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例恙虫病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2
50例恙虫病临床特征分析发表时间:2017-09-13T16:36:45.84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作者:李华[导读] 容易造成误诊,因此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地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后明确诊断,以便及早治疗,减轻影响。
云南省永善县码口卫生院儿科 657311摘要:目的:对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
方法:将50例恙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临床特征。
结果:分析后,恙虫病的潜伏期为1-3周,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特征性皮损为皮肤焦痂,好发顺序为阴囊、腹股沟、脐周,乳头区、四肢、胸背部和头颈部。
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多样,患者症状表现不一,皮肤溃疡焦痂性损害是恙虫病特征性的皮肤表现,该病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因此应及早治疗。
关键词:恙虫病;临床特征;分析恙虫病又叫丛林斑疹伤寒,是由于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较为流行,有调查显示,全球每年新增恙虫病患者有100多万,而我国也属于恙虫病的重点疫情区域。
当发生恙虫病时,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头晕、乏力、畏寒、全身酸痛、咳嗽胃肠道症状,以发热为主要症状,若不能及时治疗则会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心肌炎、感染性休克、脑膜脑炎等多系统疾病,严重时导致死亡,临床调查显示其致死率约为6%[1]。
因此对于恙虫病进行详细地了解,有利于日常的预防。
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选取50例恙虫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段为2014年3月-2016年11月,男、女性分别为24例,26例,年龄4-65岁,平均年龄(32.8±1.7)岁,病程2-3周,平均病程(1.8±0.7)周。
纳入标准:本地的发病时间是6月-11月,随着气温和湿度的增高发病增加,反之降低,高海拔地区发病较低海拔地区发病晚、时间短和病例少,病人都有林地居住活动史;起病较急,有发热、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多器官功能障碍;有较为明显的皮损;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效价1∶160以上,或者在疾病治疗中隔周检查,外裴反应效价升高4倍以上[2]。
恙虫病45例临床分析作者:龚玲景钊苏刚张友才【关键词】恙虫病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我国东南沿海及西南地区发病率较高。
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本院1997年6月至2005年10月收住的45例恙虫病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45例患者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22~75岁。
以青壮年农民发病率较高,发病前有草地接触或野外作业史36例,夏秋季发病较多。
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4例。
恙虫病诊断标准均按1997年版《实用内科学》拟定的标准。
临床表现:多数起病急,均有发热,体温~℃,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及不规则热,热程4~25d。
焦痂或溃疡41例,病变部位在腹股沟15例,腋窝13例,躯干8例,下肢3例,阴囊2例。
浅表淋巴结肿大38例,均位于焦痂或溃疡附近。
皮疹2例,为暗红色斑疹或斑丘疹,以胸腹背部为主,于发病第3~8天出现,持续2~5d逐渐消退。
伴畏寒、全身酸痛、头痛23例。
伴咳嗽、咳痰16例。
伴胸闷、心悸5例。
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12例。
皮肤、巩膜黄染5例,其中多数为轻度黄疸。
肝肿大12例,质地软,大多有轻触痛。
脾肿大18例。
昏迷、抽搐2例,有颈部抵抗,克氏征和巴氏征阳性。
呼吸费力2例。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8例,最低×109/L,增高10例,最高×109/L。
血小板减少2例,(31~79)×109/L。
尿蛋白(+)~()13例,隐血()~()5例。
ALT增高26例,其中ALT高于200U/L 8例。
总胆红素升高7例,6例轻度升高,1例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中度黄疸。
13例白蛋白低于35g/L。
血肌酐升高4例,均<250μmol/L。
血沉检查41例,20例升高,最高100mm/h。
血清学外斐试验检查21例,阳性12例(效价1∶160~1∶640),阳性率为%。
脑脊液检查细胞数6×109/L~65×109/L,白细胞计数增高,分类以单核细胞为主,糖、氯化物正常,蛋白定量正常。
恙虫病的临床特征及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分析
恙虫病通常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和皮疹等症状,起病急骤,病程短暂,一般
为1-2周。
恙虫病常见的皮疹类型有三种:斑丘疹型、斑疹型和腺样体型。
其中,斑疹型
最为常见,表现为病人的手掌、足底、手臂内侧等处出现直径为数毫米至1厘米的红色疹子,疹子有时呈环形分布。
鲜红的疹子通常随着病程的进展而逐渐消退,变为暗红色或咖
啡色,之后褪色。
恙虫病体内病毒载量会随着临床症状的消退而下降,并最终被清除。
