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 第二章 城市空间结构和等级
- 格式:pptx
- 大小:9.41 MB
- 文档页数:44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城市化是我国现在的进程,城市是我们每个人都热衷的地方,了解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城市知识。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地理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影响因素市中心吸引作用平原地区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山地、河流阻隔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河谷地区地域形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生活,各片互不相连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主要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主要缺点易造成城市污染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一方向,且运距长城市举成都、合肥、华盛顿重庆、上海浦东新区洛阳、西宁、宜昌、兰州、延安例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如绿化用地、交通用地。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于组合。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
1、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40-60%)。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中均存在)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线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建筑质量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化;位置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展高级城市外缘与高地、文化区联系、环境优美低级内城与低地、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工业区联系卫生防护带不同于绿化带,还可以是空地、河流,以及消防车库和仓库等。
其次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考纲要求:1、驾驭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区位因素。
2、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说明其形成的缘由。
3、理解不同等级城市功能的差异。
一、学问梳理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分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各功能区之间(有或无)明确界线,即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_____________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它占城市空间的40%-50%。
,可分化为和。
4、商业区主要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多位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主要为____状或____状分布。
5、工业区是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的。
因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需求,这就确定了工业企业须要寻求靠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6、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地域结构,其模式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影响地租凹凸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8、依据课本23页画出书图2.7“各类土地利用付租实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并在图中标出OA、AB和BC分别为哪一类功能区?9、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与区的关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必修2第2章第1节城市空间结构学案【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2.了解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3.了解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
4.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差异。
【学习重点】1、城市区位分析和城市的空间结构2、中心地理论。
【学习过程】一、城市区位分析【结构预习】1、城市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区位指的是什么?什么是城市区位?【协作指导】1、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教材 P27-28页探究活动,分析影响城市区位因素有哪些?2、阅读教材回答城市的空间布局有什么特点?3、阅读教材回答城市区位的选择应遵循那些原则?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预习】1、城市土地利用可以反映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教材p30 图2-4“大、中、小三类城市的土地利用”,说出城市土地的主要类型。
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结构预习】城市可分为那些功能区?【协作指导】1、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有哪些?2、什么是中心商务业区?中心商务区有什么特点?四、中心地理论【结构预习】阅读教材解释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念。
【协作指导】阅读教材P35图2-10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等级与其数量的关系,为什么?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何特征?3)城市等级与其服务范围有何关系?【巩固训练】1、城市功能区是指A.不同的城市功能聚集的地区B.相同功能活动集中的地区C.城市中由交通线路分割开的地区D.城市人口的统计区2、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A.商业区用地B.工业区用地C.住宅区用地D.绿化用地3、城市中所共有的功能区是A.商业区、行政区和文化区B.工业区、行政区和休养健身区C.行政区、住宅区和旅游度假区D.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4、彼此独立和排斥的中心地是指A.相同级别的中心地B.高级中心地与低级中心地C.门槛人口小的中心地D.服务范围大的中心地5、有关中心地理论的正确叙述是A.高级中心地数目少,彼此相距较近B.正六边形服务范围在实际中到处存在C.北京城内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正六边形D.不同级别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6、读某城镇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 (1)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0)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15)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一、城乡土地利用1.城镇和乡村(1)城镇土地利用①含义:指城镇中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卫生、居住、绿化等建设用地的状况。
②作用:反映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
(2)乡村土地利用①作用: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
②特点: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占有较大比重,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相对分散。
二、城乡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区(1)形成: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不同性质的功能区。
(2)类型: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功能区等。
(3)主要类型及作用——城市核心区域特征⎩⎪⎨⎪⎧高楼大厦林立,公司总部云集作为城市经济枢纽和观光购物区域商贸服务业发达土地利用集约,地价房租甚高人流汇集,交通繁忙2.城市空间结构(1)形成:不同性质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
(2)表现⎩⎪⎨⎪⎧较小城市:同心圆状、扇状和条带状较大城市:多核心状、棋盘格状等(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政策3.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类型⎩⎪⎨⎪⎧密集型:街道式、团块式和棋盘格式等分散型半聚集型4.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意义(1)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2)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
(3)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4)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居民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和丰富的文化空间。
三、城乡区位分析1.区位的含义:指某一事物的地理位置,又指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2.城镇(1)特点: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高度集聚的聚落。
(2)地位:是一定区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心。
(3)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①自然地理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主要讲的是城市与城市化,你都理解那些知识点点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形态的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城市形态的类型: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分布地区平原地区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延伸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举例我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兰州、洛阳、西宁、宜昌重庆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4、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5、功能区比较占用城市土地面积区位特点功能区特点住宅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40%~60%)低价较低,污染较少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两者背向发展商业区占用土地相对较少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常位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经济活动频繁;建筑物高达稠密工业区一个城市通常有一个或多个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专业化程度高,集聚性强,市区内部工业区相互聚集,形成成片的工业区6、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7、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理解记忆]8、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9、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记忆](1) 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2) 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3) 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4) 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10、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嘿呀!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好好总结一下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的知识点呢!
首先,咱们得说说“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这个重要的部分呀!城市可不是随便乱长的哟!它有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等等不同的功能分区。
商业区呢,一般都在市中心或者交通特别便利的地方,哎呀呀,那可热闹啦,人来人往,店铺林立!住宅区又分为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低级住宅区可能就稍微差一些啦。
工业区呢,通常会在城市的边缘,为了减少对市区的污染呀!
接下来,“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也很关键呢!城市是有等级之分的哇,像大城市服务种类多、级别高,能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比如高端医疗、大型文化活动啥的。
小城市就相对少一些啦。
而且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广,数量越少;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小,数量越多哟!
再说说“城市化”吧!哇,这可是个大趋势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但是呢,城市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等。
哎呀呀,这可让人头疼!
还有“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
同心圆模式就像一圈一圈的,中心是商业区;扇形模式呢,是沿着交通线像扇子一样展开;多核心模式就是有多个中心啦。
怎么样,同学们,这些知识点是不是很重要呀?一定要好好记住哟!。
第二节城市化学习目标:1.知道城市化的含义、标志、主要动力及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
2.理解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成因,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重点)3.掌握不同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表现及地区差异,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重难点)一、城市化的概念1.定义: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城市化的内涵与主要标志内涵人口的集中过程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城镇数量加大;每个城镇规模扩大地域的转换过程城市用地扩展,农业用地发展为城区;城市用地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
伴随经济结构变化,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主要标志城市人口总量占总人口的比重3.城市化的本质: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特别提醒]城市化的标志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1.城市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已进入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关系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城市化先于工业化,且工业化水平低城市人口变化城市人口比重很高,其增长已逐渐减慢或趋于稳定,甚至出现了城市人口向郊区和农村倒流的现象大量农民流入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误区警示]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的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乎消失、接近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的。
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设施不断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居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噪声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和城镇居住或定居,从而导致逆城市化现象。
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超大城市发展速度惊人。
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1)世界上最著名的六大城市带(2)共同特征⎩⎪⎨⎪⎧自然条件:中纬度平原地带政治经济:都是国家或大洲,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空间分布:大多呈带状延伸扩展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问题(1)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