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市北斗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

深圳市北斗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

深圳市北斗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
深圳市北斗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

深圳市北斗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

摘要:

北斗产业是指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制造、地面接收、终端设备以及运营服务等相关行业的总称,其产品在军事、民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和应用限制。深圳市一直致力于推动北斗产业的发展,并在技术、产品、服务、支撑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通过研究深圳市北斗产业发展的背景和基础,分析其发展现状,探讨该产业未来的发展重点,为提升深圳市北斗产业创新能力、拓宽应用范围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北斗产业;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产业是指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制造、地面接收、终端设备以及运营服务等相关行业的总称。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卫星导航作为绝大多数综合信息服务的时空信息源,在国防信息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快发展北斗产业,既是国家安全的需要,更是市场发展的需要,对打破GPS垄断国内市场、国家战略资源掌控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北斗产业链包括空间卫星、地面系统、终端设备以及运营服务四大环节(如图1所示)。其中,终端系统产业链主要包括:导航芯片(及嵌入式软件)——导航模块(包含天线、芯片、板卡等)——终端设备(包括军用和民用设备)——系统集成与运营服务。其中,研发难度最大、附加价值最高的产业环节是芯片的研发与制造,包括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决定着整个北斗产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研究深圳市北斗产业发展的背景和基础,分析其发展现状,探讨该产业未来的发展重点,为提升深圳市北斗产业创新能力、拓宽应用范围提供科学参考。

一、北斗产业发展背景

1.1国际背景

当前,全球共有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分别是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格洛纳斯)、欧洲的GALILEO(伽利略)和中国的北斗(COMPASS)卫星导系统。

其中,美国GPS系统是由美国国防部从1973年开始筹建,1994年3月正式运,是当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卫星导航系统,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该系统的成功源于政府持续性的投入、免费提供民用服务培育规模市场,以及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各种最新技术。目前,GPS系统已经形成集军事民用于一身,带动芯片制造、终端设备、导航服务发展的综合性产业。

俄罗斯GLONASS系统启动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技术和经济问题,过去20年间,GLONASS系统一直未成为世界主要卫星导航系统,其市场发展也比较滞后。近年来俄罗斯大力推动GLONASS系统的应用,制定强制安装政策,所需费用由政府补偿,并提高进口GPS 导航设备关税。当前,已有23%的飞机、87%的船只和80%的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其自主导航系统。

欧洲GALILEO系统是欧洲主导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启动于2002年,但由于卫星发射计划延误,发展比较缓慢。当前欧洲市场还没有专门为GALILEO系统设计产品,也没有独立的产业市场。2008年GALILEO重启。除了4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外,还有一些区域性的卫星导航系统也同时存在,如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IRNSS)和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QZSS)等。

1.2国内背景

我国政府从2000年起开始进行“北斗一代”系统的研制,2003年建成并开始运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计划共分为三步:第一步,北斗一代系统2003年建成并开始运行;第二步,北斗二代一期于2012年实现对亚太地区的服务覆盖,2011年年底前投入试运营;第三步,北斗二代二期于2020年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1年12月日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的试运行服务。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达到GPS 同等水平。

自北斗卫星系统建设之初,北斗就有了小范围的应用。北斗一代系统在专业领域已有了一定的应用,用户约10万户。北斗二代芯片、终端研发正在加速,目前处于比测、定型阶段,部分产业已经实现量产。由国家北斗办组织,相应主管部门具体实施的北斗二代卫星导

航国家重大专项,将对我国北斗产业形成重要推动力,该重大专项包括了国防与民用20个部门共42个应用示范工程,覆盖交通、气象、农业、中移动等领域项目。目前,已经启动交通部“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等北斗产业应用项目。

我国北斗产业的发展,是从“基础”和“示范”双方向打通产业链,并依托政府重大专项积极示范,加大产业和区域应用推广的力度,尽快形成规模效应,奠定全面推广应用的产业化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到周边国家和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

二、深圳市北斗产业发展基础

2012年3月,解放军总装备部与广东省省政府联合批复了《珠三角卫星导航应用示范

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是国家首个落户地方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区域性应用示范工程。目前,广东的卫星导航产业初具规模,聚集企业超过400家,产业发展具备产业链较完整、生产配套能力强、市场推广应用潜力大等优势。广东将使卫星导航技术应用到交通、测绘、航运、物流、机械控制等产业中,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为推进珠三角卫星导航系统示范工程建设,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组建了广东省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联盟,通过加强上下游配套合作,整合提升产业链,加快发展广东省卫星导航产业。2012年5月15日,总装备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广州举行了珠三角卫星导航应用示范系统工程启动仪式并举行了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联盟成立大会。

深圳卫星导航产业先发优势显著。

(1)政策方面。2011年12月深圳市政府审议并通过了《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

兴发展规划(2011-2015)》和《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兴发展政策》,这些政策规划将

促进深圳地区北斗卫星的应用和产业发展。

(2)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深圳作为全球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地位日益巩固,在卫星导航终端整机研发和生产领域已形成先发优势,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囯首位,拥有涵盖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等环节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深圳生产制造的民用车载卫星导航仪占全国40%以上的市场份额。

