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刘杰
- 格式:ppt
- 大小:141.50 KB
- 文档页数:15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3年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3.08.20•【字号】京教函[2013]406号•【施行日期】2013.08.20•【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3年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名单的通知(京教函〔2013〕406号)各高等职业学院:2013年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结束,共有来自25所院校的359支参赛队参加了会计技能等29个项目的比赛。
组委会评选出参赛选手、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奖和优秀组织工作者四类奖项,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
各高等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技能竞赛工作,积极开展校内竞赛,扩大竞赛受益面,把技能竞赛作为推动相关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强宣传,扩大交流,制定相关鼓励措施,引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相关赛事,更好地推动技能人才培养。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13年8月20日附件:1、2013年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赛选手获奖名单2、2013年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名单3、2013年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工作者4、2013年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附件12013年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赛选手获奖名单附件2附件32013年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工作者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冯海明任凤国王博然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安江英王利明蒋从根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吕一中平若媛李慧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王晓华崔坤崔宝发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徐民鹰张呈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冯琦琳张耀嵩刘志勇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张晓华李兰巧张海丰北京政法职业学院陈勇李伟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黄珊珊吴蕾易梅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李卫东刘连光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苏春林侯爱民北京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袁东光胡冶钢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郭贺彬蒋立新附件42013年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处处长刘杰:智慧校园与教育信息化主持人:下面咱们请的是北京邮电大学的科技处处长刘杰教授,刘杰教授不单是做了很好的科技管理,他本身做了很多研究开发工作,在好几个领域都有很大的贡献。
下面请他来介绍。
刘杰:今天下午非常高兴来介绍一下智慧校园与教育信息化,这里面一个是智慧校园,为什么建设这个校园,另外一个是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校园有什么结合的地方,我是在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本身是以信息和通讯为主的这么一个学校,从我们学校来看,我们学校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室,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是网络交换,还有一个光通讯,还有一个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物联网里面有三个,第一个就是云计算,以为主,网络,另外一个就是无线,刚才我说了智慧城市里面,还有一点,我们大家忽略的比较多的,就是智能终端的出现,这些实验室实际上在我们这个学校里面,是我们学校科研跟交流的主题,在北京邮电大学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学校这样一个环境,去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那么信息化工作,又跟我们科研和教学的主体是吻合的,我们可以把科研工作、学生工作和管理工作结合起来,通过信息化建立智慧校园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培养IT业里面的创新人才,所以我们说我们学校在做智慧校园是我们培养人才的需求。
我今天下午时间不是非常多,我会过的快一些。
我分两个部分,一个是智慧校园,另外我在谈一下,我们下一步教育信息化,跟智慧校园结合的问题。
我们学校规划很简单,我们希望通过最底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然后把我们这些服务功能,通过整合变成内容,我们去建设一个所谓的3I的校园空间,这3I空间里面包括集成、智能,并且在高校要提倡自主创新,所以我们想通过无所不在的计算与网络,尤其在北京邮电大学这样的环境里面,把我们零散的资源整合起来,然后去完成一个集成的自主创新的新型校园的建设,最终通过这样的整合,能够把我们学校的环境实现智能化,实现我们校园能够以服务为主,希望我们的教育普适化,使得我们科研能够创新支持我们的培养人才。
电子产品世界基于微能量采集技术的无源物联网研究与应用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Passive IoT based on energy harvesting technique韩昕钰 (深圳康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 518057)摘 要:基于微能量采集技术设计一款无源、无线智能开关。
微能量(光能)采集使用E-PEAS的 AEM1094方案,蓝牙使用凌思微的LE5010方案。
