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测定用于妇科恶性肿瘤诊断的初步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83.41 KB
- 文档页数:2
C-反应蛋白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关键词】 C-反应蛋白摘要:目的:探讨血中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对妇科炎症疾病与非炎症疾病的鉴别诊断和疗效判断价值。
方法:检测125例患者血中CRP含量及白细胞计数(WBC)。
结果:通过对125例妇科患者血中CRP检测,表明炎症性疾病与非炎症性疾病CRP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盆腔炎患者中CRP的敏感性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的敏感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CRP和WBC的比较,CRP变化较之WBC变化更符合临床治疗效果。
结论:血CRP的检测有助于妇科炎症性疾病与非炎症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动态检测其变化对疗效判断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 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盆腔炎The Retecting Value of CRP in Gynaecology Patients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arch the diagnosis and misdiagnosis value in inflammation and non-inflammation by datectiry CRP. Method: 125 cases were detected the serum of CRP volumn and WBC count. Result: It showed that ther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erum CRP volumn in 125 cases between inflammation and non-inflammation patients. The CRP volumn -sensibility in pelvic inflammation patients is superior tothe WBC count. The changes of CR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s more suitable to the clinical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detecting of serum can diagnose the inflammation and non-inflammation in gynaecology patients. It's valuable to the clinical effect by dynamic detecting of serum CRP.Key words: CRP; WBC count; Pelvic inflammationC-反应蛋白是是由肝细胞合成,分子量约为11~14万,由5个相同的亚单位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对称环状五聚体。
术前血清CRP测定对评估卵巢上皮癌预后的价值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卵巢上皮癌(Ovarian epithelial cancer)是女性最常见的致死性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隐匿性、侵袭性和易转移性的特点,难以早期诊断,因此晚期发现居多,预后不良。
虽然目前已经有了治疗卵巢上皮癌的有效方法,但是对于晚期卵巢上皮癌患者来说,其五年生存率仍不到30%,因此寻找新的预后因素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急性反应蛋白,可以在炎症、感染、肿瘤等疾病的早期阶段升高。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在多种肿瘤中CRP的升高与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本研究将探讨术前血清CRP测定对评估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二、研究目的1. 研究卵巢上皮癌患者术前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2. 探讨术前血清CRP测定对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三、研究内容1. 研究对象: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在XX医院诊断为卵巢上皮癌的患者共100例,其中晚期患者(III期及以上)占70%以上。
2. 研究方法:搜集患者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记录、病理检查及血清学检查等数据。
术前血清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
3. 研究指标:统计分析术前血清CRP水平与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分期、组织类型等)和预后指标(如生存期、复发率等)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意义1. 寻找新的预后因素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术前血清CRP测定方法对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为卵巢上皮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通过探索卵巢上皮癌患者术前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有望揭示卵巢上皮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机制,进一步深入了解卵巢上皮癌的病理生理机制。
五、预期成果1. 揭示术前血清CRP测定在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2. 理解卵巢上皮癌病理生理机制的新领域。
CRP测定对妇产科感染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的分析近年来,随着当前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剧,加上现阶段的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妇产科感染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1-3],若控制不及时,很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因而,早期对其诊断从而及时治疗是当前医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6月-2012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妇产科感染疾病患者60例与同期体检身体健康的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并分析和总结了妇产科感染疾病患者与健康者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的临床特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探讨CRP测定对妇产科感染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6月-2012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妇产科感染疾病患者60例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体检身体健康的60例作为对照组。
感染组60例患者,年龄22~54岁,平均(30.2±1.2)岁,病程(2.2±0.2)年;采取用药方式控制疾病者24例,占40%,采取手术方式控制疾病者36例,占60%;感染组中妇科感染疾病患者占75%,产科疾病患者占25%;局部感染患者占85%,严重感染患者占15%。
