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背俞穴治疗失眠
- 格式:dps
- 大小:143.50 KB
- 文档页数:23
失眠症的针灸治疗法一、什么是失眠症及针灸治疗的应用价值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
人们的生活逐渐碎片化,学习上的学业压力,固定的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长期的重复的工作带来的较大的工作压力,都使得人们容易陷入焦虑之中,继而出现失眠。
失眠症也就是患者无法正常的入睡,或者入睡时间短,这会使得患者的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在上班、学习时间精神萎靡,在睡觉时间却又无法入睡。
近年来失眠症的主要人群为需要频繁用到脑力的学生和白领,且发病人群越来越呈现低龄化,发病人数逐年增长。
临床目前对失眠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尤其是西药,使用一些诱导患者睡眠的药物,如安眠药之类,但是这类药物不仅有副作用,患者使用后还会容易上瘾,同时采用安眠药之类的西药治疗失眠症,患者的失眠症只能被控制,却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治疗。
在中医中,将失眠描述为“不寐”。
针灸治疗失眠症是一种我国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与西药治疗的效果相比较,针灸治疗的成本低,效果快,且治疗没有副作用,安全性高,因此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症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众多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开始转为尝试使用针灸治疗,且得到了较好的疗效。
二、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方法(一)体针疗法体针疗法,即使用针直接扎入患者的穴位,通过刺激穴位使得患者的血流通畅,体针疗法的方法较多,主要有辨证取穴法、经验取穴法和特殊取穴。
辨证取穴法是根据患者的病症情况选择穴位,如果患者只是有失眠的症状则针刺患者的百会,手法为向后方的平刺,并留针,一直到患者睡着苏醒。
而如果患者不仅仅有失眠的症状,还伴随肝郁化火,则另外需要针刺患者的风池、行间穴位;而如果患者有发热,多痰的症状,则需要针刺足三里和丰隆;患者如果有上火的症状,则针刺患者的凤池和太溪穴;患者如果是心脾气虚,则需要在患者的内关和足三里以及四神聪的位置行针。
以上所有针刺的穴位都需要在针刺后的30min留针,并且在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就行针一次。
中医针灸治失眠今天是7月第一天,天气越发炎热,因中暑失眠的人不计其数,所以温馨提示记得避暑哦,今天跟大家聊聊失眠吧。
我的思路是先分析失眠的原因,再探讨失眠的针灸治疗方法,推拿治疗方法。
不寐又名“不得寐”、“不得卧”“目不瞑”等,是由于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阴阳平衡失调而出现不能寐或寐而不能熟睡,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和困扰。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引起失眠的病因主要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等。
不寐的病机是:阳盛阴衰,阴阳失和。
不寐分为虚实。
实证:1.肝郁化火,2.胆热痰扰。
虚症:1.阴虚火旺,2.心脾两虚,3.心胆气虚。
导致不寐的原因虽多,但总的来说其病机不外乎营卫不和,气血阴阳失调。
营卫不和会导致失眠,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治疗呢?在搜集资料的时候,我看到了《黄帝内经》记载的半夏汤,说这方子是最早的治疗失眠的古方子,原文这样记载:“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瞩,不卧出者,……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这是古人的方法。
那么,我在临床上是怎么治疗失眠的呢?我接触的失眠患者也是很多的,很多患者基本上针灸一次就能改善睡眠,顽固性失眠患者针灸十次就能痊愈。
最近在这边针灸,我很是自信。
我相信,这就是中医的魅力,它牵绕着你我,指引前进的方向。
在临床上看病,一般患者来了之后,我都会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不管是头痛,牙痛,还是手指头疼,我都会去辩证,一定要找到最准备的病因。
因为只有辩证准确,才会用针如神。
正如上文,我认为病机是营卫不和。
此处我说的失眠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且看下文我如何结合用针。
为什么说病位在心肝脾肾?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肝——故人卧,血归于肝,王冰注解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一升一降,乃是人体的中轴。
针刺背腧穴治疗失眠症40例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月内蒙古准格尔旗中蒙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及住院的失眠患者40例为治疗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成针刺背腧穴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与针刺督脉经穴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治疗组选取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等穴,行平补平泻手法,对照组口服安定治疗。
结果两组治疗后失眠症状均有明显好转,且治疗组疗效更好。
结论针刺调理五脏背俞穴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针刺,背腧穴,失眠为探讨针刺背腧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我们选取本院2009年7月-2010年1月门诊及住院的失眠患者进行对比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月内蒙古准格尔旗中蒙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及住院的失眠患者80例为治疗对象。
