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务管理名词解释

服务管理名词解释

服务管理名词解释
服务管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服务:为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在同消费者接触中供方的活动或供方所有活动的结果,通常是无形的。

2服务业:即指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

3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业。

4高技术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以网络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为支撑,服务于社会经济、产业及个人,提供高质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服务的新兴服务业。

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公共服务为主体。其特征为:高技术性、高附加值、从业人员的高素质

5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指在提供服务时溶入大量科学、工程、技术等专业性知识的服务产业。

6服务包:为体现服务产品的组合性与整体性,通常把以服务为主导的产品组合称作服务包。7服务蓝图:站在顾客角度,详细描绘服务过程的服务系统图。

8服务证据:是服务企业可以证明其服务产品特征和价值的凭证,是顾客可以通过感官感知到服务产品特征和价值的线索。

9服务场景(service scape):是对服务设施的有形展示,形成了顾客消费和员工工作的物质环境。

10服务经济判断依据:服务部门创造的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大于50%。

11服务流程:是组织把向顾客提供服务的整个过程分解为各个步骤,并通过服务流程图展示,是服务系统设计的核心和基础。

12服务操作系统:主要职能是生产,核心技术与设备不可见,可见部分包含在服务传递系统中。

13服务传递系统:主要职能是传递,主体是顾客看得见部分,小部分看不见。形成顾客主要感知、体验、评价,其有形要素和传递过程是营销系统的主要要素。

14服务营销系统:主要职能是与顾客沟通,影响顾客评价与选择,包括服务传递系统中的要素与顾客接触的其他要素。

15服务质量:是反映服务满足一组固有特性的程度,是顾客感知的质量,包含过程质量与结果质量。

16服务失误: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未能达到顾客可接受的最低水平,不能满足顾客期待和要求而导致顾客不满意的情况;

17服务补救:是服务提供商在服务失误发生后,针对顾客的抱怨而采取的一系列反应。

相关方安全管理规定

WIN FLV 云度新能源有限 级别:签发: 相关方安全管理规定 目录 1.目的 2.适用范围 3.释义 4.职责 5.原则 6.程序 7.附则 8.附件 出自制造物流部编号CC-YG-P-2015-21 生效日期年月曰版次第A/01版

1目的 对本公司可能或可以施加安全、环境、职业健康影响的相关方的行为进行控制,降低 或消除相关方对本公司安全、环境、职业健康所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与公司生产、生活、服务等相关活动有关的工程承包商、设备安装维修、绿化保洁、供应商、参观学习人员、政府监察人员等团体或个人。 3释义 3.1相关方:主要是指与公司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团体或个人。 3.2项目主管部门:是指公司内与相关方的业务对口接洽部门。 4职责 4.1运营规划部 4.1.1负责对公司相关方安全、职业健康、环保管理进行综合监管。 4.1.2负责对各相关方主管部门与相关方的相关方安全管理协议书签订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1.3负责对相关方在公司内的安全、职业健康、环保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4.1.4负责对各部门对作业区域内的相关方安全、职业健康、环保活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2 项目主管部门 4.2.1负责对相关方宣传公司的安全、职业健康、环保管理目标及方针。 4.2.2负责签订相关方安全管理协议书。 4.2.3负责审核相关方安全资质和检查相关方安全措施制定及实施情况。 4.2.4负责监督相关方进行危险、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并监督其实施。 4.3 财务管理部 负责相关方违规罚款的收取。 5原则 相关方安全管理坚持“谁承办、谁负责”、“谁接待、谁负责”,遵循属地管理原则。6程序 6.1外来施工承包方安全管理

