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GSP对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规定
- 格式:ppt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17
冷链相关知识培训一、药品冷链物流管理药品冷链物流管理一直是药品经营企业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新版GSP从人员资质、设施设备、验证、收货与验收、储存与养护、出库、运输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消灭了可能存在的冷链断链现象,新版GSP的实施,将全面提升药品经营企业冷链管理水平,实现全过程、全链条的冷链质量管理目标,为提高冷链药品(疫苗、生物制品等)质量提供了保障。
冷藏概念1、冷藏药品:指对药品贮藏、运输有冷处等温度要求的药品。
冷处:温度2 ℃ ~10℃的贮藏、运输条件。
生物制品应在2 ℃~8℃避光贮藏、运输。
温度敏感的药品种类:疫苗、血液制品、单克隆抗体、胰岛素、干扰素、部分抗生素、其他蛋白类制剂温度敏感医疗器材:检测诊断试剂、造影剂、医用手术器械耗材2、冷冻概念冷冻药品:指对药品贮藏、运输有冷冻等温度要求的药品冷冻:温度- 10℃ ~-25℃的贮藏、运输条件冷冻药品范围,比较少见.抗癌的洛莫司汀胶囊和司莫司汀胶囊。
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商品名称:珂立苏,人胎盘组织液、生长激素及类似物、促红素及类似物、干扰素、丽珠肠乐、培菲康、所有胰岛素制剂、人血白蛋白、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垂体后叶注射液、注射用尿激酶替莫唑胺胶囊、卡孕栓、珂立苏等等3、药品温度要求:稳定性试验、温度要求、有效期药品的温度要求是通过稳定性试验确定的,只有在标示条件下可以确保有效期内的质量。
4 、温度对药品质量的影响温度过高的影响:促进变质、挥发减量、破坏剂型温度过低的影响:遇冷变质、冻破容器低温比高温更危险-—冻融循环多肽、蛋白类药品冻结会使效价降低,影响疗效,疫苗冻结活性丧失,甚至产生有害毒素5、超温的危害1)无效药品会延迟治愈时间,增大患者治病负担2)引起本人抗药性,引发菌株变异,增加治疗难度3)产生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进一步伤害,在流通过程中对药品储运、运输的温度控制是我们质量管理核心内容!6新版GSP之于冷链管理,新版修订的有关药品冷链管理的重点内容附录:冷藏、冷冻药品的储运管理(13条)1)、是提高了硬件标准2)、是强化了对冷链药品的储存运输管理要求7 强化了冷链储运要求对药品冷链过程以及之间的交接程序都做了规定,使冷链管理真正成为一个闭合的整体控制过程。
GSP冷藏药品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药品需要在低温环境下存储,以保证其质量和有效性。
随之而来的是药品的集中配送,这加大了药品的物流难度。
因此,药品冷链物流管理变得尤为重要,GSP冷藏药品操作规程是规范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必备工具。
二、概述GSP冷藏药品操作规程是指为了保证冷藏药品在物流和配送中的品质和有效性,规范冷藏药品的温度管理、设备采购与维护、车辆运输、库存管理等一系列冷链物流流程。
三、温度管理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直接取决于存储温度,因此要求药品储存车辆、仓库及交接点均需安装温度控制系统,确保药品温度在规定范围内。
具体做法如下:1. 车辆温度控制1.1 要求冷藏车辆每年至少测试一次,摆放测试温度计和数据记录器,确保车辆内部温度保持在规定温度以下。
1.2 对于卡车的冷藏车厢,要求车头应安装冷藏设备,驾驶员应当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冷链设施完好。
1.3 监控团队应随时关注冷藏车辆内部温度变化,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2. 仓库温度控制2.1 仓库保管区域内应设有温度计,记录器应摆放合适位置,在平时应每日检测多次,确保药品的储藏温度在规定范围内。
2.2 运输后,冷藏药品应尽快入库,放置在专门的冷库内,确保药品温度不高于规定温度。
2.3 仓库内要注意通风,以确保温度的稳定性。
3. 交接点温度控制3.1 交接点应选择在温度稳定的区域内进行。
3.2 药品交接前应检测温度,确保药品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下。