重症恙虫病病例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高血压、癌症、糖尿病、心脏病、肝病、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差等。
此外,重症病例还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急
性呼吸道综合征、出血热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由于恙虫病并发症的风险,若病人的体温
持续高热、起疹子数量持续增加或荨麻疹出现,应立即就诊。
在医院中,对于严重病例,
可能需要进行干预治疗,如血浆置换、肾上腺素类药物、氧疗等。
总之,对于恙虫病的临床特征及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需要引起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关注。
足够的预防措施、及时的就诊和治疗都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对人们健康的危害。
恙虫病34例临床分析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
属于国家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
本病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播给人,恙螨是本病的传播媒介。
临床上以叮咬部位焦痂或溃疡形成、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以及周围血液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现将我科2013年11月-2016年11月住院的34例恙虫病患者临床资料做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4例患者:2013年7例,2014年8例,2015年8例,2016年11例;住院时间10月9例,11月23例,12月2例;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35~87岁,平均60.7岁,患者为农民及水产养殖者。
1.2 诊断标准患者的诊断符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拟定的诊断标准[1]:①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前3周内到过恙虫病流行区,在流行季节有田间劳动、户外工作、露天野营或在林地草丛上坐、卧等。
②临床表现:起病急、高热、颜面潮红、焦痂或溃疡、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数多减少或正常,重型患者及有并发症时可增多;血清学检查变形杆菌OXk凝结反应(外-斐反应)为诊断提供依据,效价在1:160或以上有诊断意义;病原学检查包括病原体分离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以上具备其中3项可作恙虫病诊断。
1.3 临床表现1.3.1发热100%(34/34),体温均在39℃以上,多为稽留热型,个别为弛张热或不规则型,伴有畏寒、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等症状。
1.3.2淋巴结肿大88%(30/34),多见于腹股沟、腋下、耳后,尤以焦痂附近的局部淋巴结肿大为甚,半数患者有疼痛和压痛。
1.3.3焦痂67.6%(23/34),溃疡14.7%(5/34),为本病之特征,对临床诊断最具价值,多为单发,本组只有3例多发。
焦痂黑色,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10mm,其边缘突起,如堤围状,周围有红晕,未见继发感染。
恙虫病17例临床特征分析陶言言;吴晓飞;伍德生;陆国玉【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 of tsutsugamushi to provide the basis of treatment.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17 patients with tsutsugamushi were from October to November 2012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Seventeen patients(including 16 farmers and 1 worker) had a history of contact with grassland and woodland. The varying degrees fever in 17 cases(100. 00%),skin ulcers or eschar in 9 cases(52. 94%),skin rash in 12 cases(70. 59),liver injury in 14 cases(82. 35%),renal injury in 8 cases(47. 06%),splenomegaly in 2 cases(11. 76%) and lymphadenovarix in 2 cases(11. 76%) were found. The misdiagnosis rate was 47. 06%. All patients cured after the treatment with azithromycinand/or levofloxacin. Conclusions: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sutsugamushi is complex and diverse, and its misdiagnosis rate is high. Macrolides and quinolones are the most effective drugs in the treatment tsutsugamushi. The epidemic focus is founded in northern Anhui province.%目的::分析恙虫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26例恙虫病临床分析恙虫病(Scrub Typhus)是一种由恙螨叮咬传播的急性寄生虫病,主要通过螨虫带菌后咬人而传播。
恙虫病主要在亚洲地区流行,如中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度等。