两组患者年龄、并发症、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代写论文1.2 分类标准当妇产科感染疾病患者局部有肿痛的现象时,为妇产科局部感染疾病患者;如果全身都伴随发烧且有腹痛等症状伴随的时候,为妇产科全身性感染疾病患者。
1.3 检验方法对两组饭前进行静脉血液的采样,4 ml/例,进行血常规检查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查。
采用希森美康xs-500i对患者进行末梢的血常规检测,采取免疫单扩散法对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当C-反应蛋白水平处于0.8~8.0 mg/L时,说明C-反应蛋白水平为正常值,当C-反应蛋白水平不低于10 mg/L,则检测结果呈阳性。
第20卷第4期1998年12月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Vol.20,No.4Dec.1998正常妊娠与分娩后测定血清中C-反应性蛋白变化的初步观察 关淑琴 朱丽遵 李 玲 (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妇产科 116023) (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检验科 116023)摘要 通过对80例妊娠的孕妇和分娩后产妇血清C-反应性蛋白(CRP)变化观察及正常妇女20例做对照组CRP含量做比较,结果发现妊娠期孕妇25例CRP含量在15.1~25.4μg/ml之间,正常分娩产妇30例其中18例自然分娩CRP含量32.1~37.4μg/ml,12例侧切产分娩CRP含量42.6~68.2μg/ml。
另有25例剖宫产分娩CRP含量71.5~210μg/ml,而对照组20例CRP含量均在12.5μg/ml以下,结果表明妊娠妇女尤其是分娩后,手术产后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妇女,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从中可见CRP不仅在炎症时含量增高,而与妊娠,分娩、手术时机体变化全身性反应相一致,故CRP 含量的高低也可做为临床辅助诊断指标之一,除应用于炎性疾病诊断、疗效观察外,还可了解是否有产程延长、胎膜早破等早期潜在感染,有利于降低围产期孕产妇和婴幼儿疾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 C-反应性蛋白;分娩;剖宫产分类号 R714.1 C-反应性蛋白(CRP)最早在急性大叶性肺炎患者的血清中发现,后来已广泛地用于炎症性疾病诊断和肿瘤病人的放疗、化疗前后的疗效观察。
本文测定80例妊娠妇女,包括分娩前、后和手术产后CRP含量及20例正常妇女CRP含量比较发现,妊娠妇女尤其是手术产后CRP含量高于正常妇女。
1 资料和方法1.1 测定对象本文测定80例,妊娠期孕妇和产妇,分娩前25例;正常分娩产妇30例,其中18例自然分娩,12例侧切产分娩;另有25例剖宫产分娩;正常妇女20例做对照组。
DOI:10.19368/ki.2096-1782.2024.05.184C反应蛋白在宫颈癌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宋彬1,陈黎2,陈晨31.淄博市中医医院检验科,山东淄博255300;2.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山东淄博255000;3.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科,山东淄博255000[摘要]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尽管临床上已采取各种实验技术手段进行早期宫颈病变的筛查,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一种正向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在机体感染或炎症状态时急剧升高,并在不同类型恶性肿瘤中显示出诊断和预后价值。
最新研究表明,CRP可用于宫颈癌预后评估、疗效观察和并发症预测,CRP检测能够帮助识别宫颈癌进展和相关死亡风险增加的患者,其分子机制主要包括CRP对抗肿瘤免疫、促癌基因的表达、化疗耐药等过程的调控,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 PI3K/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等众多信号通路。
本文则围绕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助于指导基于CRP 检测的宫颈癌筛查和靶向CRP的宫颈癌治疗新手段。
[关键词]C反应蛋白;宫颈癌;预后;分子机制[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4)03(a)-0184-06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ole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C-reactive Protein in Cervical CancerSONG Bin1, CHEN Li2, CHEN Chen31.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Zibo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ibo, Shandong Province, 255300 China;2.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Zibo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Zibo, Shandong Province, 255000 China;3.Department of Medical Genetics, Zibo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Zibo, Shandong Prov⁃ince, 255000 China[Abstract] Cervical cancer is one of the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of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Although vari⁃ous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have been adop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to screen early cervical lesions,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cervical cancer are still high. C-reactive protein (CRP) is a positive acute phase reaction protein, which in⁃creases sharply in the body during infection or inflammation, and shows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value in different types of malignant tumors.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RP can be used to assess cervical cancer prognosis, ob⁃serve efficacy, and predict complications, and that CRP testing can help identify patients at increased risk of cervical cancer progression and associated death. Its molecular mechanism mainly includes the regulation of CRP anti-tumor immunity, oncogene expression,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and other processes, involving many signaling pathways such as phospho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 (PI3K/Akt),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 nuclear factor-κB (NF-κB).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latest progress of relevant research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is field, which will help guide the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based on CRP detection and the new cervi⁃[作者简介] 宋彬(1980-),男,本科,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基础和生化学检验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工作。
