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_福柯的自我关怀伦理_顾智明
- 格式:pdf
- 大小:498.89 KB
- 文档页数:8
"Care for Oneself" -A Study on the Subjectivity in D.H. Lawrence' s Wo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chel Foucauh
作者: 汪志勤
作者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237
出版物刊名: 武陵学刊
页码: 111-115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6期
主题词: D.H.劳伦斯;米歇尔·福柯;关心自己;主体性;转变
摘要:福柯发现:在古代哲人眼中,“自己”就是自我的灵魂,“关心自己”与“认识自己”的关系有其混杂性和动态性的交织,而认识自己就是认识神。
劳伦斯的作品体现了一种现代社会“关心自己”的技术即太阳崇拜,它与“认识自己就是认识神”相雷同;在“关心自己”以营造“自然人”之艺术人生上,劳伦斯希望通过宗教得以实现“认识自己”,其技术是非性的;他的“认识自己并最终认识神”具有贵族性特点,并非人人都能为之。
米歇尔·福柯:灵魂是身体的监狱▲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
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
米歇尔·福柯)灵魂是身体的监狱。
出自: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变态是符合人性却背离理性的行为。
出自: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在没有船的文明里,梦想会干涸。
出自:米歇尔·福柯疯癫的策略及其获得的新胜利就在于,世界试图通过心理学来评估疯癫和辨明它的合理性,但最后它必须首先在疯癫面前证明自身的合理性,因为充满斗争和痛苦的世界是根据上述得出的结论。
出自:米歇尔·福柯《疯颠与文明》正如死亡是人类生命在时间领域的界限,疯癫是人类生命在兽性领域的界限。
出自: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吸引力,并不依靠任何魅力。
它不会打破个人的孤寂,或者去建构任何确实的交流。
吸引力只能处于裸露而无深度、无保护或保留的外界之外。
它只在任何封闭之外无限地展开,作为缺场而尽可能远离自己。
它只能提供一个女人在窗前的姿势,一扇半开之门,被禁入的门囗警卫的微笑。
它是献给死亡的凝视。
出自:米歇尔·福柯知识变得越抽象复杂,产生疯癫的危险性就越大。
出自: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这种危机使疯人与自身的意义相冲突,使理性与非理性相冲突,使人类的精明诡计与疯人的盲目相冲突。
出自: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人的终结、时代的终结都带着瘟疫和战争的面具。
威胁着人类生存的是这种万物都无法逃避的结局和秩序。
甚至在此岸世界都感受到的这种威胁是一种无形之物。
但是在该世纪的最后岁月,这种巨大的不安转向了自身。
对疯癫的嘲弄取代了死亡的肃穆。
人们从发现人必然要化为乌有转向戏虐地思考生存本身就是虚无这一思想。
评福柯的后现代主义伦理观“向总体性开战”和“尊重差异”,可以看作是后现代主义的主导思想动机。
正是在反普遍主义、反本质主义、反基础主义、反中心主义、反理性主义的一片反对讨伐声中,后现代主义逐渐亮出了它的政治抱负,这就是砸碎总体性统治的锁链,让人类从理性权力之网中解放出来,让我们的身体不再依附于外在的规范,让自我冲破“牢狱社会”的束缚而生活在无拘无束的自由之中。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种反叛性的政治抱负呢?在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家们看来,我们当然不能重蹈历史的覆辙,又去高举“人道主义“的大旗,用一种“宏大叙事”编造出一个新的神话,用一种新型的总体性统治去取代旧时的总体性统治。
为了反对普遍道德规范的不公正运用,我们应该唤起一种在所有社会微观领域,例如在学校、医院、监狱、精神病院等微观领域中出现的多元化的自主性斗争。
换言之,我们应该放弃固有的宏观政治路线而去倡导一种崭新的微观政治策略。
这种微观政治策略的目标,是把反压制的斗争落实到话语实践中,尤其是落实到生物性的政治斗争中,落实到个人日常生活的自我关切和自我实践中。
于是,重建伦理学的自我实践原则就成了后现代主义关注的政治性话题。
当代法国思想大师福柯提出的“自我伦理学”,就是对这一话题的理论展开。
福柯的后现代主义伦理观,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我们必须把自己创造成一种艺术品。
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旨趣,这就是追求一种感性化的和差异化的自由生活。
在福柯看来,自由是伦理的先决性条件,而伦理则是自由所采取的一种自我培养和自我创造的形式。
我们要反抗各种各样的统治和压迫,就必须摈弃那些以禁律和规训为定向的道德体系,代之以立足于自我实践基础之上的“游戏伦理”(playful ethic)。
这种源于古希腊的“游戏伦理”代表了一种自我创造和自我构成的生活实践,体现了一种风格化的“生存美学”。
后现代主义的微观政治策略,就是立足在这种生活实践之上的。
对此,福柯在他的后期著作中有一个明确的表白:“我所真正感兴趣的与其说是政治,不如说是伦理,或者说,是作为一种伦理的政治”①。
福柯的自我技术作者:翟晓波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11期摘要:技术对福柯而言,非指客观对象,自我技术思考的对象是人本身,超越了我们日常的理解。
福柯晚年通过其谱系学的方法考察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及基督教文化,研究了古代主体伦理的建构模式,就是通过认知自我来改变自我,影响自我和他人,即自我技术。
关键词:自我;技术;伦理1976年福柯发表《性经验史》的导论第一卷《认知的意志》之后,沉寂数年,一直没有按照预先的计划接着发表后5卷,直到1984年,才发表了第二卷《快感的享用》及第三卷《关注自我》。
从这三卷中不难发现,在1976年至1984年,福柯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认知的意志》中,他尝试在基督教及其忏悔学说中寻找“性话语”的来源。
不久后发现,其来源还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罗马时代的异教文化。
进而发现,基督教的“苦行”理念在异教文化中早已存在,但却不是由于“原罪”的指引,而是“自我的技术”和“自我关注”的问题。
