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置管前评估
- 格式:ppt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38
浅谈PICC置管前评估的重要性PICC(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PICC置管也日益增多,它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安全性高等有点。
那PICC到底适应于哪些人群?作为护理人员我们该如何评估?1、评估患者是否有PICC置管的需要:主动评估治疗相关因素,需要中心静脉置管:A、渗透压>500,B、PH值<5或者PH值>9,C、有内膜损伤。
2、PICC适应征及禁忌征A、PICC适应征:需要以时间输液的患者,缺乏外周静脉通路倾向者,有锁骨下或改内静脉穿刺禁忌征的患者,输液刺激性药物(如多巴胺、万古霉素、环丙沙星)输入高渗透压或粘稠性液体(如TPN、甘露醇、葡萄糖酸钙等),需要反复输血或血制品,或反复采血者,需要大量补液,输液泵或压刀输液,药物类繁杂多者。
B、PICC禁忌征:无合适的穿刺血管,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
置管侧肢体有外伤史、放射治疗使,静脉血栓形成史。
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后的肢体,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确诊患者或疑似对器材的材质过敏。
确诊或疑似导管相关性感染、菌血症、败血症。
凝血功能障碍者,血液透析能力相对禁忌征。
3、医学伦理准则:有益—做得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心理安慰。
无害—没有害处,自主—患者有自己做出决定的权利,及时、准确、清晰的交流共享信息,获得知情同意书。
公正:人人平等。
4、置管与知情同意医生向病人和家属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沟通的内容包括:手术的名称,为什么要进行PICC置管术,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意外,如果不进行PICC置管术的后果。
5、病人的评估评估病人的病情:皮肤情况、年龄、疾病状况(如骨髓炎、肺炎、心内膜炎、艾滋病等),压力、营养不良、心理因素,受教育情况以及病人身体状况及疾病有可能复杂输液治疗。
picc置管前评估内容1. 患者的血管状况:评估患者的血管状况,包括有无狭窄、血栓形成、静脉炎症等情况。
这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和医学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进行评估。
2. 患者的皮肤状况: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包括有无红肿、破损、感染等情况。
这可以通过视觉检查和触觉检查进行评估。
3. 患者的疼痛水平:评估患者的疼痛水平,包括有无疼痛或不适感。
可以使用疼痛量表,如数字评分量表或面部表情评分量表来评估疼痛水平。
4. 患者的感染风险:评估患者的感染风险,包括有无免疫功能低下、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药物等情况。
这可以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进行实验室检查,如白细胞计数来评估。
5. 患者的血流需求:评估患者的血流需求,包括有无液体输注需求、药物输注需求等。
这可以通过评估患者的当前情况和医嘱进行评估。
6. 患者的预期使用期限:评估患者的预期使用期限,包括有无长期置管需求或短期置管需求。
这可以通过与医疗团队和患者进行讨论来确定。
7. 患者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水平:评估患者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水平,包括有无需求进行常规活动或特殊活动。
这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谈和观察来评估。
8. 患者的个人偏好和需求:评估患者的个人偏好和需求,包括有无对置管的偏好、对置管位置的偏好、对置管固定方式的偏好等。
这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和讨论来确定。
9. 患者的应急情况处理能力:评估患者的应急情况处理能力,包括有无需要教育和指导的情况。
这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谈和观察来评估。
10. 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有无焦虑、抑郁或其他心理状况。
这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谈和使用相应评估工具来评估。
picc置管前评估内容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经皮穿刺插管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输液、输血、化疗等治疗过程中。
然而,在进行PICC置管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评估工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置管的顺利进行。
进行PICC置管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
血管的直径和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置管的成功率和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评估血管的直径可以通过超声技术进行测量,一般来说,血管直径在3mm 以上较为适合进行PICC置管。
此外,还需要评估血管的健康情况,如有无血栓、狭窄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影响到置管的顺利进行。
还需要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
PICC置管需要经过皮肤,因此,评估皮肤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需要检查皮肤是否有感染、炎症等问题,如有发现,需要及时处理。
此外,还需要评估皮肤的弹性和适合置管的部位,一般来说,静脉丰富、皮肤光滑的部位较为适合进行PICC置管。
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
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状况、过敏史等。
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判断是否适合进行PICC置管。
