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5
心中有你,让我半命题作文讲解心中有你,让我学会珍惜。
雨点儿打在窗户上,滴滴答答的,听着就让人心里舒坦。
这时候,我就想起你来了,想起那些和你一起度过的时光。
真的,有你
在身边,就像有了一盏灯,照亮了我人生的路,也让我学会了珍惜。
心中有你,让我知道啥是感恩。
每次我需要帮忙的时候,你都是第一个冲过来的。
给我擦眼泪,还笑得那么灿烂。
说真的,你的笑容是我一天中最期待的。
因为你,我学会了感恩,感恩这世界的美好,也感恩咱们能相遇。
心中有你,我学会了硬气。
生活嘛,总是会有那么些不如意。
但每次我遇到困难,你总是
在我身后默默支持我。
你告诉我,要坚强,要勇敢。
现在,我真的
变得更强了,不再怕任何困难。
心中有你,每个瞬间都变珍贵。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们已经走了这么远。
那些和你在一起的时光,就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回放。
我学会了珍惜,珍惜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刻,那些回忆,真的是无价之宝。
心中有你,生活都变得有味道。
以前,我总觉得生活挺无聊的。
但自从你走进我的生活,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你让我看到生活的美好,告诉我要用心去感受,去欣赏。
现在,我真的觉得生活好有趣,每一天都充满了色彩。
牵动我的情思半命题作文讲解牵动我的情思?说实话,这个题目听上去有点悬乎,不过没关系,我来聊聊这事儿。
话说,每个人都有那么几个“情思”,牵动咱们内心的小弦子,今天就让我带你们一起走一遭。
先说说我的好朋友小李吧。
他那天突然给我打电话,说要请我吃饭。
我还以为他要庆祝什么大事,结果人家告诉我,他就是觉得自己有点儿无聊,想跟我聊聊天。
哎,这小李,真是个有趣的人。
我们俩在餐馆里吃着饭,他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玩具车,摆在桌子上,认真地跟我说:“你知道吗,这个玩具车是我上小学时最喜欢的东西,每次看到它,我都会想起小时候的那些傻事。
”我当时笑了,“你这小玩具车,真有魔力啊!它怎么牵动你的情思呢?”小李笑得一脸幸福:“哎,你懂的,我这玩具车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快乐时光,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日子。
”我们俩一边聊着,一边吃着。
说实话,那个玩具车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童年的回忆,还让我意识到,情思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一点小物件,就能把过去的时光牵引出来。
然后我想到了我的另一位好朋友小张。
小张是个非常爱看书的人,他的书架上简直可以开个书店。
有一天,他突然跟我说:“你知道吗,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它让我想起了高中时的一位老师,她是我人生中的重要人物。
”“哟,小张,你怎么突然聊起老师了?”我好奇地问。
小张眼神里闪烁着一丝怀念:“那位老师总是鼓励我,不管我做什么事,她都会支持我。
每当我读到这本书里那些激励人心的句子时,就会想到她的教诲。
”这时候,我突然有点明白了,情思不仅仅是对某个物品的眷恋,更是对某个人、某段经历的感怀。
像小李那样的玩具车,像小张那样的书籍,其实都是情思的载体。
它们把我们过去的经历、感情拉扯出来,让我们重温那些美好时光。
有时候,我也会被一些东西牵动情思。
比如我家那只老猫,每次看到它趴在窗台上晒太阳,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家里的一切,妈妈做的饭、爸爸讲的笑话、还有那些无忧的日子。
它们就像一根根隐形的线,把过去的美好牢牢地系在了现在。
我慢慢读懂了你半命题作文一、出题思路。
1. 主题贴合生活。
2. 容易引发情感共鸣。
大多数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找到与父亲相处的点滴,这些点滴无论是严厉的教导、默默的付出还是深沉的关怀,都能成为写作的素材,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有话可说。
3. 具有一定的思考深度。
“慢慢读懂”这个词要求学生不仅仅是描述父爱,还要写出对父爱的一个认知过程。
这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回顾自己成长过程中对父亲情感和理解的变化,从最初的不理解或者懵懂,到逐渐地体会到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二、作文解析。
1. 开头。
可以通过回忆小时候对父亲的初步印象来引入。
例如,“小时候,父亲在我眼中总是那么严厉,他皱起的眉头和严肃的表情常常让我害怕得不敢靠近,那时候,我觉得父亲是一座冰冷的山峰,难以亲近。
”这样的开头通过对比现在对父亲的理解,为后文写读懂父爱的过程做铺垫。
2. 中间。
选取具体事例来阐述读懂父爱的过程。
事例一:可以写父亲对自己学习上的严格要求。
“记得那次考试,我考得很不理想,满心以为会受到父亲的责骂。
可是父亲却默默地坐在我身边,和我一起分析错题,他那专注的眼神和耐心的讲解,让我第一次感觉到他严厉背后的期望,原来他是希望我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事例二:描写父亲默默的付出。
“有一次我生病,半夜高烧不退,迷迷糊糊中我看到父亲匆忙的身影。
他背着我去医院,在医院的长椅上,他紧紧握着我的手,一夜未眠。
那一夜,我看到了父亲平时隐藏在坚强外表下的担忧和关爱,他的爱如同深夜里的明灯,温暖而安心。
”3. 结尾。
总结自己对父爱的理解,升华主题。
