关注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创新环境和政策激励等外部驱动因素,以及创新管理体系、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创新人才内部驱动因素。应从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培育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体系;在采购和金融支持方面建立技术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完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建立企业家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培育创新人才等方面驱动企业技术创新。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因素,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及高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总体看我国社会生产和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是:多层次,多跨度,多数行业尚处于从传统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过渡的转型阶段,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建立,但还存在许多问题, 仍不能完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容乐观 (一)企业技术创新机构难以满足自主创新的需要 完善的技术创新机构是企业获得可持续技术能力的基本保障。2005年,在我国28567家大中型企业中共有9350个科技机构,超过2/3的大中型企业没有自己的科技机构,仅6874家企业开展自主技术创新活动,占总数的24.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大中型企业的企业办科技机构(2005)。)。近年来,随着市场对技术创新需求的增强,企业设立科技机构又呈增长趋势,但总体上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机构尚不健全,数量不足,尤其是不具备成熟的技术创新机制和管理经验,以至现有的企业创新机构也没得到充分利用。全国几百万个小型企业中基本上没有技术开发能力和条件,也没有可依托的技术开发实体;科研、高校与企业之间尚未建立起畅通有效的生产技术联合通道,生产 与科研脱节,使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二)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企业的研发费用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只占1%,企业将失去竞争力;若达到3%,企业可维持;若达到5%,企业可参与竞争;若达到8%,企业可以有所发展。从现状看,我国大部分企业缺乏必备的技术竞争力,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相对不足。2005年我国R&D费用总额所占GDP的比重为1.34%,世界发达国.家的比重大多数在2%以上,日本3.13%,丹麦2.48%,芬兰3.51%,瑞士2.94%,韩国2.85%,美国2.68%,德国2.49%,法国2.16%。2005年我国大中型企业R&D经费为1250.9亿元,占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 0.76%,R&D费用总额与工业增加值之比为2.59%(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

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aa

第26卷第2期2004年3月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 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26No.2 Mar.2004 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Ξ 及其对策 唐靖廷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摘 要: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最早提出的技术创新观点,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过程创新)与组织管理创新。先界定技术创新的涵义,然后论述了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企业内部建立技术开发体系与有效动作机制,以加大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力度。 关键词: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能力;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82(2004)02-0060-04 一 技术创新的界定 “创新”概念提出至今已有80多年,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也已有多年,有关技术创新的定义更是众说纷纭。这主要是因为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很大、又十分复杂的过程,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就会赋予技术创新以不同的定义。概括起来,关于“技术创新”有以下几种代表性定义: (1)美国经济学家爱德温?曼斯菲尔德(Edwin Mans field)将技术创新定义为:“第一次引进一个新产品或新过程所包含的技术、设计、生产、财务、管理和市场诸步骤”[1]。 (2)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将技术创新定义为:“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的活动”[2]。 (3)“创新理论”创始人熊彼特教授的学生、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华中理工大学教授张培刚先生认为:“技术创新是研究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3]。如果简要地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说“使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就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就是以新技术代替旧技术,并应用于生产,推向市场。这是一个无限循环往复而又逐步提高的过程。 (4)清华大学傅家骥教授认为:“当一种新思想和非连续的技术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到实际和成功商业应用的程序,就是技术创新。”[4]以此为基础,他进一步认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和成功商业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事件。简单地讲,技术创新就是技术创新变为商品并在市场上销售得以实现其价值,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和行为。”[5]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9年8月20日作出的《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指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业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对技术创新的涵义,可以按照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技术创新不仅是一种生产活动,而且是一种经济活动,其实质是为企业生产经营系统引入新的技术要素,以获得更多利润; (2)技术创新的关键不是研究与开发,而是研究与开发成果的商品化; (3)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 (4)技术创新的最终效果是使创新的技术得以扩散,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增长,加快社会进步。 Ξ收稿日期:2003-10-08 作者简介:唐靖廷(1966-),男,湖南长沙人,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

