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 格式:docx
- 大小:13.29 KB
- 文档页数:2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政治4.1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政治4.1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政治4.1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物质定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定义的方法:主干+附加成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学习重点:世界物质性的证明、物质概念学习难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概念学习过程:【情境1】资料一:人类生存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
然而,这个世界还有许多人们肉眼看不到的物质。
过去,人们只知道物质有三态,即气态、液态和固态.20世纪中期,科学家确认物质第四态,即“等离子体态"。
1995年,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首次创造出物质的第五态,即“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
去年,这个联合研究小组又宣布,他们创造出物质的第六种形态,即“费米子凝聚态”。
资料二:动物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结果.动物产生后,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动物慢慢地发展到哺乳动物,进而又由类人猿进化到人类,产生了人类社会。
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
四川省古蔺县中学高中政治 4.1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
修4
一、学习目标:
1、识记物质定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的统一性就在于他的物质性。
2、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2、教学难点:物质的概念,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区别。
三、预习任务安排(
自查评分:
知识
三、问题反馈
主要问题与存在
四、学法指导
通过实例辨析,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都是物质的,从而分析总结得出世界是物质的。
五、知识点睛:
1、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仅指物质现
象,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而客观存在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客观实在。
2、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高中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物质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从分析论证中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自主学习】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_____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_______和___________,它们都是__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____________,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____。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出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_______。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________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___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___________,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这三者都是________________。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____________。
(3)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__________,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___________一起产生的。
河北省保定市高二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记住物质、运动与静止、规律的定义2、理解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摒弃有神论思想一、厘清知识(一)自然界的特点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形成和发展的,都有---------的起源和发展史。
2、宇宙间根本---------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世界的活动。
(特别提醒: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鱼、虫;从宏观天体到微观世界,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都是客观的、实实在在存在的。
不因为人们喜欢它,它才存在;也不因为人们不承认它,它就不存在。
比如,炎炎夏日,酷暑难耐,我渴盼:太阳呀,赶紧消失吧,睁眼一看,太阳果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太阳,决不因为我们头脑中的意识而存在,也决不以我们头脑中的意识的变化而转移,它是客观的、实实在在存在的。
一句话:整个自然界都是客观的、实实在在存在的。
)(二)人类社会的特点1、从产生过程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命群体。
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从构成要素看: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三者都是------------的物质要素。
(特别提醒:人类,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由低等动物逐步进化来的,人类仅仅是千千万万个物种之中的一员,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周围的自然资源:阳光、空气、水……离不开一定数量的人,没有人,何谈人类社会?离不开战天斗地,向大自然索取生活资料。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01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02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物质的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03意识,并能为人的□04意识所反映的□05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06客观实在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07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08具体的物质形态。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的产生人类社会是□01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02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人类社会的构成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03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04地理环境、□05人口因素和□06生产方式。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07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自然界是□08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09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10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11人和□12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总之,世界是□13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14物质性。
思考 Ⅰ.物质就是具体事物的总和,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哲学上的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Ⅱ.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的。
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Ⅲ.精神、意识现象的存在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因此并不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探究活动一:物质概念情景: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还不发达,人们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往往仅限于肉眼能观察到的一些具体的物质。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一框导学案:世界的物质性【自主先学】一、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3.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二、物质的概念1.物质是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性。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
【必背知识】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们在改造自然界时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合作探究】在过去的几年间,多个中微子验项目都检测到了疑似轻子电荷共轭一宇称破坏的象这项发现有望帮助科学家们解释一个重要的本质问题为何我们的宇宙是由物质组成,而非反物质组成的?到目前为止,物质一反物质不对称性还无法通过现代物理学得到合理的解释,因而也成为当今宇宙学领域最大的未解之谜之一。
1.如何理解这里的物质和反物质?提示:这里的物质和反物质都是字宙中存在的具体的2.这里的物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是什么关系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概括了字宙中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这里的物质与物质范畴是个性和共性,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
2. 阐述自然界的物质性。
3. 理解并阐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 理解并阐述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5. 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学习目标】【知识清单】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__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不存在神或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
2. 物质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________,并能为人的_______所反映的___________。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__。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___________,而不是指某一种______的物质形态。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 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来看:人类社会是___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_______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 从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____________,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___________。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_______。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 意识的产生(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_____________,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_____________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_______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_______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2. 意识的物质器官(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___________的物质器官。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课时世界的物质性一.教学目标展示1.知识目标(1)识记①物质的定义。
(2)理解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运用①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作为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基本阶段,古代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从茫茫宇宙到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形态。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自我运动的结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二.学习重点难点①学习重点:①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②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②学习难点:①物质的含义②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三. 核心素养通过学习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理解我国的“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通过学习物质的含义,分析作为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基本阶段,古代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通过学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引导学生树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四. 自主学习提纲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中的一部分。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
三、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2.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情景导入学习目标2018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灾害为主,干旱、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森林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3亿人次受灾,589人死亡,46人失踪,524.5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 644.6亿元。
我们应如何看待频发的自然灾害?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的?它的本质是什么?通过本框的学习,将为你解开这些问题的谜底。
了解物质的含义。
结合当前自然界发展变化和我国社会发展状况,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重点+难点]运用具体事例,理解并归纳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教材“探究问题1”提示不是。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形成于47亿年前,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成的。
