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的修改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的修改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的修改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的修改

SEC标准油气储量评估

SEC标准油气储量评估 SEC是美国证券委员会(Secuc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的缩写。SEC储量就是利用SEC准则评估出的油气储量。 自1999年中石油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每年需要由美国D&M公司根据SEC准则进行油气储量评估,并编制年报、披露储量信息。为加强对D&M公司评估结果的监督,使储量管理工作逐渐与国际接轨,2004年开始,股份公司要求各油田公司同时开展自评估,并将自评估结果与D&M公司初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通过与D&M公司进行对接,确定最终评估方案,将终评结果进行披露。 按照SEC准则评估的证实石油储量是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的概念。证实储量包括证实已开发储量(PD)和证实未开发储量(PUD)两部分,其中PD储量又包括已开发正生产储量(PDP)和已开发未生产储量(PDNP)储量。其中PDP储量是已经投入正式开发,且已经出现一定生产规律的储量。PDNP储量一般指油井刚完钻尚未投入生产或投入开发时间较短尚未出现递减规律时暂采用容积法计算结果,一般在全部投入生产出现递减规律后,PDNP储量就转入动态法评估成为PDP储量。PDP储量一般由评估人员按照SEC准则采用动态法利用生产数据进行评估得到,D&M公司评估师一般采用递减曲线进行评估,PDP储量需要每年按照最新的开发数据和经济参数分单元开展评估。PUD和PDNP储量均由评估人员按照SEC准则利用容积法计算地质储量,再类比采收率,计算得到,这两类储量需要每年对动用情况进行

分析,看是否需要转为已开发储量。同时,在SEC储量评估时,要按照评估储量和经济参数进行储量价值的评估,一般用于年报信息披露。 一、这几种储量的定义如下: 1.证实储量(Proved Reserves): 是在现行经济和操作条件下,地质和工程资料表明,将来从已知油气藏中能以合理的确定性采出的原油、天然气和天然气液的数量。价格和成本以评估时的实际为准。价格的变化只考虑在现价基础上合同协议提供的变化,但不包括将来条件改变引起的价格上涨。 2.证实已开发储量(PD:Proved Developed reserves)——是通过现有井采用现有装置和操作方法,预期可采出的储量。通过注水或其它提高采收率技术补充天然能量或改变一次采油机理预期可获得的油气增加量,若划归“证实已开发储量”,仅仅是指在先导方案试验之后,或已安装流程取得生产效果而得以证实之后,表明增加可采储量是可实现的。 3.证实未开发储量(PUD:Proved Undeveloped reserves)——指预期从未钻井部位的新井中,或从现有井中需要很大花费重新完井而采出的储量。未钻井部位的储量必须限定在已钻井单元的紧邻可生产单元(offsetting productive units) ,即比较肯定钻井后能生产的储量。其它未钻井部位,只有当这些部位肯定是现有产层生产的延续时,才是证实储量。任何部位,只要注水或其它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尚在设想中,则相应的储量都不能定为证实未开发储量,除非

2021学年方程式法求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方程式法求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实验目的:掌握用方程式法求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 实验要求:了解方程式法求平均发展速度的理论原理及利用计算机 软件用方程式法求平均发展速度的实际操作过程。 实验用软件:Excel 2003 实验原理:解释用方程式法求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实验内容: 1、实验用样本数据: 研究香港2001-2010年人均本地居民生产总值 依次录入数据如下: 2、实验步骤: 1、对i进行赋值,取值范围为1-9 (1)激活C2单元格——在C2单元格键入“1”——右键拖动C2单元格填充柄到C10单元格——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序列”——修改弹出窗口的参数,选择“序列产生在”“列”,选择“类型”为“等

比序列”,设置“步长值”为“1”(此项为系统默认则不修改),设置“终止值”为“9”,如下图所示: (2)序列填充效果如下图所示: 2、激活E2单元格,输入“平均发展速度”——激活F2单元格,设置平均发展速度为 1.1,如下图所示:

3、求i x的取值 (1)激活D2单元格——在D2单元格键入公式,公式为“=F$2^C2”——按回车键,得出1x的取值,如下图所示: (2)单击D2单元格,左键拖动填充柄到D10单元格,求出的各个取值,得出i x各个取值如下图所示: 4、求sum(B3:B11)/B2 (1)激活B12单元格,在数据编辑区键入公式

“=sum(B3:B11)/B2”,如下图所示: (2)按回车键,得出sum(B3:B11)/B2的取值,如下图所示: 5、求 9 1 i i x的值 (1)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对象”选项,如下图所示:

