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教材的变迁

语文教材的变迁

语文教材的变迁
语文教材的变迁

语文教材的变迁

2013-10-23 《光明日报》

语文课本是对时代变迁作出迅速反应的重要载体之一,审视母语教育的课本,也即是回顾近百年来社会价值的快速变迁,重读整个民族生存状态的投影。

除了简单的识字课本外,在中国封建时代,基本上没有一本真正的母语教材。识字、习字外,儒家经典基本上就充当着母语教材的角色。

民国时期,曾经出现过语文教学的短暂繁荣,像胡适、蔡元培、朱自清、陶行知、周谷城等一批“大师级”的教育行家及语文教育家曾编写或者参与编写语文课本。但是,由于时间短暂、战乱频仍,这段时期的母语教学未能形成很有影响力的成果,有关语文教学的理论、实践方面的经验也未能很好地总结和扬弃。

1949年秋,新中国第一批小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以叶圣陶等人主编的解放区“国语课本”为基础的修订本。第一批中学生使用在也是以老解放区“中等国文”为蓝本修订的临时课本。这两套临时课本里的课文都是白话文,不分单元,只有简单的注解和问答式的习题。

1950年12月,新组建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着手编辑出版新中国首套正式语文教材。这套教材遵循着“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教学原则,但限于当时的条件,教材存在着总体分量太轻、语文训练和语文知识重视不够、没有系统、各类文章混编、不分单元、缺乏科学性等问题。这个时期,大量的苏联作品被选入语文教材,其中不乏佳作,也有一些政治色彩浓厚,文学色彩较弱。

针对语文教学不够重视语言因素和文学因素的现象,在叶圣陶的倡导下,1956年,“语文”课被一分为二——分为语言部分和文学部分,进行分科教学。这年出版的汉语和文学教材,即《初级中学汉语课本》和《初级中学文学课本》。这两套教材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汉语与文学教学体系,加强了语文知识的系统性,是新中国语文教材建设的一个亮点。不足之处是过分强调了文学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一般读写能力的培养。

1958年8月开始,允许各地自行修订甚至编写教材。当时浙江省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31篇文章中,马列著作和政论文章占15篇,其余16篇文章,6篇是报道农业生产大跃进的,2篇是表扬大炼钢铁的,4篇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在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编辑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和鲁迅同期的名家几乎“集体蒸发”,取而代之的是歌颂运动的作品。这一时期,有的地方甚至把语文、政治、历史合并在一起,取名“政文课”;有的地方将政治、语文、音乐、美术合在一起,称“革命文艺课”。课本中大量具有时代痕迹的文章。

1978年,中小学生拿到了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新书。这套课本吸取了国际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经验,进行了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改革。小学语文第一册,有五篇课文是科技、自然、社会的内容。

1978年至1980年,国家草拟和修订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这之后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真正的范文逐渐增多,特别是古典诗文的比例加大。反映现代意识、具有时代感的课文逐步增加,违背现代意识的文章被剔除或更改。如小学课文《海底世界》原文结尾处的“海底世界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被改成了“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到了80年代后期,中小学语文教材选编者的思想更为解放,袁枚的《祭妹文》、杜牧的《阿房宫赋》、陶潜的《归去来兮辞》等篇目都得以入选。一些描写西方近代科学家、思想家或艺术家的作品如《画鸡蛋》《爱因斯坦小时候》等,以及一些科普文章如《蟋蟀的住宅》《我和狮子》《鹌鹑》《冬眠》《麻雀》也入选教材。到了上个世纪末,蕴含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先进观念的课文开始增多。比如1998年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阅读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就通过课文传递给孩子们爱护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2000年左右,社会上对语文教材和教学的反思日益升温。甚至有人指责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的桎梏、语文的扭曲、文学的悲哀”。随后,《忧思中国语文教学》《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的思考》等文章对语文教材和教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本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在“以人为本”精神下,注重听说读写等工具化因素之外,语文课本选材注重人性化、科学化和国际化。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再次修订出版,新大纲对语文课本的思想教育功能这样表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意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新世纪之初的课改放开了教材的编纂,使语文教材迅速从人民教育出版社“一统天下”发展为各地版本“群雄并举”,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甚至可以使用不同的版本。

在新教材中,环境意识、生态观念得到了更多的体现。比如在2005年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桂林山水》《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鸟的天堂》等文章都属于环境教育范文。

在外国作品的选编方面,新世纪的中小学语文课本视野更加开阔和包容。在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选文分别占所有课文的20%和16.8%,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表现出广阔的文化视野。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小学课本中外国选文,数量最多的是成长励志或人格塑造类文章,如人教版的《给予树》《她是我的朋友》,苏教版的《轮椅上的霍金》《诺贝尔》等等。

