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 格式:ppt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15
清远XX医院出院记录科室:五官床号:XXX 住院号:XXXXX XXX 姓名:XXX 入院日期:2015-12-21性别:女出院日期:2015-12-25年龄:71岁住院天数:4天入院情况:反复鼻塞伴头痛5年余,加重2月。
专科检查:外鼻无畸形,鼻前庭皮肤无红肿,鼻腔粘膜充血水肿(+++),鼻中隔无明显偏曲,双侧下鼻甲稍充血水肿,双侧中鼻道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及中鼻道见荔枝肉样新生物,以左侧明显,鼻咽部未见明显异常,各鼻窦体表投影区无明显压痛。
入院诊断:1、慢性全鼻窦炎2、鼻息肉住院经过: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及术前准备,血、尿常规、凝血四项、生化全套、心电图、胸片等均未见明显异常;鼻内镜示:慢性全鼻窦炎、鼻息肉。
于12月22日在局麻下行“鼻内窥镜下左侧鼻窦开放术(左侧上颌窦、左侧筛窦)+鼻息肉摘除术”,术程顺利,术后与抗炎对症治疗,患者诉曾时有声音嘶哑,予鼻咽部表麻下行左侧咽鼓管扩张术,配合鼻部微波治疗,患者病情恢复好。
出院情况:生命体征平稳,诉双侧鼻腔通气畅,无鼻痛及鼻出血,无头晕头痛,无咳嗽咳痰,无声音嘶哑,无耳鸣不适,饮食睡眠好,检查见双侧中鼻道少量血痂附着,伤口愈合好。
出院诊断:1、慢性全鼻窦炎2、鼻息肉出院医嘱:1、带药出院。
2、避免受凉感冒,不适随诊,定期复查。
医生签名:清远XX医院入院记录科室:五官床号:XXX 姓名:XXX 住院号:XXXXXXXX 姓名:XXX 病区:五官病区性别:女出生地:广东省XX县XX镇年龄:71岁住址:广东省XX县XX镇民族:汉入院日期:2015-12-21婚姻:已婚记录日期:2015-12-21职业:农民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主诉:反复鼻塞伴头痛5年余,加重2月。
现病史:该患者诉5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双侧鼻塞,常伴有头痛,时有流脓鼻涕,不易擤出,夜间睡眠打鼾,无鼻出血,无咳嗽咳痰,曾于当地卫生院予消炎药治疗(具体不详),感效果不明显,症状反复发作,后在人民医院行鼻窦CT检查诊断为“左侧慢性全鼻窦炎、鼻息肉”,未予治疗,近2月来感鼻塞、头痛症状明显加重,今来本院门诊求治,以“慢性全鼻窦炎、鼻息肉”收入住院。
鼻炎指得就是鼻腔粘膜与粘膜下组织得炎症。
鼻炎得表现多种多样。
从鼻腔粘膜得病理学改变来说,有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干酪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从发病得急缓及病程得长短来说,可分为急性鼻炎与慢性鼻炎。
此外,有一些鼻炎,虽发病缓慢,病程持续较长,但有特定得致病原因,因而便有特定得名称,如变态反应性鼻炎(亦即过敏性鼻炎)、药物性鼻炎等。
1、急性鼻炎:就是鼻腔黏膜急性病毒感染性炎症,多称为"伤风"或"感冒",可有全身症状;但与流行性感冒有别,故又称为普通感冒。
常延及鼻窦及咽部,传染性强,多发于秋冬春季气候交替季节;2、慢性鼻炎:就是常见得多发病,由急性鼻炎发展而来。
与合并细菌继发感染、治疗不彻底与反复发作有关。
为鼻腔粘膜与粘膜下层得慢性炎症。
很常见,临床表现以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持续4周以上或反复发作为特征,就是耳鼻咽喉科得常见病、多发病,也可为全身疾病得局部表现。
按照现代观点,慢性炎症反应就是体液与细胞介质得免疫机制得表达,依其病理与功能紊乱程度,可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与慢性肥厚性鼻炎,二者病因相同,且后者多由前者发展而来,病理组织学上没有绝对得界限,常有过渡型存在。
3、萎缩性鼻炎:就是一种发展缓慢得鼻腔慢性炎性疾病,又称臭鼻症、慢性臭鼻炎、硬化性鼻炎。
其主要表现就是鼻腔黏膜、骨膜、鼻甲骨、鼻腔异常宽大,鼻腔内有大量得黄绿色脓性分泌物积存,形成脓性痂皮,常有臭味,发生恶臭者,称为臭鼻症,病人有明显得嗅觉障碍。
鼻腔得萎缩性病变可以发展到鼻咽、口咽、喉腔等处,提示本病可能就是全身性疾病得局部表现。
4、干酪性鼻炎:就是一种罕见得鼻病。
临床特征为鼻内干酪样物积聚,有恶臭,日久侵蚀软组织与骨质,发生鼻内、外畸形。
在干酪样物质中发现有脱落上皮、坏死组织、化脓细胞、胆固醇结晶及霉菌样微生物。
5、干燥性鼻炎:干燥性鼻炎得发生与气候与职业因素等有密切得关系。