管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第一章 名词解释 管理管理就是界定组织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的过程 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 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术,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技能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间复杂性的能力 简答题 简述管理的本质 管理的本质是一种追求组织使命的实践活动 管理人员是如何分类的 (1)根据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不同层次可以将管理者划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 (2)根据管理者所负责的领域差异,可以将管理者划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同基层管理者在执行管理职能上有何区别? 高层管理者是对整个组织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能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配具体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管理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二章 名词解释 企业环境企业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环境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学习组织学习型组织不存在单一的模型,它是关于组织的概念和雇员作用的一种态度或理念,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的思考 柔性组织柔性组织是指与动态竞争条件相适应的具有不断适应环境和自我调整能力的组织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时对其利益相关者应负的责任 简答题 简述企业环境的构成 企业环境由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及微观环境构成 简述企业文化的结构 核心的精神层中间的行为层外在的形象层 简述企业文化的功能 积极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创新功能辐射功能 消极功能:组织变革的障碍文化多样化的障碍兼并和收购的障碍 试述企业环境的新变化 全球一体化信息技术化的发展知识经济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兴起 试述企业如何管理环境 (1)树立正确的环境管理观念 (2)选择合适的环境管理分析方法 (3)遵循科学的环境管理程序 (4)对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试述企业管理环境的一般方法 广告舆论联合或联盟制定战略 第三章 名词解释 程序化决策指那些例行的,按照一定的频率或间隔重复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指那些非例行的,很少重复出现的决策 德尔菲法这是一种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的方法,通过综合专家们各自的意见来对方案作出评估和选择 简答题 什么是决策?决策的特征有哪些? 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相对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特征(1)决策要有明确目标,没有目标就不存在决策 (2)决策方案要考虑可行性 (3) 决策的关键和实质是比较和选择

名词解释管理

名词解释管理 名词解释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通过组织中各级管理者有效地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职能,优化各种资源配置,整合组织力量,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管理者:泛指所有执行管理职能,并对组织目标实现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内在规律性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计划(狭义):指定制计划就是根据内外条件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组织职能:旨在特定的环境中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以及组织成员之间的人工协作,按照一定的原则合理配备组织资源,建立组织结构协调组织行为的活动过程。。组织机构(结构):为了有效实现共同目标,进行分工协作而对组织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结合方式、隶属关系所作的体制形式安排。。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并有效管理下级人员的数量。。管理层次:之组织中从最高层管理管理者到基层操作者经过的环节数目。。扁平结构:指管理幅度大而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高层结构:指管理幅度小而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直线型组织结构:是最早、最简单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组织中各种植物自上而下垂直排列,上级对下级有直接的指挥权,下级只能服从一个商机的直线式命令与服从关系。。职能型组织结构:是在直线型组织的基础上,设置各级职能机构协助行使管理职能,各级职能机构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购衣向下级发布命令指示。。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又称复合型组织,它是上述两种类型的结合,以直线型为基础,在主管人员之下设置职能机构,协助主管人员工作,不对下级直接指挥只对下级职能机构进行业务指导。。矩阵制组织结构是按照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工程项目或服务项目划分的小组相结合的一种组织形式。。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又称分权的联邦制,属于分权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是在公司统一领导下把组织内部的经营活动按产品或地区、顾客、设备的不同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事业部。。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为了实现组织预定目标运用其法定权利和自身影响力引领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行动过程。。权力:是一种以其他人的需要为基础的依赖关系,其直接表现就是领导者分配资源来实现目标的能力。。控制: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以计划为标准由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行为活动进行检查、监督、调整等管理活动的过程。。企业:指依法设立的生产、流通、交换等领域中,从事某种相对固定的商品经济活动,通过提供某种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或劳务实现盈利,进

