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物流地理区域共23页
- 格式:ppt
- 大小:2.75 MB
- 文档页数:23
物流公司分拨中心运营管理办法一、目的为进一步规范分拨中心日常管理,完善监督管理体系,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特制订此分拨中心管理办法。
二、范围全公司。
三、适用文件无适用文件。
四、内容,一,分拨中心的类型呾功能定位1、分拨中心分拨中心是指在指定的物流区域内进行零担货物的集散分拨活动的业务组织,它是辐射区域的货流、车流呾信息流的枢纽,是实现区域资源整合、完成客户物流服务要求的核心单位。
分拨中心的作用:,1,实现区域资源整合,达成规模运输效应;,2,满足汽运产品要求,完成客户需求;,3,汽运产品的设计不开发;,4,物流网络的优化。
根据公司以及竞争同行当前的运营结构状况呾发展趋势,全国零担物流运作网络的可抽象如下:第 1 页/ 共 26 页A ACC AA ACCC AC一级分拨中心,以广州汽运中心为代表;二级分拨中心,以杭州、苏州操作部部为代表;区域配送中心,以长沙雨花营业部为代表;区域配送中心,以同乐配送部为代表; C以营业网点,以各营业点为代表2、物流区域物流区域指根据物流地理环境、经济环境、人力资源环境、物流流向等特点而划分的物流网络模块。
目前物流区域可以分为一级物流区域、二级物流区域、三级物流区域。
根据《国务院兰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呾振共规划的通知》规定,全国性物流区域兯有九大区域: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华北物流区域,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东北物流区域,以青岛为中心的山东半岛物流区域,以上海、南京、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区域,以厦门为中心的东南沿海物流区域,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区域,以武汉、郑州为中心的中部物流区域,以西安、兮州、乌鲁木齐为中心的西北物流区域,以重庆、成都、南宁为中心的西南物流区域。
2 第 2 页/ 共 26 页图3区域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东北物流区域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华北物流区域北京、天津包头、呼呾浩特、石家庄、唐山、太原山东半岛物流区域青岛、济南长江三角洲物流区域上海、南京、宁波、杭州东南沿海物流区域厦门福州珠江三角洲物流区域广州、深圳海口西南物流区域重庆、成都、南宁昆明、贵阳中部物流区域郑州、武汉合肥、南昌、长沙西北物流区域西安、兮州、乌鲁木齐西宁、银川、拉萨表1根据公司零担物流网络运作情况,目前物流区域可以分为一级物流区域、二3 第 3 页/ 共 26 页级物流区域、三级物流区域。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发展特点分析摘要: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
这里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
正在长江三角洲快速积聚的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以其特有的活力强有力地推动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据统计资料,2003年1至9月,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四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均已超过1000亿元,同期增幅均超过12%,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9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而这一经济增长高速和高于全国同期增幅3至5个百分点的状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已连续保持了多年。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1 引言传统港口物流实现的是“港到港”的服务,而现代港口物流要求的是“门到门”的服务。
这就要求构筑与港口物流业发展相配套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体系,进一步拓展港口物流业务。
港口群在发挥装卸集装箱船货物的运输功能外,还将参与组织各个物流环节业务活动及彼此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逐步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物流基地。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宁波、苏州港为主,服务于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新一轮的国际物流竞争中,随着世界海运业的船舶向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发展趋势,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 我国的物流发展现状2.1 物流概述2.1.1 物流的概念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回收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客户要求的过程。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
“物流”也可详称为其最终目的是“策略性物流运输”或“策运”。
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一定的加工价值的活动。
第二章测评(B)(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市辖区,是我国的行政区划之一,属县级行政区,受地级市、直辖市管辖,是城市市区的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的发展,政府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来增设市辖区。
有学者将我国城市市辖区的空间结构划分为圈层式、组合式、并排式和独立式等几种基本模式(如下图)。
据此完成1~3题。
1.研究表明,城市市辖区空间结构的演化具有一定规律性,其演化路径可能为( )A.并排式—组合式—圈层式—独立式B.独立式—并排式—组合式—圈层式C.独立式—并排式—圈层式—组合式D.并排式—组合式—独立式—圈层式2.我国东部地区城市较西部地区更易增设市辖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政策支持力度B.交通便利程度C.地形起伏状况D.经济发展水平3.某城市增设新的市辖区后,该城市可能会出现“虚假城镇化”。
“虚假城镇化”是指( )A.市辖区数量多,城镇人口比重大B.市辖区数量多,城镇用地比重大C.市区空间范围大,城镇人口比重小D.市区空间范围小,城镇用地比重小2.D3.C1题,依据材料可知,市辖区是城市市区的组成部分。
城市发展初期,市辖区数量少,范围小,为独立式模式。
随着该地区的发展,市辖区数量增多,开始增设郊区市辖区,形成并排式模式。
随着该地区的继续发展,郊区市辖区转变为中心市辖区,进而演变为组合式,在此基础上演变为更加复杂多样的圈层式模式。
故选B项。
第2题,依据材料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政府会增设市辖区,而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发展更快,为了便于管理,政府会更容易决定增设市辖区。
故选D项。
第3题,某些城市增设新的市辖区后,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少,会出现辖区内的部分农民依然从事第一产业,而没有转变为从事第二、第三产业,致使市区空间范围变大,但是城镇人口比重仍然较低,出现“虚假城镇化”,故选C项。
依据国家发展新格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