治疗组40例,其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最大者54岁,最小者28岁,平均年龄(40.43±10.05)岁;病程最长者4年,最短者1年,平均病程(2.47±1.53)年。
对照组40例,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最大者52岁,最小者27岁,平均年龄(44.46±9.65)岁;病程最长4.5年,最短1年,平均病程(2.94±1.56)年。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一般情况相似(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2.1 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不寐的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ND-2-R)》[1]中失眠症诊断标准制定:(1)以睡眠障碍为唯一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如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难以入睡及醒后不适(头晕、乏力、困倦等);(2)上述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3)伴发有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影响正常工作,或妨碍社会活动;(4)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病或精神障碍的伴发症。
探讨将五脏背腧穴和膈俞穴作为主穴对慢性失眠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将五脏背腧穴和膈俞穴作为主穴对慢性失眠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慢性失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25例)与研究组(n=25例),对所有患者均行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选取双侧神门穴、百会穴、安眠穴和内关穴作为主穴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选取五脏背腧穴和膈俞穴作为主穴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睡眠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PSQ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慢性失眠患者将五脏背腧穴和膈俞穴作为主穴进行针刺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慢性失眠;五脏背腧穴;膈俞穴;针刺治疗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失眠患者逐渐增多,失眠患者虽无明显的机体损伤,但对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长期失眠下去,易导致机体出现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对人体造成较大影响[1]。
目前中医治疗慢性失眠以对双侧神门穴、百会穴、安眠穴和内关穴进行针刺治疗为主,但临床疗效欠佳,有相关研究认为,选择五脏背腧穴和膈俞穴作为主穴进行针刺治疗可显著缓解失眠症状[2]。
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分析以五脏背腧穴和膈俞穴作为主穴对慢性失眠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慢性失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5例,男性1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8.79±4.78岁,病程2.04±1.46年)和研究组(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9.46±4.65岁,病程2.12±1.74年)。
背俞穴为主治疗失眠26例临床观察失眠是神经衰弱的主要表现之一,通常以入睡难,碾转烦躁,试图平静或默背数字以入睡,然而越发紧张兴奋,更难入睡。
2006年3月~2010年11月,对失眠患者以背俞穴为主辨证配穴治疗26例,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6例患者,其中女21例,男5例,年龄29~63岁,病程6个月~10年,伴颈椎病者19例,伴高血压者4例(其中1例伴糖尿病),单纯失眠者3例。
治疗方法:选用1~1.5寸毫针备用,背俞穴取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伴颈椎病者配颈夹脊、风池、天牍、百会、四神聪;伴高血压配中脘、石门、神门;伴糖尿病者配胰俞(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伴纳差,身疲,自汗等症者配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神门、三阴交等。
针刺治疗10天为1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各种症状消失,睡眠时间达7小时左右;②好转:各种症状基本消失,睡眠时间达6小时左右;③未愈:症状无改善。
结果26例中,治愈13例,好转11例,未愈2例,治愈率为50%,总有效率为92.3%。
例1:患者,女,46岁,长期失眠长达7年,入睡难,睡眠浅,多梦易醒,如此2小时醒来,再难入睡,纳可,形体消瘦,自汗,头痛,偶有头晕,血压及血糖正常,颈椎X线拍片示颈椎病,用上述方法治疗2个疗程,症状消失,睡眠时间达7小时。
瞩患者颈部锻炼,枕颈枕。
随访1年未复发。
讨论中医学不寐或不得眠,多由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导致,传统病因学在诊断“神经衰弱”时,往往关注其情绪和心理等精神因素,而忽略了引起神经衰弱的其他因素,近年以来对神经衰弱关注更多的是原发基础病及躯体发病基础。
笔者近些年观察到,由于持续的伏案工作、学习压力等,失眠患者大多伴有颈项部的肌痉挛,颈椎小关节错位等颈椎病的表现,被现代医学诊断为“颈性失眠”。
在治疗上用传统方法,取背俞穴以调理五脏六腑,协调阴阳,调理气血。
并配以治疗原发基础病及躯体发病部位。
浅谈《针灸甲乙经》对于失眠的治疗特点标签::失眠;循经取穴失眠症, 中医学称之为“不寐”。
祖国医学认为该症多由情志过极、劳逸失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等引起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所致。
