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法04579大纲
- 格式:rtf
- 大小:551.02 KB
- 文档页数:31
页
课程代码:0457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我国中学语文课程独立设科于(A)
A.1903年
B.1912年
C.1919年
D.1949年
2.工具性与(C)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A.文学性
B.文化性
C.人文性
D.思想性
3.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研究得最经常也是最多的文本是(A)
A.中学语文教科书
B.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C.中学语文课程大纲
D.现行《语文课程标准》
4.语文学科具有审美享受和调节塑造人的文化心理的作用,这体现了语文学科的(C)
A.发展功能
B.塑造功能
C.调适功能
D.使用功能
5.非智力因素在语文学习中与意向活动相联系,起意向作用,属于学习活动的(D)
A.操作系统
B.认知系统
C.意向调节系统
D.动力调节系统
6.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语文施教能力之一是(D)
A.钻研教材的能力
B.设计教学的能力
C.指导复习的能力
第1页共8。
《中学语文教学法04579》模拟演练考试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语文”这一名称始用于()A.1903年B.1919年C.1949年D.1963年【答案】C【解析】“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
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
【分值】1.02.作文教学中,使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是()A.命好题目B.写前指导C.认真批改D.做好讲评【答案】B【解析】无【分值】1.03.既是一种读的训练也是一种说的训练的教学方法是()A.复述B.朗读C.答问D.讨论【答案】B【解析】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陶冶情操,奠定语文知识基础。
【分值】1.04.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是()A.2500个B.3000个C.3500个D.4000个【答案】C【解析】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是3500个,会写3000个左右。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版)中第二部分里有对每一阶段的详细要求,其中:第一阶段(1-2年级)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第二阶段(3-4年级)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第三阶段(5-6年级)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第四阶段(7-9年级)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分值】1.05.需要整理语文知识体系中的要点来复习的方法叫()A.强化复习法B.练习复习法C.纲要复习法D.追忆复习法【答案】C【解析】无【分值】1.06.复习课的升华与拓展阶段是()A.布置任务B.展开复习C.归纳整理D.巩固提高【答案】D【解析】巩复习课的升华与拓展阶段是巩固提高。
附件2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课程代码:04579)考试大纲目录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的依据及构成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第三节中学语文教材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第一节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第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第四节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第五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第四章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生教师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第五章语言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第一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意义第二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内容第三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及要求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第一节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第二节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第三节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第四节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第五节中学阅读教学的备课第七章中学的作文教学第一节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第二节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及方式第三节中学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第四节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和课型第五节中学作文教学的备课第八章中学的口语交际训练第一节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和任务第二节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第三节常用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第四节口语交际训练方案的制订第九章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第一节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第二节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方式第三节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原则第十章中学语文课的复习与测试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的复习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的测试Ⅲ.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的教育应用理论学科,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从业者必须修读的一门课程。
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认识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论,明确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形成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为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工作者打下基础。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121452课程名称:中学语文教学法英文名称: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课程类别:选修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教育学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中学语文教学法立足于教育科学研究,围绕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讲解。
具体内容涉及语文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性质和目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资源、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台、语文课程评价和语文教师教育等诸多方面。
并在论述过程中提供诸多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应用性与实用性。
English introduction:The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 is 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focusing on the hot spots, difficult points and key issues in the middle school Chinese new course teaching.Specific content involves Chinese curriculum concept, Chinese curriculum nature and goal, reading teaching, writing teaching, o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Chinese comprehensive learning, Chinese curriculum resources,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whole Chinese curriculum, Chinese curriculum evaluation and Chinese teacher education and many other aspects.And in the process of the discussion provides many cases, theory and practice, with application and practicality.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中学语文教学法这一门课,主要是要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课程名称: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代码:04579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的教育应用理论学科,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从业者必须修读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认识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论,明确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形成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为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工作者打下基础,能够运用本学科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学习本课程,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切忌空谈。
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注意联系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以及与语文相关的学科知识,联系语文教学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课程的内容。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应先修教育学课程,因为这是一门研究中学语文教育阶段中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矛盾及其运动的学科。
学习本课程,还应先修心理学课程,因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它以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语言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依据。
学习本课程,需要有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学科基础。