怎么分辨急性和慢性鼻窦炎文章目录一、怎么分辨急性和慢性鼻窦炎二、如何预防鼻窦炎三、鼻窦炎饮食禁忌怎么分辨急性和慢性鼻窦炎1、怎么分辨急性和慢性鼻窦炎急性鼻窦炎除了头痛还有着其它的表现:鼻塞,流脓涕,暂时性嗅觉障碍,畏寒、发热、食欲不振、便秘、周身不适等。
急性鼻窦炎如果没有很好的治疗,时间久了之后便会产生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较急性鼻窦炎而言难治,多数慢性鼻窦炎的患者常常要采取手术的治疗方案。
脓涕多,鼻涕多为脓性或粘脓性,黄色或黄绿色,很多患者还会有臭味。
脓涕的增多也常常导致了鼻塞的现象,很多患者如果伴有鼻息肉,那么会完全阻塞鼻腔,难以呼吸。
虽然急性鼻窦炎有头痛的症状,其慢性鼻窦炎也有,这一点是急慢性鼻炎的共同点。
还有很多鼻窦炎患者的咽喉部长期用嘴呼吸、鼻腔分泌物后流。
导致了痰多、异物感或咽喉疼痛等。
也有很多患者产生耳鸣等症状。
2、鼻窦炎怎么检查查体局部红肿及压痛:前组急性鼻窦炎由于病变接近头颅表面,其病变部位的皮肤及软组织可能发生红肿,由于炎症波及骨膜,故窦腔在体表投影的相应部位可以有压痛。
后组急性鼻窦炎由于位置较深,表面无红肿或压痛。
鼻腔检查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尤以中鼻甲、中鼻道及嗅裂等处为明显。
前组鼻窦炎可见中鼻道积脓,后组鼻窦炎可见嗅裂积脓,或脓液自上方流至后鼻孔。
鼻内镜检查鼻腔内可见脓液,鼻腔黏膜充血水肿。
体位引流如疑为鼻窦炎,鼻道未查见脓液,可行体位引流试验,以助诊断。
X线鼻窦摄片X线鼻颏位和鼻额位摄片有助于诊断,急性鼻窦炎时可显示鼻窦黏膜肿胀,窦腔混浊、透光度减弱,有时可见液平面。
因颅骨重叠,观察效果欠佳。
3、鼻窦炎鉴别诊断急性鼻窦炎主要与引起头痛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如偏头痛、颅内肿瘤;因有鼻塞,要与鼻腔鼻窦肿瘤相鉴别,如鼻腔内翻新乳头状瘤、鼻腔鳞癌等,病理诊断可以明确。
慢性鼻窦炎主要与引起头痛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如偏头痛、颅内肿瘤;因有鼻塞,要与鼻腔鼻窦肿瘤相鉴别,如鼻腔内翻新乳头状瘤、鼻腔鳞癌等,病理诊断可以明确之。
流鼻涕水是什么原因流鼻涕水是什么原因流鼻涕水最多见于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
常见的流鼻涕水的原因包括:1、感冒:初期为清水样或者粘液性,感冒后期可以出现脓涕。
2、慢性鼻炎:鼻涕多为粘液性鼻涕。
量可多可少。
3、过敏性鼻炎:为流清水样涕,量较多,伴有打喷嚏,鼻痒感,可常年性发作,也可以季节性发作。
过敏性鼻炎的病人可以伴有哮喘,尤其是小儿。
4、慢性鼻窦炎:多为粘液脓性分泌物,双侧或者单侧,伴有鼻塞,头昏,记忆力下降等。
单侧的鼻窦炎要考虑牙源性鼻窦炎。
5、鼻息肉也可以出现流清水涕,感染时可以伴有流脓涕,可出现鼻塞,头昏,记忆力下降等。
6、小儿的分泌比较旺盛,如果没有其它不适,可能为冷空气刺激鼻腔引起,不需要特别处理。
单侧鼻塞伴涕中带血可能为鼻腔内异物引起。
流鼻涕水的检查1、鼻腔一般检查注意鼻腔黏膜色泽、鼻甲、鼻道、嗅沟等情况。
急性鼻炎时膜急性充血,伴水肿,鼻道有清水样、黏液性、脓性分泌物。
慢性鼻炎,黏膜暗红、肿胀,鼻道有黏涕。
变态反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鼻黏膜苍白略带紫灰色。
急、慢性鼻窦炎,中鼻道及嗅沟有脓液。
2、鼻及鼻窦内镜检查鼻腔的前鼻镜或后鼻镜的常规检查,对鼻腔的检查范围都很有限。
鼻内许多重要部位,如各鼻窦的开口都是位于狭窄、隐蔽的沟或窝内无法直视,给病情判断和临床诊断带来困难。
鼻及鼻窦的内镜检查,除筛窦以外,其他诸窦都可用这种方法直视窦内情况。
可以明确脓性分泌物的来源,也可以对脑脊液鼻漏的瘘孔定位诊断。
3、ct检查ct既能检查鼻窦,又能检查颅脑,因此对有致命危险的鼻窦疾病的诊断是一种重要方法。
鉴别早期的良性与恶性病变,可通过ct值的检查来区别血管性、脂肪、坏死、出血、囊性或钙化病变,有利于对病因的分析。
鼻炎表现症状鼻塞:1、鼻塞特点为间歇性。
在白天、天热、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或寒冷时鼻塞加重。
2、鼻塞的另一特点为交替性。
如侧卧时,居下侧之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
由于鼻塞,间或嗅觉减退,头痛、头昏,说话呈闭塞性鼻音等症状。
鼻窦炎表现症状1、急性鼻窦炎表现症状:急性鼻窦炎为鼻窦粘膜急性炎症,多发生在感冒后,急性鼻窦炎的症状与哪一种鼻窦发生炎症有关,以下是各组鼻窦发炎时不同的表现:A、前额部疼,晨起轻,午后重。
还可能有面颊部胀痛或上列磨牙疼痛,多是上颌窦炎。
B、晨起感前额部疼,渐渐加重,午后减轻,至晚间全部消失,这可能是额窦炎。
C、头痛较轻,局限于内眦或鼻根部,也可能放射至头顶部,多为筛窦炎引起。