四、设备采购与维护为了保证冷藏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采购和维护运输设备非常重要。
具体细节如下:1. 设备采购1.1 只选择具备必要资质并对冷藏设备有丰富经验的供应商。
1.2 采购的设备需要符合冷藏药品要求,并经过相关部门的检验和验收。
1.3 冷藏设备应有控温设备、温度传感器,确保储存环境温度稳定。
2. 设备维护2.1 冷藏设备日常维护要求功率正常、温度稳定、使用寿命长。
药品冷链管理规定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药品冷链管理制度【目的】确保冷藏药品储存、流通的安全性,特制定本制度。
【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范围】适用冷藏药品物流链过程中的收货、验收、贮藏、养护、发货、运输、温度控制和监测等管理全过程。
【责任】验收员、储运部门对本制度实施负责。
【内容】1.定义1.1 冷藏药品是指对药品贮存、运输有冷处等温度要求的药品。
1.2 冷处是指温度符合2℃-10℃的储藏运输条件。
1.3 药品冷链物流指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物流企业和使用单位采用专用设施,使冷藏药品从生产企业成品库到使用单位药品库的温度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物流过程。
2.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2.1 冷藏药品的收货区应设置在阴凉库的待验区,不得置于阳光直射、热源设备附近或其它可能会提升周围环境温度的位置。
2.2 收货时应检查药品运输途中的实时温度记录,并用温度探测器测其温度和环境温度。
2.3 冷藏药品收货时,应索取运输交接单,做好实时温度记录,并签字确认。
有多个交接环节,每个交接环节的收货方都要签收交接单。
2.4冷藏药品从收货转移到待验区的时间应在30分钟内。
2.5验收应在冷藏环境下进行,验收合格的药品,应迅速将其转到冷库。
2.6 对退回的药品,应视同收货,并做好记录,必要时送检验部门检验。
2.7 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记录应保存5年。
3.冷藏药品的贮存、养护3.1冷藏药品贮存的温度应控制在2℃-10℃。
3.2 贮存冷藏药品时应按冷藏药品的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3.3冷藏药品应进行在库养护检查并记录。
发现质量异常,应先行隔离,暂停发货,做好记录,及时送检验部门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处理。
3.4养护记录应保存5年。
4.冷藏药品的发货4.1备货、拆零拼箱应在冷藏药品规定的贮藏温度下进行。
4.2冷藏药品的发货、装载区应设在冷藏药品规定的贮藏温度下或在阴凉处,不允许置于阳光直射、热源设备附近或其它可能会提升周围环境温度的位置。
药品运输与配送、冷链运输管理制度一、目的规范药品的运输管理,严格控制药品运输质量风险,保证药品的质量.二、依据《药品管理法》、2012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三、范围药品的运输配送.四、责任人配送员、司机。
五、内容:1、药品运输前,由物流部经理合理安排送货线路。
药品运输应及时、准确、安全、经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最佳运输路线运输。
安排运输路线时,应做到急货先送,需冷藏的药品应优先运输。
发运时,送货人员依据库管员提供的销货清单,对运输的药品当面一一核实单位、药品件数,确认清楚.2、运输人员发运药品时,应先检查运输工具,根据外部天气、药品储存温度要求,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发现运输条件不符合规定的,不得发运,运输药品过程中运载车辆应当保持密闭.冬季应注意保温,夏季应注意阴凉,雨雪天气应注意防潮。
对有温度要求的药品的运输,应根据季节温度和运程采取保温或制冷措施。
冷藏、冷冻药品应采用冷藏车、冷藏箱、保温箱等运输,满足药品温度控制要求,保证冷链不断链.3、药品装车:依据“销售出库(随货同行单)”逐一将药品装车。
药品装车依据配送线路,路程最远的最先装车,最后是距离最近的客户这样的顺序进行装车。
4、装车时,药品搬运和堆垛时要严格按药品的外包装图示标志要求进行装卸,轻拿轻放,严禁摔碰,杜绝野蛮装卸。
5、药品运输采用厢式货车等封闭式运输工具,防止药品曝晒、跌落、破损、遗失、被雨雪等污染。
厢式货车车门不能密闭,运输条件不符合规定的,不得发运。