关于起钻时安全油气上窜速度探讨

关于起钻时安全油气上窜速度探讨目前,中石化对进入气层后起钻前的油气上窜速度要求十分严格, 比如中石化安全技术规范Q/SHS0003.1-2004中规定油气上窜速度不 得高于10m/h,川东北含硫天然气井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起钻前油气上窜速度不得高于30m/h,而中石油或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并无如此规定,比如钻井井控技术规程SY/T6426-2005、石油天然气安全规程AQ2012-2007中并未在起钻前有如此规定。近几年的生产管理统计结果表明,这些规定并未有效起到防止出现井涌溢流等复杂情况及事故,反而给生产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不但增加了井漏及井控风险,也加重了对油气层的污染程度,并严重影响开发进度。下面就起钻 前油气上窜速度控制什么范围内合理进行探讨: 一、天然气在井筒中的运动规律 天然气在储层中根据组分的不同一般以气态或者气液两相存在,由 于储层压力很高,气体被高度压缩,相对密度较大。当储层被揭开后,储层岩屑气、交换气(储层压力低于钻井液液柱压力)、溢流气(储层压力高于钻井液液柱压力)变混入钻井液中,天然气气泡此时的受力主要为浮力(F浮)、自身重力G和界面张力(N界面)。

上窜的主要动力F上窜=(F浮-G)-N界面(1) 其中F浮应遵循阿基米德定律,F浮=p钻井液gV=pgпr3(2) 自身重力G=p天然气Vg(3) 界面张力与钻井液结构强度及气泡表面积有关N界面 =k..S=k.4/3пr2(4) 由上面的关系式可以知道,如果密度差产生的上浮力(F浮-G)大于界面张力,气泡就能自动加速上升,如果界面张力大于上浮力,气泡就被包在钻井液中不上升,但现场一般都要求钻井液具有良好的脱气性,钻井液胶粒之间的结构力以及与气泡间的界面张力一般都小于上浮力(遇到井塌后大幅提高粘切的钻井液及高粘切的堵漏浆除外),因此,天然气进入钻井液中后会自动上升。 当液柱压力已经高于地层压力时,储层气体不会大量自动进入井筒(即无溢流气),但在一段时间内还存在少量交换气和渗透气进入井筒,如果为了降低后效全烃值而不断提高钻井液密度,这将导致进

中国石油SEC准则油气储量评估指南(印刷版)

油密AA级 5年 中国石油SEC准则油气储量评估指南 (试行)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二○○四年十一月

前言 自2000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和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海油)三大公司相继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准则进行油气储量评估已成为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SEC准则下的油气证实储量是油公司的核心资产。证实储量评估的核心内容是依据生产连续性的原则和已经见到效果的技术,确定现阶段高确信度的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和储量价值。 中国石油已成功地进行了五个年度的油气储量特定资产评估,开展了《SEC标准油气储量评估方法研究与培训》项目的研究,组织了大规模的“SEC标准油气储量评估方法”培训,引进并客户化了油气储量资产评估软件,建立了上市储量评估数据库,培养了一批能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开展储量评估的技术骨干,具备了全面开展SEC准则油气储量自评估的条件。 为了指导和规范各油田公司SEC准则油气储量的自评估工作,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储量管理处组织了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地质研究所、油气资源规划所、廊坊分院天然气地质所以及大庆、西南、辽河等有关油田公司的专家,组成《中国石油SEC准则油气储量评估指南》编制小组。编制小组成员主要包括:王永祥、王靖云、胡允栋、谢锦龙、蒋新、郑德文、张亚庆、毕海滨、胡晓春、邓攀、张伦友、兰丽凤、李铁军等。编制小组充分地研讨了美国SEC准则中S-X部分有关证实储量定义以及美国SEC财务会计准则第69号声明等有关油气储量准则,以

线速度、角速度与转速-速度和转速

线速度、角速度与转速 线速度V就是物体运动的速率。那么物理运动360度的路程为:2πR 这样可以求出它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也就是圆周运动的周期: T=2πR/V 角速度ω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那么由上可知,圆周运动的物体在T (周期)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为2πR ,也就可以求出它的角速度: ω=2π / T =V / R 线速度与角速度是解决圆周运动的重要工具,解题时要灵活运用。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 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ω×r=V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 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 π 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转速、线速度与角速度: v = (2 π r)/T ω = 2 π/T v = 2 π r/60 ω = 2 πn/60 (T为周期,n为转速,即每分钟物体的转数)参考公式:D1=√D2+4TV/3.14 公式中:D1=当前卷径;D=前次卷径㎜;T=料厚μm;V=线速度m/min。

关于起钻时安全油气上窜速度探讨(标准版)

关于起钻时安全油气上窜速度 探讨(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96

关于起钻时安全油气上窜速度探讨(标准 版) 目前,中石化对进入气层后起钻前的油气上窜速度要求十分严格,比如中石化安全技术规范Q/SHS0003.1-2004中规定油气上窜速度不得高于10m/h,川东北含硫天然气井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起钻前油气上窜速度不得高于30m/h,而中石油或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并无如此规定,比如钻井井控技术规程SY/T6426-2005、石油天然气安全规程AQ2012-2007中并未在起钻前有如此规定。近几年的生产管理统计结果表明,这些规定并未有效起到防止出现井涌溢流等复杂情况及事故,反而给生产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不但增加了井漏及井控风险,也加重了对油气层的污染程度,并严重影响开发进度。下面就起钻前油气上窜速度控制什么范围内合理进行探讨:

一、天然气在井筒中的运动规律 天然气在储层中根据组分的不同一般以气态或者气液两相存在,由于储层压力很高,气体被高度压缩,相对密度较大。当储层被揭开后,储层岩屑气、交换气(储层压力低于钻井液液柱压力)、溢流气(储层压力高于钻井液液柱压力)变混入钻井液中,天然气气泡此时的受力主要为浮力(F浮)、自身重力G和界面张力(N界面)。 上窜的主要动力F上窜=(F浮-G)-N界面(1) 其中F浮应遵循阿基米德定律,F浮=p钻井液gV=pgпr3(2)自身重力G=p天然气Vg(3) 界面张力与钻井液结构强度及气泡表面积有关N界面 =k..S=k.4/3пr2(4) 由上面的关系式可以知道,如果密度差产生的上浮力(F浮-G)大于界面张力,气泡就能自动加速上升,如果界面张力大于上浮力,气泡就被包在钻井液中不上升,但现场一般都要求钻井液具有良好的脱气性,钻井液胶粒之间的结构力以及与气泡间的界面张力一般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 在钻井过程中,当钻穿油、气层后,因某种原因起钻,而到下次下钻循环时,常有油气侵现象,这就是在压差作用下的油气上窜。单位时间内油气上窜的距离称油气上窜速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V=H/T 其中:H=H1—H2 H2=排量(l/s)×未气侵泥浆返出时间(s)/每米井眼环空容积(l/m)式中:V—油气上窜速度,米/小时。 H—油气上窜高度,米。 T—静止时间,小时。 H1—油气层深度,米。 H2—未气侵泥浆的深度,米。 H – 60Q/V ·(T 1-T 2 ) u==———―――――――――――― (1—4一1) T 上式中u——油气上窜速度,m/h; H——油气层深度,m; Q——钻井泵排量,L/s; T 1 ——见到油气显示时间,min; T 2 ——下完钻后的开泵时间,min; V----单位长度井眼环空的理论容积,L/m; T ——井内钻井液静止时间,min。 例:某井在2 160 m钻遇油气层后即循环钻井液,18:00开始停泵起钻,次日14:00下完钻开泵,开泵后14:20发现钻井液油气侵,当时钻井泵排量为18 L/s,该井环形空间每1 m容积为24 L,问油气上窜速度是多少? 解:由题意已知: H=2 160 m,Q=18 L/s,V=24 L/m T 1=14:20,T 2 =14:00 R=(24—18)+14=20 h 将已知数据代入式(14-1),则 H – 60Q/V ·(T 1-T 2 ) 2160- (60×18)/24 ×(14:20-14:00) U==------------------------ == ---------------------------------------==63 (m/h) T 20 答:该井油气上窜速度为63 m/h。

SEC标准油气储量评估

SEC^准油气储虽评估 SEC 是美国证券委员会(Secuc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的缩写。SECM量就是利用SEC准则评估出的油气储量。 白1999年中石油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每年需要由美国D&讼司根据SEC准则进行油气储量评估,并编制年报、披露储量信息。为加强对D&讼司评估结果的监督,使储量管理工作逐渐与国际接轨,2004年开始,股份公司要求各油田公司同时开展白评估,并将白评估结果与D&嵌司初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通过与D&MM、司进行对接,确定最终评估方案,将终评结果进行披露。 按照SEC准则评估的证实石油储量是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的概 念。证实储量包括证实已开发储量(PD和证实未开发储量(PUD 两部分,其中PD储量又包括已开发正生产储量(PDP和已开发未生产储量(PDNP储量。其中PDRW量是已经投入正式开发,且已经出现一定生产规律的储量。PDNP储量一般指油井刚完钻尚未投入生产或投入开发时间较短尚未出现递减规律时暂采用容积法计算结果,一般在全部投入生产出现递减规律后,PDNP?量就转入动态法评估成 为PDP?量。PDP?量一般由评估人员按照SEC准则采用动态法利用生产数据进行评估得到,D&M^司评估师一般采用递减曲线进行评估,PDP?量需要每年按照最新的开发数据和经济参数分单元开展评估。 PU胡日PDNP?量均由评估人员按照SEC准则利用容积法计算地质储量,再类比采收率,计算得到,这两类储量需要每年对动用情况进行

分析,看是否需要转为已开发储量。同时,在SECB量评估时,要按照评估储量和经济参数进行储量价值的评估,一般用于年报信息披 一、这几种储量的定义如下: 1. 证实储量(Proved Reserves):是在现行经济和操作条件下,地质和工程资料表明,将来从已知油气藏中能以合理的确定性采出的原油、天然气和天然气液的数量。价格和成本以评估时的实际为准。价格的变化只考虑在现价基础上合同协议提供的变化,但不包括将来条件改变引起的价格上涨。 2. 证实已开发储量(PD Proved Developed reserves ) ---------------- 是通过现有井采用现有装置和操作方法,预期可采出的储量。通过注 水或其它提高采收率技术补充天然能量或改变一次采油机理预期可获得的油气增加量,若划归“证实已开发储量”,仅仅是指在先导方案试验之后,或已安装流程取得生产效果而得以证实之后,表明增加可采储量是可实现的。 3. 证实未开发储量(PUD Proved Undeveloped reserves ) ---------- 指预期从未钻井部位的新井中,或从现有井中需要很大花费重新完井而采出的储量。未钻井部位的储量必须限定在已钻井单元的紧邻可生产单元(offsetting productive units) ,即比较肯定钻井后能生产的储量。其它未钻井部位,只有当这些部位肯定是现有产层生产的延续时,才是证实

