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药品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1
冷链药品操作规程《冷链药品操作规程》一、引言冷链药品是指在整个供应链环节中需要保持在特定温度条件下运输和储存的药品。
其特殊性要求在操作上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规程旨在规范冷链药品操作流程,保证冷链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定义1. 冷链药品:指在运输、储存和使用中需要保持在特定温度条件下的药品,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制品、疫苗、血液制品等。
2. 冷链药品操作:指在冷链药品的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操作活动。
三、操作规程1. 温度监控:在冷链药品的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必须进行定期的温度监控,记录并备份监控数据。
一旦发现温度异常,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
2. 温度控制:运输和储存冷链药品的环境温度要符合药品说明书上标注的要求,且必须进行温度控制,确保在可控范围内。
3. 包装要求:冷链药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必须采用符合规定、保温性能良好的包装材料,以保证温度的恒定和稳定。
4. 库房管理:冷链药品的储存库房必须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定期进行库房温度和湿度检查,并保障库房内的通风、通风和消毒。
5. 运输保障:冷链药品在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冷链运输设备,确保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要求得以保障。
同时,必须设有专人负责监督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和数据记录。
6. 操作培训:与冷链药品操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操作规程和技能的培训,掌握相关操作规程和技巧。
7. 废弃管理:对于过期或者温度受损的冷链药品,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和处置,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四、结论冷链药品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将有助于确保冷链药品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保障冷链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对于维护患者的利益和公共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冷链药品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冷链药品管理及运输操作流程1. 背景冷链药品是指需要在特定温度条件下储存和运输的药品。
由于其对温度的敏感性,冷链药品的管理和运输需要严格遵守特定的操作流程,以确保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目标本文档旨在提供冷链药品管理及运输操作流程的指导,确保冷链药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保持适当的温度条件,以避免药品损坏或降效的风险。
3. 冷链药品管理流程3.1 温度监测- 安装合适的温度监测设备,如温度传感器和数据记录器。
- 确保温度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定期校准和验证温度监测设备。
- 实时监测冷链药品储存区域的温度,并记录温度数据。
3.2 温度控制- 设立适当的储存区域,确保温度控制设备可靠运行。
- 根据冷链药品的要求设定储存区域的温度范围,并确保温度在该范围内稳定。
- 设置温度警报系统,一旦温度超出设定范围,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纠正措施。
3.3 药品储存- 冷链药品应储存在专用的冷藏设备中。
- 根据药品的要求,储存药品的和包装应具备一定的保温性能。
- 严格遵守冷链药品的储存温度要求,避免温度波动和过高温度的影响。
3.4 质量控制- 定期检查和评估冷链药品的储存环境,确保符合规定的要求。
- 对药品进行定期的检验和验证,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4. 冷链药品运输操作流程4.1 运输前准备- 确定冷链药品的运输温度要求,并合理安排运输计划。
- 准备合适的运输和包装材料,以保证药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稳定性。
- 检查运输和包装材料的完整性和质量,确保其符合冷链药品运输的要求。
4.2 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在运输过程中,使用适当的温度记录器实时监测药品的温度。
- 保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稳定,避免温度的剧烈波动。
