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齿条的基本知识与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1.32 MB
- 文档页数:116
齿轮齿条直线曲线运动
齿轮和齿条是机械运动中常见的传动元件,它们可以实现直线
和曲线运动。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齿轮的运动。
齿轮是一种圆形的
机械零件,其齿数和模数决定了齿轮的直径和传动比。
当两个齿轮
啮合时,一个齿轮的旋转运动可以传递到另一个齿轮上,从而实现
传递动力或改变转速的功能。
这种旋转运动可以被用来实现直线运动,比如在蜗杆齿轮传动中,蜗杆的旋转运动可以转化为齿轮的直
线运动,用于提升或移动物体。
而齿条是一种直线运动的传动元件,它通常与齿轮配合使用,
用来实现直线运动。
齿条上的齿与齿轮的齿相啮合,当齿轮旋转时,齿条会沿着其长度方向进行直线运动。
这种直线运动常常被应用在
各种机械设备中,比如数控机床、升降机构等。
此外,齿轮和齿条也可以结合使用,通过齿轮与齿条的啮合来
实现复杂的曲线运动。
比如在工业机器人或自动化生产线上,通过
精确设计和控制齿轮和齿条的运动,可以实现复杂的曲线轨迹,从
而完成各种复杂的加工或装配任务。
总的来说,齿轮和齿条作为常见的传动元件,它们可以实现直
线和曲线运动,并在工业生产和机械设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控制,它们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运动需求,促进机械系统的高效运行。
渐开线标准直齿齿形:轮齿的轮廓线就是渐开线。
一:基本概念介绍渐开线:将一端系有铅笔的线缠在圆筒的外周上,然后在线绷紧的状态下将线渐渐放开。
此时,铅笔所画出的曲线即为渐开曲线。
圆筒的外周被称为基圆。
一个示例:8齿渐开线齿轮示例。
将圆筒8等分后,系上8根铅笔,画出8条渐开曲线。
然后,将线向相反方向缠绕,按同样方法画出8条曲线,这就是以渐开曲线作为齿形,齿数为8的齿轮。
当直线沿一圆周作相切纯滚动时,直线上任一点在与该圆固联的平面上的轨迹k0k,称为该圆的渐开线。
渐开线的性质(1)直线NK = 曲线N K0(2) 渐开线上任意一点的法线必切于基圆,切于基圆的直线必为渐开线上某点的法线。
与基圆的切点N为渐开线在k点的曲率中心,而线段NK是渐开线在点k处的曲率半径。
(3)渐开线齿廓各点具有不同的压力角,点K离基圆中心O愈远,压力角愈大。
(4)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基圆越大,渐开线越平直,当基圆半径趋于无穷大时,渐开线成为斜直线。
(故齿条的齿轮廓线为斜线)(5)基圆内无渐开线。
渐开线的方程式rk为渐开线再任意点K的向径。
模数:模数是决定齿大小的因素。
齿轮模数被定义为模数制轮齿的一个基本参数,是人为抽象出来用以度量轮齿规模的数。
目的是标准化齿轮刀具,减少成本。
直齿、斜齿和圆锥齿齿轮的模数皆可参考标准模数系列表。
分度圆上的齿距p对Π的比值称为模数,用m表示,单位为mm,即m=p/Π,已标准化。
模数是齿轮的主要参数之一,齿轮的主要几何尺寸都与模数成正比,m越大,则齿距p越大,轮齿就越大,轮齿的抗弯能力就越强,所以模数m又是轮齿抗弯能力的标志。
不同模数的轮齿大小对比。
分度圆:为了便于设计、制造及互换,我们把齿轮某一圆周上的比值规定为标准值(整数或较完整的有理数),并使该圆上的压力角也为标准值,这个圆称为分度圆,其直径以d表示。
因轮齿分度圆上的齿槽宽e=齿厚s。
故s=e=Πd/2z,故p=2s=2e=Πd/z。
齿轮齿条的基础知识(2018-03-1715:23:51)为了传递动力,我们需要用到齿轮齿条,齿轮齿条的基本术语有齿轮的大小、压力角、齿数等,在这里,我将简单介绍一下理解齿轮所必要的术语、尺寸、换算关系等基础知识。