在最近几年的语文课改中,各地的语文课本也都增加了反映地方特点的篇目,如刘翔被写入上海市小学语文教材,介绍辽宁籍航天英雄杨利伟的通讯被节选收入辽宁省高中新语文教材中。同时,一些极富影响力的通俗作品也入驻语文教科书,比较典型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首次选入武侠小说《卧虎藏龙》《天龙八部》的部分章节。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和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在新世纪的语文课本中,“爱情”这一曾经讳莫如深的字眼也不再那么敏感。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入选了《泰坦尼克号》中的爱情对白。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增选了沈从文的《边城》(节选)。

在新篇目不断被收入的同时,一些老的篇目相继与语文课本作别,如贺敬之的《回延安》、

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朱自清的《背影》、夏衍的《包身工》以及《狼牙山五壮士》等,尤其是近几年鲁迅作品的淡出曾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的热烈的争论,但从语文教材选文的内容、风格、时代、文体多样化的角度来看,总体的变化应当说是正常的,是可以接受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中部)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 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教材的变迁

教材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小学教材 在北京展览馆“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成就展”大厅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带着孙子在科教展区前驻足良久,讨论着各自使用过的中小学教科书。老者熟悉的课本中的英雄,少年多半不知。少年提到的现代诗歌、散文,老者也惊诧于它们进了教科书的殿堂。孙子对竖版、繁体、古老的教材封面颇感新奇,而老者更羡慕现在课本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这就是六十年来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缩影。从古稀老人到黄发小儿,都在这些新旧不一的教科书里找到自己上学时的影子。老者感慨说,从这一排排教科书的变化中,就可以看出邓小平讲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文革时教材 一九五一年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仿照苏联教材编写、修订的第一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科书出版。五年之后,人教版推出了第二套中小学教材,完全由新中国自主新编,并且之后每隔六七年修订一次,至今已是第十版。 使用时间最长的教材当属“文革”结束后第一套全国通用的十年制中小学教科书。这套教材从一九七八年秋开始一直使用了十五年,直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九三年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正式向全国供应。 伴随着这些教材长大的一代代人,都被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从欧阳海、刘文学到雷锋、陈景润等不同时代的英雄人物,从杨朔的《荔枝蜜》到史铁生的《我和地坛》不同时期的审美趋向,从大篇幅的抗战故事到金庸小说进课堂,教材的变化让很多人想起了六十年经历的教育变革。 文革后小学语文教材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国家在实施课程改革的同时开始推进教材多样化建设,全国先后有八十多家出版单位出版了数百种各科中小学教材,教材内容日趋丰富,质量不断提高。 现在的教材 正是从这些教材开始,新中国完成了从成立初期仅有20%的入学率到六十年后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的漫长过程,实现了从最初的每年不足十万人上大学到现在六百万学生共同迈进高校门槛的飞跃。 相关链接: 孤本独绝:辅导作文的最佳教材 课本,写好“人”字故事 《牛郎织女》催生了小学生早恋? 这样的课文能够培养出爱国者吗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目录(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目录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入学教育 汉语拼音 识字(一) 1 一去二三里 2 口耳目 3 在家里 4 操场上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 课文(一) 1 画 2 四季 3 小小竹排画中游 4 哪座房子最漂亮 5 爷爷和小树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 6 静夜思 7 小小的船 8 阳光 9 影子 10 比尾巴语文园地三这样做不好 识字(二) 1 比一比 2 自选商场 3 菜园里 4 日月明语文园地四我会拼图 课文(二) 11 我多想去看看12 雨点儿13 平平搭积木14 自己去吧15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园地五该怎么办 16 小松鼠找花生17 雪地里的小画家18 借生日19 雪孩子20 小熊住山洞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汉字笔画名称表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识字1 (多彩的春天) 1 柳树醒了 2 春雨得色彩 3 邓小平爷爷植树 4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语文园地一 识字2 (温暖的家) 5 看电视 6 胖乎乎得小手 7 棉鞋里的阳光 8 月亮得心愿语文园地二 识字3 (保护环境) 9 两只鸟蛋10 松鼠和松果11 美丽的小路12 失物招领语文园地三 识字4 (快乐的夏天) 13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14 荷叶圆圆15 夏夜多美16 要下雨了17 小壁虎借尾巴语文园地四识字5 (动脑筋想办法) 18 四个太阳19 乌鸦喝水20 司马光21 称象语文园地五 识字6 (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22 吃水不忘挖井人23 王二小24 画家乡25快乐的节日语文园地六 识字7 (我们都有好品质) 26 小白兔和小灰兔27 两只小狮子28 小伙伴 29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语文园地七 识字8 (有趣的自然界)30 棉花姑娘31 地球爷爷的手32 兰兰过桥 33 火车的故事34 小蝌蚪找妈妈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 春风吹 2 好孩子 3 象鼻桥 4 咕咚 5 小猴子下山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识字1 (美丽的秋天) 1 秋天的图画 2 黄山奇石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4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语文园地一识字2 (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5一株紫丁香6我选我7一分钟8难忘的一天语文园地二 识字3 (热爱祖国) 9欢庆10 北京11 我们成功了12 看雪语文园地三 识字4 (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13 坐井观天14 我要的是葫芦15 小柳树和小枣树16 风娃娃17 酸的和甜的语文园地四识字5 (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18称赞19蓝色的树叶20纸船和风筝21从现在开始语文园地五 识字6 (关爱他人) 22窗前的气球23假如24日记两则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 语文园地六 识字7 (保护环境、热爱动物) 26“红领巾”真好27清澈的湖水28浅水洼里的小鱼29父亲和鸟语文园地七 识字8 (热爱科学) 30 我是什么31 回声32 太空生活趣事多33 活化石34 农业的变化真大语文园地八选读课文 1 四季的脚步 2 秋天 3 三只白鹅 4 小鸟和牵牛花 5 鸡妈妈的新房子 6 骆驼和羊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单元1 (春天里的发现) 1找春天2古诗两首草宿新市徐公店3笋芽儿4小鹿的玫瑰花语文园地一 单元2 (奉献与关爱) 5泉水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7我不是最弱小的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语文园地二 单元3 (爱祖国、爱家乡)

