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换性》基础知识点

《互换性》基础知识点

《互换性》基础知识点
《互换性》基础知识点

《互换性》基础知识点

一、绪论

1.互换性: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修配就能装到机器上,达到规

定的要求,这样的零件就具有互换性。

2.机械和一起制造中的互换性通常包括几何参数和机械性能的呼唤。

3.互换性的意义:

1)在制造上,为重要零件制造的专业化创造了条件。

2)在经济上,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3)在设计上,能缩短机器设计时间,促进产品的开发。

4)在维修上,可减少修理机器的时间和费用。

4.互换性按互换程度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厂际协作,应采用完全互换法;而厂内

生产的零部件的装配,可以采用不完全互换法。在单件生产的机器中,零、部件的互换

性往往采用不完全互换。

5.优选数系:是一种科学的数值制度,它适用于各种数值的分级。

6.优选数系中,若首位数是1.00,则其余位数是1.6,2.5,4,6.3,10等。

二、公差与配合

1.基本尺寸:设计时给定的尺寸。

2.实际尺寸: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3.最大实体尺寸:孔或轴在尺寸极限范围内,具有材料量最多的状态。

4.最大实体尺寸: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的尺寸。孔的最大实体尺寸为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轴

的最大实体尺寸为轴的最大极限尺寸。

5.最小实体尺寸:孔或轴在尺寸极限范围内,具有材料量最少的状态。

6.最小实体尺寸:在最小实体状态下的尺寸。孔的最小实体尺寸为孔的最大极限尺寸,轴

的最小实体尺寸为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7.尺寸偏差:是指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8.尺寸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即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与

下偏差之差。

9.公差带:在公差带图解中,由代表上偏差和下偏差或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两条

线所限定的区域,成为公差带。

10.在国家标准中,尺寸公差带包括公差带的大小和位置两个参数。

11.基本偏差:是用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当公差带在零线以上时,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当公差带在零线以下时,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

12.配合:基本尺寸相同的结合的孔或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按照相互配合的孔、轴公差带相对位置的不同,配合可分为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度配合三类。

13.国家标准对配合规定有两种基准:基孔制和基轴制。

14.基孔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公差带成形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其基准孔的基本偏差(下偏差)为零。

15.基轴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轴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公差带成形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其基准轴的基本偏差(下偏差)为零。

16.配合公差(间隙公差、过盈公差):是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变动量。它等于最大间隙(过盈)和最小间隙(过盈)之差,也等于相互配合的孔、轴公差之和。

1.标准公差:是国家标准规定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值。由公差等级系数和标

准公差因子来决定。

2.在国家标准中,标准公差的等级为20级。

3.在基准偏差系列图中,对于孔,A-H的基本偏差为EI(下偏差),其绝对值一次减小,J-

ZC(JS除外)的基本偏差为ES(上偏差)。对于轴,a-h的基本偏差为ei(下偏差),其绝对值一次减小,j-zc(j、jsS除外)的基本偏差为es(上偏差)。

1.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20个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28个基本偏差,可得到孔的公差带543种,轴的公差带544种

2.基孔制常用配合有59种,优先配合有13种;基轴制常用配合有47种,优先配合有13种。

1.公差与耦合的选用包括:确定基准制、公差等级与配合种类等。

2.基孔制、基轴制的选择:

1 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基控制。因为加工孔比加工轴要难,可大大减少定值刀具、量具的规格好数量。

2 同一基本尺寸的轴上要装配几个不同配合的零件,应采用基轴制。用冷拉刚作轴,不必对轴加工,也要用基轴制。

3 与标准件配合时,基轴制的选择通常依标准件而定。2

4 为满足特殊需要,允许采用任一孔、轴公差带组成配合。

3.公差等级的合理选择:

1 合理选择公差等级时,要考虑零件的使用要求和制造工艺及成本之间的关系。

2 基本尺寸小于或等于500mm的较高等级配合,标准公差小于或等于IT8,孔比轴低一级配合;标准公差大于或等于IT8或基本尺寸大于或等于500mm的配合,孔与轴采用同级配合.