笔者对《针灸甲乙经》中针灸治疗失眠的内容进行总结,结合文献及临床, 浅谈一下《针灸甲乙经》对于治疗失眠的一点体会。
1循经取穴1.1多取膀胱经穴因为失眠症多与心、脾、肝、胆、肾等脏腑相关,而脏腑之气输注于膀胱经背俞穴, 刺激背俞穴,可以调整相应脏腑的功能, 从而起到安眠作用。
正如《针灸甲乙经》曰:“脑为元神之府”, 而膀胱经“从巅入络脑”, 故取膀胱经穴可“益脑安神”。
其常用穴为胆俞、肺俞、心俞、肝俞、攒竹等。
1.2多取脾胃经穴因为思虑劳倦,内伤心脾,胃中不和,痰热内阻,均可导致失眠,所以,治疗失眠亦常取脾胃经穴。
常用穴为公孙、隐白、三阴交,阴陵泉;大巨、解溪、厉兑等。
《针灸甲乙经》载,三阴交治“惊不得眠,善‘齿介’”,即为一例。
1.3常取任督二脉穴因为气血不足亦是本证病因之一, 其中还包括肾阴不足引起的心火不降之证。
而任脉为生气之原、聚气之会、阴脉之海、妊养之本,其拥有“脐下肾间动气”,是“人之生命,十二经之根本”,故取任脉穴以补养气血,益肾安神。
常用穴为气海、阴交、关元等。
此外,失眠亦与心、肾、脑关系密切,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肾主髓,三者相互依存,故有“脑为髓之海”,“髓又通于脑”,“心又藏神”。
因此,失眠症无不与督脉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故《针灸甲乙经》载“针百会”, 以达调气宁心、安神镇静的作用。
1.4多取阴跷、阳跷脉穴中医经络学说认为失眠与奇经八脉中的阴、阳跷脉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其中《针灸甲乙经》记载:“病目不瞑者,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也。
”故根据上述立论,临床上多用毫针补阴跷脉要穴照海,泻阳跷脉要穴申脉,再取心经原穴神门为用,辨证辅以配穴佐治共同达到通调经脉气血,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
腹针结合背俞穴辨证针刺治疗失眠58例摘要】目的:观察腹针结合背俞穴辨证针刺治疗失眠的疗效。
方法:将58例失眠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5组,在腹针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分型选背俞穴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失眠的疗效。
结果:58例失眠患者中,痊愈17例,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38%。
结论:腹针结合背俞穴辨证针刺治疗失眠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针;背俞穴;失眠;辨证选穴【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285-02失眠症状不一,或难以入寐,甚至彻夜不寐,或有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失眠越来越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常见病之一,针灸在治疗失眠方面有独特优势,笔者采用腹针结合背俞穴辨证针刺治疗失眠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8例病例均为昌吉州中医医院针灸科2012年1月至2015 年10月的失眠患者。
其中男性20例,女性38例;年龄23~75岁,病程0.25~5年。
1.2 诊断标准[1]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则彻夜难眠;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失眠的诊断标准。
②年龄20~75 岁。
③能够接受针刺治疗者。
④未使用精神药物或停药 2 周以上。
1.4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躯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其它精神疾病者。
②妊娠或准备妊娠的妇女。
③过敏体质。
④药物引起失眠者。
1.5 中医分型标准[2]肝火扰心证: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痰热扰心证: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弦,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脾两虚证: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开题计划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专业: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导师姓名:邢艳丽
硕士研究生:袁洪超
题目
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原发性失眠
开题计划分以下5点介绍
一、立题依据
二、现代医学研究
三、实验方案
四、统计学处理
五、预期结果
一、立题依据⏹1.研究课题的目的
⏹2.课题的意义
1.研究课题的目的
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
床疗效。
2.课题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导致失眠的诱因增多,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目前,现代医学界主要依靠作用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安眠类药物,失眠患者如果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往往会产生对药物的耐受性、依赖性及成瘾性,有时会加重失眠及其伴随症状。
中医认为脏腑功能紊乱,营卫气血失常,阴阳失调是产生失眠症的根本原因。
可归入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范畴。
中医学将失眠分为多种证型,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阴虚火旺型、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
近年来,针灸常规穴位治疗失眠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而以背俞穴为主治疗失眠却很少。
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分布在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