(3)市场环境具有优势。深圳市资本市场发达活跃,生产配套能力强,粵港澳合作互补优势独特,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4)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先进。移动通信、汽车信息化、公共事务管理等领域的众多企业的商务模式和服务理念创新均走在全国前列,拥有率先开展新兴技术示范应用的优越条件,有利于北斗卫星系统应用产业化工作的开展。

三、发展现状

3.1已有成果

(1)成立深圳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产业化联盟。2012年11月16日,深圳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产业化联盟正式成立,并发布了《深圳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产业化实施方案》,标志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重大专项第一个区域示范应用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成为推动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民用化的关键性工程。

(2)导航企业涌现。导航系统与位置服务被看作推动北斗民用与产业化的重要应用领域。当前,国内已有导航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广东两地。目前国内60%以上的民用车载卫星导航仪是珠三角制造生产的,珠三角是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链的聚集地,目前广东省卫星导航企业有400多家,60.7%集中在深圳。深圳市作为全国重要的导航信息终端研发和生产聚集地区,已涌现了华信天线、朗赛微波、深圳华颖锐兴、中兴通信、凯立德、索菱、欧华、天派电子、航盛电子、华强、众鸿科技、路畅、豪恩电子等导航终端产品龙头企业。

(3)自主研发实力增强。为了取代进口材料,降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长久地提高企业利润,深圳市多家北斗产业相关企业投入巨资进行北斗终端产品的自主研发。例如,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了深圳市市级工程实验室——北斗导航终端技术工程实验室。仅2012年,该实验室就申请了11项专利,其中7项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目前,该公司研发的产品主要针对定位功能而设计,将来的研发方向是和通讯、多媒体等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将智能手机与车载导航系统进行无缝连接。

(4)产品功能多元化。两年以来,深圳市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迅速,产品日趋多元化。例如,深圳市华信天线技术有限公司已开发近20款卫星定位相关产品,包括车载天线、航空天线、抗干扰天线、手持机天线、基准站天线等。其中,北斗抗干扰天线产品可同时对抗多路的空间干扰,对脉冲干扰、宽带干扰和连续波干扰等多种类型的干扰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可广泛应用于对抗干扰有特殊要求的场合。北斗基准站天线采用多频扼流圈设计,相位中心精度达到毫米级,且相位中心稳定性高,重复性好,可广泛应用与大地测绘、海洋测量、航道测量、疏浚测量等高精度场合。深圳市领华卫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适合在平板电脑、手机、电视等载体上的导航仪,具有3D实景放大图,车道转向信息指示图等显示,含有交通信息实时路况播报功能,24小时准确反映道路拥堵情况。

(5)与其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结合。2012年,深圳市合正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智能云北斗卫星导航车载终端系统;该系统结合云服务技术,使用稳定、安全的车规

级操作平台,提供更精准的导航服务。

3.2现存问题

在发展取得较好成果的同时,深圳市北斗产业仍面临以下3点主要问题:

(1)“有星无芯”。芯片环节是产业链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最高的环节,没有芯片发展必然受到限制。目前国内自主生产北斗终端芯片的厂商主要有和芯星通、东方联星、华力创通、泰斗微电子、北斗星通、合众思壮、国腾电子、寰亚翔宇、北斗天汇等企业,大部分位于北京。广东省仅东莞泰斗微一家,深圳导航企业主要采用泰斗微芯片。

(2)技术相对落后,成本相对较高。卫星导航产业实现技术国际化和市场全球化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行业从业者的身上。国内外市场蓬勃发展的实现需要整体上的大战略大策划,国内在系统整体技术与基础上落后国际先进水平10年。

(3)市场占有率不高。但据赛迪统计[10],目前我市卫星导航产业中,北斗系统的市场规模只占6%左右,其余皆为GPS应用。在从事卫星导航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业务年收入不超过10亿元,且以代理GPS产品或从事整机组装生产为主。大量中小企业重复投资,缺乏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北斗系统目前还主要应用于海事、通信与电力授时、应急救援等领域,在民用应用领域还有很大一部分可待拓展,如车辆船舶的监控管理、基于位置的服务业务等。

四、未来发展重点

(1)完善政策体系。按照国家和深圳市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服务业的有关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科技、外贸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北斗系统的发展。鼓励引进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重点企业;鼓励引进具有领先水平的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和产业发展创新人才,增强人力资源保障能力。按照囯家的总体部署和有关政策精神,研究出台北斗导航系统车联网应用引导政策,适时出台北斗导航系统在重点车辆管理应用引导政策。

(2)支持社会参与。由高等院校和研究中心牵头组织,整合深圳市卫星导航产业核心技术、终端制造、运营服务和投资融资等企事业单位力量,建设深圳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产业化联盟,快速形成北斗导航系统应用产业化支撑力量。依靠联盟构建产业创新平台,开展产业发展研究、政府决策咨询、知识产权保护、标准规范建设、检验检测认证、人才培养与交流等产业服务工作。加强科学决策能力,聘请知名专家成立顾问组,为深圳市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3)推进基础建设。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议,开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试点示范工作,并努力将我市纳入其中。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支持,重点支持企业、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并争取主导部分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提高我市在国家卫星导航应用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完成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深圳)检测与认证中心的组建,积极争取囯家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支持,纳入国家北斗导航产品检测机构的布局。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开放式北斗系统应用产业化创新平台、北斗时空服务平台等,产业体系核心竞争能力显著提升。