2020年部编八下语文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教案

八下语文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2018年春季全新部编改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八年级下册六个单元的专题分别是: 部编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六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一习俗风尚、二科学探索、三自然美景、四演讲技巧、五人文胜迹、六哲思与情怀为专题 内容,其中以记叙类说明文章为主,第二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本册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显然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元,编排在第三、六单元中。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里的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启动。 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本册教材中写作有六个单元安排,体现出新版教材对写作的重视,并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口语交际安排了两个单元,分别是第一、五单元;与以往教材相比显示出对口语交际的重视;综合性学习

安排了三个单元,分别是第二、四、六单元,活动注重中国传统美德 与文化的熏陶。 第一单元主题:民风民俗 单元目标 1、了解课文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及民俗文 化知识。 2、学习多角度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品味精彩语句体味作者 情感。 3、感受我国各具特色的民俗和淳朴的人性美极平凡生活中蕴含 的无穷乐趣。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四篇文章分别为:鲁迅的小说《社戏》运用了人物和景物 描写详略得当的写了我十一二岁在平桥村河。伙伴们夜航去赵庄看戏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贺敬之的现代诗歌《回延安》,用陕北信天游的格式通过对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想对延安巨变的描写歌颂了延安人民在战争年代的 巨大贡献和如今的建设成就。 刘成章的抒情散文,安塞腰鼓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对安塞腰鼓的场面进行描写,这既是对高原生命的歌颂,也是对民族魂的礼

【2019-2020】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 语文教学大纲,也叫“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颁 发的有关语文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语文教师施教的重要凭借,也是编写 和使用语文教材的总纲。它和语文学科是同时产生的,不过起初比较简单,只 能算是雏形。20世纪20年代,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语文”(当时叫国语、国文)“教学大纲”(当时称作“课程纲要”)。新 中国成立5O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经过了7次比较大的变迁,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半个世纪来语文教学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总结历史经验,探索语文教 改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次,开始于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还没有来得及制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但在1950年发行使用的初、高级中学两套语文课本中,有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 总署编审局名义写的两个《编辑大意》,实际上就起到了大纲的作用。“大意”采用了“语文”这个新的学科名称,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教学原则。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意”存有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的偏向。 第二次是1956年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教育部颁布了初高中《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和《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观(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 套严格意义上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第三次是196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50年代 末6O年代初,针对1958年“大跃进”时期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现实,语 文界开展了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和怎样教好语文课的大讨论,在很多问题上 取得了共识。这个大纲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制订的,它明确指出:“语文是学好 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并且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 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大纲还针对语文教学 的实际,明确地指出:“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 文学课。”大纲富有远见地提出了“文质兼美”的选材标准,要求选入中学语 文课本的课文,要“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 典范”;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简明扼要,切合实用”;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回归传统,提倡多读多写多练。这些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均有深远的影响。不足 之处是受“阶级斗争为纲”、“反修防修”的影响比较大。 第四次是197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个大纲的重大贡献,就是结束了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无纲可循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至六年级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至六年级“读读背背”、“日积 月累”内容集锦 一年级读读背背 1、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4、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春天四字词语 春暖花开春风拂面万里无云 五颜六色百花盛开欢歌笑语 13、春联四副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14、关心帮助别人的谚语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15、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附: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16、成语一组 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战无不胜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博采众长多多益善 贪小失大舍本逐末轻重倒置小题大做 勤学好问好学不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7、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知识是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 三年级读读背背 18、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9、学习、读书名言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0、对对子 天对地,秋月白, 雨对风,晚霞红, 大陆对长空,水绕对云横, 山花对海树,雨中山果落, 赤日对苍穹。灯下草虫鸣。 21、花鸭和彩霞 水中映着彩霞, 水面游着花鸭。 霞是五彩霞, 鸭是麻花鸭。 麻花鸭游进五彩霞, 五彩霞网住麻花鸭。 乐坏了鸭, 拍碎了霞,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22、蔬菜与时令