发展速度教案

第29讲 动态数列速度指标 主要内容: 动态数列速度指标含义及计算方法 一、复习发展速度——动态相对数 ????? ? ?? ???? ??????? ???? ?? ??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发展速度速度指标平均增长量增长量平均发展水平 发展水平水平指标动态指标

(一)速度指标及计算方法列表(同比增长、环比增长、总增长) (二)增长1%的绝对值 速度指标反映现象发展快慢,但有时,速度快并不代表现象总量、增长量高,有必要将速度指标与水平指标结合进来,深入分析增长速度与增长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反映增长速度的实际效果。所以在此有必要计算环比增长速度每增减一个百分点所代表的绝对量,通常称为增长1%的绝对值。 现象发展过程中,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平均每增长百分之一所增加的绝对数量。用环比增长速度和逐期增长量计算。 1、含义解析——A市财政收入07年比06年增长13.9%,增加了35.1亿元,那么07年与06年相比,平均每增长百分之一所增加的财政收入是多少?

比例式: 13.9%:35.1=1%:X 则, X=35.1*1%/13.9%=2.53(亿元) 2、计算方法 3、增长1%的绝对值作用 现有甲省的A 、B 两市财政收入资料如下: A 市财政收入环比增长速度是多少? B 市财政收入环比增长速度是多少?是否表明,A 市财政收入增长高于B 市?(需要计算每增长1%,财政收入增加了多少?) 发展速度的学习中,明确几个关系? 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 逐期增长量与环比增长速度; 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 二、平均发展速度 (一)何为平均发展速度 是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的几何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速度变化的平均程度。是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开n 次方,或 % 1 环比增长速度逐期增长量 100 前期水平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

复杂情况下的油气上窜速度计算后效录井是指工程停钻或起下钻时钻井液静止一段时间后,下钻到需要的深度进行钻井液循环时,测定通过扩散和渗透作用进人井筒钻井液中的烃类气体的含量(或在钻具抽吸作用下进人钻井液中的油气含量)。在气井特别是重点探井的钻进中,当上部打开一个气层后,会在后面的钻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多次出现后效气。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结果来看,后效气的气测值往往比打开气层时的值高的多,特别是一些地层压力较高的气层,往往能达到全烃99.9%这样满值的情况。这极大加强了井控工作的难度。事实上最近几年发生在川东北的绝大多数溢流事故都是在起下钻过程中由于后效气导致的溢流。现场录井之中,准确的计算出油气上窜速度对于安全钻井,对于油气层的保护和后期的测试、油气产能评价意义重大。 目前录井常用的油气上窜速度方法为迟到时间计算法。计算公式为:V=(H油-H钻*(T1-T0)/T迟到)/T静 其中:V 油气上窜速度m/h H油新打开油气层顶部深度m H钻开泵循环时钻头所在井深m T1 循环气测值明显升高时间(见显示时间)min T0 开泵时间min T迟到在钻头位置所在井深的迟到时间min

T静静止时间h 在一般的情况下,油气层深度、钻头位置、开泵时间、见显示时间、静止时间都是确定的,唯一影响计算准确性的只有迟到时间这一个变量。计算迟到时间的理论公式T迟到=V/Q,其中V是井底钻具与井壁的环空容积m3,Q为循环时的泵排量m3/min。在钻具和井筒结构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T迟到只与钻头位置和排量呈线性相关。在实际录井过程中,每钻进到一定深度录井人员会利用停泵的机会采用实测法得到一个迟到时间。在做迟到时间实测实验时,一般要求井队保持泵排量稳定在正常钻进时的排量。在正常情况下,泵的排量只与泵的泵冲转数有关。我们定义,在这种情况下得到的T迟到为标准迟到时间,这时候的泵冲转数为标准泵冲转数,标准迟到时间与标准泵冲数是呈反比关系。在使用综合录井仪的录井条件下,录井人员可以调整设置使仪器的迟到时间在标准泵冲转数下与标准迟到时间一致。这样当钻头位置或泵冲发生变化时,仪器能自动计算迟到时间保证录井资料的准确性。 当班录井人员在计算油气上窜速度时采用的迟到时间一般就是仪器实时反映的迟到时间。这种计算方法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这种方法有一个前提,井队的泵冲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必须稳定不变,这样才能保证迟到时间的准确性。但在实际钻井过程中,井队在下钻到底后通常会先低泵冲循环

