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心理与团队建设
- 格式:ppt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16
从群体心理浅谈如何加强群团工作团队建设与管理◎ 于瑞莹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群团组织做服务工作具有两重性,既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也要服务群众。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党的群团工作的主线,服务群众是群团组织的职责。
群团组织一个是要有强大凝聚力,把人紧紧拢在一块儿;一个是要有强大战斗力,能够打硬仗、打难仗、打苦仗。
这是党对群团组织的十分重要的要求。
那么,如何通过加强管理,在群团工作中的发挥强大凝聚力的作用?笔者认为,群体心理研究,对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群体心理 群团工作 团队建设与管理群团工作的行动单位是业务团队,而业务团队又是以众多个体而集结成的群体。
因此,研究群体心理与业务团队管理的关系,对于团队领头人(主管、高级主管)科学地运用群体心理理论去调动群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团队中每一位员工都能自觉地团结,搞好各项工作,顺利实现团队目标,极其重要。
1.群团工作业务团队行动一致性心理的机制及其调控群团工作的业务团队,不论其规模大小,都是由领导、干部、职工在共同的工作目的基础上结成的群体。
这些群体又因集结的方式和顺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群体结构。
要使群体中的个体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地为实现群体组织目标而奋斗,必须掌握下列导致群体行动一致性的心理机制并加以正确运用。
(1)模仿。
它是个体有意识或无意识去摹拟榜样的社会心理行为,是由非强制性刺激引起的,这种非强制性刺激源于榜样自身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它完全出于个体的自愿,不舍产生丝毫受迫感。
相反,会产生一种无法名状的羨慕和崇拜感。
正是这种羡慕和崇拜感使得个体自觉不自觉地对心中的榜样效仿起来。
虽然模仿来自榜样的力量,但这种力量的指向却因个体的不同选择而有天壤之别。
如果个体具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便会选择社会公认的良好榜样,以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从而在群体中产生一种美好的心理感应力量。
否则,个体就会选择与社会公认截然相反的典型去模仿,在群体中产生一种被排斥的心理力量,产生“灰色”的心理体验。
社会心理研究在团队建设中的应用分析一、引言团队建设是现代企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团队建设可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在实际的团队建设中,社会心理研究在提高团队凝聚力、促进团队合作、增强团队创新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团队建设角度出发,分析社会心理研究在团队建设中的应用。
二、团队心理学团队心理学是研究团队内部互动情况和成员互动行为的学科,旨在探讨如何协调不同个体之间的利益和目标,促进成员之间更好的沟通和合作。
团队心理学,与常见的个体心理学不同,主要研究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注重团队内部的动态发展和成员之间的关系。
三、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团队建设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生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开展团队建设已成为企业和组织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团队建设能够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增强团队的合作能力,使团队成员学会相互信任、尊重、支持和倾听;提高团队的创新力和学习能力,使得团队成员能够通过共同的目标和任务,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和技能,改善工作质量和效率;并为团队成员提供机会,让他们通过共同的努力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四、社会心理研究在团队建设中的应用1. 社会认同感理论社会认同感理论是团队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团队成员之间对于自身的认同感和对于团队的归属感。
在团队建设过程中,需要多方面考虑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尊重,从而达到团队协作的目的。
这可能包括针对性的团队建设活动、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技巧的传授等。
2. 群体决策理论群体决策理论是社会心理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探究的是群体集体决策过程中成员如何达成共识,如何合作作出正确的决策。
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会涉及到集体决策的过程,因此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合作和应对不同意见反对方见解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3. 社会支持理论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加强社会支持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方面。
用好“四点” 实现群体心理正效应在社会生活当中,人们总是需要和别人一起合作、共同生活。
在与他人的关系中,群体心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群体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
在群体心理中,正效应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积极影响的结果,而这往往需要借助于“四点”来实现。
那么,我们该如何用好“四点”,来实现群体心理的正效应呢?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四点”是指什么。
所谓“四点”,是指“定位、观念、原则、方法”四个方面。
在群体中,每个成员都需要对自己所处的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这个定位既包括对自身角色的认知,也包括对整体群体的认知。
每个成员都要清楚自己在群体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擅长什么,有什么缺点,应当如何与其他成员相处。
也要对整体群体有着自己的认识,知道自己所在的群体的特点和需求,以便更好地协作。
有了清晰的定位,每个成员就能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实现群体心理的正效应。
除了定位,观念也是实现群体心理正效应的重要方面。
“观念”指的是群体中成员对于事物的看法和认知。
当每个成员的观念相似或者一致时,群体的协作和沟通就会更加顺畅。
成员之间应当建立起正确的观念,避免对于事物的认知产生分歧。
也就是说,每个成员都应当抱着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应当对自己的观念有一定的把握,以便在与他人沟通中能够表达清晰,避免产生误解。
只有当成员们的观念相互协调,才能更好地实现群体心理正效应。
除了观念,原则也是实现群体心理正效应的必备条件。
在群体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协作需要有一定的原则来约束和指导。
这些原则包括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合作共赢等。
只有在这些原则的约束下,群体中的成员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和合作,从而实现群体心理的正效应。
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应当明确此类原则,遵守并践行这些原则,同时也应当引导其他成员一起遵守这些原则,以便更好地实现群体心理的正效应。
初中学生团队建设团体心理辅导理论辨析一、发展特点: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心理上和生理上正处于急速发展的特殊时期。
埃里克森的人生八段论指出自我同一性建立与角色混乱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但是心理上进入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的初中生开始渴望独立性并且人际交往出现相对封闭性,这不利于角色探索的进行。
同时,身体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初中生对异性既渴望了解又在交往上刻意疏远,这也不利于班级团结的建设,因此团队建设的对于初中生发展有着必要的作用。
二、初中生团队建设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析理论认为,人具有五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该理论揭示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接受、尊重和欣赏。
团体可以满足人社交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针对初中生这个特殊群体,青春期通过交往进行角色探索的需要和新柳孤独感的增加使归属的需要和爱的需要提高到更高的意识水平,成为亟待满足的需要。
(二)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表明,要信任他人必须学会先开放自己、接纳他人,袒露自己的情感、思想、情绪、感觉和意见,愿意和他人分享资源和理念。
在团队建设的团体心理辅导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交流和分享,这不仅是人际交往亲密的基础,也是信任建立和团队感增加的必要条件,在不断地互动中成员发展信任、获得团队友谊,得到爱和归属需要的满足。
(三)社会心理学对群体心理的研究德国心理学家勒温的群体动力学认为,在群体情况下,民主的领导方式创造的群体气氛更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专制型的领导方式创造的领导气氛虽能保证一定的工作效率,但成员间缺乏信任感与创造力。
Show(1992)在对团体凝聚力的研究中发现,凝聚力高的团体可以发挥下面几点明显的效益:成员间可以有更多的沟通;成员较为友善且更为合作;能对成员发挥较大的影响力;更能有效地达成团体目标;为成员产生更多的满足感。
所以显而易见,团体心理辅导是中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班级科学管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