(4)加强技术研发。重点要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北斗系统核心元器件与技术支持体系的稳定、可靠、低价、低耗。借助核心技术实力的增强,企业实力稳步提高,龙头企业在北斗终端研发生产方面具有质和量的绝对优势。

(5)加快产业化进程。“兼容是趋势,应用时关键,产业化是根本”。首先,完善产业链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研发芯片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其次,依据已有优势,发展终端应用产品;再次,加强示范应用,拓展北斗应用领域。

(6)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单位,落实考核内容;监察部门釆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责任单位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五、结语

随着“北斗”的快速发展,在国家政策的辅助、良好市场前景、系统建设完善等诸多有利因素下,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大力推进“北斗”应用及产业化发展,对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确保国家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北斗导航产业与运营方案

北斗导航产业及运营方案 北斗是中国自主研发建设的重点航天工程,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Galileo)构成四大全球导航 卫星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目前这四大全球 导航卫星系统市场分化严重,主流GPS系统占据了全球绝大多数定位市场,中 国市场有90%份额都是GPS。在国家安全至上的时代,发展自主可控的北斗成为政府的重中之重。 北斗产业,则是指的围绕北斗导航系统发展推广,相应的产生的研发、制造、应用等系列产业链条。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一共有5个环节:1、卫星制造;2、卫星发射;3、配套地面设备建设;4、卫星导航应用;5、下游市场。民营企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在导航应用终端环节。 应用领域 卫星导航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附加值、高成长性 的特点。比如,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GPS系统,最初是为军事服务,之后扩展 到海洋、航空、航天、测绘、地质勘探等行业应用领域,进而拓展到大众消费 领域 产业链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 业链,从事北斗产品生产和研发的企业与研究机构约200家,为北斗产业未来 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领域,我国企业实力突出、竞争力强,能够实现整 星出口和发射任务,由少数企业所垄断。卫星制造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隶属的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卫星等几家机构完成。卫星 发射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完成,另外由航天电子提供卫星发射的控制系统、利用系统、逃逸系统和遥测系统等配套设备,航天动力提供液体火箭发动 机等配套设备。 但是,在基础类产品、终端类产品、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等领域,我国企 业规模较小、整体实力偏弱,尤其是芯片、板卡、天线、算法、软件、接收机 和终端等技术水平较低,与国外企业差距明显。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主要包含:导航卫星、地面台站、基础类产品、终 端产品、系统集成与运营服务5个部分。

车联网产业链深度报告

2014-07-22易欢欢阿尔法工场 本文由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方竹推荐 导读:2020年全国的汽车总规模将突破2亿辆,假设每车能带来3000元的增量效益(车载导航设备以及各种保险、流量、通讯等增值服务),车联网将拥有1200亿元的市场空间,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下一个蓝海 一、车联网前景广阔,千亿市场可预期 我国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以及手机、汽车、互联网、智能交通、物联网等的发展为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 巨大的牵引力。我国利用后发优势,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靠引进国外先进卫星导航技术和新产品而 迅速崛起的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逐渐成熟,技术创新对未来对我国GNSS 企业的要求对产业今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理信息产业与国家军事安全、信息安全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我国国家安全保护变得越发重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网以及国家基准设施建设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空间。 (一)汽车市场繁荣带来车联网千亿需求 我国汽车销量再创新高,汽车行业迎来春天。2013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2211.68万辆和2198.41万辆,同比增长14.8%和13.9%,比上年分别提高10.2和9.6个百分点,增速大幅提升,创全球产销最高纪录。 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年底,我国国内汽车保有量已达1.37亿辆,约占全球汽车保有量 的十分之一,随着我国汽车销量不断增加,汽车行业附加服务将越来越多元化,汽车及相关行业的市场空间也将随之 增长。 在国内汽车销量不断创新高的背景下,汽车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与汽车密切相关的车联网市场将得以迅猛发展。 易观智库分析数据表明,目前车联网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不到5%,预计2014年至2015年,国内车联网渗透率即将突破10%的临界点,而到2020年,车联网渗透率有望突破20%。 目前我国拥有大约1.4亿汽车,按现在每年2000万辆的增速,2020年全国的汽车总规模将突破2亿辆,这意味 着车联网的用户数将从500多万激增至4000多万,假设每车能带来3000元的增量效益(车载导航设备以及各种保险、流量、通讯等增值服务),车联网将拥有1200亿元的市场空间,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下一个蓝海。 (二)两客一危先行,政策指引车联网落地 政府的导向和投资是车联网落地的推动因素。今年以来的政策也表明政府在不余遗力推动整个车联网生态系统的 建设。国家颁布的《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办法》规定,已经进入运输市场的重型载货汽 车和半挂牵引车,各地应合理制订安装计划,确保于2015年12月31日前全部安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道 路货运车辆公共平台。 旅游客车、包车客车、三类及以上班线客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要在出厂前安装符 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对于要求两客一危车辆使用卫星定位装置,这意味着国家将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促进车联网 的发展。 随着交通系统的进一步铺设,对于卫星定位装置的要求将从客车和载货车逐步渗透到个人汽车上,带动整个机动 车车联网的融合和连接。在未来几年时间内,政府将鼓励个人汽车也使用卫星定位装置,这有利于完善动态交通监控 系统,达到智慧交通的目标,并且进一步扩大车联网系统在个人汽车领域的渗透率,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二、全产业链价值盛宴

