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四节西北地区
- 格式:ppt
- 大小:16.06 MB
- 文档页数:49
第九章认识中国的地理区域第一节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北方地区南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与南方地区相连,西以青藏高原边缘为界与青藏地区相邻,东临渤海和黄海。
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夏天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1月平均气温零度以下,年降水量400-800毫米,雨热同期。
林业特点: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的森林资源较丰富,所属东北地区是我国中药的林区。
种植特点:长城以北种植春小麦(春种秋收)、玉米、大豆、甜菜等,长城以南种植冬小麦(秋种冬收)、玉米、棉花、谷子等。
特产丰富,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等。
能源矿产:山西煤产量长期居全国第一;渤海湾和东北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西气东输。
工业基地:辽中南部是重工业基地。
环境问题:北方地区存在着水土流失,旱涝,水资源短缺,风沙和雾霾等环境问题。
第二节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南方地区北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与北方地区相连,西以青藏高原边缘为界与青藏地区相邻,东临黄海、东海和台湾岛以东太平洋海域,南临南海;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气候特点: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冬长夏短,耕作时间长;雨热同期。
种植特点:有“水乡,鱼米之乡”,“天府之国”、“植物、动物王国”的称呼;四川盆地是生产稻谷、棉花、油菜籽、蔬菜,生猪,柑橘的主要产区之一。
开放地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5个经济特区;长江沿岸地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优越条件;珠江三角洲是轻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是综合型工业基地。
台湾省:祖国第一大岛;中部是山脉,西部是沿海平原;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第三节青藏地区地理位置:青藏地区北部和东部以青藏高原为边界,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相接;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界地势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气候特点:高原山地气候,冬季严寒,夏季凉爽;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全年气温低,农作物生长期短。
第九章认识中国的地理区域第一节北方地区一、选择题(A ) 1.关于北方地区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以北B.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以南C.太行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D.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B) 2.下列省区中濒临渤海与黄海的是A.河北省B.山东省C.河南省D.江苏省( B) 3.我国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相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A.河流含沙量大B.1月平均气温均在0℃以下C.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D.都属于湿润地区(B ) 4.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地形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B. 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C.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D. 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A )5.北方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A ) 6. 水土流失、旱涝盐碱、水资源短缺、风沙危害等严重环境问题的地区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D.西北地区( C ) 7.北方地区中,拥有大片肥沃黑土的是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A )8. 下列产于我国北方的温带水果是A.苹果B.香蕉C.椰子D.柑橘( C ) 9.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农作物主要产在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 B ) 10华北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A.水稻和玉米B.小麦和棉花C.水稻和甘蔗D.玉米和大豆( B ) 11.北方地区特产丰富,著名的东北“三宝”是A、东北虎、金钱豹、人参B、鹿茸、貂皮、人参C、东北虎、松鼠、人参D、东北虎、紫貂、人参( C ) 12.煤炭产量长期居全国第一位的省区是A.山东省B.河南省C.山西省D.陕西省( B ) 13.我国矿产能源工业主要集中的地区是A.西北和东南B.华北和东北C.西南和东南D.华北和西南( B ) 14.位于华北平原上的大油田主要有A.胜利油田和大庆油田B.华北油田和中原油田C.大庆油田和大港油田D.华北油田和辽河油田( A ) 15.治理黄河的关键是A.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B.修建各种水利工程C.疏通河道D.加固黄河两岸大堤二.综合题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章节的复习与测试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章节复习与测试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三节水资源章节复习与测试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章节复习与测试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章节复习与测试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章节复习与测试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章节复习与测试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湘教版八年级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第二节工业第三节高技术产业第四节交通运输业章节复习与测试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一节“祖国心脏”——北京市第二节“华北门户”——天津市第三节“燕赵沃野”——河北省第四节“辽海重地”——辽宁省第五节“齐鲁大地”——山东省第六节“富饶水乡”——江苏省第七节“东方明珠”——上海市第八节“钱塘江畔”——浙江省第九节“东南侨乡”——福建省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第十一节“岭南热土”——广东省第十二节“繁华都会”——香港特.第十三节“海上花园”——澳门特.第十四节“锦绣壮乡”——广西壮.第十五节“天涯海角”——海南省章节复习与测试第三章陆疆万里行第一节“雪原林海”——吉林省第二节“北国粮仓”——黑龙江省第三节“草原毡乡”——内蒙古自.第四节“天山南北”——新疆维吾.第五节“雪域高原”——西藏自治.第六节“彩云南国”——云南省章节复习与测试第四章黄河万里行第一节“江河之源”——青海省第二节“丝路咽喉”——甘肃省第三节“塞上江南”——宁夏回族.