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点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43.16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章有理数1.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负数的概念;2.理解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的概念,能正确解题;3.理解数轴的概念,并能正确画出数轴,,在数轴上表示数;4.理解有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法则、;5.理解有理数乘方定义及运算;6.能掌握加法、减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技巧,熟练计算;能掌握乘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技巧,熟练计算;7.通过将减法转化成加法和将除法转化成乘法,初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归一思想8.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五则混合运算;9.理解科学记数法,了解近似数;10.能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知识点1 正数和负数1.概念正数: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注: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是整数,自然数,有理数。
(不是带“—”号的数都是负数,而是在正数前加“—”的数。
)2.意义:在同一个问题上,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知识点2:有理数1.概念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分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
(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注: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整数。
2.分类:两种⑴按正、负性质分类:⑵按整数、分数分类:正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有理数正分数整数0零有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负分数知识点3:数轴1.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2.对应关系: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是一一对应的。
比较大小: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应用求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在原点的同侧作减法,在原点的两侧作加法。
(注意不带“+”“—”号)知识点3 :相反数1.概念代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几何:在数轴上,离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相反数。
2.性质: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0,即a=-b;反之,若a+b=0,则a与b互为相反数。
(完整版)有理数的性质及其运算知识点汇总有理数的性质及其运算知识点汇总一、有理数性质有理数是可用两个整数的比表示的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有理数的性质如下:1. 有理数可以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2. 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3. 有理数的乘法满足分配律。
4.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仍然是有理数。
5. 有理数可以用小数形式表示。
二、有理数运算知识点1. 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加法满足以下规则:- 两个正有理数相加,结果仍为正有理数。
- 两个负有理数相加,结果仍为负有理数。
- 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相加,结果为它们的差的绝对值的符号与较大绝对值的符号相同。
2. 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规则如下:- 减去一个有理数等于加上这个有理数的相反数。
3. 有理数的乘法有理数的乘法满足以下规则:- 正有理数乘以正有理数,结果仍为正有理数。
- 负有理数乘以负有理数,结果仍为正有理数。
- 正有理数乘以负有理数,结果为它们的积的符号为负。
- 任何数乘以零,结果为零。
4. 有理数的除法有理数的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规则如下:- 除以一个有理数等于乘以这个有理数的倒数(除数不为零)。
5. 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有理数的运算顺序遵循以下规则:1. 先计算括号中的内容。
2. 然后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3. 如果有多个乘法或除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6. 有理数的小数形式表示有理数可以用小数形式表示,其中:- 有限小数是按照小数位数为限的。
- 循环小数是具有重复循环数字的。
以上是有理数的性质及其运算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一、有理数的意义1.有理数的分类知识点:大于零的数叫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读作负)号的数叫负数;如果一个正数表示一个事物的量,那么加上“﹣”号后这个量就有了完全相反的意义;3, 5.2也可写作+3,+5.2;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或2.数轴知识点:数轴是数与图形结合的工具;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数轴的三元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这三元素缺一不可,是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是数轴的根本依据;数轴的作用:1)形象地表示数(因为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以后会知道数轴上的每一个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2)通过数轴从图形上可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3)比较有理数的大小:a )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b )正数都大于零,c )负数都小于零,d )正数大于一切负数3. 相反数知识点: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且分别在原点的两边;规定:0的相反数是0。