所以福柯开始研究异教道德观怎样在基督教发展的前夕建立起这些“规则的方式”,这也是其写作后两卷的关键目的。
一、自我技术的发展福柯通过研究希腊与罗马的文本发现,“认识你自己”的命令与“照看你自己”的原则多数情况下相互关联着。
德菲尔神庙中的“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人的重要生活准则之一,影响着城邦中的个人和团体的行为。
而且,从苏格拉底的对话录,乃至色诺芬、希波克拉底,以及阿比努之后的新柏拉图主义传统,都体现了人应该关注自身这一点。
在柏拉图《申辩篇》中,苏格拉底作为一位epimeleia heautou(关注自己)的导师在众法官面前等候裁决。
从八个世纪后格里高利的《论贞洁》可以看到,他所论及的专注自身,是一种区别于照看自己的方式,放弃现世的种种,以贞洁的心灵与身体来获取不朽。
伊壁鸠鲁在《致美诺西斯的信》里写道,一个人专注于自己的灵魂,并没有早晚之碍,是一生中都应该用心致力的修行。
亚历山大时期斐洛所著的《论沉思的生活》,描绘了一个有强烈宗教性的神秘团体——“治愈者派”,团体成员专注阅读、默想,生活严谨简朴,并进行行个人或集体的祈祷以不断修炼自己的身心。
米歇尔福柯的名言1. "知识不光是权力的象征,也是一种支配、管理和控制的工具。
"2. "权力机构对知识的控制是实现统治的关键。
"3. "真理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产生的。
"4. "我们需要对权力进行批判性分析,揭示背后的政治动机和利益关系。
"5. "权力不仅在制定规则和法律中得以体现,还通过知识和话语的控制来构建和塑造现实。
"6. "知识不是客观的,而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下形成和演变的。
"7. "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通过规范和规则来限制和引导行为。
"8. "我们需要关注权力如何运作,以及它如何通过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来维持自身的合法性。
"9. "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往往是通过知识和话语的权力关系来构建和界定的。
"10. "知识和权力的运作是相互依存的,它们共同构建和塑造我们的社会结构和现实。
"11. "我们需要反思和批判社会中的权力结构,以达到更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12. "权力和知识在社会中的分布和流动是不平等的,需要通过批判性思维来揭示和挑战。
"13. "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不是中立的,而是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力量的影响和控制。
"14. "知识是由权力机构掌控的一种资源,决定了个体和群体的行动和选择。
"15. "权力关系在社会中是不断变化和重构的,通过知识和话语的控制来维持和巩固。
"16. "知识的认同和传播是通过权力机构的审查和控制来保证其符合特定的意识形态和利益。
"17. "权力存在于各个层面的社会关系中,通过控制和塑造知识来维持自身的合法性。
身体经验与自我关怀米歇尔福柯的生存哲学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米歇尔·福柯的生存哲学,特别是他如何通过身体经验与自我关怀的维度来理解和解释人类存在。
福柯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哲学观点深刻影响了我们对自我、权力、知识与道德的理解。
在他的理论中,身体经验与自我关怀不仅是个体生存的基石,也是理解和抵抗社会权力机制的关键。
文章首先将对福柯的生存哲学进行简要介绍,阐述其核心概念和方法论。
接着,我们将重点分析福柯如何通过身体经验来探讨个体与社会、知识与权力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探讨福柯的自我关怀理论,揭示其对于个体自由、道德责任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我们将对福柯的生存哲学进行评价,探讨其对于当代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启示与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福柯的生存哲学,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存在的本质,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以更加积极、自主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境。
对福柯理论的探讨也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社会权力机制的认识,从而寻求更加有效的抵抗和改变策略。
二、福柯的生存哲学概述米歇尔·福柯,作为法国二十世纪的思想巨擘,其生存哲学理念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福柯的生存哲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关于生命存在或生活方式的学说,而是一种关于个体如何在社会中定位自我、理解自我、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独特思考。
福柯的生存哲学强调身体经验与自我关怀的重要性。
他认为,身体不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更是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
身体经验是个体与社会互动的结果,它塑造了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
福柯主张,个体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经验,通过反思和批判来揭示隐藏在其中的社会规范和文化预设,从而实现自我觉醒和自我解放。
在福柯看来,自我关怀并非简单的自我照顾或自我满足,而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他认为,个体应该通过不断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来发现自己真正关心的事情,并为之付出努力。