全身经脉之气通过经别的离合出入均可注入足太阳膀胱经,使其与五脏六腑皆相通。
膀胱经上的背俞穴作为脏腑之气疏通出入之处,内应于脏腑、反注于背部,具有反映脏腑功能状态、调节脏腑气血、治疗脏腑疾病的作用。
难经》云:“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皆在阴,俞在阳。
”杨玄操认为:“腹为阴,⋯⋯背为阳,五脏俞皆在背,故云俞在阳,
内脏有病则出行于阳,阳俞在背也”,故五脏之病当取五脏背俞穴来进行治疗。
调脏腑之俞穴,可调脏腑所秉权之功能而统调人体功能,取膀胱经五脏俞穴,以调五脏神法治疗失眠症,可舒五脏之气,开五脏之郁,泻五脏之火,安五脏之志,调五脏之神,进而达到精神内守,气血平和的稳态。
二、现代医学研究
背俞穴治疗失眠发展情况
⏹背俞穴刮痧治疗
⏹透灸背俞穴治疗
⏹梅花针叩刺背俞穴治疗
⏹针刺加背俞穴闪罐治疗
⏹背俞穴简易穴位埋线治疗
⏹耳尖放血配合背俞穴走罐治疗
⏹针刺背俞穴(泻南补北法)治疗
三、实验方案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
⏹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门诊收治的失眠患者。
⏹2)、一般资料
⏹已确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失眠患者约60例。
其中男x例,女x例,年龄最大**岁,最小**岁。
病程最长一年,最短15天。
(二)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1)、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继发的症状。
2)、以失眠为最重要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这些症状包括:多梦、早醒、易醒、难以入睡、睡眠不深、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
3)、上述睡眠障碍的症状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4)、失眠引起显著的心情烦躁或抑郁,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日常生活和工作。
2.中医诊断标准
1)、轻者入寐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三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胸中烦热,心神不宁,
多梦,腰酸梦遗等症状。
3)、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
(三)病例选择
⏹1.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
⏹2)、睡眠障碍的症状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2.排除标准
⏹1)、因器质性病变引起失眠者;
⏹2)、因惧针或其它原因导致未能坚持三个疗程者;
⏹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或合并其他各系统严重疾病者;
⏹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5)、不愿合作者。
⏹3.病例剔除和脱落
⏹(1)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或未按实验方案规定治疗的病例,予以剔除。
⏹(2)未能完成疗程中途要求退出的受试者。
⏹(3)未能严格按照治疗方案执行的受试者。
⏹(4)临床研究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病情变化不能继续接受治疗的受者。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按入院先后顺序将60例(大概)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针刺背俞穴加药物治疗(简称A组);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简称B组)。
(五)治疗方案
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加口服艾司唑仑片2 mg,每晚1次。
针具选用贵州安迪药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安迪牌的长度为40mm、直径为0.35mm的针灸针。
穴位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针灸学》选取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每次治疗均取双侧穴位。
让患者采用俯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针刺上述相关穴位。
针刺时针尖向下平刺0.5到1寸,使患者产生酸麻沉胀的针感即可,不宜刺入过深,行平补平泻手法。
每次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行针1次/15 min。
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d,连续治疗3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2 mg,每晚1次。
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 d。
连续治疗3个疗程。
(六)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1993年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中
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失眠标准。
临床痊愈: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
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但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不足3 h以上;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四、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各组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两组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和秩和检验。
五、预期结果
针刺五脏背俞穴对于治疗失
眠症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