因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特定领域为中学语文教育实践。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综合运用上述相关学科的理论去解决中学语文教育问题的,所以,学习本课程必须先具备上述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语文教师专业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语文教师专业化内涵,掌握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以及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语文教师专业化阐释识记:什么是教师专业化(一般)理解:为什么要求专业化的语文教师形象(次重点)应用:专业化的语文教师形象包括哪些方面(重点)(二)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识记: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素养包括哪些方面(一般)理解:语文教师的普通文化知识素养包括哪些内容(重点)应用: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包括哪些内容(次重点)(三)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识记: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有哪些(一般)理解:如何实现语文教师语文知识体系的重构(次重点)应用:如何提高语文教师专业情意的发展(重点)第二章语文课程百年沿革及其经验教训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独立设置国文学科的起步与探索,“国语”科和“白话文教学”的推行,掌握新中国语文学科定名和17年的曲折道路。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重点★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教学法的“法”有两层含义,一是方法论的含义,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
二是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语文”实际上指的是汉语文。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
“语文”作为一个学科名称,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正式确定使用的。
中国历史上的语文教育,是综合在以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的混合型的教育之中。
“五四”运动以后,言文一致,国语统一成了时代潮流。
在小学、初中设“国语”课,高中仍沿用“国文”。
叶圣陶先生曾作过说明:“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因此,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可作如下表述: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
1、语文学科是基础课——是工作与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其他各学科的基础。
2、语文学科是文化基础课——指其饱含思想文化内涵。
3、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强调这门学科主要在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不在其他。
有关的语文知识、思想文化内涵、审美陶冶,要围绕和渗透在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之中。
★语文学科的特点:1、语文学科的技能性和实践性。
2、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3、语文学科的社会性与综合性。
★根据什么来确定学科的目的任务呢?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2、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3、社会需要。
4、学生的年龄特征。
★正确理解中学语文学科目的任务,要注意以下各点:1、培养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目标,是语文教学问题的中心所在2、围绕读写听说能力训练来进行。
3、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4、重在打好基础。
★一份比较完备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其基础内容应包括如下各项:1、语文学科的任务及其重要性;2、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是依据学科教学的总任务来确定的。
学院动态第二期(总第3期)马鞍山技师学院、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2013年4月25日本期主要内容来人来访1.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在我院主持召开职业教育工作调研座谈会2.市委常委、副市长苏从勇来我院调研旅游专业建设发展情况外出公务2013年3月—4月外出公务一览表教育科研1.学院召开院务会学习贯彻“第二十次全省高校党建暨2013年高教工作会议”精神2.学院参加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视频会议3.我院圆满完成马鞍山市2013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和选拔选调生笔试考务工作4.“计算机类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衔接问题的研究”课题(省级)顺利开题5.学院召开第二次教学工作例会暨督导工作会议6.我院选手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佳绩7.学生处开展2013级春招生心理健康普测工作8.团委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内部管理1.陈春林副院长主持召开2013年春季学生工作会议2.学院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项目建设专家论证会3.2012年学院信息宣传工作上新台阶4.公租房一期工程内外装饰装修全面开展5.学院开通网上缴费系统6.总务处、财务处召开固定资产管理专题会议招生就业1.学院2013年自主招生录取人数比去年翻番2.学院北区447名春季顶岗实习学生分赴企业实习培训鉴定1.安徽省创业模拟实训教材研讨会在我院召开2.我院与马鞍山团市委商讨合作开展青年创业工作3.学院创业孵化基地业主赴市科创中心参观学习合作交流1.陈春林副院长一行赴昆山等地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2.管理工程系与新开元大酒店签署校企合作协议3.电气工程系与三菱电机商谈校企合作4.经济贸易系与芜湖迈讯公司商洽合作5.旅游英语专业8名学生参加“2013年朱然博物馆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简讯十三则职教动态1.高职自主招生搅动教育形态2.《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发布来人来访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在我院主持召开职业教育工作调研座谈会3月28日,省教育厅厅长程艺调研马鞍山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课程代码:04579)考试大纲目录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的依据及构成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第三节中学语文教材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第一节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第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第四节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第五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第四章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生教师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第五章语言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第一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意义第二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内容第三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及要求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第一节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第二节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第三节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第四节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第五节中学阅读教学的备课第七章中学的作文教学第一节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第二节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及方式第三节中学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第四节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和课型第五节中学作文教学的备课第八章中学的口语交际训练第一节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和任务第二节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第三节常用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第四节口语交际训练方案的制订第九章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第一节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第二节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方式第三节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原则第十章中学语文课的复习与测试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的复习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的测试Ⅲ.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的教育应用理论学科,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从业者必须修读的一门课程。
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认识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论,明确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形成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为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工作者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语文教学工作,具备本学科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能够运用本学科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学习本课程,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智育、美育和情感教育的本质联系;中学语文课程的任务与教师专业素养;中学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中学语文课中阅读、作文、口语交际教学以及课外活动各个领域的特殊原理和方法;中学语文课程的复习与测试等。
学习本课程,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范读、课文分析、教材处理、教学评议、“双基”分析、板书设计、作文批改、讲课、课外辅导、考试命题等。
学习本课程,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切忌空谈。
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注意联系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以及与语文相关的学科知识,联系语文教学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课程的内容。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或区别。