2014年北斗导航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北斗导航行业 分析报告 2014年2月

目录 一、北斗产业链的发展重点在于导航终端和应用运营 (3) 1、北斗产业是国家信息化军事和智能产业的战略基础设施 (3) 2、中下游应用将成为产业链重点 (5) 二、北斗导航终端应用的短期亮点在于军用和行业应用 (8) 1、美国GNSS市场三足鼎力,军用市场为重点 (8) 2、中国军用北斗未来三到五年将呈现高速增长 (11) 3、重点行业的示范应用值得期待 (13) 三、特种行业为蓝海,机遇大于竞争 (14) 1、行业起步期,主流公司均有机会 (14) 2、行业迎来收获期 (15) 3、重点公司 (16) (1)国腾电子:沿承传统优势,北斗二代再展风采 (16) (2)海格通信:新型业务多点开花 (17) (3)华力创通:军民品双爆发 (18) (4)合众思壮:致力于武警与精细农业等专业领域 (19)

一、北斗产业链的发展重点在于导航终端和应用运营 1、北斗产业是国家信息化军事和智能产业的战略基础设施 卫星定位系统为国家或者区域解决“时空问题”的基础战略,战略出发点在于国家军事和关键行业运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中国北斗二代系统是世界第四大卫星定位系统,“三步走”发展路线图为:第一步,从2000 年到2003 年,我国建成由3 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12 年前形成我国及周边地区的覆盖能力。第三步,于2020 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2012 年底,北斗第十六颗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至此,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完成亚太区组网。定位精度优于10m、测速精度优于0.2m/s、授时精度优于50ns。 北斗产业是国家智能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北斗技术是“时空服务”的关键手段,北斗通过全面的信息感知能力,海量数据处理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为用户提供高精度、全天时、全天候的定位、导航、授时和通信服务,是国家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国防的重大技术支撑系统,也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2015年,中国相继发射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积极推进北斗全球系统工程建设。预计在2020年前后将实现5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0颗地球非静止轨道卫星全球组网,实现全球区域覆盖。 一、北斗导航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 2015年是北斗系统正式服务亚太地区的第三年,北斗在我国交通运输、气象、公安、民政、农业、国土等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北斗产业初具规模,已构建起集芯片、模块、板卡、终端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北斗产业链,第一代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核心技术产品,性能价格比已经接近国际水平,销售量已突破了千万规模,功耗更低、体积更小、性能更优、集成度更高的新一代北斗芯片已经突破了关键技术,即将投放市场,可以满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穿戴式设备等方面的应用需求,高精度的板卡、天线等产品已在国内市场上占领了相当份额,改变了中国高精度卫星导航核心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图表 2013-2015年中国北斗产业规模与增长率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二、北斗导航系统加快全球化布局 2015年3月,中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北斗导航系统由亚太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截至2015年9月,中国共发射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全球系统工程建设积极推进。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预计在2020年前后将实现5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0颗地球非静止轨道卫星全球组网,实现全球区域覆盖。北斗系统将于2018年形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初始服务的基本能力,到2020年形成全球的服务能力。目前,北斗系统已在东盟各国逐步打开局面,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都将逐步引入该系统。 其中,泰国在2015年3月与光谷北斗签署《“中国-东盟北斗科技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建设面向东盟、以泰国为主的北斗应用和服务产业支撑平台,推进北斗在东盟地区通信、交通、农业、旅游、航运、金融、电力、急救、公共安全、物流、物联网等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应用。 三、核心部件国产化程度日益提高

北斗导航科普:中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史

中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发展史 中国北斗,我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自1994年北斗一号立项以来,历经二十六载,从无到有,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2020年7月31日,中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 航系统已全面建成,中国北斗自此开启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它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同世界一起书写时空服务新篇章。 抗击疫情,分秒必争。北斗"交通”打通火线运输线,确保防疫物资及时送达: 国庆阅兵,举世嘱目。北斗"标齐”大显身手,受阅方队、装备“米秒不差”,阅出了军威、国威: 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北斗为中国攀登者完成髙程测量提供主要数据: 在惊涛骇浪的南海,中国渔民无论行驶到哪块海域都在中国北斗的俯瞰之中: 在山洪频发的山区,"北斗+气象”让居民早知睛雨,更好地开展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和探险 旅游: 在川流不息的马路,北斗让人们自由穿梭于大街小巷…… 这就是中国北斗,我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它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础设施,是大国地位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全而建成,中国北斗自此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 从此,中国北斗正式走出国门,成为服务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它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同世界一起书写时空服务新篇章。

命名“北斗” 1994年,世界首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全面建成:也是这一年,我国开始独立自主研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以祖先们用于识別方向的"北斗星”命爼 从无到有,北斗走过的这条路殊为不易。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从事"两弹一星”的先驱们就已经认识到卫星导航泄位系统的重要性。 他们曾在卫星导航领域苦苦摸索,在理论探索和研制实践方而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立项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灯塔计划”可以说是北斗工程的前身,尽管这个计划最终因技术方向转型、财力有限等原因而终止,然而它如同一盏明灯,为后来上马的北斗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加快了经济发展的脚步,卫星导航定位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上的重要价值再一次被科学家提出。但是当时,美国已经凭借着GPS在卫星定位系统领域一家独大, 俄罗斯的GLONASS也完成了全球组网,以我国当时的国情,龙欧美国家的老路只能永远做一名追赶者,唯有另辟蹊径才能拥有超车的机会。 究竟该怎样打造自主可控的国之重器? 第一代北斗建设者们一致认为,最迫切的需求是先解决"有无问题”。1983年,以陈芳允院士

