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阴性人群一线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最新推荐)
- 格式:pptx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19
非小细胞癌化疗方案非小细胞癌(NSCL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在诊断时已经进展到晚期。
针对晚期非小细胞癌的治疗方案,化疗是一种常见的选择。
化疗可以通过使用药物来杀死癌细胞或者阻止它们的生长,从而减缓病情的恶化,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针对非小细胞癌的化疗方案主要包括单药治疗和联合化疗两种方式。
在选择化疗方案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身体状况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非小细胞癌化疗方案:1. 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一线治疗方案。
对于未接受过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见的第一线治疗方案包括使用顺铂(Cisplatin)联合紫杉醇(Paclitaxel)或紫杉醇联合卡铂(Carboplatin)等。
这些化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非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方案。
对于已经接受了第一线化疗并且病情得到控制的患者,维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维持治疗方案包括使用紫杉醇、吉西他滨(Gemcitabine)等药物进行单药治疗,或者使用顺铂、紫杉醇、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等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3.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后维持方案。
对于已经接受了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化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治疗后维持方案通常包括使用顺铂、卡铂、紫杉醇等药物进行化疗,以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总的来说,非小细胞癌的化疗方案是多种多样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接受化疗治疗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但这些副作用通常是可以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来缓解的。
同时,患者在接受化疗治疗期间也需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及密切关注自身的症状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总之,非小细胞癌化疗方案在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患者在接受化疗治疗期间,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生活质量。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仍然是:NP方案(长春瑞宾+顺铂或卡铂)、GP方案(双氟胞苷+顺铂或卡铂)、TP方案(紫杉醇+顺铂或卡铂,多西紫杉醇+顺铂或卡铂).于这些方案中都含有铂类,铂类的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肾脏毒性;卡铂的胃肠道毒性比顺铂轻,应用时不需要水化,但是骨髓抑制重于顺铂。
长春瑞宾的主要毒性是神经毒性、脉管炎;双氟胞苷的主要毒性是骨髓抑制;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的主要毒性是骨髓抑制、脱发、过敏反应。
当与铂类组成方案时,两种药物都存在的毒性可能相加。
这三种化疗方案的有效率在30-40%左右,其中含有紫杉类的略高一些,NP和GP相差不多,他们之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
对于晚期患者都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中位生存期(50%的患者生存时间超过的时间)9-14个月,超过此时间的患者可能是正好9-14个月,可能1.5年、2年、3年、5年......不等。
三个方案之间没有交叉耐药,也就是说先用那一种都可以,这种耐药了可以选用另一种。
三种方案的价格NP最低,其次是GP,最高是TP。
患者具体应用那个化疗方案,应该与肿瘤科医生协商,切不可自行应用或听从非肿瘤科医生的建议,因为化疗除外毒性反应,其方案中每种药物应用时间顺序对毒性反应和疗效是用影响的。
何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二线化疗。
石远凯: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手术切除的,一类是不能手术切除的。
手术切除的病人要根据病期决定是否进行术后化疗,清除不能手术的微小病变或者残留的病变。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病人主要是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一般现在首选是化疗。
常常讲的几线是学术上的用语,不能手术切除的病人最先用的化疗方案就叫做一线。
这个化疗方案用完之后病人有效,但是一段时间后疾病又复发进展了,再用的化疗方案就是二线化疗方案。
第二个化疗方案肯定和第一个化疗方案不一样,基本就是这样一个概念。
二线方案如果没效,可以再选择第三个方案,这第三个方案就是三线化疗方案。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肺癌作为发病率第一的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近年来,肺癌的诊疗从化疗到靶向治疗再到免疫治疗,引领肿瘤的精准治疗模式。
对于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 患者,多种程序性死亡受体 1( programmed death 1,PD-1) 和程序性死亡配体 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 抑制剂取得显著疗效,在晚期 NSCLC 一线、二线治疗中获得适应证,并丰富了从单药治疗到联合治疗的格局,使得“chemo- free”有望成为可能。
免疫治疗为肺癌治疗模式带来改变的同时,也对肺癌治疗方案、生物标志物的选择和相关不良反应的治疗带来一定的挑战。
2011 年 Nature 发表的《Cancer immunotherapy comes of age》点燃了免疫治疗的燎原之火,众多研究陆续推出,主要集中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 1,PD-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 和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ytotoxic T lympho- 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 抑制剂。
自 2013年美国《科学》杂志将癌症免疫治疗评为“重大突破”以来,PD-1 /PD-L1 抑制剂作为免疫治疗中的主力军,在癌症治疗领域备受瞩目。
2014 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ederal Food and Drug Adminstra- tion,FDA) 首先批准pembrolizumab 和nivolumab 用于晚期黑色素瘤治疗,其适应证不扩大。
