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会计经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被执行人财产有关税收问题的复函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老会计经验】税务机关有权直接扣缴纳税保证人存款2005年7月25日,全誉公司因涉嫌逃避2005年7月核定征收的应纳增值税款3.6万元,被当地国税分局责令限期在2005年7月31日之前缴纳税款。
在限期内,当地国税分局发现全誉公司有明显的转移商品迹象,遂要求全誉公司提供相应的纳税担保。
于是,全誉公司与科宏公司经过协商并经国税分局的同意,由科宏公司为全誉公司提供纳税保证,保证全誉公司在2005年8月10日前缴纳2005年7月应缴纳的增值税款3.6万元。
否则,由科宏公司缴纳全部税款以及由于延迟缴纳税款而产生的滞纳金。
全誉公司、科宏公司和国税分局均在纳税担保书上签了字、盖了章。
结果,至2005年8月10日,全誉公司未能按期缴纳税款。
国税分局于2005年8月11日向科宏公司下达了纳税通知书,要求科宏公司在接到纳税通知书后15日内代全誉公司缴纳税款和滞纳金。
科宏公司认为国税分局尚未对全誉公司采取任何强制措施,不应直接要求纳税保证人缴纳税款,所以对国税分局的纳税通知书不予理睬。
2005年8月27日,国税分局在科宏公司没有按照纳税通知书的要求缴纳担保税款的情况下,向科宏公司下达了责令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限科宏公司在9月11日前缴纳其担保的税款和滞纳金。
而科宏公司始终认为其所承担的担保责任属于一般担保责任,国税分局在未对全誉公司采取强制措施之前没有权力要求其履行纳税义务。
于是,对国税分局的责令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仍不予理睬。
2005年9月12日,当地国税分局在经其上级当地市国税局局长签字后,从科宏公司银行账户上直接扣缴了3.6万元的税款和594元的税收滞纳金。
科宏公司于2005年9月18日向当地市国税局提出复议申请,要求当地市国税局对国税分局扣缴税款的行为认定属于违法行为,并要求退回已扣缴的税款和滞纳金。
2005年9月25日,市国税局作出复议决定:认定国税分局从科宏公司银行账户上扣缴税款的行为合法。
根据《纳税担保试行办法》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纳税保证为连带责任保证,纳税人和纳税保证人对所担保的税款及滞纳金承担连带责任。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取得的补贴、津贴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复函
正文:
----------------------------------------------------------------------------------------------------------------------------------------------------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取得的补贴、
津贴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复函
(1995年6月15日国税所函发[1995]007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钢铁公司:
您公司《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情况反映》(新钢劳人字[1995]第155号)收悉。
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国务院于1994年1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税法(即个人所得税法——引注)第四条第三项所说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是指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补贴、津贴。
”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补贴、津贴目前只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津贴。
至于你公司来函中列举的地区差和各种补贴、津贴,目前国务院均未明确免税,因此应全额计入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希你公司积极配合税务机关,认真做好个人所得税的宣传和代扣代缴工作。
——结束——。
遇到财政税收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税收强制执行措施依据税收强制执行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条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下列强制执行措施:(一)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二)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对前款所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未缴纳的滞纳金同时强制执行。
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强制执行措施的范围之内。
第五十五条税务机关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前纳税期的纳税情况依法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的迹象的,可以按照本法规定的批准权限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或者强制执行措施。
第六十八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者少缴应纳或者应解缴的税款,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除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外,可以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八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税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作出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可以采取本法第四十条规定的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司法拍卖中的税种、纳税人及包税约定效力的梳理与分析——基于税法和最高法院裁判观点的展开编者按通常情况下,司法拍卖涉及的税种有哪些?由买受人或出卖人承担全部税费的约定(包税约定)是否有效?本文结合税法的有关规定及最高法院裁判观点,就上述两个问题做简单阐述。
仅供读者朋友参考。
一、司法拍卖中的常见税种及其纳税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被执行人财产有关税收问题的复函》(国税函〔2005〕869号)第2条答复意见认为,无论拍卖、变卖财产的行为是纳税人的自主行为,还是人民法院实施的强制执行活动,对拍卖、变卖财产的全部收入,纳税人均应依法申报缴纳税款。
因此,司法拍卖行为亦属于应税行为,纳税义务人应依法申报缴纳税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司法拍卖活动中常见的税种及纳税人如下:(一)出卖人为纳税人的税种1.增值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1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增值税。
