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第3课土地改革
- 格式:ppt
- 大小:720.50 KB
- 文档页数:15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学习任务课时课标:知道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必背重点原因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直接原因: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 年开展的土地改革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解放区进行的,而不是全国时间1950—1952年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所有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由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仍然是私有制措施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意义政治上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中国存在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摧毁的标志是土地改革,而不是辛亥革命经济上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图片解读:(1)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后,政府广泛宣传这部法律,让广大民众了解土地改革的目的和相关方针政策,广大农民表示热烈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广大农民的拥护,有力保障了土地改革的顺利实施。
拓展提升中国封建社会瓦解的进程教材问题解答【P14材料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还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要实现人民真正当家做主,就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同时,这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P16课后活动】1.废除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2.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增长;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第三课土地改革-教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三课土地改革教案第三课土地改革内蒙古通辽奈曼旗义隆永中学张艳春教学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教学过程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一、导入新课1.你看过电影《白毛女》吗?故事发生在河北省某县杨格村。
穷苦农民杨白劳忠厚老实勤劳善良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只因租种恶霸地主黄世仁六亩田地,年年还不上东家的租子一到过年的时候不得不离家出去债。
到除夕的深夜才偷偷回家,为过年带回三样东西二斤白面,一根红头绳,两张门神。
在除夕之夜杨白劳刚到家地主的狗腿子就来借逼租要债,杨白劳无奈在女儿的卖身⑵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教师过渡:近3亿农民真正地翻身当家作了主人,将产生多么巨大的能量?土地改革的意义·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7页《土地改革》图和课本相关插图,形象地了解土改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改的历史意义。
⑴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⑵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起了巩固的作用。
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三、加深巩固7、看谁说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背景时间内容结果土地改革的意义四、强化练习8、练习:⑴完成课本13页“练一练”:应选c(那时农民对于分得的土地拥有支配权,土地归于农民私人所有,尚未“建立土地的公有制”。
)⑵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4页“自由阅读卡”,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还包括开展反腐败斗争等。
⑶完成《历史填图册》第5页各题。
⑷以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为题,展开“接龙”活动,加深理解记忆。
【导语】⼟地改⾰的胜利不仅巩固了⼈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也为即将进⾏的社会主义建设——国家的⼯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与要求: 透过本课学习,使学⽣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地改⾰的必要性;《中华⼈民共和国⼟地改⾰法》的公布;⼟地改⾰的开展基本完成;⼟地改⾰的意义。
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认识到全国⼟地改⾰的完成,在我国消灭了2000多年的封建⼟地剥削制度,巩固了⼯农联盟和⼈民政权,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了条件。
透过教师讲述⼟地改⾰的结果,引导学⽣从中分析⼟地改⾰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地改⾰的必要性;《中华⼈民共和国⼟地改⾰法》的公布 难点:⼟地改⾰的历史意义 教学⽅法: ⼟地改⾰是新中国成⽴之初三⼤运动之⼀,⼟地改⾰的进⾏也是当时势在必得的,⼟地改⾰的完成对巩固新政权有极端重要的作⽤。
这是本课的重点,可运⽤刘⽂彩这个典型案例来分析旧社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状况,从⽽突出进⾏⼟地改⾰的必要性。
对于⼟地改⾰的资料与性质,可结合教材图⽚让学⽣进⾏总结。
对于⼟地改⾰的意义,应当先进⾏补充,讲述⼟地改⾰所带的结果及其在农村⼟地制度上的变化、农民社会地位的变化、农村经济的变化等⽅⾯进⾏列表⽐较,然后再从结果中引导学⽣归纳其意义。
教学过程: (导⼊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的故事或电影资料吗?(吸引学⽣,增强学⽣的求知欲及对⼟地改⾰的感性认识) ⽣:(思考并讨论) 师:《⽩⽑⼥》描述的是在封建⼟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劳其⼥⼉喜⼉肆意的压榨,⽽杨⽩劳等穷苦农民却毫⽆办法,黄世仁甚⾄还逼杨⽩劳⽤⼥⼉抵债(杨⽩劳在除⼣夜被逼⽆奈逃租),后杨⽩劳喝卤⽔⾃杀,⼥⼉喜⼉逃进深⼭⽼林,由于在⼭⾥的⽣活⼗分艰⾟、困难,在吃的⽅⾯营养跟不上,她的头发都变⽩了。
直到⼋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才在深⼭中被找回。
(注:“⽩⽑⼥”在现实中,是有此⼈存在的。
罗昌秀――1923年出⽣在四川宜宾县凤仪乡,当地的恶霸地主罗锡联及其妻陶天珍等⼈逼死她爸爸,打死她哥哥。
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课程标准】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教材分析】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
《土地改革》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12——14,是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的第三课。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占全国三亿多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土地改革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恢复了遭受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充满着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但又因年龄和心理原因而没有发展成熟,已有的知识准备还不丰富,所具有的历史知识大多是零散的、感性的,缺乏系统,也没有形成可以认识更复杂事物的知识和经验,亦未形成抽象的理论认识。
为了避免抽象化和概念化,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要做些深入浅出的解释。
如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是由农业来提供的,这是“农业哺育工业”的时代;而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时候。
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出发,打好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
通过几个具体材料的分析,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初步形成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等。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用而有效的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初步尝试去探究学海奥秘,在合作与交流中碰撞思维,增长见识,接受情感教育,了解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
形成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对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