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比例尺地形图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1:1 万和1:5000 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及“1:5万图幅新旧图幅号转换说明”1.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为1/100 万、1/50 万、1/25 万、1/10 万、1/5 万、1/2.5 万、1/1 万和1/5000。
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均以1/100 万地形图为基础,按规定的纬差和经差划分图幅,并采用行列式编号,十位数,编码长度相同,编码系列统一为一个根部,便于计算机管理和检索。
国家基本比例尺及代码表:1.2 1/100 万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⑴自赤道走每纬差4 为一行(向两极),依次A、B、C、D…V 表示行号⑵从180°经线走自西向东每经差6 为一列,依次1、2、3、4…60 表示列号1.3 1/1 万地形图分幅和编号以1/100 万地形图为基础,划分96 个横行和96 个纵列,共9216 幅地形图。
⑴行列号自左上至右和下排列⑵纬差6°/96=3′45〃经差4°/96=2′30〃⑶编号由所在1/100 万图幅编号、比例尺代码、1/1 万图幅所在行号和列号组成(十位数),如J50G089007× ×× × ××××××①②③④⑤①1/100 万行号(字符码)②1/100 万列号(数字码)③比例尺代码④1/1 万行号(数字码)⑤1/1 万列号(数字码)⑷图幅编号的求算例:某位置B=46°02′ L=129°16′。
求该点所在1/1 万地形图所在编号。
1)求所在1/100 万图行号(字符码):46°02′/4°=11.5,推算为L(公式为:H=int($/4)+1)求所在1/100 万地形图列号(数字码):129°16′/6°=21.5,推算为52 (公式为:L=int(&/6)+31)由上知L522)确定范围绘图法知L52 范围为B(44°~48°),L(126°~132°)由(46°02′-44°)/2′30〃=48.8 (入位)(129°16′-126°)/3′45〃=52.3 (入位)得1/1 万行号96-49 +1=48列号533)该点1/1 万地形图编号L52G048053另例B=46°03′ L=129°13′ 所在1/1 万编号为L52G047052B=46°16′ L=129°21′ 所在1/1 万编号为L52G0420541.4 1:1万新旧图幅编号的转换以L-52-67-(29)为例(1)求行数a=round(X/12-0.5)×8 =40b= round (Y/8+0.5) =4则新图幅行号为a+b(2)求列数m=(X- round (X/12-0.5)×12-1 )×8 =48n=Y- round (Y/8-0.5)×8=5则新图幅列号为m+n据上述公式可推算上例中对应的新图幅号为L52G044053题目:请你把旧图号L-52-56-(57)、L-52-67-(61)转换成新图图号答案:分别为L52G040057 和L52G0480531.5 1:5万新旧图幅编号的转换1/50000 地形图,每幅图经差15′,纬差10′,代码为E。
X X市1:5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及整理规范一、数据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市1:500地形图数据的分层、分类与代码、几何特征、质量要求,以及数据整理流程。
本标准规范适用于XX省供电公司1:500地形图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是1:500地形图数据数据现状数据整理、检查以及未来数据更新、入库的重要依据。
本标准建设时,充分考虑了目前XX市1:500地形图数据现状及未来数据更新的要求,并具有相应的扩展性,以适应未来数据应用需求。
2、设计依据与引用标准GB/T 13989-1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7278-2009,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GB/T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CH/T1005-200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CH/T1007-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JJ100-2004,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1GB/T 16818-2008,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CH/T 9008.1-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GB/T 17941-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3、数据地物类型要求如下所有的地物必须拥有自己相应的代码所有的地物必须在CASS的相应图层同一地物构成的面必须闭合同一地物构成的线、点或者注记不能被打碎4、图形规则(1)数据坐标位置必须保证正确;(2)提供数据空间范围信息;(3)点符号必须是块实体,并有正确的块名,块名要符合南方CASS标准规定;(4)线必须连续,要求构面的多段线其“属性”-“闭合”必须为“是”,或者首尾相连;(5)同一位置上同类对象必须唯一存在,不允许重叠。
《1比250000中国基本地形图》(U.S.Army.Map.Service.CHINA.Topographic.Maps)美国陆军制图局发布.超清晰扫描版[ISO]本资料为光盘映象格式,内部为地图文件,格式为jpg,可以直接浏览。
iso文件格式既可以用daemon等虚拟光驱软件打开,也可以用winrar等工具解压缩。
所有地图为超清晰扫描版,平均一个图片文件大小约为5m。
所有地图均为1950~1960年代美军军用基本地形图。
内容详实、资料准确,主要地名中英文对照。