3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较低的公差等级,即尽量扩大公差值

二、形状公差

1、形位公差:是指单一实际要素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2、形状公差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等。

3、圆度公差带:是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的俩面同心圆的区域。

4、圆柱度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的两轴圆柱面之间区域。

5、平面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年、的两面平行之间的区域。

6、线轮廓度公差带:是包括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

7、面轮廓度带公差带:是包括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的球的两包络面之间的区域。

三、位置公差

1、位置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的方向或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2、根据关联要素对基准的功能要求,位置公差为定向公差、定位公差和跳动公差三类。

3、定向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对准在方向允许的变动全量,公差带的方向是固定的,由基准确定,而基准位置则可在尺寸公差带内浮动。主要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及倾斜度三种。

4、定位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等。

5、定位公差既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误差,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误差。定位公差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误差和形状误差。而形状公差只控制被测要素的形状误差。

6、同轴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且基准轴线同轴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7、对称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且相对于基准中心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区域。

8、在位置公差中,跳动公差分为圆跳动和全跳动。圆跳动又分为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与斜向圆跳动。全跳动又分为径向全跳动和端面全跳动。

9、径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差为公差值,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径向圆跳动误差与圆度误差不同,但有关系,二者的公差带形状相同,都是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但前者的圆心是固定的,在基准轴线;而后者的圆心是浮动的。径向圆跳动误差包含圆度误差,即同一要素是圆度误差不大于其径向圆跳动误差。

10、径向全跳动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值,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径向全跳动误差与圆柱度误差不同,但有关系。二者的公差带形状不同,但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的轴线与基准轴线同轴,而圆柱度公差带的轴线是浮动的,随圆柱度误差的形状而定。径向全跳动是被测圆柱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的综合反映。

11、圆柱度公差与径向圆跳动的比较:圆度公差带:为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的两同心圆的区域。径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差为公差值,且圆心杂器基准轴线上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圆柱形零件的径向跳动误差包含圆度误差。同一要素的圆度误差不大于起径向圆跳动

12、圆柱度公差与径向全跳动公差的比较:圆柱度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径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二者的公差带形状相同,但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的轴线与基准轴线同轴,而圆柱度公差带的轴线是浮动的,随圆柱度误差的形状而定。径向全跳动是被测圆柱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的综合反映。

四、公差原则

1、公差原则:确定尺寸公差和行位公差之间相互关系所遵循的原则称为公差原则。

2、体外作用尺寸:指被测要素在指定长度上,与实际孔体外相接的最大理想轴或与实际轴体外相接的最小理想孔的直径或宽度。

3、体内作用尺寸:指被测要素在指定长度上,与实际孔体内相接的最大理想轴或与实际轴体内相接的最小理想孔的直径或宽度。

4、最大实体实效边界:是指在给定长度上,实际要素处于最大实体状态,且其中心要素的形脱下误差等于给定公差值时的综合极限状态

5、最小实体实效边界:是指在给定长度上,实际要素处于最小实体状态,且其中心要素的形脱下误差等于给定公差值时的综合极限状态

6、理想边界:是指具有一定尺寸大小和正确几何形状的理想包容面,用于综合控制实际要素的尺寸偏差和形位误差。

7.独立原则:是指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是彼此独立相互无关的,并应分别满足要求

8.包容要求:应用于有配合要求,且其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必须严格得到保证的场合。仅用于形状公差

9.最大实体要求:

1)要求实际要素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2)当实际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其形位公差超出图样上给定得公差值

3)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应在最大实体尺寸与最小实体尺寸之间应用:仅用于中心要素,保证装配互换。

10.最小实体要求:

1) 要求实际要素遵守最小实体实效边界

2) 当实际尺寸偏离最小实体尺寸时允许其形位误差超出图样上给定得公差值。

3) 其局部尺寸必须在最大实体尺寸与最小实体尺寸之间。应用:用于中心要素,其目的是保证零件得最小壁厚和设计强度。

11.可逆要求:是一种反补偿要求,当形位诶误差值小于其他给定公差值时,允许其实际尺寸超出极限尺寸。

五、形位公差得选择检测

1.确定形位公差值得方法:主要有类比法和计算法。

2.确定形位公差值总的原则: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得前提下选取最经济的公差值。

3.形位公差值的选择:(类比法)