2.土地增值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138号,2011年修订)第2条规定,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以下简称转让房地产)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为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土地增值税。
第7条规定,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部分,税率为30%。
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的部分,税率为40%。
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50%。
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60%。
3.城市维护建设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法》第1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为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
司法拍卖中的包税条款前言:司法拍卖中买受人疏忽包税条款,或者对税费估算错误而承担巨额的出卖人的税费。
到底包税条款合法与违法的界限是什么?哪些属于包税条款应当承担的税费呢?案例1:司法拍卖中包税条款无效,税费由拍卖收入中支出。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裁定书(2020)甘执复14号申请执行人辩称:买受人杨XX通过网拍竞买购得门面房。
该案涉房产拍卖中刊登的《拍品介绍》第四条、《拍卖公告》第七条的规定,拍卖房产所产生的相关税费均由买受人承担。
案外人杨XX在竞拍中对该规定应当是明知的。
法院认为:关于买受人垫付的被执行人应承担的565971.6元税款可否从执行案款中扣除的问题。
《网络拍卖规定》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因网络司法拍卖本身形成的税费,应当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相应主体承担;没有规定或规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法律原则和案件实际情况确定税费承担的相关主体、数额。
兰州中院拍卖公告规定“一切税费均由买受人承担”,违反该司法解释规定。
同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被执行人财产有关税收问题的复函》(国税函〔2005〕869号)的规定,对拍卖财产的全部收入,纳税人均应依法申报缴纳税款;人民法院应当协助税务机关依法优先从拍卖收入中征收税款。
故兰州中院在执行过程中,从拍卖房产所得款项中扣除买受人已垫付的被执行人应负税款的执行行为符合规定。
为公平保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起见,对买受人杨XX要求扣除并返还其已垫付的应由被执行人承担的税款的请求,本院予以支持。
裁定如下:在扣除并返还买受人杨XX垫付的应由被执行人苏XX 承担的税款565,971.6元后,将剩余执行案款给付申请执行人抵偿其剩余债权。
案例解释:本案例中包税条款无效。
(1)《网络拍卖规定》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因网络司法拍卖本身形成的税费,应当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而依据的国税函〔2005〕869号属于税务规范性文件。
(2)法院一般对异议有开拍前3天书面申请的救济条款,从而保证包税条款生效。
税收强制执行需要理清的5个关键问题2017-12-28华税【华税】中国第一家专业化税法律师事务所,5A级税务师事务所集团,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北京,专注于税务争议解决、税务稽查应对、税务规划、税务风险管理等领域的专业服务。
【网址】◎华税律师事务所税务咨询筹划部整理/评论作为税收征管法规定的一项税收保障制度,税收强制执行是税务机关在面对拒不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主体时需要依法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强制扣缴和拍卖、变卖两种形式。
如何保证强制执行措施既维护国家的税收权益,又不侵害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笔者结合税收征管实际,认为税收执法人员需厘清几个关键问题。
如何理解税收强制执行对象——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税收征管法第四十条将税收强制执行的对象规定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纳税担保人。
其中,理解“从事生产、经营”很重要。
现行法律、法规未对“经营行为”作出明确定义。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将“经营者”界定为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由此可见,经营行为有两个构成要件:一是行为的内容是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二是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营利,两条缺一不可。
如果行为人提供了商品或服务,但不以营利为目的,则构不成经营行为。
而从事经营行为不一定需要办理营业执照。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和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无照经营指依法应当取得而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
无证经营指依法应当取得而未取得许可审批证件,擅自从事相关许可经营项目的行为。
但现实中存在一些不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经营活动,例如个人房屋买卖或者个人股权转让等行为。
从税收角度看,是否办理经营行为许可和是否产生纳税义务并不能画等号。
如果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产生了纳税义务,即使依法不需要办理登记,也需要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对于个人房屋买卖等一次性交易行为,不宜将有关交易主体认定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有关纳税人不应被作为税收强制执行的对象。
税务工作人员如何解读税务强制执行程序税务强制执行程序对于税务工作人员来说是一项重要任务。
税务强制执行程序是税收管理的重要手段,确保纳税人按时足额缴纳税款,维护税收秩序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就税务工作人员如何解读税务强制执行程序进行探讨。
一、税务强制执行程序概述税务强制执行程序是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的违法行为采取的一种强制执行手段。
主要包括税务机关依法征收欠税、加计罚款、查封、扣押、拍卖等措施。
税务机关在实施税务强制执行程序时,必须依法进行,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
二、税务强制执行程序的具体内容1. 欠税通知书的发出欠税通知书是纳税人未按期足额缴纳税款后,税务机关向纳税人发出的催缴欠税的通知书。
在欠税通知书中,应明确纳税人的欠税金额、欠税期限以及相关处罚措施等信息。
税务工作人员需要仔细审查欠税通知书的内容,确保其准确无误。
2. 加计罚款的计算与征收纳税人未按时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依法征收加计罚款。
