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焦虑和满意度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7
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情绪干预方案设计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对于患者来说,癌症诊断本身是一大打击,加上手术治疗的不确定性和恢复期的艰辛,心理压力会更大。
因此,在乳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情绪干预方案尤为重要。
一、了解乳腺癌患者的困扰在制定情绪干预方案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乳腺癌患者在围手术期会面临哪些困扰。
研究表明,患者最常遇到的问题是社交疏远和身体形象受损。
手术治疗会导致乳房缺失或变形,这会给患者自尊心带来巨大的打击。
此外,担心手术效果、治疗后遗症和复发率也是患者常见的情绪问题。
二、情绪干预方案设计针对乳腺癌患者的困扰,情绪干预方案应着力于提升患者的自我认知和心理调适能力。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建议:1. 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乳腺癌患者常常对治疗效果、身体外貌等问题感到不安。
建议医护人员在手术前和手术后与患者进行多次交流,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回答患者的疑虑和问题,给予患者足够的信心和支持。
同时,在手术前适当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和镇静治疗,可以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恐惧。
2. 提升患者的自我价值感患者需要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和重要性,才能更好地适应手术前后的心理变化和生活变化。
医护人员可以在业务操作中,适当增加交流和鼓励的环节,帮助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并且提高认识,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同时,患者可以参加康复训练和心理咨询,在专业机构寻求帮助,提升自我价值感。
3. 关注患者的社交需求乳腺癌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因为外表的变化和身体的限制而失去信心,进而避免与他人和社会交往。
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帮助她们重新恢复自信和社交能力。
可以邀请患者参加恢复训练,组织社交性活动等,以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
三、情绪干预方案的实施情绪干预方案的实施有赖于医护人员的大量努力和患者的积极参与。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医护人员间的沟通合作完整地进行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交流,是情绪干预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医护人员间要加强整体协作,医生要及时与患者沟通治疗方案,护士要提供日常的生活帮助和安抚。
乳腺癌心理护理论文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占所有女性癌症的16%,由于预期寿命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癌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乳腺癌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乳腺癌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乳腺癌病理学护理论文摘要:由于ER表达阳性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这也就说明青年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疗效不如老年患者。
关键词:乳腺癌;病理学;护理一、结果两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观察组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两组其他生物学指标阳性率比较:观察组ER表达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间PR、HER-2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二、讨论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乳腺癌的发病率一直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成为危害女性生命健康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乳腺癌。
近年来,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虽然乳腺癌的死亡率逐年下降,但其发病率却仍居高不下,我国虽属于乳腺癌低发区,但近年来,由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较前有明显增长,且发病年龄有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Han等纳入16640例乳腺癌的研究显示,在<35岁的乳腺癌患者中,年龄每下降1岁,死亡风险增加5%。
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乳腺癌病理类型以浸润性癌为主,主要是浸润性导管癌,占总数的69.35%,主要病理类型构成和所占比例与对照组相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分级方面,观察组组织学分级和各自所占的百分比与对照组应的组织学分级有所差异,但差别并无统计学意义。
国外报告青年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56%;沈镇宙等报告2331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中,≤35岁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69%,>35岁患者的转移率50%。
本组资料中,青年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62.90%,明显高于对照组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心理干预探究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患者在面临乳腺癌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常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干预,不仅可以帮助她们更好地应对疾病,还能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究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的主要特点1. 焦虑和恐惧乳腺癌被诊断后,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
她们担心治疗会带来身体的副作用和精神的负担,甚至担心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
心理上的恐惧和焦虑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饮食习惯,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
2. 自我价值感降低乳腺癌患者常常会产生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的情绪。
她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满和悲观的情绪,甚至觉得自己没有了价值和意义。
这样的情绪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功能。
3. 沮丧和情绪低落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生活无望、情绪低落和精神压抑。
她们可能会感到对未来充满悲观情绪,甚至出现抑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1. 提供心理支持医务人员应该及时与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交流,了解她们的内心情感和需求。
通过关怀和支持,帮助患者释放内心的压力和恐惧,增强她们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2. 提供心理咨询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理解和接受自己的疾病状态,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心理咨询师可以指导患者积极面对和化解负面情绪,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3. 增强心理疏导通过心理疏导活动,如音乐疗法、艺术疗法、运动疗法等,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调节情绪,放松身心,提升自信心和生活乐趣。
