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信息的传递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0.79 KB
- 文档页数:5
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工作过程。
2.初步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3.常识性了解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网络通信。
4.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和优点以及网络通信的发展过程和优点。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我们每天收看电视节目,那么你知道电视的图像和声音信号是如何传递的吗?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 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自主阅读教材P 154-15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材料:如图所示是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思考:由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图可以看出,无线电广播分为发射和接收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由广播电台完成,第二个过程由收音机完成。
无线电广播是依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2.材料:如图所示是电视广播的工作过程。
思考:与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对比,可以看出,电视广播的工作过程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选填“相似”或“不相似”)。
电视是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的。
知识板块二 移动电话自主阅读教材P 156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的对比:固定电话是由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声音信息的,移动电话是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声音信息的。
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
知识板块三 信息之路自主阅读教材P 158~16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4.微波的性质更接近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
因此,必须每隔50km 左右就要建设一个微波中继站,把上一站传来的信号处理后,再发射到下一站去。
月球不能做微波中继站进行通信。
5.卫星通信就是利用通信卫星做微波通信的中继站进行通信。
通信卫星大多是相对于地球“静止”的同步卫星。
6.光纤通信就是利用激光通过光导纤维传递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
其工作原理是:光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从另一端射出,这样就把它携带的信息传到了远方。
7.计算机可以高速处理大量信息,把计算机联在一起,可以进行网络通信。
初三物理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复习导学案《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2.认识电话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3.知道电磁波是无线传输信息的载体,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过程4.了解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重点难点】重点: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电话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难点: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
【导学指导】一、知识梳理、基础巩固二、典型示例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定电话的听筒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B.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移动电话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D.用电子邮件可以传输文字、声音文件,但不能传输图像文件例2.如图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
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无线电波、可见光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A.次声波B.无线电波C.可见光D.紫外线例3.下列家用电器:抽油烟机、洗衣机、电饭锅、微波炉,其中应用电磁波工作的是________;应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________。
例4.车载GPS导航仪是通过与导航卫星互相传递信息,确定汽车的准确位置,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如图),为汽车驾驶员导航。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航仪与导航卫星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B.导航仪上的移动电话是通过电流传递信息C.导航卫星发射的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导航卫星发射的电磁波比光的传播速度慢例5.在现代信息传递中,电磁波扮演了重要角色。
下列信息传递方式利用了电磁波的是()①有线电话②移动电话③无线电广播电视④卫星通信⑤网络通信⑥光纤通信A.②③④⑥B.①②③⑤C.①⑧④⑥D.②④⑤⑥例6.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通过接受卫星所发射的导航信号,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准确地测量到物体瞬时的位置。
目前GPS 已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行业。
利用GPS的定位技术结合无线通信等高新技术,实现对车辆的定位导航、防盗反劫、服务救援、远程监控、轨迹记录等功能。
信息的传递教案初中物理课程目标:1. 了解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和方式。
2. 掌握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
3. 探究光的传播特性。
教学重点:1. 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和方式。
2. 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
3. 光的传播特性。
教学难点:1.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 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教学准备:1. 讲义和PPT。