6、冷链药品应集中运输。
冷藏、冷冻药品应采用冷藏车、冷藏箱、保温箱等方式发运。
冷藏、冷冻药品的装箱、封箱应在冷藏环境下完成。
冷链操作人员应经过冷链培训,操作熟练。
保温箱中蓄冷剂的种类、材质、摆放方式和在运输过程中的保温能力应经过验证。
药品不得直接接触冰袋、冰排等蓄冷剂,防止对药品质量造成影响.保温箱在使用前应按验证的结果放置已充分蓄冷的冷链物料,如冰袋、冰排等,箱内温度达到要求后才能装箱。
限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目的:建立一个药品运输、配送的管理规定,保证药品在这些环节的质量,为客户提供品质可靠的药品。
依据:2012版《药品经营质量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适用范围:药品的运输、配送环节的所有岗位人员内容:一、本管理规定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1.运输设备管理2.运输操作管理3.委托承运管理4.运输人员及记录管理5.冷藏药品运输应急预案二、运输设备管理1. 药品运输应采用封闭式运输工具,防止药品曝晒、跌落、破损、遗失、被雨雪等污染。
2. 运输工具封闭是指车箱体应当整体封闭、结构牢固、货箱门严密可锁闭,可有效防尘、防雨、防遗失。
3. 运输工具应符合温湿度、卫生、安全的要求。
4.运输工具分为一般车辆和保温(冷藏)车或车载冷藏箱、保温箱。
5.一般车辆的要求:车辆状态良好,平时定期保养、维护、检修、购买相关保险。
(有记录)6.保温(冷藏)车或车载冷藏箱、保温箱的要求:6.1必须有保温装置;6.2应具有自动调控温度、监测温度、显示温度、存储和读取温度监测数据的功能。
6.3冷藏箱和保温箱应具有外部显示和采集箱体内温度数据的功能。
6.4应按规定对温度记录设备、监控及报警装置等进行校验,保持准确完好,并且要有校验合格证。
6.5 应有冷藏车、冷藏箱或保温箱的验证报告6.6定期对冷库、冷藏车以及冷藏箱、保温箱进行检查、维护并记录。
6.7并依据验证确定的参数和条件,制定设施设备的操作、使用规程。
三、运输操作的管理1.运输原则:根据药品的包装、质量特性并针对车况、道路、天气等因素,选用适宜的运输工具,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出现破损、污染等问题。
1.1包装、质量特性是指药品的包装、性状、储存温度等特性要求。
1.2相应措施包括温度控制、装车方式、货物固定、防雨、防潮、防颠簸等措施。
1.3如:大输液应采取防震措施,怕挤压品种应单独摆放或置于上层,冷藏、冷冻药品应采用冷藏车、冷藏箱、保温箱等运输工具,特殊管理药品运输应加锁、专人押运、悬挂警示标志等。
冷链药品管理制度1制订目标:确保需冷藏药品储存、流通安全性,特制订本制度。
2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疑管理规范》、《药品冷链物流技术和管理规范》DB33/T 713—.《保温车、冷藏车技术条件》QC/T 450-(). 《GB50072冷库设计规范》。
3范用:适适用于冷藏药品物流链过程中收货、验收、贮藏、养护、发货、运输、温度控制和监测等管理全过程。
4术语和定义:4.1冷藏药品指对药品贮藏、运输有冷处、冷冻等温度要求药品。
4.2冷处指温度符合2°C〜10°C贮藏运输条件。
4.3冷冻指温度符合-10°C〜-25°C贮藏运输条件。
4.4药品冷链物流指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物流企业和使用单位采取专用设施,使冷藏药品从生产企业成品库到使用单位药品库温度一直控制在要求范囤内物流过程。
5冷藏药品收货、验收5.1冷藏药品收货区应设置在阴凉处,不得程于阳光直射、热源设备周朗或其它可能会提升周围环境温度位置。
5.2收货时应检验药品运输途中实时温度统计,并用温度探测器检测其温度。
5.3冷藏药品收货时,应索取运输交接单,做好实时温度统计,并签字确龙。
有多个交接步骤,每个交接步骤全部要签收交接单。
5.4冷藏药品从收货转移到待验区时间,冷处药品应在30分钟内,冷冻药品应在15分钟内。
5.5验收应在阴凉或冷藏环境下进行,验收合格药品,应快速将其转到说明书要求贮藏环境中。
5.6对退回药品,接收企业应视同收货,严格按5.1 > 5.2、5.3、5.4、5.5操作,并做好统计,必需时送检验部门检验。
5.7冷藏药品收货、验收统让应保留至超出冷藏药品使用期1年以备查,统计最少保留3年。
6冷藏药品贮藏、养护6.1冷藏药品贮藏温度应符合冷藏药品说明书上要求贮藏温度要求。
6.2贮藏冷藏药品时应按冷藏药品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6.3冷藏药品应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进行在库养护检验并统计。