企业之间合作创新模式

文章编号:1000-7695(2003)03-0033-02 企业之间合作创新模式 陈德智,王浣尘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052) 摘要:本文基于螺旋推进的共同进步原则,在结合企业创新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几种切实可行的企业之间合作创新模式:小企业推动大企业;小企业与小企业,大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竞争企业之间分工合作;与原料和用户之间动态推拉等形式。 关键词:技术创新;合作创新;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企业间可以通过纵向与横向联合进行技术创新。联合,一是为了完成独自难以完成的技术创新项目;二是在合作中,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互相学习与提高的目的。 1 小企业推动大企业的创新模式 小企业应充分发挥自己具有创新热望、市场需求的敏锐嗅觉及灵活多变性的特长,到市场深层进行需求分析,确定自己期望和能实现的技术与产品的创新目的。但是,对市场需求或潜在需求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小企业自己难以实现,又不愿放弃机会。这样,可积极鼓动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大企业,去进行主题项目的终端高技术或高科技新产品的开发,从而实现小企业期望和能够完成的技术与产品的创新目的。在以小企业推动的联合中,小企业不但实现了自己的技术创新目的,同时也向大企业学习到了很多主题领域的知识、技术和创新经验,从而提高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大连凌水冷冻厂在水产品加工中产生很多虾蟹壳,听说这些东西可以利用,便找到光明化工研究院,期望能够共同开发这一资源。在冷冻厂促动下,研究院成立了课题组进行研发,并利用研究院的知名度与销售渠道,很快开发出新产品并打入国际市场。在合作开发过程中,工厂选派了技术人员向研究院的工程师学习,逐渐掌握了技术与市场。后来,工厂根据市场的发展开发出第二、第三代产品。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现代汽车公司还是一个小的汽车装配厂,1969年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合作,由福特汽车公司提供主要零部件,由现代汽车公司组装轿车。在提高了整车装配水平后,采取技术合作方式,由日本三菱汽车公司提供发动机技术,开始自己制造汽车。1974年10月,自制率达到95%的“小马”牌轿车面世,1976年开始批量生产。在向具有技术实力的大公司合作与技术引进的过程中,现代通过消化吸收-创新的技术发展模式实现了技术跨越。1995年,现代汽车公司进入了世界前15家汽车公司的行列,成为了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基地。 2 小企业与小企业 小企业各有自己的优势,小企业与小企业的联合,常常创造出优势互补的效果,从而实现独自不能实现的技术创新目的。特别是在多角化技术创新上,创新的小企业可以通过与不同领域的小企业进行联合,实现多学科、多专业融合的技术创新;既能够使参与合作的小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又能够推动产业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在联合创新的过程中,小企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向合作企业学习,逐渐以企业核心主题发展领域为核心,实现知识融合和技术融合的知识与技术的积累,为实现自主技术创新奠定基础。同时,在联合创新过程中,比较深入地了解到不同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为技术突破和新的创新挖掘了新的机会。战略的核心是在合作过程中,抓紧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术,迅速提 2003年第3期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03No.3 收稿日期:2002-11-28

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查问卷KB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

中山市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情况调查问卷 各有关企业领导: 您好!由衷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认真填写本问卷。 为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情况,有效促进我市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为我市下一步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以便我们为企业提供更完善的科技政策和服务,特开展此次调查活动。对企业 所反映的信息我们将严格保密,只用于政策研究。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二OO九年十月十二日 一、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盖章):所在镇区: 注册资本:(万元), 总资产: (万元) , 净资产:(万元) 所属行业:,主要产品: , 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国际; 主导产品出口国别;2008年出口创汇额 (万元) 产权性质:外资□;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其它(请说明) 企业职工人数:人;其中:大专学历以上占职工比重%; 企业有无专门技术研发机构:①没有□;②有□ 从事研发工作人员人;高级职称人数人;中级职称人 企业2008年研发投入(万元); 2008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 二、企业自主创新情况 (1)企业的技术来源是: ①购买引进国内技术□;②产学研合作□;③自行研发□; ④引进国外技术□;⑤其它(请注明) (2)近三年企业年平均有多少研发项目在进行: ① 1个以下□;② 2-5个□;③ 5-10个□;④ 11个以上□ 其中,企业自己主持的研发项目(个);目前已形成产业化的项目(个) 技术和产品是否形成了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①是□;②否□ (3)2008年企业有无新产品或自主品牌的产品推出:

①没有□;②有□ (4)如有新产品推出,其技术水平是: ①国际先进水平□;②国内先进水平□;③省内先进水平□ (5)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中,自主品牌产品收入所占比重是: (6)如果企业技术是购买引进的,那么有没有对这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方面的后续研究? ①有□;②没有□ (7)企业与国内外同行的技术差距如何? ①很大□;②有一定差距□;③差距很小□; ④没有差距□;⑤国内领先□;⑥国际领先□ (8)企业现有设备的技术水平是: ①国际先进水平□;②国内先进水平□;③省内先进水平□; (9)企业是否曾遇到过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秘密等)的纠纷? ①有,曾被侵权□;②有,曾被告侵权□;③无□; (10)企业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是: ①高端(研发、营销) □;②低端(加工、组装) □; (11)企业通过了哪些标准认证? ① ISO9000系列标准□;② ISO14000系列标准□;③我国国家强制性标准□; ④美国的产品质量标准(如UL标准、FDA标准等)□;⑤欧盟的产品质量标准(如CE标准)□; ⑥其他(请写出) (12)企业现有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 ①市场营销□;② 技术创新□;③模仿能力□;④成本和价格□; ⑤管理□;⑥其它(请注明) (13)如有技术优势,主要为: ①技术装备先进□;②产品开发速度快□;③技术来源渠道畅通□; (14)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创新服务?(最多选2项) ①技术中介□;②科技成果转让□;③人才培训□;④技术指导□; ⑤合作研发□;⑥公共平台□;⑦其它(请注明) (15)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来源是: ①银行贷款□;②外商投资□;③风险投资□;④政府资助□; ⑤企业自筹□;⑥企业间融资□;⑦其它(请注明)(16)以下关于国家和我省出台的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哪些企业了解?哪些在企业得到落实?

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鉴赏

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鉴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把技术创新作为求生存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企业摆脱困境和培植持续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下面我们选取了国内外几家典型企业,展示他们的技术创新模式,以飨读者。 格力集团——多方位信息化发展模式 珠海格力集团是一家以工业为主导、综合发展的集团公司。形成了工业、商贸、房地产三大产业支柱,是珠海特区目前规模最大的企业之—。 格力集团充分认识到处于信息时代必须抓住机遇,适时变革,及时把信息转化为企业资源,以促进企业的经营活动。早在90年代初,当大多数企业还是手工记账时,格力集团就先行要求各企业采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从而大大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企业对财务数据的及时查询和分析。这些年来,集团公司成立了专门的IT部门,负责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协调和建设。同时,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管理 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实施以及员工相关素质的培训。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已具一定的规模,许多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邀请着名的安达信咨询公司做顾问,对企业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项目进行策划,并投入巨资,购买了世界一流的应用软件厂商BAAN公司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格力电器引入CAD、CAM、CAPP等系统,提高公司的设计和加工水平,使公司能够每年不断地推出上百种的优质新产品。格力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的产品销售遍布全国,通过公司的计算机远

程通讯系统;可以与全国各地的分部进行远程数据传输,使总部可以方便、及时地掌握各分公司每天详细的销售情况,以利于销售策略的调整及生产的合理安排。企业信息化建设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质量,促进销售,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格力积极推进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近年来格力的各大企业纷纷上网获取各种相关信息、发送电子邮件,加强与客户的联系。例如格力磁电有限公司通过耳联网开拓海外市场,与外商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此外,格力早在1996年就注册了自己的域名,建立了格力网站。 未名集团——月光、影子? 和代工战略模式 北大未名集团是—家拥有33个医药品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类新药9个,下属7个参股、控股子公司的中国最大的生物工程产业集团。2002年,北大未名集团通过收购北人高科,成功借壳上市。 未名集团在生物工程、金融工程、创新理论三大战略指导下,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利用一个产品启动一个市场,利用—个市场发展一个企业,利用一个企业创建一个基地,利用一个基地推动一个产业”这一发展我国生物工程产业的总体思路,并积极创建北京北大生物城、深圳北大生物谷、厦门北大生物园三大生物工程产业化基地。未名集团根据中国生物工程产业的现状提出了从研发到生产、市场过程的独特的三大战略:月光战略、影子战略和代工战略,对具有后发优势的产业创新很有启发意义。