- 在运输过程中遇到温度异常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4.3 运输文档和许可证- 确保冷链药品的运输文档和许可证齐全,并与药品一同运输。
- 运输文档和许可证应包括药品的温度要求、运输路径和运输时间等信息。
冷链药品管理制度文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冷链药品管理,保障药品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冷链药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和使用单位。
第三条冷链药品是指需要在特定温度条件下保存和运输的药品,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制品、疫苗、血液制品等。
第四条冷链药品管理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本单位的管理制度。
第五条冷链药品管理应当实行责任到人,各相关部门、岗位应当明确责任,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第六条冷链药品管理应当实行全程追溯,对药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进行记录和跟踪。
第七条冷链药品管理应当加强安全防护,确保药品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保存和运输。
第八条冷链药品管理应当加强人员培训,确保相关人员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二章责任部门第九条冷链药品管理的主要责任部门为卫生主管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
第十条各使用单位应当设立符合要求的冷链药品管理部门,负责冷链药品的接收、储存、使用和废弃等业务。
第十一条出入境冷链药品的管理由海关负责,确保冷链药品的合法进出境和安全。
第十二条疫苗生产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冷链药品管理部门,负责疫苗的生产、存储和运输等工作。
第三章资源保障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符合规定的冷链设备和设施,保证冷链药品的储存和使用环境符合要求。
第十四条冷链药品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冷链设备和设施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冷链药品库房,对不同类型的冷链药品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
第十六条冷链药品管理部门应当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确保冷链药品的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第四章管理制度第十七条冷链药品管理部门应当制定详细的冷链药品管理制度,包括冷链药品的接收、储存、使用和废弃等环节。
第十八条冷链药品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冷链药品备用电源系统,确保发生停电等情况时冷链设备和设施正常运转。
第十九条冷链药品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冷链药品的温度监测系统,确保冷链药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温度符合要求。
冷链药品的概念、储存与运输管理相关知识1、概念:1)冷藏药品:是指对药品贮藏、运输有冷藏等温度要求的药品。
冷处:系指2-10℃。
冷藏药品:部分生物制品、部分抗生素等2、温度对药品质量的影响:1)温度过高的影响:促进变质、挥发减量、破坏剂型2)温度过低的影响:遇冷变质、冻破容器相对来说,低温比高温更危险。
比如:多肽、蛋白类药品冻结会使效价降低,影响疗效。
疫苗冻结后活性丧失,甚至产生有害毒素。
3)超温危害:(1)无效药品会延迟治愈时间,增大患者治病负担(2)引起本人抗药性,引发菌株变异,增加治疗难度(3)产生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进一步伤害。
3、GSP对冷链管理要求:1)硬件要求:冷库、冷藏车、冷藏箱、保温箱,且必须配备冷链温湿度监测设备,保证温度实时上传使用原则:须经过验证后方可使用。
2)闭合的整体控制过程:收货运输验收发货储存养护4、冷链基本要求:1货收存护库输使用经过验证设备、流程,保证了连续、不间断温度监测2)冷链质量管理体系:岗位职责设质人施量员设体培备系训制度文件3)岗位职责:质量负责人:全面负责冷链药品的质量管理,并作为冷藏、冷冻药品质量风险控制和应急工作的最高管理者。
质量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冷链药品的质量管理专岗负责:采购岗、验收岗、收货岗、养护岗、销售岗、出库复核岗、装车、装箱岗、运输岗5、冷链设施设备要求:1)冷库:(1)区域划分:收货待验区、合格品区、包装物料预冷区、待处理区、发货区(2)制冷机组:要求一备一用,或者有备用发电机(3)冷库温度调控:自动调控温度能力:制冷降温、保温防冻启动温度的设置:2)运输设备:冷藏车、冷藏箱、保温箱6、冷链收货验收、储存养护、出库、运输1)收货:查:运输方式:查看车辆(保温箱)、运单过程温度:查看过程温度记录运输时间:比对合同时间、以往时间测:检测实际到货温度冷藏车测量车内温度,并抽查包装箱内温度冷藏箱需要逐箱检查温度,不得采取抽查方式记:记录以上内容,并按规定时间保存对不符合温度要求的药品应当拒收。
冷链药品操作规程1. 引言冷链药品是指需要在特定温度条件下储存、运输和使用的药品。
