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作者署名的要求
- 格式:pdf
- 大小:883.22 KB
- 文档页数:1
研究报告署名格式引言研究报告是研究人员对所进行研究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的文档。
在撰写研究报告时,署名格式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各参与人员在研究中的贡献,并保证其学术经历得到应有的认可。
本文将介绍研究报告署名格式的基本规范,以便研究人员在撰写研究报告时能够按照正确的格式进行署名。
研究报告署名格式的基本要求研究报告署名格式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点:1.作者顺序:研究报告中,作者的顺序应根据其在研究中的贡献大小进行排列。
一般情况下,第一作者是对研究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最后一作者是项目的负责人,其他作者按照其贡献大小依次排列。
2.作者署名:每个作者的署名应包含其全名,中间可以用逗号隔开。
在学术界,通常会在作者姓名后面加上其所在的研究机构或单位的名称,以便更加准确地标识作者的身份和归属。
3.机构署名:在作者姓名的下面,可以附上各个作者所在机构或单位的名称。
这些机构或单位的名称可以用脚注的形式标注在作者下方,也可以单独列出一个机构署名的部分,以便更加清晰地展示各个作者的所属机构。
4.联系方式:在研究报告的末尾,可以附上各个作者的联系方式,如电子邮件地址或电话号码。
这样可以使读者能够方便地与作者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讨论。
研究报告署名格式的示例下面是一个研究报告署名格式的示例:**研究报告署名格式示例****作者:**1. 张三, XX大学2. 李四, XX研究院3. 王五, XX实验室**联系方式:**- 张三:*************************.cn- 李四:****************************- 王五:***************在这个示例中,张三是第一作者,他来自XX大学;李四是第二作者,他来自XX研究院;王五是第三作者,他来自XX实验室。
在作者和机构名字之后,分别用逗号进行了分隔。
在联系方式部分,分别列出了三位作者的电子邮件地址。
结论研究报告署名格式是撰写研究报告时必须要遵循的一个重要规范。
作者的署名
本刊编辑部
【期刊名称】《应用预防医学》
【年(卷),期】2023(29)1
【摘要】医学论文的撰写发表,均应署上作者(执笔者或整理者)的姓名。
这是表示
作者对论文内容的负责,同时也是作者对医学科学事业付出劳动应得的荣誉及著作
权的依据,也是文献检索的需要。
作者署名的要求:(1)集体完成的署集体名,个人完成的署个人名。
(2)论文的署名应按照“实事求是、论功署名”的原则,不计资历深浅、不论学衔高低,根据在研究工作中所负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来决定。
(3)一篇论文的
署名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6人。
指导者、协作者、审阅者可列入致谢中,并应征得被致谢者同意。
【总页数】1页(PF0003)
【作者】本刊编辑部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
【相关文献】
1.新闻报道中作者署名的历史变迁r——兼论现代社会新闻报道署名的意义
2.医学教学改革论文中作者署名和单位署名问题
3.医学教学改革论文中作者署名和单位
署名问题4.严肃对待论文作者的署名权——从署名、挂名和借名谈起5.作者、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作者单位署名的界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ci作者署名的格式和标准科学论文的作者署名格式和标准通常遵循以下参考内容:1. 作者的全名:作者应使用自己的全名(包括姓氏和名字)进行署名。
如果作者有多个姓或名字,可以在姓或名之间用逗号或空格隔开。
2. 作者的单位:在作者名字下方,可以加上作者所属的单位或机构名称。
单位通常是学校、研究机构或公司的名称。
3. 作者的电子邮件地址:在单位名称下方,可以加上作者的电子邮件地址。
这有助于读者与作者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
4. 作者的ORCID号码:ORCID(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数字标识符,用于识别作者和他们的研究成果。
在作者的电子邮件地址下方,可以加上作者的ORCID号码。
以下是一个科学论文作者署名格式和标准的示例:Author: John Smith, Mary JohnsonAffiliation: University of XYZ, Department of Biology, City, CountryEmail:*******************,********************* ORCID: 0000-0000-0000-0000 (John Smith), 1111-1111-1111-1111 (Mary Johnson)说明:1. 在这个示例中,作者John Smith和Mary Johnson共同撰写了一篇科学论文。
2. 作者署名按照姓名的字母顺序进行排列,以逗号分隔。