2. 实验器材:光源、光屏、凸透镜、光纤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信息如何传递?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信息是指各种知识、消息、数据等,信息的传递方式有多种,如语言、文字、图像等。
二、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10分钟)1. 教师讲解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如广播、电视、电话等。
2. 学生通过PPT了解各种信息传递方式的原理和应用。
三、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磁波的传播现象。
3. 教师讲解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如无线电、手机、电视等。
四、光的传播特性(10分钟)1. 教师讲解光的传播原理。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3. 教师讲解光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
2. 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和方式,掌握了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探究了光的传播特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盘水市第十三中学九年级物理〔下〕导学案姓名班级家长签字主设计人:董鹏程教研组长:最终集体备课执行人:李邦文童英红袁雪月张元梅姚富庆董鹏程课题第二十章信息的传递第 3 节播送、电视和移动通信学情预设1课时环节学生学习内容及要求学习目标1、解读目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自学,课前收集资料、课堂学生展示交流学法指导知识点一无线电播送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无线电播送信号的发射和接收阅读教材第154页“无线电播送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内容,并结合以下图答复以下问题:(1)无线电播送信号的发射由完成,信号的接收由[来源:Z+xx+k ]完成.(2)声音信号的发射过程可由以下示意图来表示:声信号→→接收机→声信号针对训练一1、电磁波的发射装置中有调制器,它在发射过程中的作用是( )A.将声音和振荡电流混合起来B.振荡出带有信号的高频振荡电流C.将不同的声音电流任意混合起来D.将低频声音信号加载到高频振荡电流上2、收音机的接收天线收到各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后,可通过以下哪一局部选出我们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 )A.天线B.调谐器C.调制器D.扬声器知识点二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电视的发射和接收阅读课本第155页内容“电视的发射和接收〞局部,并结合以下图,答复以下问题: 1、无线电播送信号的发射由播送电台完成.话筒把播音员的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再通过天线产生电磁波发射到空中.2.收音机的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1)电视用电磁波传递信号和信号.(2)同学们小组讨论答复:声音信号与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传播过程与无线电播送根本相同,但多了图像信号,必须把图像转换为电信号,与声音一起发射)针对训练二1、电视信号包含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电视信号从电视台发射机到电视接收机的传递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声音信号是加载在电流上的,图像信号是加载在电磁波上的B.图像信号是加载在电流上的,声音信号是加载在电磁波上的C.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都是加载在电流上的D.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都是加载在电磁波上的知识点三移动1、移动机既是无线电台,又是无线电台,它用把讲话的信息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在空中捕获 ,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2、移动的发射功率不大,天线灵敏度不高,所以它跟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跟相连的转接.针对训练三1、用通话时,用电磁波把信息到空中,同时能捕捉空中的,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1课时【复习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会利用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说出无线电广播、电视的大致工作过程。
4.了解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基础知识及其特点。
【复习重点和难点】难点:电磁屏蔽及现代通信技术。
重点:电磁波的特性以及波长,频率和波长的关系【学具准备】电脑、实物投影仪【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播放一段“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视频;提问: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你了解哪些信息传递的方式,它们又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看和结合生活实际畅所欲言阐述信息传递的方式,引出复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
二、分点分类复习专题一:现代顺风耳----电话专题一知识点聚焦:1、1876年发明了电话。
最简单的电话由和组成,话筒能把信号变成信号,听筒能把信号变成信号。
2、为了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人们发明了。
3、“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信号.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信号。
【专题训练------生活.物理.社会】1、甲、乙两部电话接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听筒和甲的话筒,乙的听筒和乙的话筒分别串联在两个电路中B.甲的听筒和乙的听筒串联,甲的话筒和乙的话筒串联C.甲的听筒和乙的听筒和话筒串联在一个电路中D.甲的听筒和乙的话筒串联在一个电路中,乙的听筒和甲的话筒串联在另一个电路中2、电话话筒里的碳精片和碳粒相当于一个(),电话的听筒主要应用了电流的()A.开关 B.变阻器 C.电磁继电器 D.电磁铁E 热效应F 磁效应G 化学效应3、关于电话交换机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话交换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电话线路的利用率B.打电话时,出现“占线”一定是由于对方话机在使用的缘故C.早期的电话交换机依靠话务员手工操作来接线、撤线,工作效率低D.现代程控电话交换机利用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4、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看完了现代京剧《红灯记》之后,不仅对抗日英雄--中共地下交通员李玉和敬佩至极,而且对“密电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研究“密电码”的奥秘,他们做了以下实验:(1)编码.下面这些字分别用两位数编了码.左起第一位数字表示第几行,第二位数字表示第几行,这就是“密电码”的译码表.(2)小明同学用编码拟成一条信息:37、42、15、16、39、47、15、16、46、44、45、48、18、19、25、26、21、22、38、49、35、36(3)①这条信息的内容是。