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人类)也是自然界长期演变进化的结果,构成生命细胞的所有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因此,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因而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教材“探究问题2”提示 (1)古代的哲学家在认识问题时受时代条件所限,其认识水平有限,他们不能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没有撇开事物的具体特性,只能从现实世界中寻找一种具体事物来代替世界的本原。
(2)这些事物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它们的存在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们共同的本质和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对于物质概念,应抓住三点:一是其客观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二是其可知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三是其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一、教学目标:把握高考考点1.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规律的概念(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二.教学过程一)学生讲评时事二)导入复习三)复习过程构建知识框架复习考点典型例题讲评学生学案1.构建知识体系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世界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探索世界物质性人类社会的本质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客观运动含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认识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把握规律规律的含义运动是有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典型例题自然界的物质性 D1.人们能够利用木料制出桌椅来,体现了人们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自然物人工化。
但是,自然物人工化的基础与前提是A.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人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C.人有动物所没有的制作能力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D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为反物质。
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回答以下两题。
1、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A 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B 人类可以有意识的改造自然C 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D 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2、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课时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本框题是贯彻新课程标准2.4规定的“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要求教材分析: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质性”阐明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同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进而引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第二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阐明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其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通过分析这两目得出一个结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学重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教学难点:物质的含义,物质的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学情简要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在其他学科中学习到了与世界起源相关的内容,如宇宙大爆炸等理论,在历史学科中也初步涉及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世界起源的一些解释,已经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基础,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教师更需【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识记物质的含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的哲学原理,分析作为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基本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从分析论证中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科学性的理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的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的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教学策略方法】由于学生在其他学科中学习过与本课有关的知识,加之在第一单元学习中对哲学思维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才用的是学生分组搜集资料,合作探究的模式。
分为“走入历史,追寻前人探索之路”“开拓思维,探究世界之本质“回归现实,坚定科学发展之路”三部分,让学生真正体会哲学思维的概括与反思的特点。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班级:姓名: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学法指导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知识链接地球起源与演变的探索每过一年,大家都要长大一岁。
一年,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个比较长的时间,可是这在地球的历史上,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一瞬。
地质学家发现:覆盖在原始地壳上的层层叠叠的岩层,是一部地球几十亿年演变发展留下的“石头大书”,地质学上叫做地层。
地层从最古老的地质年代开始,层层叠叠地到达地表。
一般来说,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越靠近地层上部的岩层形成的年代越短。
地层好比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一本书,地层中的岩石和化石就像这本书中的文字。
用现代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古老岩石的测定,人们得知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了。
依照人类历史划分朝代的办法,地球自形成以来也可以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
这就是地球历史时期的最粗略的划分,我们称之为"地质年代",不同的地质年代人有不同的特征。
距今24亿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
但那时地壳很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四处横溢,海洋面积广大,陆地上尽是些秃山。
这时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产生。
距今24亿年-6亿年的元古代。
这时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
到了晚期,地球上出现了大片陆地。
"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生物的时代,这时出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距今6亿年-2.5亿年是古生代。
"古生代"是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时代。
这时,海洋中出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鱼类大批繁殖起来。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学习目标】1.熟记并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2.通过辨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培养辩证思维能力3.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学习重点与难点】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页内容,对概念、关键词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一、问题导学1、有人认为“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你觉得对吗?2、回顾: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的缺陷。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内容是什么?二、知识梳理(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和,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物质概念的内涵:(1)义:。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3)哲学上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①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一一客观实在性。
物质具体形态则是哲学物质概念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一一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性。
②哲学上的物质是个抽象的概念,它是永恒的,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③二者的关系看做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____ _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一、学习目标:识记并理解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二、知识梳理:(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____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都是_________的组成部分。
2、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
★3、物质概念:(1)含义:(2)唯一特性:(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人类社会的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_______________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____起了决定性作用。
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从人类社会在本质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______________。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都是_________。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_________。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_________。
(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_________,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_________一起产生的。
三、判断并说明理由:1、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处处留下了人的意识的印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可知性。
()4、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
()5、“客观实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6、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是客观的。
《世界的物质性》【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理解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学习重难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课前预习自主探究】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8页虚框及正文,分析:为什么说自然界是物质的?(二)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本29页虚框及正文,全面理解把握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的科学内涵 1.物质是,的。
这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说明物质具有。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说明物质具有。
当然,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请试着理解课本29页“名言”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0页虚框及正文,分析: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1)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2)从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看综合一、二两部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因此,世界是,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合作探究重点突破】1.“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因而是客观的;社会活动是有人类意识的活动,因而是主观的。
”这一观点对吗?为什么?2.21世纪是科学竞争的世纪,有人预测,21世纪是生物工程世纪,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越来越表现在对生物具体形态的改造上。
人们已制造出一些“基因羊”“基因猪”等新型物种。
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人们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新型物种.人们概括基因变化规律制造出新型物种的事实表明:自然界中的万物是根据人的意志创造出来的。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一框导学案:世界的物质性
【自主先学】
一、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3.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二、物质的概念
1.物质是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性。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
【必背知识】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们在改造自然界时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
【合作探究】
在过去的几年间,多个中微子验项目都检测到了疑似轻子电荷共轭一宇称破坏的象
这项发现有望帮助科学家们解释一个重要的本质问题为何我们的宇宙是由物质组成,而非反物质组成的?到目前为止,物质一反物质不对称性还无法通过现代物理学得
到合理的解释,因而也成为当今宇宙学领域最大的未解之谜之一。
1.如何理解这里的物质和反物质?
提示:这里的物质和反物质都是字宙中存在的具体的
2.这里的物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是什么
关系
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概括了字宙中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这里的物质与物质范畴是个性和共性,个别和一般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