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毒素治疗成人肢体痉挛状态中国指南(2015)
- 格式:pdf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30
A型肉毒毒素对晚期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附10例报告)符长标;唐铁钰;张新江【期刊名称】《九江医学》【年(卷),期】2006(021)004【摘要】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对晚期脊髓损伤患者下肢痉挛性疼痛和反射性挛缩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10例晚期脊髓损伤后痉挛状态患者,对痉挛肌肉进行A型肉毒毒素多点注射,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4d、30d、60d、90d时痉挛肌肉的改良Ashworth分级、痉挛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夜间12h内抽搐的发生率.结果:注射后14d所有被注射肌肉(100%)的改良Ashworth分级均明显下降(p<0.01),这种肌肉张力的降低持续至少90d;注射后VAS、夜间12h内抽搐的频率均显著改善(p<0.01);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A型肉毒毒素可显著改善晚期脊髓损伤患者的痉挛状态、反射性抽搐和双下肢疼痛,安全而有效,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总页数】3页(P43-45)【作者】符长标;唐铁钰;张新江【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附属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扬州,22501;东南大学附属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扬州,22501;东南大学附属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扬州,225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A型肉毒毒素膀胱壁注射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原性膀胱初步观察 [J], 廖利民;鞠彦合;李东2.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附95例报告) [J], 顾娟; 邹琼3.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附95例报告) [J], 顾娟; 邹琼4.精准化护理干预在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的临床应用分析 [J], 王芳;陈中英5.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附54例报告) [J], 王文昭;赵忠新;夏斌;黄坚;赵瑛;黄流清;周晖;贺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和步行能力的改善作用陈晓伟;程士欢;李贺;张春生;衣爱枝;李贞兰【摘要】目的: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小腿三头肌,观察其对下肢肌痉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探讨肌张力变化与下肢运动功能的关系,研究其在社区康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脑卒中小腿三头肌痉挛患者3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治疗组患者小腿三头肌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偏瘫侧下肢肌肉牵伸、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治疗前后进行康复评定并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评定.肌张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 Meyer (FM)量表中的下肢部分,步行能力评定采用10米步行测试(10MWT)时间.结果:组内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M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MAS随访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FMA评分、10MWT时间均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和3个月随访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FMA评分、10MWT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可快速而持久降低肌张力,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下肢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适合在社区康复中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6(042)003【总页数】5页(P582-586)【关键词】脑卒中;肌痉挛;A型肉毒毒素;步行能力;社区康复【作者】陈晓伟;程士欢;李贺;张春生;衣爱枝;李贞兰【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医院康复科,吉林长春130051;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医院康复科,吉林长春13005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划圈”步态严重影响着步行和运动功能,下肢小腿三头肌痉挛是导致异常步态和影响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1]。
科普:肉毒毒素的用法及注射剂量说起肉毒素,大众都不会陌生。
我们日常所说的“瘦脸针”"瘦腿针“和“除皱针”的主要成分都是肉毒素。
注射肉毒毒素是当下微整形里最火的项目之一,很多明星都离不开“瘦脸针”、“除皱针”、"瘦腿针“这个变美神器,而且这个变美神器也越来越得到普通人的青睐相信有注射过肉毒素,或者看过别人注射肉毒素的过程的人,大家对肉毒素的注射都会有一定的概念和印象,那就是:肉毒素去皱的注射点很多,注射量很小,注射位置很浅,注射完有小包;肉毒素瘦脸或者瘦腿,注射量稍微大一点,注射深度更深一点……确实是这样,不过这些只是局外人的直观印象,那打一次肉毒素要用多少瓶?肉毒素的安全注射剂量一般是多少?下面一一来为你讲解。