如患者有明显的全身疾病、感染等问题,可能会增加置管的风险,需要谨慎评估。
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血液检查指标。
血液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液凝固功能、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判断患者的出血风险。
如果患者有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会增加置管后的出血风险,需要谨慎评估。
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和配合程度。
PICC置管需要患者的配合和合作,因此,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和配合程度对置管的顺利进行有重要影响。
如患者有明显的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到置管的进行,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
PICC置管前的评估工作非常重要。
通过对血管、皮肤、全身情况、血液检查指标以及心理状况和配合程度的评估,可以确保置管的顺利进行,并减少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
在进行评估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置管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
PICC置管前评估的研究进展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广泛应用在长期静脉营养、化疗、抗生素治疗等领域,为患者静脉输液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通道[1-2]。
PICC置管属于侵入性的有创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不可预测的风险,全面、系统的规范评估是预防风险的必要条件[2-3]。
本文阐述了 PICC置管前评估意义及内容,展示PICC置管前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国内的评估现状,以期为PICC置管的临床实践提供信息。
PICC置管前评估意义及内容1.置管前评估的意义PICC置管前评估作为PICC留置的第一步关系到后续穿刺、置管、使用和维护等多个环节[4]。
置管前评估的意义首先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放置PICC; 其次对于适合放置PICC 的患者,决定选择何种PICC 导管、选择何处进行穿刺、是否需要借助超声辅助设备等一系列具体问题;而且还可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规避因评估不全导致的相关并发症[5]。
2.置管前评估内容2.1禁忌证和适应症的评估王建荣主编[6]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明确了PICC置管的适应症和禁忌证。
通过评估患者治疗方案、药物性质等是否符合适应证。
置管前对患者是否存禁忌证进行准确地评估,能够筛查不合适位置管的患者,并给予正确处置,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7]。
2.2风险因素评估风险因素的评估是对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支持系统、患者的意愿、认知与配合、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和置管通路、导管材料、麻醉药是否过敏等[6-10]。
美国INS的2011版《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关于导管相关的静脉血栓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在中心血管装置置入前,护士应对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10]。
PICC置管前评估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国内的评估现状1.国外置管前评估的研究状况国外有成熟的临床实践指南,美国 INS 在循证研究基础上,听取多学科权威的意见,制定了PICC实践标准。
该标准全国统一,定期改版,不断更新[11] 。
PICC导管的置管与护理一、PICC导管的置管1.患者评估:在进行PICC导管置管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评估静脉条件、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止血功能及过敏反应等。
确保患者适合进行PICC导管置管。
2.适当位置选取:一般选取患者上肢的桡动脉、尺动脉等静脉,适当位置选取有助于提高导管置管成功率。
3.消毒与铺巾:进行导管置管前,需要进行适当消毒,一般采用七步洗手法进行手部消毒,同时清洁导管插入部位。
4.局部麻醉:在进行PICC导管置管前,需要进行局部麻醉,常用的局部麻醉有局部应用的麻醉药物或者冰敷等。
5.导管插入:选择适当大小的导管,插入至预定的静脉部位,注意插入角度,插入后确保导管固定。
6.X线定位:在插入导管后,进行X光检查,以确保导管的位置正确。
7.导管封口:确认导管位置正确后,进行导管封口,防止感染。
导管封口可以使用屏障膜、封口质或者进行结扎等方式。
二、PICC导管的护理1.导管口可视化:将导管口(例如透明贴纸等)展示在患者与护士面前,以便随时观察导管口情况。
2.导管周围皮肤护理:导管周围皮肤需要保持干燥清洁,每天进行皮肤护理,可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洁或者其他适用的皮肤消毒剂。
3.导管固定:为防止导管脱落,导管需要固定在患者身体适当位置,一般使用导管固定贴或者固定带等方式进行固定。
4.导管位置检查:通过观察导管插入长度或者使用X光等方式进行导管位置检查,确保导管尖端的位置正确。
5.导管通畅与冲洗:导管通畅检查是导管护理的重要一环,每天需按规定操作,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保持导管畅通。
6.导管功能监测:监测导管的吸血试验以及滞留血的样本采集等,以确保导管的功能正常。
7.导管感染风险评估与预防:通过密切观测导管周围皮肤是否红肿、温度升高、疼痛等,评估导管是否感染风险增加,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8.导管拔除:当患者不再需要PICC导管时,需要按照规定操作进行拔管,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就是PICC导管的置管与护理的具体内容,通过遵循切实可行的操作步骤和严格的操作要求,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PICC导管的置管成功率和护理效果,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及维护流程一、评估:1.评估患者病情、血管条件、意识状态、治疗需求、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