D、眼球深处疼痛,可放射到头顶部,还出现早晨轻、午后重的枕部头痛,这可能是蝶窦炎。
2、但是大多数人的症状可能有很多地方,所以有时候无法根据头痛来确定究竟是哪个鼻窦发炎。
除头痛外鼻窦炎的典型的急性鼻窦炎表现还包括:鼻塞,流脓涕,暂时性嗅觉障碍,畏寒、发热、食欲不振、便秘、周身不适等。
较小儿童幼儿可发生呕吐、腹泻、咳嗽等症状。
脓鼻涕刺激咽喉还可以引起咽喉不适,咽喉炎等。
严重的急性鼻窦炎可以引起眼部的感染,但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急性鼻窦炎的并发病如眼眶感染等已较少见。
3、慢性鼻窦炎变现症状a、脓涕多:鼻涕多为脓性或粘脓性,黄色或黄绿色,量多少不定,多流向咽喉部,单侧有臭味者,多见于牙源性上颌窦炎。
b、鼻塞:轻重不等,多因鼻粘膜充血肿胀和分泌物增多所致,鼻塞常可致暂时性嗅觉障碍。
伴有鼻息肉时鼻腔可完全阻塞。
c、头痛: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一般地明显局部疼痛或头痛。
如有头痛,常表现为钝痛或头部沉重感,白天重,夜间轻。
前组鼻窦炎多表现前额部和鼻根部胀痛或闷痛,后组鼻窦炎的头痛在头顶部、颞部或后枕部。
患牙源性上颌窦炎时,常伴有同侧上列牙痛。
d、其他:由于脓涕流入咽部和长期用口呼吸,常伴有慢性咽炎症状,如痰多、异物感或咽喉疼痛等。
鼻息肉治疗方法鼻息肉是指发生在鼻腔黏膜表面的一种良性肿物,常见于儿童和成年人。
它的形成与鼻腔黏膜长期慢性发炎、过敏性鼻炎等有关。
鼻息肉的主要表现为阻塞鼻腔、呼吸困难、嗅觉减退、头痛、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及早诊断鼻息肉并给予合理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治疗鼻息肉的方法多样,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选取适合的治疗方法是关键。
以下是常见的鼻息肉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鼻息肉的首选方法之一。
通过鼻腔内喷雾、滴液,或口服药物来缓解炎症和肿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抗炎药物如皮质类固醇药物、抗生素等。
这些药物能够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和水肿,缓解症状,但对于较大的鼻息肉治疗效果有限。
2. 内窥镜下手术:对于较大、较严重的鼻息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复发较快的患者,可以考虑内窥镜下手术治疗。
内窥镜下手术是通过鼻腔内镜的引导下,用手术器械切除鼻腔内的鼻息肉。
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精细,能够彻底切除肿瘤,并且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
手术后需注意清洁鼻腔,避免鼻腔感染,定期复查。
3. 开放手术:对于体积较大、较顽固的鼻息肉,内窥镜下手术可能无法切除干净,或者有并发症存在,可以考虑开放手术。
开放手术需要通过鼻腔或外鼻进行开放切口,直接切除鼻息肉。
该方法适用于较大的鼻息肉,能够彻底切除肿瘤并清除炎症部位,但创伤较大,恢复较慢,术后需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4. 择期放疗:部分鼻息肉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易再发,或者手术治疗不适宜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择期放疗。
放疗通过高能X线照射鼻部鼻息肉,破坏肿瘤组织,减少再生和复发。
放疗具有副作用小、不创伤、不痛苦等优点,但需要长时间连续照射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5.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一种相对保守的方法。
通过中药药物的煎煮、蒸发等方法,将治疗药物吸入鼻腔,以达到缓解炎症、清除鼻腔黏液,舒缓症状的效果。
中药治疗一般需要持续较长时间,但适合一些患者,如对手术治疗不适应的儿童、孕妇等人群。
治疗方法家庭用药疗法1、慢性鼻窦炎可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每日3次点鼻;5%-10%弱蛋白银,每日3次点鼻。
扑尔敏4毫克,每日3次口服。
2、急性鼻窦炎可用扑尔敏4毫克、每日3次口服;复方新诺明2片,每日2次口服,首次4片,红霉素0.25克,每日3次口服;呋麻合剂,每日3次点鼻或0.5%-%1麻黄素生理盐水每日3次点鼻。