1.美容领域常见部位的剂量范围(对称部位的剂量为双侧)肉毒素又称肉毒杆菌,肉毒素是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的毒性蛋白质,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含有巨毒肉毒素可以用于治疗肌肉缩性疾病,瘦脸除皱,效果非常好,但是因为肉毒素是有剧毒的,所以注射的量要精准的控制,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用于美容,根据保妥适说明书说明,每2个月的累计总剂量不应超过200U;根据衡力的说明书说明,1月内使用总剂量不高200U;用于治疗注射,根据《肉毒毒素治疗成人肢体痉挛状态中国指南(2015)》使用总剂量不高600U。
如果一味追求效果乱加量,很有可能造成中毒。
U在这里表示单位,目前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韩国第一白毒Botulax都是一小瓶一小瓶的,有50U/瓶、100U/瓶、200U/瓶多种容量可选。
那Botulax肉毒素的注射剂量一般是多少呢?请仔细看:一、低剂量(0-6U)皮内注射:假性眼袋、卧蚕过于肥大注射剂量是0.5-2U;鼻背纹注射剂量是2-5U;鹰钩鼻注射剂量是2-6U;露龈笑注射剂量为2-6U;木偶纹注射剂量2-6U;颈纹注射剂量2-6U。
二、中剂量(6-20U)皮内注射:改变眉型注射剂量是2-10U;口周纹注射剂量是4-8U;眉间纹注射剂量是5-20U;鱼尾纹注射剂量是6-20U;额纹注射剂量是10-20U;颈纹/颈阔肌条索10-30U。
不同方式引导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屈腕屈指肌痉挛的效果比较芦海涛; 崔利华; 王艺铮【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9(025)011【总页数】4页(P1352-1355)【关键词】脑卒中; 痉挛; 超声; 肌电图; 电刺激; 肉毒毒素【作者】芦海涛; 崔利华; 王艺铮【作者单位】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中心北京市100068; 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100068; 北京市丰台右安门医院康复医学科北京市10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痉挛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病程≥3 个月的脑卒中患者痉挛发生率达42.6%,上肢严重痉挛发生率更高,引起相应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1-3]。
A 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痉挛已被美国神经科学学院作为成人脑卒中肢体痉挛的A 级推荐治疗[4]。
肉毒毒素注射的效果与靶肌肉选择和能否精准注射到肌肉内靶点运动终板直接相关[5]。
目前注射肉毒毒素的定位方法有徒手定位、电刺激/肌电图定位、超声定位和CT 定位等[6]。
对于成人脑卒中后痉挛肌肉,徒手定位和电刺激引导下定位注射均不能满足精准要求,但尚不明确哪种引导方式更有优势[6]。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肌电/电刺激和超声两种引导方式下注射肉毒毒素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间在本院住院伴有上肢痉挛并接受屈腕和屈指肌群A 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的脑卒中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 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脑卒中标准[7]。
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岁,首次发病,病程≥3个月;②偏瘫侧屈腕及屈指张力改良Ashworth 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I+级;③接受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靶肌肉包括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④注射肉毒毒素后至少在院继续康复治疗1 个月,并详细记录评定结果;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于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的影响卢宇;刘景隆;李浩【摘要】目的评估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对于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的痉挛程度、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13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患者行局部注射BTX-A,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8周和12周应用综合痉挛量表(CSS)、步长和步行速度、Barthel指数(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下肢痉挛程度降低,BI升高(均P<0.05).步长和步行速度虽有提高,但是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改善均出现在治疗后1周,并持续至第12周.结论下肢局部注射BTX-A可以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的痉挛程度,提高ADL.【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0(016)009【总页数】2页(P811-812)【关键词】脑卒中;痉挛;下肢;A型肉毒毒素;步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作者】卢宇;刘景隆;李浩【作者单位】哈尔滨市解放军第211医院康复理疗科,黑龙江哈尔滨市,150080;哈尔滨市解放军第211医院康复理疗科,黑龙江哈尔滨市,150080;哈尔滨市解放军第211医院康复理疗科,黑龙江哈尔滨市,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脑卒中作为一种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疾病,80%以上患者有某种程度的痉挛[1],国外报道为65%[2],尤其在下肢,经常表现为足下垂及内翻[3]。
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患肢永久性高肌张力、关节挛缩和运动模式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Barthel指数明显降低[5]。
本研究旨在评估下肢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对于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的痉挛程度、步长、步行速度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13例脑卒中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46~74岁,平均(57.6±6.8)岁;其中脑梗死11例,脑出血2例;开始肉毒素注射时的平均病程为(30.2±2.1)周。