发展速度的方法

发展速度的方法 1 六种发展速度素质的练习方法 高抬腿 后蹬跑 车轮跑 30米行进间跑 顺风跑 让 距跑 加速跑 2 在新课程教学中 教师为何由知识的传播着转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促进着 1积极的旁观 2给学生心里上的支持3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3 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1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 牢牢树立讲课第一的指 导思想2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 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3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树 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概念4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5以人为本 重视 学生的主体地位6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7改革体育考试和评 价学生的体育学习 4 体育教学原则主要包括哪八个方面 身心全面发展原则 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 地位相结合的原则 直观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巩固提高原则 从实际出发原则 合 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 综合创新原则 5 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学 生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个 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收益 6 体育锻炼应遵循哪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全面锻炼原则 经常性原则 区别对待原则 准备与整理活动 7 心理健康目标有哪几个方面 了解体育活动对心里健康的作用 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 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和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 困难的课程性质 8 运动参与目标有哪个方面 具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用科学的方法与体育 活动 9 简述素质教育的要义 面向全体 学生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 10 叙述教师专业发展大致要经历 专业形成阶段2专业成长阶段3专业成熟阶段4充分专 业化阶段

关于起钻时安全油气上窜速度探讨

关于起钻时安全油气上窜速度探讨 目前,中石化对进入气层后起钻前的油气上窜速度要求十分严格,比如中石化安全技术规范Q/SHS0003.1-2004中规定油气上窜速度不得高于10m/h,川东北含硫天然气井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起钻前油气上窜速度不得高于30m/h,而中石油或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并无如此规定,比如钻井井控技术规程SY/T6426-2005、石油天然气安全规程AQ2012-2007中并未在起钻前有如此规定。近几年的生产管理统计结果表明,这些规定并未有效起到防止出现井涌溢流等复杂情况及事故,反而给生产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不但增加了井漏及井控风险,也加重了对油气层的污染程度,并严重影响开发进度。下面就起钻前油气上窜速度控制什么范围内合理进行探讨:一、天然气在井筒中的运动规律天然气在储层中根据组分的不同一般以气态或者气液两相存在,由于储层压力很高,气体被高度压缩,相对密度较大。当储层被揭开后,储层岩屑气、交换气、溢流气变混入钻井液中,天然气气泡此时的受力主要为浮力、自身重力G和界面张力。上窜的主要动力F上窜=-N 界面其中F浮应遵循阿基米德定律,F浮=p钻井液gV =pg пr3 自身重力G=p天然气Vg 界面张力与钻井液结构强度及气泡表面积有关N界面=k..S=k .4/3пr2 由上面的关系式可以知道,如果密度差产生的上浮力大于界面张力,气泡就能自动加速上升,如果界面张力大于上浮力,气泡就被包在钻井液中不上升,但现场一般都要求钻井液具有良好的脱气性,钻井液胶粒之间的结构力以及与气泡间的界面张力一般都小于上浮力,因此,天然气进入钻井液中后会自动上升。当液柱压力已经高于地层压力时,储层气体不会大量自动进入井筒,但在一段时间内还存在少量交换气和渗透气进入井筒,如果为了降低后效全烃值而不断提高钻井液密度,这将导致进入井筒的气泡受到的浮力增大,在流变性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这将使气泡上升的速度加快。另外气泡在上窜过程中也遵循PV=nRT定律,R为常数,当n值一定,温度T影响很小的情况下,气泡体积V基本与液柱压力P成反比,也就是说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段增加,密度不断降低,与钻井液的密度差越来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来越大,当然体积增加了,表面积也增加了,但是表面积的增加幅度是比体积增加的幅度小,一个是r2 ,一个是r3,由此分析得出气泡在上

最新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定义及公式

1、角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度(角度),线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距离,二者都是矢量。 角速度:连接运动质点和圆心的半径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度叫做“角速度”。角速度的单位是弧度/秒,读作弧度每秒。它是描述物体转动或一质点绕另一质点转动的快慢和转动方向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角位移的时间变化率叫瞬时角速度(亦称即时角速度),单位是弧度?秒-1。 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ω是一个恒量,可用运动物体与圆心联线所转过的角位移Δθ和所对应的时间Δt之比表示ω=△θ/△t。 2、线速度:质点(或物体上各点)作曲线运动(包括圆周运动)时所具有的即时速度。它的方向沿运动轨道的切线方向,故又称切向速度。它是描述作曲线运动的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物体上各点作曲线运动时所具有的即时速度,其方向沿运动轨道的切线方向。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的大小等于运动质点通过的弧长(S)和通过这段弧长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即v=S/△t,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的大小虽不改变,但它的方向时刻在改变。它和角速度的关系是v=ωR。线速度的单位是米/秒。 线速度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的大小等于运动质点通过的弧长(S)和通过这段弧长所用的时间(△t)的值。即v=S/△t,也是v=2πr/T,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的大小虽不改变,但它的方向时刻在改变。它和角速度的关系是v=ωr v=ωr=2πrf=2πnr=2πr/T 当运动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同时也做另一种平动时,例如汽车车轮上的某一定点,此时该质点的线速度为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w*r)与平动运动的速度(v')的矢量之和:v=w*r+v' 角速度 角速度的矢量性:v=ω×r,其中,×表示矢量相乘(叉乘),方向由右手螺旋定则确定,r为矢径,方向由圆心向外。 匀速圆周运动中的角速度: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ω是一个恒量,可用运动物体与圆心联线所转过的角位移Δθ和所对应的时间Δt之比表示 ω=△θ/△t,还可以通过V(线速度)/R(半径)求出。 角速度就是在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转动时在单位时间内转过角度以及转动方向的矢量(更准确地说,是伪矢量),通常用希腊字母Ω或ω来表示。

