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7
三、语⾔学习与语⾔教学这⼀部分是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基础知识 , ⾮常重要。
⾸先有许多概念需要掌握, 如语⾔能⼒、语⾔交际能⼒、⾔语技能、⾔语交际技能、语⾔习得、语⾔学习等等;其次要弄清楚第⼀语⾔习得跟第⼆语⾔学习的异同;了解第⼀语⾔习得和第⼆语⾔学习的过程及相关理论;能结合⾃⼰的教学经验说明第⼀语⾔教学与第⼆语⾔教学的不同之处。
1. 基本概念母语是本族语 , 是从亲属关系的⾓度命名的 , 相对于外国语或外族语。
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 , 是从国别的⾓度命名的 , 相对于本国语⾔。
多数⼈学习和使⽤的第⼆语⾔是外语。
第⼀语⾔是⼈们出⽣后⾸先习得的语⾔ , 是从学习的先后顺序的⾓度命名的。
多数⼈的第⼀语⾔是母语。
第⼆语⾔是在第⼀语⾔之后学习和使⽤的其他语⾔。
在习得第⼀语⾔以后学习和使⽤的本民族语⾔、本国其他民族的语⾔和外国语⾔都叫做第⼆语⾔。
⽬的语是被教授的语⾔。
2. 第⼀语⾔学习(1)语⾔习得和第⼆语⾔学习的定义( 第⼀ ) 语⾔ " 习得 " 通常指的是⼉童不⾃觉地⾃然地掌握 / 获得第⼀语⾔(通常是母语 ) 的过程和⽅法。
所谓不⾃觉地⾃然地 , 是指⼉童有⼀种内在的语⾔学习能⼒ , 他是在潜意识地、不知不觉地过程中获得⼀种语⾔ , 对语⾔规则的掌握是⽆意识的;他在⾃然的语⾔环境中 ( 不是在课堂⾥ ), 为了⽣存和发展的需要去学习并运⽤⼀种语⾔交际 , 他不注意语⾔形式 ( 不⾃觉地掌握 ), 只注重意义的沟通 : 获得语⾔的过程是由不⾃觉到⾃觉 ( ⽐如⼊学后 ) 。
第⼆语⾔ " 学习 " 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 ( 即课堂 ) 中有意识地掌握第⼆语⾔的过程和⽅式 , ⽐如成⼈在学校学习第⼆语⾔。
所谓有意识地 , 是指为了某种⽬的 , ⾃觉地去学习第⼆语⾔ , 掌握第⼆语⾔的规则系统并加以运⽤ , 尤其注重语⾔形式的学习。
其过程是从⾃觉到不⾃觉 ( 指熟能⽣巧、⾃动化后 ) 。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指南之一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指南一、总论总论的要点是明确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了解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
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可以从事业的发展、教学法的发展和学科的理论的发展三方面来加以阐述。
事业的发展:A.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DD20世纪60年代初B.巩固和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期DD20世纪60年代中期C.恢复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DD20世纪70年代后期D.蓬勃发展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教学法的发展:A.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DD20世纪60年代初B.改进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DD20世纪70年代初C.探索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DD20世纪80年代初D.改革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科的理论的发展:A.教学理论的研究B.基础理论的研究a.语言理论的研究b.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c.比较文化理论的研究(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首先,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不同于语言学的教学,因为两者的性质不同。
这种不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教学目的不同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和规律的科学,语言学的教学则是教授有关语言的理论知识以及有关语言的研究方法。
语言学教学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有不同的教学理论知识及有关语言的研究方法。
语言学教学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有不同的教学目的。
例如对中学生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文化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大学生和研究生除了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以外,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从事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1、语言四要素: 语音、词汇、语法 和文字。
2、言语技能:听、说、读、写和 译 。
3、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包括:语法性和得体性 。
4、对外汉语教学规律是由语言学规律、心理学规律 和一般教育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5、知觉的特性:组织性、整体性 和恒常性。
6、中介语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塞林克_。
7.功能法的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_.。
8.目的在于妥善地将学习者按程度分班或编组的测试叫___分级测试____。
9.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人,由于文化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深度的焦虑,这一阶段称为跨文化交际的_挫折_阶段。
10.文化的属性有民族性、社会性、_系统性_和阶段性。
1.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外语教学,又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练习时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记忆性(感知性、应用性)练习。
3.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课堂教学。
4. 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
5.中介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提出的,6.新中国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汉语教科书》。
7.一般来说,在留学生课程中综合课是主干课程。
8.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声调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9.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大脑中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10.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是课堂。
1、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 和长时记忆。
2、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 和成绩测试。
3、课程设计 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连接总结设计、教材编写的中心环节。
4、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 。
5、对外汉语教学中选词标准最重要的是常用和构词能力强的。
6、中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是《汉语教学与研究》。
7、“先天论”认为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才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
8、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了语言的发展。