3. 作者都来自于University of XYZ的生物学系。
4. 作者提供了各自的电子邮件地址,以便读者与他们进行沟通。
5. 每位作者还提供了他们的ORCID号码,以便其他研究者可以准确地引用他们的研究成果。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期刊和会议可能有自己的特定作者署名格式和标准。
在提交论文之前,作者应仔细阅读相关期刊或会议的作者指南,并按照其要求进行署名。
论文创作中的作者署名与作者顺序规范在学术界,论文署名和作者顺序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不仅体现了学者的权威和成就,还能为读者提供准确的信息来源。
本文将就论文创作中的作者署名与作者顺序规范展开讨论。
一、作者署名规范作者署名是论文中标识作者身份的方式,它需要准确、清晰地展示作者的名字。
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1.1 名字的顺序在中文论文中,通常遵循姓在前,名在后的顺序。
例如,若作者名字为“张三”,则署名应为“张三”。
当有多位作者时,通常按照作者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署名。
1.2 复姓的书写如果作者有复姓,比如“欧阳修”,那么署名的方式需要注意。
根据学术规范,复姓的首字母应该大写,其他字母小写,因此署名应该为“欧阳修”。
1.3 作者单位的标注在论文中,在作者姓名下方一般会标明作者的单位信息,例如学校、研究机构等。
这些信息应准确、清晰地展示,以便读者可以找到作者的归属和联系方式。
二、作者顺序规范作者顺序是指在多位作者合作完成的论文中,各个作者名字的排列顺序。
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2.1 第一作者在多位作者中,第一作者通常为对研究做出最大贡献的作者,他或她负责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具体工作。
第一作者是论文中权重最高的作者,也是通常被引用和介绍的对象。
2.2 通讯作者通讯作者通常是该论文中发起并组织研究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他或她对整个研究项目负有重要责任。
通讯作者在署名时通常会在作者名字后用右上标标注一个星号(*),并在署名下方以脚注形式注明其联系方式。
2.3 其他作者顺序除了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之外的其他作者,通常按照其在研究中的具体贡献程度和参与程度排列顺序。
通常,这些后续作者按照他们的工作量和重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三、作者署名与作者顺序的示例以一个论文为例,该论文有三位作者:张三(第一作者,负责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李四(通讯作者,主要负责组织和指导研究工作)、王五(参与实验和数据分析)。
署名示例:张三李四*王五脚注示例:*通讯作者:李四,邮箱:************这样的署名和顺序规范可以提供准确的作者信息,使读者能够明确每位作者的贡献和职责,也有助于学术界对研究成果的评估和引用。
正确标注作者署名和单位
一、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及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
作者署名应与本人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尤其注意姓氏中的“傅”与“付”、“戴”与“代”、“兰”与“蓝”等字勿混用。
每份论文的作者不宜超过12人。
应在稿件正文注明作者的详细联系方法(包括具体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传真、E-mail等,建议附手机号以便随时联系)。
通信作者是能对该论文全面负责的作者。
通讯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如在来稿中未特殊标明,则视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不是同一人时,应在该作者署名后注明“通信作者”并说明其单位及邮政编码,
涉及介绍、应用专家经验的论文,不要将该专家列为作者(可在论文结尾致谢)。
二、致谢
对论文的完成给予实质性帮助而又不能列为作者的单位或个人,可在论文结尾处致以感谢。
给予致谢必须征得被致谢人的同意。
对不当致谢引起的一切不愉快后果,《中国中医急症》杂志不能负责。
三、工作、学习和研究单位名称的标注
作者工作或学习、研究单位不能使用简称,应使用规范的全名(以该单位公章名称为准),以免今后给作者带来不便。
常见错误名称(括号内为正确名称):重庆324医院(解放军第三二四中心医院)、新疆额敏市农九师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医院)、**县一医院(**省**县第一人民医院)、四川泸州医学院(泸州医学院)、天津中医一附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医附一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同一单位有多个名称时,应酌情只选用一个,不能将几个名称并列。