冷链药品管理制度1制定目的:确保需冷藏药品储存、流通的安全性,特制定本制度。
2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DB33/T 713 —2008 、《保温车、冷藏车技术条件》QC/T 450-2000(2005)、《GB50072冷库设计规范》。
3范围:适用于冷藏药品物流链过程中的收货、验收、贮藏、养护、发货、运输、温度控制和监测等管理全过程。
4术语和定义:4.1 冷藏药品指对药品贮藏、运输有冷处、冷冻等温度要求的药品。
4.2 冷处指温度符合 2 ℃~ 10 ℃的贮藏运输条件。
4.3 冷冻指温度符合-10 ℃~ -25 ℃的贮藏运输条件。
4.4 药品冷链物流指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物流企业和使用单位采用专用设施,使冷藏药品从生产企业成品库到使用单位药品库的温度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物流过程。
5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5.1 冷藏药品的收货区应设置在阴凉处,不得置于阳光直射、热源设备附近或其它可能会提升周围环境温度的位置。
5.2 收货时应检查药品运输途中的实时温度记录,并用温度探测器检测其温度。
5.3 冷藏药品收货时,应索取运输交接单,做好实时温度记录,并签字确认。
有多个交接环节,每个交接环节的都要签收交接单。
5.4 冷藏药品从收货转移到待验区的时间,冷处药品应在30 分钟内 ,冷冻药品应在15分钟内。
5.5 验收应在阴凉或冷藏环境下进行,验收合格的药品,应迅速将其转到说明书规定的贮藏环境中。
5.6 对退回的药品,接收企业应视同收货,严格按 5.1 、 5.2 、5.3 、5.4 、 5.5 操作,并做好记录,必要时送检验部门检验。
5.7 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记录应保存至超过冷藏药品有效期 1 年以备查,记录至少保留 3年。
6冷藏药品的贮藏、养护6.1 冷藏药品贮藏的温度应符合冷藏药品说明书上规定的贮藏温度要求。
6.2 贮藏冷藏药品时应按冷藏药品的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GPS冷链药品管理制度1、制定目的:确保需冷藏或冷冻药品储存、流通的安全性,特制定本制度。
2、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保温车、冷藏车技术条件》、《GB50072冷库设计规范》等。
3 、范围:适用于冷藏药品物流链过程中的收货、验收、贮藏、养护、发货、运输、温度控制和监测等管理全过程。
4、内容4.1术语和定义:4.1.1冷藏或冷冻药品指对药品贮藏、运输有冷藏、冷冻温度要求的药品。
4.1.2冷藏指温度符合2℃~8℃的贮藏运输条件。
4.1.3冷冻指温度符合-10℃~-25℃贮藏运输条件。
4.1.4药品冷链物流指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物流企业和使用单位采用专用设施,冷藏药品从生产成品库到使用单位药品库的温度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物流过程。
4.2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4.2.1冷藏药品的收货区应设置在冷库内。
4.2.2收货时应检查药品运输途中的实时温度记录,以及交货时的实际温度。
4.2.3冷藏药品收货时,应索取运输交接单,做好实时温度记录,并签字确认。
有多个交接环节,每个交接环节都要进行交接单签字确认。
4.2.4冷藏药品从上下货转运到冷库或冷藏车的时间,冷藏药品应在30分钟内,冷冻药品应在15分钟内完成。
4.2.5验收在冷藏库待验区进行,验收合格的药品,应迅速将其转到冷藏库合格区。
4.2.6对退回的药品,接收企业应视同收货,严格按 4.5.1-4.5.5的条款规定操作,同时查看售出期间温度控制的相关数据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应当拒收,并做好记录,必要时送检验部门检验。
4.2.7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记录至少保留5年。
4.3冷藏药品的贮藏、养护4.3.1冷藏药品贮藏的温度应符合冷藏药品说明书上规定的贮藏温度要求。
4.3.2贮藏冷藏药品时应按冷藏药品的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4.3.3冷藏药品应按规定进行在库养护检查并记录。