实验证明本文设计的无源、无线智能开关具备环境部署的便利性也拥有极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无源物联网;微能量采集技术;AEM10941;LE5010在现代社会,智能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无线智能物联网已在各行业部署,其连接规模高速增长。
在过去的3年中,2020年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13亿,直至2022年增加到160亿,预计在2025年连接数将突破270亿。
然而,无线物联网生态为用户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大规模场景部署仍然受到环境、成本、节能环保等因素限制,传统供电方式已无法满足需求。
1 无线物联网背景1.1 物联网通讯背景自2010至今,无线物联网核心研究除了提高更高效的通讯方式,扩大更广泛的部署领域外,降低终端节点的功耗也成为重要的一环,各通信组织、机构也为此陆续创新科技并提出相关标准。
全球通讯标准化组织(3GPP)提出了LTE CAT1、LTE CATM、NB-IoT标准,引入RedCap(缩减能力终端)成功降低了接入5G网络的物联网终端功耗。
LoRa联盟在LoRaWAN协议中规定ClassA/B/C三类终端设备类型支持所有低功耗设备进行快速场景部署。
Wi-Fi、蓝牙协会也推出低功耗技术来支持物联网发展,满足设备之间“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相互通讯。
1.2 物联网市场痛点目前,众多无线通讯设备的终端节点依旧通过电池或电源线供给能量(电能),而这类供能方式在不同场景部署下暴露出的弊端制约了物联网向着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基于国产密码体系的可信计算体系框架沈昌祥;公备【期刊名称】《密码学报》【年(卷),期】2015(002)005【摘要】信息系统可信运行是保障其安全的关键,然而传统安全机制并不能有效保障其可信运行.为保障关键信息系统的可信运行,研究国产可信计算体系,建立自我防护、主动免疫保护框架,构建纵深防御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核心技术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个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多层可信体系,该体系结构以国产密码体系为基础,以可信平台控制模块为信任根,以可信主板为平台,以软件为核心,通过可信网络作为纽带整合各种可信应用.该体系架构在各个层面都有自己的创新:在密码体系层面采用非对称和对称相结合的密码机制,在可信平台控制模块层面集成主动度量模块和总线控制器,在可信主板层面由可信根实现先于平台启动的可信度量,在可信软件层面构建了宿主软件系统加可信基础软件的双体系结构,并依托双体系结构实施对系统的主动度量,在网络连接层面采用三元三层的可信连接机制,实现对系统的集中控管,防范了合谋攻击等攻击手段.这一自主可控的可信体系结构具有积极防御和主动免疫的功能,可以从根本上对重要信息系统实施保护,对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总页数】9页(P381-389)【作者】沈昌祥;公备【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100124;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1001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9.7【相关文献】1.更加安全易用的国产密码体系--SM9算法--访深圳奥联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密码学博士程朝辉 [J], 方言2.基于国产自主密码构建可信计算创新体系 [J], 张兴3.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V2X通信安全可信体系 [J], 周唯; 刘建行; 罗璎珞4.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V2X通信安全可信体系 [J], 周唯; 刘建行; 罗璎珞5.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物联网安全体系架构研究 [J], 刘杰;宁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iBeacon技术的“互联网+”智慧校园应用研究
陈翠琴
【期刊名称】《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年(卷),期】2015(000)021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智慧校园也成为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物联网为智慧校园提供了底层的物理基础,而i Beacon技术作为新兴的感知技术引入,为智慧校园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变革体验。
本文阐述了i Beacon技术设计智慧校园的应用功能、系统设计,对“互联网+”智慧校园的实现做了规划研究。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陈翠琴
【作者单位】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工业与信息学院,海南省海口市5702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
【相关文献】
1.iBeacon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研究 [J], 吴栋淦
2.基于“互联网+”智慧校园建设应用研究 [J], 许华
3.基于互联网+的轻量级智慧校园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J], 肖海鹏;刘杰;谢铭瑶
4.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 [J], 邓伟
5.基于iBeacon技术的移动智慧化校园应用研究 [J], 董茜;孙婷婷;李婷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引言近年来,随着5G 、OTT 、云计算、物联网、VR 、网络电视(IPTV )等电信业务的发展,网络带宽的需求越来越大。
100G/200G/400G 技术[1]的成熟与发展使得网络带宽从技术上已经没有了“瓶颈”,相干技术的应用使得色散不再是DWDM 系统的“短板”,基于WSS 为核心的ROADM 网络开启了全光网2.0时代。
目前运用最成熟的是20维收发合一WSS 、32维收发合一WSS 、光背板技术也开始逐步应用到网络中。
中国电信对ROADM 技术使用最早、发展最快、覆盖面积最广。
随着ROADM 网络的大规模建设,对网络承载的业务规划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基本上无法依靠人力来完成,只能依靠规划软件。
在不同的运营商、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场景下,业务规划的策略要求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实际策略定制合适的规划软件,那么研究业务路径策略及算法就变得很重要了。