错误标准方法:“重庆市中医院暨重庆市中医研究院、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只能从中酌情选用一个。
论文模板的作者署名与作者单位排列规范在论文模板中,作者署名与作者单位的排列规范十分重要。
正确的署名和单位排列不仅可以确保作者的权益,还有助于读者准确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论文模板中作者署名和单位排列的规范。
一、作者署名规范在论文中,作者署名的方式通常包括姓名和姓氏。
一般来说,姓氏在前,名字在后,两者之间用空格隔开。
同时,对于英文论文,作者署名常采用大写字母,名称中间可以加上连接符。
例如,张三的署名应为ZHANG San,李四的署名应为LI Si。
对于多个作者的情况,署名的顺序一般按照其在研究工作中的贡献程度排序,主要贡献者在前,其他作者在后。
各作者之间可以用逗号分隔。
例如,张三是主要贡献者,李四和王五是辅助贡献者,则署名的顺序应为ZHANG San, LI Si, WANG Wu。
二、作者单位排列规范在署名之后,通常需要署上作者的单位信息。
单位信息一般包括学校、研究机构或者实验室等。
单位信息的排列一般按照以下规范进行。
1. 单位名称的全称完整的单位名称通常包括学校或机构的全称,避免使用缩写形式。
对于中国的高校来说,可以使用学校的中文全称,例如“北京大学”;对于国际性的研究机构,则应使用机构的英文全称,例如“NASA”。
2. 多个单位之间用逗号分隔如果论文涉及多个单位的合作,需要在署名后按照贡献程度排列各单位名称,并用逗号将它们分隔开。
例如,张三来自北京大学,李四来自清华大学,则单位排列为“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3. 单位名称的标识符为了提高单位排列的可读性,可以在单位之前加上标识符。
一般来说,中国的高校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编号,例如“[1] 北京大学”,“[2] 清华大学”;国际性机构可以使用英文缩写,例如“[1] NASA”。
“[1]”表示该单位为第一个单位。
三、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作者署名和单位排列的规范,以下是一个示例:署名:ZHANG San, LI Si, WANG Wu单位:[1] 北京大学, [2] 清华大学在论文模板中,作者署名和单位排列规范的使用可以使论文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
论文创作中的作者署名与作者顺序原则在学术界,作者署名与作者顺序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它们涉及到对作者贡献的认可与权益的维护。
本文将介绍论文创作中的作者署名与作者顺序原则,以便读者在进行学术写作时能够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以下即为相关原则和注意事项:1. 作者署名原则在论文中,作者署名是对每个作者做出的公正认可,表明其对论文的贡献和责任。
因此,作者署名应遵循以下原则:1.1. 第一作者:第一作者通常是对研究做出最大贡献的作者,其可以是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和撰写论文的主要负责人。
1.2. 通讯作者:通讯作者是指负责论文的整体设计、实验方案、数据解读以及通讯和交流工作的作者。
其在论文中的位置一般位于末尾。
1.3. 其他作者:其他作者通常是对研究有明显贡献的人员,可能是提供实验设备、数据分析或参与实验的人员。
1.4. 责任作者:责任作者是指负责整个研究项目和论文质量的作者,其在发表之后对论文负有维护和回应读者问题的责任。
2. 作者顺序原则作者顺序是指在论文中作者署名的顺序,其遵循以下原则:2.1. 直接贡献:根据对研究贡献的大小,将主要贡献者放在前面,可以以第一作者的形式体现。
2.2. 研究导师和团队负责人:研究导师和团队负责人通常处于第一作者之后,以示对其科研指导和支持的认可。
2.3. 合作者:其他贡献明显的合作者应顺次列出,不同合作者之前可以用逗号或者分号进行区分。
2.4. 通讯作者:通讯作者通常放在最后,以便能够更好地维护和回应读者的问题。
3. 注意事项在进行作者署名和作者顺序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3.1. 公平公正:作者署名和作者顺序应公平公正地反映每位作者对研究的贡献,避免对某位作者进行不当的排挤或放大。
3.2. 一人多名:如果同一个人具有多个名字或姓氏的变化,请统一使用一个名字,以减少歧义和混淆。
3.3. 实习生和研究助理:通常情况下,实习生和研究助理只属于研究团队的一部分,在署名和顺序中应适当考虑他们的实际贡献。
撰稿署名的标准
摘要:
1.引言
2.撰稿署名的定义和重要性
3.撰稿署名的标准
4.结论
正文:
【引言】
在知识类写作中,撰稿署名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作者对自己作品的标识,也是读者了解作者的途径之一。
然而,如何正确地署名,却是许多作者和写作者所不了解的。
本文将从撰稿署名的标准出发,详细解析如何正确地进行撰稿署名。
【撰稿署名的定义和重要性】
撰稿署名,指的是在作品中标明作者姓名的行为。
它不仅可以表明作品的作者,也可以展示作者的个性和特点,是作者对自己作品的一种保护。
同时,正确的撰稿署名可以增强作品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提高读者对作品的认可度。
【撰稿署名的标准】