安全管理名词解释

安全管理相关名词解释 【安全生产】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保证生产顺利进行。【本质安全】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HSE 管理体系推进原则】指统一规范、继承创新、分类指导、高效务实。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 管理体系建设推进计划》,中油安字[2007]343 号。 【安全管理“0123 管理法”】0—重大事故为零的管理目标;1—第一把手为第一责任;2—岗位、班组标准化的双标建设;3—全员教育、全面管理、全线预防的“三全”对策。 【两书一表】HSE 作业指导书、作业计划书、现场检查表; 【“三全”原则】安全管理要求的“三全”原则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 【“三点”控制】安全管理“三点”控制指“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 【三要六查】安全工作“三要六查”是指要吸取事故教训,查思想认识,查责任落实;要学习规程规定,查规章执行,查遵章守纪;要强化安全管理,查隐患治理,查预案落实。 【四不放过】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四懂三会】四懂:1 懂设备的结构;2 懂设备的性能;3 懂设备的工作原理;4 懂设备的用途。三会:1 会操作使用;2 会维护保养;3 会排除故障。 【四个凡事】安全管理的“四个凡事”:指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 【六大禁令】为进一步规范员工安全行为,防止和杜绝“三违”现象,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即集团公司颁布了反违章禁令: 一、严禁特种作业无有效操作证人员上岗操作; 二、严禁违反操作规程操作; 三、严禁无票证从事危险作业; 四、严禁脱岗、睡岗和酒后上岗; 五、严禁违反规定运输民爆物品、放射源和危险化学品; 六、严禁违章指挥、强令他人违章作业。 【六个支撑体系】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安全信息工程体系、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安全培训体系、应急救援体系。 【六查】安全检查工作“六查”的主要内容:查人员思想、查安全制度、查管理措施、查隐患治理、查事故处理、查安全台帐。 【九个到位】安全管理应做到的“九个到位”:领导责任到位,安管人员到位,规章执行到位,教育培训到位,技术技能到位,防范措施到位,检查力度到位,整改处罚到位,全员意识到位。 【特种作业人员】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管理: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时间、信息等)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决策、激励与创新,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组织: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群人的集合,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以完成单独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所不能完成的各项任务。 3、管理职能:管理作为一个工作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管理者的职能,也即通常所说的管理者的职能。 4、环境复杂性程度:环境复杂性程度是指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及组织所拥有的与这些要素相关的知识广度。 5、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构成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经济政策,它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的系统,主要是由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等4个要素构成。 6、战略性计划: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 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7、决策:决策是决策者为达到某种预订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制定出若干行动法案,对此作出一种具有判断性的选择,予以实施,直到目标实现。 决策的简单定义就是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 8、5W1H: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 Who—谁去做?人员 When—何时做?时间 Why—为什么做?原因 Where—何地做?地点 How—怎样做?达到目标的方式、手段 9、程序:程序是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需方法的计划,它详细列出必须完成某类活动的方式,并按时间顺序对活动进行排序。 10、目标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就是要通过企业目标体系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把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合理地组织起来,把上下左右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把每个人的潜力全部挖掘出来,形成一个为实现企业总目标而相互紧密协作地有机整体。通过这个有机整体的运转,就能把整个企业的人、财、物和供、产、销等各项管理工作协调起来,朝着企业总目标健康地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管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 1、管理: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所谓“合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的,因为具有局限性和相对的合理性。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用的资源,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其中人员是最重要的,所以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是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这也是组织设立的原因。 2、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3、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4、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5、运筹学:是一种分析的、实验的和定量的方法,专门研究在既定物质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的,如果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财和物等资源。P20 6、决策科学化:决策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P21 7、全面质量管理: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P22 8、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P22 9、精益生产: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P23 10、精益思想:根据客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是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P23 11、核心资源: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P24 12、核心能力: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P24 13、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P84 (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管理者既可以做个体决策,也可以做群体决策。(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有多个步骤组成。 (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点讲义

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点 典型题型:以安全管理为主线的综合案例 主要知识点包括: (1)需要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或组织专家论证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2)安全检查评分表及现场安全状况的判定 (3)分析事故原因、责任 (4)判断事故的类型、等级 (5)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控制要点 (6)现场管理要点(包括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消防、临时用电、临时用水) 特点:改错题、判断题、措施题 学习方法建议: 安全管理的案例可总结为二个典型模式: 【背景资料】 1.某工程(脚手架、模板、吊装、基坑支护、洞口、临边、高空作业、机具、用电工程等)某事故发生(如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机械伤害、触电、环境污染等)。 2.现场安全大检查,发现现场管理混乱,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问题及解题思路】 (一)判定事故类型、等级(P287~P288) 建筑业伤亡事故最常见为五大事故: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 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把伤亡事故分为: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说明: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二)分析事故原因、责任(参考答题模板) (三)事故处理程序(参考答题模板) (1)抢救伤员; (2)保护现场;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管理学 一、名词解析 1、管理(P4):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P7): 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标准化原理(P11):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4、等级链(P13): 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5、伦理(P21): 伦理,是人之所以为人,即单个的人具有同体本质的人,用管理学家的话语说,就是单个人成为“组织人”的理性和原理。 6、功利主义道德观(P23): 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P23 7、问题强度(P28): 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重程度。 8、社会责任(P31): 是企业追求有利于对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

所要求的义务。 9、头脑风暴法(P88): 又称智力激励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的倡导创新思维的法。 10、风险型决策(P94):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就称为风险型决策。 11、市场细分(P114): 指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12、核心能力(P117): 是组织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它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一项能力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用户价值,独特性,延展性。) 13、组织柔性(P135): 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14、负强化(P211): 所谓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15、战略性计划(P111): 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