我国北斗产业链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北斗产业链发展现状与趋势 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和北斗系统建设逐步完善的环境下,目前北斗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我国北斗产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机遇,未来五年产业链结构将逐步趋于稳定成熟。 继美国主导的GPS、俄罗斯主导的格洛纳斯和欧洲主导的伽利略之后,我国自主开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近年来以迅猛的发展速度受到全球关注。尤其是随着北斗导航系统进入全球组网阶段,预计到2018年左右就将完成覆盖全球的系统建设目标,巨大的市场前景吸引着众多企业进军北斗产业。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系统按照“三步走”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第一步,2000年形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区域有源服务能力;第二步,2012年形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区域无源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无源服务能力。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标志着第二步建设圆满完成。2015年3月30日,随着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第三步全球组网建设工作全面启动,预计2018年将率先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基本服务。 我国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发布了《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对卫星导航产业长期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在国家产业政策、专项示范项目等推动下,我国北斗产业迅速发展。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报告-BeiDou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报告 (2.1版)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引言 (1) 一、系统概述 (3) 二、系统发展 (6) (一)系统规划 (6) (二)系统现状 (8) 三、系统应用 (10)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 (13) 结束语 (17) 附录 (18)

引言 卫星导航系统能够为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间的广大用户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是拓展人类活动、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卫星导航正在使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自古就利用北斗七星来辨识方位,并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司南,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今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成为对人类社会的又一贡献。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初步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目前,中国正在稳步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截至2012年10月25日,已成功发射了16颗北斗导航卫星。 ·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运行和应用管理,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进行。国家有关部门联合成立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归口管理国家卫星导航领域有关工作。同时,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和专家组,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施科学、民主决策。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将满足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稳定、可靠、优质的卫星导航服务,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携手,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的发展,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2·

北斗产业园区等级划分与评定

ICS 03.120.20 A 00 团体标准 T/GLAC 0002—2020 北斗产业园区等级划分与评定 Standard of rating for BDS industrial park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定义 (1) 4 总则 (2) 5 等级划分 (3) 6 评价方法 (3) 6.1等级评价方法 (3) 6.2评价内容 (3) 7 评价程序 (5) 7.1申请 (5) 7.2评定 (5) 7.3公示 (5) 7.4批复 (6) 7.5复核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北斗产业园区申请评定等级报告》样式 (7) 附录B(规范性附录)北斗产业园区必备项目评价表 (11) 附录C(规范性附录)北斗产业园区评价标准评分表 (12)

北斗产业园区等级划分与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斗产业园区等级划分的基本条件、评价方法和计算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已经正式运营的北斗产业园区,并对规划建设中的北斗产业园区具有示范性、指导性作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者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B31/T 920-2015 产业园区服务规范 3术语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产业园区 industrial parks 具备统一规划的土地、厂区、楼宇,以发展工业、农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科技创新为主要功能的经济技术集聚区域。 3.2 北斗产业园区 BDS industrial park 具备统一规划的土地、厂区、楼宇,以研发、生产、销售北斗及北斗+产品和技术为主要功能的经济技术集聚区域。 3.3 园区管理机构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负责对园区土地、厂房、楼宇,从事开发、建设与相关产业经营管理活动,并向入驻客户与园区服务单位提供服务管理的政府派出机构或予具有法人资质的开发公司。

北斗导航产业链分析

北斗导航产业链分析 大连航天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二○一五年八月

北斗导航产业链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从事北斗产品生产和研发的企业与研究机构约200家,为北斗产业未来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主要包含导航卫星、地面台站、基础类产品、终端产品、系统集成与运营服务五个部分。 导航卫星、地面台站:由于投资规模和安全性原因,主要由国家和政府负责投资建设,主要由央企等少数企业所垄断,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卫星等。 基础类产品、终端产品、系统集成与运营服务:这部分我国企业规模偏小,整体实力较弱,特别是在导航芯片、板卡、导航天线、算法软件以及终端上都处于刚刚起步不久,但在国家政策和规划的支持下,该部分将步入快速成长通道,也是北斗导航产业链中最具投资价值的部分。 基础类产品包括芯片及板卡、导航电子地图、导航定位引擎及核心处理软件。芯片及板卡是卫星导航定位产品的核心部件,主要被北美、日本、欧洲的知名企业和品牌所控制。 终端产品包括各类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天线和面向不同用户群体的信息接收设备(例如:车载设备、船载设备、手持设备等)。 系统集成与运营服务主要指针对不同行业用户提供的基于位置的信息系统应用。从整个卫星导航定位产业链来看,从事位置信息系统应用的企业是最多的,仅我国就有近500余家,各个企业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形成了以自己行业应用软件为主的核心竞争力。从服务用户的类型来看,可分为面向大众用户的信息服务和面向专业用户的信息服务两大类。 大连航天北斗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运营管理中心属于以上五类中的系统集成与运营服务类,其核心理念为让位置创造价值,通过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整合和建设,基于云计算和数据技术,构建位置服务云平台,面向政府、

