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水驱特征曲线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44
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及水驱特征曲线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低于1mD的油藏,具有开发和开采难度较大的特点。
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在油田开采初期,随着单井单元产量的逐渐下降。
水驱特征曲线是指在低渗透油藏中,水驱过程中产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下面将详细介绍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和水驱特征曲线。
1.初期产量高,递减速度快:油井开采初期,储层压力高,在储层中形成较大的压力差,使得油井产量较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渗透率低的储层渗流速度较慢,油井产量递减速度较大。
2.初期产量递减快,后期递减缓慢:油井开采初期,油藏中的自然驱动力较大,油井产量递减较快。
但是,随着油藏压力的降低和水的渗入,后期油井产量递减逐渐缓慢。
3.在一定时期内产量基本稳定: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的初期非常快,但在一定时期内,油井产量会趋于稳定。
这是由于在此时期内,储层渗透率降低导致的压力差逐渐减小,产量逐渐稳定。
4.老化期产量进一步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储层中残存油饱和度降低,油井产量进一步下降,进入老化期。
在这个阶段,一般需要采取增产措施,如人工提高压缩气的注入量,进一步提高产能。
水驱特征曲线:水驱特征曲线是低渗透油藏中水驱过程中产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水驱是一种常用的增产措施,通过注入水来推动油藏中的原油向油井移动,并提高油井产能。
水驱特征曲线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初始阶段:在注入水的初期,随着水的压力向油藏传播,储层中的原油粘附在孔隙表面开始脱附,并随着水的流动进入油井,使得油井产量快速增加。
2.稳定阶段:随着水的继续注入和孔隙压力的增加,油藏中原油饱和度降低,使得油井产量逐渐稳定。
在这个阶段,注入水的效果逐渐减弱,产量增加缓慢。
3.饱和度降低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油层中残存油饱和度降低,油井产量开始递减。
递减速度取决于油藏渗透率和水的渗透能力。
4.插曲阶段:在水驱过程中,由于储层渗透率和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储层中可能存在一些非均质性,从而导致一些油井产量的插曲现象。
水驱特征曲线
水驱特征曲线是描述油田开发过程中石油和水的运移规律的一种曲线,它是通过实验测定得到的。
水驱特征曲线可以反映出油田开发的水驱规律和水驱效率,对于油田的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水驱特征曲线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参数:
1.渗透率:渗透率是指地层对水流的阻力,是衡量地层渗透性的指标。
渗透率越高,水的运移速度越快。
2.含水饱和度:含水饱和度是指地层中水的含量与总储量的比值,是衡量地层含水量的指标。
含水饱和度越高,水的运移速度越快。
3.原油相对密度:原油相对密度是指原油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是衡量原油的粘稠度的指标。
原油相对密度越高,油的运移速度越慢。
4.原油相对流动性指数:原油相对流动性指数是指原油的相对流动性与水的相对流动性之比,是衡量原油和水的流动性差异的指标。
原油相对流动性指数越高,油的运移速度越慢。
通过测定这些参数,可以绘制出水驱特征曲线,它通常呈现出一个“S”形曲线,表示了油藏中水的运移规律和水驱效率的变化情况。
在开发油田时,可以根据水驱特征曲线来制定合理的注水方案和采油策略,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水驱特征曲线名词解释
水驱特征曲线是指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通过实验或模拟得到的
描述水驱过程中含油层性质变化的曲线。
它是研究和评价水驱效果
的重要工具之一。
水驱特征曲线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参数:
1. 含水饱和度(Sw),表示地层中的水含量占总孔隙体积的比例。
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可以反映水驱过程中水的入侵和油的排出情况。
2. 油饱和度(So),表示地层中的油含量占总孔隙体积的比例。
油饱和度的变化可以反映水驱过程中油的排出和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
3. 水油相对渗透率曲线,描述水和油在地层孔隙中的渗透能力
随饱和度变化的关系。
水相对渗透率和油相对渗透率随着饱和度的
变化而变化,通过绘制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油相对渗透率曲线可以
了解水驱过程中水和油的渗流特性。
4. 油水饱和度比(So/Sw)曲线,描述油和水饱和度比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
通过绘制油水饱和度比曲线可以了解水驱过程中油和水的相对分布情况。
5. 油水界面位置曲线,描述油水界面在地层中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通过绘制油水界面位置曲线可以了解水驱过程中油水分布的动态变化。
水驱特征曲线的分析可以帮助油田开发人员评估水驱效果,优化开发方案,预测油田产能,指导生产调整和增产措施的实施。
水驱气藏的水驱特征曲线与应用效果分析一、绪论A.研究背景B.研究目的C.论文结构二、水驱气藏A.定义及特点B.驱油效果C.常用的水驱方式三、水驱特征曲线A.定义及解释B.构建方法C.曲线解读与分析四、水驱特征曲线的应用A.水驱效果预测B.开发方案设计C.油田管理及优化五、应用效果分析A.应用现状B.效果评估与问题探讨C.发展前景六、结论A.研究结论B.不足与展望C.致谢思路提示:1.在绪论中可以概述水驱气藏提高驱油效果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确定论文结构。