“如今,我慢慢读懂了父爱,它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隐藏在生活点滴中的默默守护。
它像一杯浓茶,初尝苦涩,回味却满是甘甜。
父亲用他独特的方式,陪伴我成长,他的爱将永远是我生命中最坚实的依靠。
”一、出题思路。
1. 教材联系。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有涉及到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对大自然的探索也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心中有你,让我半命题作文讲解心中有你,让我活得更带劲儿!
哈哈,今天天气真不错,就像我的心情一样晴朗。
为啥这么开心?因为心里有你啊!一想到你,我就感觉整个世界都亮了,跟打
了鸡血似的。
走在大街上,看到人们忙忙碌碌的,我突然就想起了你。
你总
是那么淡定,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保持冷静。
跟你在一起,我也学会
了遇事不慌张,从容面对。
到了晚上,城市的霓虹灯一闪一闪的,真漂亮。
这时候,我就
会想起你的眼睛,比星星还亮,比灯光还迷人。
一想到你,我的心
里就暖洋洋的,仿佛有个小火炉在烧。
遇到困难时,我就告诉自己,“怕啥,有他在呢!”一想到你
给我的支持和鼓励,我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你就像我的守护神,总能在我需要的时候出现。
开心的时候,我就特别想跟你分享我的快乐。
你的笑声总是那
么好听,一听到你的笑声,我就觉得整个世界都美好了。
跟你在一起,快乐总是翻倍的。
总之,心中有你,我就觉得生活特别有意思。
你就像调味料一样,让我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嘿嘿,有你在,我怎么可能不快乐呢!。
高考命题作文题目:以“走进__”为题的半命题作文范文赏析一、走进大自然走进大自然,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世界。
大自然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恩赐,也承载着人类的希望。
当我走进大自然时,我感受到了它的美好与伟大。
我走进大自然的第一站是森林。
在森林里,我闻到了芬芳的土壤味道,听到了悦耳的鸟鸣声。
我看到了参天的大树,它们生机勃勃地生长着,给人们提供了宽阔的荫蔽之地。
我惊喜地发现,在森林最深处,隐藏者许多稀有的植物和动物,它们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接着,我走进了大海。
大海壮阔浩渺,一望无际。
我看到了海水的波涛汹涌,感受到了她的无穷魅力。
大海中的生物也是多姿多彩,比如海豚、鲸鱼等,它们是大自然的瑰宝。
在海边散步时,我还看到了一些人在沙滩上捡拾垃圾,这让我更加感慨大自然的脆弱,也让我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最后,我走进了高山。
高山云雾缭绕,气温骤降,给人一种清凉幽静的感觉。
我看到了高山上那些坚韧不拔的植物,它们凭借着坚强的意志,不怕苦寒,一步一步地生长着。
在高山顶峰上,我俯瞰着群山连绵,无边无际,这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无限。
走进大自然,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的体验和认识。
大自然就是我们的母亲,我们需要呵护她、爱护她。
让我们一起行动,保护大自然,让它永远美丽。
二、走进历史走进历史,仿佛穿越了时空,踏入了过去的世界。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我们的过去,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和展望未来。
当我走进历史时,我感受到了它的深远与博大。
我走进历史的第一站是博物馆。
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许多古老的文物和艺术品,它们是过去时代的见证者。
我看到了先辈们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也看到了历史的沧桑和血泪。
通过观看展品和听讲解,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历史的背后。
历史从来都不是单纯的事实的堆砌,而是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和情感。
接着,我走进了古老的城市。
城市是历史的烙印,它们承载着岁月的沉淀和文明的传承。
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听到了悠久的钟声。
什么的童年半命题五年级作文讲解《什么的童年半命题五年级作文讲解》同学们,当我们看到“什么的童年”这样的半命题作文时,不要害怕,其实很简单哟!咱们得想一想,在“什么的”这个地方,要填上一个能形容咱们童年特点的词语。
比如说“快乐的童年”“有趣的童年”“难忘的童年”等等。
然后呢,在写作文的时候,咱们要通过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为什么童年是这样的。
比如说,如果写“快乐的童年”,那就讲讲那些让你笑得合不拢嘴的游戏,或者是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开心时刻。
还有哦,段落之间过渡要自然,别一下子从这件事跳到那件事,让人摸不着头脑。
好啦,同学们,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出精彩的作文!《快乐的童年》我的童年就像一个装满糖果的罐子,甜甜的,充满了快乐。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院子里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我当“老鹰”,小明当“鸡妈妈”,其他小伙伴是“小鸡”。