加工中心常用计算公式

θ=b/a θ=tan-1b/a θ=b/c Cos=a/c Vc=(π*D*S)/1000 Vc:线速度(m/min) π:圆周率 D:刀具直径(mm) S:转速(rpm) 例题. 使用Φ25的铣刀Vc为(m/min)25求S=rpm Vc=πds/1000 25=π*25*S/1000 S=1000*25/ π*25 S=320rpm F=S*Z*Fz F:进给量(mm/min) S:转速(rpm) Z:刃数 Fz:(实际每刃进给) 例题.一标准2刃立铣刀以2000rpm)速度切削工件,求进给量(F 值)为多少(Fz= F=S*Z*Fz

F=2000*2* F=1000(mm/min) Scallop=(ae*ae)/8R Scallop:残料高(mm) ae:XYpitch(mm) R刀具半径(mm) 例题.Φ20R10精修2枚刃,预残料高,求Pitch为多 少mm Scallop=ae2/8R =ae2/8*10 ae= Φ=√2R2 X、Y=D/4 Φ:逃料孔直径(mm) R刀具半径(mm) D:刀具直径(mm) 例题. 已知一模穴须逃角加工(如图), 所用铣刀为ψ10;请问逃角孔最小 为多少圆心坐标多少 Φ=√2R2 Φ=√2*52 Φ=(mm)

X、Y=D/4 X、Y=10/4 X、Y= mm 圆心坐标为, Q=(ae*ap*F)/1000 Q:取料量(cm3/min) ae:XYpitch(mm)ap:Zpitch(mm) 例题. 已知一模仁须cavity等高加工,Φ35R5的刀XYpitch是刀具的60%,每层切,进给量为2000mm/min,求此刀具的取料量为多少 Q=(ae*ap*F)/1000 Q=35***2000/1000 Q=63 cm3/min Fz=hm * √(D/ap ) Fz:实施每刃进给量hm:理论每刃进给量ap:Zpitch(mm) D:刀片直径(mm) 例题(前提depo XYpitch是刀具的60%) depoΦ35R5的刀,切削NAK80材料hm为,Z轴切深,求每刃进给量为多少 Fz=hm * √(D/ap ) Fz=*√10/

关于起钻时安全油气上窜速度探讨(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关于起钻时安全油气上窜速度 探讨(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关于起钻时安全油气上窜速度探讨(新版) 目前,中石化对进入气层后起钻前的油气上窜速度要求十分严格,比如中石化安全技术规范Q/SHS0003.1-2004中规定油气上窜速度不得高于10m/h,川东北含硫天然气井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起钻前油气上窜速度不得高于30m/h,而中石油或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并无如此规定,比如钻井井控技术规程SY/T6426-2005、石油天然气安全规程AQ2012-2007中并未在起钻前有如此规定。近几年的生产管理统计结果表明,这些规定并未有效起到防止出现井涌溢流等复杂情况及事故,反而给生产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不但增加了井漏及井控风险,也加重了对油气层的污染程度,并严重影响开发进度。下面就起钻前油气上窜速度控制什么范围内合理进行探讨: 一、天然气在井筒中的运动规律 天然气在储层中根据组分的不同一般以气态或者气液两相存在,由于储层压力很高,气体被高度压缩,相对密度较大。当储层

被揭开后,储层岩屑气、交换气(储层压力低于钻井液液柱压力)、溢流气(储层压力高于钻井液液柱压力)变混入钻井液中,天然气气泡此时的受力主要为浮力(F浮)、自身重力G和界面张力(N界面)。 上窜的主要动力F上窜=(F浮-G)-N界面(1) 其中F浮应遵循阿基米德定律,F浮=p钻井液gV=pgпr3(2)自身重力G=p天然气Vg(3) 界面张力与钻井液结构强度及气泡表面积有关N界面=k..S=k.4/3пr2(4) 由上面的关系式可以知道,如果密度差产生的上浮力(F浮-G)大于界面张力,气泡就能自动加速上升,如果界面张力大于上浮力,气泡就被包在钻井液中不上升,但现场一般都要求钻井液具有良好的脱气性,钻井液胶粒之间的结构力以及与气泡间的界面张力一般都小于上浮力(遇到井塌后大幅提高粘切的钻井液及高粘切的堵漏浆除外),因此,天然气进入钻井液中后会自动上升。 当液柱压力已经高于地层压力时,储层气体不会大量自动进入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的改进