齿轮的大小ISO(国际标准化机构)规定,表示齿轮大小的单位使用模数。
但是,实际上还使用其他方式来表示齿轮的大小。
模数模数M=1(P=3.1416)模数M=2(P=6.2832)模数M=4(P=12.566)模数乘以圆周率即可得到齿距(P)。
齿距是相邻两齿之间的长度。
P=圆周率X模数(πm)CP(周节)周节即圆周齿距。
也就是齿距(P)。
例如,使用周节CP可以制作齿距为CP5\CP10\CP15\CP20这样齿距为整数的齿轮。
与模数的换算关系m=cp/πDP(径节)英文为Diametral pitch。
按ISO标准规定,长度单位使用毫米(mm)。
但在美国、英国等国家,一直使用英寸作为长度单位。
在这些国家中使用DP来表示齿轮的大小。
与模数的换算关系m=25.4/DP压力角决定齿轮齿形的参数。
即齿轮齿面的倾斜度。
压力角(a)一般采用20°。
但有时客户的图纸也有14.5°,15°、17.5°,所以这些都要注意。
齿数以上所叙述的模数,压力角,齿数是齿轮的三大基本参数。
以此参数为基础计数齿轮各部尺寸。
齿高和齿厚齿轮的高度由模数(m)来决定。
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齿高(h)/齿顶高(ha)/齿根高(hf)齿高(h)是从齿顶到齿根的高度。
h=2.25m(=齿顶高+齿根高)齿顶高(ha)是从齿顶到分度线(中线)的高度。
(分度线是计算齿条尺寸的基准线)ha=1.00m齿根高(hf)是从齿根到分度线(中线)的高度。
hf=1.25m齿厚(s)的基准是齿距(P)的一半。
S=πm/2P=πm直齿轮到此为之,我已经向各位介绍了有关齿轮的基本参数,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有关直齿齿轮齿条的各部分的名称和尺寸计算决定齿轮大小的参数是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
齿轮齿条重合度公式
【实用版】
目录
1.齿轮齿条重合度公式的概述
2.齿轮齿条重合度公式的推导过程
3.齿轮齿条重合度公式的应用实例
4.齿轮齿条重合度公式的优缺点分析
正文
一、齿轮齿条重合度公式的概述
齿轮齿条重合度公式是用于计算齿轮与齿条啮合时齿条与齿轮的重
合度,即在齿轮转动过程中,齿条与齿轮啮合点的数量。
齿轮齿条重合度公式在机械传动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出更加精确、高效的传动装置。
二、齿轮齿条重合度公式的推导过程
齿轮齿条重合度公式的推导过程较为复杂,涉及到齿轮和齿条的啮合原理、齿轮的旋转速度以及齿条的移动速度等因素。
在推导过程中,需要运用到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机械原理,例如齿轮的齿数、模数、压力角等参数,以及齿条与齿轮的啮合条件等。
三、齿轮齿条重合度公式的应用实例
在实际应用中,齿轮齿条重合度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计算出齿轮与齿条啮合时的重合度,从而优化传动装置的设计。
例如,在设计一个齿轮传动装置时,如果发现重合度较低,可以通过增加齿轮的齿数或改变齿轮的模数等方式来提高重合度,从而提高传动效率和减少磨损。
四、齿轮齿条重合度公式的优缺点分析
齿轮齿条重合度公式具有一定的优点,如可以帮助工程师精确计算齿轮与齿条的啮合情况,优化传动装置的设计,提高传动效率和减少磨损等。
齿轮齿条设计计算公式齿轮和齿条是机械传动中常见的元件,用于传递动力和转速。
齿轮齿条的设计计算是设计师在进行齿轮齿条设计时所必须掌握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齿轮齿条设计计算的一些基本公式和原理。