1)在同一要素上给定的形状公差值要小于位置公差值。如同一平面上,平面度得公差值应小于该平面对基准的平行度公差。

2)圆柱形零件的形位公差值(轴线得直线度除外)一般情况下应小于其尺寸公差值。

3)平行度公差值应小于其相应得距离公差值。

4)考虑加工难易程度的影响,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其公差等级1~2级。

5)形状误差检测原则: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测量坐标值原则、测量特征参数原则、测量跳动原则、控制实效边界原则。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要点知识分享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 要点

第一部分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 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 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 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 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①大于0的数叫正数。 ②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④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⑤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 数轴 ①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②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③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⑤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 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有:正数和0,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有:负数和0) 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⑦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⑧倒数:如果两个数的乘积为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倒数等于其本身的有1和-1 1.3 有理数的大小 ①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点表示的数大。 ②负数小于零,零小于正数,负数小于正数。 ③两个负数的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4 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 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1、用加、减、乘(乘方)、除等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注:单独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代数式的写法:数学与字母相乘时,“×”号省略,数字写在字母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相同字母写成幂的形式;数字与数字相乘时,“×”号不能省略;式中出现除法时,一般写成分数形式。 3、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 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5、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3整式的加减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简称“二同”)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所含字母部分不变,相同字母的指数不变(称为“两不变”) 字母的升降幂排列: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序排列。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反)。 第三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基础会计学必背知识点

《会计基础》复习资料 一、学习目的 切勿依靠押题!从业考试秉求全面考核的原则,考点覆盖全面,另外这是一门新的语言,需 要通篇理解,融会贯通,否则会支离破碎,反倒不易通过。 二、重点提示全书 一级重点章节: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四章会计凭证; 第五章会计账簿; 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第一章总论第 一节会计概述 考点一会计的概念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 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考点二会计的职能1.基本职能:会计核算(首要职能) 和会计监督。 2.会计核算 1)定义:四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记账、 算账、报账; 2)特点:货币量度为主;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监督 1)定义:依据:真实、合法性和合理性、效益性 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2)特点:价值指标;全过程监督 考点三会计对象1.会计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 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2.过程: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 金退出 (1)资金的投入: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 (2)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3)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费(如所得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提取盈余公积不是资金退出企业。

考点四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区分款项和有价证券)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区分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各属于债权还 是债务)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区分理解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概念)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 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考点一会计主体1.会计主体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的空间范围。 2.凡是法人单位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考点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是假定企业将按目前状 态持续经营下去; 2、对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分期计提折旧费用是持续经营的体现; 考点三会计分期1、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持续的、 长短相同的 期间;(会计分期的前提是持续经营、时间范围)2、具体内 容: 1)会计期间:年度、中期(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 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 3)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考点三货币计量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 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三节会计基础 考点一会计基础的种类1.类型: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 制 (1)企业:权责发生制 (2)行政单位会计:收付实现制 (3)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2.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重点:第3章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1. 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势,主要包括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 2. 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 3. 个人企业优点是利润动机明确,决策灵活自由,管理简便直接。弱点是资金有限,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弱。 4. 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5.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6. 生产是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产出是企业获得销售收入的基础 7. 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8. 投入一般可分为可变投入和不便投入。 9. 生产函数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这之间的关系,任何生产函数都以一定时期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条件,当技术水平发生变化时,生产函数也会发生变化。 10. 总产量是指生产出来的用食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11. 平均产量是指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是每单位投入生产的产出 12. 边际产量是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

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伙产出 13. 规模报酬: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照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 14. 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15. 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16. 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17. 成本又称生产费用,是生产过程中企业对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指出。也可以说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支付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 18. 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19. 生产成本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 20. 显成本是指企业购买伙租用的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 21. 隐成本是企业自己拥有并使用的资源的成本。 22. 经济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和经济利润相对的正常利润,通常是指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作为隐成本的一部分计入成本的。所以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

