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82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了现代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农畜产品供应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探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生产过程中的有害添加物问题为了增加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农户经常会在动物饲料中添加一些有害物质。
在生产过程中,许多人会使用激素和抗生素来促进动物的生长。
这些有害物质不仅会对动物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二)生产场地卫生问题许多农户没有对动物场地进行有效的清洁和消毒,导致细菌和病毒的繁殖。
当动物的健康出现问题时,人们往往会在肉类中发现有害细菌和病毒。
(三)兽药的滥用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兽药被广泛地应用于动物的日常饲喂中。
但是,兽药的滥用会对动物和人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
许多兽药的使用导致了动物抗药性的增加,这意味着当动物受到感染时,药物可能无法对其产生治疗作用。
(四)营养成分不平衡问题许多家禽和动物的饲喂中缺乏必要的营养成分,这会对动物的健康和生长造成长期影响。
这些动物吃到正确的营养成分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会更加健康和有益。
(五)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人们通常会添加某些化学物质来保持食品新鲜,增加口感。
这些化学物质在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后会对人体产生毒性影响。
(一)强化监管。
企业要加大实地检查力度,严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有害物质。
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企业,要严格的处罚,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营养饲喂。
在动物的饲喂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入量,以确保动物能够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
同时,对于动物来说,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强化食品加工过程的安全防范。
加工企业要加大工厂的卫生和清洁力度,严密细致的对食品加工过程进行监督,确保食品的健康安全。
同时,也要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确保原材料的安全性。
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被关注。
保障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不仅是消费者的基本权利,也是养殖企业和政府的责任。
为了避免畜产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畜产品的监管和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
1. 强化养殖场的管理养殖场的管理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
养殖场应当配备专业兽医,并不定期进行动物疾病检测和筛查。
同时,养殖场也应当做好防疫工作,加强对饮水、饲料等方面的监控和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也要注重动物的生长环境和日常生活条件,确保动物在健康、干净、舒适的环境中生长发育。
2. 严格畜产品的监管政府部门应当对畜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管,并定期检测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从养殖、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中,都应有专人进行检测和质量控制,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并达到相应标准。
3. 强化畜产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畜产品信息化管理系统已逐步成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工具。
通过建立畜产品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动物医疗和疫苗接种等信息的实时记录和查询,保证畜产品的来源可追溯。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系统对畜产品的质量、销售等信息进行全面的监管和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监管效率。
4. 建立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制度为了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还需建立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制度。
在养殖生产、畜产品加工、存储和运输等各环节中都应制定和执行标准操作程序,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建立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制度不仅有助于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健康发展。
5. 加强消费者保护意识消费者是畜产品的最终消费者,他们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强消费者保护意识,帮助消费者了解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和相应的检测方法,将有助于消费者在购买畜产品时做出更加理性和科学的选择。
综上所述,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参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畜产品的监管和质量安全保障工作。
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一、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按照“突出整治重点、加强日常监管、健全长效机制、解决深层问题”的方针,以饲料兽药质量安全、畜禽养殖生产、加工环节等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在全县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以“瘦肉精”为重点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着重查找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个环节存在的隐患和漏洞,进一步强化监督监管,完善监管制度,落实监管责任,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彻底清除非法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物品的行为,确保元旦和春节期间乃至今后上市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整治重点(一)加强饲料环节整治。