2019年最新部编版新教材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翻译大全

桃花源记陶渊明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前行,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其中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渔人感到非常惊异。又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的源头处就到尽头了,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告辞离开了。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先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后,很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尤其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 屿. 堪. 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凄清很少有人来。使人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寂静而且幽深,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中国语文教材历史发展轨迹综述

中国语文教材历史发展轨迹综述 作者:李晓宏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1125 更新时间:2006-4-17 中国的语文教育, 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我们的语文教材伴随着语文教育的发展而发展。今天,在我们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促进教材建设的科学化、民族化健康发展的同时, 我们重新审视语文教材发展的历史, 从而更好地借鉴先人留下的宝贵经验和历史教训, 以更审慎的态度推进教材建设健康和理性的发展, 也许不无益处。下面我们就对教材的历史发展轨迹作一粗线条勾勒, 以求对教材的发展能有一个更为清晰、全面的认识。 一、我国古代的语文教材 在我国古代, 虽在夏、商、周时期就已有学校教育, 但是没有单独的语文学科, 语文教育是与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等教育融合在一起的。因此,专门为传授语文知识、技能而编写的教材尽管有,但并不多。这些教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供少年儿童习读的识字课本, 其中包括一些字书, 早期的如周秦时期的《史籀篇》、《苍颉篇》,两汉时期的《凡将篇》、《急就篇》、《元尚篇》、《训纂篇》等; 后期的, 则有流传久远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清代的《文字蒙求》等。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条重要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三、百、千”在我国语文启蒙教育中的成功, 并不仅仅在于它们作为教材各自的个体优势, 更重要的是它们是优势互补的配套教材, 发挥的是整体的优势。这是因为: 首先, 如果只学三本中的任何一本, 其识字量不够, 达不到阅读所必须的二千余字的基本要求。其次,从内容看,它们不仅通俗易懂, 琅琅上口, 而且能使儿童增长知识和增进日常运用。再次,每本书字数不多,少则四百多字,多则千余字, 儿童学一本换一本, 新鲜有趣, 不觉乏味; 而三本书合起来,去除重复的,单字也在二千字左右,刚好达到初级阅读所需的基本识字量。这种典型的优势互补的配套教材,在中外教育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中国古代的另一类教材是供青少年读的诗文选本, 早期的如梁朝昭明太子所辑《昭明文选》,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自唐初李善加注释后,此书流传更为广泛,几乎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修教材。《昭明文选》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也是我国古代语文教材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后期的如宋代真德秀的《文章正宗》、清代吴楚材的《古文观止》、姚鼐的《古文辞类篆》、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以及著名的《唐诗三百首》等。重视各种典范文章的研读、诵读,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条重要经验。 二、我国近现代的中学语文教材 鸦片战争以后, 我国的学校教育逐渐走上近代化的道路。1904 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语文始独立设科。这是我国语文近代化的标志, 意味着语文学科开始创建自己独立的教学体系。应当指出的是, 现代意义上的中学语文教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梳理

篇目《社戏》 作者:鲁迅体裁:小说出处《呐喊》 主题思想:《社戏》这篇小说并不是专门为了写看戏的,而是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主要事件:看社戏这是主要事件,所以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这些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画面 篇目《回延安》 作者:贺敬之体裁:民歌体形式写成的现代诗出处:《贺敬之诗选》 主题思想:《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亚南的巨大变化,激发了诗人的无限兴奋和喜悦之情,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切怀念,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表达了诗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