技术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技术经济学 第一章 技术经济活动的四大要素:活动主体、活动目标、实施活动的环境、活动的后果。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机会成本原理、经济效果原理、预见性原理、可比性原理、全局性原理、适用性原理。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确定目标、系统分析、穷举方案、评价方案、决策。 第二章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一节现金流量及分类 1.现金流量及定义 定义:特定经济系统在某一时点发生了使用权或所有权专一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数量。 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①投资利润 ②率通货膨胀率 ③风险因素 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要意义: 资金的时间价值表明,在不同时间点上对投资项目所投入的资金和获得的收益,它们的价值是不同的,为了获得经济效果的正确评价,就必须把不同时间点的资金换算成同一时点上的资金,然后在相同的时间基础上进行比较。 2.现金流量图:大小、方向、时点。 3.影响现金流量的经济活动:投资、筹资、经营。

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就是实际发生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所构成的资金运动。 现金流量=(年销售收入—销售成本)X(1—税率)+年折旧费 利息: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放弃使用资金所获得的补偿)。 利率:在一个计息周期内,所获得的利息额与借贷资金之比。 单利:仅以本金计算利息,所支付的利息与占用资金的时间、本金、利率成正比。 复利:用本金和前期累计利息总额之和进行计息。 第三节资金的时间价值 1.定义:利率大于0时,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本质:资金作为生产要素,再生产、交换、流通和分配的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2.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公式: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在规定的最小计息周期数的计息利率。 名义利率:利息期的实际利率与计息期此说的乘积 第四节等值 资金等值有两点值得注意: ①等值是以特定的利率为前提②在利率相同的情况下, 资金等值与资金数量、资金发生时间、利率三个因素所有关。 第三章经济评价方法 第二节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与其它核算的关系 业务核算:业务活动中各种手续及其产生记录 统计核算:业务活动中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 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业务活动信息 三者关系:PPT 第二章 一会计对象 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客体,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及货币本身。 资金循环: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回到货币资金的运动过程。 资金周转: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 该过程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考察:PPT 1、资金进入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发行股票或债券、借款)取得资金。 2、资金的循环周转:表现为供应、生产、销售过程. 3、资金退出企业:经营过程或资金循环周转完成时, 交纳所得税、分派盈利、偿还借款等形式而退出企业。 二会计要素 概念: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内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格考试]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打印版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个人收入,3产品价格,4替代品价格,5互补品价格,6预期,7其他因素。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总和。 1产品价格,2生产成本,3生产技术,4预期,5相关产品价格,6其他因素。供给曲线: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在我国,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在我国,保护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由于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保护价格只宜在少数产品上实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价格和需求量呈相反方向变化的,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1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叫需求单一弹性,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叫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1替代品数量和相近程度,2商品的重要性,3商品用途的多少,4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凡是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都可以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则称为“必需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变化总是同方向的。 1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2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3供给弹性还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4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要点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要点

第一部分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 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 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 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 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16、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17、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销售收入。 18、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整理教学内容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整理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复习资料

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复习资料 1.基本运算: 实数可实现的基本运算有加、减、乘、除、平方等,对非负数还可以进行开方运算。 实数加、减、乘、除除数不为零、平方后结果还是实数。 任何实数都可以开奇次方,结果仍是实数,只有非负实数,才能开偶次方其结果还是 实数。 有理数范围内的运算律、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适用: 交换律:a+b=b+a , ab=ba 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b+ac 2.实数的相反数: 实数的相反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相反数的意义相同。 实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它们的和为零,我们就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实数a的相反数是-a,a和-a在数轴上到原点0的距离相等。 3.实数的绝对值: 实数的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意义相同。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 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实数a的绝对值是:|a| ①a为正数时,|a|=a不变 ②a为0时, |a|=0 ③a为负数时,|a|= a为a的相反数 任何数的绝对值都大于或等于0,因为距离没有负的。 4实数的倒数: 实数的倒数与有理数的倒数一样,如果a表示一个非零的实数,那么实数a的倒数是:1/a a≠0