管理名词解释

oc 《行政管理学》名词解释【行政管理】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再执行法定职能以及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对于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行政环境】影响行政系统生存和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限之外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因素或者条件的总称。内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限之内的、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或者条件的总称。【经济环境】是行政系统外部环境中最基本的方面,是行政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深层环境。【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合,包括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三个部分。狭义的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科学、文化艺术、哲学、思想、信仰、风俗等,又可归纳为两点,即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行政道德】行政系统成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遵循的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行政系统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欲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国际社会环境】一国在与外国或者各种国际组织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影响该国行政系统及其功能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国际组织】是主权国家之间为了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协商对话、解决纠纷或者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依据条约、协议而成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在主权国家内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基本组成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宗教信仰自由】一个国家的公民都有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平等权利,即公民有选择和拒绝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权利,不得强制、敢于人民的自由选择。【独立自主】就是在任何时候,行政系统都要从本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独立的决定自己的政策,保障本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行政职能】行政机关再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它是国家职能的具体执行和体现,其行使受立法机关的监督;反之,它发挥的程度又制约和影响其他国家职能的实现程度。【组织职能】为有效的实现既定行政管理目标和任务,通过建立行政组织机构,确定职位、职责和职权,协调相互关系,将组织内部各个要素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使人、财、物得到最合理的使用。【职能关系】不同管理职能该由谁来行使和管理主体间职责权限的划分。【行政组织】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组织活动过程的统一。就动态讲,行政组织指未完成行政管理任务而进行的组织活动和运行过程。就静态讲,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除政府行政组织外,还包括立法司法企业事业等部门以及社会团体中有行政性职能的机构,狭义上,专指为推行政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组织】自愿组成,为实现共同意愿,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内的若干成员由于生活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等产生的交互行为和共同意识,并由此形成自然的人际关系。【行政组织结构】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它包括行政组织各成员、单位、部门和层级建的分工协作以及联系沟通方式、结构合理、运转灵活的行政组织是实现行政目标、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组织保证。【管理层次】是等级层次,即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额工作部门,这因由工作量来决定。 【管理幅度】一级行政机关或者一名上级领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者工作人员的数量。【编制】狭义的编制是指法定社会主之内人员的数额以及职位的配置。广义的编制是法定社会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规格级别、人员数额、人员结构及职位的配置。【编制管理】按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进行的管理。包括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三方面。【领导】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组织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防御的行为过程。【行政

安全管理学试卷及答案#(精选.)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安全: 是指不因人、机、媒介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损失、人员伤害、任务受影响或造成时间的损失。 2、系统: 由若干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的部分组合而成,具有特定的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整体。 3、重大伤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3~9人的事故,称为重大死亡事故。 4、工伤事故: 是指在生产区域中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 5、“3E”对策: 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因为技术(Engineering)、管理(Enforcement)和教育(Education)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均为E,也有人称之为“3E”对策。 6、特种作业: 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经济损失大社会影响大影响周期长 2、大多数学者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只有两个,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3、事故的能量转移论认为,不希望的或异常的能量转移是伤亡事故的致因。 4、安全教育的内容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安全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 安全技能教育。 5、危险可能性是指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程度 6、在技术指标论证阶段,系统安全工作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对于系统的设计;另一个是对于大纲的管理。 7、故障最小化方法主要有降低故障率和实施安全监控两种形式。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什么叫劳动保护? 答:劳动保护,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2、事故具有哪些基本特性? 答:事故的基本特性有:(可不必展开,仅答出提纲;展开回答不多加分) 1)普遍性2)随机性3)必然性4)因果相关性5)突变性6)潜伏性 7)危害性8)可预防性 3、简述事故调查的目的。 答:主要目的就是防止事故的再发生。也就是说,根据事故调查的结果,提出整改措施,控制事故或消除此类事故。 同时,对于重大特大事故,包括死亡事故,甚至重伤事故,事故调查还是使司法机关正确执法的主要手段。事故调查应满足法律要求,提供违反有关安全法规的资料。 此外,通过事故调查还可以描述事故的发生过程,鉴别事故的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从而积累事故资料,为事故的统计分析及类似系统、产品的设计与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或政府有关部门安全工作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4、如何评价一个设计、设备、工艺工程是否安全? 答:评价一个设计、设备、工艺过程是否安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防止人失误的能力 (2)对人失误后果的控制能力 (3)防止故障传递的能力