篇目《安塞腰鼓》 作者:刘成章文体:散文出处《人民日报》 主题思想: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豪放粗犷的动作变化钢筋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文章结构: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 篇目《灯笼》 作者:吴伯箫体裁:散文出处《吴伯箫散文选》 主题思想:作者借灯笼表达自己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表明自己与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文章书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文章结构手中灯笼点亮,指引人们返回温暖的家中----村口红灯高照,慰藉着孤-----行客“四面虚惊”的心-----宅第红灯高则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 愿作灯笼下的马前卒]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篇目:《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作者:阿西莫夫体裁:说明文 作者在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时作者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晰的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说明顺序: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研成果——印证观点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 文章的题目是《被压扁的沙子》内容却是恐龙灭绝的原因,恐龙灭绝的撞击说和“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文题形象性强,容易引起好奇心。 篇目《大雁归来》 作者:美国利奥波德 主题思想: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热情。保护野生动物,珍爱自然环境。告诫人类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而伤害处于弱势的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睦相处,自然界才会更精彩更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徙飞翔由衷钦佩,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

教材里的鲁迅作品变迁史

教材里的鲁迅作品变迁史 鲁迅作品是否“撤出”中学语文课本的问题,几乎是“周期性”的社会热点问题,每隔几年被人们淡忘的时候,就会因为再次遭遇删节而回到大众视野里。 一面是家长、学者对鲁迅淡出教材的“痛心疾首”、“奔走呼吁”,一面却是流传于中学生之间“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一度写在旗帜上的鲁迅,如今的处境似乎越来越微妙。 “鲁迅抛物线” 如果将“鲁迅作品入选教材的数量”看做一种趋势,那么这种趋势曾经历过一个复杂的变化。有人将其形象地比喻为“抛物线”――这条抛物线的顶点在“文革”时期。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鲁迅刚刚蜚声文坛,国内一些著名的学校就开始选用鲁迅作品,如《故乡》、《鸭的喜剧》等都是最早被采用作教材的鲁迅文章。有资料显示,1949年以前鲁迅作品共选入教材 25 篇。但解放区的语文课本只收了鲁迅的小说和一部分政治性较强的杂文,且数量极少。 1949年以来,几乎各套中学语文教材配套的自读课本都选入相当数量的鲁迅作品。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1949-1966年所选入教材的鲁迅作品有 31篇。在各种文体中,杂文数量最多。 “文革”期间,全国通用的语文课本被取消,各地自

行编写语文课本。“文革”开始的头两三年,鲁迅作品因为不完全符合政治思想宣传的目的而被逐出了中学语文课本。1969 年开始,语文课所谓“文”的范围稍有扩大,鲁迅作品开始得到谨慎的恢复(仅限于政治针对性极强的杂文);1970 年,文学作品的解禁范围进一步扩大;而1972 年以后,只要是鲁迅的作品均不在被禁之列。换言之,“文革”中后期,在其他作家和作品均遭禁的时候,鲁迅作品曾成为中学语文课堂上唯一的文学教材。 改革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初,语文教材中选入的鲁迅作品有 28 篇。到90年代中期以后,去掉了《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友邦惊诧”论》等杂文。鲁迅作品的总数量与以前相比有所减少,一度维持在 15 篇左右。 2007年3月,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版编撰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本,则只收入鲁迅作品13篇,初中语文教科书里选入10篇,高中语文教科书里选入3篇。而其他版本如2012年在全国现行使用的江苏版、山东版、广东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也均不超过15篇。 写在旗帜上 尽管如此,当前无论是哪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鲁迅仍然是选收篇目最多的作家。鲁迅在语文教材中“老大哥”地位的形成,有其历史根源。 早在1937年鲁迅去世一年之际,毛泽东就做了《论