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的改进 现场录井中,准确计算油气上窜速度对安全钻井、油气层的保护和后期的测试、油气产能评价意义重大。根据油气上窜速度可以对储层的特性和产能进行定性评价、合理调整钻井液密度,既能确保油层不被压死,又能使钻井工程安全的施工。为此,提出了一种计算油气上窜速度的方法,该方法考虑了井深结构和钻具结构等影响环空体积的因素。现场作业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标签:后效录井;油气上窜速度;新计算方法 0 引言 后效录井(亦称循环钻井液气测录井)是指工程停钻或起下钻作业过程中钻井液静止一段时间后,下钻到需要的深度进行钻井液循环时,测定通过扩散和渗透作用进入井筒钻井液中烃类气体的含量。取全取准后效显示资料,准确计算油气上窜速度,对于评价油气水层,保证安全施工,保护油气层,提高勘探的整体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关于油气上窜速度的计算方法很多(如迟到时间法[1]和累计泵冲数法[2]),各种计算方法各有特点,现在随着深井和超深井的出现,井身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原来的计算方法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计算出来的结果与实际的结果偏差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钻井工程的正常开展。为此,笔者基于泥浆体积排代法得到了一种计算油气上窜速度的新方法。 1 目前油气上窜速度的影响因素 1.1 环形空间差别的影响。 由于井眼结构及钻具结构的上部和下部都不同,不同位置上返速度就会不同,按上述方法归为将出现很大的误差。 1.2 钻井液排量的影响。 钻井液排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迟到时间的变化,在刚开泵循环时,由于钻井液静止时间长,钻井液稠,需要先用小排量循环,人为降低泵速,循环一段时间后再提高泵速使排量增大。有时由于两个泵互相更换,排量也会不同。这样,用现有的方法无法准确计算出随时间变化的排量,也就影响了深度的准确归位,至使深度归位误差增大。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对循环钻井液深度归位造成影响,如起钻灌钻井液、下钻钻井液溢出和井径扩大率的影响等。 为了消除上述影响,准确计算出环空体积和累计排出的钻井液体积,为此采

油气上窜速度的现场计算

油气上窜速度的现场计算 油气上窜速度 当井眼空井静止时,由于钻井液液柱压力小于地层流体压力,以及两者之间存在密度差的原因,导致地层内流体(油气) 进入井眼,产生向井口方向的运移,其上升的速度,称为油气上窜速度。公式表示如下: s t H v 1 式中 V ———油(气) 上窜速度,m/ h ; H 1 ———油(气) 在静止t s 时间后上升的高度,m ; t s ———钻井静止时间,h 。 1、迟到时间法 迟到时间法计算油气上窜速度的理论计算公式为: V 上窜= { H 油层- [ H 钻头( T 见- T 开) / T 迟]}/T 静 式中: V 上窜———油气上窜速度,米/ 小时; H 油层———油气层显示井深,米; H 钻头———循环泥浆时钻头所在的井深,米; T 迟———钻头所在井深的迟到时间,分; T 见———见到油气显示的时间,日、时、分; T 开———钻头下到H 钻头时循环泥浆开泵时间,日、时、分; T 静———上回次停泵时间至本回次开泵时间,小时。 显然,上述理论计算公式是根据迟到时间这一关键参数来计算的。但在实际作业时,由于泵排量的不稳定性,有时,泵排量甚至会成倍的增

长或减少,从而使得T迟也成一变量,所以在实际中,上述理论计算所得 的上窜速度的误差较大。根据这一实际现象,我们就利用一般录井仪都能 检测到的累计泵冲数这一参数来将上面的理论计算公式加以修正。 2 、累计泵冲数法 其计算公式为:V上窜= (H油层- H1) / T静= (H油层- 17. 4S1/ 23. 6) / T静 或V上窜= (17. 4/ 23. 6) ×(S0 - S1) / T静 式中,V上窜、H油层、T静解释同上; H1 ———测量时油气层已上窜所至的井深,米; S0 ———正循环时自油气层返上至井口的累计泵冲数,冲; S1 ———正循环测上窜速度时,见到油气显示时的累计泵冲数,冲; 17. 4 ———每冲泵排量,升/ 冲; 23. 6 ———9-5/ 8”套管与5”钻杆间的环空容积,升/ 米。 以上所列的公式适用于在9-5/ 8”套管内射孔后的情况。举一例子: H油层= 3428 米, S0 =3428 ×23. 6/ 17. 4 = 4649 冲,S1 = 4500 冲, T静=2. 5 小时,则V上窜= 44 米/ 小时, 油气返上至井口时间为78 小时。 3、修正的迟到时间法 传统的测试结果偏大,往往使钻井液密度调整偏高,不利于油气层的保护,建议采用修正后的计算公式 来计算油气上窜速度。在同一口井的工况下,根据油气段体积不变原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区别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区别 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都是人们在日常社会经济工作中经常用来表示某一时期内某动态指标发展变化状况的动态相对数。既然两个都是“速度”,说明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都把对比的两个时期的发展水平抽象成为一个比例数,来表示某一事物在这段对比时期内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分析研究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 发展速度是以相除方法计算的动态比较指标,计算公式为: 某指标报告期数值 发展速度=──────────── 该指标基期数值