第四节“古朴秦川”——陕西省第五节“乌金之乡”——山西省第六节“中原之州”——河南省章节复习与测试第五章长江万里行第一节“天府之国”——四川省第二节“西南山城”——重庆市第三节“壮美高原”——贵州省第四节“九省通衢”——湖北省第五节“芙蓉国度”——湖南省第六节“物华天宝”——江西省第七节“江淮之滨”——安徽省章节复习与测试第六章走向世界的中国商务星球版版八年级第一单元国土与居民第1课辽阔的疆域第2课行政区划第3课众多的人口第4课和睦的民族大家庭单元测试第二单元自然环境第1课地形地势特征第2课地形分布第3课气温和降水第4课气候的基本特征第5课长江第6课黄河单元综合第三单元自然资源第1课自然资源第2课土地资源第3课水资源单元综合第四单元经济与文化第1课农业的分布第2课农业的发展第3课工业的分布第4课工业的发展第5课交通运输网第6课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第7课丰富多彩的文化第五单元我国的地理差异第1课四大地理区域第2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3课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单元综合第六单元首都—北京第1课祖国的心脏第2课现代化大都市单元综合第七单元珠江三角洲,第1课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第2课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单元综合第八单元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第1课珠江三角洲第2课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单元综合第九单元台湾省第1课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第2课台湾省的经济与人口单元综合第十单元走进西部第1课自然环境第2课特色农业第3课工业、城市与交通第4课西部地区的重大工程第5课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单元综合第十一单元认识家乡第1课位置、交通与人口第2课资源与环境第3课产业与文化第4课区域差异与发展粤教版八年级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位置和疆域第二节人口和民族本章综合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从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第二节奔流不息的大河第三节复杂多样的气候本章综合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三节水资源第四节海洋资源本章综合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第一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二节全面协调发展工业第三节合理布局发展交通运输业第四节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本章综合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第二节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第三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第四节西北地区—广袤的土地第五节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本章综合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第一节环境独特的地理单元——东.第二节首都北京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第四节西部地区第五节祖国宝岛——台湾本章综合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第一节珠江三角洲—黄金三角第二节快速发展的经济第三节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本章综合第八章走向世界本章综合。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湘教版第一章: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1.1 地理位置和范围1.2 气候特点1.3 地形地貌1.4 植被和动物资源第二章:西北地区的人文环境2.1 民族与文化2.2 人口和城市分布2.3 农业和牧业2.4 资源开发与保护第三章: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3.1 地理位置和范围3.2 高原气候3.3 地形地貌特征3.4 植被和动物资源第四章:青藏地区的人文环境4.1 民族与文化4.2 人口和城市分布4.3 农业和牧业4.4 资源开发与保护第五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合作与发展5.1 区域合作现状5.2 合作领域与成果5.3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5.4 对策和建议第六章:西北地区的特色产业6.1 农业特色产业:如新疆的棉花、甘肃的苹果等6.2 牧业特色产业:如内蒙古的草原畜牧业、新疆的细毛羊等6.3 工业特色产业:如陕西的能源工业、甘肃的稀土工业等6.4 旅游特色产业:如敦煌莫高窟、张掖丹霞地貌等第七章:青藏地区的特色产业7.1 农业特色产业:如青海的青稞、西藏的牦牛等7.2 牧业特色产业:如青海的草原畜牧业、西藏的高原畜牧业等7.3 工业特色产业:如西藏的矿产资源开发、青海的盐湖资源开发等7.4 旅游特色产业:如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等第八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8.1 荒漠化问题:原因、影响以及治理措施8.2 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如高原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保护等8.3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如塔里木河、黄河流域的治理等8.4 可持续发展策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第九章:国家政策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发展9.1 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背景、主要内容、成效与问题9.2 青藏高原特殊政策:如生态环境保护、藏族文化保护等9.3 国际合作与交流:如“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项目等9.4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究10.1 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实际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10.2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10.3 总结与反思: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合作与发展等进行全面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解析:地形地貌是影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第九章历史时期的西北历史时期的西北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广大地区,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
目前,在这里居住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撒拉族、土族、维吾尔族、满族、乌孜别克、克尔克孜族等1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数量仅次于西南地区。
这里的地形比较复杂,地貌类型也多种多样,既有高山、平原、盆地;又有沙漠戈壁、高原、河流等等。
历史上,这里曾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第一节古都长安的历史变迁古都长安位于关中地区的平原上。
在古代,这里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经济发达富庶,形势险峻,地理位置重要,是古代帝王建都的理想之地。