注意点鼻方法要正确。
病人头向后仰,药物垂直滴入鼻腔,然后再捏住鼻孔揉—揉,使药物充分被吸收。
鼻窦炎的手术治疗对于鼻窦炎引起的各种症状,药物治疗不见好转时就应该考虑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有很多种,具体做何种手术需要医生看病人的具体情况,对鼻腔鼻窦进行详细的检查才能决定。
鼻窦炎的手术效果比较肯定,病人应该对鼻窦炎手术治疗有明确的信心。
传统的鼻窦炎手术包括上颌窦根治术,也就是将通过打开上颌窦前壁,清除上颌窦内的炎症,并将其内壁与鼻腔相通。
但近年来由于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这种手术适应范围已经大套减少,主要用于牙源性上颌窦炎及霉菌性上颌窦炎或者有鼻窦肿瘤者。
鼻窦炎手术治疗最有效的方法精准定位窦通技术,鼻窦定位窦通技术凭借着内窥镜20倍高清成像图显示,利用国际顶尖的精准定位导航系统可精确锁定细小病灶,将其彻底清除。
并能迅速解除严重鼻塞、流脓涕、头疼等症状,迅速恢复鼻部功能,杜绝了复发的“后路”,更好地保护了鼻腔结构和组织,免除了患者“多病多医”之忧。
鼻窦炎手术治疗最主要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鼻窦内窥镜治疗鼻窦炎的原理也就是通过鼻窦内窥镜直接开放鼻窦的开口,从而使鼻窦与外界相通,从而达到根治鼻窦炎的目的。
采用此种手术治疗后,鼻窦炎一般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
鼻窦炎的手术治疗还需要根据鼻窦炎的最根本原因来进行治疗,如鼻中隔偏曲时可以阻塞鼻窦的开口,这时候医生可能会建议你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如果是鼻息肉伴有鼻窦炎,则同时需要将鼻息肉彻底的摘除,尤其是鼻息肉病,往往同时伴有和鼻窦炎,已经被做为疾病的分类,被称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窦炎的手术治疗一般比较安全,效果也很可靠的,常见的鼻窦炎手术术后1周左右基本可以恢复正常。
鼻息肉的最佳治疗方法鼻息肉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它指的是鼻腔黏膜上增生的呈息肉状的软组织,常常给患者带来鼻阻塞、流鼻涕、嗅觉减退、面部压力感等症状。
在治疗鼻息肉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佳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术后的鼻部保健等方法。
药物治疗是鼻息肉的常用非侵入性治疗方法,通过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以及减轻息肉的大小。
其中,局部鼻腔喷雾剂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手段,如去充血剂、激素类药物和洗鼻液等。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鼻塞、减少鼻涕流出、改善嗅觉以及减轻面部压力感。
此外,口服抗生素也可以用于治疗鼻息肉,特别是伴有感染症状的患者。
对于鼻息肉较大、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成为最佳的治疗方法。
手术目的是切除鼻息肉,恢复正常鼻腔通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经鼻内窥镜下鼻息肉切除术、经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以及经口咽镜下鼻喉咽手术等。
经鼻内窥镜下鼻息肉切除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手术方法,通过鼻腔内窥镜进行切除操作。
这种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疼痛轻以及恢复快的特点。
手术主要步骤包括麻醉、窥镜插入、鼻腔内息肉切除以及鼻腔清扫等。
术后需注意休息,避免用力擤鼻、鼻腔内用药、鼻腔内窥镜插入等刺激性活动。
此外,术后还需定期回访,及时了解术后效果以及做好鼻部保健。
经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是适用于伴有鼻窦病变同时存在的鼻息肉患者。
手术范围更大,除了切除鼻息肉外,还可以清除鼻窦病变,有助于恢复鼻腔通畅。
手术步骤包括糖皮质激素冲洗窦腔、鼻窦窗口扩大术以及鼻窦内疤痕组织切除等。
通过这种手术方法,可以更全面地清除鼻腔及鼻窦内的病变,降低复发率,提高手术效果。