A型肉毒毒素在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山磊;崔利华;杨宇琦【摘要】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TXA)在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按常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组加用BTXA局部注射痉挛的肌肉,每次注射总剂量≤500 IU.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6、12周分别采取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足印分析法评估2组的肌痉挛状况、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态.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周、6周2组的MAS评分显著下降,FMA及MBI评分均显著升高,步速及步长显著提高,并且实验组表现更优(P<0.05).治疗后12周,2组的MAS、FMA、MBI、步速、步长等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XA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降低脑卒中后痉挛肢体的肌张力,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并且不良反应较低.【期刊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年(卷),期】2016(011)003【总页数】3页(P236-237,277)【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脑卒中;肢体痉挛;康复【作者】山磊;崔利华;杨宇琦【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北京100068;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北京 100068;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北京 10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R741.04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脑组织损伤后脊髓节段牵引反射亢进引起的速度依赖的被动活动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阵挛和肌肉强直,即为肌痉挛,是脑损伤后致残的主要原因。
据报道[1],世界范围内约有1.2亿人受肌痉挛的影响,其中半数需要治疗。
国产A型肉毒素在成人脑损伤后肌肉痉挛运用中的相关护理问题摘要】目的探讨肉毒素在成人脑损伤后肌肉痉挛运用中的护理方法。
方法在肉毒素注射前,注射过程中,注射治疗后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配合医生准确无误的对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 85例患者经过肉毒素治疗,肌肉痉挛得到缓解或减轻;由于护理的准确介入,患者病情恢复较快,并且在治疗中未发生意外。
结论在整个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过程中,除了医生的准确诊断和准确注射外,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熟悉的、准确的护理介入,护理工作对国产A型肉毒毒素在成人脑损伤后肌肉痉挛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成人脑损伤肌肉痉挛护理【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5-0393-01肉毒素是肉毒梭菌在生产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属于高分子蛋白神经毒素,其是神经毒素、血凝素和/或非血凝素蛋白的复合体。
以其抗原的不同将毒素分为A、B、C、D、E、F和G七个型,其中A型肉毒素的结构和功能已较清楚。
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神经系统多种运动障碍性疾病是近年来神经科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之一。
肉毒毒素主要作用于运动神经末梢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囊泡膜的小突触泡蛋白或突触前膜的相关蛋白和融合蛋白,使这些膜联系/跨膜蛋白裂解,从而阻断神经介质的传递和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松弛麻痹。
在成人脑损伤后的康复治疗中,痉挛肌肉的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已经成为有效的方法,其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同。
现将在整个注射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护理问题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005年5月—2011年12月共收治成人脑损伤患者165例。
肌肉痉挛使用肉毒素的87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6岁。
2 护理措施及方法2.1 注射前的准备2.1.1 贮存和运输一般冻干的A型肉毒素较稳定,在-5-20℃以下,冻干制品可保存3年;在2-8℃下冻干制品可存2年;在25℃以下,一周内保持稳定,效价不变,说明制品稳定性、效期与保存温度有关[1]。
肌电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观察吴承龙;王黎萍;孙新芳;宋建良【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08(017)001【摘要】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TXA)在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下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在肌电引导下,对卒中后痉挛肢体进行BTXA多点注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肢体痉挛状态都有所改善,治疗组在注射1周后即出现显著改善,疗效持续3个月,以2月末时最为显著;对照组在治疗1周后痉挛状态无改变,在1个月左右出现显著改善.