发现质量异常,应先行隔离,暂停发货,做好记录,及时送检验部门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处理。
冷链药品管理制度1制定目的:确保需冷藏药品储存、流通的安全性,特制定本制度.2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DB33/T 713—2008、保温车、冷藏车技术条件QC/T 450-20002005、GB50072 冷库设计规范.3范围:适用于冷藏药品物流链过程中的收货、验收、贮藏、养护、发货、运输、温度控制和监测等管理全过程.4术语和定义:4.1冷藏药品指对药品贮藏、运输有冷处、冷冻等温度要求的药品.4.2冷处指温度符合2℃~10℃的贮藏运输条件.4.3冷冻指温度符合-10℃~-25℃的贮藏运输条件.4.4药品冷链物流指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物流企业和使用单位采用专用设施,使冷藏药品从生产企业成品库到使用单位药品库的温度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物流过程.5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5.1冷藏药品的收货区应设置在阴凉处,不得置于阳光直射、热源设备附近或其它可能会提升周围环境温度的位置.5.2收货时应检查药品运输途中的实时温度记录,并用温度探测器检测其温度.5.3冷藏药品收货时,应索取运输交接单,做好实时温度记录,并签字确认.有多个交接环节,每个交接环节的都要签收交接单.5.4冷藏药品从收货转移到待验区的时间,冷处药品应在 30分钟内,冷冻药品应在 15分钟内.5.5验收应在阴凉或冷藏环境下进行,验收合格的药品,应迅速将其转到说明书规定的贮藏环境中.5.6对退回的药品,接收企业应视同收货,严格按 5.1、5.2、5.3、5.4、5.5操作,并做好记录,必要时送检验部门检验.5.7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记录应保存至超过冷藏药品有效期 1年以备查,记录至少保留 3年.6冷藏药品的贮藏、养护6.1冷藏药品贮藏的温度应符合冷藏药品说明书上规定的贮藏温度要求.6.2贮藏冷藏药品时应按冷藏药品的品种、批号分类码放.6.3冷藏药品应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规定进行在库养护检查并记录.发现质量异常,应先行隔离,暂停发货,做好记录,及时送检验部门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处理.6.4养护记录应保存至超过冷藏药品有效期 1年以备查,记录至少保留 3年.7冷藏药品的发货7.1冷藏药品应指定专业人员负责冷藏药品的发货、拼箱、装车工作,并选择适合的运输方式.7.2拆零拼箱应在冷藏药品规定的贮藏温度下进行.7.3装载冷藏药品时,冷藏车或保温箱应预冷至符合药品贮藏运输温度.7.4冷藏药品由库区转移到符合配送要求的运输设备的时间,冷处药品应在 30分钟内,冷冻药品应在15分钟内.7.5冷藏药品的发货、装载区应设置在阴凉处,不允许置于阳光直射、热源设备附近或其它可能会提升周围环境温度的位置.7.6需要委托运输冷藏药品的单位,应与受托方签订合同,明确药品在贮藏运输和配送过程中的温度要求.8冷藏药品的运输8.1应配备有确保冷藏药品温度要求的设施、设备和运输工具.8.2采用保温箱运输冷藏药品时,保温箱上应注明贮藏条件、启运时间、保温时限、特殊注意事项或运输警告.8.3采用冷藏车运输冷藏药品时,应根据冷藏车标准装载药品.8.4应制定冷藏药品发运程序.发运程序内容包括出运前通知、出运方式、线路、联系人、异常处理方案等.8.5运输人员出行前应对冷藏车及冷藏车的制冷设备、温度记录显示仪进行检查,要确保所有的设施设备正常并符合温度要求.在运输过程中,要及时查看温度记录显示仪,如出现温度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处置.9冷藏药品的温度控制和监测9.1冷藏药品应进行24小时连续、自动的温度记录和监控,温度记录间隔时间设置不得超过 30分钟/次.9.2冷库内温度自动监测布点应经过验证,符合药品冷藏要求.9.3自动温度记录设备的温度监测数据可读取存档,记录至少保存 3年.9.4温度报警装置应能在临界状态下报警,应有专人及时处置,并做好温度超标报警情况的记录.9.5制冷设备的启停温度设置:冷处应在3℃~7℃,冷冻应在-12℃~-23℃.9.6冷藏车在运输途中要使用自动监测、自动调控、自动记录及报警装置,对运输过程中进行温度的实时监测并记录,温度记录时间间隔设置不超过 10分钟,数据可读取.