我左扑右闪,想抓住“小鸡”,可“鸡妈妈”总是能挡住我。
我们跑得气喘吁吁,笑声在院子里回荡。
还有一次,我们一起去郊外放风筝。
我的风筝是一只漂亮的蝴蝶,在蓝天下自由自在地飞翔。
看着风筝越飞越高,我的心也跟着飞了起来。
《难忘的童年》童年的时光,就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其中有一颗特别让我难忘。
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和家人一起坐在院子里乘凉。
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像无数双眼睛看着我们。
爷爷给我讲起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我听得入了迷。
还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一直守在我的床边,给我喂药、擦汗。
看着她担心的样子,我的心里暖暖的。
这些事情虽然过去了很久,但一直留在我的心里,让我难以忘怀。
什么的童年半命题五年级作文讲解《快乐的童年》作文讲解一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快乐的童年》这篇作文怎么写。
呢,我们要想一想,什么样的事情会让我们感到快乐?比如说,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去游乐场坐过山车,或者是在生日的时候收到了期待已久的礼物。
然后呢,我们要把这些快乐的事情详细地写出来。
比如说和小伙伴们玩耍,那是在哪里玩的呀?玩了什么游戏?大家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就像我有一次和小伙伴们在公园里玩捉迷藏,我躲在了一棵大树后面,心里紧张得怦怦直跳,生怕被发现。
当小伙伴从我身边走过却没发现我的时候,我高兴得差点叫出声来。
写的时候呀,别忘了多描写一下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比如收到礼物的时候,心里是不是像吃了蜜一样甜?我们再给作文加上一个漂亮的开头和结尾,让整篇文章更完整。
开头可以这样写:“童年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上面画满了我的快乐。
”结尾呢,就写:“这就是我快乐的童年,它是我心中最珍贵的宝藏。
”怎么样,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写《快乐的童年》也不难呀?那就赶紧拿起笔来写一写吧!《快乐的童年》作文讲解二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怎么写《快乐的童年》这篇作文。
大家想想,快乐是不是有很多种呀?像吃到好吃的零食,考了好成绩,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这些都是快乐的事情。
比如说吃零食,那是什么零食让你特别开心呢?是甜甜的巧克力,还是脆脆的薯片?你可以写一写当时吃的样子,嘴巴里的味道,心里的想法。
就像我上次吃巧克力,那丝滑的口感,浓浓的甜味,让我感觉自己好像飞到了云朵上。
再比如和家人旅游,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美丽的风景?是不是在海边捡贝壳,在山上看日出?把这些都详细地写出来,让别人也能感受到你的快乐。
好了,小朋友们,快把你们快乐的童年写下来吧!《难忘的童年》作文讲解一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说一说《难忘的童年》这篇作文。
大家回忆一下,在你们的童年里,有没有什么事情是一想起来就觉得特别深刻,怎么也忘不了的?也许是第一次学会骑自行车,摔了好多跤但成功了;也许是和好朋友闹了别扭,后来又和好如初。
写作1.芸芸众生,“我”是最独特的存在。
给自己一份礼物,一份最好的礼物,伴我在茫茫尘世奋力前行,努力奔跑。
请以“给自己的最好礼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③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
【答案】范文:给自己的最好礼物微笑让人变得美丽,真诚让人变得高尚,而挫折让我的生命散发光彩。
——题记人的一生不会总是那么的一帆风顺,而我们所经历的种种挫折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苦不堪言,也许正式因为挫折的存在,我才体会到人生的意义。
记忆中最深的一次创伤应该是中考吧。
现在回头想想,还是有难过和遗憾。
还依然清晰的记得那些日子我为中考而奋斗的点点滴滴。
每天都会看书看到深夜,每天都会坚持6点早起背书,在学校会寸步不离的在座位上呆一个早上,中午还常常牺牲午休时间来看书,任凭妈妈怎么劝说我都依然坚持,还有我9年来一直热爱的数学,我总会反复的做题,为一道难题苦思一整天,模拟考的时候也会努力尝试着克服粗心的坏毛病……这一切的一切也许只是为了能考上一所好高中,为了让妈妈开心,我都觉得值得!终于到了中考,我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挑战。
尽管有紧张,我还是会克服着,沉着应对,我一直很努力了,尽力用初三一年的时间去补过去两年我所浪费掉的时光,可是我还是失败了,当我听到我总成绩为B+,数学B+的时候,就如一颗炸弹在心里爆炸了一样,很痛很痛,有着很沉重的挫败感,难过极了,如泉涌般流下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颊,虽然知道无法改变,但还是无法掩饰内心的悲伤。