初中物理信息传递方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如机械波、电磁波等。
2. 掌握电话、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现代信息传递技术的基本原理。
3. 能够分析不同信息传递方式的优缺点,并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及其原理。
2.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 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的区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相关实验器材,如电话、广播设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传递?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传递信息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信息传递是指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语言、文字、图像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机械波的信息传递:a. 教师讲解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b.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机械波的传播过程。
2. 电磁波的信息传递:a. 教师讲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b.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3. 现代通信技术:a. 教师讲解电话、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
b. 学生了解现代通信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不同信息传递方式的优缺点。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了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掌握了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不同信息传递方式的优缺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第十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学习目标:1、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电话交换机的用处,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
2、通过老师引导,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学生分析、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3、通过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精神,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学习重点:电话的结构与原理;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数字、模拟信号学习难点:电话的结构与原理学习过程:一、知识引入:“烽火台”……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有: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一大奇观.在险峻的高山上修建如此宏伟的建筑,无不令世人感叹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长城上一个个烽火台是古代传播信息的工具.遇到大规模的敌人入侵时,在长城上的士兵是用什么来传递信息的?又怎样传递不同的信息呢?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二、新知自学1、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1)阅读教材,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电话。
(2)分组讨论电话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基本作用(3)最简单的电话主要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
话筒的作用是把______信号变成______信号.结构与麦克风相同听筒的作用是把______信号变成______信号。
结构象喇叭。
2、电话交换机:想想议议:完成课本95页的问题阅读课本P95页电话交换机相关内容,归纳电话交换机的作用:(1)利用电话交换机可以大量减少线路,提高线路的_____。
(2)电话交换机之间__可以连接,使不同地区的电话机相连接(3)简述电话交换机的发展过程:(4)分析:占线的现象:练习:刘小刚同学在完成家庭作业时有道题难住了他,于是打电话向李老师求助。
电话刚接通时,从电话里传出“您拔打的电话正在呼叫转移中,请稍候……”的声音。
关于“呼叫转移”功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刘小刚家的电话机具有呼叫转移功能B.李老师家的电话机本身就可以自动转移通话C.李老师通过向电信局申请呼叫转移服务,再由电信局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实现该功能D.上述说法都正确3.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自读课本这一部分内容,识记两种信号(1)模拟信号: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与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_____,模仿声信号的电信号。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和应用;•掌握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特点和优势。
二、学习内容1.广播的原理和工作原理;2.电视的原理和工作原理;3.移动通信的原理和工作原理。
三、学习要点1. 广播广播是通过空气传播声音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
广播信号通过调制技术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再经过天线发射出去。
广播信号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使广大的听众能够接收到同一音频信号。
2. 电视电视是通过空气传播视频和音频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
电视信号通过调制技术将视频和音频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再经过天线发射出去。
人们可以在接收器上收看到通过电视信号传输的图像。
3. 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移动通信将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基站发射出去,其他手机终端通过接收基站发射的信号来接收信息。