1.___开展饲料生产、销售企业监督检查。
严肃查处取缔无证企业和违法违规企业;督促建立健全购销台账,督促其完善饲料产品进、出、使用台帐,建立饲料质量追溯体系。
严禁销售“三无”饲料产品和拆包、分装饲料。
2.加强对饲料的监管和监测力度。
加大饲料中“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的抽检力度。
认真开展违禁添加物检查检测工作,发现问题严厉查处;严禁使用“三无”饲料产品。
(二)加强兽药环节整治1.重点查处禁用兽药。
严厉查处未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兽药及人用药品、非法企业及合法企业套用或伪造文号的产品、列入农业部兽药质量通报的假劣兽药以及过期、变质失效兽药、擅自改变兽药产品标签和说明书的违规产品,包括改变组方、规格、用法用量、夸大疗效及改变兽药标准等产品、虚假宣传兽药疗效以及违反《兽药广告___办法》的兽药广告。
2.加强兽药使用监管。
积极开展安全用药宣传和培训活动,建立健全用药记录和休药期制度,提升科学安全用药水平。
3.加强兽用抗菌药物整治。
逐步完善执业兽医师制度,促进养殖业在兽医指导下安全用药。
(三)加强养殖环节整治1.加强对规模养殖场(小区)的日常监管和技术指导,监督检查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进货台账记录。
2.严厉打击养殖环节非法添加。
加大“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的抽检力度。
浅谈影响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大众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重视。
本文旨在通过对影响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可行的建议与对策,目的就是希望能够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对策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近年来,国内相继发生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如青县“瘦肉精羊”、三聚氰胺毒奶粉、红心鸭蛋、地沟油、畜禽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等事件,令国人担忧,令世人惧怕,一段时间,人人谈“吃”色变。
一件件怵目惊心的安全事件,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如何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影响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是指畜禽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即无药物残留、无动物疫病、无其他污染的畜禽产品。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涉及畜禽养殖、屠宰加工、产品流通等众多环节,从动物饲养到餐桌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畜禽产品质量不安全[1],影响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1.产地环境影响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中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汽车尾气中的铅、汞、铬等重金属毒物和氟化物、硫化物等非金属毒物的排放,严重影响着动物的生长环境。
部分养殖企业选址不当,距离交通要道或排污企业较近,畜禽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极易造成畜禽活体污染,通过动物性食品的富集作用使人中毒。
2.养殖环节投入品2.1饲料使用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要想养出健康的畜禽,加工出安全的畜禽产品,优质安全的饲料是必不可少的。
不安全的饲料携带了众多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如大豆、小麦、玉米等原材料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存在农药残留超标,在存储过程中由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毒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在畜禽体内慢慢蓄积[2],最终进入人们的餐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有些养殖者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饲料、饲料添加剂,重金属等物资严重超标。
农牧安全生产存在问题及建议
农牧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如下:
1. 生产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和规范,导致生产过程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建议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和规范,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管,确保产品质量。
2. 环境污染:随着农牧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建议加大环保投入,推广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 疾病防治:疾病防治是农牧业生产的难点之一,常常因为防治不及时导致大规模的动物死亡。
建议加强疾病防治工作,定期进行动物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动物。
4. 养殖安全:养殖安全是农牧业生产的重点之一,常常因为管理不善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建议加强养殖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5.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目前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成果转化都还存在不足。
建议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6. 人才培养:农牧业人才短缺是制约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需求。
建议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满足农牧业发展的需求。
7. 市场开拓:农牧业产品的销售市场相对狭窄,制约了农牧业的发展。
建议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开拓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8.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推动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政策支持还存在不足。