经口咽镜下鼻喉咽手术适用于伴有鼻喉咽部病变的患者。
这种手术方法通过口腔进行操作,避免了鼻腔的创伤。
手术步骤包括鼻喉咽局部麻醉、鼻喉咽内窥镜插入、鼻喉咽病变切除以及术后鼻喉咽冲洗等。
这种手术方法对于喉咽病变较重、且伴有鼻腔病变的患者来说,具有明显的优势。
除了手术治疗外,术后的鼻部保健也是非常重要的。
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慢性鼻窦炎(ChroniCrhinosinusitis,CRS)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其病因学及病理生理机制复杂。
一、定义CRS是鼻窦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病程超过12周。
二、分型L临床分型:CRS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2)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CRSWNP)。
这是目前国际广泛采用的分型模式,简便实用。
2.病理分型:CRS根据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分为:(1)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2)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3)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4)混合型。
也有文献报道将CRS分为嗜酸粒细胞性和非嗜酸粒细胞性,但尚缺乏统一的分型参考标准,其临床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发病机制CRS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其发病与解剖结构、遗传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发病相关因素(一)解剖因素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发育异常导致的通气和引流功能障碍可能促进了CRS的发病,包括严重的鼻中隔高位偏曲压迫中鼻甲,过度发育的泡状中鼻甲、筛甲气房、Hailer气房,以及鼻甲肥大、钩突移位或尾端肥大等。
但也有研究显示,CRS的发病与局部解剖学变异的关系似乎并不显著。
(二)纤毛运动障碍正常的纤毛功能对维持鼻腔和鼻窦的清洁具有重要作用。
CRS纤毛功能异常多继发于炎症等,通常是可逆性改变。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由于纤毛中心微小管缺失导致纤毛无法运动,常伴发CRS、呼吸道疾病及不孕不育症,如果同时合并内脏转位则称为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
(三)变态反应变杰反应可能不是引起CRS的初始原因,但它是CRS发生发展的一个易感因素,它可以加重CRS患者黏膜的炎性反应。
(四)细菌细菌是否为引起CRS的初始原因尚不明确。
基于细菌16SrRNA的微生物组学研究提示,细菌菌群失衡可能与CRS的发病、炎症状态及治疗效果有关。
另外,细菌生物膜不仅可作为感染性病原菌发挥致病作用,也可作为抗原、超抗原、佐剂、毒素和炎性因子促进CRS的发生和发展,而且也是个体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一个重要因素。
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的疗效【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8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4例患有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实施不同药物治疗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经过药物治疗干预后,病情均有一定缓和。
试验组各项临床症状明显比对照组指标恢复较好(P<0.05),其治疗有效性相对更高(P<0.05)。
结论针对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实施低剂量罗红霉素进行治疗干预的临床效果比较理想,有效帮助患者病症缓解,值得广泛运用。
关键词:低剂量罗红霉素;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治疗疗效合并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是慢性鼻窦炎的亚型类病症,通常鼻息肉继发于慢性鼻窦炎。