3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doc

3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1 3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 本章通过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的分析,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和启示,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方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3.1海尔集团基于核心能力的技术创新 3.1.1海尔集团的技术创新网络 海尔集团公司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及时地把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核心创新,着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系统,形成了海尔特色的企业创新网络系统,科研成果基本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了同步,而且紧紧与市场相衔接,为海尔的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产品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和基础 海尔技术创新系统由5部分构成:中央研究院、国际认证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测试检验中心、产品开发中心。中央研究院承担超前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产品开发中心承担短期产品的设计,工业设计中心为集团产品提供独具特色的外观设计,而国际认证中心、测试检验中心是海尔产品的保证体系。其中,工业设计中心包括海高公司、东京设计分部,洛杉矶设计分部、阿姆斯特丹设计分部,里昂设计分部、蒙特利尔设计分部、悉尼设计分部。国际认证中心包括国际认证室、环境参数测试室、电磁兼容测试室、电器安全测试室、声学测试室等。 海尔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系统的三个层次是:①海尔中央研

究院——体系核心机构。海尔中央研究院是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机构,是为实现其科技力量的整合和优势资源的优化而设立的集科研、开发、中试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研发机构。在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大举进攻国内市场的情况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地位,就需要拥有自己的超前技术储备,需要研讨世界上各种先进的技术。1998年12月,海尔成立了中央研究院,研究开发相关领域的超前技术和超前项目,旨在针对行业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跟踪和预测,并及时根据市场的最新发展及时调整集团科技开发整体战略部署,确保集团科技开发的超前性、国际性、整体性。②产品开发中心——中短期产品的设计基地。各事业部所属的产品开发中心,电冰箱研究所、空调器研究所、洗衣机研究所等14个新产品研究所,从事相应产品的应用技术的研究,同时研究开发相关产品,为 市场直接提供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在这一层次上形成当前市场产品、未来2—3年的技术储备能力,同时承担降低成本的工作,各产品研究所同时还从事中短期相关产品的规划工作。即同销售、企划、制造、供应等部门协作编制中短期产品、技术规划。各产品开发中心均有自己下属的中试基地,使科研成果能够迅速的转化和完善。③具有海尔特色的生产一线技改小组。在海尔源头论的思想带动下,海尔生产一线还活跃着小发明小改革的创新小组,他们没有年龄、学历的限制。凭借自己的心灵手巧和实际工作经验,发明出小工具,小方法,使自己和同事的生产效率成倍的增长。有一些员工企业解决了许多生产难题,这些小发明被命名后,在集团内得到推广和肯定。比如,“孔涌刮板”、“强绪支架”、“杨明隔离器”等小发明都出自一线工人之手。海尔每年都对为企业在发明创造、革新改进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

全球经济不断深化的今天,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日趋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主导作用逐渐增强。在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面前,技术创新己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而占我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能否健康、稳定成长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研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后,中小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这些新兴的中小企业拥有充沛的活力,与正处于改制阶段的国有大型企业相比对市场的适应性更强,创新更有动力。截至2004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既。我国GDP的5.既、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叽、税收的46.器以及出口总额的62 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繁荣昌盛的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自然而然地成为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研体制改革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量的研究开发活动集中在大学、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而这些科研机构不具备将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的权力与能力,导致了大量的创新成果无法在实现其最终价值。反观中小企业,由于受资金、规模、技术的限制,自主创新的能力较低,以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为技术创新主要模式,对技术转移的依赖性很高。

中小企业对各类科技成果的大量需求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大力推动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进程。而中小企业在吸收先进科技成果的同时,也从大学、科研院所等单位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企业的研发工作,促进了科研体制的改革。