部编语文1-9年级下册教材答疑解惑

部编语文1-9年级下册教材答疑解惑 一年级下册 1 问:“语文园地一”中的字母表,学习要求是什么?应该怎样读?(一年级下册) 答:《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提出:“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语文园地一安排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表,就是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这一目标。具体的学习要求是:认识大写字母;在对比中了解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形体的不同;记住字母表的顺序。不要求默写。 在教学时,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其中的声母可以按照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呼读音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尽快认识大写字母,记住字母表的顺序,为第三单元开始学习音序查字法打好基础。 2 问:《谁和谁好》中,“不吵也不闹”一句中的“不”不是多音字,为什么前一个标注“b ù”,后一个标注“bú”?(一年级下册) 答:在普通话中,“不”在自然语流中有音变现象。其变调规律是:在一声、二声、三声之前,读字的本音bù;在四声之前,变为二声bú。 (1)在一声、二声、三声之前,读本音bù。如: 不多bùduō不听bùtīng 不行bùxíng不能bùnéng 不好bùhǎo不敢bùɡǎn (2)在四声之前,变为二声bú。如: 不是búshì不要búyào不会búhuì 小学语文教材在全文注音的情况下,标注轻声、变调等语流音。其中,“不”标注变调后的读音,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无需掌握变调规则的前提下,直接学习语流中的实际读音,在朗读中逐步形成语感,更好地发挥拼音帮助学习普通话的功能。 二年级下册 3 问:《找春天》第二自然段中的“奔向田野”,“奔”应该读“bēn”还是“bèn”?(二年级下册) 答:“奔向田野”的“奔”应该读“bēn”。“奔”读一声时,有“奔走、急跑”的意思,强调奔跑的状态;“奔”读四声时,意思是“直向目标走去”,强调不偏离目标。根据《找春天》一课的上下文语境,此时孩子们的状态应是跑而非走,“奔”应读一声,表现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激动心情。 4 问:《开满鲜花的小路》中“刺猬”的“猬”应该读轻声,为什么教材中的注音是“wèi”?(二年级下册) 答:从二年级下册开始,教材不再全文注音,而是随文给难字注音。难字随文注音,所注读音为汉字的单字音即本音,不是实际语流中的读音。轻声是语言层面的语流音,按照教材注音体例,在语流中读轻声的字,教材标注汉字本音,如《开满鲜花的小路》中“刺猬”的“猬”,《笋芽儿》中“唠叨”的“叨”。这两个字在语流中读轻声,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自然语流音变。如果学生无法借助口语经验读好这类词语,教师可以用示范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统编教材后续册次,也是按照此注音体例给难字注音的。 三年级下册

部编新版语文教材具体都有什么变化

部编新版语文教材具体都有什么变化 古诗篇目比重增加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这些经典文本的回归,增强了课文的人文底蕴,对于孩子们理解课文内涵的要求变高了。 以阅读为中心,课外阅读量加大新部编版教材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从单纯的阅读理解到强调阅读策略(例如三四年级分别有预测与提问两个策略的学习)。 部编版总体而言,部编版教材主要着眼于养成学生核心素养。主要着眼于养成学生核心素养。而语文核心素养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语言建构运用; 2、文化传承与理解; 3、思维发展与提升; 4、审美鉴赏与创造。 语文考察方向都有哪些变化? 部编的改革方向——提高鉴赏能力、思辨能力。 部编版每个年级都有一个单元是对阅读的提升:三年级是预测,四年级是提问,五年级是阅读速度,六年级是有目的地阅读。可以看到对阅读能力提出要求。

如何适应新版教材? 那我们面对这些变化该怎么准备呢?《中庸》有言:凡事预则立,准备充足才可能有好结果。未来语文核心素养更强调对知识掌握的精通程度。 因此学习语文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积累,以及记忆方面,更多培养完整的语文知识,并且要会用。孩子得分低,是因为孩子不会用,不懂思考。 面对新教材,它重要的一点就是以阅读为要,这就提示着作为学生家长,要调整、改变孩子语文学习的方法,要让孩子过一种真正的语文生活,而不再是刷题等方式。 另一方面,新教材的推广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可能存在一个衔接的问题,如果不放心,也可以提前看看新教材,读读新课文,提前做好了解和熟悉。并在假期的最后时间段抓紧时间进行大量阅读!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解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解析 作者(来源):陕西省灞桥教师进修学校孟晓阳发布时间:2010-09-26 再读《语文课程标准》 1、横向把握整体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语文教学的航标灯。语文教师首先要深入地学习体会《语文课程标准》,充分领会课标中关于语文的性质、地位、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各年段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的阐述。在没有深入学习课标的情况下,我们的教学容易出现目的性不明确的现象,教学会随波逐流。只有心中有了标准,才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做的怎么样,明白孩子如何发展才是科学的。作为一线老师,必须认识到课标的每一条的价值,理解每一句存在的理由。 2、纵向把握联系 三、四年级属于小学中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低段学字词句过渡到学习自然段的知识,再由段的学习作铺垫过渡到五六年级篇章的学习。要求把低了,课就上得像低年级的课,拔高了又成了上高年级的课。所以教学中要紧紧抓住教学目标进行。虽然四年级和三年级同属于第二学段,在课标中目标是一样的,但在教学中应有不同的要求。四年级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的拔高。三年级阅读教学主要是以自然段为训练单元,而四年级可以以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为训练单元,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然段内容上的联系,明确有时不同的自然段讲的是不同的内容,有时几个自然段是围绕一个自然段或一个意思来写的,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训练可为整体上把握课文思想内容奠定基础,即为五年级的篇的学习作铺垫。我们要明确课标中小学三个学段的目标,理清三个学段目标之间的联系,重点掌握第二学段的各项目标。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不会打混战。 3、纵横交叉把重点 明确中年段《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要求:(略) 读的方式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学会默读、学习略读 读中培养的能力——学习质疑、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读中量的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不少于40万字。 在学习课标时教师要考虑这些目标我如何落实到每一节课中。一学期结束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反思这一学期教学目标是否落实,落实的情况如何,不能使学生留下学习的债务。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 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 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全国小学语文教材共13个版本各有什么特色