2.了解既往静脉穿刺史、有无相应静脉的损伤及穿刺侧肢体功能状况。
3.了解过敏史、用药史及是否安装起搏器。
4向患者说明目的及配合事项,询问是否大小便。
5.置管前生化检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血脂、白细胞、血糖等。
6.确认置管医嘱及患者签署置管同意书。
二、操作前准备:1.环境清洁,光线充足,保证病人舒适,安全。
2.洗手,戴口罩。
三、物品准备:1.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速干手消毒剂,75%酒精、碘伏、PICC导管1根、PICC穿刺包1个(内含无菌无粉手套2付、治疗巾1个、一次性无菌手术衣、孔巾1个、皮尺1把、止血带1根、方纱5块、手术剪1把、棉球6个、一次性垫巾1个、无菌输液贴3条)、10ml注射器2支,20ml注射器1支,正压接头一个,无菌透明敷贴1个,生理盐水250ml或按需备稀释肝素盐水100ml。
3.根据需要准备:弹力绷带、2%利多卡因、1ml注射器1支。
四、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正确核对患者,2.选择静脉。
2.1在预期穿刺部位10cm以上扎止血带;2.2根据病人静脉情况,首选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最后为头静脉;2.3穿刺点的选择:肘窝下2横指或前臂肘上;2.4松开止血带。
3.测量定位:病人平卧,术侧手臂外展90°,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间隙的距离。
测量双侧上臂臂围。
记录。
4.洗手。
5.1打开PICC穿刺包,.戴无菌手套;5.2 铺无菌巾于手臂下;5.3穿刺点皮肤消毒:5.3.1酒精及碘伏棉球各消毒3遍,螺旋式消毒皮肤,消毒范围穿刺点上下各不小于10厘米左右至臂缘,消毒时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使用或者整臂消毒。
待干2min。
6.脱手套、洗手.7.穿无菌手术衣(助手协助),戴第二副无菌手套,用生理盐水冲洗手套,用干纱布擦干。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年龄、血管条件、意识状态、治疗需求、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
2.评估穿刺点局部情况有无红肿渗出。
3.评估导管位置、导管刻度、导管内回血情况,测量双侧上臂臂围。
4.评估按压穿刺部位是否有静脉炎发生。
观察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
5.观察静脉走向是否有条索状改变。
(二)成人PICC维护。
(1)记录导管刻度、贴膜更换时间、置管时间,测量双侧上臂臂围并与置管前对照。
(2)输液接头每周更换1次,如输注血液或胃肠外营养液,需24h更换1次。
(3)冲、封管遵循SASH原则:S-生理盐水;A-药物注射;S-生理盐水;H-肝素盐水(若禁用肝素者,则实施SAS原则),根据药液选择适当的溶液脉冲式冲洗导管,每8h冲管1次;输注脂肪乳、输血等粘稠液体后,用生理盐水10~20m1脉冲正压冲管后,再输其他液体;封管时使用10~100U∕m1肝素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封管液量应2倍于导管+附加装置容积。
(4)更换敷料时,由导管远心端向近心端除去无菌透明敷料,戴无菌手套,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先用乙醇清洁,待干后,再用碘伏消毒3遍,或选择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面积应大于敷料面积。
(5)无菌透明敷料无张力粘贴固定;注明贴无菌敷料的日期、时间、置管深度和操作者。
(6)记录穿刺部位情况及更换敷料的日期、时间。
(三)新生儿PICe维护。
(1)输液前抽回血,见回血后再抽取生理盐水2m1脉冲式正压冲管,连接输液器。
(2)输液结束给予生理盐水2m1脉冲式冲管后给予10U∕m1肝素盐水1~2πι1正压封管。
(3)间断给药,每次给药后用2m1生理盐水冲管。
(4)输注脂肪乳期间,每6〜8h用生理盐水1〜2m1正压冲管1次。
(四)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置入P1CC的目的、方法、配合要点。
2.指导患者留置PICC期间穿刺部位防水、防牵拉等注意事项。
PICC的置管前的评估及维护PICC的置管前的评估及维护PICC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外周静脉置⼊导管,并将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的⽅法。
(⼀)PICC适应症、并发症及优越性适应症:1、需要长期静脉输液(连续7天以上)的患者2、缺乏外周静脉通路倾向的患者3、有锁⾻下或颈内静脉插管禁忌症的患者4、需要输注⾼渗或⾼浓度药液(如TPN、脂肪乳、氨基酸等)5、需要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物等患者6、20-30周的早产⼉(极低体重⼉⼩于1.5KG)营养⽀持治疗7、需要反复输⾎或⾎制品,或反复采⾎的患者8、家庭病床的患者禁忌症:1、双上臂已知有⾎栓形成、梗阻、畸形者2、患者有明显上腔静脉压迫症者3、有严重的出⾎及全⾝感染(败⾎症、菌⾎症)4、预置管⾎管有放疗史、⾻折史、⾎管外科⼿术史者5、近期患侧乳腺患者切除术后,上臂肿胀者6、已知或怀疑患者对导管材料或消毒剂过敏7、肘部外周静脉⾎管⾛向不清或⾎管未触及者(⽆超声技术辅助时)8、病⼈的顺应性差优越性:1、极⼤地减少了频繁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2、导管不易脱出、液体流速不受患者体位影响。
3、避免刺激性药物对静脉的影响和破坏。
4、保留时间长:推荐时间为⼀年。
5、操作相对简单,可由护⼠床旁插管。
6、相⽐其他中⼼静脉导管并发症发⽣率低。
(⼆)置管前评估评估重要性:确保置管成功率;降低护理纠纷;保证良好的依从性。
?评估的内容:治疗⽅案的评估;病⼈情况的评估;输液治疗的最佳实践。
1、治疗评估:治疗性质、⽬的、速度、药液性质等(1)化疗药物对外周⾎管的副作⽤:刺激性⼤,可致化学性静脉炎和静脉周围炎,药液外漏可致组织损伤、坏死。
化疗药物外渗临床表现:渗漏部位⽪肤红、肿、⽪下硬结、疼痛,重者出现⽪肤及⽪下组织坏死,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甚⾄侵及肌腱。
化疗外渗常见刺激性药物:青霉素、头孢菌素、阿昔洛韦、苯丙巴⽐妥、多巴胺、氯化钾、⽢露醇、脂肪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