这些药品对温度的要求非常严格,任何温度的偏移都可能导致药品的失效,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为了确保冷链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本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储存、运输和使用冷链药品的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药房人员、医生、护士等。
3. 质量管理要求为了确保冷链药品的质量,有以下质量管理要求:3.1 储存要求•冷链药品的储存区域应设有专门的冷藏设备,确保温度可控。
•冷藏设备的温度应定期校准并记录,温度偏差不得超过规定的范围。
•冷藏设备内的冷链药品应按照药品的要求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3.2 运输要求•运输冷链药品应使用专用的冷藏箱或冷藏车辆,并确保温度可控。
•冷藏设备的温度应定期校准并记录,温度偏差不得超过规定的范围。
•冷藏设备内的冷链药品应按照药品的要求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3.3 使用要求•使用冷链药品的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培训,了解药品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在使用冷链药品前,应仔细查看药品包装上的标签和说明,确保药品的温度符合要求。
•使用冷链药品时应遵循操作规程,避免温度的突然变化。
4. 监控和记录为了确保冷链药品的温度符合要求,需要进行监控和记录:4.1 温度监控•冷藏设备和运输设备的温度应定期监控,记录并保存监控数据。
•温度监控应覆盖储存区域和运输过程,并包括温度的时段图记录。
4.2 温度异常处理•如果发现冷藏设备或运输设备的温度超出了规定的范围,应立即采取措施修复并记录异常情况。
•对受影响的冷链药品应进行重新验证,确保药品的质量不受影响。
4.3 记录保存•监控数据和温度异常处理记录应保存至少一年,以备查证。
•温度异常处理记录应包括异常情况的描述、处理措施和结果等。
5. 培训和沟通为了确保操作规程的有效实施,有以下培训和沟通要求:5.1 培训要求•所有相关人员应接受冷链药品的培训,包括药品特性、储存、运输和使用要求等内容。
冷链药品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冷链药品是指需要在特定温度条件下运输、储存和使用的药品,如疫苗、生物制品等。
由于这些药品对温度的要求非常严格,一旦温度超出规定范围,药品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失去药效。
因此,冷链药品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非常重要。
一、冷链药品管理制度1.冷链药品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
2.冷链药品的运输、储存和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如《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
3.冷链药品的运输、储存和使用应有专门的设施和设备,如冷藏车、冷库、温度记录仪等。
4.冷链药品的运输、储存和使用应有专门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如温度监测、记录、报告等。
5.冷链药品的运输、储存和使用应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如冷链药品管理员、运输人员、储存人员等。
6.冷链药品的运输、储存和使用应有专门的检查和评估机制,如定期检查、不合格品处理、风险评估等。
二、冷链药品操作规程1.冷链药品的运输应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如疫苗的运输温度一般为2℃~8℃。
2.冷链药品的储存应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如疫苗的储存温度一般为2℃~8℃。
3.冷链药品的使用应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如疫苗的使用温度一般为2℃~8℃。
4.冷链药品的温度应定期监测和记录,如疫苗的温度应每日记录一次,并保存至少两年。
5.冷链药品的温度异常应及时报告,如疫苗的温度超出规定范围应立即报告上级单位和相关部门。
6.冷链药品的不合格品应及时处理,如疫苗的不合格品应按照规定进行销毁或退回。
7.冷链药品的风险评估应定期进行,如疫苗的风险评估应每年进行一次,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总之,冷链药品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是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必须严格执行,确保冷链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冷链药品岗位职责岗位背景在医药行业中,冷链药品是指需要在低温环境下储存和运输的药品。
常见的冷链药品包括疫苗、血液制品和生物制品等。
由于这些药品对温度的要求非常严格,需要专门的人员负责冷链管理,并确保药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岗位职责作为冷链药品岗位的从业人员,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冷链运输管理1.1 负责冷链运输设备(如冷藏车、冷库等)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温度稳定。