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在判断妇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对139例妇科患者进行血清CRP含量测定,同时做白细胞(WBC)计数。
结果通过检测表明妇科炎性疾病组与非炎性疾病组CRP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盆腔炎患者中CRP的敏感性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的敏感性,急性盆腔炎患者治疗的前后,CRP含量的变化比白细胞变化更符合临床治疗效果。
结论血清CRP的测定有助于妇科疾病的鉴别诊断,动态检测其变化对疗效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C-反应蛋白(CRP);妇科疾病;盆腔炎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各种原因引起的炎性反应或组织损伤都可使其浓度升高,疾病得到缓解后又迅速恢复正常[1]。
我们对139例患者进行CRP含量检测,并把结果与白细胞(WBC)相比较,以探讨CRP在各种妇科疾病如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良性肿瘤等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中的参考价值,并对48例急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39例来自我院妇科住院患者,其中临床确诊为盆腔炎66例(急性43例、慢性23例),子宫肌瘤32例,卵巢良性肿瘤41例。
年龄18~56岁。
1.2 检测方法1.2.1 C-反应蛋白检测试剂盒由上海玉兰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使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
1.2.2 WBC计数使用SysmexK-45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
1.3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及结果判定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2 结果2.1 三组患者血清中CRP的测定结果见表1。
显示妇科炎性疾病组如急、慢性盆腔炎与非炎性疾病组如子宫肌瘤、卵巢良性肿瘤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2 对43例急性盆腔炎患者治疗过程中CRP含量测定进行了跟踪观察,见表2。
以其中有2例患者在治疗前后,CRP与WBC作动态观察与比较,时间以治疗前、治疗后的第1、3、5、7天观察,第1例患者,WBC为14.3×109/L、11.2×109/L、8.1×109/L、7.5×109/L、5.9×109/L,CRP为172、136、52、27、13 mg/L;第2例患者WBC为9.7×109/L、8.3×109/L、7.1×109/L、5.2×109/L、4.9×109/L,CRP为213、165、74、35、22 mg/L。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感染诊断的临床研究闻君由于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极易因化学治疗药物的使用和细菌、病毒、真菌侵入而产生继发性感染,增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发生概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血细胞计数及分类、体液培养或血培养及血沉等是以往临床上判断感染的常用指标,但均存在局限性而无法满足临床检查需要,故寻找更为有效的指标早期筛查和鉴别早期感染尤为重要[2]。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亦是诊断患者发生感染炎症的指标,在机体外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炎性因子、内毒素诱导下其水平明显升高,且感染程度将对提升PCT水平高低造成直接影响,特异性较强。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待真菌、细菌等微生物侵入机体或发生组织损伤时,其水平将显著升高[3]。
鉴于此,本研究对我院96例恶性肿瘤患者展开研究,进一步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感染诊断中血清PCT、CRP联合检测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审核本研究方案,选择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96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培养结果及是否出现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66例(细菌感染40例,非细菌感染26例)和未感染组(30例)。
感染组中男性43例,女性23例;年龄35~74岁,平均(55±10)岁;疾病类型:淋巴瘤3例,乳腺癌3例,卵巢癌4例,胰腺癌4例,肠癌4例,肺癌7例,食道癌18例,胃癌9例,肝癌14例。
未感染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5~74岁,平均(55±10)岁;疾病类型:淋巴瘤1例,乳腺癌1例,卵巢癌2例,胰腺癌2例,肠癌3例,肺癌3例,食道癌3例,胃癌7例,肝癌8例。
2组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入选者均已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C-反应蛋白检测应用于妇产科患者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分析摘要】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检测应用于妇产科患者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正常人员70名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人员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并比较在妇产科感染性疾病中各项检测指标的敏感性。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P<0.05);治疗后,观察组所有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下降(P<0.05)。
结论在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临床诊断更加快捷、敏感,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C-反应蛋白;妇产科;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4-0035-01在医院中,妇产科作为重要的科室之一,主要包括产科与妇科,其中,妇科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症状有外阴炎、盆腔炎、宫颈炎、卵巢炎、阴道炎等,而产科则存在产褥感染、脓毒血症等疾病,严重时会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
血清C-反应蛋白微量存在在正常人血清中【2】。
研究发现,在机体被细菌感染时,血清C-反应蛋白在24h内明显增高【3】。
本文就C-反应蛋白检测应用于妇产科患者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重度感染20例,中度感染27例,轻度感染23例,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正常人员70名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36.9±5.6)岁,其中重度感染20例,中度感染27例,轻度感染23例,主要疾病类型有:外阴炎12例、盆腔炎13例、宫颈炎16例、卵巢炎11例、阴道炎1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