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第一框 国家是什么 导学案-【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 格式:docx
- 大小:18.11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课《国体与政体》第一框国家是什么导学案★知识梳理一、国家的本质(一)国家的产生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是的产物和表现。
(二)国家的构成要素国家的构成要素包括。
最重要的要素是。
(三)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性质就是。
它表现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四)国家的本质从国家的本质看,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
(五)民主和专政1. 就是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
2. 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民主与专政关系:二者,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也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六)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专政是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我国的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的民主。
(七)国家的类型当今世界主要有和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国家。
(八)国家的职能国家具有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其中是国家的根本职能。
二、国体与政体(一)国体与政体1.国体即,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政体即,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政体,政体国体,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
(二)国家制度包括与,即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
(三)政体的相对独立性1.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的变化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也包括随着等条件的变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变化。
2.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
(四)代议制就是由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实行代议制的必要性:一方面,只有,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
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的。
因此代议制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导学案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一框题:伟大的改革开放【学习目标】:1.改革开放的进程。
2.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3.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4.改革开放的意义。
【学科素养】:1.政治认同:改革开放是党的重大决策。
2.科学精神:改革开放的意义。
3.公共参与: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改革开放40 年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检、导】(一)新知探学(课前预习:结合课本P31-P35,独立完成相关的填空或问题)一、改革开放的进程(一)序幕开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课本P31)1、时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内容: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1】的重大决策。
3、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2】,开启了【3】和【4】新时期。
(二)突破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5】率先取得突破,【6】得以推进,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2、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9】进行部署。
3、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10】,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4、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11】进行了部署。
(五)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1、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全面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12】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13】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想一想】: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提示: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一课第一框国家是什么议题一:走进国家探究一: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思考:回顾必修一所学知识,结合视频和恩格斯的论述,谈一谈国家是如何产生的?一、国家的本质1.国家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
◆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注意!国家不会永远的存在下去,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
探究二:在中国先秦典籍中,“天子”统治的地域叫“天下”,诸侯统治的领地叫“国”,卿大夫统治的采邑叫“家”。
古代中国人的社会情怀和政治抱负,往往与“家国天下”联系在一起。
梁启超说:“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
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
”思考: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有哪些?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为什么?2.国家的基本要素探究三人类历史上出现哪些类型的国家?思考:不同社会形态中,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分别是哪个阶级?由此可见,国家性质划分的依据是什么?3.国家的性质◆内涵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
它表现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4.国家的本质(1)从国家的本质看,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2)民主和专政的关系探究四:观点一:所有国家都要履行经济建设、公共服务、打击犯罪等国家职能,因而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无关。
观点二:国家的根本职能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因而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维护广大民众的利益。
国家是什么必备知识: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国家的基本因素;理解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本质;知道当今世界国家类型;知道代议制的含义、意义。
关键能力:能够通过对比,阐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全面阐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政治认同: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自觉性,坚定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信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认同。
2.科学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认识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3.法治意识:树立依法维护人民民主的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教学重点:国家的产生和国家的本质、职能;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要素;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特征;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2.教学难点:国家的本质;影响一个国家政体的因素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1、导入新课歌曲《国家》导入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国是荣誉的屹立家是幸福的洋溢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我爱我国家教师:有同学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学生:回答教师:那你知道世界有多少个国家吗?你能例举几个有相同点的国家吗?学生:回答点拨:截至2017年,世界上有197个国家被国际普遍承认。
那么什么是国家呢?2、新课讲授(一)国家的本质【探究与分享】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行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第一课第一框 国家是什么 导学案
【课标内容】
比较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的区别,说明政体国体是形式内容的关系,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学习任务】
1了解国家的性质及国家类型
2.理解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说明说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民主和专政的关系、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难点:国家的含义、民主的阶级性、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的区别
【知识梳理】
一、国家与国家性质
1.国家的本质
(1)国家的含义:国家是是一种是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 的产物与表现
(2)国家的性质:国家是 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 。
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3)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 、 、 和 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 。
2.国家的历史类型
国家类型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所有制基础
奴隶制国家 奴隶主阶级 奴隶阶级
奴隶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
甚至奴隶
封建制国家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资本主义国家 无产阶级 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制
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
二、国体与政体
1含义:
(1)国体,即 ,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政体,即国家政权的 ,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
2.关系:
(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 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
(2.)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 国体。(反作用)
3.影响政体的因素
(1)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 变化,
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 上的不断变化。
(2)地理环境、 、文化传统、社会习惯、 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
4.现代国家政体的主要形式
(1)代议制的含义: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的 制度。
(2)决定因素: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 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
全体公民都经常性
地所有国家事务。
(3)意义:代议制是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 。
二、民主与专政
1.国家职能
国家的根本职能是 职能(即专政),国家同时还有 职能。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辨证统一的)
(1)相互区别
①含义不同: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 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
主具有鲜明的 ,是服务于 的。专政是指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 服从统治
阶级的意志。
②适用范围不同:民主只适用于 ,专政只适用于 。
相互联系
①民主与专政 ,共同体现国家的 。
②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③民主是专政的 ,专政是民主的 。
3.社会主义国家是 与 的统一
4.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
三、国体与政体
1.国体:即 ,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政体:国家政权的 ,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 政体,政体 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
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4.国家制度:包括国体与政体,国体与政体是 的关系。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从国体意义上讲,
都是 的统一体;从政体意义上讲,则是实行同专制政体相对立的民主政体的国家。
注:① 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相同国体的国家
也会采用不同政体。
②民主政体的共性: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少数服从多数;民主程序化,依法办事;对权力实行制约和监督。
【自主探究】
作为英联邦成员之一的澳大利亚,于1999年和2001年先后两次就“是否脱离英联邦,取消国家元
首女王制,实行新的国家政体”进行了全民公决。投票结果是多数人赞成保持现行国家政体,至今澳大利
亚国家政体未作任何变更。
运用国体与政体的相关知识,说明“至今澳大利亚国家政体未作任何变更”的原因。
【习题小测】
1.关于国家本质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是在订立契约的基础上产生的
B.国家是土地、人口、主权等要素的组合
C.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D.国家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
2.下列对国体和政体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有相对的独立性
②国体相同,政体一定相同
③国体不变,政体一定不变
④政体改变,国体不一定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
到2.6万元,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
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这说明
①国家维护人民的一切利益
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③广大人民的利益已经得到充分的实现
④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D 2.C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