SHF.(1:250000)中国东北地区基本地形图.美国陆军制图局.1954-.U.S.Army.Map.Service.L542.Manchuria.CHINA.Topographic.Maps.i so 共包含了113幅地形图。
SHF.(1:250000)中国台湾省基本地形图.美国陆军制图局.1951-(含台湾城市详细地形图).U.S.Army.Map.Service.L594.Taiwan.(Formosa).CHINA.Topographic.Maps .iso 共包含了36幅地形图。
(部分台湾地区的地名被美国陆军制图局采用了日语标注,使用时请注意!)SHF.(1:250000)中国北南方基本地形图.美国陆军制图局.1954-.U.S.Army.Map.Service.L500.CHINA.Topographic.Maps.iso 共包含了286幅地形图。
包含了除中国西部、东北、台湾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的基本地形图。
(美国陆军制图局没有在1950年代编制中国西部地区的该比例尺基本地形图)(首先发布中国东北地区的1:250000地形图,中国其他地区的地形图随后发布)(已经更新了中国台湾省的1:250000基本地形图。
其中包含台湾重要城市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最大比例尺为1:6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60米。
供喜欢军事、战略、战术的朋友们“实战幻想”用)(所有中国的1:250000基本地形图更新完毕。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3)分幅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成4行4列,共16幅1:25万地形图,用[1]、[2]…[16]表示,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1:25万地形图的比例尺代字和行列号.如:J50C001004。
每幅1:25万地形图的范围为经差1°30′,纬差1°。
1:10万地形图(1)用途:主要用于一定范围内较详细研究和评价地形。
(2)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采用编绘方法成图。
(1)用途:主要用于较小范围内详细研究和评价地形,城市、乡镇、农村、矿山建设的规划、设计,林斑调查,地籍调查等。
(2)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航空摄影测量或编绘方法成图。
(3)分幅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分为48行48列,共2304幅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1:2.5万地形图的比例尺代字和行列号,即为1:2.5万地形图的编号。
如:J50F045004。
每幅1:2.5万地形图经差7′30″,纬差5′。
1:1万地形图(1)用途:1:1万地形图主要用于小范围内详细研究和评价地形,城市、乡镇、农村、矿山建设的规划、设计,林斑调查,地籍调查等。
(2)投影:1:1万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成图。
(3)分幅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为96行96列,共9216幅1:1万地形图,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1:1万地形图的比例尺代字和程参考面。
(3)分幅编号:采用正方形或矩形,其规格为50cm×50cm或40cm×40cm。
图号以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为单位编号,X在前Y在后,中间用短线连接,如:1:2000,10.0—21.0;1:1000,10.5—21.5;1:500,10.50—21.75。
带状或小面积测区的图幅,按测区统一顺序进行图幅编号。
X X市1:5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及整理规范一、数据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市1:500地形图数据的分层、分类与代码、几何特征、质量要求,以及数据整理流程。
本标准规范适用于XX省供电公司1:500地形图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是1:500地形图数据数据现状数据整理、检查以及未来数据更新、入库的重要依据。
本标准建设时,充分考虑了目前XX市1:500地形图数据现状及未来数据更新的要求,并具有相应的扩展性,以适应未来数据应用需求。
2、设计依据与引用标准GB/T 13989-1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7278-2009,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GB/T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CH/T1005-200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CH/T1007-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JJ100-2004,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1GB/T 16818-2008,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CH/T 9008.1-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GB/T 17941-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3、数据地物类型要求如下所有的地物必须拥有自己相应的代码所有的地物必须在CASS的相应图层同一地物构成的面必须闭合同一地物构成的线、点或者注记不能被打碎4、图形规则(1)数据坐标位置必须保证正确;(2)提供数据空间范围信息;(3)点符号必须是块实体,并有正确的块名,块名要符合南方CASS标准规定;(4)线必须连续,要求构面的多段线其“属性”-“闭合”必须为“是”,或者首尾相连;(5)同一位置上同类对象必须唯一存在,不允许重叠。
