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针刺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不寐32例张秋菊;顾衍雄【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1页(P838-838)【作者】张秋菊;顾衍雄【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康复科,广东河源 517000;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康复科,广东河源 5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956.23近几年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不寐32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32例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6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2个月。
诊断标准: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重则彻夜难眠,连续4周以上。
常伴有多梦、心烦、头昏头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
未发现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或诱因。
排除其他疾病、精神病、药物滥用等引起者。
2 治疗方法取中脘穴、膻中穴、照海穴、申脉穴,患者静躺于治疗床,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0.30mm×40mm环球牌针灸针分别于四穴进针,行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期间间隔5~10min行捻转手法,保持得气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继续下一疗程。
另0.5mg甲钴胺注射液1支,用5mL注射器抽取,取心俞,0.2%碘伏消毒皮肤后用快速进针法刺入穴位皮下组织,待得气后回抽无回血时将药液缓慢推入,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
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 疗效标准[1]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或夜间睡眠6h以上,醒后精神充沛。
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
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
无效:睡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4 治疗结果痊愈15例(46.9%),显效10例(31.2%),有效5例(15.6%),无效2例(6.3%)。
5 典型病例张某,女,54岁,2013年12月14日初诊。
4年前与家人争吵后不寐,曾多次多地就诊,间断性予中、西药口服治疗,效果时好时坏。
针刺治疗失眠100例疗效观察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中医称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
轻者入眠困难,或入睡后易被惊醒,醒后不能再入睡,严重者可整夜不能入睡,常伴有头痛、头晕、健忘等。
随着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精神负担加重,以致于失眠的患者明显增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失眠症多采用镇静催眠药物,主要有苯二氮卓类、佐匹克隆类,虽催眠迅速,但长期使用有耐药性,依赖性及成瘾性不良反应。
笔者在临床上发挥中医针灸独特优势治疗本病,自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笔者采用针刺治疗失眠患者10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158例,均来自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100例,男38例,女62例;年龄18~73岁;发病时间3个月~5年。
对照组60例,男18例,女42例;年龄17~75岁;病程2个月~5年。
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版(CCND-2-R)失眠症的标准。
1.2.1 以睡眠障碍为几乎惟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如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难以入睡,及醒后不适、头晕、乏力、困倦等;1.2.2 上述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1.2.3 伴发有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影响正常工作,或妨碍社会活动;1.2.4 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病或精神障碍的伴发症。
1.3 纳入标准:1.3.1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1.3.2 未使用精神药物或停药2周以上;1.3.3 不存在严重躯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1.4.1 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
取穴和配穴:百会、四神聪、内关、神门、太溪、足三里、三阴交、风池、印堂、安眠。
心脾两虚型配心俞、脾俞;心胆气虚型配心俞、胆俞;心肾不交型配心俞、肾俞;肝郁气滞型配肝俞、太冲;阴虚火旺者加照海;血脉内阻者加膈俞、血海。
弥可保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不寐的疗效观察
雷蕊;高振华;赵晓咏;栗咏华
【期刊名称】《新疆中医药》
【年(卷),期】2016(034)003
【摘要】目的弥可保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不寐的疗效观察.方法根据临床分型:心脾两虚者,选用心俞、脾俞;心胆气虚者,选用心俞、胆俞;心肾不交者,选用心俞、肾俞;肝阳上亢者选用肝俞、肾俞.注射弥可保注射液500μg.结果弥可保组有效率90%,艾司唑仑组20例有效率80%.结论弥可保药物穴位注射既有药物的治疗作用,同时又辨证施治结合了穴位针刺的治疗效应,治疗不寐提高了临床疗效.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雷蕊;高振华;赵晓咏;栗咏华
【作者单位】新疆油田公司明园石油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油田公司明园石油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油田公司明园石油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油田公司明园石油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弥可保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 [J], 陈和生;郑福池
2.足三里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周围神经炎疗效观察 [J], 杨航
3.弥可保注射液联合应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0例临床疗效观察 [J], 孙磊
4.丹红注射液联合弥可保穴位注射及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 [J],
黎裕朝;曾庆伟
5.弥可保注射液茎乳孔外及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144例比较分析 [J], 杨万章;吴芳;盛佑祥;舒国建;王桂喜;李韶辉;赵宁;李春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传统疗法以及药物治疗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因此寻找一种效果明显且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对于失眠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为失眠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期望能够进一步验证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有效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但其疗效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失眠患者进行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进一步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变化。
通过系统观察和记录,我们希望能够探索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疗效规律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从而提高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研究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本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将患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接受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或安慰剂治疗。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评估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在治疗过程中采集了详细的患者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症状等。
记录了治疗措施的具体方法、频次和持续时间。
在疗效观察阶段,使用统一的评估标准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和记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本研究在结果分析和讨论阶段采用了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比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
通过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出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情况。
梅花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失眠60例疗效观察
王素玲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5(18)11
【摘要】笔者近年来运用梅花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失眠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60例病例中,男18例,女4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3岁,病程不足6个月26例,6个月及以上34例,患者就诊时均有失眠等症.