这就是我用汗水换来的结局?我无奈地笑了,是那么的无助!原来梦想和显示有着那么大的差距,原来并不是只要努力了就能做到,总有些差距,总有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哭过了,泪干了,心也渐渐平静下来,尝试着反思自己。
虽然我尽力做了最后的冲刺,可是比起别人,我出发得太迟,虽然我流汗了,但也许别人流得更多,虽然我也有着很别人一样的梦想,但和别人相比,我却还有着那么多的不足。
郑州一中高一期中测试半命题作文“XX的味道”名师讲解及范文展评作文原题请以“的味道”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2.不少于800字,立意自定。
一、命题解读命题解读本次命题注重初高中衔接,意在考查学生记叙类文本写作能力。
这一命题切合高中语文必修一写作板块“写人要突出个性”和“写事要写出波澜”的写作能力要求,呼应在讲解的文言文单元《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等篇目的艺术特色。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提高其对高中课文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审题点拨本题的重点在“味道”,味道在词典里有四个方面的意思:一指体味到的哲理,体察到的道理;二指情味,即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三指味觉,包括甜味、苦味、酸味、咸味等等;四指滋味,比喻某种感受。
这次作文要求写成记叙文,就是要求通过叙事写出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喜、怒、哀、乐、憎等)。
这种感受最好能用比喻手法让其和酸、甜、苦、辣、咸等“滋味”产生关联。
•自己的成长历程中,一些人和事所给你的真切、深刻、难忘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启发了你在某方面的认识和收获,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作用,对你以后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就其味道写味道,必然俗气浅薄。
如能扣住“味道”的深刻内涵,掘而深之,那文章的立意就会高人一筹。
三需要注意有三点要注意:1.缘事生感•必须叙写一个中心事件,或围绕一个中心叙写一组事件,在此基础上生发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而且,只有事件叙写得“厚实”,生发的感受才会“真切”。
•那种通篇无事、跟着感觉走的文章,首先不符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另外会给人以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
2.多法生感•对于“感受”的生发,既可先“事”后“感”,卒章生发,升华情感;也可将“感受”融化在“事件”的叙写过程之中,“生发”于无痕。
3.用足描写•细节才可以动人,因此必须用敏锐的触觉去捕捉,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生活中那些让人的心灵为之一颤的场景、画面、镜头,让读者的心弦在你柔柔地拨弄下产生出共鸣,这样才能收到“平凡的人给我以最多感动”的构思之效。
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2009年全国高考出现了两道半命题作文,一个是福建卷的《这也是一种》,一个是湖北卷的《站在门口》。
半命题作文一直是中考作文长久不衰的一种命题形式,但在高考领域却长期被人们冷落,近几年的高考命题都没有涉及。
作为自主命题走在全国前列的福建省和湖北省,今年终于勇敢地吃了“半命题作文”这只“螃蟹”,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潮流,具有拓荒性的意义。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由考生将题目缺略的部分自行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
半命题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
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考生立意、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加以限制,既可使评分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
半命题从本质特点上讲,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学生。
其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1.补前半题:如《我的梦想》;2.补后半题:如《告别》;3.补中间部分:如《给的一封信》;4.补首尾部分:如《,别再让我》。
另外,还有补正标题的或补副标题的。
写好半命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读懂题目,对题目做适当分解。
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部分。
当然,并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这三个部分。
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的各个部分组成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
只有这样,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比如《在___中成长》,作文题给出了填充处可供选择的四个词语(幸福、快乐、竞争、挫折),而且规定填充处只能从中选出一个,不能超越这个范围,有的考生没有注意这个要求,选择了其他词语,就会轻易地丢掉不少分数。