北斗卫星发展历程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历程 相信在座的大部分都只知道北斗时中国的导航系统,但并没有深入的了解,那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如何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呢?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2017年11月5日,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顺利升空,它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中国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与发展,满足全球应用需求,我国启动实施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 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1.0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2013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正式发布了《北斗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

北斗产业发展迅速 产业化推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北斗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化推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导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其中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开发应用已广泛服务于国土、测绘、城建、水利、交通和应急救灾等领域。 北斗导航产业发展迅速产值突破百亿元 近年来,中国北斗导航产业发展迅速。从正式提供服务以来,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渔业生产、国土测绘、形变监测及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应用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各类终端的用户规模逐步扩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效显著;在大众应用领域,随着北斗芯片技术的成熟,市场将逐渐打开。 图表:北斗产业链上下游示意图 北斗系统不仅成功地渗透到这些应用领域当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应用现状,促进了应用模式创新,甚至实现了某些核心产品国产化。例如,北斗提升了单GPS系统的导航精度及可靠性,促进车道导航、路口导航等应用方向的发展;在形变监测等应用领域中,北斗系统则实现了相关产品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局面。三胜产业研究中心预计,2020年北斗系统应用将占据国内市场80%、国际市场20%的份额。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北斗导航产业应用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

建议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超过1040亿元,年增长率接近30%,其中北斗产值超过100亿元。北斗导航系统已得到国内外大众市场的广泛认可。预计,到2015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将超过1500亿元,导航定位终端社会总持有量有望达到3亿台左右,2020年产值将达到4000亿元,导航定位终端社会总持有量超过10亿台。 图表:2013-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三胜产业研究中心应用前景广阔推进亟待创新 当前,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已成为继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新经济新增长点,伴随三网融合的进一步推进,导航产业、移动通信产业、互联网业步入了融合发展时代。在当今信息社会,有80%以上的信息与位置和时间有关,由于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具有全时空、全天候、连续实时地提供导航、定位和定时的特点,一经问世就在市场需求的牵引下迅速渗透到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边是巨大的市场,一边是北斗卓越的性能和系统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美好前景不断显现。然而,在国际卫星导航领域的激烈竞争中,由于北斗进入较晚并不为大众熟知,其产业化可谓刚刚起步。当前,全球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关键转折期,正在经历着三大转变:从单一的GPS系统时代,转变为多星座并存兼容的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时代;从以车辆应用为主体的市场格局,转变为与通信相融合的个人消费为主流市场的新格局;从经销应用产品为主,转变为位置服务为主的服务产业化新时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状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又称24小时轨道,指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在惯性空间中的自转周期,且方向亦与之一致,即卫星与地面的位置相对保持不变,故这种轨道又称为静止卫星轨道。一般用作通讯、气象等方面)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中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截止2016年10月已成功发射16颗北斗导航卫星。 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

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140°,北纬5°-55°。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对东南亚实现全覆盖。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斗产业应用前景广阔,预计到2020年,仅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将达到年产值40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以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介绍说 二、卫星定位原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35颗卫星在离地面2万多千米的高空上,以固定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行,使得在任意时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 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可知,在接收机对卫星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事实上,接收机往往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

“十三五”中国北斗产业发展规模现状及前景预测分析

一、2016年中国北斗产业发展规模现状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为用户提供高精度、全天时、全天候的定位、导航、授时和通信服务,是国家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国防的重大技术支撑系统,也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2015年,中国相继发射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积极推进北斗全球系统工程建设。预计在2020年前后将实现5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0颗地球非静止轨道卫星全球组网,实现全球区域覆盖。 (一)北斗导航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 2015年是北斗系统正式服务亚太地区的第三年,北斗在我国交通运输、气象、公安、民政、农业、国土等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北斗产业初具规模,已构建起集芯片、模块、板卡、终端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北斗产业链,第一代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核心技术产品,性能价格比已经接近国际水平,销售量已突破了千万规模,功耗更低、体积更小、性能更优、集成度更高的新一代北斗芯片已经突破了关键技术,即将投放市场,可以满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穿戴式设备等方面的应用需求,高精度的板卡、天线等产品已在国内市场上占领了相当份额,改变了中国高精度卫星导航核心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图表2013-2015年中国北斗产业规模与增长率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二)北斗导航系统加快全球化布局 2015年3月,中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北斗导航系统由亚太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截至2015年9月,中国共发射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全球系统工程建设积极推进。