一、齿轮设计计算公式1. 齿数计算公式齿数是齿轮设计中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N = (π * D) / m其中,N为齿数,D为齿轮直径,m为模数。
2. 齿轮间距计算公式齿轮间距是指两个相邻齿轮之间的中心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 = (N1 + N2) / 2 * m其中,P为齿轮间距,N1和N2分别为两个相邻齿轮的齿数,m为模数。
3. 齿轮传动比计算公式齿轮传动比是指两个相邻齿轮的转速之比,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i = N2 / N1其中,i为传动比,N1和N2分别为两个相邻齿轮的齿数。
4. 齿轮模数计算公式齿轮模数是指齿轮齿数和齿轮直径之间的比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m = D / N其中,m为模数,D为齿轮直径,N为齿数。
二、齿条设计计算公式1. 齿条模数计算公式齿条模数是指齿条齿数和齿条长度之间的比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m = L / N其中,m为模数,L为齿条长度,N为齿数。
2. 齿条传动比计算公式齿条传动比是指齿条的移动距离与齿轮转动角度之间的比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i = L / (π * D)其中,i为传动比,L为齿条的移动距离,D为齿轮的直径。
3. 齿条齿数计算公式齿条齿数是指齿条上的齿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N = L / m其中,N为齿数,L为齿条长度,m为模数。
三、齿轮齿条设计计算实例假设有一对齿轮,其中一个齿轮的齿数为20,直径为40mm,另一个齿轮的齿数为40,直径为80mm,模数为2mm。
我们可以通过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根据齿数计算公式,可得第一个齿轮的齿数为20,第二个齿轮的齿数为40。
根据齿轮间距计算公式,可得齿轮间距为(20+40)/2*2=60mm。
齿轮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传动件,用以传递动力和运动,并具有改变转速和转向的作用。
依据两齿合齿轮轴线在空间的相对位置不同,常见的齿轮传动可分为下列三种形式(图9-43):(1) 圆柱齿轮传动——有于两平行之间的传动。
(2) 圆锥齿轮传动——用于两相之间的传动。
(3) 蜗杆蜗轮传动——用于两交叉之间的传动。
齿轮传动的另一种形式为齿轮齿条传动(图9-44),可用于转动和移动之间的运动转换。
常见的齿轮轮齿是直齿和斜齿。
齿轮又有标准齿和非标准齿之分,具有标准齿的齿轮称为标准齿轮。
本节介绍具有渐开线齿形的标准齿轮的有关知识与规定画法。
一、直齿圆柱齿轮(直齿轮)(一) 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有关参数(图9-45)1、齿顶圆(直径d1)通过圆柱齿轮齿顶的曲面称为齿顶圆柱面。
齿顶圆柱面与端平面的交线称为齿顶圆。
2、齿根圆(直径d2)通过圆柱齿轮齿根的曲面称为齿根圆柱面。
齿根圆柱面与端平面的交线称为齿根圆。
3.分度圆(直径d)齿轮设计和加工时计算尺寸的基准圆称为分度圆。
它位于齿顶圆和齿根圆之间,是一个约定的假想圆。
4.节圆(直径d)两齿轮合时,位于连心线OO上的两齿廓点P,称为节点。
分别以O O为圆心,OP为半径所作的两个相切的园称为节圆。
正确安装的标准齿轮的d=d。
5.齿高h轮齿在齿顶圆与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称为齿高。