税务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相关税收法规计算加计罚款的金额,并将其通知纳税人。
同时,税务工作人员应妥善处理纳税人对加计罚款的异议申请,确保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3. 资产查封与扣押税务机关在税务强制执行程序中可以对纳税人的资产进行查封与扣押。
税务工作人员应依法进行资产查封与扣押的程序,确保程序的合法性与规范性。
同时,税务工作人员应及时告知纳税人对查封与扣押的异议申请权利,并妥善处理纳税人的异议申请。
4. 税务拍卖的组织与实施在税务强制执行程序中,税务机关可以通过拍卖纳税人的财产来清偿欠税款项。
税务工作人员需要组织拍卖活动,并确保拍卖过程的公平与公正。
税务工作人员还需要协助纳税人了解拍卖流程和相关规定,确保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三、税务工作人员解读税务强制执行程序的重要性税务强制执行程序对于税务工作人员来说是一项重要任务。
税务工作人员需要深入理解税务法律法规,准确把握税收政策,熟悉税务强制执行程序的具体要求和程序,以便能够熟练操作和正确解读相关内容。
税务强制执行催告法律依据税务强制执行是指税务机关为实现纳税人的税收义务,对经过催告但未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如查封、扣押、冻结等,以实现税收追缴。
税务强制执行的催告程序可以说是税务机关进行强制执行前的必要程序。
那么,税务强制执行催告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呢?税务强制执行催告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对税务强制执行催告程序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了纳税人的义务以及税务机关的权利和责任。
根据该法的规定,税务机关在进行税务强制执行之前,必须事先向纳税人发出催告通知书,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纳税义务。
只有在纳税人未按时履行义务的情况下,税务机关才能对其采取强制措施。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了税务强制执行催告程序的具体要求和流程。
根据该条例的规定,税务机关在发出催告通知书时,应当明确标明纳税人的违法事实和违法情节,并告知其如不履行纳税义务,将采取何种强制措施。
此外,该条例还规定了催告通知书的送达方式和送达时间等具体事项。
三、《行政强制法》《行政强制法》是我国行政机关进行强制执行的基本法律依据。
税务机关作为一种特殊的行政机关,执行税收征收管理的工作也适用该法。
根据该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进行强制执行时,应当依法发出强制执行通知书,并告知被执行人的权利和义务。
税务机关在进行税务强制执行催告时,也需要遵循该法的相关规定。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在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程序的同时,为纳税人提供了行政救济的途径。
纳税人在收到税务机关的催告通知书后,如果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当对待,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起行政复议或进行行政诉讼,申请撤销或修改催告决定。
总之,税务强制执行催告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条例》、《行政强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
税务强制执行催告法律依据税务强制执行是税务部门对欠税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手段,以保障税法的有效执行和维护国家财政稳定。
为了明确税务强制执行催告的法律依据,以下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六条和第五十七条的规定,税务机关有权对欠税人进行催告,要求其限期缴纳未缴纳的税款,并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该法律规定了税务强制执行的法律基础和程序,确保了税务机关对欠税人的催告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了行政强制的具体程序和限制条件。
税务强制执行属于行政强制的范畴,在催告欠税人时,税务机关需遵守该法律的规定,确保强制措施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务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务行政处罚法》对逾期缴纳税款的行为进行了规定,并明确了税务部门可以采取的处罚措施。
催告欠税人是税务机关执行行政处罚的先决条件,该法律依据确保了税务机关对欠税人催告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虽然税务强制执行属于行政强制,但在实施强制措施过程中,可能产生民事纠纷。
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相关的诉讼程序和原则,确保了税务强制执行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五、其他相关法规和规定除了上述法律法规之外,税务强制执行催告还需依据具体的税法、税收征收管理办法、税务部门的规章和规定等进行操作。
这些文件包括但不限于《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等,为税务机关提供了操作指南,确保税务强制执行催告的合法性和效力。
综上所述,税务强制执行催告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涉及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务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及其他相关法规和规定。
税务机关必须遵守这些法律的规定,确保强制执行的合法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tips】本文是由梁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值得借鉴学习!【老会计经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被执行人财产有关税收问题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拍卖、变卖被执行人财产后,税务部门能否直接向人民法院征收营业税的征求意见稿》(〔2005〕执他字第12号)收悉。
经研究,函复如下:一、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活动属司法活动,不具有经营性质,不属于应税行为,税务部门不能向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活动征税。
二、无论拍卖、变卖财产的行为是纳税人的自主行为,还是人民法院实施的强制执行活动,对拍卖、变卖财产的全部收入,纳税人均应依法申报缴纳税款。
三、税收具有优先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
四、鉴于人民法院实际控制纳税人因强制执行活动而被拍卖、变卖财产的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协助税务机关依法优先从该收入中征收税款。
(国税函〔2005〕869号;2005年9月12日)财务会计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是日积月累、逐步提高的,绝不可能一朝一夕的事情;财务会计是一种各个领域融会贯通的工作,所以建议要全面地补充各个方面的知识,而不仅局限于本职工作;坚持一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