该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因此本文将介绍26例恙虫病的临床分析,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
1. 病例一:患者男性,21岁,主要症状为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体格检查发现肺部啰音,临床诊断为恙虫病肺炎。
2. 病例二:患者女性,32岁,主要症状为高热、皮疹、恶心、呕吐,血液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减少,临床诊断为恙虫病。
3. 病例三:患者男性,45岁,主要症状为高热、腹痛、便血,腹部CT发现脾脏肿大,临床诊断为恙虫病伴脾功能异常。
4. 病例四:患者女性,27岁,主要症状为高热、全身皮疹、淋巴结肿大,血液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增高,临床诊断为恙虫病淋巴结炎。
5. 病例五:患者男性,38岁,主要症状为高热、乏力、肝肿大,血液检查发现血小板计数减少,临床诊断为恙虫病伴肝功能异常。
6. 病例六:患者女性,55岁,主要症状为高热、心悸、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临床诊断为恙虫病心肌炎。
7. 病例七:患者男性,29岁,主要症状为高热、咳嗽、咳痰,胸部X光显示肺部浸润阴影,临床诊断为恙虫病肺部感染。
8. 病例八:患者女性,30岁,主要症状为高热、腰痛、肾小球炎,血液检查显示尿常规异常,临床诊断为恙虫病肾脏受累。
9. 病例九:患者男性,42岁,主要症状为高热、腹泻、血尿,肠镜显示结肠溃疡,临床诊断为恙虫病伴结肠炎。
10. 病例十:患者女性,35岁,主要症状为高热、剧痛、关节肿胀,关节液检查发现炎症反应,临床诊断为恙虫病关节炎。
11. 病例十一:患者男性,39岁,主要症状为高热、嗜睡、意识障碍,脑电图显示脑电活动异常,临床诊断为恙虫病脑炎。
12. 病例十二:患者女性,28岁,主要症状为高热、眼结膜充血、视力模糊,眼科检查发现角膜水肿,临床诊断为恙虫病眼部感染。
30例恙虫病的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恙虫病的临床诊断、并发症、治疗、愈后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住院恙虫病例30例诊断治疗。
结果我市为恙虫病高发区,常年可见,雨季明显,易误诊并发症多,诊断明确后临床用药安全,治疗有效,随访无复发。
结论恙虫病是临床较易误诊的一种急性地方性传染病,系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为恙虫病立克次体,啮齿类为主要的传染源,恙虫的幼虫是传染此病的媒介,立克次体经恙虫幼虫的叮咬而侵入人体,将病症传染给人。
临床上以高热、毒血病、皮疹、焦痂和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关键词】恙虫病发热皮疹焦痂淋巴结肿大氯霉素1 引言恙虫病以高热、毒血症、皮疹、焦痂、淋巴结肿大等为特征[1],但其临床表现多样性,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伤寒、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本文对近期到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恙虫病患者进行分析回顾。
2 临床资料与方法2.1一般资料 30例恙虫病患者均为住院治疗,其中20例为初诊者,10例为到其他诊所或医院诊治过而被误诊者。
30例恙虫病患者8例为学生,20例为菜农或农民,2例为居民。
发病季节:5月2例、6月3例、7月10例、8月12例、9月2例、10月1例,其中以7-8月份发病最多为22例,约占发病人数的73%。
2.2临床表现潜伏期4-21日,一般为14日,在此期间病人可无任何症状,14日前后开始发病,起病急骤,体温迅速上升,可在1-2d内达39-40℃以上。
30例恙虫病患者发病均较急骤,以畏寒、发热为首发症状,其中体温39℃以上22例,多呈弛张热型,体温在38-39℃之间8例,寒战28例,剧烈头痛26例,四肢酸痛29例,咽部充血20例,扁桃体肿大16例,恶心10例,呕吐6例、咳喇18例,结膜充血28例,谵妄2例。
30例中有28例有接触草丛病史,有27例病人皮肤发现焦痂,3例发现溃疡。
焦痂或溃疡的直径多在0.3-0.4cm或0.5-0.6cm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焦黑色,边缘稍隆起,如堤围状,周围有红晕,如无继发感染则无痛痒感,也无渗液。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9 年第 6 卷第 2 期2019 Vol.6 No.217多例恙虫病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周 荣(贺州广济医院呼吸内科,广西 贺州 542899)【摘要】目的 分析恙虫病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以及诊疗情况。
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3例恙虫病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对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表现以及诊疗情况。
结果 13例恙虫病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均出现呼吸急促、紫绀、烦躁不安、肺部干湿啰音等症状,且呈现出进行性加重现象。
经过胸部X 线检查发现,5例患者存在双肺弥漫性渗出性改变,5例存在双肺磨砂玻璃样改变,2例存在双肺间质性肺炎改变,1例双肺纹理模糊且增多。
2例合并胸腔积液,1例存在左胸积液,1例存在右胸积液。
13例患者均出现低氧血症,血氧分压介于32.4~61.6 mmHg ,其中7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的比值在300 mmHg 级以下,6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的比值在200 mmHg 级以下。
所选患者均接受氯霉素+喹诺酮类/四环素治疗,并行呼吸支持治疗,3例接受无创通气辅助治疗,10例接受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经过2~14天治疗后,11例患者痊愈,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致死。