4. 绝对值知识点: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绝对值的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即若a>0,则∣a∣=a. 若a=0,则∣a∣=0. 若a<0,则∣a∣=﹣a ;绝对值越大的负数反而小;两个点a与b之间的距离为:∣a-b∣。
二、有理数的运算1. 有理数的加法知识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②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多个有理数相加时,把符号相同的数结合在一起计算比较简便,若有互为相反的数,可利用它们的和为0的特点。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班级**〔一〕有理数知识点1:正数和负数1、设上升为正,上升200米记作米,则下降300米应记作,不升不降应记作.200+2、〔2021·〕如果零上记作,则零下可记作〔 〕.5C o 5C +o 7C oA. B. C. D. 7C -o 7C +o 12C +o 12C -o知识点2:有理数及其分类3、大于零的数叫______,在正数前面加上“﹣〞〔读作负〕的数叫______;____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2021•〕如果收入50元,记作+50元,则支出30元记作( )元. A.+30 B.-30 C.+80 D.-805、把以下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1,-0.1,-789,25,0,-20,-3.14,5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 …}正分数集{…};负分数集{ …}正有理数集{ …};负有理数集{ …}〔二〕数轴知识点1:数轴的定义6、数轴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7、比拟有理数的大小: ①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__;②正数都______零;③负数都_____零;④正数______一切负数.8、〔1〕数轴上和原点距离等于4.3个单位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2〕和表示的点距离等于4个单位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_;5-9、〔2001•呼和浩特〕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A .正数B .负数C .非正数D .非负数10、〔2021•莱芜〕如图,在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可能是〔 〕A .1.5B .-1.5C .-2.4D .2.411、数轴上A 、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a 、b ,且点A 在点B 的左边,以下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A .a +b <0B .a +b >0C .a -b <0D .a -b >012、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 .数轴是一条直线 B .数轴上的原点表示数0C .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 D .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三〕绝对值知识点1:相反数13、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_______;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且分别在原点的两边;0的相反数是___;a 的相反数是_____;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_____.14、〔2005•〕如果□+2=0,则“□〞应填的实数是〔 〕A .﹣2B . C. D.2212115、以下关于相反数、数轴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 .符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B .假设a=-a ,则数轴上表示a 的点是原点C .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表示相反数 D .假设a +b=0,则a 、b 互为相反数16、写出以下各数的相反数,并在数轴上把这些相反数表示出来:知识点2:绝对值17、(1)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2)意义:假设a >0,则∣a∣=. 假设a =0,则∣a∣=____. 假设a <0,则∣a∣=___ ;两个负数比拟大小,绝对值越大的负数反而____;两个点a 与b(a <b)之间的距离为:______。
⎪⎪⎪⎩⎪⎪⎪⎨⎧有理数⎪⎩⎪⎨⎧)3,2,1:()3,2,1:( 如负整数如正整数整数)0(零⎪⎩⎪⎨⎧----)8.4,3.2,31,21:( 如负分数分数)8.3,3.5,31,21:( 如正分数有理数及其运算※※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反过来,不能说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数轴上两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在原点的右边,负数在原点的左边。
※绝对值的定义: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数;0的绝对值是0。
⎪⎩⎪⎨⎧<-=>)0()0(0)0(||a a a a a a 或 ⎩⎨⎧<-≥)0()0(||a a a a a※绝对值的性质:除0外,绝对值为一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数(除0外)的绝对值相等; 任何数的绝对值总是非负数,即|a|≥0※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的步骤如下: ①先求出两个数负数的绝对值; ②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③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做出正确的判断。
※绝对值的性质:①对任何有理数a ,都有|a|≥0 ②若|a|=0,则|a|=0,反之亦然 ③若|a|=b ,则a=±b④对任何有理数a,都有|a|=|-a|※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数的绝对值减去较小数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完整版)有理数的除法及其运算知识点汇
总
1. 有理数的除法规则
- 有理数除以非零有理数,除数不为负时,商为正,除数为负时,商为负。
2. 有理数的除法步骤
- 将除法转化为乘法:除法问题可以转化为乘法问题,即将除数的倒数与被除数相乘。
- 计算乘积:将除数的倒数与被除数相乘,并化简答案。
3. 有理数的除法性质
- 除法的运算交换律:a ÷ b = b ÷ a
- 除法的运算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 除法的运算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
4. 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技巧
- 将除数写成一个最简分数或小数,有助于计算时减小出错概率。
- 当除数很接近被除数时,可通过调整被除数变成除数的倍数,从而简化除法计算。
5. 有理数除法应用
- 有理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比如计算货币兑换、计算长短时间等。
6. 实例演算
以下是一个有理数的除法示例演算过程:
例如:计算-0.5 ÷ 0.2