管理学名词解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 2、人际技能:人际技能又称人际交往技能,指的是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具体说来,包括:联络、处理、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创造一种使人感到安全并能自由发表意见的氛围,从而激励和诱导组织成员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能力;正确地指挥和指导组织成员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 3、社会责任:是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社会责任是评价从长期来看企业何种行为对社会有益、何种行为对社会有害,并要求企业确定行为对与错的道德标准。 4、指导性计划:只规定一般的方针,指出重点,但不为管理者限定具体的目标或特定的行动方案。 5、目标市场:是指企业决定要进人的细分市场,是企业所选择和确定的营销对象,即企业能够为之提供有效产品与服务的顾客群。 6、市场定位:对企业的产品及企业的形象进行设计,树立企业及其产品的特定形象,从而使企业及其产品在目标顾客的心目中占有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 7、目标管理:就是强调通过目标来进行管理,目标管理应置于管理的中心地位,成为经营管理事件中的一项强有力的中心原则。 8、非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又叫一次性决策,是指对不经常重复发生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所做的决策。这种决策不是经常反复进行的,多为偶然发生或首次出现而又非常重要的问题,缺乏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和资料,没有先例,无章可循,由于解决这类问题的经验不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决策者的知识、经验、洞察力和逻辑思维。 9、风险型决策:它的各种备选方案都存在着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不能肯定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可以测定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对于这种决策,决策者无法准确判断未来的情况,无论选择哪个方案都有一定的风险。 10、不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各种各选方案都存在两种以上可能出现的自然状态,而且不能确定每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的决策。在这种决策中,存在着许多不可控的因素,决策者不能确定每个方案的执行后果,主要凭个人的经验估计进行决策。 11、非正式组织:人们在共同的工作或活动中,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以共同的利益和需要为基础自发形成的群体。除各种类型的正式组织之外,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组织。 12、有机式组织:有机式组织是一种松散、灵活的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结构形式,它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动态适应中的创新。 13、高耸型组织结构:高耸型组织结构又称"直式”结构(tall structure),是指在组织最高层与作业层之间具有多级管理层次,每个层次的管理幅度均较窄小。这就使得在作业人员数量一定的情况下,需要增加许多基层管理人员和中间层次管理人员,其结构特征是"高耸”,传统的组织结构大都是高耸型的。 14、扁平型组织结构:扁平型组织结构又称"横式”结构(flat structure),它的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少,与高耸型组织相反,其结构特征是"扁平”。 15、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

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认为,人除了有经济上的需求外,还有友谊、受人尊重等社会因素方面的需求,社会性需求的满足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们。 2、网络组织结构:是一种“外部化”的组织结构,它只有很小的中心组织,并依靠其他组织以合同为基础进行制造、销售等等业务。 3、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性的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个体价值得到体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 4、影响力: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使人们情愿地,真心地为实现组织或群体的目标而努力。 5、决策方式:决策者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资源的方式。 6、结构性维度:描述组织的内部特征状态的参数。 7、决策树:是用二叉树形图来表示处理逻辑的一种工具。 8、网络计划方法:网络计划方法,是把一个工程项目分解成若干作业(或称活动),然后根据作业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进行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分别轻重缓急,从而对项目整体进行控制和调节,更好地监控项目的进度,发现可能的瓶颈环节,以及必要时调度资源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9、前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10、决策方式体系:决策方式体是由以下三方面构成:1)明确区分组织运行过程中的决策问题类型;2)指明各种问题的具体决策责任人;3)规定决策责任人在进行决策时所采用的决策方式。 11、管理人假设:遵循令人满意准则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 12、事业部结构组织:称为产品部式结构或战略经营单位。即按产品或地区设立事业部或大的子公司,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较完整的职能机构。 13、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 14、职权:职权是由于处于更高层次的管理者的授权而获得的(需要一定的程序)——权力链。 15、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把人的一切行为都看成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获得报酬。

