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优化设计.第三章
- 格式:ppt
- 大小:429.50 KB
- 文档页数:26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修订—、课程名称机械优化设计Mechanical Optimize Design二、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三、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数值分析、机械学、计算机科学等。
四、适用学科领域机械设计及理论、森林工程、交通工程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
五、课程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及学时分配(一)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实用机械优化设计的教学要使专业学生了解优化设计的基本思想,优化设计在机械中的作用及其发展概况。
初步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熟练掌握优化方法。
并具备一定的将机械工程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并求解的应用能力。
(二)培养能力与素质: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实用机械优化设计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问题转化成最优化问题的方法。
并且利用最优化的方法编制计算机程序,用计算机自动寻找最佳的设计方案。
机械优化设计是一种现代设计方法。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上机操作,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掌握实例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三)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术语和数学模型,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无约束最优化方法,约束优化设计的直接法,约束优化设计人间接解法。
第一章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术语和数学模型通过列举一些实际的优化设计问题,对机械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及用到的基本述评作一简要叙述。
对主要名词术语进行定义和作必要的解释。
使学生了解模型的形式和分类初步掌握数学模型建立的方法,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用其几何解释。
1.1几个机械优化设计问题的示例 1.2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术语1.3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及其分类 1.4优化设计方法1.5优化设计的一般过程及其几何解释第二章优化设计的某些概念和理论在讲述机械优化设计方法之前,首先讲述目标函数、约束函数的基本性质。
目标函数达到约束最控制的条件及迭代法求解的一般原理和收敛条件等。
《机械优化设计》讲义刘长毅第一讲第一课时:机械优化设计概论课程的研究对象:根据最优化原理和方法,利用计算机为计算工具,寻求最优设计参数的一种现代设计方法。
目标:本课程目标体系可以分为三大块:理论基础、算法的分析、理解和掌握,算法的设计、实现(编程)能力的培养。
将主要是对算法的学习为主,并兼顾培养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上机编程调试能力。
首先,几个概念:优化(或最优化原理、方法)、优化设计、机械(工程)优化设计。
现代的优化方法,研究某些数学上定义的问题的,利用计算机为计算工具的最优解。
优化理论本身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工程优化设计(特别是机械优化设计)由于采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解决工程中的优化问题,可以归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研究范畴。
再,优化方法的发展:源头是数学的极值问题,但不是简单的极值问题,计算机算法和运算的引入是关键。
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方面,符合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
优化原理和方法的理论基础归根结底还是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当中,特别是工程、管理领域对最优方案的寻找,一旦发展为一种相对独立系统、成熟的理论基础,反过来可以指导工程、管理领域最优方案的寻找(理论本身也在实践应用中不断进步、完善)。
解决优化设计问题的一般步骤:相关知识:数学方面:微积分、线性代数;计算机方面:编程语言、计算方法;专业领域方面:机械原理、力学等知识内容:数学基础、一维到多维、无约束到有约束1.1数学模型三个基本概念:设计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设计变量:相对于设计常量(如材料的机械性能)在设计域中变量是否连续:连续变量、离散变量(齿轮的齿数,)。
设计问题的维数,表征了设计的自由度。
每个设计问题的方案(设计点)为设计空间中的一个对应的点。
设计空间:二维(设计平面)、三维(设计空间)、更高维(超设计空间)。
目标函数:设计变量的函数。
单目标、多目标函数。
等值面的概念:设计目标为常量时形成的曲面(等值线、等值面、超等值面)。
吉林大学教师教案(20 07 ~2008 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机械优化设计年级:20XX级01-09班教研室: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任课教师:李风吉林大学教务处制教案等值线—等高线●等值线●等高线:●它是由许多具有相同目标函数值的设计点所构成的平面曲线。
课后小结1:人字架的优化数学模型2:数学模型的基本构成第二节机械优化问题示例第三节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2学时五、优化问题的几何解释●无约束优化问题就是在没有限制的条件下,对设计变量求目标函数的极小点。
在设计空间内,目标函数是以等值面的形式反映出来的,则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极小点即为等值面的中心。
●约束优化问题是在可行域内对设计变量求目标函数的极小点,此极小点在可行域内或在可行域边界上。
课后小结1.机械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2:优化设计的数学基础,梯度的概念第四节优化设计问题的基本解法●求解优化问题:解析解法●数值的近似解法。
2学时●解析解法:把所研究的对象用数学方程(数学模型)描述出来,然后再用数学解析方法(如微分、变分方法等)求出优化解。