新旧版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图式解读本文通过对新版本《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的解读,按地形图要素分类比较并归纳新旧两套图式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了该《图式》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使广大从事测绘工作的人员能更快适应和理解新图式。
标签:数字地图地形图图式变化及特点1引言地形图(topographic map)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理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具体来讲,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地形图。
地形图图式是地形图上表示各种地物和地貌要素的符号、注记和颜色的规则和标准,是测绘和使用地形图所依据的技术文件之一,由测绘主管部门立法颁布实行。
地形图图式是一个活动的载体,其负载的各种符号、形状、大小、多少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物地貌等各种形式自然变化和人类人为的各种活动,这样中国就有1964年版、1974年版、1977年版、1996年版、2007年版的《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图式的变化和修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07版图式中各种地物的表示更加简捷,符号更加形象和完整。
新版《图式》的出发点,着眼于数字化地形图的出图及入库,抛弃了手工绘图,便于识图。
更能适应数字测绘现状和信息化测绘的发展趋势。
本文对新版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地形图图式进行了详细解读。
2解读通过07版新图式与96版旧图式相比,07 版新图式变化较大。
新版图式中符号尺寸的尺寸说明比较详细到位、分类(层)较明确,新版《图式》在符号的尺寸及符号间相互关系上更趋于严谨,便于出图。
调整并规范了《图式》符号的标准结构,提高了在应用领域的兼容性。
新版《图式》的变化及特点有以下几点:(1)地形图颜色规定不同。
96 版图式对于地形图颜色规定采用蓝晒复制或单色印刷,视用图需要可以使用黑棕绿三色印刷。
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我国把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100万七种比例尺的地形图规定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这种地形图有严密的大地控制基础,采用统一投影、统一分幅编号,根据国家颁布的测绘规范和图式测制的。
图上全面反映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随着比例尺的不同,其内容与精度也有区别,从而它的功用也就各异。
一般说,1∶1万到1∶10万大比例尺地形图,其内容可以表示出:作为方位物的突出地物,如工厂烟囱、古塔、塔形建筑物、纪念碑、城楼、革命烈士陵园、文化古迹、独立树等;对于水系及其附属建筑物,能根据比例尺所允许的完备程度详尽地显示出来;对于居民地不但基本上能全部表示出来,而且还能表示出居民人口数或户数以及行政意义;道路网能按比例尺允许的完备程度加以表示;地貌按规定的等高距显示;土质植被能表示出沼泽、林地、灌木丛、耕地、草地、沙地等;政区界线能表示出国界、省(区)界、县界,必要时也可以表示到公社或乡界。
由于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内容详尽,可用于各项建筑的设计,进行各种勘测,规划与研究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等。
此外,它还是编绘较小比例尺地图的主要资料。
中比例尺地形图是指小于1∶10万到大于1∶100万比例尺范围内的地形图。
它们可以表达出不同地区的水系类型和形态特征、河网密度对比、主支流关系、河流的弯曲程度、湖泊分布、水利建设的成就以及水系和其他要素的关系;海岸类型和海岸地貌的基本形态也能显示出来;对于居民地,能正确表示出其位置、外部轮廓的基本特征、行政意义、居民地分布特点、密度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对于道路,不仅能表示出铁路、公路和其他道路类型,而且也能表示出道路的等级、质量、道路网的密度、结构特征以及和其他要素的关系;对于境界线,可以正确的表示出国界、省(区)界,必要时可以表示到县界;对于地貌,则能显示出各类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能保持地貌结构线、特征点位置的正确,至于等高距,则随比例尺不同而有变化,如1∶25万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50米,1∶50万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100米;对于植被,能反映出森林、经济林、竹林、灌木林、矮林、幼林、苗圃等的种类和分布范围;对于独立地物则能表示出三角点和具有方位意义及革命历史意义的独立物,对于具有经济和科学意义的地物,如发电站、变电所、油库、矿井、水文站、气象站等也能表示出来。
2.1 符号的分类2.1.1 依比例尺符号:地物依比例尺缩小后,其长度和宽度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符号。
2.1.2 半依比例尺符号:地物依比例尺缩小后,其长度能依比例尺而宽度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符号。
在本部分中符号旁只标注宽度尺寸值。
2.1.3 不依比例尺符号:地物依比例尺缩小后,其长度和宽度不能依比例尺表示。
在本部分符号旁标注符号长、宽尺寸值。
2.2 符合的尺寸2.2.1 符号旁以数字标注的尺寸值,均以毫米(mm)为单位。