福柯凝视与自我规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福柯凝视和自我规训的背景和重要性。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概述的内容:福柯凝视与自我规训是福柯(Michel Foucault)所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的权力机构和个体主体性有着深远的影响。
福柯是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通过对权力、知识和个体化的研究,揭示出了权力与社会控制的复杂关系,并提出了凝视和自我规训作为权力机制的重要表现形式。
凝视作为福柯的一个关键概念,强调了权力与观察、监视之间的紧密关系。
福柯认为,权力并非仅仅通过强制或处罚来实现,而是通过对个体的凝视和观察来塑造和控制。
凝视通过监视和审视,使个体内化了权力结构和社会规范,从而主动地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了一种自我管制的状态。
自我规训是福柯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凝视概念的理论,强调了个体主体性的建构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福柯认为,个体不仅仅是权力机构的客体,而是通过自我规训来主动地塑造和管理自己。
自我规训包括个体对自己的观察、反思和调整,以达到社会所期望的规范和期望。
本文将深入探讨福柯凝视和自我规训的内涵和影响,旨在通过对这些概念的研究和分析,为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权力机制和个体自由提供新的思考和启示。
随后,我们将探讨凝视与权力关系的本质、凝视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及自我规训的定义、实践和挑战。
最后,我们将总结福柯凝视与自我规训的关系,并讨论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中的权力动态和个体自我管理的复杂性。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以探讨福柯凝视与自我规训的关系。
每个部分将深入探讨不同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并给出相关案例和研究结果来支持观点。
具体而言,文章将包括以下内容:第二部分将聚焦于福柯凝视的概念和理论。
我们将介绍凝视的定义以及福柯对凝视的观点和理论模型。
本期学术人物福柯及其生平、著作和思想于奇智一、生平与著作11生平 福柯(M ichel Foucau lt,1926 -1984)是法国后现代思潮的前卫人物,1926年10月15日出生于法国西部古城——普瓦提埃。
米歇尔・福柯原名保尔・福柯,“米歇尔”是其母亲给他起的,家人习惯叫他“保尔2米歇尔”,但他本人更喜欢“米歇尔”这个名字。
他于1936年在此城亨利四世中学小学毕业后,升入本校初中班。
1940年9月,他离开了该校,转入圣斯塔尼斯拉教会高级中学。
在这所教会学校,有一位知识渊博的历史教师,很受学生欢迎。
福柯对历史发生了兴趣。
他特别注重课外学习,在一位名叫埃格兰(A igrain)的修道院院长引导下,他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与哲学书,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成长道路和职业选择。
1942年,福柯开始阅读柏拉图、笛卡儿、帕斯卡尔、柏格森等哲学家的著作,进步很快,这得力于这所教会学校哲学教师皮埃罗(Dom P ierro t)和家庭教师吉拉尔(L ou is Girard)。
福柯的中学时代是在战乱中度过的。
战争与历史的关系十分重大。
这使他进一步决定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历史哲学。
1943年,福柯通过了中学会考,拒绝了父亲要他“学医以承父业”的愿望;1945年毅然北上巴黎亨利四世中学,准备报考全法名校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时值二战刚刚结束;这一年既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又是福柯一生的转折点;法国新黑格尔主义学者伊波里特(Jean H yppo lite)在该中学执教,正当锦瑟年华的福柯深受其泽,后来他成了伊氏在法兰西学院的继承者。
1946年,福柯以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考上巴黎高师。
在高师期间,福柯广泛阅读古今哲学家著作,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又由于身患严重的癫狂症,染上同性恋,因此涉猎了心理学、精神分析和精神病学,进而开辟了自己的特殊研究领域:癫狂和性欲。
他在阅读中选择了尼采作为自己的精神导师。
还结识了现象学家梅洛2庞蒂和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
福柯思想概说米歇尔·福柯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
他在哲学、心理学、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艺术、精神病学、医学上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受到很多学术思想的影响,但是他的思想又很难归纳到哪个确定的学派。
他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既力图发现被传统掩盖的结构本身又有破坏结构的特点。
因此他既是法国60年代的结构主义的重要代表,又是后结构主义的伟大先驱。
准确的说,福柯实际是法国当代思想界一大异类,他的思想无法归类于20世纪法国三大思想思潮(现象学、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任何一类。
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s)对他有一个经典评论:“……一个非历史的历史学家,一个反人本主义的人文科学家,一个反结构主义的结构主义者。
”福柯的思想虽然非常复杂,但是其中依然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就是借助尼采主义揭示、批判、打破和逃出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禁锢。
1983年,福柯最后一次接受采访时说:“简单地说,我是一个尼采主义者。
借助于尼采著作,我试着尽最大可能在许多方面看看在这个或那个领域能够做些什么。
”当然福柯并不仅仅局限于尼采主义。