在知识类写作中,撰稿署名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署名应当简洁明了,易于读者理解和记忆。
一般来说,署名应当包括作者的真实姓名和笔名,以真实姓名为主,笔名为辅。
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同时也有利于保护作者的著作权。
2.署名应当准确无误,避免出现错别字或者漏字。
如果署名出现错误,不
仅会影响作品的权威性,也会给读者留下不好的印象。
3.署名应当遵循一定的格式。
一般来说,中文作品的署名应当放在文章标题之下,作者姓名之上,以楷体字或者黑体字书写,字体大小适中,既能突出作者姓名,又不会过于突兀。
【结论】
总的来说,撰稿署名是知识类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作诗署名格式范文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流传千年。
每首诗歌都有其作者,而作者的署名格式是诗歌和作者之间联系的重要桥梁。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作诗署名的格式范文,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和他们的作品。
诗歌署名格式的演变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诗歌署名格式也随之演变。
在古代,诗人往往借用自然景物、人物、地名等作为笔名,以突出其作品中的意境和主题。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开始更加重视个体创作的版权和署名,诗歌署名的格式逐渐规范化。
现代诗歌署名格式在现代,诗歌的署名格式通常遵循以下几个要求:1.作者姓名:首先写下作者的真实姓名,可以附带作者的生卒年份和籍贯等信息。
2.诗篇标题:接下来写下诗歌的标题,注意使用适当的标点符号来分隔标题和作者姓名。
3.现代通行格式:使用现代通行的署名格式,通常将作者姓名写在诗歌的最后一行右下角。
有的诗人会在姓名后方加上较小的字号,标注其官职、职业身份或社会地位等。
下面是一个现代诗歌署名格式的范例:作者姓名诗篇标题古代诗歌署名格式在中国古代,诗歌署名格式相对灵活多样,往往有以下几种形式:1.笔名:古代诗人常常使用笔名来署名,以表达其作品的特色或意境。
笔名通常取自自然界的景物、动植物、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等,也可以是虚构的名字。
2.自号:有些诗人将自己创作的诗歌集以某种特定的名称来自号,并将该名称作为署名。
自号可以是诗人自己申定或其他人赋予的。
3.姓名和号:除了笔名和自号,古代诗人也会同时使用自己的姓名和号来署名。
姓名通常写在上面,号则写在下面,表示个人身份和创作特色。
下面是一个古代诗歌署名格式的范例:姓名号结论作诗署名格式是诗人与其作品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是传承文学遗产的重要桥梁。
现代诗歌署名格式通常包括作者姓名和诗篇标题,而古代诗歌署名格式则更加灵活,包括笔名、自号以及姓名和号的结合。
通过了解和掌握诗歌署名格式的范例,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和他们的作品,以及诗歌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03中国美容医学2019年5月第28卷第5期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 May. 2019.Vol.28.No.5
来调整微针长度及射频功率,避免出现疗效欠佳或反应过度的情况。
透明质酸又称玻尿酸或糖醛酸,是一种粘多糖,透明质酸大量存在于结缔组织及真皮层中,是一种透明的胶状物质,当中吸满了水分,是皮肤的保湿因子。
因为它本来就存在于皮肤中,有很强的保湿效果,注入人体后几乎不会有过敏反应。
注射使用的透明质酸经过纯化,注入后会与人体原有的透明质酸融合,皮肤膨胀,皱纹变平隆起,安全性极高[12]。
目前有较多的研究均证明微针联合透明质酸在面部年轻化应用中安全有效,就医者满意度高[13-14]。
rb-bFGF来源于中胚层以及外胚层的组织细胞,如上皮细胞、真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13],具有促进毛细血管再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创面愈合,促进修复和再生的作用,全面提高愈合质量[15]。
rb-bFGF 不仅能促进表皮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修复,还能显著改善面部肤色以及肤质,提升皮肤修复速度,促进修复面部皮肤,淡化色斑,减少面部细纹,减轻深度皱纹褶皱度,达到增亮皮肤肤色,修正面部轮廓,恢复紧致提升的效果。
黄金微针射频治疗属于微创治疗,将射频紧肤技术、微针换肤、透皮给药技术三合一,突破传统光学单一疗法的缺点和不足,在面部年轻化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皮肤在黄金微针射频治疗后表面形成大量微米以及纳米级的通路,治疗后即刻外用透明质酸和表皮生长因子。
透明质酸和rb-bFGF通过黄金微针所打开的通道直接进入皮肤各层,使皮肤更水润饱满,更进一步淡化皱纹提亮肤色,使面部年轻化效果更为显著。