齿高h分为齿顶高h,齿根高h两段(h=h+h):齿根高h齿根圆与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吃根高h齿根圆与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6.齿数z即轮齿的个数,它是齿轮计算的主要参数之一。
8.模数m由于分度圆周长πd=pz所以 d=p/πz令 p/π=m则 d=mz式中m称为齿轮的模数,它等于齿距与圆周率π的比值。
模数以毫米为单位,为了便于设计和制造,模数的数值已标准化,如图9-12所示。
模数是设计、制造齿轮的重要参数。
由于模数m与齿距p成正比。
而p决定了轮齿的大小,所以m的大小反映了轮齿的大小。
模数大,轮齿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轮齿的承载能力也就大,反之承载能力就小。
齿轮齿条的基本知识(2012-02-21 09:05:31)转载▼台湾原亿昌yyc齿轮齿条模数齿根分度高频淬火调质处理财经分类:技术文单为了传递动力,我们需要用到齿轮齿条,齿轮齿条的基本术语有齿轮的大小、压力角、齿数等,在这里,我将简单介绍一下理解齿轮所必要的术语、尺寸、换算关系等基础知识。
齿轮的大小ISO(国际标准化机构)规定,表示齿轮大小的单位使用模数。
但是,实际上还使用其他方式来表示齿轮的大小。
模数模数M=1(P=3.1416)模数M=2(P=6.2832)模数M=4(P=12.566)模数乘以圆周率即可得到齿距(P)。
齿距是相邻两齿之间的长度。
P=圆周率X模数(πm)CP(周节)周节即圆周齿距。
也就是齿距(P)。
例如,使用周节CP可以制作齿距为CP5\CP10\CP15\CP20这样齿距为整数的齿轮。
与模数的换算关系m=cp/πDP(径节)英文为Diametral pitch。
按ISO标准规定,长度单位使用毫米(mm)。
但在美国、英国等国家,一直使用英寸作为长度单位。
在这些国家中使用DP来表示齿轮的大小。
与模数的换算关系 m=25.4/DP压力角决定齿轮齿形的参数。
即齿轮齿面的倾斜度。
压力机(a)一般采用20°。
但有时客户的图纸也有14.5°,15°、17.5°,所以这些都要注意。
齿数以上所叙述的模数,压力角,齿数是齿轮的三大基本参数。
以此参数为基础计数齿轮各部尺寸。
齿高和齿厚齿轮的高度由模数(m)来决定。
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齿高(h)/齿顶高(ha)/齿根高(hf)齿高(h)是从齿顶到齿根的高度。
h=2.25m(=齿顶高+齿根高)齿顶高(ha)是从齿顶到分度线(中线)的高度。
(分度线是计算齿条尺寸的基准线)ha=1.00m齿根高(hf)是从齿根到分度线(中线)的高度。
hf=1.25m齿厚(s)的基准是齿距(P)的一半。
S=πm/2P=πm直齿轮到此为之,我已经向各位介绍了有关齿轮的基本参数,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有关直齿齿轮齿条的各部分的名称和尺寸计算决定齿轮大小的参数是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
齿轮的基本知识及其画法齿轮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传动件,用以传递动力和运动,并具有改变转速和转向的作用;依据两齿合齿轮轴线在空间的相对位置不同,常见的齿轮传动可分为下列三种形式图9-43:1 圆柱齿轮传动——有于两平行之间的传动;2 圆锥齿轮传动——用于两相之间的传动;3 蜗杆蜗轮传动——用于两交叉之间的传动;齿轮传动的另一种形式为齿轮齿条传动图9-44,可用于转动和移动之间的运动转换;常见的齿轮轮齿是直齿和斜齿;齿轮又有标准齿和非标准齿之分,具有标准齿的齿轮称为标准齿轮;本节介绍具有渐开线齿形的标准齿轮的有关知识与规定画法;一、直齿圆柱齿轮直齿轮一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有关参数图9-451、齿顶圆直径d1通过圆柱齿轮齿顶的曲面称为齿顶圆柱面;齿顶圆柱面与端平面的交线称为齿顶圆;2、齿根圆直径d2通过圆柱齿轮齿根的曲面称为齿根圆柱面;齿根圆柱面与端平面的交线称为齿根圆;3.