学习本课程,应先修教育学课程,因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研究中学语文教育阶段中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矛盾及其运动的学科。
它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以教育学尤其是课程论、教学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学习本课程,还应先修心理学课程,因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它以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语言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依据。
学习本课程,需要有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学科基础。
因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特定领域为中学语文教育实践,所以,汉语言文学学科如语言学、文学、文章学、阅读学、写作学、言语交际学等的基础理论,也都是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必然依据。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综合运用上述相关学科的理论去解决中学语文教育问题的,所以,学习本课程必须先具备上述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分章设置。
其中,第一章至第四章为课程论部分;第五章至第十章为教学论部分。
本课程的重点章为第一、六章,次重点章为第三、七章,其余为一般章。
学习的难点主要集中在重点章和次重点章。
本课程的学习时间应不少于 72 学时。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掌握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需要深入理解其中关于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分析以及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和体系。
难点在于对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12 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一、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1、语文教育的含义2、语文课的设立3、“语文”名称的含义二、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1、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一、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二、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1、国家的教育方针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1、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1、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2、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3、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三)考核知识点1、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四)考核要求1、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识记:语文教育;语文课的设立;“语文”名称的含义。
(2)领会: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简单运用: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4)综合运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1)识记: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2)领会: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语文素养的内涵。
(3)简单运用: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4)综合运用: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
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语文课程内容系统的构成,认识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掌握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及其使用。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6 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依据及构成一、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依据1、课程理论依据2、社会需要依据3、学科规律依据4、学生心理依据二、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系统的构成1、识字与写字2、阅读3、写作4、口语交际5、综合性学习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一、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编订1、过去的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2、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二、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1、课程导引2、课程性质3、课程目标4、课程内容5、教学建议6、相关附录三、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1、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管理及其评价的基础第三节中学语文教材一、语文教材的意义1、凭借功能2、示范功能3、教育功能4、发展功能二、中学语文教科书1、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2、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三、现行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求四、中学语文教材的使用1、语文教材的使用理念2、语文教科书的钻研(三)考核知识点1、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依据及构成2、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3、中学语文教材(四)考核要求1、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依据及构成(1)识记:课程。
(2)领会: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依据。
(3)简单应用: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要素。
(4)综合应用: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系统。
2、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1)识记: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
(2)领会: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
(3)简单应用: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
(4)综合应用: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
3、中学语文教材(1)识记:中学语文教材的概念;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
(2)领会:现行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求;语文教材的使用理念。
(3)简单应用:语文教材的意义。
(4)综合应用:语文教科书的钻研。
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掌握中学语文德育、智育、美育和情感教育的依据、特点和内容。
本章是本课程的次重点部分,需要理解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
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智育、美育和情感教育的特点。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8 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一、语文教育的基础性二、语文教育的整体性三、语文教育的终身性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一、语文德育的依据1、从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看2、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过程看二、语文德育的特点1、情与理的结合2、德育内容的明朗性与隐蔽性三、语文德育的内容1、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2、培养学生优良的政治品质3、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第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一、语文智育的依据1、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看2、从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看二、语文智育的特点1、语文智育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关系紧密2、语文智育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关系紧密三、语文智育的内容1、培养观察力2、培养记忆力3、培养思维能力4、培养想象力5、培养注意力第四节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一、语文美育的依据1、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2、语文学科的优越条件二、语文美育的特点1、形象生动性2、情感愉悦性3、个性鲜明性4、和谐统一性三、语文美育的内容1、自然美2、社会美3、艺术美第五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一、语文情育的依据1、语文情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需要2、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情育因素3、学生情感活动特点为情育提供条件二、语文情育的特点1、语文情育以语言为媒介2、语文情育始终伴随认知教育进行3、语文情育与认知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三、语文情育的内容1、良好的情感品质2、积极的情感倾向3、高尚的情感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三)考核知识点1、语文教育功能的特殊性。
2、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3、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4、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
5、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的关系。
(四)考核要求1、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
(1)识记:语文学科的三种功能。
(2)领会:语文教育功能特殊性的三个方面。
(3)简单应用:语文教育各种功能在教学中的体现。
(4)综合应用:语文教育功能在教学中的综合发挥。
2、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1)识记:德育;语文德育的内容。
(2)领会:语文德育的依据。
(3)简单应用:语文德育特点在教学中的体现。
(4)综合应用:遵循语文德育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
3、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1)识记:智育;语文智育的内容。
(2)领会:语文智育的依据。
(3)简单应用:语文智育特点在教学中的体现。
(4)综合应用:遵循语文智育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智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