目前黄金微针联合外用透明质酸及表皮生长因子在面部皮肤年轻化中运用的治疗效果符合预期,且具有不良反应少,效果明显,作用时间长、安全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学艺,余文林.射频治疗42例面部皱纹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
学,2012,21(15):2001-2002.
[2]李晟,傅荣,泽仁青措,等.黄金微针与皮瓣法微创手术治疗腋臭
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7,26(12):17-20.[3]Singh A,Yadav S.Microneedling: Advances and widening horizons[J]. Indian Dermatol Online J,2016,7(4):244-254.
[4]Vejjabhinanta V,Wanitphakdeedecha R,Limtanyakul P,et al.The
efficacy in treatment of facial atrophic acne scars in Asians with
a fractional radiofrequency microneedle system[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14,28(9):1219-1225.
[5]黄媛嫒.水光注射联合微针疗法对面部年轻化的临床应用[J].中
国医疗美容,2016,6(2):95-97.
[6]Yokoyama Y,Akita H,Nasegawa S,et al.Histologic study of collagen
and stem cells after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for aging skin[J].
Dermatol Surg,2014,40(4):390-397.
[7]苏戈,周汛.黄金微针结合水光针联合外用rb-bFGF改善面部肤质老
化的皮肤镜观察[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8(5):792-795. [8]于腾阳,王善霞,高松,等.探析黄金微针射频结合表皮生长因子在面
部皮肤年轻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16,9(18):82-83.
[9]Soltani-Arabshahi R,Wong JW,Duffy KL,et al.Facial allergic
granulomatous reaction and systemic hypersensitivity associated with microneedle therapy for skin rejuvenation[J].JAMA Dermatol,2014,150(1):68-72.
[10]陈丹洋,吴小蔚.微针在美容整形外科应用中的进展[J].安徽医
药,2018,22(1):12-16.
[11]余婷,梁仕兰.黄金微针射频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效果及护理
[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6):146-147.
[12]丁芷林.关于玻尿酸注射美容196例的体会[J].中国生物美
容,2010,2(1):18.
[13]赵依,戴杏,胡英姿,等.微针导入含透明质酸钠的复合溶液在面
部年轻化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3):56-60.
[14]樊雪,孙秋宁,郭什琳,等.微针注射透明质酸在面部年轻化中的
研究进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5):382-384.
[15]Harth Y,Frank I.In vivo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of non-insulated
microneedle radiofrequency applicator with novel fractionated pulse mode[J].J Drugs Dermatol,2013,12(12):1430-1433.
[收稿日期]2018-10-30
本文引用格式:陈敏,徐进前.黄金微针联合外用透明质酸及表皮生长因子在面部皮肤年轻化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5):101-103.
·告作者读者·
有关作者署名的要求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变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排于作者姓名下方。
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
以上三条均需具备。
仅参与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
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一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致谢部分。
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