温度记录应当随药品移交收货方.9.7采用保温箱运输时,根据保温箱的性能验证结果,在保温箱支持的,符合药品贮藏条件的保温时间内送达.9.8应按规定对自动温度记录设备、温度自动监控及报警装置等设备进行校验,保持准确完好.10冷藏药品贮藏、运输的设施设备10.1冷藏药品的贮藏应有自动监测、自动调控、自动记录及报警装置.10.2冷藏药品运输方式选择应确保温度符合要求,应根据药品数量多少、路程、运输时间、贮藏条件、外界温度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宜采用冷藏车或保温箱运输.10.3应有经营冷藏药品规模相适应的冷库和冷藏车、保温箱等设施设备.10.4保温箱应根据不同材质、不同配置方式以及环境温度进行保温性能测试,并在测试结果支持的范围内进行运输.10.5冷藏车应符合国家 QC/T 450-2000标准要求、冷库符合国家GB50072 冷库设计规范标准要求,并具有自动除霜功能、自动温度监控记录功能.10.6冷藏设施应配有备用发电机组或安装双路电路.10.7冷藏药品贮藏、运输设施设备应有校准方案、定期维护方案和紧急处理方案,有专人定期进行检查、校准、清洁、管理和维护,并有记录,记录至少保存 3年.10.8建立健全冷藏药品贮藏运输设施设备档案,并对其运行状况进行记录,记录至少保存 3年.11人员配备要求11.1应配备与药品冷链管理、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11.2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养护、保管人员应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规定的要求.11.3从事冷藏药品收货、验收、贮藏、养护、发货、运输等工作的人员,应接受冷藏药品的贮藏、运输、突发状况应急处理等业务培训. 11.4直接接触药品的人员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每年进行健康体检.GSP冷链药品管理制度冷链药品管理制度1、制定目的:确保需冷藏或冷冻药品储存、流通的安全性,特制定本制度.2、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保温车、冷藏车技术条件、GB50072冷库设计规范等.3 、范围:适用于冷藏药品物流链过程中的收货、验收、贮藏、养护、发货、运输、温度控制和监测等管理全过程.4、内容4.1术语和定义:4.1.1冷藏或冷冻药品指对药品贮藏、运输有冷藏、冷冻温度要求的药品.4.1.2冷藏指温度符合2℃~8℃的贮藏运输条件.4.1.3冷冻指温度符合-10℃~-25℃贮藏运输条件.4.1.4药品冷链物流指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物流企业和使用单位采用专用设施,冷藏药品从生产成品库到使用单位药品库的温度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物流过程.4.2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4.2.1冷藏药品的收货区应设置在冷库内.4.2.2收货时应检查药品运输途中的实时温度记录,以及交货时的实际温度.4.2.3冷藏药品收货时,应索取运输交接单,做好实时温度记录,并签字确认.有多个交接环节,每个交接环节都要进行交接单签字确认.4.2.4冷藏药品从上下货转运到冷库或冷藏车的时间,冷藏药品应在30分钟内,冷冻药品应在15分钟内完成.4.2.5验收在冷藏库待验区进行,验收合格的药品,应迅速将其转到冷藏库合格区.4.2.6对退回的药品,接收企业应视同收货,严格按 4.5.1-4.5.5的条款规定操作,同时查看售出期间温度控制的相关数据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应当拒收,并做好记录,必要时送检验部门检验.4.2.7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记录至少保留 5年.4.3冷藏药品的贮藏、养护4.3.1冷藏药品贮藏的温度应符合冷藏药品说明书上规定的贮藏温度要求.4.3.2贮藏冷藏药品时应按冷藏药品的品种、批号分类码放.4.3.3冷藏药品应按规定进行在库养护检查并记录.