1.2 负责制定和执行冷链运输计划,包括药品的装运、储存和配送。
1.3 监控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及时处理温度异常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报告和记录。
1.4 与供应商和物流公司保持密切联系,确保冷链运输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顺利进行。
2. 药品储存管理2.1 负责药品的入库、出库和库存管理工作,确保冷链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2.2 根据药品的特性,制定相应的存储温度和湿度要求,并监控储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2.3 定期检查冷链储存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问题。
2.4 负责药品的分装、标识和包装工作,确保药品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3. 药品质量管理3.1 负责药品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和成品检验等。
3.2 根据药品的特性,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药品质量符合要求。
3.3 参与药品质量问题的调查和处理,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4. 数据管理和报告4.1 负责冷链药品的数据管理工作,包括温度记录、湿度记录和库存管理等。
4.2 根据相关要求,及时准确地生成各种数据报告,如温度报告、湿度报告和库存报告等。
4.3 向上级主管或监管部门提供冷链药品相关数据和报告,并协助上级处理相关事务。
岗位要求为了胜任冷链药品岗位,需要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 具备医药相关专业的背景知识,熟悉药品质量管理的相关法规和要求。
2. 具备冷链运输和储存管理的经验,熟悉冷链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药店冷链药品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药店的冷链药品是指需要在特定温度条件下储存和运输的药品。
这些药品非常敏感,如果受到温度变化或者震动等不良条件的影响,可能会失去药效,甚至对患者造成伤害。
因此,药店的员工需要接受相关的冷链药品培训,以确保药品的储存和运输符合规定,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本培训计划旨在提高药店员工对冷链药品的认识和管理能力,规范冷链药品的储存和运输,确保患者使用的药品是安全有效的。
二、培训内容1. 冷链药品的概念和特点- 冷链药品的定义和范围- 冷链药品的特点和敏感性- 冷链药品的分类和常见例子2. 冷链药品的储存要求- 冷链药品的储存条件和要求- 储存设备和环境的要求- 温度监测和记录要求3. 冷链药品的运输要求- 冷链药品的运输条件和要求- 运输设备和环境的要求- 运输过程中的控制和监测要求4. 冷链药品的管理- 冷链药品的采购和接收- 冷链药品的分装和配送- 冷链药品的退货和报废处理5. 冷链药品的事故处理- 冷链药品运输中的事故和事故处理流程- 冷链药品储存中的事故和事故处理流程- 冷链药品使用中的事故和事故处理流程6. 冷链药品的监督检查- 冷链药品的监督检查内容和要求- 监督检查的频率和程序- 监督检查的记录和报告三、培训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讲座、教材和多媒体等方式,向药店员工介绍冷链药品的相关知识和管理要求,提高他们的认识和理解。
2. 实地演练在冷链药品储存和运输设施中进行实地演练,让药店员工亲自操作和实践,掌握冷链药品的储存和运输技能。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向药店员工展示冷链药品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问题和解决方法,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培训对象本培训适用于所有从事冷链药品储存和运输管理的药店员工,包括店长、药剂师、仓库管理员和配送员等。
五、培训考核为了确保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将进行考核测试,对参训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估。
同时,定期对参训人员进行复习和追踪访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冷链药品管理操作规程冷链药品管理操作规程一、总则1.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冷链药品的储存、运输和配送过程,确保冷链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冷链药品指需要在低温环境下储存和运输的药品,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制品、疫苗等。
3. 所有参与冷链药品储存、运输和配送的人员均需经过相应的培训合格,并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二、储存管理1. 储存环境要求:冷链药品的储存环境温度应符合药品说明书的要求,并保持稳定。