结论肌电引导下注射BTX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痉挛的方法,对肢体功能恢复有显著的帮助作用,结合有效的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总页数】2页(P50-51)【作者】吴承龙;王黎萍;孙新芳;宋建良【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浙江,绍兴,312000;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浙江,绍兴,312000;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浙江,绍兴,312000;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浙江,绍兴,3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4;R977.6【相关文献】1.非肌电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的疗效观察 [J], 敖丽娟;钱菁华;王文丽;郑琳;唐梅;姚黎清;李咏梅2.肌电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痉挛临床观察 [J], 张文君3.肌电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损伤后下肢痉挛的临床观察 [J], 吴小丽;文国强;吴宏胜;谢德丰;孙畅4.肌电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临床分析 [J], 罗蔚锋;刘春风;包仕尧;吴雪良;赵合庆5.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J], 范雪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下肢瘫痪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下肢瘫痪的效果。
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66例痉挛性下肢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A型肉毒毒素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分析。
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乙组总有效率90.9%,甲组总有效率72.7%,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
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进行分析,乙组不良反应率为6.1%,甲组不良反应率为12.1%,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甲组。
结论:对痉挛性下肢瘫痪患者给予A型肉毒毒素进行治疗,效果明显,能最大程度减少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痉挛性下肢瘫痪;效果分析脊髓损伤是严重致残性疾病,常发生于青壮年人群中。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水平的发展,脊髓损伤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
脊髓损伤导致损伤神经节段以下肢体及大小二便严重的功能障碍。
劳动力丧失及高额的治疗费用给个人及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脊髓损伤后同时会带来肌痉挛、神经病理性疼痛、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众多并发症,其中肌痉挛为最常见的并发症。
有研究显示至少80%的SCI患者存在肌痉挛,其中33%为重度痉挛。
对患者的身体、心理及日常生活都有严重的影响。
为了降低脊髓损伤患者肌痉挛,减轻患者痛苦及提高日常功能活动能力。
分析A型肉毒毒素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痉挛的效果,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66例痉挛性下肢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康复方式和A型肉毒毒素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分析。
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66例痉挛性下肢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方式和A型肉毒毒素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分析。
两组都是33例患者,甲组中男女分别是20例和13例,年龄在18-50岁,平均年龄(岁。
乙组的男女分别是18例和15例,年龄在118-550岁,平均年龄岁。
中国肉毒毒素治疗应用专家共识肉毒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细菌外毒素。
由于其强效的神经阻滞作用,现在已被广泛运用于神经、康复及泌尿等临床治疗领域。
为了更好地规范肉毒毒素治疗技术在国内神经、康复、泌尿科等领域的应用,特制定此专家共识。
一、肉毒毒素概述1820年德国医生Justinus Kerner首次描述了食物源性肉毒中毒的临床症状,1970年美国眼科医生Alan Scott采用肉毒毒素成功治疗儿童斜视,开启了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
1989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世界上第一个用于临床治疗的肉毒毒素——onabotulinum toxin A上市。
1993年中国研发的肉毒毒素——lanbotulinum toxin A 获批试生产文号[1]。
肉毒毒素相对分子质量为150 000,由相对分子质量为50 000的轻链及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000的重链组成。
重链识别并与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轻链作为锌钛链内切酶水解N-乙基马来酰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soluble 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actor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SNARE)复合体,从而影响突触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阻滞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引起肌肉松弛、腺体分泌障碍等化学性去神经作用[2]。
据抗原性不同,目前已知肉毒毒素有8种血清型(A~H) [3],已经进入商品化运用的是A型和B型,其中我国上市的两种肉毒毒素均为A型。
不同血清型的毒素,其裂解SNARE 复合体中的底物蛋白有所不同,其中A型作用于突触小体相关蛋白25(SNAP-25),B型作用于突触相关膜蛋白(VAMP)。
不同品牌及不同血清型肉毒毒素的效力均采用单位(mouse unit,U)计量,由于不同生产厂家评价毒素效力的实验条件不同,即使相同血清型的不同品牌肉毒毒素剂量也不能进行简单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