4.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都基于无线电通信。
它们都使用了调制技术将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并通过天线将信号发射出去。
接收方通过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再通过解调技术将信号转换为原始的音频、视频或数据信号。
5.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特点和优势广播的特点是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使广大的听众能够接收到同一音频信号。
电视的特点是可以传播视频信号,人们可以通过电视观看到图像和视频。
移动通信的特点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信,不受地点的限制。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优势是能够传递大量的信息,满足人们对于获取各种信息的需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四、学习提示1.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知识;2.可以借助图表、图像等形式进行学习和理解。
五、学习总结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是现代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它们通过无线电通信将声音、图像和数据等信息传递到人们身边,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
初三物理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导学案课型授课时间学生姓名现代顺风耳―电话一、学习先知 (一)学习目标: 1、电话的结构工作原理 2、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二)自主预习: 1、电话的结构:年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和组成; 2、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是; 3、信号可分为和两类。
二、导学环节 1、电话的结构: (1)话筒:把信号转化为信号,工作原理:话筒中有一个装着的小盒子,当对着话筒讲话时,膜片时紧时松地迫,它的随之改变,流过碳粒的也相应改变,于是就形成了随声音变化的。
(2)听筒:把信号转化为信号,工作原理:听筒内有一个,磁铁上绕着,磁铁吸引一块,传入听筒的电流流过,由于电流的不断变化,对膜片的作用也不断变化,使振动,在空气中形成,这样就把信号变成了信号。
2、电话交换机:如右图电话交换机工作示意图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是 3、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1).模拟信号:信号电流的、与声音的、完全一样,模仿声信号的电信号。
缺点: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易失真,从而使传递的信息发生变化。
(2).数字信号:利用来代表信息的信号。
特点:一般只有两个数字,。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三、当堂检测 1.1876年________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在电话的一端________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电流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在另一端,电流使________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 2.电话之间是通过电话交换机来________,一个地区的电话都接到同一台交换机上,每部电话都编上________.使用时,交换机把需要通话的两部电话________,通话完毕再将线路________.现代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利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按用户所拨的号码________接通话机. 3.电话分模拟和数字两种.模拟信号是:在话筒将声音转换成________时,其________、________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数字信号是:用不同________的不同________来表示的信号. 4.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电话的几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电话能将声音沿着导线传至对方 B.电话是通过导线将携带信息的电流传到对方的 C.话筒中变化的电流使膜片在磁场中振动,发出声音 D.听筒中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 5.(多选)陈小刚同学“五一”放假期间,给远在“北京大学”读书的表哥打电话,当他正确的拨完电话号码后,发现听筒中传来短促的“嘟、嘟”声,他就放下了电话,过了一会儿,他又拿起电话重拨,在听筒中传来的还是短促的“嘟、嘟”声,对于这种现象,他有以下几种解释,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表哥一方的电话机一定正在通话中B.“五一”期间一定是交换机的电话线不够用 C.表哥一方的电话机可能正在通话中D.“五一”期间可能是交换机的电话线不够用 6.(多选)有几位同学在学校用“IC”卡打电话时,议论起电话交换机,他们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早期的电话交换机是靠话务员手工操作来接线和拆线的 B.自动电话交换机是通过计算机自动接通话机的 C.程控电话交换机是通过电磁继电器接通话机的 D.电话交换机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减少了电话线的数量四、学生/教师反思:课型授课时间学生姓名电磁波的海洋一、学习先知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二)自主预习: 1、电磁波的产生条件是; 2、电磁波的传播介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是。
二、导学环节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演示课本10.2-2,探究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电磁波的产生的条件是: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1、演示:把一个移动电话放在真空罩中,并给这个移动电话打电话,看这个移动电话是否能够收到信号。
现象是:;说明了。
还举一现象可以说明这一点:。
2、真空中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是,电磁波频率的单位是,符号是:,常用单位是和。
3、电磁波的波速c、波长λ和频率f 之间的关系是。
4、电磁波是个大家族,通常叫无线电波。
5、引导学生看课本第100页的科学世界《微波炉》。
说出:(1).微波炉的工作原理;(2).使用注意事项。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三、当堂检测 1.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如果要相互交谈,不能直接进行,而是要用来传递信号.这说明声波的传播介质;而电磁波的传播介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2.在“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战役中,科研部队针对“SARS”的早期症状研制出一种红外线测温仪。