方法一:检查基本概念 一棵大树的精华就在于它的根基,大树的根部为整个树干和枝叶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 补给,就像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是同学们检查时最容易忽视的一样,因此大家一定要重 视基本概念,为什么数学基本概念在大家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占了那么重要的位置呢?因为 很多时候同学们在解题时极易发生小错误而自己却检查数次也发现不了,所以,要想数学 提分,那么做完试卷第一步,在检查基本题时,我们要仔细读题,回到概念的定义中去, 对症下药。 方法二:对称检验 对称的条件势必导致结论的对称,利用这种对称原理可以对答案进行快速检验。学习 数学要多找方法,不仅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还要善于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这样才能快速进行数学提分。 方法三:不变量检验 某些数学问题在变化、变形过程中,其中有的量保持不变,如图形的平移、旋转、翻 折时,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基本量也不变。利用这种变化过程中的不变量,可以直接 验证某些答案的正确性。 方法四:特殊情形检验 从普遍情况来看,想要在短期内实现数学提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学习过程其中 会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题型,其实,问题的特殊情况往往比一般情况更易解决,因此通过 特殊值、特例来检验答案是非常快捷的方法。 方法五:答案逆推法 相信这种方法很多学生都会,在求出题目的答案后,可将答案重新代回题目中,检验 题目的条件是否还成立。但是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要想想有没有可能存在多解的情形。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检查的次数与效率,又想避免枯燥的重复,就需要一题多解去检验。 一道题,使用原来的方法去做,固然也能发现错误,但是人都是有惯性思维的,很容 易就忽视了一些小的错误。 如果在检查时,我们都尽量去想一些新的方法,那样,一来可以检查答案的对错,二 来可以减少机械性重复产生的枯燥感,三来思考新的解法也是锻炼思维的一种手段,四来 能将试卷中的题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措施。 此外,直接检查作为最基础的方法,要重视技巧直接检验法就是围绕原来的解题方法,针对求解的过程及相关结论进行核对、查校、验算。为配合检查,首先应正确使用草稿纸。

经济学基础相关知识点知识讲解

经济学基础 名词解释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1、资源的稀缺性 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2、市场经济 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3、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4、宏观经济学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 5、经济学 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第二章供给与需求 1、需求量 买者在给定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物品的数量. 2、供给量 卖者在给定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某种物品的数量. 3、均衡价格 当商品达到供求均衡时所对应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 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5、供给价格弹性 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 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2.无差异曲线 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4、预算线

在消费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5、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货币额和实际支付的货币额之间的差额.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分析 1、等产量曲线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2、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3、等成本线 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4、企业生产的隐成本 企业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5、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 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成本. 第五章市场理论 1、边际收益 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益的增加量. 2、垄断竞争 由许多生产和销售相似而不同的产品的企业所组成的市场结构. 3、寡头市场 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组织. 4、不完全竞争市场 泛指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第八章宏观经济主要变量及其衡量 1、国内生产总值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国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动的市场价值. 2、名义GDP 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实际GDP 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4、GDP折算数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5、通货膨胀 一国价格水平持续而普遍的上涨. 6、失业率 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2016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重要)-会计基础知识必背重点

会计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总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本节主要内容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 实物计量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 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 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 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 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 ?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 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 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二)会计目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最全)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3.0表示的意义 ⑴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0表示一个确切的量。如:0℃以及有些题目中的基准,比如以海平面为基准,则0米就表示海平面。 1.2 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 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3,整数也能化成分数,也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⑴按有理数的意义分类⑵按正、负来分 正整数正整数 整数 0 正有理数 负整数正分数 有理数有理数 0 (0不能忽视) 正分数负整数 分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负分数 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 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 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 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

会计基础知识必备

1、会计六大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2、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一定时日的财务状况,对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反映,是构造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也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是会计的基本等式也是恒等式。) 资产=权益(权益分为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收入—费用(反映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对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反映,是构造利润表的理论基础。)3、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 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损益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所得税费用(期间费用:销售、管理、财务费用)

费用、成本类账户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结构类相同,即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余额一般为0,若有余额在借方。 收入类账户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相同,即贷方增加,借方减少,余额一般为0,若有余额在贷方。 应交税费属负债类且为流动负债(含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为损益类 4、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未达账项有四种情况: (1)企业已收银行未收;(2)企业已付银行未付;(3)银行已收企业未收;(4)银行已付企业未付。 企业和银行双方都在各自金额的基础上加(或减)对方已记账,自己尚未记账的未达账项(包括增加额和减少额)。 5、错账更正法 (1)划线更正法-账簿记错; (2)红字更正法-记账凭证(科目写错、金额写大)(3)补充登记法-记账凭证(金额写小)(蓝黑色笔)。*登账后,记账凭证无误纯属登记时文字或数字上的错误可采用划线更正法更正。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章节重点考点总结 版