结论 对于恙虫病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来说,抗立克次体并辅助呼吸支持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因此需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通过影像学技术进行尽早诊断,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改善预后效果。
【关键词】恙虫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2.17.02恙虫病是因立克次体导致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可能会引起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最常见的损害部位为肺部,甚至可出现间质性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等,同时这一疾病容易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对其临床症状及表现进行分析,并通过有效方式进行诊断,合理地制定治疗方式,使患者得到早期诊疗[1]。
基于此,本文择取我院收治的13例恙虫病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析恙虫病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以及诊疗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3例恙虫病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所选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与恙虫病诊断标准相符合。
②起病急,存在呼吸窘迫症状。
③肺毛细血管楔压在18 mmHg 。
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肺部损害患者、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等。
其中男 8例,女5例,年龄18~73岁,平均(43.6±10.8)岁,并发症:2例并发肾功能损害、1例并发肝功能异常、1例并发症凝血机制障碍。
所选患者均存在持续高热症状,入院前发热时间已经持续6~11天,入院时体温38.8~41.8℃,平均(39.9±1.6)℃,其中12例患者存在野外草地接触史, 13例患者存在皮肤焦痂、溃疡。
1.2 临床表现13例恙虫病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均出现呼吸急促、紫绀、烦躁不安、肺部干湿啰音等症状,且呈现出进行性加重现象。
1.3 影像学检查经过胸部X 线检查发现,5例患者存在双肺弥漫性渗出性改变,5例存在双肺磨砂玻璃样改变,2例存在双肺间质性肺炎改变,1例双肺纹理模糊且增多。
2例合并胸腔积液,1例存在左胸积液,1例存在右胸积液。
1.4 血气分析13例患者均出现低氧血症,血氧分压介于32.4~61.6 mmHg ,其中7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的比值在300 mmHg 级以下,6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的比值在200 mmHg 级以下。
1.5 治疗及转归所选患者均接受氯霉素+喹诺酮类/四环素治疗,并行程中,早发性癫痫患者并无癫痫发作症状,其治疗效果良好;迟发型癫痫患者发作共有18例占比为21.43%,由此可得出迟发性癫痫治疗难度要高于早发性癫痫患者的治疗[3]。
可见,脑卒中给患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带来较大影响,该疾病属于多发性疾病,其致残率、致死率极高,给社会、家庭、个人生活造成负面影响,需引起对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治疗的重视程度。
综上,脑卒中后癫痫主要是以早发性癫痫为主,其发病主要部位是皮层发作;预后分析情况来看,早发性癫痫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预后效果优于迟发型癫痫患者。
参考文献[1] 苗滢滢.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8):141-142.[2] 曹小帅.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07):112-113.[3] 金海燕,木娜瓦尔.脑卒中并发癫痫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2):33-34.本文编辑:赵小龙DOI:10.16281/ki.jocml.2019.02.009182019 年第 6 卷第 2 期2019 Vol.6 No.2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呼吸支持治疗,3例接受无创通气辅助治疗,10例接受气管插管有创通气,通气模式设置为SIMV+PEEP+PSV,经过2~14天治疗后,11例患者痊愈,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致死。
2 讨 论恙虫病是因立克次体导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以全身小血管炎为基本病理改变,产生血管周围炎,并形成血栓,损害多个器官,其中最常见的是肺损害,在恙虫病患者中肺损害22~52%。
恙虫病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原因可能与小血管周围炎、广泛肺小血管炎相关,增加了肺血管通透性,引发肺水肿,形成肺透明膜,出现进行性低氧血症等表现[2]。
恙虫病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的特异性不足,因此容易出现误诊现象[3]。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存在进行性呼吸困难现象,但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多样,特异性不足,无法据此对恙虫病进行确诊,13例患者中10例患者入院之前未能及时确诊或存在问诊现象,主要误诊为支气管炎、伤寒症、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败血症等。