从上述示例可见,有理数的除法运算需要注意符号、化简答案
和特殊情况的处理。
以上是有理数的除法及其运算知识点的汇总。
希望对您有帮助!。
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有理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负有理数或整数有理数分数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能灵活运用。
4、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5、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a|≥0)。
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
6、有理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运算:(1)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2)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3)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第三章字母表示数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同类项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去括号法则(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2)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5、整式的运算: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1、线段: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的看做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
射线有一个端点。
第一章:有理数1、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步骤:①先确定符号;②求绝对值差或和,即确定是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或差运算律:①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加法交换律)②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加法结合律)运算技巧:①分数与小数均有时,应先化为统一形式.②带分数可分为整数与分数两部分参与运算.③多个加数相加时,若有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先结合相加得零.④若有可以凑整的数,即相加得整数时,可先结合相加.⑤若有同分母的分数或易通分的分数,应先结合在一起.⑥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结合在一起.2、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减法法则: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a-b=a+(-b)步骤:①把减号变为加号(改变运算符号)②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改变性质符号)③把减法转化为加法,按照加法运算的步骤进行运算.3、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①把算式中的减法转化为加法;②省略加号与括号;③利用运算律及技巧简便计算,求出结果.注意: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因此加减混合运算可以依据上述法则转变为只有加法的运算,即为求几个正数,负数和0的和,这个和称为代数和.为了书写简便,可以把加号与每个加数外的括号均省略,写成省略加号和的形式4、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运算律:①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ab=ba(乘法交换律)②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abc=a(bc) (乘法结合律)③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b+ac(乘法分配律)乘法法则推广:①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数.②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③在进行乘法运算时,若有带分数,应先化为假分数,便于约分;若有小数及分数,一般先将小数化为分数,或凑整计算;利用乘法分配律及其逆用,也可简化计算.在进行有理数运算时,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数.4、有理数的除法运算: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a ÷b=a ×b1(b ≠0)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 数,都得0.步 骤:首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再求出商的绝对值. 有理数的乘方:求n 个相同的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要点归纳
一、有理数的概念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它们都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而且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二、有理数的表示与比较
有理数的表示可以使用小数形式或分数形式,小数形式可以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比较有理数时,可以将它们表示成相同的分数形式,然后比较分子大小。
三、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可以直接进行,只需将同类项相加或相减即可。
注意要充分理解负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以及对负数的运算顺序。
四、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运算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同样可以直接进行,将分子乘(除)以分子,分母乘(除)以分母,并进行约分。
注意正数、负数相乘的规则,以及除法时被除数和除数的正负情况。
五、有理数的运算性质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运算性质。
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性质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六、有理数的绝对值
有理数的绝对值是其去掉正负号后的数值。
可以用公式表示绝对值,也可以通过分情况讨论来计算。
七、有理数的倒数
有理数的倒数是指一个数的倒数与该数相乘的结果为1。
分母不为零时,可以直接写出有理数的倒数。
总结:有理数的概念、表示与比较、加法与减法运算、乘法与除法运算、运算性质、绝对值和倒数是掌握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的重要要点。
以上是关于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要点的归纳。
