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驱特征曲线分析法d
- 格式:ppt
- 大小:693.50 KB
- 文档页数:24
水驱特征曲线法对油田进行动态预测作者:王天吉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25期[摘要]水驱特征曲线是人工注水开发或天然气水驱开发油田的特定固有规律,是研究油田含水规律、预测开采指标和标定可采储量最基础的方法。
利用水驱曲线法对油田数据进行分析,对制定最优油田开发方案,科学、经济、合理地开发气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驱特征曲线;采收率;可采储量;产量递减中图分类号:TE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5-0009-011、几种水驱特征曲线分析通过第三章的推导,可以整理出目前我国矿场上最常用的四种水驱特征曲线:甲型水驱特征曲线;乙型水驱特征曲线;丙型水驱特征曲线;丁型水驱特征曲线。
1.1 水驱特征曲线的适用条件研究和应用表明,要正确应用水驱曲线,必须遵守以下3条原则。
(1)稳定水驱原则:关于水驱曲线的适用条件,我国和俄罗斯的研究者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即水驱特征曲线只适用于稳定水驱的条件;(2)直线段原则:水驱曲线大多数是两个系数的线性方程,用线性回归求得直线段的参数并外推预测指标是水驱曲线应用的基本方法;(3)含水率界限原则:水驱曲线只有在含水率达到某一值时,才出现直线段,称为初始含水率,因此水驱曲线必须在初始含水率出现以后才能应用。
1.1.1水驱特征曲线只适用于注水开发油田的某个阶段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自然因素,一个是人为因素。
虽然可以看出这些规律的变化的总体趋势,但是想进行统一的描述却很难。
经研究表明,所有的水驱特征曲线都很难描述油田开发的全部过程,无一例外都是只能适用于油田含水的某一个特定阶段。
这既与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调整油田生产措施有关,又与油田含水上升的基本规律相关联。
对于水驱特征曲线来说,水驱特征曲线的适用条件就是要明确适用的含水范围。
对于甲型(马克西莫夫—董宪章曲线)和乙型(沙卓洛夫曲线)水驱特征曲线来说,在高含水后期会产生上翘。
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及水驱特征曲线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低于1mD的油藏,具有开发和开采难度较大的特点。
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在油田开采初期,随着单井单元产量的逐渐下降。
水驱特征曲线是指在低渗透油藏中,水驱过程中产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下面将详细介绍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和水驱特征曲线。
1.初期产量高,递减速度快:油井开采初期,储层压力高,在储层中形成较大的压力差,使得油井产量较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渗透率低的储层渗流速度较慢,油井产量递减速度较大。
2.初期产量递减快,后期递减缓慢:油井开采初期,油藏中的自然驱动力较大,油井产量递减较快。
但是,随着油藏压力的降低和水的渗入,后期油井产量递减逐渐缓慢。
3.在一定时期内产量基本稳定: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的初期非常快,但在一定时期内,油井产量会趋于稳定。
这是由于在此时期内,储层渗透率降低导致的压力差逐渐减小,产量逐渐稳定。
4.老化期产量进一步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储层中残存油饱和度降低,油井产量进一步下降,进入老化期。
在这个阶段,一般需要采取增产措施,如人工提高压缩气的注入量,进一步提高产能。
水驱特征曲线:水驱特征曲线是低渗透油藏中水驱过程中产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水驱是一种常用的增产措施,通过注入水来推动油藏中的原油向油井移动,并提高油井产能。
水驱特征曲线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初始阶段:在注入水的初期,随着水的压力向油藏传播,储层中的原油粘附在孔隙表面开始脱附,并随着水的流动进入油井,使得油井产量快速增加。
2.稳定阶段:随着水的继续注入和孔隙压力的增加,油藏中原油饱和度降低,使得油井产量逐渐稳定。
在这个阶段,注入水的效果逐渐减弱,产量增加缓慢。
3.饱和度降低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油层中残存油饱和度降低,油井产量开始递减。
递减速度取决于油藏渗透率和水的渗透能力。
4.插曲阶段:在水驱过程中,由于储层渗透率和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储层中可能存在一些非均质性,从而导致一些油井产量的插曲现象。
水驱特征曲线
水驱特征曲线是描述油田开发过程中石油和水的运移规律的一种曲线,它是通过实验测定得到的。
水驱特征曲线可以反映出油田开发的水驱规律和水驱效率,对于油田的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水驱特征曲线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参数:
1.渗透率:渗透率是指地层对水流的阻力,是衡量地层渗透性的指标。
渗透率越高,水的运移速度越快。
2.含水饱和度:含水饱和度是指地层中水的含量与总储量的比值,是衡量地层含水量的指标。
含水饱和度越高,水的运移速度越快。
3.原油相对密度:原油相对密度是指原油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是衡量原油的粘稠度的指标。
原油相对密度越高,油的运移速度越慢。
4.原油相对流动性指数:原油相对流动性指数是指原油的相对流动性与水的相对流动性之比,是衡量原油和水的流动性差异的指标。
原油相对流动性指数越高,油的运移速度越慢。
通过测定这些参数,可以绘制出水驱特征曲线,它通常呈现出一个“S”形曲线,表示了油藏中水的运移规律和水驱效率的变化情况。
在开发油田时,可以根据水驱特征曲线来制定合理的注水方案和采油策略,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141#第20卷第2期水驱特征曲线研究(六)俞启泰(教授级高工油藏工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介绍了6种水驱特征曲线(纳扎罗夫曲线、马克西莫夫)童宪章曲线、西帕切夫曲线、沙卓诺夫曲线、张金庆曲线和俞启泰曲线)的筛选过程。
用任丘油田、濮城油田沙一段油藏、羊三木油田的实际资料,对比了这6种水驱特征曲线开始出现直线段的含水率、可采储量、最大可采储量、可采储量与剩余可采储量的相对误差。
对比结果表明:马克西莫夫)童宪章曲线和沙卓诺夫曲线不能计算最大可采储量,开始出现直线段对应的含水率较高,计算结果普遍偏高,准确性差,应予淘汰;纳扎罗夫曲线与西帕切夫曲线虽能计算最大可采储量,但计算精度仍较低,不理想,使用价值较小;张金庆曲线与俞启泰曲线这两种广义水驱特征曲线,对不同含水上升类型的油田有广泛的适用性,开始出现直线段对应的含水率较低,计算精度高,能很好满足动态预测和生产管理的需要,有很大使用价值。
主题词水驱驱替特征曲线含水率油田可采储量误差曲线对比中图法分类号TE341收稿日期1998-11-11最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5石油可采储量计算方法6[1](简称/计算方法标准0)中,在/开发中后期可采储量计算0部分的水驱特征曲线法中,共规定了6种水驱特征曲线,它们是:纳扎罗夫水驱曲线[2](简称/纳曲线0)、马克西莫夫)童宪章水驱曲线[3,4](简称/马)童曲线0)、西帕切夫水驱曲线[5](简称/西曲线0)、沙卓诺夫水驱曲线[6](简称/沙曲线0)、张金庆水驱曲线[7](简称/张曲线0)和俞启泰水驱曲线[8](简称/俞曲线0)。
下面介绍它们的筛选过程和使用价值,以便于/计算方法标准0的执行。
16种水驱特征曲线的筛选过程1959年马克西莫夫( 1 1 ±¼Ãº¾À³)首次提出了一种水驱特征曲线[3],从而建立了水驱特征曲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