分度圆直径d齿轮设计和加工时计算尺寸的基准圆称为分度圆;它位于齿顶圆和齿根圆之间,是一个约定的假想圆;4.节圆直径d两齿轮合时,位于连心线OO上的两齿廓点P,称为节点;分别以O O为圆心,OP为半径所作的两个相切的园称为节圆; 正确安装的标准齿轮的d=d;5.齿高h轮齿在齿顶圆与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称为齿高;齿高h分为齿顶高h1,齿根高h2两段h=h1+h2:齿顶高h1:齿顶圆与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齿根高h2:齿根圆与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6.齿数z即轮齿的个数,它是齿轮计算的主要参数之一;8.模数m由于分度圆周长πd=pz,所以 d=p/πz令 p/π=m 则 d=mz式中m称为齿轮的模数,它等于齿距与圆周率π的比值;模数以毫米为单位,为了便于设计和制造,模数的数值已标准化,如图9-12所示;模数是设计、制造齿轮的重要参数;由于模数m与齿距p成正比;而p决定了轮齿的大小,所以m的大小反映了轮齿的大小;模数大,轮齿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轮齿的承载能力也就大,反之承载能力就小;另外,能配对折合的两个齿轮,其没,模数必须相等;加工齿轮也须选用与齿轮模数相同的刀具,因而模数又是选择刀具的依据;9.压力角、齿形角a如图9-45所示,轮齿在分度圆上齿合点p的受力方向即渐开线齿廓曲线的法线方向与该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分度圆的切线方向所夹的锐角a称为压力角;我国规定的标准压力角a=20度;加工齿轮用的基本齿条的法向压力角称为吃形角;故齿形角也为20度,也用a表示;10.中心距a两圆柱齿轮轴线之间的距离称为中心距;装配准确的标准齿轮,其中心距a=d1/2+d2/2=1/2z1+z2二、直齿圆柱齿轮各基本尺寸计算齿轮轮齿各部分的尺寸都是根据模数来确定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基本尺寸计算关系见表9-13;三、直齿圆柱齿轮的画法单个齿轮的画法齿轮的轮齿部分,按GB/——1984规定绘制图9-461齿顶圆和齿顶线用粗实线绘制;2分度圆和分度线用细点画线绘制;分度线应超出轮齿两端面2-3mm3齿根圆和齿根线用细实线绘制,也可省略不画;在剖视图中,耻根线用粗实线绘制,这时不可省略;4在剖视图中,当剖切平面通过齿轮轴线时,齿轮一律按不剖处理;齿轮除了轮齿部分外,其余轮体结构均应按真实投影绘制;轮体的结构和尺寸,由设计要求确定;齿轮属于轮盘类零件,其表达方法与一般轮盘类零件相同;通常将轴线水平放置,可选用两个视图图9-47;或一个视图和一个局部视图参见图9-53,其中的非圆视图可作半剖视或全剖视;2、两齿轮齿合的画法;两齿轮齿合时,除齿合区外,其余部分均按单个齿轮绘制;齿合区按如下规定绘制图9-48:1在垂直于齿轮轴线的投影面的视图反映为圆的视图中,两节圆应相切,齿顶圆均按粗实线绘制;如图9-48a左视图所示;在齿合的齿顶圆也可以省略不画,如图9-48b左视图所示;齿根园全部省略不画;2在平行于齿轮轴线的投影面的视图非圆视图中,当采用剖视且剖切平面通过两齿轮轴线时图9-48a主视图,在齿合区将一个齿轮的轮齿用粗实线绘制,另一个齿轮的轮齿被遮挡的部分用虚线绘制,虚线也可省略;当不采用剖视而用外形视图表示时,齿合区的齿顶线不需画出,节线用粗实线绘制;非齿合的节线仍用细点画线绘制,齿根线均不画出图9-48b主视图;如果两