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文献号】6-738 【原文出处】统计研究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403 【原刊页号】12~16 【分类号】F31 【分类名】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407 【标题】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作者】察志敏/杜希双/关晓静 【作者简介】察志敏,杜希双,关晓静,国家统计局。 【摘要题】技术创新 【英文摘要】The paper evaluates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of China by us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imperfection of current innovation circumstance,shortage of innovation input and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skills of innovation personnel. 【关键词】技术创新/评价方法/实证研究 【正文】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任务,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努力提高自主研究与开发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工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工业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其创新能力如何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国际竞争能力。为此,我们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方法,并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初步的评价与分析,以期能为国家制定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并建立起正常的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探讨 关于技术创新,普遍认同的概念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目的,从新产品、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技术的获取(研究开发、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工程化、产业化到实现市场销售的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国外一般把技术创新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产品创新,另一类是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是指企业发明新的产品或对原产品的性能进行重大改进或提高,工艺创新是指企业采用新的技术工艺或对原生产工艺生产方法进行重大改进。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创新能力各要素的诸多方面,可以说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都相关。OECD国家在进行技术创新能力调查时,将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确定为六个重点方面:一是企业发展战略,二是创新成果的扩散,三是企业创新的信息源和创新障碍,四是企业创新的投入,五是政府在创新中的作用,六是企业创新的产出。加拿大的专家在进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中,采用8个相应的指标来进行分析,即:创新人员投入占从业人数的百分比,创新资本投入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非专门的创新人员投入占从业人数的百分比,非专门的创新资本投入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专门的创新人员投入占从业人数的比重,专门的创新资本投入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出口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和企业的创新倾向;国内有些学者将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六大创新能力要素,即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R&D)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我们在较为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四大要素。 1.企业潜在技术创新资源。企业潜在的技术创新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它主要反映企业潜在的技术创新能力。其中人力资源主要是企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创新素质,包括文

最新整理公司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情况汇报.docx

最新整理公司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情况汇报 一、企业基本情况 联创电声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是原第四机械。工业部于1966年从七三四厂搬迁部分生产能力在组建的三线军工企业国营红声器材厂改制而成,专业从事电声器件和防护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是国内军工防护、电声产品的骨干企业,20xx年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册资金6000万元,员工200余人,其中科研人员37人。主要产品为轻型保护头盔、通信帽和送受话器组,已在海、陆、空各军种,中航613所、昌飞公司,武汉中元公司、xxx海格公司、北方联创通信公司等国内主要通信设备制造商得到广泛运用,作为通信、防护设备的配套电声器件。 公司于1997年通过了GJB546军标线认证,20xx年获得三级保密证书;20xx年获得军工电子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20xx年首批通过军用电子元器件承研承制单位资格审查;20xx年通过GJB9001B-20xx认证;20xx年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20xx年获得载人航天工程科研生产单位资格证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公司管理体系。 公司一直坚持自主创新发展,近三年获得省重点新产品计划15项,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2项,吉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县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申请专利9项,已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6项。 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公司十分重视科研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及科研经费的支持,近三年共投入研发经费1825万元,引进高端科技人才3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1人次,现有研发人员37名,占职工总数的18.41%,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本科学历11人。 在研发机构建设上,公司建立了研发中心,设有产品设计部、工艺工程部、项目管理部、新品试制部,配备有多物理场仿真系统、电声测试仪、三坐标测量仪等设备用于研发;先后与南昌大学、师范大学等院校进行合作,缩短了企业的研发周期;在人才培养上,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每年都招聘一批大学生充实技术队伍,同时加强人员的培训工作,每年都会邀请行业专家来公司举办专题技术讲座,让技术人员了解行业内最新技术动态和知识。 三、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情况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与技术创新能力内涵演进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6(11), 1487-1492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778374830.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778374830.html,/10.12677/ass.2017.611208 The Connotation Evolution of the Technologic Innovation Model and Technologic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Enterprise Changlin Wang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ongqing Received: Nov. 8th, 2017; accepted: Nov. 22nd, 2017; published: Nov. 29th, 2017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mod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emporar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nalyzes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As a result, this paper regards that the mod-e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innovation environment are a process of co-evolution.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s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novation environment. Key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Environmental Dynamism, Connotation Evolution, Enterprises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与技术创新能力内涵演进 王昌林 重庆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收稿日期:2017年11月8日;录用日期:2017年11月22日;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9日 摘要 文章从当代技术创新过程模式及其特征分析入手,分析了技术创新能力内涵和构成特征的演化发展,认