2.在水驱气藏部分增加案例、实验等研究,以确保研究可靠性。
3.对于常用的水驱方式,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提高文章可读性。
4.水驱特征曲线的构建方法,需要详细说明,切忌一笔带过。
5.针对性阐述应用效果,如何更好地将水驱特征曲线应用到实际井场开发中,讨论可行性和问题,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法。
6.在结论中,总结研究成果和贡献,还要指出未来可以继续深挖和拓展的方向。
一、绪论A.研究背景石油资源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能源之一,而气藏则是石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藏采出油气资源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是油气分布不均,导致采收率不高。
而常规的开发方式往往难以提高采收率,于是新的开发方式不断被提出。
其中,水驱气藏技术因其具有驱油效果突出、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广泛使用。
B.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水驱气藏的驱油特点、应用水驱特征曲线来提高气藏采收率,以探索提高气藏采收率的有效方式,为实现我国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做出贡献。
C.论文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水驱气藏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以及本文的章节结构安排。
第二章为水驱气藏,主要论述了水驱气藏的定义、特点和常用的驱油方式,以及水驱气藏的优点和限制。
第三章为水驱特征曲线,阐述了水驱特征曲线的定义、构建方法和曲线解读与分析。
第四章为水驱特征曲线的应用,讨论了水驱特征曲线在水驱气藏的效果预测、开发方案设计和油田管理及优化方面的应用。
2 水驱特征曲线的分析与应用
2.1 水驱特征曲线基本理论
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水量、累积产液量和含水率(水油比)等动态指标之间在不同坐标系中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线性关系,通常把这种类型的曲线叫做水驱特征曲线。
油田综合含水上升到一定阶段后,某一具体开发层系的累积采油量(NP)和累积采水量
(WP)之间存在着下述统计关系
Pb PNaeW
两端取对数可得
ln pPabWN
该关系曲线称为水驱特征曲线。
式中
WP——累积采水量
NP——累积采油量104t
a——水驱特征曲线的截距
b——水驱特征曲线的斜率
b的物理意义是采出单位油量的同时所采出的水量的对数值,它主要受地质以及开发方案部署等因素的影响,b值越小,说明开发效果越好。
a的物理意义则为累积采油量与累积采水量对数值之差。
a值除受影响b值的诸因素制约外,还受注水时间开始的早晚油水粘度比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无水采收率越大,油水粘度比越小,则a 值越小,这意味着开发初期效果较好。
对式(2-2)进行时间求导和变换,可得累积采水量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式和累积采油量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式
式中
f W ——含水率。
当油田极限含水率为 98%时由式(2-4)得到油田可采储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NR——可采储量,104t。
将式(
(2-4
)中的累积采油量换成采出程度
,
并对式(
2-4
)两端微分
,
得到油
田含水上升率计算公式
()/1RW W W d bf f fd=-(2-6)式中
/RW
d f d——含水上升率;R——采出程度。
水驱曲线法,是评价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开发油田水驱油效果的分析方法。
利用相关水驱特征曲线形态,不但可以预测水驱油田的有关开发指标,还可以预测当油田开发的含水率或水油比到达经济极限条件时的可采储量和采收率,并能对水驱油田的可采储量和原始地质储量作出有效的预测和判断。
目前有十几种水驱特征曲线可以用于评估油田的采收率,但总的看来,采用瞬时量描述的水驱特征曲线不如采用累积量描述的水驱曲线,因此,我们主要选用以下几种累计关系水驱特征曲线来测算可采储量。
丙型水驱特征曲线是累积液油比与累积产液量的关系式,表达式如下:L pa3b3L p〔 14〕N p式〔 14〕说明,油田开发到一定阶段以后,累积产液量与累积产油量之比与累积产液量在直角坐标中呈直线关系。
a3和 b3分别为直线段的截距和斜率。
将式〔 14〕改写成如下形式1a3b3N p L p对式〔 15〕两端进行微分后得dN p a3dL pN p2L2p将上式两端同时除以dt ,那么有L2pa3q LN p2q o 由式〔 15〕解出L p并代入式〔 16〕后得a32 N p2a3q LN2(1 b N)2q p 3 p o (15〕(16〕由上式解出N p得1a3(1 f w )N p〔 17〕b3式〔17〕即为丙型水驱特征曲线的累积产油量与油田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式,应用该式可以测算油田不同含水率时的累积产油量、当油田极限含水率为0.98 时,得到可采储量N p 11 0.02 a3〔18〕b3只要知道了丙型曲线的有关常数项a3和 b3,就可以应用上式测算油田可采储量。
将式〔 17〕和式〔 18〕相除,便得到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与含水率的关系式N p1a3(1 f w ) N R 〔19〕13式〔 14〕、〔 17〕和〔 18〕为丙型水驱曲线的主要关系式。
当水驱特征曲线出现直线关系以后,那么可以利用这些公式对油田水驱动态和可采储量进行预测。
丁型水驱特征曲线的表达式如下:L pa4b4W p〔 20〕N p它反映了油田开发到一定阶段后,累积产液量与累积产油量之比与累积产水量在直角坐标中呈直线关系,直线段的截距与斜率分别为a4和 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