2ROADM 网络简介2.1ROADM 结构ROADM 网络[2]是以WSS 为核心器件的DWDM 系统,包含两类基本功能模块:(1)可重构波长上下路模块(R-WADD:ReconfigurableWavelength Add/Drop Devices ),其功能为实现任意一个波长通路从一个光线路方向传输到另一个线路方向;(2)可重构本地上下路模块(R-LADD:ReconfigurableLocal Add/Drop Devices ),其功能为实现任意线路方向的任意波长下路和任意本地波长上路到任意线路方向。
图1ROADM 网络功能模块R-WADD 和R-LADD 均为WSS 器件,WSS 两两通过端口进行连接组成光交叉矩阵,实现上述两类功能模块的功能,光交叉矩阵在技术上通过光纤互连或光背板技术均可实现。
反映到整个ROADM 网络,即为承载任意两个节点业务的波长可在全网任意复用段及节点内穿行。
图2是六节点ROADM 网络,节点A 至F 的业务路由可以是A-B-F 、A-D-F 、A-C-E-F 、A-D-C-E-F 等等,业务路由安排由ROADM 网络的相关策略决定。
电工电气 (2020 No. )特高压变电站无线专网组网方案及应用刘杰,朱圣群,夏石伟,姜涛,林斌(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浙江 杭州 311232)0 引言传统变电站中遥测、遥信等与监控后台的通信传输介质一般是电缆、光缆、网线等。
随着国家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的出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之间的信息连接和交互的泛在物联概念得以明确。
泛在电力物联网可以将变电站内的设备通过物联网连接起来,这样产生的信息和联系将是以前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这样会导致使用更多电缆、光缆以及网线,而在变电站内设置的无线专网则可减少该类传输介质的使用。
通过无线专网可以方便地将一次设备的遥测、遥信信息安全传输到监控后台。
1 无线专网组网设计电力无线接入网目前主要使用的230MHz频段和1800MHz频段建设。
前者所处频段低,空间传播损耗较小,信号绕射能力较强,适宜进行大面积连续覆盖,但由于频点数量少,相应通信系统的上下行带宽较小,仅适宜承载低速率、小颗粒业务。
后者所处频段适中,接近公网频段,较适宜进行大面积连续覆盖,系统工作带宽较大,相应通信系统的上下行带宽较大,可承载中高速率、大颗粒业务。
考虑到后者的优点,本次频段即选用1800MHz的频段进行建设。
随着智能电网对通信的需求日趋完善与多元化,以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为代表的新型专网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LTE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其泛在灵活的接入特点为解决各种电力业务的海量接入提供了经济、安全、可靠的专用通信网络。
本文中介绍的无线专网组网方案即采用无中心TD-LTE通信系统,工作频段采用1785~1795MHz 以同频组网方式建设TD-LTE无线专网。
采用分布式核心组网方式,同站部署NFV核心网服务器、BBU、RRU、天线及配套设备、材料,核心网服务器与BBU优先考虑独立分设。
根据在1800MHz频段实际获得的频带宽度以及电力无线专网业务特性,在保证系统高安全、可管理的前提下,采用基于10MHz带宽的TD-LTE制式进行无线专网建设,上下行子帧按照3:1比例配置,以充分满足占比较大的上行业务。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设备识别方法及系统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余恪平,张引,孙溢,刘杰
申请号:CN202110136411.3
申请日:20210201
公开号:CN112822208A
公开日:
202105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设备识别方法及系统,包括多个网关的物联网设备识别系统中的任一网关在有设备接入所述网关时,获取所述设备的设备特征;若利用所述设备特征和所述网关本地存储的识别模型,识别出所述设备的设备类型,记录所述设备类型,否则,针对所述设备特征定义一个新设备类型,并将所述设备特征和所述新设备类型作为一条训练数据;对所述训练数据进行上链至区块链的处理,得到分布式账本;利用所述分布式账本训练得到新识别模型,并将所述本地存储的识别模型替换为所述新识别模型。
本方案可以提高物联网识别系统的扩展性以及识别准确度。
申请人:北京邮电大学
地址:100876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光纤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作者:刘杰赵成刚李文娜来源:《硅谷》2012年第11期摘要:简要的介绍物联网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分析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提出传感器技术目前仍然是制约物联网技术发展的瓶颈,并指出国内传感器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分析光纤传感器的优势和特点,并提出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物联网;传感器;光纤传感器中图分类号:TP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610003-011 物联网的概念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二十世纪计算机技术的伟大突破,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达到实时控制、精确管理的科学决策的目的,人们对于事物的感知力和控制要求越来越高,物联网技术应运而生,并成为继物联网之后的又一伟大变革。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
从技术角度讲,物联网就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将任何人、任何物品以任何通信方式连接起来,以满足人们需求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网络。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组成[2]。
感知层主要用于实现智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的采集、捕获和物体的识别。
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送和通信。
应用层则主要包括各类应用,如智能电网、工业监控、绿色农业、智能家居、公共安全等。
2 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的理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书写的《未来之路》一书。
1999年,美国Auto-ID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而在中国,物联网一度被称为传感网。
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职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