●数值解法:只能通过大量试验数据用插值或拟合方法构造一个近似函数式,再来求其优化解,这种方法是属于近似的、迭代性质的数值解法。
不仅可用于求复杂函数的优化解,也可以用于处理没有数学解析表达式的优化设计问题。
因此,它是实际问题中常用的方法。
●可以按照对函数导数计算的要求,把数值方法分为需要计算函数的二阶导数、一阶导数和零阶导数(即只要计算函数值而不须计算其导数)的方法。
●由于数值迭代是逐步逼近最优点而获得近似解的,所以要考虑优化问题解的收敛性及迭代过程的终止条。
收敛性是指某种迭代程序产生的序列收敛于第二章优化设计的数学基础第一节多元函数的方向导数与梯度二、二元函数的梯度考虑到二元函数具有鲜明的几何解释,并且可以象征性地把这种解释推广到多元函数中去,所以梯度概念的引入也先从二元函数人手。
等值线—等高线●等值线●等高线:●它是由许多具有相同目标函数值的设计点所构成的平面曲线。
机械优化设计方法第三版教学设计课程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机械制造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部分。
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业的核心,在机械制造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要,提高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机械优化设计方法第三版教学被开设。
本课程主要讲解机械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理论知识及实际应用技能。
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
2.掌握机械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3.能够应用机械优化设计方法解决机械制造中的实际问题。
4.增强机械制造行业适应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系统概述本章主要介绍机械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结构组成,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1.机械系统的定义2.机械系统的基本元素3.机械运动学基础第二章机械优化设计基础本章主要介绍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章节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机械优化设计的定义2.机械优化设计的目标和方法3.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流程4.机械优化设计的评估指标第三章机械优化设计应用本章主要介绍机械优化设计在实际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1.机械优化设计在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应用2.机械优化设计在机械传动设计中的应用3.机械优化设计在机械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第四章机械优化设计软件使用本章主要介绍机械优化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技能。
1.机械优化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2.机械优化设计软件的应用案例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实验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提高。
1.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达机械系统的基本原理、机械优化设计基础等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械优化设计在实际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3.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4.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
机械优化设计第3章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学任课教师李玉柱第三章机械产品的功能原理设计计划学时 3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了解机械产品的功能原理设计工作特点和工作内容;2.弄清楚功能原理的基本类型;3.基本掌握各种类型功能原理的求解思路;4.了解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四大特性,初步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
重点:功能原理的基本类型和各种类型功能原理的求解思路,尤其是工艺功能的求解思路。
难点:工艺功能的求解思路。
思考题:1.产品更新换代的三个途径是什么?举例说明。
2.各种类型功能原理的求解思路是什么?3.根据不同类型的功能原理的求解思路,分别举出2-3个例子。
4.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特性有哪些?请试提出一些有创意的产品。
第三章机械产品的功能原理设计【教材自然节在课时中的分配】:第一、二节和第三、第四节的一部分作为1课时;第三、四节的一部分和第五节作为1课时;第六、七、八节作为1课时。
首先复习几个概念:1、设计的目的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2、我们的责任能提出创新构思,并能尽快地将其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产品。
3、影响产品竞争力的三个关键设计环节:功能原理设计、实用化设计、商品化设计功能原理设计就是针对产品的主要功能提出一些原理性的构思。
功能原理新颖性实用化设计的核心是使产品具有优良的“性能”,从实用的角度使产品“好用”。
技术性能先进性商品化设计是产品进入市场前的精心打扮。
就是要使产品入眼、“迷人”。
从本章开始,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围绕着“怎样才能设计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这一中心议题展开。
今天,我们讲第一个关键设计环节:机械产品的功能原理设计第一节基本概念1、功能指某一机器所具有的转化能量、运动或其它物理量的特征。
(见教材第30页)它与人们常用的“功用”、“用途”、“性能”、“能力”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以电动机为例:(P30)功能是产品的核心和本质。
“顾客购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的所具有的功能”,人们使用的也正是产品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