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广告语差异对比
- 格式:ppt
- 大小:802.00 KB
- 文档页数:14
2042020年06期总第498期ENGLISH ON CAMPUS中英文广告语的对比研究——以汽车广告语为例文/江 舫一、研究背景现如今我们对汽车都不会陌生,每天都能看到它们在各大公路之间穿梭,汽车在交通方面给我们的生活、工作等方面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我们对于汽车的发展却知之甚少。
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时,人们都是依靠牲畜进行交通运输。
公元前3000年—19世纪之间,人类增强了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本领,发明了车轮,由此第一台马车应运而生。
马车使我们进入到城市化,并立即成为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工业革命中英国人詹姆士·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机时代。
世界第一辆蒸汽汽车诞生于1769年,这是世界汽车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也为后面汽车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基础和理论依据。
1886年戴姆勒在坎斯塔特将功率大约为0.8kw的汽油机安装在一辆四轮马车上,并增加了转向传动装置,形成了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
1908年,美国人福特采用流水式生产线大量生产价格低、安全性能高、速度快的T型汽车,汽车的大众化由此开始。
到现在,汽车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我们的出行必不可少的工具。
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生活空间更加广阔、交流更加便利。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知,近20年来中国的民用汽车拥有量和私人汽车拥有量呈现增长的趋势,并且增长速率越来越大,其中截止到2017年年底,中国的民用汽车拥有量和私人汽车拥有量已经达到分别2亿辆和1.8亿辆。
人们对于汽车的购买力增强,不仅仅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因为汽车广告对于购买力的刺激作用,其中包含中英文广告。
现今,中国居民购买汽车往往选择国外的牌子,其优点是安全、性能高,以至于国内的汽车品牌受到关注度较低。
国外汽车产商主要是通过合理的宣传,来刺激国内居民购买。
因此,通过对比国内外汽车广告语,可以分析中英文文化以及不同的商业宣传、营销手段,为促进经济提供合理的依据。
从广告语言特点看中英文化差异申竹英【摘要】广告充斥着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广告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展现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征及文化价值观。
基于中英文化差异,中英广告语在语言风格、句子结构和价值观方面也各不相同。
研究这些风格迥异的遣词造句,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广告语所折射出的中英文化异同,尤其对广告语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成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Advertisement is seen everywhere in modem society. As the carrier advertisement show differen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of nations. Based British cultures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of culture, the languages of on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styles, sentence structures and cultural values in their advertisements. The study of these different styles in the choice of words and building of sentences helps us know more profoundly about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British cultures reflected from the advertisements, which is particularly beneficial to the success of advertisements in bot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期刊名称】《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11)005【总页数】3页(P108-110)【关键词】广告语;文化差异;价值观【作者】申竹英【作者单位】太原工业学院外语系,山西太原03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05一、引言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广告已成为将产品推向市场的最便捷方式之一。
英汉广告语言对比分析
文化背景:英汉广告语言受到各自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在表达方式和内容上存在差异。
英语广告通常更加直接、简洁,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市场,强调产品的功能和效果。
中文广告则倾向于使用比喻、象征和情感化语言,注重家庭观念和社交价值。
表达形式:英语广告语言倾向于使用简洁明了的句子和短语,以便快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中文广告则更注重修辞手法和韵律感,常常使用四字格、对仗句和押韵等形式,以增强记忆性和节奏感。
语言特点:英语广告语言注重简洁、直接和生动的表达方式,强调利用词汇的力量来吸引消费者。
中文广告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修辞手法、比喻和隐喻等方式塑造画面感和情感共鸣。
社交文化因素:中文广告常常强调家庭、友情和人际关系,因为在中国文化中这些价值观非常重要。
英语广告则更注重个人成就和独立性,强调个体的需求和满足。
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翻译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汉之间的商业交流日益频繁,广告作为商业宣传的重要手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英汉广告语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文化差异现象,因而需要制定相应的翻译策略来保证广告宣传的有效传达。
本文将探讨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1.文化内涵差异英华两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其文化内涵在广告语中得到充分体现。
由于两国文化传统的差异,很多经典的英文广告语在进行翻译时难以完美表达其文化内涵。
英文广告中常见的“Got milk?”(你喝牛奶了吗?)在汉语中直译可能会失去原汁原味的幽默感,因而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翻译调整,以便更好地与中国消费者进行情感交流。
2.习惯用语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在习惯用语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广告语的翻译需要特别注意。
英文广告中常见的“grab a bite”(随便吃点东西)在汉语中无法直译,需要根据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口味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广告宣传的精准传达。
3.文化符号的差异文化符号在广告语中起着重要的表征作用,然而英汉两国的文化符号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红色代表着热情和爱情,而在中国文化中红色则代表着喜庆和吉祥。
在进行广告语翻译时需要特别考虑文化符号的差异,以避免文化误解和传达偏差。
翻译策略1.保留原意,调整表达方式在进行英汉广告语翻译时,应尽量保留原文的文化内涵和宣传效果,但是需要根据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和消费者的口味进行相应调整。
“It's finger lickin' good”(香到手指都想舔一船)在中国市场可能会适当调整为“回味无穷”,以更好地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和情感需求。
2.采用当地化表达在翻译英汉广告语时,应采用当地化的表达方式,使之更加贴近中国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情感。
“Just do it”(只管去做)可以在中国市场中翻译为“只争朝夕”,以强调中国消费者对于自我实现和成功的追求。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范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民族传统习俗特色。
英汉两种语言在传统习俗、文化背景以及词汇内涵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异。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的论文如何写呢?英汉语言对比论文:浅谈英汉广告对比摘要:广告语作为广告的表现形式,有它独特的语言魅力。
汉语和英语的广告语言有一些共通的特点,同时也各具特色。
本文就英汉广告的词汇在其拼写、音韵、构词、功能转换等方面的创意现象做一番比较研究,从而发现英汉广告用语中词汇使用的共性及差异以及达到的不同效果。
关键词:广告用词英汉共性差异一、引言广告语言是一门浓缩起来的艺术,在用词方面结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美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在英汉不同的广告用语中,通过词汇的不同技巧的运用,从而达到各自的语言特色和文化煽动效果。
即用五个字母来形容英汉广告语言的特点为:AAttention抓住眼球/ I Interest引发兴趣/ DDesire刺激欲望/IImpression印象深刻/AAction采取行动。
二、英汉广告语词汇的共同特点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的广告语言,都是为了劝说,达到鼓动消费者的效果。
因此在英汉的广告语言中,都有广告自身的“推销作用”,使消费者在看到或者听到广告后产生消费的愿望,故结合英汉广告语言的特点,有如下几点是共通的。
一名词出现频繁由于名词是关键词,不可或缺。
所以,评价一则广告是否妙,是否能达到效果,主要在于是否恰当使用名词。
英汉广告中名词的选用都达到了绝妙的程度,突出了产品的特色、特点和作用。
如:There are many forces that motivate you to run, emotional stability,mental clarity,skinny jeans. Luckilyonce you motivate to lace up your shoes,the running part has a way of taking care of itself.Reebok 跑鞋其中force,stability,clarity,jeans等从性能、材质的角度说明了该跑鞋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