误诊原因分析如下:①溃疡、焦痂的特征性不足。
②皮疹出现在少见部分,如1例患者外耳道出现非典型性溃疡。
③在体检时不仔细,病史询问不详细,会阴部位漏检,对恙虫病警惕性较低[4]。
据相关学者表示,抗生素治疗不当或早期误诊可能是恙虫病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原因[5]。
多数恙虫病只有野外史,没有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绝大多数肝功能转氨酶偏高,少数有肾功能、血小板减少,以及少数外斐试验阳性,好多病例都是诊断性治疗,效果还不错,所以临床上难明确诊断,以上这些情况靠临床经验去诊断、治疗[6]。
恙虫病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以抗立克次体治疗为主,并辅助呼吸支持治疗。
其中抗立克次体治疗是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可以选用氯霉素+四环素/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而呼吸支持治疗则属于对症治疗,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选择高流量氧疗,通过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或无创通气进行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加用PEEP。
本次研究中,所选患者中11例得到治愈,2例症状严重的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致死。
这部分症状严重的缓则会主要是因为长时间误诊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院外曾确诊为重症肺炎,但经过氨基苷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无效,入院时已经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
由此可见对于恙虫病所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来说,早期诊疗非常重要,对患者预后有改善作用,可以临床效果得到提升。
对于恙虫病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来说,抗立克次体并辅助呼吸支持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因此需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通过影像学技术进行尽早诊断,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改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1] 梁美华,刘力新.妊娠合并恙虫病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例[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7,20(04):306-307.[2] 陶英.儿童恙虫病18例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3):306-306.[3] 曾跃彬,姚叶萍,郭佳琳.2011-2014年增城区恙虫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6,21(02):115-116,121. [4] 杨松,张耀亭,邱跃灵.58例恙虫病并发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08):1439-1442.[5] 韩焕钦,杜谕君,刘林华,等.妊娠合并恙虫病12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32(04):308-310.[6] 朱静,谢芳,金慧玲.恙虫病11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01(06):589-590.本文编辑:赵小龙在老年直肠癌患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老年患者各项身体机能呈衰退趋势,耐受能力较弱,麻醉刺激较大,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安全的麻醉方式[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麻醉过程中MVP情况较对照组稳定,P<0.05。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利于患者静脉压稳定,此方式可激发迷走神经相对兴奋,对交感神经进行阻滞,抑制血管扩张程度,进而降低心脏回血量,改善患者心肺血流分布,并降低其心肺耗氧量,且联合麻醉方式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促使其内部环境稳定,进而减轻循环系统抑制情况,利于患者术后恢复[3];而单一全麻会抑制患者心肌,无法有效阻断交感神经中枢刺激传递,导致患者血压升高,进而影响患者麻醉效果,影响患者预后情况。
综上,在老年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效果理想,对患者血压影响较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推荐探索性推广。
参考文献[1] 赵卫兵,陈菲,彭方亮,等.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效果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13):1847-1848.[2] 白金猛.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效果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7,12(a01):363.[3] 卢先卿,张建华,何宝佳,等.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3):118-120.本文编辑:赵小龙(上接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