二、在分解题目的基础上,要从上述三方面寻找关键词(或词组)。
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么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
如2009年福建卷《这也是一种》,题目中的“这”显然是关键词,它是指示代词,指代比较近的事和物。
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之感,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
把“这”字替换一下,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平凡、缺憾等。
另一个关键词是“也”,“也”表示同样。
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理解、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
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
再如作文题《我终于》,有的考生对“终于”两字视而不见,所写作文只有“终于”产生的结果而没有写“终于”之前的经过情况,这样,就偏离了题意。
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
如:“善待(亲人、生命、自己……)”,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即可看出,“善待”即好好地对待的意思,“善待”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觉得应该好好地对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
再如:“讲给的事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从这个题目的已有文字可看出,本文应写事,而且是向别人叙说的口吻,叙说的对象是“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中的一位即可。
三、要补好文题。
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
补充文题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正确定向下笔。
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
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易于写作。
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
如“我和(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
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2.考虑体裁。
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
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
如“珍惜所拥有的”,文题对记叙、议论或书信、日记几种文体都适合,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
上文若写记叙文,则可补上母爱、亲情、友谊等;若写议论文,则可补上青春、生命、智慧等。
当然,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
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一旦你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然要接受该文体的制约。
3.符合语法逻辑。
即补充部分与给出部分在语法上要搭配得当,不能有语法错误,并且符合生活哲理。
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
例如:《我明白了》,此题要补充的应该是一个什么道理,或者某人所说的话的意思,如“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是符合语法的,但如果补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符合语法了。
又如《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
4.内容健康。
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
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
如“___的滋味”,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让人瞠目结舌,甚为困惑。
因此,写作时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而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5.避免雷同。
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制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补题雷同。
尤其是传统题材,补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更是突出,写的作文“撞题几率”也相当高。