管理相关名词解释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与指挥、控制等职能来优化配置协调人、财、物、信息等资源,以有效地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特征: 目的性组织性人本性创新性科学性艺术性 管理的二重性具体是指管理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一方面是指管理活动的产生具有客观必然性,是由人们的共同协作劳动而引起的。另一方面是指管理具有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具有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属性。任何管理都是一定社会制度下的管理,都要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管理的社会属性表明,组织处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生产关系性质下,其用于改善、维护与发展生产关系方面的管理理论、方式、手段往往存在差异,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了组织管理的目的,决定了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的选择和运用。这体现了管理的特殊性与个性的一面。 管理的二重性理论有利于人们全面认识管理人员的素质结构 管理的二重性理论有利于我们正确对待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 管理的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创新职能 管理的基本原理 所谓基本原理,就是对事物的实质及其基本运动规律的表述。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在对管理工作的对象、核心、过程、目的进行科学分析之后,从中得到的带有普遍规律性的认识,反映了一切具体领域管理活动的实质及其基本运动规律。 系统原理是从系统论角度认识和处理管理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系统论是通过分析系统的构成、功能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来揭示系统的性质及其运行规律的理论 系统的性质:目的性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结构性功能性 效益原理是指管理者要树立全面、正确的组织效益观,在对组织运作的管理中要运用科学方法注重效率和效果的经济分析和社会分析,追求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相同的有效产出,或以相同的投入实现尽可能多的有效产出的理想管理境界。 人们对管理效益的追求应当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2) 近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3) 局部效益同全局效益协调一致的原则。

(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学复习

1、安全 2、系统 3、重大伤亡事故 4、工伤事故 5、“3E”对策 6、特种作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每空1分) 2、大多数学者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只有个,即和。(每空1分) 3、事故的能量转移论认为,的或的能量转移是伤亡事故的致因。(每空1分) 4、安全教育的内容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和。(每空1分) 5、危险可能性是。(每空2分) 6、在技术指标论证阶段,系统安全工作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另一个是。(每空1分)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什么叫劳动保护? 2、事故具有哪些基本特性? 3、简述事故调查的目的。 4、如何评价一个设计、设备、工艺工程是否安全? 5、“三不放过”原则是什么内容? 四、问答题(任选其一做答,共15分。若两道都回答,不重复加分) 1、管理的基本原理中,人本原理是什么含义? 2、阐述实施系统安全管理的要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安全:是指不因人、机、媒介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损失、人员伤害、任务受影响或造成时间的损失。(或者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或损失或环境危害的条件;或者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 2、系统:由若干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的部分组合而成,具有特定的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整体。 3、重大伤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3~9人的事故,称为重大死亡事故。 4、工伤事故:是指在生产区域中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 5、“3E”对策: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因为技术(Engineering)、管理(Enforcement)和教育(Education)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均为E,也有人称之为“3E”对策。 6、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经济损失大社会影响大影响周期长(每空1分) 2、2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每空1分) 3、不希望异常(每空1分) 4、安全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每空1分) 5、指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程度。(每空2分) 6、对于系统的设计对于大纲的管理(每空1分)

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管理: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组织管理任务的过程。 管理目标:先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提出组织在一定时期的总目标,然后由组织内各部门和员工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的各自为分目标而奋斗,从而使组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 管理层次:是指一个组织设立的行政等级的数目。 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 代表人角色:管理者代表一个组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领导者角色:管理者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指挥和协调作用。 联络者角色:管理者为了建立和协调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所起的联络作用。 信息角色: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管理者必须保证有足够的信息。 决策角色: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正式组织:具有一定结构,同一目标和特定功能的行为系统。 非正式组织: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行程的以情感,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是规定的群体。 数量管理理论: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做出最优秀规划和决策。系统管理理论: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 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的管理过程, 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 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 构类型。 权变理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 领导方式或领导风格,领导工作强烈地 受到领导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 路径——目标理论:领导者的工作是帮 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 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各自的目标与群体 或组织的总体目标一致。 激励的需要理论:根据对人性的理解, 着重突出激励对象的未满足的需要类 型。 激励的过程理论:试图说明员工面对激 励措施,如何选择行为方式去满足他们 的需要,以及确定其行为方式的选择是 否成功。 公平理论: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 作积极性的影响。 期望理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 能给个人带来又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 才会采取特定的行动。 激励的强化理论:对激励进行针对性的 刺激,只看员工的行为及其结果之间的 关系,而不是突出激励的内容和过程。 甘特图: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 “法约尔跳板”原理:指在层级划分严 格的组织中,为提高办事效率,两个分 属不同系统的部门遇到只有协作才能解 决的问题时,可先自行商量、自行解决, 只有协商不成时才报请上级部门解决。 精益思想: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 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 是要保留下来的,使创造价值的各种活 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 产,而不是把产品硬推给用户,暴露出 价值流中隐藏的缺陷,不断完善。 核心能力:公司的主要能力,即使公司 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强项,是其它 对手很难达到或者无法具备的一种能 力。 所有权优势:企业拥有的能获得的外国 企业所不具备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 有权。 内部优势: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市场,发 挥自有的所有权优势,使企业缓解或免 除外部市场的结构性和交易性的失灵可 能造成的风险和损失,从而节约交易成 本。 区位优势:因生产地点的不同选择的不 同而形成的竞争优势。 信息的采集: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 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搜寻并占有各类信 息的过程。 信息的加工:对采集来的通常显得杂乱 无章的大量信息进行鉴别和筛选,是信 息条理化,规范化,准确化的过程。 信息的存储:对加工后的信息进行记录, 存放,保管以便使用的过程。 信息的利用:有意识的运用存储的信息 去解决管理中具体问题的过程。 头脑风暴法: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 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 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 路。 名义小组技术:管理者先选择一些对要 解决的问题有研究或有经验的人作为小 组成员,并向他们提供与决策问题相关 的信息。小组成员各自先不通气,独立 思考,提出决策建议,并尽可能详细的 将自己提出的备选方案写成文字资料。 然后召集会议,让小组成员一一陈述自 己的方案,并形成对其他方案的意见, 提交管理者作为决策参考。 德尔菲技术: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和 邀请做过相关研究或有相关经验的专 家,将于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 家,请他们各自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写成书面材料,管理者收集并综合专 家们的意见后,将综合意见反馈给各位 专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如果分歧很 大,则开会集中讨论;否则管理者分头 与专家联络。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形成 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战略性计划: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 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总目标和寻求组织 在环境总的地位的计划。