轮齿宽不等,则齿合区的画法如图9-49所示;不论两轮齿宽是否一致,一轮的齿顶线与另一轮的齿根线之间,均应有的间隙;图9-50为齿轮齿条啮合画法对应的轴测图见图9-44;四渐开线齿形的近似画法由于制造或表注尺寸的需要,有时要在齿轮零件图上画出一个或两个齿形;渐开线齿形有多种近似画法,现介绍其中一种图9-51,作图步骤如下:1、画两个圆弧画齿顶圆弧直径d、分度圆弧直径d、齿根圆弧直径d其中2、分齿自圆心O,按360/z分齿,作出1-2个齿的对称线,其中的一条为OO;在分度圆上量取;式中:S为齿厚;P为齿距;3、画齿形连接OA并取其中心点O,以O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弧交基圆与O点;以O为圆心,OA为半径作弧,在顶圆与基圆之间得BC,即为所求齿形的一部分;在基圆与根圆之间,做径向线CE,并以r=m为模数的小圆弧与根圆光滑相连,既得半边齿形;与相同方法做另一侧齿形,既成;五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绘制根据齿轮实物,通过测量,计算确定其主要参数和各基本尺寸,并测量其余各部分尺寸,然后绘制齿轮零件图的过程,称为齿轮绘制;齿轮绘制除齿轮部分外,其余部分与一般轮盘类零件的绘制方法相同,而齿轮部分主要在于确定齿数z和模数m这两个基本参数;直齿圆柱齿轮绘制的一般步骤如下:1、确定齿数z数出被测齿轮的齿数;2、测量齿顶圆直径d当齿轮的齿数是偶数时,可直接量得d,如图9-52a所示;当齿数为奇数时,应通过测出轴孔直径D和孔壁至齿顶的径向距离H图9-52b,然后按下式算出d;3、确定模数根据d= mz+2,得m= d/ z+2将d和z代入上式中,可算出模数m,并对照模数表9-12选取与其相近的标准模数值;4、计算各基本尺寸根据确定的标准模数,用表9-13的公式计算出等基本尺寸注意,当取标准模数后,应重新核算d,一修正或确定所测之d值5、校对中心局a计算所得的尺寸要与实测的中心距核对,必须符合下式:a=1/2d1+d2=1/2mz1+z26、测量齿轮其他各部分尺寸7、绘制直齿圆柱齿轮零件图90-53所示为直齿圆柱齿轮的零件图图中省略了部分内容;在齿轮零件图中,除具有一般零件的内容外,齿顶圆直径、分度圆直径必须直接注出,齿根圆直径规定不注因加工时该尺寸由其他参数控制;并在图样右上角的参数栏中注写模数、齿数、齿形、齿形角等基本参数;二、直齿圆锥齿轮一直齿圆锥齿轮各部分名称和尺寸计算直齿圆锥齿轮通常用于交角90度的两轴之间的传动;图9-54为锥齿轮呸两视图,其主体结构由顶锥、前锥、背锥等组成;刀具顺着顶锥面切出直的轮齿后,即成直齿圆锥齿轮;直齿圆锥齿轮各部分名称如图9-55所示;由于轮齿分布在圆锥面上,因而其齿形从大端到小端是逐渐收缩的,齿厚和齿高均沿着圆锥素线方向逐渐变化,故模数和直径也随之变化;为便于设计和制造,规定一大端为准,齿顶高h、齿根高h、分度圆直径d,齿顶圆直径d及齿根圆直径d图中未标注均在大端度量;并取大端的模数为标准模数GB/T12368-1990,以它作为计算圆锥齿轮各部分尺寸的基本参数;大端背锥素线与分度圆素线垂直;圆锥齿轮轴线与分度圆锥素线间夹角称为分度圆锥角,它是圆锥齿轮的又一基本参数;圆锥齿轮各部分名称及尺寸关系见表9-14;二、圆锥齿轮的画法1、单个圆锥齿轮的画法1在投影为非圆的视图中,画法与圆柱齿轮类似;即常采用剖视,其轮按不剖处理,用粗实线画出齿顶线和齿根线,用细点画线画出分度线;2在投影为圆的视图中,轮齿部分只需用粗实线画出大端和小端的齿顶圆;用细点画线画出的打大端的分度圆;齿根圆不画;投影为圆的视图一般也可用仅表达键槽轴孔的局部视图取代;单个圆锥齿轮的画图步骤如图9-57所示;2、圆锥齿轮齿合的画法图9-58一对安装准确的标准圆锥齿轮齿合时,它们的分度圆锥应相切分度圆锥与节圆锥重合,分度圆与节重圆重合其齿合区的画法,与圆柱齿轮类似:1在剖视图中,将一齿轮的齿顶线画成粗实线,另一齿轮的齿顶线画成虚线或省略;2在外形视图中,一齿轮的节线与另一齿轮的节圆相切;啮合画法的作图步骤如图9-59所示;三、蜗杆蜗轮蜗杆蜗轮用于两交叉轴交叉角一般为直角间的转动;通常蜗杆主动,蜗轮从动,用于减速,可获得较大的传动比;蜗杆蜗轮传动中图9-60,最常用的蜗杆为圆柱形阿基米德蜗杆;这种蜗杆的轴向齿廓是直线,轴向断面呈等腰梯形,与梯形螺纹相似;蜗杆的齿数称为头数,相当于螺纹的线数,常用单头或双头;蜗杆相当于斜齿圆柱齿轮,其轮齿分布在圆环面上,使齿轮能包住蜗杆,以改善接触状况,这是蜗轮形体的一特征;一蜗杆蜗轮的主要参数与尺寸计算1.