第一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一、 知识点回顾1、 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
2、 知道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关系。
掌握数轴的定义,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理解有理数的有序性,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3、 利用数轴理解数的绝对值和一对相反数的意义。
4、 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5、 有理数的乘方。
了解底数、指数、幂等概念。
6、 掌握有理数的运算律。
7、 熟练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运算时可合理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便。
8、 掌握科学计数法。
二、 典型例题分析1、计算(1)、)2(492)3()1(32005-÷--⨯-+- (2)、(– 243)+ 143 + 131 + (– 531) (3)、–150×(–81)–25×0.125+50×(–41) (4)、(+371)×(371–731)×227 ×2221 (5)、321×(–75)–(–75)×221–75×(–21) (6)–601÷(31+41–51) (7)、{1+[ 121 –(–151)]×(–2)}÷(–121–151–0.05) (8)、⎥⎦⎤⎢⎣⎡⨯-+-24)436183(24115÷ (9)、20022003(2)(2)-+-(10)、536175211?÷4?×2211735(-)(-)(-)(-) (11)、已知|x|=324,|y|=536,且xy<0,求代数式5x+7y-9的值。
(12)、222232323(1)(2)(12)(12)343434⎡⎤-+-÷-⎢⎥⎣⎦(13)、325()(1.4)(7.6)2837-⨯-⨯-⨯⨯ (14)、已知22002200042(8)|7|0,))......))a b a b a b a b a b -++=++++++++求((((的值。
《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点 xsh1、最小的正整数_________最大的负整数_________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__________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__________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0除外)的商__________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__________绝对值大于本身的数__________绝对值不大于本身的数__________倒数等于本身的数__________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__________互为负倒数的两个数的积__________平方等于本身的数__________立方等于本身的数__________2、(-1)2n -1=____________ (-1)2n=__________ -3.4的倒数是_________ 相反数是__________3、|x|=2,则x=__________ |-x|=3,则x=__________ |x -2|=5,则x=_______ x 2=16,则x=__________x 3=-64,则x=________ x 6=64. 则x=__________4、a 的相反数是________,-a 是负数吗?_____,a -b 的相反数_______,a+b 的相反数_______|a|=a ,则a_____0,|a|=-a ,则a_____0,|a -2|=2-a ,则a__________5、|x -2|+(y -3)2=0,则x+y=________-(-2011),则a=_________6、绝对值不大于4的非负整数有________________,整数有_______个。
绝对值不大于2011的所有整数的和为_________,积为_________。
7、x 、z 互为倒数,|y|=7,m 、n 互为相反数,求y y n m xy -++-105=_________ 8、-24=________,(-2)4=__________,-(-2)4=___________。
(完整版)有理数的加法及其运算知识点汇
总
有理数的加法及其运算知识点汇总
1. 有理数的定义
有理数是可以用整数比值表达的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2. 有理数的加法基本原理
有理数的加法遵循以下基本原理:
- 正数与正数相加,结果为正数。
- 负数与负数相加,结果为负数。
- 正数与负数相加,结果的绝对值为两数绝对值之差,符号取
大者。
3.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包括以下几点:
- 同号相加,保留原符号,将绝对值相加。
- 异号相加,将绝对值较大的数减去绝对值较小的数,并取绝
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作为结果的符号。
4. 有理数的加法示例
以下是一些有理数的加法示例:
- 3 + 5 = 8
- (-7) + (-5) = -12
- (-4) + 9 = 5
5. 有理数的加法性质
有理数的加法具有以下性质:
- 交换律:a + b = b + a
- 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 加法逆元:a + (-a) = 0
6.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可以通过数轴加法、规则法和运算公式等方式进行。
以上是有理数的加法及其运算的知识点汇总。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理数及其运算数学笔记一、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的数,其中分母不为零。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二、有理数的性质1. 有理数具有可加性、可减性、可乘性和可除性,这使得有理数可以进行四则运算。
2. 有理数集是有序的,这意味着对于任意两个有理数a和b,如果a小于b,那么a+c小于b+c,其中c是有理数。
3. 有理数集是有界的,即存在一个最大的有理数和最小的有理数。
三、有理数的运算1. 加法:加法是有理数的基本运算之一。
对于任意两个有理数a和b,它们的和是a+b。
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2. 减法:减法是有理数的另一种基本运算。
对于任意两个有理数a和b,它们的差是a-b。
减法不满足交换律,但满足结合律。
3. 乘法:乘法是有理数的另一种基本运算。
对于任意两个有理数a和b,它们的积是ab。
乘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4. 除法:除法是有理数的另一种运算。
对于任意两个有理数a和b(b不为零),它们的商是a/b。
除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5. 乘方:乘方是指将一个数的指数次幂相乘。
对于任意正整数n和有理数a,a的n次方是a^n。
乘方还满足指数律,即(a^m)^n=a^(mn)。
四、有理数的运算律1. 加法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有理数a和b,有a+b=b+a。
2. 加法结合律:对于任意三个有理数a、b和c,有a+(b+c)=(a+b)+c。
3. 减法反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有理数a和b(a不等于b),有a-b=-(b-a)。
4. 乘法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有理数a和b,有ab=ba。