2. 温度监控系统:必须安装温度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储存环境温度,确保温度在规定范围内。
3. 温度记录:每日记录储存环境温度,包括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记录应保存至少三年。
4. 冷链药品分类储存:按照药品特性和温度要求,将冷链药品分门别类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5. 储存容器:选用符合规定的冷藏设备和容器,确保温度均匀、密封严实。
6. 过期药品处理:定期检查冷链药品的保质期,过期药品应及时清理并妥善处理。
三、运输管理1. 运输温度控制:药品运输过程中,必须保持温度稳定,不得超出药品说明书的要求。
2. 运输工具选择:选择符合规定的运输工具,保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控制。
3. 运输过程监控:运输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温度监控设备,确保温度记录的准确性。
4. 事故应急预案:制定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包括温度波动、设备故障、交通事故等情况的处理措施。
5. 运输记录:每次运输都应记录运输温度、湿度和持续时间,记录保存时间不少于三年。
四、配送管理1. 配送温度控制:配送冷链药品时,配送车辆应符合药品的要求,温度不得超出规定的范围。
2. 配送点选择:选择符合要求的配送点,确保冷链药品按时、安全地送达。
3. 配送车辆检查:定期检查配送车辆的冷藏设备和温度控制装置,确保符合要求。
4. 配送记录:每次配送都应记录配送温度、送达时间和接收人员信息,记录保存时间不少于三年。
五、培训和监督1. 培训要求:所有参与冷链药品管理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冷链药品管理制度1、制定目的。
确保需冷藏或冷冻药品储存、流通的安全性,特制定本制度。
2、依据。
《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保温车、冷藏车技术条件》、《gb50072冷库设计规范》等。
3、范围。
适用于冷藏药品物流链过程中的收货、验收、贮藏、养护、发货、运输、温度控制和监测等管理全过程。
4、内容4.1术语和定义:4.2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有多个交接环节,每个交接环节都要进行交接单签字确认。
4.3冷藏药品的贮藏、养护发现质量异常,应先行隔离,暂停发货,做好记录,及时送检验部门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处理。
4.4冷藏药品的发货运输温度。
4.5冷藏药品的运输在运输过程中,要及时查看温度记录显示仪,如温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处理。
4.6冷藏药品的温度控制和监测求。
冷藏应在3℃-7℃间,冷冻应在-12℃--23℃间。
4.7冷藏药品贮藏、运输的设施设备冷藏药品储存、运输设施设备应有校准方案、定期维护方案和紧争处理方案,有专人定期进行检查、校准、清洁、管理和维护,并有记录,记录至少保存____年。
冷链药品管理制度(2)是指针对需要在低温环境下运输和储存的药品所制定的管理规定。
冷链药品是指需在特定温度范围内保持其活性和稳定性的药品,如疫苗、生物制品等。
冷链药品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温度控制:确定药品的运输和储存温度范围,并制定相应的温度监测和调控措施,确保药品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范围内。
2. 冷链设备:确保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使用合适的冷藏设备,如冷藏车、冷藏箱、冷藏库等,设备需要符合药品运输和储存的要求,并配备相应的温度记录和警报系统。
3. 储存管理:制定药品的存储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定期检查和维护储存设备,避免温度波动和湿度过高等不利因素。
4. 运输管理:确定药品运输的温度控制和运输条件,确保药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害,包括药品包装、运输工具选择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监测等。
5. 记录和档案管理:建立冷链药品的记录和档案管理系统,记录药品的运输和储存情况,包括温度监测数据、药品来源、运输路径等信息,以便追溯和检查药品的质量。
一、培训背景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冷链药品在药品供应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冷链药品是指需要在特定温度范围内储存和运输的药品,如疫苗、生物制品、抗生素等。
为了保证冷链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我国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冷链药品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相关人员对冷链药品管理制度的认识和理解,特此举办本次培训。
二、培训目标1. 使参训人员了解冷链药品的概念和特点。
2. 熟悉冷链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3. 掌握冷链药品的储存、运输、配送等环节的操作规范。
