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第二课时)
- 格式:pptx
- 大小:22.29 MB
- 文档页数:24
《城镇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城镇化的观点和意义。
2. 掌握城镇化经过中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3. 了解城镇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城镇化经过中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城镇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 难点:如何理解并分析城镇化经过中的复杂问题,如何提出和实施解决方案。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2. 设计互动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准备地图和教学器械,便于教室展示和互动。
4. 邀请当地政府或相关企业参与,提供实地经验和案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些城镇变化的图片,引出城镇化的观点。
并介绍城镇化的经过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新课教学1. 城镇化定义从学术的角度讲,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息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息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也可理解为,城镇化是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农村社区转变为城市社区的过程。
2. 城镇化经过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我国城镇化经过的实例,如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等,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城镇化经过。
3. 影响因素影响城镇化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
主要包括:人均收入、消费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城市化政策等。
4. 意义(1)增进经济发展:城镇化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缘,增进经济发展。
(2)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城镇化可以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三)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城镇建设,了解城镇化的具体实践和效果,让学生亲身体验城镇化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四)教室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城镇化的观点、经过、影响因素和意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城镇化经过中来。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城镇化的观点和意义,掌握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了解城镇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节城镇化》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理解城镇化进程中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观念。
2.综合思维:分析城镇化发展的动力、过程、特点及其对乡村和城镇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3.地理实践力:通过案例分析、数据解读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城镇化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理解区域地理环境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城镇化的概念、动力、过程及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迁移、产业结构变化、城市空间扩张等复杂现象及其相互关系。
三、教学资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教材及相关辅助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城镇化发展的图片、视频、数据图表)•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案例资料•学生所在地区或熟悉地区的城镇化现状调查资料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城镇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案例分析法:通过国内外典型城镇化案例,分析城镇化发展的动力、过程及影响。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城镇化对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地图分析法:利用地图展示城镇化过程中的空间变化,增强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组对比图片,一边是乡村的宁静与田园风光,另一边是城市的繁华与高楼林立,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生活方式的差异及背后的原因。
•问题引入:提问“什么是城镇化?为什么会出现城镇化现象?”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2. 新课教学•城镇化概念解析:明确城镇化的定义,即人口向城镇集中、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城镇化动力分析:探讨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发展、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政策引导等。
•城镇化过程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产业结构变化、城市空间扩张等现象,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第二课时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一、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环境问题:当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01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环境质量就会下降,甚至出现□02大气污染、□03水污染、□04垃圾污染和□05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2.社会问题:城市□06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缺乏□07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的□08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会出现□09交通拥堵、□10住房紧张等现象。
3.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曾经出现过□11环境污染问题,经过□12治理,大部分得以有效解决。
(2)发展中国家:处于城镇化□13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城镇化问题相对□14较多。
有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15畸形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
,1.判断正误。
(1)城市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排放大量污染物导致的。
(√)(2)有人戏称北京为“首堵”,其交通拥挤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 2.下列属于城市环境污染的是( ) A .交通拥挤 B .居住条件差 C .固体垃圾污染 D .失业人数多答案 C解析 四个选项中只有固体垃圾污染属于环境污染。
3.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在经历强降水过程中,会暴发“城市洪水”,造成巨大的损失。
分析导致“城市洪水”屡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提示 暴雨集中;硬化路面大大减少了雨水的下渗;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等。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1.应用范围:城市规划、□01市政建设、□02公共服务等。
2.用途 (1)城市日常生活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为市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2)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1.判断正误。
(1)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对城镇土地进行规划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