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

3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 本章通过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的分析,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和启示,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方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3.1海尔集团基于核心能力的技术创新 海尔集团公司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及时地把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核心创新,着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系统,形成了海尔特色的企业创新网络系统,科研成果基本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了同步,而且紧紧与市场相衔接,为海尔的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产品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和基础 海尔技术创新系统由5部分构成:中央研究院、国际认证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测试检验中心、产品开发中心。中央研究院承担超前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产品开发中心承担短期产品的设计,工业设计中心为集团产品提供独具特色的外观设计,而国际认证中心、测试检验中心是海尔产品的保证体系。其中,工业设计中心包括海高公司、东京设计分部,洛杉矶设计分部、阿姆斯特丹设计分部,里昂设计分部、蒙特利尔设计分部、悉尼设计分部。国际认证中心包括国际认证室、环境参数测试室、电磁兼容测试室、电器安全测试室、声学测试室等。 海尔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系统的三个层次是:①海尔中央研究院——体系核心机构。海尔中央研究院是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机构,是为实现其科技力量的整合和

优势资源的优化而设立的集科研、开发、中试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研发机构。在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大举进攻国内市场的情况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地位,就需要拥有自己的超前技术储备,需要研讨世界上各种先进的技术。1998年12月,海尔成立了中央研究院,研究开发相关领域的超前技术和超前项目,旨在针对行业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跟踪和预测,并及时根据市场的最新发展及时调整集团科技开发整体战略部署,确保集团科技开发的超前性、国际性、整体性。②产品开发中心——中短期产品的设计基地。各事业部所属的产品开发中心,电冰箱研究所、空调器研究所、洗衣机研究所等14个新产品研究所,从事相应产品的应用技术的研究,同时研究开发相关产品,为市场直接提供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在这一层次上形成当前市场产品、未来2—3年的技术储备能力,同时承担降低成本的工作,各产品研究所同时还从事中短期相关产品的规划工作。即同销售、企划、制造、供应等部门协作编制中短期产品、技术规划。各产品开发中心均有自己下属的中试基地,使科研成果能够迅速的转化和完善。③具有海尔特色的生产一线技改小组。在海尔源头论的思想带动下,海尔生产一线还活跃着小发明小改革的创新小组,他们没有年龄、学历的限制。凭借自己的心灵手巧和实际工作经验,发明出小工具,小方法,使自己和同事的生产效率成倍的增长。有一些员工企业解决了许多生产难题,这些小发明被命名后,在集团内得到推广和肯定。比如,“孔涌刮板”、“强绪支架”、“杨明隔离器”等小发明都出自一线工人之手。海尔每年都对为企业在发明创造、革新改进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进行评比,倡导全员积极参与、自我经营,充分激发员工活力。 (2)观念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的先导和灵魂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中央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积累时间最长、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最为完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一类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央企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出发,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业务发展,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如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西气东输等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真归纳总结现有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典型央企的成功做法 为充分掌握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简称航天科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家电网)等10多家典型央企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案例分析。依据对典型央企的实地调研情况,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六方面内容。 1.1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建立起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决策和规划体系一是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

之一。按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公司实际,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驱动力为核心,制定公司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战略重点,确定年度计划,并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运用一代”的思路,制定有序接替的科研计划体系。二是设立科技决策规划与管理体系。设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公司重大技术创新战略问题决策。同时,为了落实公司科技战略规划、规范科技管理工作,央企集团层面大都设立了行使科技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负责公司科研项目管理、科技规划计划、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研成果管理、科技奖励、考核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科技管理工作,以及对外科技交流等;在子公司层面,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对口部门,配备专职科技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科技规划和项目建议计划编制,组织科技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等。三是组建辅助科技决策的专家咨询团队。部分央企设立了专门的技术咨询委员会,由内外部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对重大事项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有的央企在技术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还按领域组建专业分委员会,为公司各类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支撑公司科技决策。以航天科工为例,公司建立了以顶层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