安全管理学复习资料

1.安全的三大定义: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安全是指没有 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或损失或环境危害的条件;安全是指不因人、机、媒介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损失、人员伤害、任务受影响或造成时间的损失。 2.填空)安全问题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经济损失大、社会影响大、影响周 期长。 3.填空)可靠性技术的核心是失效分析;安全性技术的核心是危险分析。 4.名词解释)系统安全的定义—在系统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和成本为约束 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则、准则和技术,使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 5.问答)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弹性原理。 6.填空)系统管理的四大基本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 7.名词解释)安全管理—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 8.填空)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控制事故,控制事故最好的方式是实施事故预防。 9.填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 需要)、自我实现。 10.名词解释)事故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背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 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照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11.填空)海因里希法则:严重伤害、轻微伤害、没有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是1:29:300.。 12.填空)事故的基本特征:普遍性、随机性、必然性、因果相关性、突发性、潜伏性、危害性、 可预防性。 13.填空)伤害的分类:暂时性失能伤害、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永久性全失能伤害、死亡。 14.名词解释)伤亡事故—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从事故统计的角度把造成损失工作日达到或超过1 天的人身伤害或急性中毒事故称作伤亡事故。 15.名词解释)工伤事故—在生产区域中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工伤事故包括工作意外 事故和职业病所致的伤残及死亡。 16.事故的分类: )填空)按伤害程度分:轻伤﹤105d 重伤﹥﹦105d 括急性中毒死亡,或受伤后在30d内死亡事故。死亡损失工作日为6000d 19.(3)填空)按事故严重程度分析: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1到2人、重大死亡事 故—3到9人、特大死亡事故—10人及其以上、特别重大死亡事故 ●民航客机发生的机毁人亡(死亡40人及其以上)事故。 ●(2)专机和外国民航客机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机毁人亡事故。 ●铁路、水运、矿山、水利电力事故造成一次死亡50人及其以上,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 失1000万及其以上的事故。 ●公路和其他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及其以上的事故(航空、 航天器科研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除外)。 ●一次造成职工和居民100人及其以上的急性中毒事故。 ●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20.(4)填空)按事故经济损失程度分类:一般损失事故﹤1万元 1万元﹤较大损失事故﹤10 万元 10万元﹤重大损失事故﹤100万元 100万元﹤特大损失事故 21.17.填空)事故的原因: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80﹪以上)和物得不安全状态 22.填空)事故的间接原因—技术上和设计上有缺陷;教育培训不够;身体的原因;精神的原因; 管理上有缺陷;学校教育的原因;社会历史原因 23.事故致因理论—阐述事故为什么会发生,是怎样发生事故的,以及如何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 24.填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936--海因里希--《工业事故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时一连串 的事件按一定因果关系依次发生的结果,并用多米诺骨牌来说明着这种因果关系。 25.填空)流行性病学法(葛登)—对于事故,一是要考虑人的因素,二是要考虑环境的因素, 三是考虑引起事故的媒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