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课件-4.2-4.4水驱特征曲线分析v
- 格式:ppt
- 大小:686.50 KB
- 文档页数:58
水驱特征曲线
水驱特征曲线是描述油田开发过程中石油和水的运移规律的一种曲线,它是通过实验测定得到的。
水驱特征曲线可以反映出油田开发的水驱规律和水驱效率,对于油田的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水驱特征曲线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参数:
1.渗透率:渗透率是指地层对水流的阻力,是衡量地层渗透性的指标。
渗透率越高,水的运移速度越快。
2.含水饱和度:含水饱和度是指地层中水的含量与总储量的比值,是衡量地层含水量的指标。
含水饱和度越高,水的运移速度越快。
3.原油相对密度:原油相对密度是指原油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是衡量原油的粘稠度的指标。
原油相对密度越高,油的运移速度越慢。
4.原油相对流动性指数:原油相对流动性指数是指原油的相对流动性与水的相对流动性之比,是衡量原油和水的流动性差异的指标。
原油相对流动性指数越高,油的运移速度越慢。
通过测定这些参数,可以绘制出水驱特征曲线,它通常呈现出一个“S”形曲线,表示了油藏中水的运移规律和水驱效率的变化情况。
在开发油田时,可以根据水驱特征曲线来制定合理的注水方案和采油策略,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油藏工程基础ppt课件contents •油藏工程概述•油藏地质基础•油藏流体性质与渗流规律•油藏开发方式与开采特征•油藏动态监测与资料分析•油藏评价与开发方案设计目录01油藏工程概述油藏工程定义与任务定义油藏工程是研究油藏(包括气藏)开发过程中油、气、水的运动规律和驱替机理,以及相应的工程调整措施,以求合理地提高开采速度和采收率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任务油藏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油藏(包括气藏和水驱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过程中的动态特征,确定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油田开发计划,进行油田动态监测,提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措施,预测油田开发趋势等。
油藏工程发展历程初始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以试井和油田动态分析为主要内容。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以渗流力学和油层物理为基础,形成了系统的油藏工程理论和方法。
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油藏工程实现了由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由单一到综合的转变。
油藏工程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油藏描述、渗流力学、试井分析、油田动态监测、油田开发方案设计与优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等。
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钻井、测井、试油试采等多方面的资料和信息,采用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手段进行研究。
同时,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地球科学、石油工程、化学工程等。
02油藏地质基础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沉积环境包括海洋、湖泊、河流、风成等不同类型的沉积环境,每种环境都有其特定的沉积物来源、搬运方式、沉积作用和保存条件。
沉积相指在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或岩石特征的综合,包括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等。
常见的沉积相有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海滩相等。
沉积相与油气藏的关系不同沉积相带发育不同类型的储集层,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和类型。
例如,河流相砂体常发育在古河床和河漫滩,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储层特征与类型储层特征01包括物性特征(如孔隙度、渗透率)、岩石学特征(如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储集空间类型(如孔隙、裂缝)等。
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及水驱特征曲线
渗透油藏是有渗透性石油藏的总称,而水驱有利于扩大石油储层的厚度,提高储层的
蓄藏量,增加了原油采收率等,是常用的油藏开发技术之一。
水驱开发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不尽相同,通常会经过4个阶段:初期快速减退期、
缓慢减退期、长期稳定期和瓦斯抽放期。
首先,在初期快速减退期,全部开采完后,油藏
产量会快速减少,一般表现为抛物线递减,几天或几个月内就会出现出采量的大幅度恶化,这时就要注意了,及时采取措施。
其次,在缓慢减退期,当渗透油藏起始剩余压力低或地
质条件不好时,减采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以半抛物线减退为主,考量其综效,需要不断改
进和完善产量递减规律。
再次,在长期稳定期,水驱减采持续时间较长,产量也处于较平
稳的状态,石油藏出采量进入稳定状态,出采量趋于稳定,减退速率慢。
最后,在瓦斯抽
放期,随着瓦斯抽放的增加,某些渗透油藏可以实现产量的逆增,而减采率可能处于增加期,即把原有的瓦斯抽放的曲线完整地体现出来。
水驱特征曲线反映了油藏压力变化对油藏原油产量及吸水率的影响,以及渗透系数在
水驱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一般分两种:原油产量特征曲线和吸水特征曲线,均有分阶
段性减少的特征,原油产量特征曲线早期快于吸水特征曲线,后者较缓慢,瓦斯抽放对特
征曲线引起的影响较大。
通过对渗透油藏水驱特征曲线的分析,可以有效地预测水驱的开
发特征及失效的风险性,从而采取措施控制油藏产量开采的效果。
2 水驱特征曲线的分析与应用
2.1 水驱特征曲线基本理论
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水量、累积产液量和含水率(水油比)等动态指标之间在不同坐标系中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线性关系,通常把这种类型的曲线叫做水驱特征曲线。
油田综合含水上升到一定阶段后,某一具体开发层系的累积采油量(NP)和累积采水量
(WP)之间存在着下述统计关系
Pb PNaeW
两端取对数可得
ln pPabWN
该关系曲线称为水驱特征曲线。
式中
WP——累积采水量
NP——累积采油量104t
a——水驱特征曲线的截距
b——水驱特征曲线的斜率
b的物理意义是采出单位油量的同时所采出的水量的对数值,它主要受地质以及开发方案部署等因素的影响,b值越小,说明开发效果越好。
a的物理意义则为累积采油量与累积采水量对数值之差。
a值除受影响b值的诸因素制约外,还受注水时间开始的早晚油水粘度比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无水采收率越大,油水粘度比越小,则a 值越小,这意味着开发初期效果较好。
对式(2-2)进行时间求导和变换,可得累积采水量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式和累积采油量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式
式中
f W ——含水率。
当油田极限含水率为 98%时由式(2-4)得到油田可采储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NR——可采储量,104t。
将式(
(2-4
)中的累积采油量换成采出程度
,
并对式(
2-4
)两端微分
,
得到油
田含水上升率计算公式
()/1RW W W d bf f fd=-(2-6)式中
/RW
d f d——含水上升率;R——采出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