5. 乘法结合律:对于任意三个有理数a、b和c,有a(bc)=(ab)c。
6. 乘法反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非零有理数a和b,有a/b=b/a当且仅当a=b。
7. 零的性质:对于任意有理数a,有0+a=a,0-a=-a,0a=0和0/a=0(当a不为零时)。
8. 无穷的性质:对于任意有限的有理数序列a1, a2, ..., an,有lim n->∞ (ai) = lim n->∞ (ai) = ... = lim n->∞ (ai) = a(其中i从1到n)。
有理数及其运算要点整理1. 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是指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它们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和小数。
2. 有理数的运算2.1 加法与减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遵循以下规则:- 同号相加:两个正数相加,结果仍为正数;两个负数相加,结果仍为负数。
- 异号相减:一个正数减去一个负数,相当于两个正数相加;一个负数减去一个正数,相当于两个负数相加。
- 异号相减取相反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2 乘法与除法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遵循以下规则:- 同号相乘:两个正数相乘,结果仍为正数;两个负数相乘,结果仍为正数。
- 异号相乘:两个不相等的有理数相乘,结果为负数。
-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等于将被除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3. 有理数运算的要点3.1 加法与减法的要点- 将有理数按照同号、异号分类进行计算,遵循同号相加、留号不变;异号相减,取相反数相加的原则。
- 确保有理数的运算过程中,将同种类型的数进行运算,如整数与整数相加,分数与分数相加,小数与小数相加。
3.2 乘法与除法的要点- 乘法的结果符号由乘数和被乘数决定,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 除法的结果符号由被除数和除数决定,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 乘法和除法都要注意化简分数,使结果尽量简化。
4. 示例4.1 加法与减法示例例1:计算 -5 + (-3)。
解:两个负数相加,结果仍为负数,所以 -5 + (-3) = -8。
例2:计算 -4 - 2。
解:一个负数减去一个正数,相当于两个负数相加,所以 -4 -2 = -6。
4.2 乘法与除法示例例3:计算 -2 × 3。
解:两个不相等的有理数相乘,结果为负数,所以-2 ×3 = -6。
例4:计算 12 ÷ (-4)。
解:一个正数除以一个负数,结果为负数,所以 12 ÷ (-4) = -3。
以上是有理数及其运算的要点整理,希望对你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点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点1.有理数:有理数=整数+分数(包括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有理数=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l 正数的概念:数轴上0右边的数即比0大的数叫正数,形如+1,+0.5,+10.1,0.001…l 负数的概念:数轴上0左边的数,形如-3,-0.2,-100…(负号不能省略).l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整数也是偶数.① 正负数的表示方法:盈利,亏损;足球比赛胜,负;收入,支出;提高,降低;上升,下降;② 不投入不支出,不盈也不亏,海平面的海拔,某一个标准或基准….用0表示;2.数轴: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数轴是一条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画法:首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再确定正方向,一般规定向右为正,画上箭头,反方向为负方向;最后选取适应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任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3. 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点位于原点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是0;a,b互为相反数 a+b=0;(2)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即得原数的相反数,当原数是多个数的和差时,要用括号括起来再添“-”;下面的a,b即可以是数字,字母,也可以是代数式;(3)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的a表示任意一个数,可以是正数、负数、0.4. 绝对值:(1)几何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2)代数定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3)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的绝对值≥0 ,即绝对值非负性;若几个数的绝对值的和等于0,则这几个数同时为0;(4)比较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倒数:(1)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数a(a≠0) 的倒数是 1/a,0没有倒数;(2)求一个整数的倒数,写成这个整数分之一;求一个小数的倒数,先将其化成分数,再求其倒数;求一个带分数的倒数,先将其化为假分数,再求出倒数.(3)用1除以一个非0数,商就是这个数的倒数.6.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⑴ 加法法则:① 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把绝对值相加;②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有理数加法运算律:交换律和结合律(互为相反数的可先相加;相加可得整数的可先相加;同分母的分数可先相加;符号相同的可先相加;易于通分的可先相加).⑵ 减法法则:①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依据加法法则② 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统一成只含有加法运算的和式;减法没有交换律.⑶ 乘法法则:①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把绝对值相乘;② 任何数同0相乘,得0;(另外1乘任何数都等于这个数本身;-1乘以任何数都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③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乘法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⑷ 除法法则:①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把绝对值相除;②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③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即 .