他思想的丰富性和独创性是毋庸置疑的.他主要吸收了尼采的敢于向传统挑战的造反精神和求索精神,从而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边界"研究,例如“疯癫"、“性”等领域。
他的主要著作有《疯癫与文明》、《词与物》、《知识考古学》、《规训与惩罚》、《性史》等.其中的考古学、系谱学的方法论,他的话语实践分析和权力——知识理论,他对许多领域的开拓性研究等,对西方甚至全世界的学术研究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疯癫《疯癫与文明》是福柯基于他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
他在这部著作中全面考察了从文艺复兴到“今天”,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所体现的疯癫对于现代人的意义。
它的独特性就在于,之前从没有过对于疯癫这种现象的客观性论述,它处在被根本排斥的地位。
福柯本人对《疯癫史》作了一个内容提要:“在蛮荒状态下不可能发现疯癫,疯癫只能存在于社会之中。
米歇尔福柯的名言摘要:一、米歇尔·福柯的简介二、米歇尔·福柯的名言概述三、分析米歇尔·福柯名言的意义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米歇尔·福柯的名言正文:【米歇尔·福柯的简介】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史学家。
他的研究领域涉及知识与权力、科学与制度、精神病学、医学和刑事学等多个领域。
福柯在知识史和文化史方面的贡献极大,他的许多观点和理论对当代社会学、哲学和政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米歇尔·福柯的名言概述】米歇尔·福柯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这句名言简明扼要地表达了知识的重要性,揭示了知识与权力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福柯看来,知识不仅仅是对现实世界的描述和理解,更是一种改造现实的力量。
这句话鼓励人们积极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
【分析米歇尔·福柯名言的意义】福柯的名言启示我们,知识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知识能够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主导经济形态,知识已经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核心要素。
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米歇尔·福柯的名言】1.培养学习兴趣:热爱知识,关注各个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使自己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
2.学会独立思考: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筛选、批判和消化。
3.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知识的力量,为自己的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4.乐于分享:与他人分享知识和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总之,米歇尔·福柯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求知的方向。
浅谈米歇尔.福柯的现代技术体系米歇尔福柯并不是一个自觉和有意识的技术哲学家,然而在反思与批判现代性过程中,他却自觉、有意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研究了形形色色的现代技术。
现代技术本来是指以自然科学为前提和基础的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核心是由现代科学知识物化而成的工具。
但是福柯的技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包括符号技术、生产技术、权力技术与自我技术,异常宽泛,其核心则是人的身体。
它内同人的灵魂相关联,外同权力、知识与主体概念相关联。
一方面,权力知识具有技术的属性,技术活动普遍行使的各种权力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总是体现为一种权力关系; 另一方面,主体也具有技术的属性,不同的技术活动建构不同的主体,从而在更加深入的层面上技术又总是体现为一种建构关系。
当权力不再是单向、确定和整体的统治时,统一的大写主体必然分裂为离散的小写主体,技术也不再局限于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控制关系,同时还蕴涵着人类内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之间的控制关系。
一、谱系学语境中的现代技术技术虽然不是福柯作品的主题,却是福柯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理解和把握福柯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打开福柯精神世界的一把钥匙。
福柯的现代技术体系是在他所说的谱系学平台上展开的。
其中主体应当是一切技术的目的与归宿、源泉和动力。
在这里,不妨以同福柯技术概念直接相关的人体作为中心,首先按照现代技术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把它划分为自然技术、社会技术与灵魂技术三大部类。
自然技术是人体与外在于自己灵魂的自然物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桥梁和纽带,社会技术是人体与外在于自己的其他人体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交往的策略与手段,灵魂技术则可以阐释为人体与内在于自己的灵魂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慰藉的方式与方法。
二、形形色色的社会技术自然技术是现代技术的主体,但是福柯不但只字未提,而且非要把它称之为生产技术。
这不仅涉及技术概念的变化,尤其涉及技术性质的变化。
当自然科学丧失客观真理的属性之后,自然技术也将失去其超然独尊、价值中立的基础地位,并开始由现代技术的化身转变为福柯技术谱系学中的一种社会性的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