如何快速分析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

如何快速分析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 我们在工作中时而会发现一些不错的企业,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市场的宠儿,我们会不免想去探究它的商业模式,看看是否有可借鉴和参考的地方。那么我们如何去分析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呢? 有一本书叫《商业模式新生代》,提出商业模式画布概念,透过相关构成要素交织来还原企业的商业模式。 现就应用商业模式画布为骨架、投资要素分析为辅助来拆解企业商业模式的方法进行分享。 商业画布由9个构造块组成,分别是CS客户细分,VP价值主张,CH渠道通路,CR客户关系,RS收入来源,KR核心资源,KA关键业务,KP重要合作,CS成本结构。 (1)CS客户细分

所有的产品/服务最终一定是落地到用户身上,那么就一定要分析清楚该项产品/服务所对应的精准用户群是谁。可采取反溯的方式,分析该项产品/服务具有哪些心动价值,它能满足哪类群体的刚性需求。回答的是我们正在为谁创造价值?谁是我们最重要的客户? 这里也可以参考营销中的STP理论,它包含了三个部分: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和定位(Positioning)。 客户细分通过从不同角度的分析形成客户画像。例如康养中心单人间的用户画像就是:65岁以上老人、收入高、知识分子、个人空间意识强、不想拖累子女。 (2)VP价值主张 要找出产品/服务能为用户提供什么特别的价值?帮助客户解决怎样的问题?要判断清楚你找出的这些用户价值是否能让用户心动,满足其刚性的需求。除了用户价值之外,也需分析其社会价值,是否解决行业痛点,是否符合政策走向。 可以从C端用户、B端合作机构、行业、政府四个角色和享乐属性问题/实用属性问题连个维度进行思考。享乐属性强调的是感官上带来的价值,它们让人感到精神上的愉悦。例如奢侈品传递社会身份地位。实用属性强调的是功能价值,能满足衣食住行的某个需求。如快捷上网、便捷出行。同时享乐属性和实用属

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

企业技术进步及创新发展情况 一、“十二五“创新能力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共申请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共完成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项目27个,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7件;取得省市级科技创新进步奖项工11项;产学研合作企业95家。 二、存在问题 1)是开展产学研工作的企业面还不够广。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开展产学研合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2)是科技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政府科技投入较少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两个方面。受财政现状影响,政府实际科技投入受限。 3)是技术合作渠道不多,产学研结合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形成。目前全县企业的技术来源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要还是靠自主开发或以乡情、亲情为主要纽带的技术引进和合作开发,技术合作的渠道、范围和领域受到严重制约,产学研有机结合不够深入,新产品的开发受到影响。技术合作的平台还没有真正搭建起来,部分企业信息不灵,不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找不到与高校、科研单位技术结合点。 4)是创新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企业经营者缺乏相关的科技知识,在经营实践中对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缺乏敏锐感,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三、发展思路和重点 推进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鼓励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都要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同时加强区域互动、内外联动,突出新型实用技术的研发和转化,联合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力争到2020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2家以上,每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至少与一家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新产品开发达60个以上,开发国家级新产品2-3个,省级新产品15个。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主导产业装备总体达到国内中等以上水平。 四、主要推进措施 1)是建立健全企业创新平台。积极落实《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大力提倡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技术研发机构,鼓励支持企业在高校院所设立研发机构或重点实验室,支持高校院所在合作企业设立科研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 2)是搭建校企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层次高、规模大的产学研展洽会等展会,动员组织企业参加,寻求合作机缘,让企业走出去。同时,在县域搭建科技合作平台,有针对性地把高校、科研院所请进来。 3)是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探索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寻求资金支持,通过吸收风险资金、社会资金、银行贷款等多元化多渠道融资引资,提高企业创新投入能力。 4)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引进和培养