其中,对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 治疗的不断探索:从二线到一线,从晚期到局部晚期再到早期,从单药到联合,从泛人群到精准治疗,使得免疫治疗遍地开花。
2020NCCN非小细胞肺癌指南要点2020年6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指南2020年第6版。
那么,新版指南中NSCLC精准治疗的药物选择有哪些?NSCLC治疗的进展情况如何?接下来,让我们盘点部分亮点研究,一探究竟。
以下是NCCN指南《2020.V6版》更新的要点(相较于V5版):靶向治疗(一)指南建议检测的靶点1:EGFR、ALK、ROS1、BRAF、NTRK、MET、RET1、EGFR基因突变:首选方案:奥希替尼(1类);其他方案:厄洛替尼(1类)或阿法替尼(1类)或吉非替尼(1类)或达克替尼(1类)或厄洛替尼+雷莫芦单抗;一定条件下可用方案:厄洛替尼+贝伐珠单抗(2B类)。
2、ALK基因突变:首选方案:阿来替尼(1类);其他方案:布加替尼(1类)或色瑞替尼(1类);一定条件下可用方案:克唑替尼(1类)。
3、ROS1基因重排:首选方案:克唑替尼或恩曲替尼;其他方案:色瑞替尼;4、BRAF V600E 突变:首选方案:达拉菲尼+曲美替尼;其他方案:维莫非尼或达拉菲尼;一定条件下可用方案:初始的全身治疗方案。
5、NTRK 基因融合阳性:首选方案:拉罗替尼或恩曲替尼;一定条件下可用方案:初始的全身治疗方案。
6、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首选方案:卡马替尼;一定条件下可用方案:克唑替尼或初始的全身治疗方案。
7. RET重排:首选方案:Selpercatinib;一定条件下可用方案:卡博替尼或凡德他尼(2B类)。
(二)2020年ASCO靶向新进展:在今年的ASCO会议上,多项EGFR敏感突变相关研究数据公布。
其中,III期NEJ02研究旨在评估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用于EGFR敏感NSCLC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2,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可明显改善PFS。
在真实世界研究中发现3,VEGF抑制剂联合厄洛替尼对比单药厄洛替尼,PFS和DOR明显改善。
目前,奥希替尼已获批用于敏感EGFR突变(19外显子缺失和L858R突变,占EGFR突变的80%)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或用于既往EGFR-TKI治疗进展后的T790M突变阳性患者。
非小细胞肺癌用药方案简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指起源于肺腺上皮及其他上皮类型的肺癌,占据了肺癌的大部分病例。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式来控制和减缓疾病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非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方案,旨在帮助患者和临床医生了解治疗选择和策略。
请在实施药物治疗前咨询专业医生,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1. 化疗1.1 第一线化疗方案第一线化疗方案是指患者初次接受化疗时的常用方案。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第一线化疗方案:•方案一:–Gemcitabine + Cisplatin•方案二:–Pemetrexed + Cisplatin•方案三:–Paclitaxel + Carboplatin这些方案通常以多药联合治疗的方式进行,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化疗通常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剂量。
1.2 辅助化疗方案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治疗后,为了减少术后复发和提高生存率,而进行的化疗。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辅助化疗方案:•方案一:–Pemetrexed•方案二:–Vinorelbine•方案三:–Paclitaxel辅助化疗的药物选择通常是基于手术后病理分期、患者自身条件和耐药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的。
在辅助化疗过程中,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的副作用,及时调整方案和剂量。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通过针对肿瘤特定的靶点,使用针对该靶点的药物进行治疗。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Erlotinib:–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活化,从而阻断信号转导通路。
–适用人群:EGFR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
•Crizotinib:–作用机制:通过抑制ALK(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融合基因的活性,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 一线免疫治疗肺癌作为发病率第一的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近年来,肺癌的诊疗从化疗到靶向治疗再到免疫治疗,引领肿瘤的精准治疗模式。
对于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 患者,多种程序性死亡受体 1( programmed death 1,PD-1) 和程序性死亡配体 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 抑制剂取得显著疗效,在晚期NSCLC 一线、二线治疗中获得适应证,并丰富了从单药治疗到联合治疗的格局,使得“chemo- free”有望成为可能。
免疫治疗为肺癌治疗模式带来改变的同时,也对肺癌治疗方案、生物标志物的选择和相关不良反应的治疗带来一定的挑战。
20n 年 Nature 发表的《Cancer immunotherapy comes of age》点燃了免疫治疗的燎原之火,众多研究陆续推出,主要集中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 1,PD-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和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ytotoxic T lympho- 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 抑制剂。
自 2013年美国《科学》杂志将癌症免疫治疗评为“重大突破”以来,PD-1/PD-L1抑制剂作为免疫治疗中的主力军,在癌症治疗领域备受瞩目。
2014 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ederal Food and Drug Adminstra- tion,FDA) 首先批准pembrolizumab 和nivolumab用于晚期黑色素瘤治疗,其适应证不扩大。
其中,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治疗的不断探索:从二线到一线,从晚期到局部晚期再到早期,从单药到联合,从泛人群到精准治疗,使得免疫治疗遍地开花。
①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西 景德镇 333000通信作者:夏甜甜安罗替尼联合化疗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夏甜甜①【摘要】 目的:探析采用安罗替尼联合化疗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2019年3月—2022年3月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选择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4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含铂双药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安罗替尼及化疗(含铂双药疗法)联合治疗。
