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国家预算与预算外资金
- 格式:ppt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27
第一二章1.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
由于市场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2 外部效应:指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对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即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3.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这样的一些物品,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服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这种物品或服务消费的减少。
(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征有两个:一是非排他性;二是非竞争性。
4.社会公共需要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第三四章1.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包括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包括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购买性支出具有一个其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
购买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2.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转移性支出有一个共同点:即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
在这里,不存在交换的问题。
转移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第五章1.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基础设施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水利、供电、机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
广义的基础设施还包括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
财政学(第七版)名词解释第一章市场失灵: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政府干预: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公共需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从而任一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产品。
非竞争性:是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
第二章免费搭车: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公共提供:指政府通过税收等方式筹集资金和经费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的经济行为。
私人提供:指市场上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用自有资金提供你私人产品的经济行为。
公共生产: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公共定价: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财政支出的效率: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物品(包括准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组成。
财政支出效益: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进行的财力分配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内涵是政府资源分配的比例性和政府资源运用的有效性。
财政监督:财政机关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执行财税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以及对涉及财政收支、会计资料和国有资本金管理等事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一、名词解释1、公共产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在消费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与私人产品相对应2、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3、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4、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是国家预算资金的必要补充,具有分散性、自主性、专用性的特点。
5、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由支出政策,税收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6、事业服务收费: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服务而收取的费用以弥补其开支。
7、转移支出:转移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不相应地获得商品和劳务。
它所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洛伦茨曲线:也译为“劳伦兹曲线”。
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财富不平等拉弗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瓦格纳法则:是指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的思想。
8、税收制度简称“税制”,它是国家以法律或法令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办法的总和,反映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国家财政制度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