2.2.2 符号旁只注一个尺寸值的,表示园或外接圆的直径、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的边长;两个尺寸值并列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符号主要部分的高度,第二个数字表示符号主要部分的宽度;线状符号一端的数字,单线是指其粗度,两平行线是指含线划粗的宽度(街道是指其空白部分的宽度)。
符号上需要特别标注的尺寸值,则用点线引示。
2.2.3 符号线划的粗细、线段的长短和交叉线段的夹角等,没有标明的均以本图示的符号为准。
一般情况下,线划粗为0.15mm,点的直径为0.3mm,符号非主要部分的线划长为0.5mm,非垂直交叉线段的夹角为45゜或60゜。
2.3 定位符号的定位点和定位线2.3.1 符号图形中有一个点的,该点位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
2.3.2 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符号,定位点在其几何图形中心。
2.3.3 宽底符号(蒙古包、烟囱、水塔等)定位点在其底线中心。
2.3.4 底部为直角的符号(风车、路标、独立树等)定位点在其直角的顶点。
2.3.5 几种图形组成的符号(敖包、教堂、气象站等)定位点在其下方图形的中心点或交叉点。
2.3.6 下方没有底线的符号(窑、亭、山洞等)定位点在其下方两端点连线的中心点。
2.3.7 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的其他符号(桥梁、水闸、拦水坝、岩溶漏斗等)定位点在其符号的中心点。
2.3.8 线状符号(道路、河流等)定位点在其符号的中轴线;依比例尺表示时,在两侧线的中轴线。
2.4 符号的方向和配置2.4.1 符号除简要说明中规定按真实方向表示者外,均垂直于南图廓线。
我国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规则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1:1万、1:万、1:5万、1:10万、1:20万、1:50万和1:100万七种;普通地图通常按比例尺分为大、中、小三种,一般以1:10万和更大比例尺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1:10万至1:100万的称为中比例尺地图;小于1:100万的称为小比例尺地图;对于一个国家或世界范围来讲,测制成套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时,分幅编号尤其必要;通常这是由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图幅分幅和编号系统;1、地形图的分幅目前,我国采用的地形图分幅方案,是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准,按照相同的经差和纬差定义更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百万分之一地图在纬度0°-60°之间的图幅,图幅大小按经差6°,纬差4°分幅;在60°-76°之间的图幅,其经差为12°,纬差为4°;在76°-80°之间图幅的经差为24°,纬差为4°,所以在纬度0°-60°之间各幅百万分之一地图都是经差6°,纬差4°分幅的;每幅百万分之一内各级较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划分,按规定的相应经纬差进行,其中,1:50万、1:20万、1:10万三种比例尺地形图,以百万分之一地图为基础直接划分;一幅百万分之一地形图划分四幅1:50万地形图,每幅为经差3°,纬差2°;一幅百万分之一地图划分为36幅1:20万地形图,每幅为经差1°,纬差40′;一幅百万分之一地图划分144幅1:10万地形图,每幅为经差30’,纬差20’; 每幅大于1:10万比例尺的地形图,则以1:10万图为基础进行逐级划分,一幅1:10万地形图划分四幅1:5万地形图;一幅1:5万地形图划分为四幅1:万地形图;在1:10万图的基础上划分为64幅1:1万地形图;一幅1:1万地形图又划分为4幅1:5000地形图,见表1-1;表1-1: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大小及其图幅间的数量关系;比例尺纬度经度图幅数1:100 6度 4度 1 经差6°,维差4°1:50 3度 2度 4 1 1:100划分为了4幅1:50;毎幅经差3°,纬差2°1:20 1度 40分 36 9 1 1:100划分为了36幅1:20,1:50划分为9幅1:20万;毎幅经差1°,纬差40′1:10 30分 20分 144 36 4 11:5 15分 10分 576 144 16 4 1 1:100划分为576幅1:5,1:50划分为144:1:5;1:20划分为16幅1:5,依次推...1:分 5分 2304 576 64 16 4 11:1 3分45秒分 9216 2304 256 64 16 42、分幅编号地形图的编号是根据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对每一幅地图给予一个固定的号码,这种号码不能重复出现,并要保持一定的系统性;地形图编号的最基本的方法是采用行列法,即把每幅图所在一定范围内的行数和列数组成一个号码;1:100万地图的编号该种地形图的编号为全球统一分幅编号;列数:由赤道起向南北两极每隔纬差4°为一列,直到南北88°南北纬88°至南北两极地区,采用极方位投影单独成图,将南北半球各划分为22列,分别用拉丁字母A、B、C、D……V表示;行数:从经度180°起向东每隔6°为一行,绕地球一周共有60行,分别以数字1、2、3、4……60表示;由于南北两半球的经度相同,规定在南半球的图号前加一个S,北半球的图号前不加任何符号;一般来讲,把列数的字母写在前,行数的数字写在后,中间用一条短线连接;例如北京所在的一幅百万分之一地图的编号为J-50如图14所示;由于地球的经线向两极收敛,随着纬度的增加,同是6°的经差但其纬线弧长已逐渐缩小,因此规定在纬度60°-76°间的图幅采用双幅合并经差为12°,纬差为4°;在纬度76°-88°间的图幅采用四幅合并经差为24°,纬差为4°;这些合并图幅的编号,列数不变,行数无论包含两个或四个并列写在其后;例如北纬80°-84°,西经48°-72°的一幅百万分之一的地图编号应为U-19、20、21、22图1;图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北半球2.2 