【总页数】1页(P1311-1311)
【作者】王素玲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9+5
【相关文献】
1.梅花针叩刺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J], 时国臣;刘敏;王婧;林飞
2.头皮针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失眠28例疗效观察 [J], 杜菁
3.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观察 [J], 孔祥飞
4.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J], 范丽英
5.头穴丛刺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心胆气虚恶心失眠疗效观察 [J], 徐清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治疗失眠疗效初步观察及评析摘要:目的:探讨对失眠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后获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3月-2016年03月失眠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随机数表法对失眠患者展开分组。
临床采用辨证取穴针灸的方法对A1组(观察组,46例)失眠患者进行治疗;临床采用舒乐安定片对A2组(对照组,45例)失眠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失眠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在失眠治疗总有效率方面,A1组(97.83%)高于A2组(73.33%)极为显著(P<0.05)。
结论:对于失眠患者,临床治疗方法选择辨证取穴针灸,未表现出任何的依赖性以及毒副作用,治疗方便并且疗效显著,能够被失眠患者广泛接受。
关键词:针灸;失眠;临床疗效失眠主要指的是患者针对睡眠时间以及睡眠质量表现为不满意,并且对白天社会功能造成系列影响的一种主观感受。
患者睡眠潜伏期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延长,患者晚间睡眠总时间表现为缩短以及患者出现睡眠浅与多梦的情况等均为失眠的相关表现。
于中医角度,失眠被归属为不得眠、不得卧以及不寐等范畴【1】。
为了探讨采用针灸方法对失眠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展开分组研究,临床采用辨证取穴针灸的方法对A1组46例失眠患者进行治疗,最终患者的失眠症状改善显著,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03月-2016年03月失眠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随机数表法对失眠患者展开分组。
A1组(46例):男26例,女2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5岁-6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3±3.9)岁;患者的平均病程为(7.9±2.5)个月;A2组(45例):男23例,女22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6岁-63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5±4.1)岁;患者的平均病程为(8.1±2.6)个月;观察两组失眠患者的基础资料,存在均衡性(P>0.05)。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疗效。
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穴位注射)30例和对照组(单纯针刺)30例进行疗效对比。
结果:经两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标签:针刺;穴位注射;失眠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9-0116-01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睡眠不深,严重时则以彻夜不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和工作节奏加快,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笔者自2008年以来,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22例,女38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8岁。
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0年。
均排除严重器质性病变所导致失眠。
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30~66岁,病程2个月~9年;对照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0~68岁,病程2个月~10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取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三阴交。
心脾亏损配心俞、脾俞。
心肾不交配心俞、肾俞、太溪;心胆气虚配心俞、胆俞;肝胆上扰配太冲;脾胃不和配足三里;痰热内扰配内关、丰隆。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取0.3 mm×50 mm华佗牌毫针,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1次/d,每次留针40 min,15次为一疗程。
治疗组配合穴位注射法,用维生素B1 0.05 g和维生素B12 0.1 mg 混合,用5号注射针头在前神聪以45°斜进针,沿头皮浅筋膜至百会穴,再把针头调整到15°进针向后神聪穴,当针头超过百会穴1.5 cm时边退边注射药物,至百会穴时加强刺激慢慢退出针头。
再取双侧安眠穴,针刺向对侧眼球进针后略行提插捻转,待局部出现酸胀感,抽无回血后将药物注入。
穴位注射1次/d,15次为一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值(睡眠率)公式:睡眠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时间×100%。
疗效标准为,(1)痊愈:经治疗后,症状消失,睡眠率达75%以上,停服安眠药;(2)显效:经治疗后,症状缓解,睡眠率达65%以上,停服安眠药;(3)有效:经治疗后,症状改善,睡眠率達55%以上,基本停服安眠药或者量减少3/4;(4)无效:经治疗后,症状如前,或反复加重,睡眠率在40%以下,靠安眠药维持[2]。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用上述治疗方法治疗两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失眠一症,多为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五志过极,饮食不节等引起的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而形成,正如《类症治裁·不寐》:“阴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阳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
”因此调和阴阳,镇定安神为本病主要医疗方法。
百会、四神聪镇静安神,不寐病位在心,取心经原穴神门宁心安神,三阴交健脾益气,柔肝益阴,可使脾气和,肝气疏泄,心肾交通以达心气安而不寐除。
临床上根据不同证型配上不同配穴,起到辨证治疗的作用。
穴位注射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激发经络、穴位的治疗作用,结合近代医药学中的药物药理作用和注射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疗法。
将绝不含任何激素药液注入相应穴位内,以充分发挥穴位和药物对疾病的综合作用,从而快速彻底达到治疗目的。
维生素B1、B12本身能消除烦躁不安,改善精神状况。
注射到相关穴位可将针刺刺激和药物的性能及对穴位的渗透作用相结合,发挥其镇定安神作用,故对失眠有特殊的疗效[3]。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对神经功能具有调整作用,既有效又无安眠药之副作用。
研究证明针灸能影响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过程,具有使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恢复平衡的调整作用。
配合穴位注射更能达到镇定安神的作用。
以上结论表明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失眠效果明显比单纯的针刺疗效显著。
此外患者要避免情绪紧张,解除烦恼,睡前不要吸烟,喝浓茶等刺激之物。
加强体育锻炼,养成按时作息的生活习惯。
再配合治疗,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张劲松.针刺治疗失眠[J].中医外治杂志,2002,11(6):53.
[2]施建安,王焕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4,27(1):52.
[3]孙怡,杨任民.实用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