建议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政策体系,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上是对农牧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畜牧业养殖动物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养殖动物产品的安全与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畜牧业作为重要的农业领域,如何保障养殖动物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本文将从畜牧业的角度出发,介绍一些关键的安全措施和质量控制方法,以确保消费者能够放心享用健康的养殖动物产品。
一、畜牧业养殖动物产品安全措施养殖动物产品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为了保障养殖动物产品的安全,畜牧业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养殖环境的卫生状况对养殖动物产品的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畜牧业企业应加强畜禽舍的清洁消毒工作,定期清理粪便和杂草,并保持合理湿度和通风。
动物饮水设施也需保持清洁,避免污染。
2. 饲料安全管理饲料直接影响养殖动物产品的质量。
畜牧业企业应严格选用优质饲料,并确保饲料的质量稳定。
在饲料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要防止霉变和异物混入,以确保养殖动物的饮食安全。
3. 动物健康管理养殖动物的健康状况对产品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畜牧业企业应加强动物的防疫工作,定期进行兽医检查和疫苗接种。
对于生病的动物,要及时隔离和治疗,避免疾病传播。
4. 消毒和卫生管理在养殖动物产品的加工过程中,消毒和卫生管理非常重要。
畜牧业企业要加强对养殖场、加工设施以及人员卫生的管理,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产品的安全。
二、畜牧业养殖动物产品质量控制方法除了安全性外,养殖动物产品的质量也是关注的焦点。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畜牧业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方法:1. 优化养殖管理养殖动物的生长环境和管理水平对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畜牧业企业应采用科学的养殖管理方法,合理安排饲养密度,保证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定期检测动物的生长情况,调整饲养方案,并进行必要的营养调整。
2. 严格质量监控养殖动物产品的质量监控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畜牧业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对产品的抽样检验和实地检查,确保产品符合卫生标准和质量要求。
畜产品质量安全小知识一、影响畜产品安全生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 畜产品生产过程中畜禽饲养环境的污染,可造成畜产品的不安全。
生产环境对畜产品的安全生产起决定性作用,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不合理排放和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都会造成畜产品的不安全,因为工业三废中的许多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汞、砷、铅、铬等金属毒物,会直接污染水源、饲草、饲料。
另外,农药、化肥的使用,会在植物性饲料中造成残留。
这些有毒物质就会通过饲草、饲料和饮水等途径进入动物体内,并在动物体内大量蓄积,成为被污染的畜产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2.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影响畜产品安全。
一些饲料加工厂或畜禽养殖场受利益驱动,非法使用违禁药物,如催眠镇静剂、激素等,导致这些药物在畜产品中残留超标。
相当一部分养殖场(户)不遵守药物添加剂的使用规范(如使用量、停药期、注意事项、配伍禁忌等),不按规定落实停药期,或过量添加微量元素,造成畜禽体内大量蓄积,或随粪便排出,危害人体健康和污染环境。
另外,饲料霉变产生的毒素,通过饲料使畜禽致病,也会造成畜产品的不安全。
3. 畜禽生产过程中,生产管理方法和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都会影响畜产品的安全。
畜产品生产者不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不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将造成畜产品中农药、兽药超标。
如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部位等不符合用药规则,在休药期结束前屠宰畜禽,长期超标、滥用兽药,尤其是使用抗生素和激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可降低畜产品质量,危害人体健康。
畜产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较差,使用违禁药品等造成畜产品安全隐患,或缺乏养殖知识长期使用配方不合理或不合格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导致动物体内某些元素超标导致畜产品不安全。
4. 动物生产过程中的药物残留也严重影响畜产品的安全生产。
众所周知,农药和兽药的使用,可促进饲料作物和畜产品的生产,尤其是兽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在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改善畜产品品质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已成为现代畜牧业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汇总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包括:1.畜禽养殖环节养殖环节的安全问题主要关注药物使用,如饲料安全、兽药残留、重金属、霉菌毒素等。
预防控制动物疫病,合理使用兽药,严格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
2.生产加工环节要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保证生产环境清洁、水质、布局、安全卫生的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应保证产品原料的安全,对原料进行严格的检验,生产加工过程应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成品应符合相应的安全、卫生标准。
3.贮存运输环节贮存运输环节应保证产品原料的安全,对成品进行严格的检验,贮存运输过程应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
4.上市销售环节应保证产品原料的安全,对产品进行严格的检验,销售过程应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
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归纳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归纳一、加强投入品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鼓励和引导发展绿色生产。
三、深入推进“瘦肉精”专项整治,建立“瘦肉精”排查抽检、监管、打击惩处等长效机制,严防“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进入养殖环节,杜绝不合格畜产品流入市场。