发展速度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当比例数较大时,则用倍数表示较为合适。例:某地固定资产投资1994年为366亿元,1993年为328亿元,1994年与1993年比,366÷328=1.12,这就是发展速度,用百分数表示为112%,用倍数表示则是1.12倍。 而增长速度则是以相减和相除结合计算的动态比较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 增长速度=────────────────── 该指标基期数值 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叫增长速度,也可叫增长率;若是负值,则叫降低速度,也可叫降低率。如上例的某地固定资产投资1994年

比1993年的增长速度为:(366-328)÷328=0.12,用百分数表示则为12%。 由上可知: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或100%)。则:若发展速度是百分数表示的,发展速度减去100%即为增长速度,如上例的发展速度112%中减去100%得出增长速度为12%;若发展速度是用倍数表示的,发展速度减去1即为增长速度。同样,某一时期增长速度加1(或100%)则为这一时期的发展速度了。

CNC常用计算公式

CNC常用计算公式

CNC常用计算公式 一、三角函数计算 1.tanθ=b/a θ=tan-1b/a 2.Sinθ=b/c Cos=a/c 二、切削速度的计算 Vc=(π*D*S)/1000 Vc:线速度(m/min) π:圆周率(3.14159) D:刀具直径(mm) S:转速(rpm) 例题. 使用Φ25的铣刀Vc为(m/min)25 求S=?rpm Vc=πds/1000 25=π*25*S/1000 S=1000*25/ π*25 S=320rpm 三、进给量(F值)的计算 F=S*Z*Fz F:进给量(mm/min) S:转速(rpm) Z:刃数 Fz:(实际每刃进给) 例题.一标准2刃立铣刀以2000rpm)速度切削工件,求进给量(F

X、Y=10/4 X、Y=2.5 mm 圆心坐标为(2.5,-2.5) 六、取料量的计算 Q=(ae*ap*F)/1000 Q:取料量(cm3/min)ae:XY pitch(mm) ap:Z pitch(mm) 例题. 已知一模仁须cavity等高加工,Φ35R5的刀XY pitch 是刀具的60%,每层切1.5mm,进给量为2000mm/min,求此刀具的取料量为多少? Q=(ae*ap*F)/1000 Q=35*0.6*1.5*2000/1000 Q=63 cm3/min 七、每刃进给量的计算 Fz=hm * √(D/ap ) Fz:实施每刃进给量hm:理论每刃进给量 ap:Z pitch(mm) D:刀片直径(mm) 例题 (前提depo XY pitch是刀具的60%) depoΦ35R5的刀,切削NAK80材料hm为0.15mm,Z轴切深1.5mm,求每刃进给量为多少? Fz=hm * √(D/ap ) Fz=0.2*√10/1.5

短程起下钻检测油气上窜速度的计算方法

短程起下钻检测油气上窜速度 一、短程起下钻的目的 起钻时的抽汲很可能造成井底压力小于地层压力,并引起溢流。所以,起钻前应检查井底压力能否平衡地层压力,判断是否会发生抽汲溢流。 二、短程起下钻做法 短程起下钻有两种基本作法: 1.一般情况下试起10柱~15柱钻具,再下入井底(可在静止一段时间,活动钻具但不开泵循环),然后开泵循环一周以上,观察并测量返出的钻井液,若钻井液无油气侵,或根据油气上窜时间判断,若满足起钻要求,则可正式起钻;否则,应循环排除油气侵,并适当提高钻井液密度,以达到起钻过程中不发生溢流的目的。 2.特殊情况时(需长时间停止循环或井下复杂时),将钻具起至套管鞋内或安全井段,停泵检查一个起下钻周期或需停泵工作时间,若井口无外溢,则再下入井底循环一周以上,正常后起钻。 三、油气上窜速度计算 油气上窜速度的计算有两种方法,迟到法和体积法,迟到法较为简单、也较为准确。 1.迟到法计算油气上窜速度 油气上窜速度V上=(油气层深H2-钻头处井深H1×循环见油气时间T2/迟到时间T1)/(短程起下钻时间T3+静止时间T4)。

2.体积法计算油气上窜速度 油气上窜速度=(油气层深H2-泵排量Q×循环见油气时间T2/ 环空每米容积)/(短程起下钻时间T3+静止时间T4)。 V上=60*(H2-76433*Q*T2/(D*D-d*d))/(T3+T4) 式中:V上-油气上窜速度m/h,H2-油气层深m,Q-排量l/s, T2-循环见油气时间min,D-井径mm,d-钻杆内径mm,T3-短程 起下时间min,T4-静止时间min。 四、安全周期 安全周期<油气层深H2/上窜速度V上。 实际施工过程中,当起钻、保养设备、等停及下钻时间总计在 未达到安全周期时间之前必须结束、开始循环或钻进,这样才能确 保井控安全。 二○一一年五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