自西周以来,先后有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0余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历时达1062年。
一、先秦时期的关中地区在关中地区最早兴起的城市是西周的国都丰京和镐(hào)京,分别位于沣河的西岸和东岸。
这两座城市是当时最大的城市,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据说丰镐二京布局十分规整,是按《考工记》中所述的规制建成的。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整个城池呈正方形,每面各开设三个边门,城内街道均为南北或东西方向,宫殿区在城的南面,市场区在城的北面,宫殿的左边建筑祖庙,宫殿的右边设置社稷坛。
西周末年,由于犬戎入侵,周平王东迁洛邑,丰镐二京遭到空前浩劫,从此,丰镐二京一蹶不振,逐渐衰落下去了。
到春秋时期,地面建筑物已经荡然无存了。
目前,经过考古发掘,已经在沣水西岸发现了西周的车马坑和一座大型建筑物的基址,这为寻找丰京的具体位置提供了重要线索。
二、秦汉时期的长安城秦国占据关中地区以后,经过几次迁都,终于定都咸阳。
秦都咸阳位于今咸阳市以东的长陵车站、窑店镇和肖家村车站一带,控制着关中东西大道的咽喉。
秦国定都咸阳,对以后长安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汉代的长安城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北10千米,龙首原的西北麓。
地理⼋年级下册课本⽬录湘教版 ⽬录,对于湘教版⼋年级地理下册课本来说就如纲、领。
在湘教版⼋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利⽤教材⽬录,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下⾯⼩编给⼤家分享⼀些湘教版地理⼋年级下册课本⽬录,⼤家快来跟⼩编⼀起看看吧。
湘教版⼋年级地理下册课本⽬录 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节四⼤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节北⽅地区和南⽅地区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然环境 第⼆节东北地区的⼈⼝和城市分布 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节⾹港特别⾏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 第⼆节澳门特别⾏政区的旅游⽂化特⾊ 第三节珠江三⾓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第四节长江三⾓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第五节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第⼋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第⼆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新疆维吾尔⾃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 第五节黄⼟⾼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活 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年级地理下册课本湘教版知识点: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体位于长城-祁连⼭脉-阿尔⾦⼭脉-昆仑⼭脉⼀线以北,包括新疆、内蒙古和宁夏三个⾃治区及⽢肃北部。
⾯积约占全国的30%,⼈⼝约占全国总数的4%。
全区汉族⼈⼝占三分之⼆,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2、本地区地形以⾼原、盆地、⼭地为主。
⽓候以⼲旱为主的⽓候,属于温带⼤陆性⽓候。
降⽔从东部的400mm,往西减到200mm,再到50mm以下。
地表植被:由于降⽔的影响,从东到西。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西北地区的⾃然特征及其成因 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然环境特征是⼲旱,原因是它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脉对湿润⽓流的阻隔,来⾃海洋的湿润⽓流难以到达,所以这⾥降⽔稀少,⽓候⼲旱。
4、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受⽓候的影响,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表现为以上四个⽅⾯: ①⾼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显著,西部有浩瀚的⼽壁、沙漠。
(粤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第二节地球仪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章学用地图第一节地图的发展第二节地图的运用第三章陆地与海洋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第二节等高线与地形图第三节海湾与陆地的变迁第四节人类与海洋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三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第四节保护大气环境第五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世界的人口第二节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第三节聚落的发展变化第六章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亚洲第一节“日出之地”-亚细亚洲第二节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地区-东南亚第三节喜马拉雅山之南-南亚第四节世界石油宝库-西亚第五节樱花之国-日本第八章欧洲第一节“日落之地”-欧罗巴洲第二节发达国家集中地-欧洲西部第三节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俄罗斯第九章美洲第一节南北差异显著的大陆-美洲第二节世界经济大国-美国第三节世界足球王国-巴西第十章非洲与大洋洲第一节“阳光灼热之地”-非洲第二节黑种人的故乡-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三节大洋中的陆地-大洋洲第十一章极地地区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位置和疆域第二节人口和民族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从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第二节奔流不息的大河第三节复杂多样的气候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三节水资源第四节海洋资源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第一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二节全面协调发展工业第三节合理布局发展交通运输业第四节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八年级下册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第二节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第三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第四节西北地区—广袤的土地第五节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第一节环境独特的地理单元——东北第二节首都北京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第四节西部地区第五节祖国宝岛——台湾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第一节珠江三角洲—黄金三角第二节快速发展的经济第三节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第八章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