第市场含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一需求决定 ①消费者的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反方向④替代品的价格正方向 ⑤互补品的价格部因素 反方向⑥预期⑦其他因素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分 需求变动:由于收入和消费者偏好因素的变化引起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第一章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价格的关系经市场含义 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济市供给决定①产品价格正方向②生产成本反方向③生产技术④预期学因素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场基供给变动: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础需 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 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关系求含义目的影响 后果措施均衡供最高限价在均衡价格之下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生产成本 市场短缺变相涨价行政措施价格保护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上 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产业市场过剩变相降价政府收购给公式 ①点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小场合需求量无穷小 ②弧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大场合均需求价格弹①Ed>1 销售收入与价格高档品反方向②Ed<1 销售收入与价格必需品同方向③基本类型衡性 Ed1 不变影响因素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价弹 需求交叉弹定义 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格性性基本类型①Ed>0替代品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②Ed<0 互补品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③Ed0无关系需求收入弹基本①E1 ②E>1高档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③E<1 必需品即需求数性类型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④E0 ⑤E<0 低档品供给价格弹基本类型 ①E1 ②E>1 ③E<1 ④E0 ⑤E∞ 性影响因素①时间是首要因素 ②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③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效用基数效用 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区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两者 是否可加理论序数效用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区别总消费者偏好 ①完备性A>B;A<B;AB②可传递性A>B;B>C;所以A>C③多而不是少多多益善无差异第二章含义消费者偏好是无差异的 是一条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曲线特征 ①离原点越远,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②任意两条不能相交③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绝对值)消影响因素 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的条件预算线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预算费约束变动特性者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 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行消费者均衡 1、满足效用最大化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点 2、效用最大化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理 在名义收入不变时,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均衡和收入效应论 ①正常品,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②低档品,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代数式(基础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代数式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已知整式P=x2+x﹣1,Q=x2﹣x+1,R=﹣x2+x+1,若一个次数不高于二次的整式可以表示为aP+bQ+cR(其中a,b,c为常数).则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①若a≠0,b=c=0,则称该整式为P类整式; ②若a≠0,b≠0,c=0,则称该整式为PQ类整式; ③若a≠0,b≠0,c≠0.则称该整式为PQR类整式; (1)模仿上面的分类方式,请给出R类整式和QR类整式的定义,若,则称该整式为“R类整式”,若,则称该整式为“QR类整式”; (2)说明整式x2﹣5x+5为“PQ类整式; (3)x2+x+1是哪一类整式?说明理由. 【答案】(1)解:若a=b=0,c≠0,则称该整式为“R类整式”. 若a=0,b≠0,c≠0,则称该整式为“QR类整式”. 故答案是:a=b=0,c≠0;a=0,b≠0,c≠0 (2)解:因为﹣2P+3Q=﹣2(x2+x﹣1)+3(x2﹣x+1) =﹣2x2﹣2x+2+3x2﹣3x+3=x2﹣5x+5. 即x2﹣5x+5=﹣2P+3Q,所以x2﹣5x+5是“PQ类整式” (3)解:∵x2+x+1=(x2+x﹣1)+(x2﹣x+1)+(﹣x2+x+1), ∴该整式为PQR类整式.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条件,可得若a=b=0,c≠0,则称该整式为“R类整式”;若a=0,b≠0,c≠0,则称该整式为“QR类整式”. (2)根据"PQ类整式"定义,由x2﹣5x+5=﹣2(x2+x﹣1)+3(x2﹣x+1) = ﹣2P+3Q,据此求出结论. (3)由x2+x+1=(x2+x﹣1)+(x2﹣x+1)+(﹣x2+x+1)= PQR,据此判断即可. 2.如图 (1)2020年9月的日历如图1所示,用1×3的长方形框出3个数.如果任意圈出一横行左右相邻的三个数,设最小的数为x,用含x的式子表示这三个数的和为________;如果任意圈出一竖列上下相邻的三个数,设最小的数为y,用含y的式子表示这三个数的和为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