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财政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二
- 格式:pptx
- 大小:3.63 MB
- 文档页数:51
财政学判断习题集第1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三、判断1、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2、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0.4~0.5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
3、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
5、国防作为公共物品主要体现在它的非竞争性上。
6、公共财政是针对计划经济时期所谓的“生产性财政”或“建设性财政”提出的。
7、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8、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9、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需要的,因而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是矛盾的。
第2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三、判断1、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
2、公共物品的享用和私人物品一样也可以分割和量化。
3、搭便车的问题是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生产的原因之一,是无法解决的。
4、在环保问题上,比如土地使用、动物保护等领域,界定明晰的产权都可以解决公共物品问题。
5、私人提供也不等于私人生产,私人在市场上提供的产品也可以由公共部门来生产。
6、负荷定价法在需求处于最高峰时,收费最低;而处于最低谷时,收费最高。
7、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不等于平均。
8、公共选择是指与个别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团选择,是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9、从政治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公共选择”和“公共选择理论”是相同的概念。
第3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三、判断1、财政支出根据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
第五章财政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财政投资性支出的一般理论,核心问题是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具体来说,需要掌握和理解以下问题:●了解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掌握政府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了解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掌握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理解财政对农业注入资金的必要性;●了解财政在农业投资的重点领域;●了解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资;●掌握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征。
重点和难点:乘数作用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财政对农业注入资金的必要性财政在农业投资的重点领域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征第一节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一)投资与经济增长1、乘数作用。
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在谈到货币资本的作用时把货币资本的投入看作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因为任何一项投资或生产活动首先要从货币资本的投入开始(重点)。
在现代货币经济条件下,没有货币投资,任何其他投入都是不可能的。
凯恩斯不仅认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而且还论述了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乘数作用。
所谓投资的乘数作用是指每增加一元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的倍数,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同边际储蓄倾向呈反方向变化。
凯恩斯的乘数原理说的是一种经济过程或经济现象,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涉及社会制度问题。
上述经济过程或经济现象,在我国也是如此。
从实际生活中也可以直接看到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首先,投资可以直接刺激生产资料的增长,投资需要建筑材料,需要添置生产设备,所以,增加投资就可以刺激钢材、水泥、木材等生产资料或设备生产的增长。
其次,投资中的一部分,一般约40%左右,将转化为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所以增加投资又可以刺激消费品生产的增长。
这是一般原理,在任何社会的生产过程中都是一样的。
投资可以刺激需求的增长,同时又可以增加和改善供给;投资过程首先是刺激需求,投资完成后才能增加供给(重点)。
陈共财政讲义第05章财政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二.txt 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的论述和凯恩斯的理论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这一论断。
投资可以刺激需求的增长,同时又可以增加和改善供给;投资过程首先是刺激需求,投产后才增加供给。
2.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1)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相比,有自身明显的三个特点。
(2)政府投资在各国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影响这个比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经济体制的不同。
二是,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
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有所下降,是符合一般发展趋势的。
(3)适应投资主体和投资格局的变化,政府对投资的宏观调控方式也将发生变化。
近年来对预算外资金的清理整顿,特别是自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加大预算内投资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力度,对刺激内需以及国民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4)政府财政投资的标准,主要是: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就业创造标准。
第二节基础设施投资1.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基础设施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不同特征。
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
经济欠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常常经受基础"瓶颈"的困扰,由于民间经济的财力有限,政府只能通过财政集中动员一部分资源,以加快基础"瓶颈"部门的发展。
实际上,发展中国家的财政,除具有一般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外,还部分地充当着社会资本原始积累的角色。
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基础设施是处在"上游"的产业部门,基础设施投资是一种"社会先行资本"。
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构成其他部门(也包括本部门)必需的投入品和服务,如供电、供水、道路和交通等等。
《财政学》(第六版)练习题第一章财政概念一、单选题1、下列哪些商品不属于公共品和公共服务()A 、国防 B、外交 C、司法 D、保险2、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A、企业B、市场C、政府 D 、家庭3、下列是财政的性质()A、竞争性B、公共性C、利己性D、排他性4、公共品一般有谁提供()A、企业B、政府C、非政府组织D、家庭5、私人品的特征()A、竞争性和非排他性B、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C、非竞争性和排他性D、竞争性和排他性6、公共品的特征()A、竞争性和非排他性B、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C、非竞争性和排他性D、竞争性和排他性7、外部正效应表现为()A、社会成本大于内部成本B、社会收益大于内部收益C、社会成本小于内部成本D、社会收益小于内部收益8、外部负效应表现为()A、社会成本大于内部成本B、社会收益大于内部收益C、社会成本小于内部成本D、社会收益小于内部收益9、财政伴随()出现而产生A、人类B、国家C、阶级D、资本主义10、市场失灵的表现不包括()A、无法提供公共品B、外部性存在C、价格由供求决定D、信息不完全11、属于财政学规范研究的问题是()A、财政收入是多少B、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C、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好不好D、财政赤字是多少12、不是政府缺陷的是()A、信息充分B、寻租行为 C 、政府职能的缺位或越位 D、政府决策失误13、下列哪些产品属于公共品()A 、职业技能培训 B、食品 C、有线电视 D 、国防二、多选题1、财政职能是()A、资源配置职能B、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C、收入分配职能D、弥补市场失灵职能2、市场失灵表现为()A、不能提供公共品B、外部性存在C、垄断D、信息失灵E、个人偏好不合理F、收入分配不公3、政府干预手段()A、立法B、行政手段C、提供公共品D、财政手段4、政府失灵表现为()A、政府信息失灵B、寻租存在C、政府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D、政府公共决策失误5、公共品的特征()A、非竞争性B、非排他性C、竞争性D、排他性6、混合品的特征()A、俱乐部产品B、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完全C、具有排他性和一定范围非竞争性D、竞争性E、排他性7、财政的基本特征()A、强制性B、非直接偿还性C、收支的对称性D、阶级性E、公共性8、解决企业排污造成的外部负效应的可行手段有()A、开征庇古税 B 、产权明晰 C、公共管制限制企业排污D 、市场手段出售排污权9、垄断的治理手段()A、反垄断立法B、公共定价C、对垄断利润征税D、市场监督10、公共品需求的特征()A、社会的共同需求B、每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有C、只能被部分人享有D、满足公共需求是企业的职责三、判断题1、公共品一般由政府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