齿距P与模数P在包含蜗杆轴线并垂直于蜗轮轴线的中间平面内图9-60,蜗杆的轴向齿距P应与蜗轮的端面齿距P相等P=P=P,所以蜗杆的轴向模数M与蜗轮的端面模数M也相等M=M=M,并规定为标准模数;蜗杆分度圆直径d,喉圆直径d、齿根圆直径d均在中间平面内度量;2、蜗杆直径系数q蜗杆直径系数是蜗杆特有的一重要参数,它等于蜗杆的分度圆直径d与轴向模数M的比值,即 q=d/m或 d=mq对应于不同的标准模数,规定了相应的q值,引入这一系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加工刀具的数目;3、导程角r沿蜗杆分度圆柱面展开,螺旋线展成倾斜直线,如图9-61所示,斜线与底线间的夹角r,称为蜗杆的导程角;当蜗杆直径系数q和头数Z选顶后,导程角r就唯一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tan一对相互齿合的蜗杆和蜗轮,除了模数和齿形角必须分别相同外,蜗杆导程角r与2蜗轮旋角B应大小相等,旋向相同,即r=B;蜗杆与蜗轮各部分尺寸与模数m、蜗杆直径系数q、导程角r和齿数Z、Z有关,其具体关系见表9-15;二蜗杆蜗轮的画法1、蜗杆的画法蜗杆一般选用一个视图,其齿顶线、齿根线和分度线的画法与圆柱齿轮系相同,如图9-62所示;图中以细线表示的齿根线也可省略;齿形可用局部视图或局部放大图表示;2、涡轮的画法涡轮的画法与与圆柱齿轮相似,如图9-63所示;1在投影为非圆的视图中常用全剖或半剖视,并在其相齿合的蜗杆轴线位置画出细点画线圆和对称中心线,以表注有关尺寸和中心距;2在投影为圆的视图中,只画出最大顶圆和分度圆,喉圆和齿根圆省略不画,投影为圆的视图也可用表达键槽轴孔的局部视图取代;3、蜗杆蜗轮齿合的画法蜗杆蜗轮齿合有画成外形图和剖视图两种形式,其画法如图9-64所示;在蜗轮投影为圆的视图中,蜗轮的节圆与蜗杆的节线相切;。
齿条工作原理
齿条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它通过齿轮与齿条的配合,实现了转动运动的转换。
齿条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齿轮的传动和齿条的运动规律,下面将详细介绍齿条的工作原理。
首先,齿条是一种长条形的零件,其表面有一系列的齿,这些齿与齿轮上的齿相互配合,通过齿轮的旋转来驱动齿条的运动。
齿轮和齿条之间的配合是通过齿轮的齿与齿条上的凹槽相互嵌合,形成了一种精确的传动关系,从而实现了齿条的线性运动。
其次,齿条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齿轮的传动规律。
当齿轮旋转时,其齿与齿条上的凹槽相互嵌合,使得齿条产生了线性运动。
而齿轮的旋转运动是由外部动力驱动的,可以是电动机、发动机等,通过齿轮的旋转来驱动齿条的运动,从而实现了工件的移动或者机器的工作。
另外,齿条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齿轮和齿条的传动比。
传动比是指齿轮的转速与齿条的线速度之比,通常情况下,通过改变齿轮的齿数或者齿条的长度来改变传动比,从而实现不同速度的线性运动。
传动比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齿条的线速度,通过合理选择齿轮和
齿条的参数,可以实现不同速度的线性运动,满足不同工作场合的需求。