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第一季度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座谈会上 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对我省20xx年产业技术创新工作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总结,并通报了20xx年主要工作部署,过去的20xx年,是我们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不平凡的一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创新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继续凸显。省委省政府对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省委召开第十届十四次全体会议,专题围绕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提出形成“战略引领、支撑发展、市场品牌、科技体制、智力支持”五大新优势,对我省技术创新走在前列作了全面动员部署。省政府就我省工业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开展中期评估,提出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新年伊始,省政府又下发了《山东省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xx〕1号),继续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进一步确定了技术创新工作在我省工业转升级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去年,我省研发经

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3%,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其中,90%以上来自企业,这说明,全社会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 二是充实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新内容。去年,我们在落实好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修订了《山东省共性关键技术指南》,制定了《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山东省重点行业技术发展白皮书》等一系列指导文件,为今后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按照《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要求,开展了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工作,进一步丰富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狠抓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了第二十五届产学研展洽会,推动建立了北京科技大学烟台先进装备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枣庄工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中心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组织赴中科院沈阳分院及浙江大学等三次较大规模的产学研对接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是拓展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新领域。去年,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品牌大会,提出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质量品牌建设专项工程,我们代省政府起草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质量品牌相关文件,将工业质量品牌工作明确为我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核心之一,拓展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内涵。我们还制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政策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起导向和激励作用。我国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激励机制的内容包括专利政策、政府财政资助政策、研发税收减免政策、公共采购政策、风险投资政策、放松政府管制的政策等,这些政策安排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的侧重点有异,但彼此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激励机制;策略市场对技术创新的外在刺激与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相结合,是形成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基本动力。然而市场不是万能的,也存在失灵的情况,需要借助政府行为促进市场体系的发育,发挥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政府通过颁布和实施产权制度及技术创新激励政策等可帮助妥善解决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技术外溢、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并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制定并实施《科学技术进步法》、《科技成果法》等法律法规,2003年国家正式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统一的中小企业基本法,很难针对中小企业的特殊地位和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也不可能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平等竞争的法律环境和有效的产权激励机制。由于缺少专门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的法律,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相关的一些领域无法可依,难以明确各方主体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权利、义务,无法充分激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我国的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执法不严情况及其它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二)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的政策激励机制还不健全。在政府的政策中,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就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很大。如,美国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制定一系列涉及各个领域,如劳动力市场、教育、反垄断和公共投资等政策,其目的是保障创新领先者的权益,使经济体更具创新能力,更能广泛接受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加工过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也先后出台一系列技术创新政策,从这些技术创新政策演变的情况看,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变化趋势大体上是与经济、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致,但也逐渐暴露出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一些缺陷:一是从宏观政策的制定上来看,还没有站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高度制定技术创新的战略规划,针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较少,难以发挥政府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作用。二是由于技术创新政策的管理没有明确归口机构,造成多个政府机构各自为政,纷纷出台包含部门利益的技术创新政策,出现政府在管理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混乱。三是科技开发贷款政策、将科技开发经费打入成本政策、科技人员奖励政策、减免税政策等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激励政策,而在这些方面,我国的政策制定与执行显得落后。在我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政策寻租”空间较大,技术创新还没有成为企业寻求发展机会的第一选择。有些企业依靠某些政策或其他要素获得超常规发展,要比依靠创新来得容易。因此,必须压缩“政策寻租”空间,全方位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公平竞争。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激励机制的对策(一)建立专利政策激励机制。专利制度能使技术在私有与公有两方面建立一种平衡,这既保持足够的私人刺激,又保持足够的公有性,促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就我国而言,需要政府制定的专利政策激励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建立以保护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体系。其中包括:保护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明权、发现权和其他技术成果权相关的全面的法规体系。同时,针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漠、盗版、假冒伪劣现象严重的情况,要全面普及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各种法律,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大对侵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及时有效地处理知识产权侵权和纠纷案件;要加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训工作,引导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要适当降低专利申请费用和专利年费的标准,降低被保护者的成本。对那些技术含量高、确有市场前景项目的专利,要建立专利专项资金,给予必要的扶持。二是增设短期专利这一新的专利权品种,为发明人的申请行为提供多样化选择。短期专利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