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补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一件事》等,由于平时习作中多出现类似的命题,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一件事”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
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补题,怎能不出现补题雷同的现象呢?6.不能过大。
像《走近》这样的题目,学生经常会把题目拟得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
如果把题目补为《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对于这样大的题目,文章容易写得空泛、笼统,难以写出真情实感。
所以,在补题的时候尽量把题目具体化,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
例如补为《走近姚明》、《走近大观园》、《走近诸葛亮》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用真实的生活细节来写活伟人、名著、科学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四、要选好材料。
补好了文题,也就成了命题作文了,那我们就要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对已经补好的文题进行审题,审人称、审体裁、审题眼、定选材范围。
要将选择的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五、要有好的开头,扣题的结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头要能抓住人心,吸引读者往下读,分数也会有所提高。
半命题作文如果没有结尾会让读者感觉文章没写完,所以结尾也是作文的关键。
开头和结尾可用同一语句或同一风格(如排比句、带哲理的议论等)来写。
六、要有个性、亮点。
有个性、亮点,才是有创新的文章,也才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标题追求“眉清目秀”,注意色彩的点染,动态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情节追求“一波三折”,采用误会、陡转、巧合设置波澜;语言追求“文采动人”,锤炼词语,变换句式,采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等。
【满分作文展示】站在老屋的门口湖北一考生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顶披着一层灰色的瓦,时光侵蚀了老屋的门。
而我徘徊在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
先前是爷爷守着老屋。
他喜欢坐在门口,一口又一口悠哉悠哉地抽着自卷的旱烟。
而当每次呛得满脸通红时,便急急地招我给他捶背。
那场景重复了几年。
而我印象中染红老屋门口的那一抹残阳,落了又起,起了又落。
不经意中,爷爷便没了。
老屋的那扇门吱呀吱呀地在风中摇曳,担摇出的只是一阵又一阵凄凉的心痛,终究,没了坐在老屋门口的人了。
后来迁了新居,奶奶却执意要待在那所老房子里。
她也不解释,只是如爷爷一样沉默地坐着,大家违拗不了她。
但稍稍懂事的我想,这老屋的门,承载了太多太多。
放学回家,我喜欢伏在老屋门口的小板凳上写作业,一来那儿安静,二来也可与奶奶做伴。
奶奶喜欢唠叨,唠叨那些我好奇的往事。
偶尔也有三三两两的老婆婆们聚在老屋的门口,谈着那些谁会先入土的事情,平平常常地,如同拉家常一样。
但我偶尔也会听到奶奶一个人埋怨,埋怨那个糟老头子去得太早。
那时候不知是奶奶倚着门,还是门倚着奶奶。
孤零零地,我噙着泪,听着她呜咽,却哭不出声。
时间久了,老屋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
村里的人劝爸爸把屋拆了,我不肯,当然,爸爸也执意没有答应。
记得他同我一起走到老屋那挂锁的门口,听他喃喃地说:“等我老了,还住在这屋里。
”我想我是懂的:爷爷奶奶都在这里去了,爸料想是在这门口看到了他们的身影;而人近中年,也想到了自己的归宿。
那时候,我天真地应了一句:“爸,等我老了,也住在这屋里。
”爸没吱声,摸了摸那扇小木门,转身便走了。
我想他是不愿在老屋的门口哭,怕爷爷奶奶瞧见了伤心。
而如今,我站在老屋的门口,不愿去推开它,因为怕触及那些尘封的往事。
但有些事物,如同老屋的门,经历了太多太多,却依旧沉默无语。
我不敢撩扰这一份岁月的无声与沧桑,但我想,今天与明天之间,也许也只隔着一扇门,我们都站在岁月的门口徘徊,追忆着那些过往的事与过往的人。
我站在老屋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
老屋的门,被岁月锁着。
【评析】这是一篇意境优美、感情丰富、意蕴深远的抒情散文。
作者立足于“老屋”门口,追溯往事,回忆与“老屋”相关的人和事,以时间为序,用疏淡的写意笔法,再现了爷爷门前抽烟、奶奶倚门静思默想、爸爸坚守老屋以及我伫立门口感叹岁月的典型场景。
画面虽为平常人事、琐碎家常,但寻常中显奇崛、疏淡中见真情。
这里既有物是人非、岁月沧桑的沉重感叹,也有血脉相承、追宗怀远的幽邃情思,可谓情景交融。
透过本文营构的平淡疏远的意境,我们可以体察出作者丰富细致的情感世界,亲历作者对于亲情、生命、岁月等人生主题的体验和思考。
文中祖孙相伴的美好亲情、奶奶对爷爷的沉痛追思、爸爸对父辈旧居之地的执意坚守,以及“我”对岁月沧桑的沉重感叹,感人至深。
本文感怀人生,起于“老屋的门口”,立象尽意,随着感受与体验的渐次深入,归结于“岁月的门口”,意蕴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