全国小学语文教材共13个版本各有什么特色“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为语,不可偏指,固合言之。”建国初期,叶圣陶先生组织编写语文教材时指出,将“国语”改为“语文”,从此“语文”作为学科的名称出现并沿用至今。 目前,全国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共13个版本。按教育部的规定,教材的使用选择权在学校手中,通常一个地区会选择一样的教材版本。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中小学使用语文教材中,一半以上的区县在使用人教版教材,另一半左右的区县分别使用苏教版、北师大版和北京版教材。不同的教材有什么差别,又各有什么特色呢? 人教版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是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60多年来,人教社一直负责编写全国的中小学教材,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末,教育部推行“一纲多本”,它对教材的垄断才被打破。时至今日,人教社仍是业界公认的中小学教材编写实力最强、最权威的。 教材亮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开放而富有活力。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栏目,不断鼓励学生

自己思考、自己发现,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学习方法。如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四”,两个小伙伴正在对话:“我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我发现……”教材通过这种引导合作学习的方式,启发学生发现偏旁往往与字义有关。使用反馈: 一位网名为“翩翩起舞”的老师认为:人教版的语文教材知识性很广,是好事也是坏事。容易导致有些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最后变成好的学生越好,差的学生越差。这样差距拉大了,某些学生就对学习产生反感。 一位乡村老师在给编委会留言中写道:对于三年级教材我只能说“想说爱你不容易”,不知道这些高高在上的编者是站在什么角度上来编书的。更没有考虑到学生城市和农村的区别,三年级的孩子每天一大堆的收集资料,这许多是高年级学生才能完成的任务都让三年级孩子来完成,怎么办?农村的学生又哪来那些资料?一大堆的难题是前所未有的。 专家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退休编辑顾振彪说,“当时设想很好,山区农村可以编得浅一些,多些关于农村的内容;而像北京上海一些水平比较高的学校,应该编比较深的教材。但实际上,农村不愿意用浅的教材,他们说,孩子本来在农村,用浅的教材就更考不上大学了,宁愿用重点中学的深教材。主要根源还是应试教育,教材的编写往往也要考虑考试。”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变革

目录 摘要: ....................................................................... I 关键词 ....................................................................... I Abstract .................................................................... I I Key words ................................................................... I I 一、1993年版及2001年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1) (一)选文的篇目变化对比 (1) 1.整体篇目变化对比 (1) 2.共有篇目的统计 (2) 3.独有篇目的统计 (2) (二)选文的体裁对比 (2) (三)选文的题材对比 (4) 二、选文对儿童精神的培养对比研究 (5) (一)一般价值取向对比 (5) (二)政治价值取向对比 (7) 三、1993版和2001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变化的原因探析 (8) (一)社会背景不同 (8) (二)编写原则不同 (8) 四、未来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变化的趋势探讨 (9) (一)“人文性”将成为选文的主要依据 (9) (二)“思想政治性”选文仍将占据较大比重 (10) (三)“俗文化”将进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10) 五、结语 (10) 注释 (10)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2)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doc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 语文教学大纲,也叫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语文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语文教师施教的重要凭借,也是编写和使用语文教材的总纲。它和语文学科是同时产生的,不过起初比较简单,只能算是雏形。20世纪20年代,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语文(当时叫国语、国文)教学大纲(当时称作课程纲要)。新中国成立5O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经过了7次比较大的变迁,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半个世纪来语文教学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总结历史经验,探索语文教改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次,开始于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还没有来得及制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但在1950年发行使用的初、高级中学两套语文课本中,有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名义写的两个《编辑大意》,实际上就起到了大纲的作用。大意采用了语文这个新的学科名称,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教学原则。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意存有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的偏向。 第二次是1956年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教育部颁布了初高中《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和《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观(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套严格意义上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第三次是196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50年代末6O年代初,针对1958年大跃进时期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现实,语文界开展了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和怎样教好语文课的大讨论,在很多问题上取得了共识。这个大纲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制订的,它明确指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并且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大纲还针对语文教学的实际,明确地指出: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大纲富有远见地提出了文质兼美的选材标准,要求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课文,要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典范;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简明扼要,切合实用;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回归传统,提倡多读多写多练。这些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均有深远的影响。不足之处是受阶级斗争为纲、反修防修的影响比较大。 第四次是197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个大纲的重大贡献,就是结束了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无纲可循的混乱局面。大纲提出的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的选材标准,要求语文知识教学力求精要、好懂、好用,教学要提倡启发式等,在拨乱反正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受时代的限制,这个大纲比较