与可见光一样,红外线是一种波,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波长约为10μm,频率约为赫兹。
3.单位换算: (1) 103.8 KHZ= HZ= MHZ;(2) 0.725 MHZ= HZ= KHZ. 4.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在北京发射的信号通过通信卫星会转到上海被接收.实现这种信号传递的是(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声波 D.电磁波 5.关于电磁波的传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在真空中传播 B.在水中不能传播 C.可以在很多介质中传播 D.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6.微波炉中不能使用金属容器,这主要是因为() A.金属易生锈,弄脏炉体 B.金属容易导电,造成漏电事故 C.微波能在金属中产生强大的电流,损坏微波炉 D.金属易传热,使炉体温度过高 7.下列设备中,没有利用电磁波的是() A.电视机 B.录音机 C.微波炉 D.移动电话 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频率越低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 B.频率越高的电磁波传播速度越快 C.频率越低的电磁波传播速度越快 D.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 9、某调频立体声广播的频率是97.4MHz,它的波长是多少?四、学生/教师反思:课型授课时间学生姓名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一、学习先知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无线电广播发射和接收工作过程. 2、大概了解电视的发射和接收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的发射和接收,它与固定电话的区别、特点. (二)自主预习: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完成,信号的接收由完成; 2、电视用传递信号和信号; 3、移动电话是靠来传递声音信息的;移动电话既是又是。
二、导学环节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完成, 2、话筒的作用 3、载波发生器的作用 4、调制器的作用是 5、天线的作用是 6、收音机的天线的作用是 7、调谐器的作用 8、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的作用是 9、扬声器的作用是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1、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跟的工作过程类似;2、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 (1)摄像机把, (2)发射机把 (3)电视接收机的天线 ,通过把图像信号取出并放大,由还原成图像。
三、移动电话 1、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的区别是; 2、讲话时移动电话的作用;接听时移动电话的作用; 3、移动电话的体积,发射功率,天线,灵敏度,通话时要靠转接,这种固定的电台叫。
4、介绍无绳电话。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三、当堂检测 1、下列是无线电广播接收过程的几个步骤,其合理顺序是________。
(填序号)A、调谐选择所需要接收的电磁波B、接收无线电波C、检波器取出音频信号D、耳机放音 2、下列关于移动电话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移动电话既能接收电磁波,也能发射电磁波 B.移动电话与其他用户通话需基地台转接 C.移动电话发射功率非常大,其天线的灵敏度很高 D.移动电话用微波信号与电话网络联系 3.收音机的天线接收到各种频率的。
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可以选出特定的信号,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音频信号从中取出来,送到扬声器里,扬声器把电信号转换成,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了. 4.电视不仅要用电磁波传递声音信号,还要用它传递信号,为此电视台用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在电视机中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 . 5.移动电话机从功能上看,与收音机和电视机都不同.它既是台,又是台. 6.以下关于收音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收音机的天线只能接收音频信号 B. 收音机的调谐器可以同时选出多个频率的信号 C. 收音机的调谐器一次只能选出一个特定频率的信号 D..扬声器的作用是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电磁波四、学生/教师反思:课型授课时间学生姓名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一、学习先知 (一)学习目标: 1、常识行了解微波通讯、卫星通讯、光纤通讯、网络通讯; 2、通过了解现代通讯技术,了解科技给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自主预习: 1、微波的波长是之间,频率在之间,微波的性质更接近,大致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因此每隔左右就要建立一个。
2、现在用做微波通讯的中继站,这种卫星大多是。
在地球的周围均匀的配置颗同步通讯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光也是一种,与微波相比,光的频率,年,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
4、激光的特点是5、通讯用的激光一般在特殊的管道―― 里传播,它的材料是,光从它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经多次,从另一端射出,将信息传到远方,由于光的频率,所以在一定时间里传输的信息量。
通常数条光纤一起敷上保护层,制成,用来传递、等多种信息。
6、目前人们经常使用的网络通讯形式是,它不仅可以传送文字,也可以把、及变成进行传送。
7、计算机之间的联结,除了使用金属导线外,还用、等各种通信手段。
二、导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现代各种通信技术的特点,感受科学的魅力。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三、当堂检测 1.微波的性质很接近于,大致沿传播.地球表面是弯曲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人们用建设微波的方法来解决. 2.通信卫星消耗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电池板,它把能转化成能.要想实现全球通信,至少需颗同步卫星. 3.光纤通信 (填是或者不是)可见光传播信号的. 4.无线电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 ) A. 越多 B. 越少 C. 与频率无关 D. 与波长无关 5.激光的特点是( ) A. 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 B. 频率多变、方向高度集中 C. 领事单一、方向变化 D. 频率多变、方向变化 6.月球是地球忠实的卫星.为什么不选择月球做地球的通信卫星,而要用造价很高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 7、你发送过电子邮件吗?电子邮件有什么优点?四、学生/教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