4. 增强参训人员对冷链药品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三、培训内容1. 冷链药品概述(1)冷链药品的定义和分类;(2)冷链药品的特点和重要性;(3)冷链药品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
2. 冷链药品管理制度(1)我国冷链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2)冷链药品管理的标准体系;(3)冷链药品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责。
3. 冷链药品的储存(1)储存设施的要求;(2)储存条件的控制;(3)储存过程的记录和监控。
4. 冷链药品的运输(1)运输工具的选择;(2)运输过程的温度控制;(3)运输过程的记录和监控。
5. 冷链药品的配送(1)配送流程的优化;(2)配送过程的温度控制;(3)配送过程的记录和监控。
6. 冷链药品管理的风险防控(1)常见风险及原因分析;(2)风险防控措施及应急预案。
四、培训方法1. 讲师授课: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理论讲解,使参训人员全面了解冷链药品管理制度。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参训人员掌握冷链药品管理的操作规范。
3. 角色扮演:模拟冷链药品管理的各个环节,提高参训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4. 互动交流:鼓励参训人员积极提问,分享经验,共同提高。
五、培训总结通过本次培训,参训人员对冷链药品管理制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掌握了冷链药品的储存、运输、配送等环节的操作规范,提高了对冷链药品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希望参训人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确保冷链药品的质量和安全,为我国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药店冷链药品管理制度药店冷链药品管理制度,这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吧?其实说白了,就是为了保证那些需要低温保存的药品能在最佳状态下给到病人。
想象一下,夏天的太阳那么毒辣,如果药品放在外面,简直就是“热锅上的蚂蚁”,好几种药都可能失效,真是让人心疼呀!所以,冷链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
这就好比是给药品穿上了“冬衣”,保证它们不被热坏,保持它们的“青春活力”。
说到冷链,首先得有个合适的存储环境,冰箱可不能随便买,得选择那些专门用来存放药品的,像是个“药品专属公寓”,温度控制得精准得像是小学生做作业时的认真劲儿。
我们可不能让温度一会儿高,一会儿低,那样药品肯定是“遭罪”的。
然后,定期检查温度记录,像是在上学时抄作业一样,确保每一个数据都清楚明白,防止“偷懒”哦。
再不然,万一出现了什么问题,真是“后悔药”都吃不回来了。
除了冷藏设备,运输环节也不能马虎。
这就像把孩子送去上学,得确保路上不出差错,得用专门的冷链运输车,确保药品在旅途中不会“发霉”。
车内温度得严格监控,司机也得知道这可不是普通货物,得小心翼翼地对待。
每次发货前,务必要检查一下冷链运输的设备,万一有个小问题,那可就“鸡飞蛋打”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药品的出入库管理。
这就像是给药品开了一张身份证,清清楚楚记录每一瓶药的来龙去脉。
出入库时,得先检查药品的状态,确认它们没受冻,也没变质,别让“坏药”有机可乘。
所有的记录也得一丝不苟,防止出现“失踪案”。
这可不是小事,毕竟我们可是在和时间赛跑,得确保病人拿到的每一瓶药都是安全有效的。
员工培训也是相当重要的,想想如果员工对这些流程不熟悉,操作不当,那简直就是“亡羊补牢”了。
得定期组织培训,教会大家如何使用设备,如何判断药品是否合格,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顺利完成。
培训的时候,大家都得放下包袱,轻松愉快地学习。
可以想象一下,员工们围坐一圈,听着讲师讲述冷链的重要性,偶尔开开玩笑,气氛热烈,学习效果肯定是杠杠的!冷链管理也要结合现代科技,安装温度监控系统,这样就能实时监测药品的状态。
冷链药品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保证冷藏或冷冻药品储藏、流通的安全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定《冷链药品管理制度》。
二、参考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 2019年12月1日
2.《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卫生部令第90号 2013年6月1日
三、名词定义
1.冷链药品:是指对药品贮藏、运输过程中有冷藏、冷冻等温度要求的药品。
2.冷藏:是指温度符合2℃~10℃的贮藏及运输条件。
3.冷冻:是指温度符合-2℃及以下的贮藏及运输条件。
四、内容
1.冷链药品在验收时,库管人员应认真观察冷链箱上的温度指示,在规定范围时,方可接收,同时索要温度监测记录。
2.冷链药品验收完成,立即进入冰箱或冰柜中保存,保存期间每天监测温度两次,定期除霜,做好记录。
3.冷链设备要定期保养,保持冷链设备的清洁,做到无灰尘、无污迹,保持箱内干燥和清洁。
4.药库发往各药房的冷链药品,须用冷链箱运输,并填好《冷藏药品运输交接单》。
5.药房发往各临床科室的冷链药品,也须用冷链箱运输,并填好《冷藏药品运输交接单》。
冷链药品应急预案一、背景和意义冷链药品指的是需要在低温环境下储存和运输的药品,如疫苗、血液制品等。