预计在2020年前后将实现5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0颗地球非静止轨道卫星全球组网,实现全球区域覆盖。北斗系统将于2018年形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初始服务的基本能力,到2020年形成全球的服务能力。目前,北斗系统已在东盟各国逐步打开局面,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都将逐步引入该系统。 其中,泰国在2015年3月与光谷北斗签署《“中国-东盟北斗科技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建设面向东盟、以泰国为主的北斗应用和服务产业支撑平台,推进北斗在东盟地区通信、交通、农业、旅游、航运、金融、电力、急救、公共安全、物流、物联网等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应用。 (三)核心部件国产化程度日益提高 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主要包括基础构件、终端集成、系统集成、运营服务四个主要环节。其中,基础构件是卫星导航产业链的上游,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基础,更是终端集成、系统集成等产业环节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瞄准北斗芯片和板卡市场,在国家政策和专项的扶持下,企业的研发技术水平有了极大地提升,国产化程度日益提高。2015年5月,北斗星通控股子公司和芯星通发布全球首款全系统多核高精度GNSS导航定位芯片 NebulasII(UC4C0)。2015年8月,梦芯科技自主研发的北斗40纳米SoC定位芯片实现量产,它可同时支持美国GPS、中国北斗和俄罗斯GLONASS等卫星定位系统。2015年11月,中海达成功研制北斗高精度卫星导航板卡,可在高精度北斗卫星导航领域实现关键核心部件的进口替代,可支持中国自主建设的北斗系统独立定位和国际主流卫星导航系统 GPS/GLONASS/北斗多系统联合定位。 (四)北斗兼容芯片呈现数量级增长 多系统兼容芯片具有抗干扰、高输出率等特性,可以实现高精度GNSS测量仪器小型化,尤其适合对于对体积、功耗、性能和成本有着较高要求的无人机、GIS信息采集、车道级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等应用领域的多模多频高精度定位定向专业应用。 2013至2015年,北斗兼容机芯片的销量分别达到135万套、527万套和1326万套,实现了数量级的增长。目前,与美国GPS或俄罗斯GLONASS兼容的北斗兼容机在汽车前装、智能手机、高精度应用、泛在位置服务和国际市场五方面实现了根本性突破。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销量跨越了百万台、千万台和亿台三大台阶。 (五)产业链下游运营服务比重较低 在全球卫星导航产业中,运营服务占比最大,达到60%左右。而中国北斗产业中运营服务占比仅为17%左右,比重较低。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主要集中在车船导航监控、电力及通信网络授时等领域,不能有效满足大众及行业用户多样化的应用需求,在位置服务、公众出行、智能交通、物流监控

北斗导航系统的30年历程

挑战GPS 盘点北斗导航系统的30年历程 ?2014-8-22 15:01:20 ?类型:原创 ?来源:电脑报 ?报纸编辑:电脑报 ?作者: 【电脑报在线】卫星导航系统已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的应用已经随处可见。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广阔的领土和海域,出于民间应用和国防安全的需要,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詹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卫星导航系统已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的应用已经随处可见。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广阔的领土和海域,出于民间应用和国防安全的需要,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从1983年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计划于正式提出,距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按照最初规划的“三步走”的战略,经过几代科学家们的努力,北斗计划已实现过半。褒贬之中回顾这30年的发展历程,不但有助于厘清北斗系统的发展脉络,也让国人体会到其中的艰辛。 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 试验阶段,覆盖我国周边 我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关于卫星导航与定位的研究,随后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研究一度中断直到70年代末才恢复。从那时起,中国科学家们开始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技术途径和方案。1983年,一个名为“双星快速定位系统”的卫星导航与定位方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被提出。随后,我国著名航天专家陈芳允院士正式提出,在国内利用两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实现区域快速导航定位的设想。到了1989年,在陈芳允院士的带领下,我国首次利用通信卫星展开了双星定位演示验证试验,证明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技术体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此后,1994年中国正式启动了该项目的系统建设和发展,并更名为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双星定位示意图 该阶段以2000年成功发射的两颗“北斗一号”为结束,两颗卫星成功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形成了区域的有源服务能力。“北斗一号”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为用户提供快速定位、简短数字报文通信和授时服务的一种全天候、区域性的卫星定位系统。并且由于采用卫星接收测定机制,用户终端机工作时需要发送无线电信号给北斗卫星,是一种有源定位系统,能实现一定的互动性。随着2003年和2007年又成功发射了两颗“北斗一号”备份卫星,标志着完整的第一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经完成,今后将转入长期的在轨管理阶段。 虽然第一代北斗系统缺陷很明显,但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首个卫星导航系统,打破了美、俄在此领域的垄断地位。而此阶段也是北斗计划最艰难的时期,在缺少人力、物力的

关于编制北斗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北斗产业园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https://www.doczj.com/doc/76567671.html, 高级工程师:高建

关于编制北斗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说明 (模版型) 【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 核心提示: 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专 业 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主管部门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2) 1.1.7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3) 1.1.9项目建设期限 (3)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4) 1.5研究范围 (5)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 1.7综合评价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 2.1项目提出背景 (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7)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 2.3.1促进我国北斗产业园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8)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8)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8)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9)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 2.4.1政策可行性 (10) 2.4.2市场可行性 (10) 2.4.3技术可行性 (11) 2.4.4管理可行性 (11) 2.4.5财务可行性 (11) 2.5北斗产业园项目发展概况 (12)