(完整word)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语文背诵篇目

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语文背诵篇目 《桃花源记》 【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及其发展

語文教材編寫改革及其發展 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汪瑩 〔內容提要〕本文主要探討的問題:一、80年代末期大陸地區語文教材實施「一綱多本」,語文教材編寫開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二、90年代末期的語文大討論中社會各界對語文教材批評意見尖銳,語文教育界對批評意見回應緩慢。三、以上海語文(H版)教材編寫為實例,思考語文教材編寫的經驗與教訓。四、提出今後語文教材編寫應注意的問題。 一、語文教材編寫的簡要回顧 對大陸地區以往的語文教材編寫的認識,大致可以分前三十年、後二十年兩個階段。 前三十年,指50年代至文化大革命結束這一歷史階段。這一階段的語文教材,確切地說是不完善的年代的不完善的產物。有的剛編寫的語文教材還沒有使用一輪,馬上又變化用新編的。60年代前期的語文教材曾經穩定使用了一段時間,但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又處於停止中。這個時期的語文教材大都「壽命」不長。除了1956年《漢語》《文學》分編教材和1963年「統編教材」有所建樹,其他短暫的語文教材在語文教材編寫中沒有留下太大的痕跡。 後二十年,指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末期,這一階段可以分為前十年、後十年。前十年的標誌為「一綱一本」,時間從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後十年的標誌為「一綱多本」,時間從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末期。 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據教育部頒佈的大綱編寫教材,當時大陸中小學通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所謂「一綱一本」就是源於此。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裏,語文教材編寫是教育部門所屬的專門的職業,編寫教材人員是非常專業化的,因此,編寫者也就是專家。這一現象一直延續到80年代末期。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統編語文教材,在語文教材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它開創的許多「第一」將是後來者無可突破的。例如,使用教材的學生和教師數第一,編寫人員中有許多全國著名語文專家學者,編寫專家的實力與人數第一,第一次完整地出版了博大精深的全套的語文教材並長期使用。 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末期,所謂「一綱多本」的時期。教育部頒佈一套語文大綱,各地根據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同特點,編寫經濟發達地區、沿海開放地區、農村地區、通用地區不同的語文教材。在中小學各學科中,語文教材編寫最活躍。據不完全的統計較知名的語文教材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語文教材;上海地區語文H版、S版教材;江蘇省編語文教材;浙江省編語文教材;廣東沿海地區語文教材;四川農村地區語文教材;還有歐陽黛娜主編語文教材、張鴻苓主編語文教材、陸繼椿主編語文教材、顏振遙主編自學輔導教學語文教材、劉朏朏、高原主編作文實驗教材等。目前,這些語文教材在大陸各地使用,使用範圍各有不

温儒敏解读统编语文教材变化

温儒敏解读统编语文教材变化:鼓励读“闲书” (原标题:重磅!温儒敏解读统编“语文”教材变化!自由读闲书,考试不会差) 来源:教育那些事儿 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于阅读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疑惑,甚至焦虑。 再过1个月,今年9月开学,全国中小学生将使用教育部统编的《语文》教材,其中阅读又是家长们关心的重点。“教育那些事儿”今天就来分享,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的一篇文章(“教育那些事儿”略有修改),其中,谈及了考试和读书、统编教材的变化、中高考改革的趋向,提出一些建言供家长们参考。 统编语文教材“专治”不读书

问:高考题材料“没读过”,不等于“没学过”。统编本语文教材对阅读的深度、广度、速度要求都有提高,与此相应,中考和高考会有什么变化? 温儒敏:有媒体报道说,统编本语文教材是“专治”不读书的,意思是这套教材回归“读书为本”,重视拓展阅读面,学习不同类型的阅读方法。但无论如何,教材容量有限,所收的阅读文章并不多,重要的是举一反三,让学生从教材和课堂教学拓展出去,扩大读书面和阅读量。这也是高考和中考的要求吧。我不参加命题,但对这方面有所关注。 从近几年高考语文的阅读考题看,很多命题材料都并非出自教材,涉及面相当广,甚至就选自有些专业性较强的论文,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历史、哲学,等等,给人印象是——学过的都没有考,考的都是没有学过的。其实“没有读过”不等于“没有学过”,考的是阅读能力的迁移、方法的运用。重点是考能力,考思维,考综合分析、检索和审美,等等。 平时阅读面较广、书读得多思想活跃的考生,面对这种考试变化就如鱼得水,容易取得好的成绩;而阅读面窄,只读教材教辅,只注重“刷题”的考生,就可能不适应,很难取得好的成绩。后者即使上了大学,其“读书少”的弱项也会显现出来,制约他们的学业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