历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试题及答案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部分及答案8.现代汉语教学理论在教师的“教”和学⽣的“学”之间,更加强调_____学_______9.语⾔教学与语⾔学教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___教学⽬的_________、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法和教学技巧等⽅⾯。
10.替换练习的⼼理学基础是__⾏为主义__________。
11. ___课堂教学_________是外语教学的基本⽅式,也是实现教学⽬标的主要途径。
12.许多外语学者在其外语达到⼀定⽔平以后,在⼀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步不停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___化⽯化_________”13.听⼒课⼀般分为两种:精听和泛厅,前者是为了理解听⼒内容的细节,后者在于_把握听⼒材料的⼤意___________。
14.中介语是介于本族语和____⽬的语________之间的⼀种独⽴的语⾔系统,这种语⾔系统是由学习者创造的。
15.⽔平测试和 __成绩测试__________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16.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语⾔观是:语⾔是⼈类最重要的__交际⼯具_;最基本的⽬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___交际能⼒_。
2004年1.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__评分的客观性________的⾓度划分出来的。
2.认识法的理论性基础是__乔姆斯基转换⽣成语⾔学、________和____认知⼼理学_____。
3.对母语是英语的学⽣来说,__声调或送⽓⾳和不送⽓⾳________是他们学习汉语语⾳时遇到的最⼤困难。
4.HSK考试分为基础汉语⽔平考试、__初中等____汉语⽔平考试、⾼级汉语⽔平考试三种,共分为___11级_____级。
5.美国语⾔学家乔姆斯基认为⼈类先天具有⼀种习得语⾔的能⼒,他把这种能⼒称为___语⾔习得机制_____。
6.就语⾔学习⽽⾔,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___认知⽅式_______。
7.成绩测试主要⽤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___学习的成果_______。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流派总结-理论基础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理论来源:经验主义哲学2认知学习理论理论来源:哲学上的理性主义1中介语假说理论基础:普遍语法理论先天论的母语习得理论1对比分析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心理学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迁移理论2偏误分析语言学基础: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心理学基础:认知理论1语法翻译法语言学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心理学基础:德国官能心理学2直接法语言学基础:18、19世纪对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3情景法语言学基础:英国的结构主义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习惯养成理论5自觉对比法(1)语言学基础:自觉原则重视德育、把教育教养放在首位。
苏联的语言学理论(2)心理学基础:苏联心理学理论巴普洛夫信号学说6听说法语言学基础:主张对活的语言(口语)进行仔细的描写分析、不同语言间进行结构对比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因而该法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从口语开始,从教说话开始,通过掌握语言结构学会目的语。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认为言语行为是通过刺激与反应的联接并加以强化而形成习惯,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通过大量的模仿和反复操练养成新的语言习惯。
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完形心理学,强调完整的感知事物,通过具体情景或图像使词语组成一个整体、一种完整的结构形式,从而达到整体结构感知。
8自觉实践法语言学基础:苏联语言学家谢尔巴院士关于区分语言、言语、言语活动的学说,并根据这一学说将第二语言教学分为语言教学、言语教学和言语活动教学的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
心理学基础:别利亚耶夫的外语教学心理学理论、列昂季耶夫言语活动论9认知法语言学基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心理学基础:认知心理学、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布鲁纳“学科结构论”,“发现学习论”二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1团体语言学习法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基础:布鲁纳“发现学习”教育思想3全身答应法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4暗示法理论基础: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5自然法理论基础:语言交际理论克拉申“输入”的5个假说6交际法(1)语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话语分析理论威多森的语言交际观(2)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语言学。
填空:2*51、汉语教科书是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
2、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3、语言学的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历史比较语言学学派:琼斯;结构主义语言学学派:索绪尔;转换生成语法学派:乔姆斯基;功能主义语言学学派:韩礼德4、英●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包括: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
5、17 世纪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建立教学论的开始。
6、习得理论代表人物及观点:刺激——反应论,斯金纳;先天论,乔姆斯基;认知论,皮亚杰;语言功能论,韩礼德;社会相互作用论,贝鲁姆。
7、教学目的是总体设计中的首要问题;布龙菲尔德是美国语言学家之首。
名词解释:5*4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取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运用最多的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取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在学习和使用另一种语言。
这里存在一种情况是,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更多种的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都达到同等运用熟练程度,这就成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母语是人们出生后接触的第一语言,但对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首先接触的可能是居住地的语言而非母语。
因此,不能把第一语言和母语两个概念混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指的是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语言掌握的程度和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往往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况。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5、对外汉语教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道:“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理论方法和原则