⑸ 乘方:① 求几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表示n个相同因数乘积的`运算;② 负数乘方要用括号括起来;分数乘方要用括号括起来;当指数是1时,可省略不写;③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奇次幂 2n+1,2n-1; 偶次幂 2n);0的正整数次幂都是0.⑹ 混合运算:① 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② 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如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7. 科学记数法(1)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它的值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2)准确数与近似数:与实际完全相符的数是准确数;与实际相接近的数是近似数;(3)精确度: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一般地,把一个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数精确到了那一位;所以,精确度是描述一个近似数的近似程度的量;(4)有效数字:在近似数中,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一共包含的数字的个数,叫做有效数字的个数;【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点】。
⎪⎪⎪⎩⎪⎪⎪⎨⎧有理数⎪⎩⎪⎨⎧)3,2,1:()3,2,1:( 如负整数如正整数整数)0(零⎪⎩⎪⎨⎧----)8.4,3.2,31,21:( 如负分数分数)8.3,3.5,31,21:( 如正分数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点汇总 1、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
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反过来,不能说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4、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
5、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数轴上两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在原点的右边,负数在原点的左边。
6、绝对值的定义: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7、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数;0的绝对值是0。
⎪⎩⎪⎨⎧<-=>)0()0(0)0(||a a a a a a 或 ⎩⎨⎧<-≥)0()0(||a a a a a 8、绝对值的性质:除0外,绝对值为一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除0外)的绝对值相等;
任何数的绝对值总是非负数,即|a|≥0
9、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的步骤如下: ①先求出两个数负数的绝对值;
②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
③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做出正确的判断。
10、绝对值的性质:
①对任何有理数a ,都有|a|≥0
②若|a|=0,则|a|=0,反之亦然
③若|a|=b ,则a=±b
④对任何有理数a,都有|a|=|-a|
1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 用较大数的绝对值减去较小数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2、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越来越大
灵活运用运算律,使用运算简化,通常有下列规律:①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 ②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③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④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可以先相加。
13、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减法运算时注意两“变”:①改变运算符号;
②改变减数的性质符号(变为相反数)
有理数减法运算时注意一个“不变”: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不能变换,也就是说,减法没有交换律。
14、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步骤:
①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
在一个算式中,若有减法,应由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转化为加法,然后再省略加号和括号;
②利用加法则,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计算。
(注意: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当有减法统一成加法时,减数应变成它本身的相反数。
)
15、有理数乘法法则: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如果两个数互为倒数,则它们的乘积为1。
(如:-2与21 、 3
553与…等) 16、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有理数乘法运算步骤:①先确定积的符号;
②求出各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注意:
①零没有倒数
②求分数的倒数,就是把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一个带分数要先化成假分数。
③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17、有理数除法法则: ①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②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0不可作为除数,否则无意义。
18、有理数的乘方 注意:①一个数可以看作是本身的一次方,如5=51;
②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要先用括号将底数括上,再在右上角写指数。
19、乘方的运算性质:
①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②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③任何数的偶数次幂都是非负数;
④1的任何次幂都得1,0的任何次幂都得0;
⑤-1的偶次幂得1;-1的奇次幂得-1;
⑥在运算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幂的符号,然后再计算幂的绝对值。
20、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①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②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 a n a a a a 个。