1:50万、1:20万、1:10万地形图的编号一幅1:100万地图划分四幅1:50万地图,分别用甲、乙、丙、丁表示,其编号是在1:100万地形图的编号后加上它本身的序号,如J-50-乙;一幅1:100万地图划36幅1:20万地图,分别用带括号的数字1-36表示,其编号是在1:100万地形图的编号后加上它本身的序号,如J-50-28;一幅1:100万地图划分144幅1:10万地图,分别用数字1-144表示,其编号是在1:100万地形图的编号后加上它本身的序号,如J-50-32;2.3 1:5万、1:万、1:1万地形图的编号这些大比例尺地图都以1:10万地图为基础以1:10万地形图的编号为基础,将一幅1:10万地图划分四幅1:5万地图,分别用甲、乙、丙、丁表示,其编号是在1:10万地形图的编号后加上它本身的序号,如J-50-32-甲;再将一幅1:5万地图划分四幅1:万地形图,分别用1、2、3、4表示,其编号是在1:5万地形图的编号后加上它本身的序号,如J-50-32-甲-1;1:1万地形图的编号,是以一幅1:10万地形图划分为64幅1:1万地形图,分别以带括号的1—64表示,其编号是在1:10万图号后加上1:1万地图的序号,如J-50-32-10;一幅1:1万地形图划分为4幅1:5000地形图,分别用小写拉丁字母a、b、c、d表示,其编号是在1:1万图号后加上它本身的序号,如J-50-32-10-a;。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20257.1-2007简介
本部分代替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现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
---第3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图式;
---第4部分:1∶250000 1∶500000 1∶1000000地形图图式。
本部分为GB/T20257的第1部分。
GB/T 20257的本部分规定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上表示的各种自然和人工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和注记的等级、规格和颜色标准、图幅整饰规格,以及使用这些符号的原则、要求和基本方法。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7-10-17
实施日期:2007-12-01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符号使用的一般规定
3 地形图分幅和颜色
4 符号与注记。
国家标准比例尺地形图说明
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七种:
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和1:1万;普通地图按比例尺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小于100万(小比例尺),10万到100万(中比例尺),大于10万(大比例尺)。
1:100万地形图
1:100万地形图覆盖范围示意图
1:100万地形图,综合反映了制图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用于大范围内进行宏观评价和研究地理信息,是国家各部门共同需要的基本地理信息和地形要素的平台,可以作为各部门进行经济建设总体规划,经济布局、生产布局、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计划和管理用图或工作底图,也可作为国防建设用图,也可作为更小比例尺普通地图的基本资料和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
1:100万地形图采用正轴等角圆锥投影,编绘方法成图。
分幅、编号采用国际1:100万地图分幅标准,从赤道开始,纬度每4°为一列,依次用拉丁字母A、B、C……V表示(20世纪70年代曾一度用阿拉伯数字1、2、3……表示),列号前冠以N或S,以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我国地处北半球,图号前的N全部省略);从180°经线算起,自西向东6°为一纵行,将全球分为60纵行,依次用1、2、3……60表示,“列号—行号”相结合,即为该图的编号。
如:J—50,10—50。
1:50万地形图
1:50万地形图覆盖范围示意图
1:50万地形图,综合反映了制图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用于较大范围内进行宏观评价和研究地理信息,是国家各部门共同需要的基本地理信息和地形要素的平台,可以作为各部门进行经济建设总体规划,省域经济布局、生产布局、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计划和管理用图或工作底图,也可作为国防建设用图,也可作为更小比例尺普通地图的基本资料和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
1:50万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采用编绘方法成图。
分幅、编号均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成2行2列,共4幅1:50万地形图,20世纪70年前用A、Б、В、Г或甲、乙、丙、丁表示,70年代起用拉丁字母A、B、C、D表示。
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
1:50万地形图的代号,即为1:50万地形图的编号,如J—50—Г,10—50—丁,J—50—D。
20世纪90年代起: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分幅、编号均以1:100万地图的分幅与编号为基础,划分出新分幅标准,在1:100万图幅编号后加上1:50万的代号和行列号,如:J47B001002。
一幅1:50万地形图的范围为经差3°,纬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