然而,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此外,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经治疗后易复发,因此患者除需要药物治疗外,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据临床研究发现,实施抗生素要素对患者进行治疗,能起到有效治疗作用[1]。
本文就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的疗效进行探讨研究。
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选择我院自2020年8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74例患有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试验组37例,实施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干预,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19~45周岁,平均(29.55±2.45)岁;对照组37例,实施常规治疗干预,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18~43周岁,平均(27.83±2.67)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参与者均自愿,患者与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征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1.方法1.2.1对照组治疗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干预。
治疗周期为四周1疗程。
鼻窦炎海口会议分型标准
鼻窦炎分为四型,具体标准如下:
1. 急性炎症型:临床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打喷嚏、流涕、咳嗽等。
鼻窦活组织检查可见急性炎症。
2. 慢性炎症型:症状较为持续,表现为鼻塞、鼻分泌物、头痛、嗅觉丧失等。
鼻窦黏膜充血,有代表性的黏液分泌物。
3. 鼻息肉型:鼻息肉是指局部鼻粘膜的良性肿瘤,表现为鼻塞、流涕、头痛等。
鼻窦黏膜炎症,常有鼻息肉存在。
4. 鼻窦真菌型:指鼻窦内存在真菌感染,表现为嗅觉障碍、头痛、眼眶疼痛等症状。
鼻窦黏膜充血和肿胀,有黏液分泌物及鼻窦内真菌感染的迹象。
鼻窦炎怎么治疗可以根除,这几种治疗方法了解下鼻窦炎是常见的一种鼻部疾病,主要是由病毒或真菌感染导致的,症状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痛,部分患者可能存在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等情况,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
一旦确诊为鼻窦炎后需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否则病情加重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鼻窦炎发病人群较为广泛,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均有发病的可能,所以人们对鼻窦炎的治疗越来越重视。
鼻窦炎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急性鼻窦炎与慢性鼻窦炎。
主要治疗方式有三种,分别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激光微波或射频治疗,如果是慢性鼻窦炎建议选择鼻部冲洗,应用糖皮质激素、服用黏液促排药物治疗,西药治疗的同时建议辅以中医治疗效果较好。
如果经过这些治疗后病情未有好转,或已发生鼻息肉等不可逆的异常情况则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实施手术治疗。
急性鼻窦炎可全身使用抗生素、黏液促排物,并且鼻内需要应用血管收缩剂,帮助患者缓解鼻塞情况,改善鼻窦引流。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血管收缩剂使用尽量不超过7天,如果患者存在头痛或发热等全身症状,需要给予患者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主要治疗方式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判断。
