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ESC心力衰竭指南解读-李永乐
- 格式:pptx
- 大小:5.91 MB
- 文档页数:29
《ESC:急性与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更新解读欧洲心力衰竭年会(ESC-HF2016)暨第三届世界急性心衰大会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
本次会议推出了《ESC:急性与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
现就新指南的几大特点及推荐进行阐述。
1. 新指南规范了新的急性心力衰竭处理流程,分为疑似急性心力衰竭处理流程和确诊急性心力衰竭处理流程。
- 所有急性呼吸困难和疑诊急性心衰患者均建议检测血浆利尿钠肽水平(BNP、NT-proBNP或MR-proANP),以帮助鉴别急性心衰和非心脏原因的急性呼吸困难。
(I类推荐,A级证据)界值为:BNP>100pg/mL,NT-proBNP>300 pg/mL,MR-proANP>120 pg/mL。
2、提出了新术语,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
于是将临床心力衰竭分成三种类型: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HFrEF,LVEF<40%)、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LVEF 40%~49%)、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LVEF≥50%)(图1)。
图1:心力衰竭分型3. 疑诊或确诊心衰患者心脏影像学检查的建议:- 疑诊心衰的患者,建议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以确定HFrEF、HFmrEF或HFpEF诊断。
(I类推荐,C级证据)- 建议用TTE评估LVEF,以便识别出适合循证药物和装置(ICD、CRT)治疗的HFrEF患者。
(I类推荐,C级证据)。
4. 预防或延缓心衰进展的建议:- 建议治疗高血压,以预防或延缓心衰发生、延长生命。
(I类推荐,A级证据)- 对于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和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建议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以预防或延缓心衰发生、延长生命。
(I类推荐,A级证据)- 对于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和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建议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以预防或延缓心衰发生、延长生命。
(I类推荐,B级证据)。
5. 症状性HFrEF患者的药物治疗- 对于症状性HFrEF患者,建议在ACEI基础上应用β受体阻滞剂,以降低心衰住院和死亡风险。
2016 年欧洲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2016-07-01 09:24 来源:丁香园作者:iang字体大小-|+5 月21 日~24 日,欧洲心力衰竭年会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本次会议正式颁布2016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
与2012 年ESC 急性和慢性心衰指南相比,新指南更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针对左室射血分数位于40%~49% 之间的心衰患者,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射血分数中等范围的心衰;(2)明确指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数中等范围的心衰(Hfm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的诊断标准;(3)制定一套新的心衰诊断流程;(4)对预防和延缓临床型心衰发生或死亡作出推荐;(5)对血管紧张素受体- 脑啡肽酶抑制剂——Sacubitril/ 缬沙坦共晶化合物作出推荐;(6)修改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建议;(7)提出在完善急性心衰相关检查时早期进行合适干预的概念;(8)根据是否存在充血/ 低灌注制定急性心衰诊治结合方案。
下面,让我们来看指南具体内容。
1.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射血分数中等范围的心衰以及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三种心衰类型的定义2. 心衰诊断流程3. 可疑或确诊心衰患者心脏影像学检查推荐4. 心衰患者诊断检查推荐5. 预防或延缓临床型心衰发生或死亡的治疗推荐6. 有症状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药物治疗推荐7. 心衰患者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推荐8. 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推荐9. 射血分数保留以及射血分数中等范围的心衰的治疗推荐10. 心衰合并房颤治疗推荐11. 症状性心衰合并阵发性或持续性/ 永久性房颤血栓栓塞预防推荐12. 心衰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治疗推荐13. 心衰合并心动过缓治疗推荐14. 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性(纽约心功能Ⅱ-Ⅳ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的治疗推荐15. 合并高血压的症状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治疗推荐16. 心衰合并其它合并症的治疗推荐17. 急性心衰检查推荐18. 急性心衰氧气及机械通气治疗推荐19. 急性心衰药物治疗推荐20. 急性心衰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推荐21. 心源性休克患者管理推荐22. 急性心衰入院患者临床状态监测推荐23. 难治性心衰患者机械循环辅助装置治疗推荐指南中的「彩蛋」:玩味《2016 年欧洲急慢性心衰诊治指南》2016-06-16 12:05 来源:丁香园作者:麦憬霆字体大小-|+看指南,当然最重要的是看指南表格里面的推荐,其直接规范指导临床工作。