四、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督促规模养殖场、定点屠宰厂(场)建设和完善养殖、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无缝”衔接,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五、各相关单位、部门要积极引导养殖业发展无公害生产,推行投入品采购与产品销售分开制度,推行“放心牧场”建设,督促规模养殖场、定点屠宰厂(场)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定。
六、各相关单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养殖业主(户)对“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的认识,自觉抵制使用“瘦肉精”,引导养殖业主(户)建立诚信养殖的良好风尚。
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大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大全如下:1.畜禽产品的食物安全:给畜禽提供营养均衡、无污染的饲料,避免饲料里添加违禁药物和重金属物质,确保畜禽的肉、毛皮、羽毛、血液等产品质量安全。
关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动物源性食品是指来源于猪、牛、羊、禽、马属动物、犬、兔、蜜蜂及水产类动物的可供人食用的肉、乳、蛋及制品和副产品。
我国是动物源性食品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
当前,我国动物源性食品不断暴露出一些重大安全隐患,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面临重大挑战。
近几年,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市场暴露出一些重大安全隐患。
2001年以来,广东、浙江、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发生人“瘦肉精”中毒事件。
2007年,河北、山东两省又分别发生“红心鸭蛋”事件和“多宝鱼”事件。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再次暴露了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肉、蛋、奶、水产品及动物制品已成为国民饮食结构的主要食品,但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共识,国家对此也十分重视。
本文就如何解决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归纳如下。
目前,我国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药残留问题目前,我国存在的残留药物主要有氯霉素、链霉素、呋喃唑酮、已烯雌酚、磺胺类、二甲硝咪唑/甲硝咪唑、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四环素类和盐酸克伦特罗等。
其危害作用主要有:1.是毒性作用。
人若长期摄入含有药物残留的动物源性食品,将造成体内药物蓄积,可产生急性、慢性毒性作用,如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残留引起的群体急性中毒事件。
2.是过敏反应。
许多抗生素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具有抗原性,可引起人体过敏反应,严重者可以出现过敏性休克并危机生命。
3.是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三致”作用),药超标,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用。
如苯丙咪唑抗蠕虫药引起细胞染色体突变和致畸胎作用;磺胺二甲嘧啶能诱发人的甲状腺癌;甾体激素(如已烯雌酚)能引起女性早熟、子宫癌和男人女性化特征;氯霉素能阻碍血细胞形成,从而导致人类的白血病;硝基呋喃类、砷制剂以及喹已醇的同类化合物,已被证明具有致癌作用。
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全五篇)第一篇: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是畜牧生产和畜禽产品加工消费大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关乎全民健康,社会发展。
因此,强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对于确保畜产品消费安全,促进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出口贸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畜牧业;畜产品;安全引言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也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我国是畜牧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消费大国。
近年来,随着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我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从瘦肉精、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从注胶牛肉、避孕药鱼到假羊肉[1]。
由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公众对畜产品品质安全的信任危机也给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对畜产品的消费和国际贸易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对此,世界各国纷纷建立起有关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研究和管理的机构,特别是很多西方国家对进口的畜产品检测要求相当苛刻,严重制约了我国畜产品的出口创汇,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门槛的抬高,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畜产品出口创汇的“瓶颈”。
因此,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我国畜牧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
一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1.1 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畜牧业投入品的违规使用饲料安全与畜产品安全密切相关,若要获得优质健康的畜产品,就必须提高饲料品质,保障饲料安全,进而保障养殖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饲料原料及添加剂品种的不断增加,新型原料及生物性热敏性添加剂对加工的特定要求、饲料配方的高保真以及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及能源与成本等诸多因素的考虑,都要求饲料生产者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饲料生产工艺,进行严格的饲料原料筛选。
饲料发生霉变或受到微生物污染,微量元素添加过量引起重金属污染和中毒,饲料原料受到化学性污染等诸多因素都是影响畜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饲料生产者应该具有战略眼光,把饲料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