由于这些药品的特殊性,一旦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出现温度波动,可能会导致药效的降低甚至失效,从而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建立冷链药品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1.确保冷链药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稳定性,确保药品的质量和药效不受影响。
2.缩短应急事件发生后的响应时间,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应对能力。
3.确保冷链药品应急救援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三、预案内容1.风险评估和监测建立冷链药品的风险评估和监测系统,定期对储存和运输环境进行温度监测和数据记录,确保温度稳定。
当温度超过指定范围时,应立即报警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救援。
2.应急响应建立冷链药品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各级责任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并建立应急汇报和调度机制。
应急响应的主要步骤包括:发现突发事件、报告上级部门、紧急修复、储备应急药物等。
3.救援措施对于温度超过指定范围的冷链药品,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救援和修复。
例如,可以通过更换冷藏设备、封堵漏气点、提高设备散热等措施来修复设备故障。
对于药品质量受损的情况,可以采取加强药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等措施。
4.信息通报和沟通5.培训和演练定期对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冷链药品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
培训内容包括冷链药品的特殊性、救援措施和操作流程等。
四、预案实施五、总结和展望冷链药品应急预案的建立对于确保冷链药品的质量和药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科学、系统和可操作的预案,能够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应对能力,减少应急事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冷链药品的监测和管理,提高冷链药品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
药品其实就是需要冷藏的药品,需要冷藏的药品都是冷链运输药品。
药品说明书中,都有该药品的储存方法,储存方法:冷藏的药品需要在2—8度储存、运输。
冷藏的药品(冷链运输药品)包括:所有的生物制品,所有的血液制品,所有疫苗,部分活菌制剂,部分眼用制剂,部分抗肿瘤药物等等。
所以具体哪些药品需要冷链运输,一定要看说明书。
具体需要冷链运输的药品有:
如:重组人胰岛素及所有胰岛素制剂,重组人干扰素、重组人生长激素、刺激因子、胸腺肽、人胎盘组织液、生长激素及类似物、促红素及类似物等等。
人血白蛋白、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凝血酶冻干粉、冻干人纤维蛋白原等等。
破伤风抗毒素、甲乙肝疫苗、等等各种疫苗。
金双歧片、鲑降钙素注射液、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细胞色素C溶液、塞替派注射液、司莫司汀胶囊、亚叶酸钙注射液、依托泊苷软胶囊、注射用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用醋酸奥曲肽、注射用硫酸长春地辛、注射用硫酸长春碱、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注射用尿激酶、注射用头孢硫眯、注射用头孢派酮钠、注射用胸腺法新、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注射用异环磷酰胺。
等等。
冷链药品:是指对药品贮藏、运输有冷藏、冷冻等温度要求的药品。
如医院使用量较大的血液制品、各种胰岛素、抗生素等,绝大多数冷链药品对贮存和运输的过程都需要在严格限制的指标和保证药品有效期和药效不受损失的情况下进行,其中重要的就是不间断的保持低温、恒温状态,使冷链药品在出厂、转运、交接期间的物流过程以及在使用单位符合规定的冷藏要求而不“断链”;
冷处:是指温度符合2~8℃的贮藏和运输条件;
冷冻:是指温度符合-10~-25℃的贮藏和运输条件;
阴凉:是指温度符合0~20℃的贮藏和运输条件;
常温:是指温度符合0~30℃的贮藏和运输条件;
温度对药品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过高或过低都能使药品变质失效而造成损失。
尤其是生物制品、血液制品、胰岛素类、疫苗及大部分靶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只能储存在合适的规定温度范围内,以尽可能把温度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减到最小。
温度过低,会出现药品被冻结而产生药品冻融(冻融是指由于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和升至零度以上而产生冻结和融化的一种物理作用和现象)过程,导致部分药品性状发生变化,进而有可能使药品变性或者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