这些活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4. 建立支持体系在医院或社区建立乳腺癌患者的支持小组或心理干预小组,让患者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理支持。
通过相互鼓励和分享,患者可以感受到更多的情感和实质上的支持,从而增强乳腺癌治疗的信心和勇气。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对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患者在面对诊断、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理解和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并为其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恐惧和焦虑:乳腺癌的诊断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强烈的恐惧和焦虑。
患者可能会对疾病的预后、治疗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感到担忧。
悲伤和沮丧:乳腺癌的诊断可能改变患者的身体形象,影响其自我认知和社会角色,从而产生悲伤和沮丧的情绪。
愤怒和无助:患者在面对治疗过程中的身体变化和疼痛时,可能会感到愤怒和无助。
同时,对疾病的无法掌控也可能引发患者的挫败感和无助感。
社交隔离: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可能会逐渐脱离社交活动,导致社交隔离。
自我形象紊乱:乳腺癌治疗可能导致患者的身体形象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自我形象和自尊心。
提供支持和安慰:护理人员和家庭成员的安慰和支持,可以帮助患者面对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恐惧和焦虑。
提供关于疾病和治疗的信息,以增加患者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心理咨询:定期的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患者处理悲伤、沮丧、愤怒和无助等情绪。
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提供专业的引导和技巧,帮助患者发现积极的应对策略。
建立社交支持网络:鼓励患者维持或重建社交,可以减轻社交隔离的影响。
组织病友交流会或线上交流平台,可以帮助患者相互支持和分享经验。
应对自我形象紊乱:护理人员应患者的自我形象紊乱问题,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支持。
帮助患者接受身体形象的变化,并鼓励其在康复过程中积极自我重塑。
提升自我管理技能:通过教育和实践,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包括情绪管理、疼痛管理、药物管理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等。
这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自信,也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医院或护理机构应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且充满关怀的环境,以减少患者的压力和不安。
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沟通能力也是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
鼓励患者参与决策过程:让患者参与到自己的治疗和护理决策过程中,可以增强其主动性和控制感,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
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术后脑转移患者神经功能及情绪的影响1. 引言1.1 疾病背景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可发生在男性身上。
乳腺癌是指发生于乳腺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中乳腺组织的癌变细胞开始不受控制地增殖。
乳腺癌并非仅仅是一种器质性疾病,更是一个涉及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性问题。
乳腺癌到转移到大脑称为乳腺癌术后脑转移,是乳腺癌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术后脑转移患者常伴随着神经功能受损和情绪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对于乳腺癌术后脑转移患者,除了进行必要的治疗外,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也显得至关重要。
人文关怀在乳腺癌术后脑转移患者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减轻其心理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则可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和支持,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状态,对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康复有积极的影响。
在乳腺癌术后脑转移患者中,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情绪稳定。
1.2 人文关怀在乳腺癌术后脑转移患者中的重要性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乳腺癌晚期患者中,脑转移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体和心理痛苦。
在这个困难的时期,人文关怀对乳腺癌术后脑转移患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文关怀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乳腺癌术后脑转移患者常常面临着生命垂危的困境,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来应对心理上的挑战。
人文关怀可以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和关注,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和绝望感,帮助他们更积极地面对疾病。
人文关怀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进程。
通过温暖的关怀和细致的照顾,患者的情绪得以舒缓,心态得以平和,这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人文关怀可以让患者感受到自己仍然被重视和关心,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治疗过程。
人文关怀在乳腺癌术后脑转移患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康复过程。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焦虑和满意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焦虑和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随机将64例乳腺癌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需求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使用SAS量表对两组患者焦虑情况及手术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
结果干预组患者SAS量表评价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术后满意度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心理干预;乳腺癌;焦虑;满意度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40~60
岁绝经期女性。
在中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1]。
乳腺癌根治术是目前国内治疗乳腺癌最有效和常用的方法,但是手术导致的乳房缺失使患者在术后的康复期面临诸多
问题,如身体缺陷、疾病本身、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等,对患者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2,3]。
为了提高患者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针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在临床实践中十分必要,为了进一步了解心理干预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焦虑和满意度的影响,对我科收治的94例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12月在我院确诊为乳腺癌需要手术治疗的94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