1.语境导入法:通过给学生提供词汇的实际使用语境来引导学生理解
和记忆词汇。
例如,教师可使用图片、视频、文章等资源来呈现词汇的真
实应用场景,使学生能够在具体语境中学习词汇。
3.个性化学习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
例如,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兴
趣爱好等因素,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4.循序渐进法:将词汇分为易、难、超纲等级,按照难易程度逐步教学,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词汇。
例如,从基础的常用词汇开始,逐
步引入更高级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5.多媒体教学法:结合多种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
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词汇。
例如,教师可通过播放录音、展示图片等
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1.可理解性原则: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所学词汇的意义和用法,避免机
械记忆。
2.灵活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
策略,确保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词汇。
3.个性化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4.系统性原则:将词汇纳入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框架中,使学生能够系
统地学习和掌握词汇。
5.循序渐进原则:将词汇分为易、难、超纲等级,逐步引入新的词汇,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词汇水平。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一、填空(每空1分,共14分)(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_总体设计_、_教材编写_、课堂教学_、_语言测试__ 等四大环节。
(二)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_语音__、_词汇__、_语法_、汉字等四个方面。
(三)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_中心__,以教师为__主导__。
(四)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尊重的态度。
(五)HSK的全称_汉语水平考试__,是为_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制订的,其初、中等共分__八__级。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上标号,每空1分,共6分)(一)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__。
A.《基础汉语课本》B.《基础汉语》C.《汉语教科书》D.《实用汉语课本》(二) 外语教学听说法产生于______国,其语言学基础是______。
A.法国B.美国C.英国D.加拿E.结构主义语言学F.转换生成语言学G.历史比较语言学H.机械语言学(三)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______,该刊物为______。
A.《汉语学习》B.《世界汉语教学》C.《语言教学与研究》D.《学汉语》E.月刊F.双月刊G.季刊H.双季刊(四)学过800学时(在中国,相当于初等一年级)的零起点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应约为______。
A.1000 B.1500 C.2000 D.3000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2、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语言迁移、._社会文化环境、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和个性因素_等。
3、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_、科学性原则_。
二、选择填空(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横线上,每空2分,共10分)1、一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是验证试题___________的方法之一。
A、效度B、信度C、区分度D、难易清晰度2、“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_。
A、认知心理学B、构造主义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儿童心理学E、巴甫洛夫F、斯金纳G、皮亚杰H、华生3、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历来是___________研究的重要领域。
A、语言学B、心理学C、教育学D、对外汉语教学4、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___________。
A、80年代初B、80年代中C、80年代末D、70年代末二、填空(每空分,共4分)1.语言的_分化_和__统一_可以说是语言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
2.分析语的特点主要用__词序___和__虚词_表达语法意义。
3.拼音文字可分为三种类型:音节字母文字,如日语;_辅音字母_,如阿拉伯语;_音素文字(音位字母文字),如拉丁语。
4.语言要素共时状态的两种形式(两种关系)是_组合关系__和_聚合关系__。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_第二语言教学__,又是一种_外语教学__。
2、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_。
3、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计_、__教材编写__、_课堂教学__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__课堂教学__。
4、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水平测试_、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_潜能测试_四大类。
H、S、K是一种_水平测试_。
5、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_语言规律_、语言学习规律__、语言教学规律_等共同决定的。
二、选择填空(每空1分,共5分)1、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
A、全面分析语言教学规律B、选择最佳教学方案C、协调各教学环节D、对具体的课堂教学作出规定2、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______。
A、《初级汉语课本》B、《基础汉语课本》C、《汉语教科书》D、《实用汉语课本》3、功能法产生于__________。
A、30年代的苏联B、40年代末的美国C、60年代初的北欧D、70年代初的西欧4、认知法产生于__________。
A、英国B、美国C、法国D、加拿大E、结构主义语言学F、社会语言学G、转换生成语法H、系统功能语法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__学生_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和“学”之间更加重视_以学习为重点_。
2、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指的是汉字难。
3、设计教学环节要能够体现语言、_语言学习_和__语言教学__的规律。
4、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__听___、__说___、___读____和___写__。
5、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标是全面掌握语言,这种教学法是__认知法__。
二、选择题(每空分,共2分)1、《跟我学》是80年代较有影响的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础英语教材,它的编写意图和对象是____________。
D、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
2、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