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在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采用安罗替尼及化疗(含铂双药疗法)联合治疗,近期临床疗效良好,肿瘤标志物表达含量下降,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安罗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驱动基因 肿瘤标志物 Effect of Anlotinib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in Driver Gene Negative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XIA Tiantia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25): 047-050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nlotinib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driver gene negative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ethod: A total of 98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dezhen from March 2019 to March 2022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9 cases in both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alone (double-drug therapy containing Carboplatin platinum).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Anlotinib and chemotherapy (double-drug therapy containing Carboplatin). The clinical effects (total effective rate, disease control rate)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the same time, the levels of serological tumor markers (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ytokeratin 19 frag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2 courses of treatment.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disease control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the levels of 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and cytokeratin 19 frag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driver gene negative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of Anlotinib and chemotherapy (double-drug therapy containing Carboplatin) can show good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near term, decreas expression of tumor markers and have high safety. [Key words] Anlotinib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Driver gene Tumor markers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dezhen, Jiangxi Province, Jingdezhen 333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25.011 非小细胞肺癌属于常见的肺癌类型,常见症状为气短、胸痛、咳嗽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一、引言肺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肺腺癌可分为阳性型和阴性型,其中阴性型肺腺癌指的是没有表达EGFR、ALK等常见驱动基因的肺腺癌。
对于肺腺癌阴性患者,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腺癌阴性一线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概述1. 放疗放疗是肺腺癌阴性患者一线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缩小肿瘤体积、控制局部病灶、减轻症状、提高生存率。
放疗可分为以下几种:(1)外照射放疗:通过高能射线对肿瘤部位进行照射,达到治疗效果。
(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对肿瘤进行精确照射,提高治疗效果。
(3)近距离放疗:将放射源放置在肿瘤内部或周围,直接照射肿瘤组织。
2. 化疗化疗是肺腺癌阴性患者一线治疗方案的主要手段,其目的在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杀灭肿瘤细胞。
化疗药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多西他赛:是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2)紫杉醇:通过抑制微管蛋白聚合,使肿瘤细胞停滞在G2/M期,达到治疗效果。
(3)培美曲塞:是一种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可抑制DNA合成、细胞增殖。
(4)长春瑞滨: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达到治疗效果。
3.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治疗方法。
对于肺腺癌阴性患者,以下几种靶向药物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1)EGFR抑制剂:适用于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肺腺癌患者,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
(2)ALK抑制剂:适用于ALK基因融合阳性的肺腺癌患者,如克唑替尼、塞瑞替尼等。
(3)ROS1抑制剂:适用于ROS1基因融合阳性的肺腺癌患者,如克唑替尼、阿来替尼等。
4.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指通过激活或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对于肺腺癌阴性患者,以下几种免疫治疗药物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1)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尼伏单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