其中,干预组47例,年龄平均46.8岁:大专以上9例,高中15例,小学及初中14例,小学以下9例;其中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2例,单侧乳腺癌根治术15例。
对照组47例,年龄平均47.2岁:大专以上8例,高中16例,小学及初中13例,小学以下10例;其中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3例,单侧乳腺癌根治术14例。
两组患者都已婚,在年龄,文化程度,及术式间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护理。
1.2.1术前护理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工作繁忙,无法保证每个手术都由巡回护士术前1d进行术前访视。
因此,实行专职护士访视模式[4],先查阅病历了解患者的病情,手术方案,进病房后首先进行自我介绍,态度温和,应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耐心对患者提出的疑虑进行科学合理的解答,可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意义,术中的配合要领,术后身体放置的导管、引流管、附加仪器及注意事项等。
将手术医师和麻醉师的技术资料推荐给患者,使患者对手术的安全性有所了
解。
并列举手术成功的范例,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强对手术的信心。
取得患者家属或单位在经济上的支持,尤其重要的是要让患者丈夫多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鼓励患者,给患者以精神支持。
1.2.2术中护理患者入手术室时巡回护士热情、友善地迎接,仔细核对床号、姓名、手术部位,清点由病房带到手术室的物品,让患者感到医务人员的认真负责;介绍手术间的布局、设备、麻醉方式,以消除患者对手术室的恐惧及神秘感,以减轻患者的焦虑。
注重安全、舒适护理,手术间温湿度适宜,物品、设备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盖,尊重患患者的隐私,减少不必要的暴露。
跟患者交流时语气要温柔,嘱其放松心情,愉快地面对手术。
为患者进行操作前应给予解释,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在操作时动作要轻揉,安置体位时要注意肢体不要受压,随时保持功能位,患侧上肢外展,垫一长方形软垫,与肩部同高,腋下垫一小软枕。
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经常检查患侧肢体外展的角度,防止手术医生推挤患肢搁手架而导致过度外展造成肌肉和神经的损伤。
凡承担手术配合的护士均应掌握所配合患者的病情观察,做到心中有数。
全程对手术护理风险因素实施预测、预备、预控,避免意外发生或临场慌乱[5]。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静脉输液通路情况,术中减少手术部位的暴露,做好患者的保暖,患者术中输液及冲洗均使
用37℃的液体等,有利于促进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寒战、躁动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清醒的时间[6]。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非全麻患者注意情绪变化,如心情过度紧张时应及时安慰,可握住患者的手或轻拍患者的肩膀,以示鼓励,使患者感到被关心,而放松紧张心理,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及良性情绪。
手术结束后,应用温水擦拭患者身上的消毒液及血渍,把衣服穿整齐,将各种引流管整理通畅,并贴好标示,替患者盖好被子,在患者复苏的过程中,巡回护士不离开手术室,以防止患者躁动而坠床或将各种管道扯出,患者完全清醒后,告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整理好患者携带的所有用物和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将患者安全送至病房,向责任护士交代手术中的情况及注意事项。
1.2.3术后护理手术室专职护士或护士长术后次日下午访视患者,先到护士站查看病历,并与其责任护士了解患者回病房这段时间的病情,再探视患者。
先自我介绍,说明回访的目的,用赞扬性的语言表扬患者战胜疾病积极配合手术,向患者说明手术很成功,询问患者术后情况,针对患者的不适和疑问给予耐心解释和抚慰,详细告知术后注意事项,嘱其放松心情,安心养病,并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并对手术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的意见。
手术室护士的访视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内心产生安全感,减少患
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1.3评价方法在心理护理干预开始前和手术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术后调查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
1.4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程度的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均存在焦虑情况,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SAS评价的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焦虑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对手术满意度情况的比较由表2可见干预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乳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妇科肿瘤,乳腺癌根治术的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状态。
分析乳腺癌患者焦虑的原因可能为:①与乳腺癌确诊后恐惧、忧伤等不良情绪相关;②在现实生活中,乳腺癌根治手术作为一个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可引起患者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致使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③由于患者对手术缺乏了解,担心麻醉及手术意外,怀疑手术效果,害怕术中及术后疼痛等原因造成;
④担心术后疾病复发及远处转移;⑤担心术后体力难以恢复,女人的魅力下降或消失,生活质量下降,造成夫妻感情不和,担心手术费用过高得不到家人的精神及经济支持等;针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证实,心理干预可使患者的焦虑明显减轻。
还有研究的结果显示,心理干预不仅能改善患者术后的心理状况,也可使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等更加稳定[7,8]。
手术室护士通过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与患者及家属拉近了距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整个手术过程都陪伴在患者身边,使患者处在较好的人文环境中,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促进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的结果在乳腺癌的手术护理范畴内印证了以上的普遍性研究的结果,也提示了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实行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积极配合治疗,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4.
[2]何朝霞.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8(12A):3154-3155.
[3]许彬,郭涛,刘洪.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患者的心理干
预教育体会[J].中国误诊杂志,2010,31:7643.
[4]赖英桃,何惠芬,彭玉红,等.专职护士术前访视新模式的实施[J].护理学报,2011,18(7A):37-39.
[5]魏革,左丹,胡玲,等.患者术中病情观察指引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510-512.
[6]陈善桂,李元海.术后加强保暖对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5,19(8):1457-1458.
[7]马翠萍.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8-100.
[8]朱雅飞.主动性个性化心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3,20(1):69-70.
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