1.鼻窦炎治疗方式(1)一般治疗:如果只是单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鼻窦炎只需要药物保守便可取得不错治疗效果。
平常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保证休息质量,平常需要多饮水,多食用营养丰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如果患者存在局部头痛剧烈情况,可根据医嘱使用镇静剂。
(2)药物治疗:①③④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此药物具有较好的广谱抗菌作用,主要适用于急性鼻窦炎。
但是使用此药物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肝损伤、中枢神经紊乱等,所以对使用此药物治疗前需要判断患者是否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过敏,过敏者慎用此药。
②头孢呋辛:此药物属于二代头孢抗生素,治疗鼻窦炎效果较好,如果患者存在厌氧菌感染,可以与甲硝唑联合使用。
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多形性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血小板减少、过敏等,所以使用此药物时需要加强对使用者关注,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应用两种浓度鼻窦冲洗液的疗效分析杨亚艺;常志红;马文颖【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应用不同鼻窦灌洗液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
方法102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Messerklinger 术式行功能性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
对照组术后给予生理盐水行冲洗治疗,实验组术后使用菲丝摩尔高渗海盐水冲洗液治疗,术后3~7 d出院,渐进性减量持续治疗并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82.35%(P<0.05)。
结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进行鼻腔灌洗效果确切,安全可靠,高渗盐水可以显著的有助于降低鼻黏膜的水肿现象以及痂皮等形成的多种不良反应,能有助于鼻黏膜的恢复,还能很大程度上杜绝特别是伴有过敏的术腔水肿、术腔粘连与窦口的再封闭。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5(000)020【总页数】2页(P91-92)【关键词】慢性鼻- 鼻窦炎鼻息肉;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鼻腔冲洗;高渗盐水【作者】杨亚艺;常志红;马文颖【作者单位】100007 北京市第六医院;100007 北京市第六医院;100007 北京市第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逐渐成为慢性鼻- 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首选治疗途径, 绝大多数鼻内镜术后需要配合鼻腔冲洗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1]。
本文中对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术后行两种浓度鼻腔冲洗治疗效果比较,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本院耳鼻喉科2011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2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 其中男66例, 女36例, 年龄22~60岁, 平均年龄(40±5)岁, 病程3 个月~15 年, 平均病程(4.64±1.18) 年。
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