【ESC2016】ESC2016急慢性心力衰竭指南最新更新发布编者按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CS)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已经在《欧洲心脏杂志》及《欧洲心力衰竭》杂志发表,并在心力衰竭2016年会及5月份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急性心力衰竭大会上发布。
昨日,大会发布有关该指南的关键更新信息。
在发达国家中约有1%~2%的成人患有心力衰竭,55岁男性及女性的终身心力衰竭发生风险分别为33%和28%。
住院及稳定/门诊心力衰竭患者未来1年的死亡率可分别高达17%和7%,主要死因为猝死及心力衰竭加重。
首次将LCZ696(sacubitril/缬沙坦)列入指南推荐2016 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首次涉及了LCZ696(sacubitril/缬沙坦)这一药物。
该药是一类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s),曾被PARADIGM-HF研究证实“在符合入选及排除标准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其降低死亡及心力衰竭住院风险的作用优于ACEI类药物依那普利”。
指南编写小组主席Piotr Ponikowski认为,指南编写时就有关如何将LCZ696引入到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流程中开展了大量讨论。
新指南推荐,符合PARADIGM-HF研究标准的患者应选择LCZ696来替代ACEI类药物,但其在更广泛患者群中的应用仍有待进一步数据的支持。
指南编写小组联合主席Adriaan A. Voors指出,LCZ696在适宜患者中应用对预后有积极影响,但是,其应用还是面临一定挑战,因为患者及医生通常不愿意改变其已经应用了几十年的药物。
实际上,与能使寿命延长几个月的新型抗癌药物相比,换用LCZ696的成本相对较小。
指南新增了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在有关心力衰竭分类方面,新指南新增了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即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0%~49%的心力衰竭],将心力衰竭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即LVEF<40%的心力衰竭)、HFm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LVEF≥50%的心力衰竭)三大类。
2016年ESC心衰指南(3):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建议2016年5月20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了《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其中,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建议如下。
诊断检查建议1. 建议所有急性呼吸困难和疑诊急性心衰患者测量血浆利钠肽水平(BNP、NT-proBNP或ProANF),以帮助区分急性心衰和非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
(I类推荐,A级证据)2. 建议所有入院的疑诊急性心衰患者,进行以下诊断检查:a. 12导联心电图。
(I类推荐,C级证据)b. 胸部X光检查评估肺充血体征,并查明其他可能导致或加重患者症状的心脏或非心脏疾病。
(I类推荐,C级证据)c. 实验室检查:心肌肌钙蛋白、血液尿素氮(BUN)或尿素氮、肌酐、电解质(钠、钾)、血糖、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和TSH。
(I类推荐,C级证据)3.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衰患者,以及在48小时内,心脏结构和功能都不清楚或可能已经改变,建议立即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I类推荐,C级证据)急性心衰患者的管理建议:氧气疗法和通气支持1. 建议经皮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
(I类推荐,C级证据)2. 应考虑测量静脉血的血液酸碱度和二氧化碳张力(可能包括乳酸),特别是急性肺水肿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史的患者。
心源性休克患者,优选动脉血。
(IIa类推荐,C级证据)3. 急性心衰和SpO2<90%或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Hg (8.0 kPa)的患者,建议应用氧气疗法,以纠正低氧血症。
(I类推荐,C级证据)4. 呼吸窘迫(呼吸频率>25次/分,SpO2<90%)的患者,应考虑尽快无创正压通气(CPAP、BiPAP),以缓解呼吸窘迫和减少气管插管率。
由于无创正压通气可降低血压,低血压患者应谨慎使用。
无创正压通气时应定期监测血压。
(IIa类推荐,B级证据)5.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导致低氧血症(PaO2<60 mmHg(8 kPa))、高碳酸血症(PaCO2 > 50 mmHg(6.65 kPa))和酸中毒(pH<7.35),建议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