2020-2024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链的分析

2020-2024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链的分析 1.1中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分析 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3450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增长14.4%,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以及国内改革调整、行业采购量下降、新增市场放缓、跨界竞争加剧等客观因素影响,2019年产值增速进一步放缓。 其中,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包括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增速下降明显,同比增长9.1%,为1166亿元。北斗应用进一步普及,对核心产值的贡献率超过80%。随着“北斗+”和“+北斗”应用的深入推进,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达到2284亿元,同比增长17.3%,有力支撑了产业总体产值和行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图表2006-2019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及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协会 1.2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发展现状 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分为基本系统建设和区域加强密度网建设两个阶段。2014年至2016年底,主要完成框架网基准站、区域加强密度网基准站、国家数据综合处理系统,以及国土资源、交通运输、中科院、地震、气象、测绘地理信息等6个行业数据处理中心等建设任务,建成基本系统,在全国范围提供基本服务;2017年至2018年底,主要完成区域加强密度网基准站补充建设,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运行连续性、稳定性、可靠性,具备全面服务能力,提供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和后处理毫米级的高精度位臵服务,目前,已在交通、地震、气象、测绘、国土、科教等行业领域进行了应用推广。截至2019年年底,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已在中国范围内建设155个框架网基准站和2200余个区域网基准站。其中,155个框架网基准站大致均匀的布设在中国陆地

北斗卫星的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北斗卫星的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一、行业现状 1.简述 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自2003 年正式提供服务以来,系统建设和无源导航定位服务能力已取得了长足发展,北斗卫星及其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多模芯片、天线、板卡等关键技术也已取得突破,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产品化,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和国家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目前北斗国际化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在巴基斯坦、泰国、印尼等国推广应用。未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后还将为民航、航运、铁路、金融、邮政、国土资源、农业、旅游等行业提供更高性能的定位、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在交通运输方面,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于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监控、港口高精度实时定位调度监控等领域。 ——在海洋渔业方面,基于北斗系统,为渔业管理部门提供船位监控、紧急救援、信息发布、渔船出入港管理等服务。 ——在水文监测方面,成功应用于多山地域水文测报信息的实时传输,提高灾情预报的准确性,为制订防洪抗旱调度方案提供重要支持。 ——在气象测报方面,成功研制一系列气象测报型北斗终端设备,启动“大气海洋和空间监测预警示范应用”,形成实用可行的系统应用解决方案,实现气象站之间的数字报文自动传输。 ——在森林防火方面,成功应用于森林防火,定位与短报文通信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在通信时统方面,成功开展北斗双向授时应用示范,突破光纤拉远等关键技术,研制出一体化卫星授时系统。 ——在电力调度方面,成功开展基于北斗的电力时间同步应用示范,为电力事故分析、电力预警系

北斗大数据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模板

北斗大数据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8) 2.1项目提出背景 (18)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20)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 2.3.1促进我国北斗大数据产业园一期建设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1)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2)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2)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2)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3)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3)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4) 2.4.1政策可行性 (24) 2.4.2市场可行性 (24) 2.4.3技术可行性 (24) 2.4.4管理可行性 (25) 2.4.5财务可行性 (25) 2.5北斗大数据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发展概况 (25)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6)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6)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6)

卫星产业链专题讲解

卫星产业链专题讲解 2011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试运行服务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今天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战略稳步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试运行服务是我国推广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在2012年左右建成由1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则是在2020年左右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测试版面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规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用户接收机之间的信号接口关系。对于导航终端开发商来说,必须有这个文件,才能设计相应的芯片。这也是导致北斗终端价格昂贵的重要原因,因为信号接口未公开使得大部分企业无法进行产品研发,也就无法规模化生产以降低成本。因此,此次ICD文件面世将对北斗产业化进程产生显著加速效果。 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我们对它的推广和应用充满信心。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如果国民经济基础系统以及重要设施完全依靠外国卫星导航、授时,就无法避免可能的安全风险和隐患,甚至连武器都有可能失效。因此,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核心行业和领域必须采用北斗导航系统。政策大力扶持:我国将积极推动各项政策举措,促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应用又好又快发展。参考近邻俄罗斯的案例。为了打破美国GPS的垄断,2010年初,俄罗斯政府规定在俄罗斯境内销售的导航仪必须加装俄罗斯GLONASS导航系统,同时将进口GPS导航仪的关税提高至25%。目前,俄罗斯国内已有23%的飞机、87%的船只和80%的公共交通工具使用自己的导航系统。北斗系统自身的优势:北斗导航终端与GPS、欧洲的GALILEO、俄罗斯的GLONASS相比,最有特色的就是它的短信功能,每条能发送120个汉字,关键时刻这120个汉字就是“救命信”。 1、卫星产业蓬勃发展 卫星对军事、经济、社会的影响和渗透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它所提供的空间信息、时间基准信息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几乎可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有利于电信、广播、交通运输和农业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也能够加速新兴产业的发展。 1.1政策给力卫星产业发展 全球积极制定政策促进卫星产业的发展,尤以美国、欧洲、日本突出。 美国2010年发布的《国家航天政策》,确立了航天发展目标:激励航天企业进军全球市场,推进卫星相关产业发展;同时以总统令等形式发布了《商业遥感政策》、《天基定位、导航和授时政策》等卫星应用政策,旨在保持其在相关应用领域中的领先地位。 欧洲2011年发布《独立、富有竞争力、提高公民生活质量》的航天新政策,提出航天政策的优先事项:推进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计划,实施全球环境和安全检测系统计划等。日本2008年5月颁布《航天基本法》,把“在各个领域都最大限度地发掘航天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作为目标。 受各国政策的影响,自1957年前苏联将第一颗卫星送入太空至今,各国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