B、中介语理论3、3、_、课堂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
4、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____________。
B、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言语能力的培养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的能力。
2.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交际性练习等等。
3.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泛读等几种。
4.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
5.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6.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
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习得。
7.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8.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
这种假说称为临界期假说。
9.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预测四个步骤。
10.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挫折期、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母语教学/外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2、《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王还/邓懿/吕叔湘/周祖谟3、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是:《基础汉语》/《汉语教科书》/《实用汉语课本》/《初级汉语课本》4、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是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5、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听说法/直接法/认知法/功能法1.字母是文字的书写符号,音标是音素的标写符号。
2.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是音节。
3.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
4.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5.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灵活发音的能力相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
这种能力是先天具备的,运用这种能力学会一种语言,则是后天的事情。
一、填空(每空1分,共14分)1.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知识文化或知识性文化。
2.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可接受性或得体性。
3.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语言学。
4.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
5.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趣味性。
6.赛林格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
它是由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
7.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8.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性试题。
9.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10.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学习对象/教学对象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学习目的/教学目的分的。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上标号,每空1分,共6分)1.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课程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2.完成测试(cloze testing)中“完形”一词来自格式塔心理学派3.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4.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语言技能5.按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多项选择”属于分立式测试6.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课堂教学/1.世界上的语言,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一般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四种类型。
2.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音位。
3.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
4.音质的不同大体上是由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5.汉语是一种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的语言。
6.民族之间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变化。
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词的借用。
7.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组成的词称为合成词。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语言学习理论、一般教学理论、和。
2、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3、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
4、教材评估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针对性、交际性和科学性、(趣味性)5、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构成的。
5、记忆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两种。
6、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两部分。
二、选择题(每题一分,一共6分)1、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A、语法讲解B、课堂教学c、听说训练D、教材编写2、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属于( )A,水平测试B、诊断测试C、成绩测试D 、潜能测试3、“听、说、读、写”既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手段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 )之一。
A、方法B、目的C、技巧D、内容4、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选词标准是( )A、口语中常用的B、意思单一的C、常用的,构词能力强的D、适用范围广、文化内涵丰富的5.非语言交际主要表现为( )A、面部表情B、服装打扮c、体势语D、手势6.直接法的“直接”是指( )A、不用书本,直接听说目B、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二、填空题1、语言的意义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另一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