发现质量异常,应先行隔离,暂停发货,做好记录,及时送检验部门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处理.4.3.4养护记录至少保留5年.4.4冷藏药品的发货4.4.1冷藏药品应指定专业人员负责冷藏药品的发货、拼箱、装车工作,并选择适合的运输方式.4.4.2拆零拼箱应在冷藏药品规定的贮藏温度下进行.4.4.3装载冷藏药品时,冷藏车或保温箱应预冷至符合药品贮藏运输温度.4.4.4冷藏药品由库区转移到符合配送要求的运输设备的时间,冷藏药品应在30分钟内,冷冻药品应在15分钟内.4.4.5冷藏药品的发货、拼箱装载区应设置在冷库内.4.4.6需要委托运输冷藏药品的单位,应与受托方签订合同,明确药品在贮藏运输和配送过程中的温度要求.4.5冷藏药品的运输4.5.1应配备有确保冷藏药品温度要求的设施、设备和运输工具.4.5.2采用保温箱运输冷藏药品时,应注意将保温箱储藏温度降至冷链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并启动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对储藏期间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记录.4.5.3采用冷藏车运输冷藏药品时,应根据冷藏车标准装载药品.4.5.4应制定冷藏药品的运输记录,对运输人员、运输时间、运输期间温湿度、运输车辆、送达地址等做详细记录.4.5.5运输人员出行前应对冷藏车及冷藏车的制冷设备、温度记录显示仪进行检查,要确保所有的设施、设备正常并符合温度要求.在运输过程中,要及时查看温度记录显示仪,如温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处理.4.6冷藏药品的温度控制和监测4.6.1冷藏药品应进行24小时连续、自动的温度记录和监控,温度记录间隔时间设置不超过30分钟/次.4.6.2冷库内温度自动监测布点应经过验证,符合药品冷藏要求.4.6.3自动温度记录设备的温度监测数据可读取存档,记录至少保存 5 年.4.6.4温度报警装置应能在临界状态下报警,应有专人及时处置,并做好温度超标报警情况的记录.4.6.5制冷设备的启停温度设置:冷藏应在3℃~7℃间,冷冻应在-12℃~-23℃间.4.6.6 冷藏车在运输途中要使用自动监测、自动调控、自动记录及报警装置,对运输过程中进行温度的实时监测并记录,温度记录时间间隔设置不超过10分钟,温度记录应随药品移交收货方.4.6.7 采用保温箱运输时,根据保温箱的性能验证结果,在保温箱支持的,符合药品贮藏条件的保温时间内送达.4.6.8应按规定对自动温度记录设备、温度自动监控及报警装置等设备进行校验,保持准确守好.4.7冷藏药品贮藏、运输的设施设备4.7.1冷藏药品的贮藏应有自动监测、自动调控、自动记录及报警装置.4.7.2冷藏药品运输方式选择应确保温度符合要求,应根据药品数量多少、路程、运输时间、贮藏时间、贮藏条件、外界温度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宜采用冷藏车或保温箱运输.4.7.3应有经营冷藏药品规模相适应的冷库和冷藏车、保温箱等设施设备.4.7.3保温箱应根据不同材质、不同配置方式以及环境温度进行保温性能测试,并在测试结果支持的范围内进行运输.4.7.4冷藏车应符合国家QC/T450-2000标准要求、冷库符合国家GB50072冷库设计规范标准要求,并具有自动除霜功能、自动温度监控记录功能.4.7.5冷藏设施应配有备用发电机组或安装双路电路.冷藏药品储存、运输设施设备应有校准方案、定期维护方案和紧争处理方案,有专人定期进行检查、校准、清洁、管理和维护,并有记录,记录至少保存5年.4.7.6建立健全冷藏药品贮藏运输设施设备档案,并对其运行状况进行记录,记录至少保存5年.4.8人员配备要求4.8.1应配备与药品冷链管理、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4.8.2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养护、保管人员应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规定的要求.4.8.3从事冷藏药品收货、验收、贮藏、养护、发货、运输等工作的人员,应接受贮藏、运输、突发状况应急处理等业务培训冷藏药品冷链管理制度一、冷藏药品的运输必须用冷藏箱,领取冷藏药品时必须配置相应的冷藏设备.二、冷藏药品在运输过程中,冷藏药品发放、运送、接收人员要进行温度监测记录.三、冷链设备必须做到专物专用,不得挪作它用.四、冷藏药品要进入冷链系统保存,并由专人负责保管.五、冷藏药品保存期间要进行温度监测,每天上班后和下班前各测量1次冷藏药品温度,并如实记录监测结果;做好停电、停机、故障维修记录,管理员因故外出不能进行日常监测时要做好交接班.六、贮存的冷藏药品要摆放整齐,冷藏药品与箱壁,冷藏药品与冷藏药品间应有 1-2cm 的空隙,冷藏药品要按品名和失效期分类摆放.七、冷链设备要经常进行保养,经常保持电冰箱的清洁,做到无灰尘、无污迹,电冰箱蒸发器结霜温度超过4小时要及时化霜和除霜,长期停止使用时,应将箱内外擦净,每周开机2小时.冷藏箱和冷藏背包使用过擦净水迹,保持箱内干燥和清洁.八、冷链设备出现异常或故障应及时报告,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和修理,非专业技术人员不得随便拆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