总的来说,齿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齿轮的旋转来驱动齿条的线性运动,通过齿轮和齿条的配合以及传动比的调整,实现了不同速度的线性运动。
齿条作为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在机械制造、自动化设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工作原理的理解对于机械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齿轮齿条知识点总结一、齿轮的结构和分类齿轮是一种由多个齿数相等、等分布的齿组成的轮形零件,常用于传递动力和运动。
根据齿轮的结构和用途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直齿轮、斜齿轮、锥齿轮、蜗杆齿轮等多种类型。
1. 直齿轮:直齿轮是最基本的一种齿轮类型,其齿轮齿以直线形式分布在圆周上。
直齿轮主要用于平行轴传动,传动效率高且结构简单,适用于中小功率传动。
2. 斜齿轮:斜齿轮的齿轮齿呈斜向排列,可以使齿轮齿渐渐接触,在传动时噪音较小。
斜齿轮通常用于需要大功率传动和要求传动平稳的场合。
3. 锥齿轮:锥齿轮是用于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一种尖锐齿轮,其齿轮面呈圆锥形,适用于交叉轴传动和轴线交角较大的传动。
4. 蜗杆齿轮:蜗杆齿轮由蜗杆和蜗轮组成,用于将旋转运动转换为螺旋运动或螺旋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
二、齿条的结构和分类齿条是一种带有齿轮齿的直条形零件,通过与齿轮配合,能够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
根据齿条的结构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直齿条、斜齿条、圆弧齿条等多种类型。
1. 直齿条:直齿条的齿槽呈直线分布,适用于需要直线运动的场合,如数控机床、升降机等。
2. 斜齿条:斜齿条的齿槽呈斜向排列,可以保证在传动时的顺滑性和传动效率,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够减小噪音。
3. 圆弧齿条:圆弧齿条的齿槽呈圆弧形状,适合于需要大行程和重载的场合,如机床、重型机械等。
三、齿轮齿条的工作原理齿轮和齿条都是通过齿的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的,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啮合传动、速比变换和传动效率等方面。
1. 啮合传动:齿轮和齿条工作时,其齿轮齿和齿条齿之间产生啮合,通过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
2. 速比变换:通过改变齿轮和齿条的齿数比,可以实现速比的变换,实现不同速度和转矩的传递。
3. 传动效率:齿轮和齿条传动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其啮合方式、齿轮齿的形状和材料等因素,一般情况下,直齿轮传动的效率较高,而斜齿轮和蜗杆传动的效率较低。
四、齿轮齿条的应用范围齿轮和齿条作为机械传动中最常见的零部件之一,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机械:齿轮和齿条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机械中,如数控机床、起重机、输送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